重庆医学杂志
好友分享

重庆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2.31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全年订价:¥ 792.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72年
  • 曾用名:重庆新医药学&重庆医药
  • 周期:半月刊
  • 出版社:重庆医学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主编:吴开明
  • 邮发:78-27
  • 库存:163
  • 邮编:40112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5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大鼠髁突软骨在髁突颈骨折和截骨致异常应力下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陈建中 杨春 刘春雷 朱房勇 胡瑜 李松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云南昆明650031 云南文山州医院口腔科 云南文山6630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 江苏无锡214021
2161-2163

摘要:目的 研究髁突在体内受异常应力变化后对髁突软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4周龄SD大鼠54只建立髁突颈骨折及截骨模型,设截骨组、骨折组及空白对照组,于术后1、3、5周处死,光镜、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髁突软骨结构变化。结果 光镜显示术后3、5周,截骨组及骨折组髁突总厚度均小于空白对照组。SEM显示截骨组和骨折组术后5周胶原纤维暴露,截骨组手术侧还出现胶原纤维断裂、崩解。TEM显示术后3周截骨组较空白对照组及骨折组肥大软骨细胞成熟分化增强;截骨组术后1周手术侧可见表面纤维排列紊乱甚至缺失。5周截骨组手术侧见胶原纤维排列更为紊乱,纤维层中可见到裂隙。结论 体内髁突异常应力变化会持续影响髁突软骨超微结构变化,且跟应力变化的程度相关,进而引起髁突发育的异常。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蜕膜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张艳霞 高天旸 李梅清 周长华 陈哲 全燕 赵雪峰 李锐 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湖南衡阳421001 南华星辉生殖健康专科医院生殖中心 湖南衡阳421001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中心 广东广州518037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喧科 湖南衡阳421001
2164-2166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正常早孕及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子宫蜕膜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水平,探讨树突状细胞(DC)亚群在URSA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URSA患者(n=22)作为URSA组,正常早孕妇女(n=20)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蜕膜中MDC及PDC亚群的水平,比较其数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URSA组与对照组比较,蜕膜中DC、MDC、MDC/PDC值的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URSA患者蜕膜中DC、MDC的水平及MDC/PDC值明显增加,可能是URSA发病的免疫因素之一。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eNOS在EPO调节慢性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秦川 陈林 肖颖彬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外科研究所 重庆400037
2167-2169

摘要: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调节慢性缺氧环境中心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H9c2心肌细胞,将其于缺氧环境下培养7d(94%N2,5%O2),建立心肌细胞慢性缺氧模型。将心肌细胞根据不同处理分为缺氧对照组(HC),20 U/mL重组人EPO(rhEPO)处理缺氧组(HE)和20 U/mL rhEPO+eNOS shRNA干扰处理缺氧组(HR)。以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数量变化;RT-PCR检测线粒体D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eNOS总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p-eNOS)变化。结果 rhEPO显著增强eNOS磷酸化水平,增加线粒体数量及其DNA相对拷贝数(P〈0.05);而同时采用shRNA干扰eNOS后,HR组eNOS总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较HE组降低(P〈0.05),同时线粒体数量及其DNA相对拷贝数较HE组减少(P〈0.05)。结论 eNOS的磷酸化激活是EPO增强慢性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的重要信号转导机制。

miR-335及ROCK1在骨肉瘤中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 作者:王勇 王科峰 赵伟 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四科 沈阳11002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 沈阳110004
2170-2173

摘要:目的 探讨miR-335及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的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选取1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及配对正常骨骼肌组织标本;设定人正常成骨细胞为对照组,骨肉瘤细胞系MG-63和U2-OS为实验组,RT-PCR检测骨肉瘤组织与各组细胞中miR-335与ROCK1 mRNA的表达差异;miR-335 mimic转染MG-63和U2-OS两细胞系,检测miR-335过表达对ROCK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335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特异性低表达,而ROCK1则呈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转染miR-335mimic后,miR-335mRNA过表达,ROCK1mRNA和蛋白表达在MG-63和U2-OS两细胞系中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miR-335与ROCK1表达在骨肉瘤组织学水平和细胞学水平均成负相关;过表达miR-335可降低ROCK1的表达。

缺氧与肿瘤恶性演进的关系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杨庆强 唐春燕 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四川泸州646000 泸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卫校 四川泸州646000
2174-2176

摘要:目的 观察HT-29细胞在低氧下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活性,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初步探讨低氧与肿瘤恶性演进的关系。方法 参照体内肿瘤的氧分压,建立低氧模型。将HT-29细胞低氧处理不同时段,明胶酶谱分析检测其分泌的MMP-2/9活性变化;提取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测定胞核内NF-κB的表达。结果 低氧12h,HT-29细胞分泌的MMP-2/9活性逐渐上调,24h达顶峰。在低氧的诱导下,HT-29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趋势与MMP-2/9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低氧能诱导HT-29细胞分泌高活性的MMP-2/9而促进其向恶性演进,可能与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上调有关。

替普瑞酮对胃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浪 刘丹 袁伟建 李新华 许明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长沙410008
2177-2179

摘要: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对人正常胃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生物学现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胃上皮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替普瑞酮对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并确定替普瑞酮最佳作用浓度。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替普瑞酮最佳作用浓度对胃上皮细胞运动能力及迁移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替普瑞酮最佳作用浓度对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替普瑞酮作用于胃上皮细胞24h后,开始出现促进胃上皮细胞增殖的现象,从10~80μmol/L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而〉80~320μmol/L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无明显改变,据此确定药物最佳作用浓度为80μmol/L。80μmol/L浓度替普瑞酮处理胃上皮细胞24h后,Transwell实验显示,对照组的迁移率为1.328±0.208,加药组为3.338±0.293,小室膜下蓝染的细胞加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划痕实验显示加药组划痕区域细胞迁移率1.00±0.18,对照组0.72±0.08,加药组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0μmol/L浓度替普瑞酮处理胃上皮细胞48h后,加药组细胞凋亡率(11.90±1.53)%低于对照组(25.6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普瑞酮能够促进人胃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抑制人胃上皮细胞凋亡。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参数预测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 作者:杨正春 冉素真 沈红霞 魏俊 张焜 黄泽君 单位: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400013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超声科 400030
2180-2182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参数预测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11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早产儿分别于1、3、7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检查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主动脉根部内径(AO)及动脉导管相关参数分流束最细处宽度及导管最大分流速。出生后7d内动脉导管仍开放者为动脉导管未闭组;7d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者为对照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早产儿动脉导管于3、7d内自然关闭率分别为70.9%(78/110)、78.2%(86/110);(2)动脉导管未闭组与对照组对比:LA/AO大于对照组(P〈0.01);分流束最细处宽度大于对照组(P〈0.01);最大分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3)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自然关闭LA/AO、分流束导管最细处宽度及导管最大分流速的最佳临界点值分别为1.32mm、2.56mm及185.5cm/s。结论 彩超对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能否自然关闭具有重要意义。

前列腺素E1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水平 作者:张文斌 朱成均 石泉 赵振海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广西桂林541001
2183-2185

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年龄32~67岁,体质量指数17~28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PGE1组(P组)。麻醉诱导后P组静脉输注PGE1 20ng·kg^-1·min^-1,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体外循环前(T0,基础值)、体外循环开始后30min(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体外循环结束后12h(T3)、体外循环结束后24h(T4)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浆TNF-α水平;于T0和T2时取右心耳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活性。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1~T4时血浆TNF-α水平下降(P〈0.05),T2时心肌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心肌细胞NF-κB活性下降(P〈0.05)。结论 PGE1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NF-κB活性,减少血浆TNF-α水平有关。

真菌性鼻-鼻窦炎内镜手术前后主客观评估的应用分析 作者:杨绿原 黄江菊 杨敏 陆雪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00016
2186-2188

摘要:目的 研究主观调查量表和客观评估在真菌性鼻-鼻窦炎(FRS)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应用的有效作用及其转变规律。方法 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以及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对130例FRS患者术前,术后第3、6个月进行前瞻性随访调查与评估,并进行各量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第3、6个月VAS、SNOT-20、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以及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术前VAS与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间却无相关性(P〉0.05)。经鼻内镜手术后,除SNOT-20术后第3个月的评分与术前有相关性外(P〈0.05),术前各量表分别与术后第3、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6个月SNOT-20、VAS、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FRS患者而言,术前主观量表与客观量表相结合可较好地反应患者术前的疾病情况,有助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应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进行随访,能够较全面反应手术后患者的病情转归。

巴曲酶治疗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黎黎 陈鸿雁 胡国华 江黎珠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 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400016
2189-2190

摘要:目的 了解巴曲酶治疗中度以上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以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56例(共57耳)中度以上平坦型(22耳)和全聋型突聋(3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33耳常规用药治疗(常规用药组),24耳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了巴曲酶治疗(联合组)。结果联合组(66.7%)和常规用药组(33.3%)治疗中度以上突聋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8)。平坦型与全聋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6)。结论 常规用药联合巴曲酶能显著提高中度以上突聋患者的总有效率,疗效优于单用常规药物,且全聋型较平坦型预后差。

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杰荣 谢克基 刘国庆 王剑锋 朵永福 张世林 李春景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外科 广东佛山528000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510180
2191-2193

摘要:目的 观察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 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逼尿肌注射组(A组)、逼尿肌联合三角区注射组(B组),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临床症状(平均每日日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及尿动力学指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OABSS评分、QOL评分情况。结果 经过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4周后,A组平均每日日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夜尿次数、尿急次数以及OABSS评分,QOL评分、最大膀胱容量均较B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A型肉毒素膀胱内注射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的经济、有效的新方法;采用逼尿肌联合三角区部位的注射,症状缓解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及推广。

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张鑫 王德林 吴小侯 陈在贤 蒲军 张尧 何云峰 刘文聪 何祥彪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400016
2194-2196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Bricker)膀胱术与原位回肠(Hautmann)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及近期疗效。方法 该院2010~2014年施行腹腔镜Bricker膀胱术74例,Hautmann新膀胱术3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术中情况、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等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阳性共8例(7.8%),合并前列腺癌3例(2.9%),无切缘阳性病例。Bricker膀胱术组、Hautmann新膀胱术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2±1.4)、(5.3±2.2)d,P=0.00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9%(23例)、53.3%(16例),P=0.043。Hautmann新膀胱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白天和夜间尿控分别为76.9%、57.7%,术后12个月白天和夜间尿控分别为90.9%、81.8%。Hautmann新膀胱术组术后2例(7.7%)复发转移,Bricker膀胱术组术后9例(14.1%)复发转移。结论 Bricker膀胱术和Hautmann新膀胱术具有相似肿瘤根治效果,但Hautmann新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

不同负压值对植皮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郑敏 黄素群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救部 400010
2197-2199

摘要:目的 观察负压伤口治疗(NPWT)技术不同负压值对植皮效果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负压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7月四肢慢性创面床拟行植皮术的80例患者分为A~H 8组,A组植皮后常规打包加压,B~H组分别施加-10、-20、-30、-40、-50、-60和-70kPa的持续负压,并观察效果。结果 施加负压的B~H组在患者舒适度、皮片存活面积和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显著优于A组(P〈0.05)。-10~-40kPa间,舒适度随负压值的增加而降低(P〈0.05);皮片存活面积在B、C组最大;创面愈合时间B、C组最快(P〈0.05)。结论 植皮创面施加-10kPa压力的持续负压,即可提高植皮效果又能保证患者舒适度。

外周球囊封堵术处理介入术中股动脉穿孔致腹膜后血肿的临床效果 作者:何松坚 谭宁 罗建芳 刘勇 何谊婷 李华龙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广东广州510515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广州510515
2200-2202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球囊封堵术处理介入术中股动脉穿孔致腹膜后血肿(RPH)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2 492例术中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发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RPH 24例,13例患者采取外周球囊封堵术设为球囊封堵组,另11例患者采取了外科血管修补术处理,设为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以及止血效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动脉穿孔致RP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发现PCI治疗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RPH发生率约为0.96%。PCI中股动脉穿孔致RPH的独立预测因素有3个,包括女性(OR=8.94,95%CI:3.75~21.98,P〈0.01)、股动脉溃疡(OR=6.43,P〈0.05)及多次穿刺(〉3次)(OR=7.39,95%CI:2.74~13.76,P〈0.01);球囊封堵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止血抢救成功率均为100%;平均处理穿孔时间分别为(76.8±34.6)min及(88.5±3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重度贫血(Hgb〈60g/L)分别为3例(23.1%)及2例(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各有1例(7.7%vs.9.1%,P〉0.05);两组均无穿刺侧下肢血运障碍以及死亡患者。结论 对于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的RPH,外周球囊封堵术可较快、较好封堵止血,术后不良事件少,安全性及有效性好。

预置输尿管支架管在ESWL治疗上尿路非梗阻性结石中的作用 作者:吴宇格 陈刚 单位:重庆骑士医院外一科 40002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400016
2203-2204

摘要:目的 评估预置输尿管支架管对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非梗阻性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重庆骑士医院外一科接受ESWL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非梗阻性输尿管上段或肾结石患者96例。分成两组,A组直接行ESWL,B组预置输尿管支架管后行ESWL,1个月后评价碎石效果及拔出输尿管支架管,2个月后再次评价碎石效果。结果 术后1个月时A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2),术后2个月时B组明显高于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肾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01)、B组患者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感染、形成石街、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于2.0cm的非梗阻性肾结石和小于1.0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预置输尿管支架管后再行ESWL能有效增加一次性碎石的结石清除率,排石主要发生在拔出支架管后,同时能有效降低肾绞痛的发生率而不会引发严重的下尿路症状,但可能会增加肉眼血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