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好友分享

重庆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2.31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全年订价:¥ 792.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72年
  • 曾用名:重庆新医药学&重庆医药
  • 周期:半月刊
  • 出版社:重庆医学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主编:吴开明
  • 邮发:78-27
  • 库存:163
  • 邮编:40112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08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多发伤救治原则 作者:张连阳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 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 重庆400042
2757-2758

摘要:多发伤因存在伤情危重、复杂,需多学科协作急诊处理等,其救治中常有延误处理、漏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汶川地震住院治疗的伤员中多发伤占23%~42%,在伤后48h内住院的患者中合并颅脑伤、胸腹伤的占20%以上,面对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量多发伤伤员,一些单位“在混乱中开始、在混乱中结束”了救治过程,针对如何提高大型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水平,本文简述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多发伤救治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重庆医学杂志急救专题
严重创伤患者SIRS评分与MODS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建国 潘娅静 赵洁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ICU 325000
2759-2760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SIRS评分和MODS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103例严重创伤患者于入院时对其进行SIRS评分,于入院后24h对其进行MODS评分及判断MODS发生率,并对它们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RS评分与MODS评分及MODS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全身失控性炎症免疫反应是导致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SIRS评分有助于预测MODS的发生率。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分析 作者:孟晓彦 曹钰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成都610041
2761-2762

摘要:目的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后,不同受灾地区地震伤员的伤情分析,探讨伤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地域性特点,为地震灾害发生后,不同地区配置救援人员和物资准备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大地震后3周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接收的伤员病情为资料,回顾性地分析受灾地区和伤情类型和严重程度、受伤部位的关系。结果地震带的伤员中重伤患者比例大于周边地区的伤员(57.3%与45.1%,P=0.000),轻伤患者比例则低于周边地区的伤员(41.7%与54.0%,P=0.000)。重伤患者中,地震带伤员中腹部受伤比例大于周边地区(7%与2.2%,P=0.016),四肢受伤比例则较小(24.5%与32%,P=0.041)。结论汶川地震中,地震区重伤患者较周边地区多,而在重伤患者中,地震区腹部外伤多,周边地区四肢外伤多。在配置灾害医疗救援人力与物资时,应考虑伤情的地域性,根据不同地域的伤情特色,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573例多发伤骨折的早期诊断分析 作者:任鸿 文亮 徐世伟 闫柏刚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救部 重庆400038
2763-2764

摘要:目的总结多发伤骨折的早期诊治经验,提高多发伤骨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于西南医院就诊的714例多发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全组共死亡24例,死亡率3.36%,其中16例死于颅、脑外伤,2例死于高位截瘫、呼吸衰竭;(2)内固定前2例并发ARDS,合并泌尿系感染及褥疮各5例;(3)骨折达解剖复位者706例.达功能复位者5例,有3例由于复位及固定不理想而行2次手术达到要求;(4)骨折迟延愈合4例,由于胫腓骨下段骨折,伤口感染骨外露,术后伤口感染6例;(5)术后肘关节僵直4例,膝关节僵直5例与早期不合理锻炼有关。结论多发伤骨折同一般创伤相比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早期准确诊断及创伤评估,早期急诊手术固定骨折,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

汶川创伤患者震后救治情况分析 作者:白祥军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 武汉430030
2765-2766

摘要: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创伤患者震后救治情况。方法随机抽样84例湖北省收治的汶川地震创伤患者并进行临床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手术、并发症、疾病结局等临床救治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地震创伤患者受伤部位以体表、四肢和骨盆、头颈部为主。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平均值为10.32分;ISS评分以轻度组和极重组为主;择期手术以肢体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为主;早期并发症以失血性休克为主,中晚期并发症以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主。结论地震创伤患者需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注重一般资料和救治情况的统计,能为群伤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灾害医学救援早期医疗队自我保障体系的建立 作者:姬军生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教部 重庆400038
2767-2768

摘要:汶川县映秀镇是这次“5·12”汶川地震的震中地带,本院医疗队率先进入映秀开展医疗救援,医疗队克服保障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困难,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主动作为,从物质保障、生活保障、安全保障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自我保障体系,出色地完成了映秀灾区医疗救援任务,受到灾区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文章还就医疗队物质和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医疗队平时的训练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强调医疗队平时建设是自我保障体系建立的重要基础。

转运地震伤员的急救物资配备 作者:王玲 姚蓉 张志 廖中华 蒋臻 王一平 曹钰 李明凤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成都610041
2769-2771

摘要:目的探讨转运地震伤员过程中在急救医疗物资准备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28起截至6月2日14:28分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338例地震伤员的病种构成、不同转运方式及不同伤情的急救物资准备。结果在此期间,本院共转运伤员2956例次,其中省内救护车转运172例,院内科间转运1982例,跨省空中转运802例,不同转运方式以及不同伤情所需配备的急救药品及物资不同。结论转运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并根据不同的转运方式和不同伤情调整急救医疗物资配备的类别和数量。

汶川地震创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分析 作者:杨帆 白祥军 刘开俊 赵鸿 郑国寿 高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 湖北武汉430030
2772-2773

摘要: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创伤患者心身健康状况和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4例汶川地震所致创伤患者(创伤组)和经历地震的亲属(对照组)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接受相关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评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创伤组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持续时间、SCL-90总分和各项分值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且预后情况差。丧亲人数、受困时间和损伤程度是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创伤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

延迟性脾破裂23例报道及其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探讨 作者:欧敬民 全志伟 杨勇 姜宏华 岳嘉宁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救中心创伤外科组 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 200092
2774-2776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迟性脾破裂23例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年龄、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等,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的指征。结果非手术组患者年龄和损伤严重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而在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方面高于手术组。非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手术,手术组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和脾热。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筛选制定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对提高该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 作者:刘俊 宋业纯 张婷 尹梓 黄其林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 重庆400037
2777-2777

摘要:目的评价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的救治特点。方法分析11例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的致伤特点、救治方法及其特点。结果11例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经过积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9例完全康复,2例病情明显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以中型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为主,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再次手术,多数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两种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作者:苏月南 关常青 曾燕转 单位: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529500
2778-2779

摘要:目的探讨复苏液体选择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救治的影响。方法阳江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急诊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43例,随机分为A方案组(n=65)和B方案组(n=78)。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A方案组晶体与胶体比为1:1,B方案组晶体与胶体比为3:1,晶体以林格液为主,胶体以羟乙基淀粉钠(6%贺斯)为主。用配对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案对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手术前输液量及住院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伤后1~2h行手术者中,A方案组红细胞比容、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变化小于B方案组[(29.2±2.7)%与(27.8±3.1)%、(58.9±10.2)%与(54.0±12.4)%、(2.35±0.34)mmol/L与(2.52±0.36)mmol/L,相应t=2.219、2.014、2.285,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8±53.3)×10^9/L与(87.4±56.3)×10^9/L,t=0.327,P〉0.051。伤后2.1~4h行手术者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变差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案组手术前输液量(1049±286)mL,输血量(518±45)mL,住院病死率15.4%(10/65);B方案组相应为(1630±485)mL,(524±48)mL,19.2%(15/78)。两组比较,A方案组手术前输液量明显减少(t=9.502,P〈0.01),输血量及住院病死率相当(P〉0.05)。伤后1~2h手术者A方案组42例,死亡3例;B方案组47例,死亡5例。伤后2.1-4h手术者A方案组23例,死亡7例;B方案组31例,死亡10例。两组住院病死率均随手术开始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结论适当增加胶体更有利于发挥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同时尽快手术治疗有助降低创伤性休克的病死率。

长时间压埋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 作者:陶军(综述) 杨天德(审校)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 重庆400037
2780-2782

摘要:地震直接造成建筑物、设施倒塌,人员被砸伤或被压埋在废墟之下。长时间压埋的伤员可出现脱水、休克、饥饿、挤压伤、感染、低体温等,危及生命。对此种伤员的救治相当困难,关键在于早期救治。回顾性研究表明,对长时间压埋伤员早期救治的重点在于现场处理、维护呼吸及循环功能、积极处理挤压伤、抗感染治疗和防治低体温。

多发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帆(综述) 白祥军(审校)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 湖北武汉430030
2782-2784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创伤事件程度升级,以及长期被忽略的医源性创伤(medical trauma),造成创伤患者,尤其是多发伤患者PTSD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多发伤的救治效果。本文对多发伤患者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做出初步总结和探讨,以期在多发伤救治的起始阶段即开始注重PTSD的防治,提高多发伤救治综合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创伤的预后。

综合性医院如何提高应对灾害救援的能力 作者:毕玉田 蔺武军 任家顺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重庆400042
2785-2786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在灾害救援医疗中如何迅速、高效地实施现场救援。方法通过总结本院参加5·12汶川地震现场救援的工作经验,分析医院提高灾害救援能力的措施。结果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实施,本院顺利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工作,提高了本院应急救灾的综合能力。结论完善的医疗应急预案、医疗队的及时组建和积极的现场救援是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地震现场伤病员救护及体会 作者:曾伟 史忠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重庆400037
2787-2787

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以汶川为震中,在周边有八大罩灾区,作者参加了地震医疗救援。在医疗队行进途中,在理县朴头乡高家庄遇到5.9级强烈余震,被困18h,该地区山势险峻,三面环山,中间为峡谷,现场受伤群众火多被飞行砸伤,针对现场伤员及地震情况,医疗队迅速展开医疗救援和自救,并取得一定的成功,现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