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杂志

人气59355评价76
收藏
  • 主管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6-1078/G4

    国内刊号

  • 1985年

    创刊

  • 江西

    发行

  • 330038

    邮编

  • 1001-7518

    国际刊号

  • 月刊

    周期

  • 肖称萍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379.2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4-77

    邮发

  • --

    曾用名

职教论坛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博士视域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理念转变1-1

作者:喻忠恩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摘要:2016年12月2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作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的讲话。刘延东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涉及理念转变、制度创新、体系构建、政策配套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诚然,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决定了什么样的教育制度、体系以及政策。因此,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理念转变是前提。理念如何转变?笔者认为,三个基本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

职教论坛杂志师资培养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需求意向调研5-10

作者:司伟利; 曹晔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
摘要:为搞好"十三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本研究对我国15个省份的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对以往培训持肯定态度,也有进一步参与教师培训的意愿,但也提出目前培训存在内容与实际脱节,培训方式单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够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硬件和内涵建设,走专业化道路,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注重企业实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职教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门化,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现状与对策11-14

作者:何世松; 贾颖莲 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功能是为行业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然而纵观我国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近20年来,数以千万计的高职毕业生流向社会后,给用人单位留下了高职毕业生量大质低的不良印象。课题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跟国家政策、院校治理能力、办学经费、教学仪器数量等有关,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队伍技术技能水平。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应成为办学者最为紧迫的任务,而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跨界进行短期"双向流动",无疑是一种较好的策略,同时也对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应用技术型大学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角色适应15-18

作者:罗小燕; 吴艳 单位:萍乡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摘要:青年教师是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过程中,青年教师还存在角色定位模糊、角色适应困难的问题。政府要尽快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大学组织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职称晋升机制、绩效分配机制,搭建校企(政)合作平台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的应用型研究导向,在实践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职教论坛杂志师生心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指标模型基础研究19-22

作者:刘平; 吴燕 单位:九江学院; 九江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摘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压力源与应激反应的关系以及心理危机诱发因素等,经实证取样调查分析发现,人际关系压力、学习压力、受惩罚、躯体反应、认知评价、情绪反应、所在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躯体疾病、自我效能感、危机处理方式、社会支持等其中一种或多种因素可能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因此,可将以上因素列入心理危机预警模型中危机诱发因素指标模型。

高职学生安全感的干预研究23-25

作者:曹羽鹤; 王坚; 朱晓玲 单位: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南昌师范学院附中
摘要:采用实验法,即通过海报、心理咨询协会的宣传招募被试,共招募被试30人(实验组15人,对照组15人),对实验组被试实施为期三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再采用问卷调查法,即采用《安全感量表——SQ》测量被试的安全感水平,采用实验前后测的方式对被试的安全感进行测量与评估。分析得出:实验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安全感总分以及人际安全感因子、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干预后实验组被试安全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提高(ty1=-3.806,ty2=-4.944,tz=-4.589;Py1=0.001,Py2=0.000,Pz=0.000);实验组后测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后测得分(3.45±0.29vs2.96±0.51,P=0.003);对照组被试安全感得分后测与前测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推断,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高职生的安全感。

职教论坛杂志职业指导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26-29

作者:胡烨丹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摘要: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就业,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就业、丰富就业结构、体现就业特色的重要路径。在创业创新的制度设计、路径实施和实现模式不断成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适应需求,转变观念,分析和消化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阻力与短板,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成体系的工作机制,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成熟度: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30-34

作者:于施佳; 张跃明; 胡觉亮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
摘要:文章采用《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等问卷,随机抽取405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三者呈显著相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来预测职业成熟度。因此,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成熟度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个案研究及启示35-39

作者:周丹丹; 杨如安 单位: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摘要: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无法实现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目标。云南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已培养4届高职毕业生,学生创业率高达43%。究其原因,一是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的产业优势;二是学院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是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创业品质。因此,以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加工专业4届毕业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个案进行研究,对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职教论坛杂志职教文化
困境与重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自塑之路40-44

作者:张艳芳 单位: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文化面临功利化、趋同化、浅表化等文化困境;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要走出困境,应当从坚守文化传统的信念、融合异质文化的态度、萌发文化创新的担当三个维度树立文化自信;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自塑,应该厘清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一体两翼"的属性,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进行系统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应重视传承创新的构建语境;参照双向多层的构建维度;依靠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主体;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的构建原理。

高职学生社团创新传承地方文化研究——以地方民间故事为例45-48

作者:闻胜海 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地方文化具有保存历史文化记忆、传承弘扬民族传统、增加地方情感认同等重要价值,在其原生环境严重破坏且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加强高职学生社团的创新传承作用尤为重要。应通过完善创新传承机制和支持保障条件、开展原型调查和情节二次创作、推进创新传播传承和交流提升等办法,提高高职学生社团创新传承地方文化水平。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49-52

作者:黄志良; 袁乐; 刘燕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摘要:校园文化是呈现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以行业性高职院校为对象,分析了行业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业特色逐渐凸显,但仍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模式单一、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等一些问题。鉴于此,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明确校园文化的生态位,打造具有行业与职业特色并举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的生态体系建设,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打破校园文化建设的‘花盆效应’,促进不同主体间文化的有效融合"三个方面阐述了可供参考的路径。

职教论坛杂志院校建设
职业能力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基地驱动机制研究53-56

作者:曹树华 单位: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
摘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教学基地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些都是基于职业能力教学基地的功能所在。积极探索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建设一批水平高、资源优、质量高的基于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基地。文章试图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逻辑起点,透过新视角,重新阐释教学基地建设,并探讨实训基地的建设驱动机制。

职教论坛杂志模式论丛
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基于江苏理工学院的实践探索57-61

作者:张建斌; 屠远; 刘维平; 周全法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摘要: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中,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内教育、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就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为例62-65

作者:汪伟跃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
摘要:借鉴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原理,通过对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大专师范生"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实验情况分析,探讨了如何构建"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和该模式实验对大专师范生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及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成长的积极影响。实践证明,用"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大专师范生,对大专师范生提前进入教师职业状态,体验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高尚品格,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具有切实可行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