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杂志
好友分享

职教论坛杂志


  • 主管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影响因子:2.12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1-7518
  • 国内刊号:36-1078/G4
  • 全年订价:¥ 379.2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5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职教论坛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主编:肖称萍
  • 邮发:44-77
  • 库存:197
  • 邮编:330038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职教论坛 2013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名家视野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作者:庄西真
1-1

摘要:每年的六月份是各类大中专学校学生毕业的时间,除了一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外,其余的人毕业即面临就业。我就是1986年6月师专毕业去一所乡镇中学报到工作的,又于2000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去一所大学报到工作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政府包分配,不管你愿不愿意,毕业了总有一个工作岗位等着你,那个时候人们关注的不是能

职教论坛杂志理论经纬
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困境与对策研究 作者:许锋华 王祖山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4-8

摘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态,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升连片特困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巩固扶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连片特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发展举步维艰,总体一个字——"难":兴办难、招生难、稳定难、发展难。对于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职教资源,最终更好地服务于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困境及其突破 作者:李文静 周志刚 单位:天津大学职教学院
9-12

摘要: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基于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需求驱动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倾向,阐释培养目标上过于强调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中重视理论课程、师资建设中匮乏"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控制方面缺少有效能力考核方法的困境。为此,借鉴国际职业教育保障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探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路径:创新教学制度改革,跨越教育体制的樊篱;深化"双师型"教师建设,培育复合人力资本;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夯实实践教学课程基石。

多学科视角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述评 作者:高山艳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13-18

摘要:职业资格制度受到职业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已有不同视角的研究探讨了职业资格制度的意义、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沟通衔接、职业资格证书的经济效应等问题。但这些研究多停留在思辨层面,较少运用实证调查和量化分析;更多的回答了"是什么",较少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建议加强对职业资格制度性质和本质的研究,从系统论出发加强职业分析研究,将职业资格制度放入整个社会制度背景下,从更广的视域全面分析探讨这一制度与其所处制度环境的互动关系。

职教论坛杂志专题研究
“理论经纬”栏目征稿
18-18

摘要:该栏目刊登对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的理论分析文章.以推动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服务职业教育决策.服务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该栏目将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系统培养技能人才制度。职业教育与产业教育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职业教育国家制度、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诸种背景要素支撑功能比较研究 作者:李梦卿 杨妍旻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
19-23

摘要: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徒制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发展的形式和程度也有较大差别,但学徒制中的核心要素即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内容,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在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师傅的实践指导下开展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是基本一致的。虽然各国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但各个国家的经济条件、技术进步程度、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法制、管理和经费支持等因素都对学徒制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些要素所发挥的功能对学徒制的现代化进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谢俊华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24-26

摘要: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对于解决现阶段职业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与发展既需要良好的制度顶层设计,也需要在实践中做好如课程重建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现代学徒制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基于浙江省“双元制”改革试点的分析 作者:任聪敏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
27-29

摘要:文章从分析浙江省"双元制"改革试点的做法和成效入手,重新审视现代学徒制的新特征和其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现代学徒制的学习和应用,解决了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三大困惑。作者希望从试点案例出发,寻找现代学徒制对于企业"知识型"工人或者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构建研究 作者:岑华锋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30-33

摘要:"现代学徒制"在学校层面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层面可以理解为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我国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契机,完善现代学徒制国家制度层面的设计,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行业企业充分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层次分明又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以及规范标准化的立法。以学校为主体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以考虑采取"双轨制"培养模式,并选取高技术要求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为学徒制合作对象。

职教论坛杂志高等职教
文化软实力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创新 作者:杨近 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34-36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是这个国家或民族智慧的高度凝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传播、融合、交流、更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三大战略 作者:张廷艳 单位: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37-40

摘要:由于受传统观念、体制改革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高职院校过于依赖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挖掘内部潜力,寻找新的内涵式发展战略:一是实施"内在培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战略,二是推行"问题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三是落实"质量强校"的评价体系优化战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职教论坛杂志农村职教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作者:曹晔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所
41-45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流入城镇,农村出现了半耕社会、农业主要劳动力非农化、次要劳动力农业化、农村空洞化、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职业分层化和多样化。但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业出现产业化运行、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区域化布局、组织化推进、合作化发展、多样化功能等新的变化趋势,针对这些变化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文章提出农村职业教育要实行"六个"并重的发展思路。

农村空心化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勾连 作者:盛德荣 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50-52

摘要:农村空心化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勾连:农村的空心化导致了职业教育的异化,职业教育的异化加剧了空心化。破除农村空心化,需要以职业教育为依托,从引起空心化的直接对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入手,通过有利于农村、农业发展的农民职业教育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职教论坛杂志学位论文
通专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作者:孙长远 单位: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53-57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面临"功利主义"的挑战,专业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少关注通识教育。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内在发展两个维度提出通专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通专结合的理念符合知识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切合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从个人内在发展的角度出发,通专结合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且符合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有利于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切合做人和做事等同重要或更重要的共识。在实施通专结合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从推广"通专结合"理念出发,审视通识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教论坛杂志体系构建
困境与路径: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之思考 作者:张弛 张磊 徐莉 单位: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58-61

摘要:在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宏观背景之下,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和理论界的热点。在分析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基础上,文章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解读发展的困境,提出多元发展路径的初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