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药师

中国药师杂志

人气22602评价82
收藏
  • 主管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42-1626/R

    国内刊号

  • 1998年

    创刊

  • 湖北

    发行

  • 430071

    邮编

  • 1008-049X

    国际刊号

  • 月刊

    周期

  • 江德元;张生勇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523.2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38-325

    邮发

  • --

    曾用名

中国药师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药师杂志研究论文
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致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作的探讨1383-1386

作者:高红英 李国玉 王航宇 娄猛猛 李肖宇 王金辉 单位: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2 教育部省部共建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重点实验室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摘要:目的:通过筛选腹腔注射CCl4致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最佳剂量,追踪观察模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学指标的时效及量效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对各模型组的Wistar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CCl4,进行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分别于第3、6、8周随机处死动物总数的三分之一,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另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镜下观察,以明确其肝纤维化程度。结果:造模8周间,与A组比较,各模型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造模结束,D组共死亡6只,肝腹水2只;C组死亡2只;B组死亡1只。随着CCl4剂量的增加,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结论:该方法肝损伤明显、死亡率低、周期短、对其他重要脏器影响小,可作为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较好的模型。

大鼠离体肝脏灌流系统的建立1390-1393

作者:吴琨 徐雪雁 王思轩 周航 张挽澜 张文通 卢阿娜 宋梦 杨潇 樊雅梦 张保春 李澎涛 蔡大勇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100193 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离体肝动脉/门静脉灌流系统的实验方法。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麻醉状态下,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插管;经肝动脉冲净残留血液,灌流状态下游离肝脏;定量蠕动泵调节肝动脉或门静脉的Krebs—Henseleit平衡液(或加等渗葡聚糖)的灌流流速,泰盟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肝动脉或门静脉的压力变化,采用Prism-4非线型可变斜率回归获得“有或无胶体渗透压”KH液灌流的流速-压力曲线及方程式,计算半效流速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无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下的肝脏系数无差别,肝动脉的半效流速为2217(95%CI1209~4068)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142.4x+706.9;门静脉半效流速为3791(95%CI3549~4049)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479.6X+5034。等效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下的肝脏系数无差别,肝动脉半效流速为3754(95%CI3175~4440)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133.5X-719.0;门静脉半效流速为6018(95%CI5565—6508)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回归方程为Y:538.3X4-4704。半效流速接近正常大鼠生理平均值,各半效流速95%可信限涵盖大鼠正常生理状态的变化范围。有或无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之间总体无差别。结论:在恒流测压模式下,等渗灌流大鼠离体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流系统的视窗时程长、机能变化稳定、操作流程简便,为认识肝动脉和门静脉离体舒缩机制奠定了基础。

莽草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1394-1396

作者:郑楚 杨冬业 徐勤 韦桂宁 单位:桂林医学院 广西桂林541001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
摘要:目的:探讨莽草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莽草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莽草酸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5),并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P〈0.05)。结论:莽草酸可改善AS大鼠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AS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LC-DAD-MS/MS法检测抗风湿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的双氯芬酸盐1396-1398

作者:许美娟 邹建东 卜擎燕 熊宁宁 许黎君 谈恒山 居文政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药理试验室 南京210029 南京军区总医院
摘要: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串联质谱检测法(LC—DAD—MS/MS)定性、定量检测某抗风湿中药中非法添加的双氯芬酸盐。方法:选用Agilent ZORBAX SB C18(150mm×4.6mm,5μm)柱,以甲醇-20mmol·L^-1乙酸铵溶液(60:40)为流动相,对非法制剂的提取液进行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光谱及质谱碎裂行为的比较,对此类药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结果:某抗风湿中药胶囊荆两个批次均检测到了西药双氯芬酸盐。结论:所用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作为分析中药中非法添加双氯芬酸盐的参考方法。

XRCC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1399-1401

作者:丁春雷 刘丽宏 宋海峰 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北京100850 第二炮兵总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XRCC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NSCLC患者54例,提取外周白细胞DNA,采用多重PCR对XRCC1194,399两个多态性住点同时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后直接测序,判定基因分型。结果:携带XRCC1399Arg/Arg的化疗有效率是Gln/Gln的2.5倍(P=0.035。95%CI=0.892-7.094)。携带一个Gln等位基因的化疗失败风险是携带Arg/Arg的1.7倍(P=0.044,95%CI=1.012~2.720)。未发现XRCC1194不同基因型对铂类化疗敏感性有差异。结论:XRCC1399Gln/Arg基因多态性与晚期NSCLC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相关。

吡格列酮调节糖尿病鼠肾小球肝素酶的表达1402-1405

作者:杨新凤 田浩 余健 邹敏书 聂国明 丁冬胜 罗莉漫 徐洪涛 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儿科 武汉430070
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肝素酶的表达,探讨其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10)、糖尿病组(DM,n=12)和吡格列酮组(DP,n=12)。链脲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第6周,测定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G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24hUP)、尿足细胞(UPC)排泄水平。RT-PCR检测肾小球肝素酶mRNA的表达,肾小球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肝素酶的表达分布。结果:与DM组相比,DP组BG、GHb、BUN、Scr水平显著降低(P〈0.01);24hUP、UPC排泄量亦明显减少(P〈0.05);肝素酶mRNA的表达及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肝素酶的表达,减轻蛋白尿,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

双黄连制剂中连翘苷含量与退热作用相关性研究1405-1408

作者:王建明 赵楚文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研究双黄连制剂中连翘苷的含量与其退热作用的相关性。方法:HPLC法测定连翘苷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00mm×4.6mm,5μm),检测波长278nm,流动相为乙腈-水(24:76),流速1.0ml·min^-1,柱温25℃;另大鼠皮下注射酵母菌致热,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比较各组间体温差异。结果:连翘苷在0.075~1.8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双黄连口服液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0.90%(n=9),双黄连片为99.40%,RSD=0.80%(n=9)。其中双黄连口服液(甲)中连翘苷含量最高。各组对酵母菌诱发的发热模型均有解热作用,其中双黄连口服液(甲)解热效果最好。结论:所用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双黄连制剂中连翘苷含量与药效呈一定相关性。

应用Westgard性能图评价及优化Ⅰ期临床试验方法学1408-1410

作者:王健康 董晓莉 张华峰 张福成 单位: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药学部 北京100142
摘要:目的:运用Westgard性能评价图、西格玛指标和QGI指标评价Ⅰ期临床试验的方法学性能,以发现问题,指导质量改进。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历年来所建立的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学数据,计算西格玛值和QGI值,同时绘制Westgard性能评价图,评价各方法学性能,并优化质量控制方案。结果:较为适当的性能评价标准为:性能优秀方法学的三个浓度操作点均应控制在4西格玛以内;性能良好的方法学的三个浓度操作点应控制在3西格玛以内;具有优化余地的方法学的三个浓度操作点应控制在2西格玛以内;三个浓度操作点应控制只要有一点落在2西格玛以外,则应拒绝接受该方法学。结论:采用Westgard性能评价图可以对Ⅰ期试验室所建立的方法学性能进行正确评估,采用西格玛指标和QGI指标,可以明确方法学优化方向。

HPLC法测定妇宁阴道泡腾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1411-1413

作者:梁亚丽 郭文敏 王莉芳 李清娟 单位: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 石家庄050051
摘要:目的:建立妇宁阴道泡腾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氨基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5:7.5:7.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0nm,柱温:30℃,外标法测定。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与其他杂质之间能够达到很好分离;苦参碱在19.68~157.4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氧化苦参碱在25.25—202.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苦参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9.10%,RSD为1.11%;氧化苦参碱加样回收率为99.01%,RSD为1.54%。结论:该法能够同时准确测定两组分的总量,而且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批次样品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正交试验优选槲皮素提取精制工艺1413-1415

作者:王刚 兰鸿 常明泉 杨光义 曾南 叶方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药学部 湖北十堰442000 成都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优选从槐米中提取槲皮素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和槲皮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优选最佳槲皮素提取、精制工艺。结果:从槐米中提取槲皮素的最佳工艺为:芦丁酸沉的pH为4,芦丁水解时加入的酸量1:80,水解时间2h。结论:该工艺可提高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率和纯度。

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的细胞毒性考察1416-1419

作者:何文 张小杰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 武汉430060 武汉大学药学院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季铵化程度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衣的空白脂质体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方法:采用四步合成法合成不同季铵化程度的TMC,并采用IR对其结构进行确证和表征,^1H—NMR确定其季铵化程度。采用MTT比色法评价TMC作为阳离子脂质体包衣材料,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季铵化程度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计算相对增殖率,并参考《美国药典》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毒性分级。结果:IR分析TMC的特征吸收峰已明显发生了改变,表明TMC已经成功合成,^1H-NMR分析所合成的TMC,季铵化程度分别为20.2%、40.1%、64.4%,不同季铵化的TMC在浓度为0.02%,0.05%(w/w),细胞增殖率均大于80%,TMC20在浓度增大到0.2%(w/w)时,细胞增殖率仍高于80%,细胞毒性为1级,即无细胞毒性,但随着浓度和季铵化程度的提高,细胞毒性均相应增大。结论:所合成的TMC在一定的浓度和季铵化范围内,细胞毒性较低,又鉴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亲水性和生物粘附性,可望作为阳离子脂质体理想的包衣材料。

“网脱Ⅰ号”口服液的壳聚糖絮凝除杂工艺研究1420-1421

作者:彭燕 李冬 胡辉 王本富 单位:解放军第474医院 乌鲁木齐830013
摘要:目的:探讨壳聚糖对“网脱Ⅰ号”口服液的絮凝除杂效果。方法:壳聚糖用于“网脱Ⅰ号”口服液的絮凝除杂,以澄明度、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浓缩比进行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有效成分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用于“网脱Ⅰ号”口服液的絮凝除杂工艺。

渭良伤科超微粉巴布膏的药效学研究1422-1424

作者:李怀国 李子鸿 潘见欢 陈淑映 单位:佛山市中医院 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研究渭良伤科超微粉巴布膏的抗炎、镇痛、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足趾肿胀法及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重力致大鼠大腿损伤法评价其活血化瘀作用。结果:渭良伤科超微粉巴布膏能显著抑制角又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二甲苯对小鼠耳廓肿胀;能延长小鼠的痛阈值,对抗热板法和醋酸法刺激性疼痛,提高小鼠的镇痛能力;并能有效缓解重力所致大鼠腿部损伤的瘀血、紫斑及水肿现象。结论:渭良伤科超微粉巴布膏与原剂型相比,对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更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中国药师杂志药学进展
调节钙粘蛋白抑制肿瘤转移药物的新进展1425-1427

作者:张钰璇 史道华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350025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
摘要:肿瘤细胞向周围基质渗透进入淋巴管及血管,向其他器官或组织转移,是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虽然已有显著提高,但诊断为癌症晚期的患者大多数因肿瘤转移的发生而死亡。因此,抑制肿瘤转移对癌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肿瘤转移与细胞自身粘附能力的改变密切相关。改变细胞粘附抑制肿瘤转移的药物,可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选择。

砷剂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1427-1430

作者:马满玲 郭美华 杨丽杰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哈尔滨150001
摘要:靶向制剂也称靶向给药系统,可以控制药物释放的去向,使药物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组织及靶细胞内。将药物制成靶向制剂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最大限度地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目前,研制和开发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给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