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药师

中国药师杂志

人气22602评价82
收藏
  • 主管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42-1626/R

    国内刊号

  • 1998年

    创刊

  • 湖北

    发行

  • 430071

    邮编

  • 1008-049X

    国际刊号

  • 月刊

    周期

  • 江德元;张生勇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523.2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38-325

    邮发

  • --

    曾用名

中国药师 200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药师杂志研究论文
三聚氰胺急性毒性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启示1171-1173

作者:赵欣 张文通 银河 卢阿娜 宋梦 李文靖 徐雪雁 贾旭 蔡大勇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100193 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从急性毒性分析三聚氰胺对有肾毒性药物魄影响。方法:以昆明小鼠为对象,1次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连续观察14d。记录小鼠中毒情况及死亡只数,Bliss法计算LD50及95%可信限。对死亡及14d存活动物相关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小鼠灌胃给药LD50与95%可信限为9899.97mg·kg^-1和7897.22~12410.63mg·kg^-1;其中雌性为11375.00mg·kg^-1,7643.13~16929.01mg·kg^-1,雄性为8385.81mg·kg^-1和6334.49—11101.40mg·kg^-1。中毒动物肾远曲小管、集合管管腔有淡红色析出物及其钙化颗粒.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结论:三聚氰胺终毒物可能为同系物的聚合体,临床用药应考虑三聚氰胺与有肾毒性药物的联合毒效应。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阿莫西林氯唑西林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1174-1177

作者:戚燕 杨庆云 童元峰 郝玲花 吴松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50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阿莫西林氯唑西林钠胶囊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方法:用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2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5.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阿莫西林和氯唑西林均在0.10~0.60m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阿莫西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1%(n=9)。氯唑西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1%(n=9)。结论:方法可靠、简便、准确。可作为复方阿莫西林氯唑西林钠胶囊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

多糖聚合物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二苯甲醇类手性化合物1177-1180

作者:杨庆云 戚燕 申静 李薇 童元峰 吴松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50
摘要:目的:对6个氯取代的二苯甲醇类手性化合物建立HPLC分析方法。对拆分反应进行监测,并用于拆分产物光学纯度的分析测定。方法:在正相高效液相模式下,采用Chiralcel OD—H和Chiralcel OB-H两种纤维素类手性柱以及Chiralpak AD—H直链淀粉类手性柱,以正己烷-异丙醇或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溶剂系统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基线拆分了合成手性中枢性镇咳药左旋盐酸氯哌啶[(-)cloperastine hydrochloride]的主要原料4-氯二苯甲醇等6个氯取代的二苯甲醇类手性化合物,建立了快速的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对手性合成反应进行监测和中间体质量控制;同时.对4-氯二苯甲醇和3-氟二苯甲醇的高效液相手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大剂量益母草对大鼠肝、肾的亚急性毒性作用1180-1182

作者:罗毅 冯晓东 刘红燕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 武汉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
摘要:目的:考察大剂量益母草对大鼠肝、肾的亚急性毒性影响。方法:取益母草煎液,以60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大鼠,每日1次,连续给药15d,停药后继续观察15d。实验第15天、第30天时取大鼠血和肝、肾组织标本,分剐检测相关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肾形态组织学变化。结果:给药15d后,大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蛋白(Upro)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肾组织可见轻度病理改变。停药15d后,给药组大鼠尿蛋白水平未见降低,其余各项指标水平均降低,肝、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大剂量益母草对大鼠肝、肾有毒性作用,其毒性影响在短期内不完全可逆。

冠脉宁片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1182-1184

作者:孟庆玉 魏云 郑兵 彭志辉 吴爱萍 单位: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 长沙410014
摘要:目的:观察冠脉宁片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犬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十二指肠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丹参滴丸0.04g·kg^-1;实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冠脉宁片相当于生药0.3,0.6,1.2g·kg^-1,考察心肌缺血范围、心肌缺血程度、血清酶学变化和心肌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冠脉宁片可改善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缺血范围,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少乳酸、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脂质的量。结论:冠脉宁片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黏膜给药新方法研究1188-1189

作者:张寒 刘春叶 张彦 冯永辉 郝保华 汪兴军 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系 西安710021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
摘要:目的:探索黏膜给药新方法——电致孔透黏膜给药。方法:用电致孔给药仪透直肠黏膜给药.与被动扩散给药相比较,通过双室扩散池法、HPLC法检测药物中指标成分栀子苷透过量的变化,摸索适宜的电学参数条件。结果:电致孔条件下栀子苷的累积透过量明显高于被动扩散栀子苷的累积透过量,且栀子苷的累积透过量在电学参数波形为方波、脉冲次数为360个时,透过量增大显著。结论:电致孔透黏膜给药方法可行,优化的电致孔条件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透直肠黏膜给药有良好的前景。

盐酸赖氨酸对七叶皂苷钠注射部位刺激性的影响1190-1192

作者:尹丽华 汪利芬 冯宇 张丽新 单位: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 武汉430010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赖氨酸对七叶皂苷钠注射部位刺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耳缘静脉及股四头肌注射给药刺激性观察法和小鼠皮下蓝斑面积及提取色素比色法比较七叶皂苷钠及七叶皂苷钠与盐酸赖氨酸联合应用(以下简称皂赖联用)刺激性的差异。结果:七叶皂苷钠0.08mg·ml^-1(相当于临床用药浓度)对家兔耳缘静脉血管有轻度刺激或基本无刺激.2.5mg·ml^-1可引起90%中重度刺激,且该刺激性可逆;而皂赖联用1:1,1:6.5仅引起轻度或基本无刺激反应.其刺激反应轻于1:0.05,1:0.1,1:13,且1:1中有33%基本无刺激,1:6.5则为62%。七叶皂苷钠2.5mg·ml^-1引起的家兔股四头肌刺激反应级数之和为15,皂赖联用1:0.1,1:1,1:6.5,1:13的反应级数之和分别为10,6,7,7。皂赖联用1:6.5,1113对七叶皂苷钠2.5mg·ml^-1引起的小鼠皮下刺激的色素减轻率分别为61.6%,56.7%,作用优于其他配比。结论:盐酸赖氨酸可减轻七叶皂苷钠引起的注射部位刺激性.且联合应用以1:6.5的作用最佳。

HPCE法测定卡马西平片的含量1192-1193

作者:谢华 贾正平 王荣 朱芳丽 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临床药理基地 兰州730050 兰州大学药学院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测定卡马西平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27cm×50μm)作为分离通道;以30m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pH=8.0)含75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18KV;毛细管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压力进样10s。结果:卡马西平在5~16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9%,RSD5.8%。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控制卡马西平片的质量。

正交设计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姜油工艺1196-1197

作者:陈艳 何苒 曾明 闫荟 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药理科 北京100700 北京军区总医院第263临床部药械科
摘要: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生姜工艺参数。方法:建立生姜指标成分6-姜酚的分析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釜Ⅰ压力、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以姜油收率和6-姜酚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姜油萃取工艺优选。结果:超临界CO2萃取姜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h;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压力3MPa。此时姜油的收率为2.117%,姜油中6-姜酚的百分含量为23.164%(n=3)。结论:优化后的超临界CO2萃取生姜工艺具有保持药物原有生物活性、提取效率高、提取物纯净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甘肃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1198-1201

作者:杨玉琴 宋平顺 丁永辉 单位:兰州大学药学院 兰州730000 甘肃省药品检验所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摘要:目的:研究从甘肃丹参中提取和纯化脂溶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总丹参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纯化总丹参酮粗提物的工艺条件。结果:总丹参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的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h;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加15倍量的5%碳酸钠溶液,洗涤5次。结论:纯化工艺条件能使总丹参酮粗提物的含量由20.31%上升至59.87%,达到了新药申报规定的要求。该提取和纯化总丹参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简便易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HPLC法测定清胆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1201-1202

作者:陈树和 尹玲 黄传俊 单位:湖北省中医院药事部 武汉430061
摘要: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胆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HC-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50:50),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黄苓苷进样量在0.50~2.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6.13%,RSD=1.20%(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清胆胶囊的质量控制。

咽舒饮泡腾片的急性毒性实验及药效学研究1203-1205

作者:徐婧 吴云霞 张长弓 张耕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 武汉430030 武汉市中西医结备医院药剂科
摘要:目的:观察咽舒饮泡腾片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抗炎抗菌药效,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咽舒饮泡腾片以最大浓度最大剂量灌胃。连续7d观察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情况;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咽舒饮泡腾片的抗炎作用;观察咽舒饮泡腾片对5种较常见易感菌的抑菌和杀菌情况。结果:咽舒饮泡腾片最大浓度、最大剂量灌胃后动物表现有活动减少,摄食减少,稀便甚至腹泻,但2~3d后均恢复正常,7d后全部动物健存,体重情况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未见其它任何毒副反应;咽舒饮泡腾片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肉芽肿组织增生.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并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显示出非常良好的抑菌作用和杀菌活性。结论:咽舒饮泡腾片的急性毒性低,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抑菌杀菌药理作用.对治疗咽炎有良好的效果。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尿液儿茶酚胺的浓度1205-1207

作者:王璐璐 葛卫红 方芸 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尿液中儿茶酚胺的浓度。方法:通过自制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对尿液样本预处理,以3,4-二羟基苄胺(DHBA)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1磷酸二氢钾=2:98(含有0.2mmol·L^-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流速0.9ml·min^-1;进样量:20山,柱温:23℃;荧光检测器,λEx为286nm,λEm为318nm。结果: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6-115.2.14.85~475.2和28.65~916.8ng·ml^-1,提取回收率约为80%左右,RSD〈7%,且在避光条件下较稳定。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浓度。

中国药师杂志药学进展
肝细胞代谢模型及色谱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1208-1210

作者:冷沥钦 余江南 徐希明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210009 江苏大学
摘要:药物代谢即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研究药物代谢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至关重要。药物代谢研究的方法主要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体内代谢法因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较广,加上代谢转化的器官和酶系的多样性,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度比较低,代谢产物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困难。体外代谢法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大量的代谢产物,且代谢条件可控,代谢体系比较“干净”,代谢物易于分离、提取,有利于代谢途径研究及代谢产物结构的确定等,因而,体外代谢法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新进展与新策略1211-1213

作者:易学瑞 袁有成 孔祥平 单位: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广州510600
摘要:随着对乙肝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认为病毒清除是由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HBV感染的肝细胞溶解和/或CTL产生的细胞因子的抗病毒效应,而多克隆、多特异性、应答强及IFN-γ分泌能力强的CTL尤为重要。因此,以开展调节机体特异性免疫为主要特征的治疗性疫苗研究逐渐成为乙肝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