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杂志
好友分享

中华建设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 类别:行政事业单位类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1673-2316
  • 国内刊号:42-1732/TU
  • 全年订价:¥ 480.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94年
  • 曾用名:湖北建设;长江建设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中华建设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主编:
  • 邮发:38-307
  • 库存:189
  • 邮编:430071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建设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建设杂志热点聚焦
酝酿中的下一个市场热点——聚焦我国污泥处理处置 作者:李燕 单位:《中华建设》编辑部
6-17

摘要: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污泥的处理处置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量攀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泥量的大幅增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量达280亿吨,含水量为80%的污泥产生量为2005万吨,相当于日产湿污泥5.5万吨。

中华建设杂志新闻追踪
“黄石模式”: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另辟蹊径 作者:吴文杰 袁业飞 李中华(图) 单位:《中华建设》编辑部
18-21

摘要:今年8月3日,湖北省黄石市委常委会通过《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的工作方案》,这标志着作为全国唯一结合棚户区改造进行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城市、全国唯一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湖北省唯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试点的黄石,其公共租赁房制度建设,结合棚户区改造,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创新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特色化 多元化 精细化——湖北省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纪实 作者:吴文杰 吕璐 宋智宇(通讯员) 单位:《中华建设》编辑部
22-24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城市发展的基础工程。为进一步启迪思路、创新理念、明确重点,加快推进湖北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升城市品位,金秋时节,湖北省在“矿冶之都”——黄石市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颇具成效。

全过程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城市垃圾分类进展一瞥 作者:袁业飞 单位:《中华建设》编辑部
25-27

摘要:当下的北京,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中华建设杂志政策解读
龙身强健可待一肩力挑两头——解读《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 作者:柯善北 单位:《中华建设》编辑部
28-31

摘要:湖北发展的战略规划可以一个词汇来概括,那就是“两圈一带”,即指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近年来,“两圈”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渐入佳境,唯独“一带”的蓝图悬而未决。

中华建设杂志名家视点
陈淮:中国房地产缺乏市场化淘汰机制
32-32

摘要: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多重大缺陷,并不只是房价、供应量、政策。房价只是表象,政策只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也不一定符合客观规律。中国房地产的缺陷之一,在于市场化淘汰机制的缺失。迄今,我们中国开发商只有四种死法:卷款潜逃、行贿案发、内讧解体、囤地被查,几乎找不到被市场淘汰的例证。

贺有利:大规模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弊多利少
32-32

摘要:中国三产化著名学者贺有利认为,住房保障制度需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需要综合兼顾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差、住房保障欠账多、政府财力有限等因素。我国目前是市场经济,住宅的供给应该以市场供给为主,政府保障为辅,两者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廉租房、公租房的大规模现房集中建设弊多利少,租金补贴的住房保障制度利多弊少,应该实行租金补贴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对所有住房困难户实行租金应补尽补,再根据政府的财力,可进行适当规模的廉租房、公租房现房建设。

开彦:小面积住宅设计存在严重意识缺位
32-32

摘要: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开彦认为,对于小面积住宅的设计,无论是标准的制定、设计人员到位与否,还是设计手法的创新、规范制度的革新,归根结底,都需要首先从意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能实现。但是,目前包括政策房在内的小面积住宅普遍设计水平不高,其根本原因正是在于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设计院所的普遍意识缺位。在小面积住宅推进建设的今天,建造“面积小但品质高”的住宅,应该成为每一个设计、建造者的历史责任。

洪昌富:建设低碳城市不等于发展新能源产业
32-32

摘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副所长洪昌富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实实在在地去做研究,摸清城市的基本情况,摸清自己的家底,了解自己的特长,明确应该从哪里着手、应该怎么做。其次,要摸清发展方向,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走同样的道路。不能你搞新能源产业制造业,我也搞新能源产业制造业,这会给整个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问题。低碳不等于新能源产业。一个城市发展低碳一定要选择适合这个城市的产业和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之外也有广阔的低碳之路,关键是要加强研究做好规划。

何镜堂:建筑节能不只是技术问题
33-33

摘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认为,建筑节能不能光靠高科技,首先还是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规划时就从地形、采光、通风、朝向等自然环境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使建筑冬暖夏凉,节省能源。建筑节能离不开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各种节能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追捧,市场也越来越红火。但我们在打造节能建筑的时候,也不能过于依赖这些产品,从而忽视了对传统的、简单的、低成本的节能方法的使用。

江亿:农村节能应以生物质能为主
33-33

摘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建筑能耗比城镇低得多,但呈现出快速的上升趋势。农村的条件与城镇不一样,因此能源解决方案一定与城镇不一样。如,城市推广太阳能只能利用建筑物的顶部和垂直的外立面,农村由于空间相对大得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农村应当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农村的用能结构应以生物质能为主,辅之以可再生能源和常规电能,最好不再使用煤。这才是适合农村的能源系统,是解决农村建筑能源问题的方向。

蔡镇钰:低碳城市需建立城市与建筑的环境观
33-33

摘要: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蔡镇钰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重塑对城市和建筑的认识,建立起统一的环境观,也就是说,要把城市和建筑首先当作一个整体环境来看待。这个环境观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将城市、建筑视作各种各样的环境来进行建设,体现生态观;二是注重与地域性的融合。地域性和当地的历史、民族、人文密不可分。因此,发展生态城市必须注意又寸历史环境的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

龙恩深: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几点困难
33-33

摘要:四川大学建筑节能与人居环境研究所所长龙恩深认为,在现阶段,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面临几点困难:一是绿色建筑的技术筛选存在误区。人们谈起绿色建筑,总认为是高科技,很先进,大投资,总想将所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堆积在一个建筑里而不加区分。这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造成推广上的困难;

阮仪三:历史城市保护存在一些误区
34-34

摘要:同济大学博导阮仪三认为,在中国历史城市保护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许多人把保护古城、传统风貌看作是阻碍城市现代化的羁绊,把传统特色视为落后而采取摈弃的态度。有人将保护古城错误理解为恢复历史遗迹、重建古建,热衷于盖庙修塔,新建传统特色街,以致拆了真古董去做假古董。一些地方只是出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而保护古城,一味追求经济回报,出现许多短期行为。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尤其需要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历史遗产,守住我们的民族文化阵地,振兴中华文化。

单霁翔:反对提“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34-34

摘要: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直言,非常反对“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这两个词汇。旧城改造的问题在于把干百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定位于改造的又寸象,而没有强调它需要保护、需要有机更新的一面。在推土机下,很多历史街区被推为平地,很多传统街区被写上大大的“拆”字。很多传统建筑,本来可以继续使用很多年,甚至几代,而成为城市珍贵的记忆,今天却被无情地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