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好友分享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 影响因子:0.8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全年订价:¥ 408.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72年
  • 曾用名:中原医刊
  • 周期:半月刊
  • 出版社:中国实用医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主编:秦省
  • 邮发:36-23
  • 库存:199
  • 邮编:450003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论著
三氧化二砷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艳华 张伟杰 王留兴
1-3

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BALB/C—nu/nu裸鼠ER阴性MDA—MB-435s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s2O3、顺铂和生理盐水(NS)腹腔内注射,观察移植瘤的瘤重及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TEN和Caspase-7的表达。结果As2O3高剂量组、As2O3低剂量组、顺铂组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8.68%、32.80%、66.67%。用药后移植瘤组织中PTEN和Caspase-7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As2O3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和Caspase-7的表达,促进细胞的凋亡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膀胱癌与UGT1A7 T622C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刘建 刘刚 杨小明 张莉蓉 宋东奎
4-6

摘要: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7(UGT1A7)T622C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ELP)分别检测145例膀胱癌患者和160例非肿瘤人群UGT1A7 T622C基因多态性,对各基因型单独或联合吸烟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膀胱癌组UGT1A7T622C突变型(T/C+C/C)频率[53.1%(77/145)]高于对照组[40%(64/1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值比(OR)=1.70(95%可信区间:1.08~2.68)]。吸烟人群中UGT1A7 T622C突变型(T/C+C/C)的个体膀胱癌的发病风险高于野生型个体(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16(95%可信区间:1.07~4.38)]。uGT1A7 T622C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n05)。结论UGT1A7 622C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有关,该基因多态性与吸烟行为在膀胱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存玲 黄希顺 赵红艳
7-8

摘要: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对儿童及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原服用抗癫痫药(AEDs)不变的基础上加服LEV,起始剂量:成人500mg,每日2次,儿童10ms/(kg·d),根据疗效调整剂量,比较不同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患者的疗效。结果59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加用LEV后无发作7例(11.9%),有效19例(32.2%),无效33例(55.9%),LEV对儿童和成人、不同病程及发作频率的癫痫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0例(16.9%)出现与LEV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其中嗜睡3例,急躁3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攻击行为各1例,上述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在1~2个月内自行消失,无一例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LEV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安全有效,可以用作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加用治疗。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付晓敏 王静 包爱华 张辉 周贺
9-12

摘要:目的比较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C)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P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作用及生存情况。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DC组和PC组。DC组: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mg/m^2,分成3天静脉滴注,第2—4天。PC组:紫杉醇1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mg/m^2,分成3天静脉滴注,第2~4天。两种方案均以21d为一周期。两个周期以上化疗的患者评价疗效、毒副作用并分析生存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及1年和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Ⅲ度及Ⅳ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相比较,疗效相当,生存期接近,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均为化疗方案的一线选择。

哌仑西平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及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籍雪颖 张金嵩 李元元 孙洪亮
13-15

摘要:目的探讨哌仑西平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SF)分泌胶原及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GSF,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及羟脯氨酸测定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哌仑西平溶液(1%、2%、3%、5%)作用下,GSF中Smad3、CTGF、Ⅰ型胶原表达量的变化和GSF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在1%、2%、3%、5%浓度的哌仑西平溶液作用下,GSF中Smad3、CTGF、Ⅰ型胶原表达量明显增强;GSF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哌仑西平的最小有效质量浓度是1%,在1%-5%浓度范围内,哌仑西平可促进GSF中Smad3、CTGF、Ⅰ型胶原表达量增强,3%哌仑西平溶液的促增强作用最强,但与5%的哌仑西平无显著差别。结论哌仑西平具有促进GSF分泌胶原和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smad3-CTGF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泌乳素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 作者:刘志军 丁永忠 李强
16-17

摘要:目的探讨泌乳素(PRL)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5例侵袭性PRL垂体腺瘤和67例非侵袭性PRL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大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率(50.8%)明显高于小腺瘤和微腺瘤侵袭性发生率(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卒中的发生率(24.4%)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卒中的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复发性垂体瘤的发生率(40.0%)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复发性垂体瘤的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全切除率分别为42.2%和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复杂,术后需综合治疗。

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倪福春 万鼎铭 康轶青 赵晓武 王桂菊 孙玲 谢新生
18-20

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霉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氨蝶呤(MTX)对促进移植植入和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方法15例恶性血液病及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实施血缘相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8例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12例HLA配型为单倍体相合。在移植前5d至前2d应用ATG 10.0mg/kg。供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μg/(kg·d),连续应用5d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中位数为5.3×10^8/kg,CD3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6.0×10^6/kg。结果移植后所有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和血小板(Plt)≥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4d。出现aGVHD7例,其中Ⅰ度皮肤aGVHD 3例;Ⅱ度肠道aGVHD 2例;Ⅲ度及Ⅳ度肠道aGVHD各1例。结论ATG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预防aGVHD的发生和降低其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产科分娩资料EpiData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王三锋 李小毛
21-23

摘要:目的利用数据库保存和管理产科分娩资料实现产科信息的快速统计分析,为大范围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产科分娩资料进行整理,运用EpiData软件建立产科分娩资料数据库,录入全部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15102例产妇(孕周≥28周)的分娩资料。结果Epidata数据库结构简单,数据库运行良好;在短期内实现了对10年产科分娩资料的电子化和统计分析,整个过程耗时2个月余。结论产科分娩资料EpiData数据库对产科分娩相关数据的管理、统计分析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使用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科研中推广使用。

甲泼尼龙治疗儿童中、重型支气管哮喘50例疗效观察 作者:高英 王上林 周超
24-25

摘要: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儿童中、重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中、重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盐水雾化吸入,同时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抗感染、镇静等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每6小时给予甲泼尼龙1~2mg/kg,加入50—1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药3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大于对照组的66.7%(P〈0.01)。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雾化治疗小儿中、重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

p21ras和EGFR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时沛 暴宛英 王贵吉
26-27

摘要: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p21ras、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胰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p21ras、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30例胰腺癌患者的组织中,p21ras、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70.0%,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p21ras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均〈0.05),而EGFR蛋白表达与三者均无关(P〉0.05)。p21ras与EGFR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21ras、EGFR蛋白在胰腺癌中均过表达,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增强各自的作用。

颅脑外伤伴颞骨骨折合并周围性面瘫15例 作者:姜岚 秦兆冰
28-29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面瘫治疗时机、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伴颞骨骨折合并周围性面瘫的病例15例,均经神经外科治疗后至我科进一步治疗周围性面瘫,进行术前评估、术中对照及术后随访的对比。结果进行全面专科检查并综合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合适术式行面神经减压,术后随访2个月~4年,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2例。结论对于颅脑外伤伴颞骨骨折合并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颅脑外伤急诊处理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全面术前评估,积极进行面神经手术减压仍不失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超声在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秦博 黄道中 张周龙 陈梅
30-3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35例单发甲状腺癌及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边界、回声、钙化与否,肿块内及周边血流分布,是否伴有淋巴结肿大及是否侵及周围正常组织等。结果①灰阶超声显示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结节边界、回声、钙化、有无肿大淋巴结及腺外浸润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FI表现甲状腺癌结节71.43%(25/35)血流为Alder2级或3级,结节性甲状腺肿仅34.28%(12/35)患者结节内血流为Alder2级或3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灰阶超声检查结合CDFI对单发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吡格列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少亭 胡晓舟
33-34

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替米沙坦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吡格列酮组(n=19)、替米沙坦组(n=22)和联合治疗组(n=22),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肾功能、肝功能和血钾(K^+)等变化。结果3组24h尿蛋白于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吡格列酮和替米沙坦在糖尿病肾病中均能减少尿蛋白,且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脓毒症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作者:李垒 刘保池
35-37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40例脓毒症患者分别给予常规(n=20)和强化(n=20)胰岛素治疗。常规治疗是指当患者血糖≥11.1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至11.1mmol/L以下即可。强化治疗是指患者血糖水平超过正常时,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接近于正常水平(3.9~6.1mmol/L)直至患者出院或死亡。分析两组病例在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尿素氮等营养指标及炎症介质变化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后第1、3、5、7天,强化治疗组血TNF—α、IL-6、IL—18和CRP水平均较常规组下降(P均〈0.05)。治疗7d后,两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水平强化组高于常规组(P〈0.05),血尿素氮浓度强化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

大肠癌中c—Met、Survivin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文静 王居峰 杨树军 侯新芳 刘莺
38-39

摘要:目的探讨c—Met、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以及二者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51例大肠腺癌(直肠癌22例,结肠癌29例;Dukes分期:A期13例,B期14例,C期15例,D期9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10例,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Survivin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Met、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无关(P〉0.05),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大肠癌中c—Met、Survivin均为阳性时MVD值为37±9,单一阳性时的MVD值分别为32±5、26±7,均为阴性时MVD值最小,为14±6。大肠癌组织中c—Met、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693,P〈0.05)。结论c—Met和Surviv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