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人气34279评价75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11-5689/R

    国内刊号

  • 1972年

    创刊

  • 河南

    发行

  • 450003

    邮编

  • 1674-4756

    国际刊号

  • 半月刊

    周期

  • 秦省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408.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36-23

    邮发

  • 中原医刊

    曾用名

中国实用医刊 2007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论著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罗格列酮对心力衰竭大鼠的防治作用1-3

作者:刘洪智; 高传玉; 雷健; 罗兵; 李佐民; 周军; 贺立群; 戚本玲; 曹林生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郑州450003;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三组:①心力衰竭模型组(CHF,n=25),阿霉素2.5 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10周;②心力衰竭模型+罗格列酮治疗组(ROS,n=25),ROS 3 mg/kg,每天1次,灌胃治疗;③正常对照组(CON,n=10)。12周时进行M型超声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结果ROS组较CHF组死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0%和40%,P〈0.01)。与CON组相比,CHF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心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期长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Vs)、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P〈0.01);ROS组左室内径增加程度降低,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CHF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较CON组升高(P〈0.01),而ROS治疗组降低(P〈0.0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价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逆转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64例4-5

作者:申玮 单位:河南省卫生监督所; 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方法将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A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2次/d,连用14 d;克拉霉素500 mg,2次/d,连用7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连用7 d)。B组口服奥美拉唑10 mg,2次/d,连用14 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连用7 d;甲硝唑400 mg,2次/d,连用7 d。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按研究方案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了解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并随访1年。结果疼痛缓解时间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雷贝拉唑为3.12%,奥美拉唑为7.81%。结论雷贝拉唑组具有疼痛缓解快、Hp根除率高、溃疡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河南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与HLA-DRB1*1501/15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6-7

作者:祜红瑞; 范会兴; 苏国荃; 段东杰; 江河清; 余祖江 单位: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汝州46750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摘要: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寻找慢性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和抵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74例河南汉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慢性丙型肝炎组中HLA-DRB1*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与健康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B1*1501/1502等位基因可能为河南地区汉族人群形成慢性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

宫颈鳞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8-9

作者:魏新设; 陈奎生 单位: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长葛46150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摘要:目的探讨Ezrin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宫颈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49例正常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伴有淋巴结转移组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浸润至外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深肌层及浅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至外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稍高于浅肌层组,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癌组织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的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三者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rin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表达明显升高,Ezrin在宫颈鳞癌的形成及浸润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及葛根素干预研究10-11

作者:常红娟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新乡453002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早期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并探讨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和常规治疗组(32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健康人和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葛根素组的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C-反应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组治疗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ND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葛根素具有降低血中D-二聚体的作用,而对C-反应蛋白无影响;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治12-13

作者:齐德军; 尉建华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提高直肠癌术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3例直肠癌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的排尿,1例尿失禁患者在随访6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结论直肠癌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应早期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动脉触摸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改良定位价值13-14

作者:朱良付; 成巧梅; 张杰文; 高云; 张健; 董凤娇; 索爱琴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450003; 河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触摸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定位应用价值。方法共124例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传统定位法和动脉触摸定位法组(改良组)。动脉触摸定位法组通过参照触摸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点定位。结果传统定位法组发生误穿动脉5例,动脉触摸定位法组未发生误穿动脉。两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ν=1,P=0.022)。传统定位法组的穿刺失败率高于动脉触摸定位法组(χ^2=3.916,ν=1,P=0.048)。结论动脉触摸定位法可有效降低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及避免误穿动脉的发生,在将来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推荐。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15-16

作者:杜庆民; 王义生 单位:河南省清丰县医院骨科; 清丰45730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以来,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26例。平均年龄49.3(41~65)岁。病史1.5~16年,平均3.8年。腰椎不稳节段为:第2~3腰椎者2例,第3~4腰椎者5例,第4~5腰椎者10例,第5腰椎~第1骶椎者9例。全部患者有腰痛或伴有下肢痛,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0.5~4.5)年,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无内固定物折断,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植骨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椎间隙高度恢复,融合节段稳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结果为:优16例,良9例,可1例。总优良率96.2%。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肝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6-17

作者:刘新江; 李晓勇; 陈艳军; 周百中 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了解肿瘤抑制基因NM23与肝癌临床分期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Streptavid in Peroxidase),检测石蜡包埋的肝细胞癌组织120例,其中临床Ⅰ~Ⅱ期60例,Ⅲ~Ⅳ期60例,及3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NM23在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29.1%,正常对照组与肝细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Ⅰ~Ⅱ期与Ⅲ~Ⅳ期阳性表达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NM23可为评价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对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210例18-19

作者:何文强; 孟晓; 王梅叶; 尹继云; 张文涛; 余朝晖; 曲宪东 单位: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2210例(2356侧次)输尿管结石。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97.3%(2243侧次/2306侧次),术中并发症发生率0.3%(7/2210)。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方法安全,疗效确切,损伤小,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输尿管结石首选方法。

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放射性^(153)Sm-EDTMP治疗后骨痛缓解的效果评价19-20


摘要:目的探讨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153Sm-EDTMP)治疗肺癌、乳癌及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骨痛的疗效。方法静脉注射^153Sm-EDTMP,给药剂量18.5~37 MBq/kg(0.5~1.0 mCi/kg),每隔1~3个月注射1次。结果前列腺癌、乳癌及肺癌^153Sm-EDTMP治疗骨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7.7%及69.7%,且乳癌和前列腺癌的疗效与肺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54.5%)白细胞(WBC)或血小板(plt)可逆性减少。结论放射性核素治疗对以成骨反应为主的骨转移灶,止痛效果明显,方法简便,副作用小。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21-22

作者:牛延良; 宋俊莉; 苗勤; 祁萌 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干四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组(40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平稳48 h后开始康复,对照组(40例)仅进行健康宣教。治疗前后采用改良受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SSS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经皮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22-23

作者:袁建华; 郭学德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 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带螺纹克氏针及钢丝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8个月,平均17.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19例,满意1例,失败1例。结论经皮带螺纹克氏针及钢丝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是一种创伤小、疗效优良的方法。

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应用24-24

作者:罗瑶; 许婷; 温开兰 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用ASAⅠ~Ⅱ级在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患者100例,用Gasbay3500TCI泵维持异丙酚3μg/m l的血浆靶浓度;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1μ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放置输尿管镜镜管。手术全程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停药至意识恢复时间及并发症。不同时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全手术过程中无记忆、无痛;在麻醉过程中SBP、DBP、HR、SpO2有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心率及呼吸减慢发生。结论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入是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有效的麻醉方法,但术中要加强监测,及时处理,为手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27例报告25-25

作者:孙建忠; 孔德宝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曲阜2731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经验体会,提高TURP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327例BPH患者的TURP资料。年龄54~99岁,平均72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16.7~154.3 ml,平均43.2 ml。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9.1 ml/s。残余尿量平均85 ml。IPSS评分平均24分。结果327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39.2 g,电节平均时间67 min。术中输血21例。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6例。302例患者随访1~26个月,Qmax平均增加至17.2 ml/s,残余尿量降至平均15 ml。IPSS评分平均8分。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化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妥善处理,尤其是提高TURP技术是治愈前列腺增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