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杂志

人气53579评价72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主办单位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11-1188/J

    国内刊号

  • 1979年

    创刊

  • 北京

    发行

  • 100013

    邮编

  • 1002-8900

    国际刊号

  • 月刊

    周期

  • 郭晓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56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82-109

    邮发

  • --

    曾用名

艺术教育 2013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艺术教育杂志特稿
艺术教育中国梦——艺术教育与创意时代6-11

作者:鞠向玲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在"中国梦"被延伸到各行各业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来谈一谈艺术教育的中国梦。

“强国梦”与中国艺术教育12-15

作者:吴戈; 尹雯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文学院
摘要:艺术为人生存在,艺术教育因国家繁荣而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中,中国艺术教育当然要应和这种伟大的民族发展构想,在设计课程、调整专业和发展学科上,为培养艺术人才服务于我们的时代,做出努力。

中国梦呼唤人的创造性思维16-17

作者:杨立岗 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有梦想才有目标,有机会才会奋斗。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核心是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要实现中国梦,"人"无疑是最关键要素。每一个人的奋斗,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人梦汇聚而成的。因此,中国梦想成真,必须大力提高人民的创造性思维。

艺术教育杂志关注
坚持精英教育 普及戏剧教育——访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刘立滨18-19

作者:刘黛
摘要:中国的戏剧教育,从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通鉴学校开始至今,已有百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戏剧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巩固和壮大。大学的教育教学,本科无疑是重点,是培养人才的基石,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等艺术教育,本科的教育教学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办好本科教育教学是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要工作,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教授。

实现中国电影强国梦 再创中国电影的传奇——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会军20-22

作者:郭晓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一路高歌猛进,整体呈现繁荣景象,尽管因为一些主题上的偏差不断引来诟病,但学术界对电影创作的整体发展给予了肯定。诸如"商业大片""类型片""三俗""翻拍"等关键词更像是引发受众对电影创作发展方向给予合理修正的某种警示。一些兼具美学内涵和历史品格的精品电影在赢得观众口碑的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诠释了中国特色的电影风格。

以理论研究成就学术的使命与担当——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宗贤23-25

作者:鞠向玲
摘要:中国梦包含了中国艺术复兴繁荣之梦。艺术的复兴与繁荣之梦的实现,离不开艺术理论研究的繁荣与理论体系的创构。然而自中国的现代艺术学科和现代艺术教育兴起始,西方的艺术观念以及话语方式,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在艺术理论学方面的创获。面对"艺术学"及"艺术学理论"等我国所独有的学科概念,面对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教育,我们期望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能够及早从侧重对西方的移植与借鉴转向对传统的继承,进而在艺术理论与批评上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对此,本刊记者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黄宗贤进行了交流。

从人才本位回归艺术教化26-27

作者:鞠向玲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艺术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最重要的体现在要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资源。专业艺术教育要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培养各级各类优秀艺术人才,要让其树立起为实现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贡献的理想,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使命感,要让这些人才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

以“大传媒”思维确立电视艺术的稳定坐标——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28-29

作者:郭晓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电视艺术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艺节目、纪录片、电视剧、新闻等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记录文化痕迹,传播文化精神,体现文化价值。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反映人类文化的完整性方面能够超越电视艺术。那是因为,广播电视首先作为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媒介,能够以最大的形象性、准确性反映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那些停留在库房中的一盘盘录像带、散布在网络上的海量音视频信息,都可纳入电视艺术的研究对象,向不同的文化和后世文化传递信息。电视记录文化,对文化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是对文化更集中、更概括的表现,因而成为所属文化的突出代表。

承传中华视觉文明 构建当代中国美术学30-31

作者:曹宁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美术学作为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涵盖了视觉造型创作与美术史论研究的广泛领域,是艺术学领域的支柱学科之一,在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美术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发展成为我们探讨的主题。

让先进设计理念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原创的支点32-33

作者:曹宁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一个民族真正的原创力正是源于内含在生产活动当中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不能忽视设计在经济生产活动当中构建文化精神的作用。中国设计学在这一点上大有作为。因此,必须抓住当前的机遇,以一种全新的认识角度,更深入地解决中国设计长久以来所存在的根本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在强调建设新物质基础特性的同时,构建出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和民族特性,为综合国力与全民族素质的提升担当重要的使命。——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

中国舞蹈人:踏着时代脉搏起舞34-35

作者:高薪茹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和演变体现着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中国舞蹈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深厚的艺术积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表达着人们最炙热的情感。这种具有中国独特形态的艺术,历经了几千年的变迁,尽显东方神韵。中国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自远古到明清,其不断地更新和变化,传承着其独特的精髓和内涵。中国舞蹈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方向不同,因此,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之处,中国人的舞蹈之梦也从未停止。

立足国际舞台,探求中国音乐学科发展36-37

作者:张斐然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中国音乐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随着"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提出,中国音乐界迎来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中国音乐学科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是音乐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中国音乐的未来,也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本刊以"艺术教育中国梦——音乐之梦"为专题,采访了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贾达群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晓梅教授及蒯卫华老师。他们分别就音乐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发表了观点和意见。本文主要对这些观点和意见进行综述,以飨读者。

艺术教育杂志名校巡礼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科与人才培养理念38-40

作者:周星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分党委
摘要:艺术人才培育并不因为艺术学科门类确立就得到解决,事实上还需要深入探究。自然,在中国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艺术教育理念的丰富性已经得到较好确立,而进一步处理艺术技能表演和艺术理论的关系、把握艺术专业化与综合性的多向发展,都成为学科发展的核心题。走在学科建设前沿的一些最为重要的艺术教育单位,对于上述艺术教育理念的综合性理解渐趋一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作为中国艺术教育的最早出现单位(1915年设立)之一,也是其中不断探索而形成自身特色的艺术学科。总结自身特点为同行参考批评,也许就是我们最为迫切需要的,这正是借第八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会议良机,总结我们学科培育和人才培养理念以就教同仁的初衷。

艺术教育杂志热点透视
集思广益 求同存异——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次会议综述41-43

作者:任晟姝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摘要:2013年7月2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次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包括主任委员周星教授,副主任委员吴卫民教授、廖昌永教授、张育华教授、穆德远教授在内的25位教指委委员出席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副校长杨耕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

艺术教育杂志学术论坛
道家美学与模数44-44

作者:郝怡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道家崇尚自然,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最大的人本思想以及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讲求人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种传统文化和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模数的概念不谋而合。文章试图用模数的概念解读道家美学,使东西方文化产生碰撞,学科之间进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