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杂志

人气45191评价79
收藏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浙江开放大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3-1304/G4

    国内刊号

  • 1983年

    创刊

  • 浙江

    发行

  • 310012

    邮编

  • 1672-0008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张吉先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228.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32-126

    邮发

  • 电大教学

    曾用名

远程教育 202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远程教育杂志本期特稿
激灵式的专业化学习 激灵式的学习专家—-AECT 2019年会综述3-17

作者:王小雪; 陈蕙若; 唐恒涛; 徐心皓; 钟琳; 刘博文 单位:佛罗里达湾岸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佛罗里达迈尔斯堡33965;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100875; 南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佛罗里达坦帕33613; 南卡罗莱纳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南卡罗莱纳哥伦比亚29208; 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学院;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65211; 南伊利诺伊大学教育与人文服务学院; 美国伊利诺伊卡本代尔6290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摘要: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19年国际学术年会,于2019年10月21日至25日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召开。会议主题是“激灵式的专业化学习,激灵式的学习专家”。围绕大会这一主题,来自全球各地近1000位教育技术研究人员、教育实践者、教师、教学设计师、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企业界人士,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与研讨。AECT 2019共举办了355场次的会议发言,53场次的激灵式讲演,51场小组论坛,113个海报展示,227个圆桌讨论和32个工作坊,共为参会人员提供了837场次的学术交流机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等20多个AECT联谊协会与学术团体,也参与到AECT 2019并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AECT 2019再次践行了协会的宗旨:在创新、使用和管理技术的舞台上,通过推广教、学领域新的学术研究和最佳教学实践,以引领国际学术潮流。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的现状、核心领域与发展趋势 ——2018版《国际学习科学手册》之解析18-27

作者:任友群; 赵建华; 孔晶; 尚俊杰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广东深圳51805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广东佛山528000;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
摘要:由德国慕尼黑大学的Frank Fisher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Cindy E.Hmelo-Silver教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Susan R.Goldman教授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Peter Reimann教授共同主编,全球110余位研究者共同参与编写的《国际学习科学手册》,于2018年正式出版。2018版《国际学习科学手册》较为系统和全面地反映了国际领域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概况,包括理论性描述、最新研究成果、情景化设计、研究方法新拓展等。基于此,通过对学习科学研究核心问题的梳理与解析,能够进一步揭示学习科学研究与发展的趋势。旨在为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关于当前学习科学较为综合、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范畴,从而为拓展学习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远程教育杂志前沿探索
组态视角下的教育研究新路径——质性比较分析(QCA)及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分析28-37

作者:陈向东; 杨德全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摘要:近年来,组态视角的质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在社会科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组态视角的研究倾向从整体上理解社会现象,关注问题的情境,考虑相应结果可能的前因条件组合,聚焦于事物“如何”发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QCA并不是传统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简单折衷,它具有因果多重并发、集合论表述、因果非对称、理论依赖、适度普适、过程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QCA可以用于教育的因果机制探索、面向真实教育情境的研究以及教育实践者的理论构建。对于教育技术领域而言,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归纳,QCA在因果关系复杂的技术接受与采用、学习环境的多元因素对行为影响、学习者分类校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案例也表明,组态视角的教育研究,能够将案例导向型的定性分析和变量导向型的定量分析相结合,用规范的方法提取案例中的丰富信息并形成简约的表述,以此探索因果关系的多样性。QCA丰富了教育实证方法的工具箱,有助于打开形式化分析的黑箱,是近期名符其实的方法论革新成果。

国内外“区块链+教育”之研究现状、 热点分析与发展思考38-49

作者:吴永和; 程歌星; 陈雅云; 王筱; 马晓玲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管理系; 上海200062
摘要: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分布式、安全性、可靠性与数据完整性等特征,得到了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区块链从2.0趋向3.0阶段的过渡中,国内外的“区块链+教育”也得到了一些发展。尽管教育实践和研究者对此越来越关注,但对于当前区块链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使用与实践情况却不甚清楚。为此,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文献计量热点分析、案例呈现等,从“区块链+教育”发展历程、政策引领、应用模式、平台构建与典型案例等角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区块链+教育”的研究、应用现状。从总体上看,“区块链+教育”的应用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多点关联之趋势,逐渐从理论探索转向实践验证,并不断走向精细化、具体化。当前,国内外“区块链+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学分认证、证书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学习者能力与学习成果管理等方面。为了让“区块链+教育”能够有效助力重构未来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智能教育生态构建,其今后发展应重点关注创新教育应用场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相关标准与立法等内容。

智能教育场域中的学习者建模研究趋向50-60

作者:黄涛; 王一岩; 张浩; 杨华利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在智能教育时代下,个性化学习者模型的构建是变革智能教育服务模式、破解教育公平问题、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关键。从学习者模型构建的发展趋势来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推动智能教育场域中学习者建模发展的核心要素,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建模的研究进程。通过对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学习者建模研究的理论趋向、目标趋向、数据趋向、特征趋向、技术趋向加以系统阐述,发现智能教育时代学习者模型的构建,需要以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经典学习理论为指导,实现面向学习者的多层次、全方位建模分析;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基于多模态感知的全时空多维度数据采集;需要构建时空融合的建模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知识、认知、情感、交互”等潜在特征进行深入挖掘,实现对学习者知识建构模式、认知发展规律、情感发生机制的深层解析。在智能教育场域中,学习者模型的构建,对智能化的资源供给、个性化的教学干预、精准化的教育治理、智慧化的评价体系、科学化的教育研究的开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编程教育中的智能导师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61-68

作者:孙发勤; 冯锐 单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K-12(中小学)阶段设置编程相关课程,已是大势所趋,编程智能导师系统成为解决编程师资匮乏及满足个性化学习的最佳方案。由于编程教育需要更多关注情感支持及认知过程,因此,编程教育智能导师系统的体系架构,除了包含领域模型、学生模型、评估模型等常规模型外,还应该包含追踪模型、适应模型和媒体模型。编程智能导师系统模型的设计,采用了知识图谱、学习者画像、知识追踪、多模态学习感知、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通过可视化编程、协作编程、开放接口、智能导师及智能学伴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实施,可实现编程教育的可视化、协作化、智能化及个性化学习,提高编程智能导师对编程课堂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支持。

远程教育杂志学习新论
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智能学习: 逻辑起点与表征形态69-75

作者:艾兴; 赵瑞雪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摘要: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智能学习的逻辑起点,应聚焦于传统学习向智能学习转变过程中内涵要素的变化,包括:学习场域、空间和主体需求,科技革命向人工智能时展过程中学习论研究侧重点的变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价值观的变化。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智能学习,具有学习目标的整合性、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学习主体的互通性、学习内容的生成性以及学习评价的可视性等特点。其表征形态主要体现在物理形态的多元性与无边界性;实施形态的创新性与混合性;方法形态的个性化与虚实结合这三个方面。

多模态数据支持的学习投入评测: 现状、启示与研究趋向76-86

作者:张琪; 武法提; 许文静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23500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100875
摘要:作为学习分析领域的重要内容,学习投入的评测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对学习投入的概念与特征的阐释,反映出当前对于经典学习分析的局限,即“路灯效应”(Streetlight Effect)。其有可能使研究者偏离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而多模态数据支持的学习评测,恰恰契合了学习投入的动态、多维、境脉化的特征。多模态的数据获取,可以从交互情景中的行为分析、单模态传感器与多模态传感器三个维度来分类。多模态数据经过建模场景、数据源与精度等方面的刻画,可实现对学习者交互状态、辍学率、心智游移水平、注意力以及成功表现等指标的评估,体现出对复杂认知能力衡量、改善建模精度以及对数据集整体意义还原的实践价值。未来,对学习投入的评测研究,应强化对理论模型的构建,充分借助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等的技术手段,阐释学习者外部行为表现、认知过程与内部生理的相关机制,构建科学的生物数据库以及对脱离投入提供更为有效的解释与干预,从而为智能时代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增值”。

远程教育杂志学术视点
“5G+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师支持服务 模式构建与行动路径研究87-94

作者:杨琴; 蒋志辉; 何向阳; 余剑波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湖南长沙410100; 长沙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410100;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410205; 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 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随着5G的应用,融入教育所构成的“5G+智慧教育”,让校园现实空间和数字空间的衔接与转换,优质资源的共享交互,智能教育、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完善,变得更为便捷,它为实现智慧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与保障。然而,教师是实现“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这一目标的关键与核心。因此,在“5G+智慧教育”的场域中,应更加注重教师教学性支持的知识引领,关注教师工具性支持的导航保障,强化教师社交性支持的融合促进,重视教师情感性支持的情感呵护。基于“5G+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师的基本诉求与理性追问以及教师之于智慧教育之间的应然之态,应进一步确立以支持服务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智慧教育教师的支持服务体系架构及其动态螺旋式支持服务模式。同时,将该模式应用于实践并发现: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支持服务更易被学生感知到,融入技术的支持服务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更佳。今后,如何实现“技术+教师”的完美结合,优化教育技术服务机制,助力5G技术下智慧教育的发展,还值得深入探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式教学课程构建与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人工智能初步》为例95-103

作者:余燕芳; 李艺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学中心; 浙江杭州31001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计算思维是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思维模式,将计算思维作为主要学科思维融入《人工智能》学科素养,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在设计中需要注重计算思维培养,弱化以概念和知识点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通过基于“项目—任务—活动”课程项目设计,将计算思维三层结构和六组计算思维主题融入课程实践教学中,使学习者能建立起系统、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具备结构化的跨学科的知识和素养,这为实现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培育积极应对未来社会技术快速变革的新一代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新探--基于学习者体验和知识付费的视角104-112

作者:黄璐; 裴新宁; 朱莹希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200062; 浙江树人大学基础学院; 浙江杭州310015; 上海交通大学在线教育中心; 上海200240
摘要:当前一些在线课程由于偏向复制传统学校课程,缺乏创新而受到各界质疑。其症结何在?该如何消解?众说纷纭。在审思“智能互联时代”学习者主权的理念基础上,在线课程应以“体验为王”作为需求牵引;基于“共享经济时代”付费学习模式,在线课程应以“内容为王”作为核心价值。基于此,提出“旨在满足学习者内容体验的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是在线课程质量评价的新视角,并对在线课程的内容质量概念进行界定,从课程、互联网、开发三个维度理论,遴选出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然后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行实证遴选: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419名学习者关于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的意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再运用SPSS 23.0分析指标的相关性、鉴别力,以剔除重复或交叉程度较大的指标和变异系数低的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构建出包括专业度、稀缺度和规范度3个一级指标,适切性、一致性、科学性等1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体系。今后在线课程的建设,应了解学习者的“知识性需求”,满足学习者对“内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