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杂志

人气45191评价79
收藏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浙江开放大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3-1304/G4

    国内刊号

  • 1983年

    创刊

  • 浙江

    发行

  • 310012

    邮编

  • 1672-0008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张吉先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228.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32-126

    邮发

  • 电大教学

    曾用名

远程教育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远程教育杂志前沿探索
面向智能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新论3-10

作者:王竹立 单位: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软知识,一种是硬知识.对于软知识,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区别软知识 和硬知识最主要的指标是知识的稳定性.稳定性又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结构的稳定性,二是内容的稳定性,三是 价值的稳定性.由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软知识大量涌现.在迈向智能时代的今 天,什么是软知识、如何看待软知识、软知识与碎片化知识的异同、学习软知识需要哪些新理念、新策略以及认识 软知识有何现实意义等问题,对“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学习者而言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工智能视域下机器学习的教育应用与创新探索11-21

作者:余明华; 冯翔; 祝智庭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上海200062
摘要:新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教学的创新,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 的必然趋势.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崛起,如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支持精准预测,是人工智能时代面对的一个新 课题.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满足教育大数据分析预测的需求.为此,基于“为何分析、分析 什么、以何分析、何以应用”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机器学习的作用对象、作用过程、具体方法和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 分析,探讨了机器学习和智慧教育的适切性.结合对近年来国外基于真实数据的机器学习教育应用案例研究成果 的梳理和归纳,发现目前机器学习教育应用主要集中在学生建模、学生行为建模、预测学习行为、预警失学风险、 学习支持和评测和资源推荐等六大方面.从跨界、技术和教学三个层面出发,基于智慧教育的框架对机器学习的 教育应用与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iTeach”全国大学生2017(首届)数字化教肓应用创新大赛通知21-21

作者:伯权
摘要:[本刊讯]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2017首届大赛.大赛主题:信息化+教育应用+创新,旨在引领高校大学生,面向真实需求进行作品开发,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提高面向应用、追求价值实现的意识,并通过学以致用的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学习理论重思与开解22-30

作者:牟智佳 单位: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个性化学习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在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关键支撑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回归,对个性化学习进行了重塑和再造.在“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学习应具备“一个中心、三个导向”的理论支撑,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目标、过程和评价为导向.个性化学习的应然特征包括心智分析性、服务差异性和目标导向性三个层面.个性化学习首先要把握学习者的心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全学习过程提供符合其个性需求的内容、活动、路径和评价,最终在学习目标上实现自我导向的有意义学习,在成长目标上培育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个性化学习服务的确立应当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支持,以需求本位的个性化学习内容推送、能力本位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和掌握本位的个性化学习评价为服务方向.

新技术视域下的教育大数据与教育评估新探——兼论区块链技术对在线教育评估的影响31-39

作者:沈忠华 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福建厦门361005; 杭州师范大学教务处; 浙江杭州311121
摘要:大数据正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研究大数据与教育评估的 关系以及新技术对教育评估的影响,对于驱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维变革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为此,基于从分析教育大数据的特征出发,研究了大数据驱动与教育评估的关联性,并从信息数据化、深 度学习、情感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方面,探究了新技术对于大数据背景下教育评估的影响和作用,以期为教育评估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远程教育杂志学习新论
形塑学习(Solid Learning)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40-47

作者:翟雪松; 董艳; 詹巧巧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100875;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智能建筑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随着3D 技术与科学教育的不断融合,形塑学习模式( Solid Leammg Model)不断得到国内外教育学者的 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基于3D 技术形塑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然而,鲜有研究从实证角度去分析形塑学习( Solid Learning Model)有哪些维度影响了学习者创新能力?这些维度与创新 能力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是什么?经过为期12周的3D 景观设计形塑实践课程,5 8名景观专业大学生提交了形 塑学习模式创新问卷.通过结构方程软件 SMART PLS对假设模型的拟合发现 Solid Learning的感知沉浸性是 一个二阶因子,由个性化、交互性、情境性三个一阶变量构成.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体验式学习情境下才能 转化为创新行为,创新能力培养要哭破传统学习空间和交互方式,提倡做中创( Creation by Doing)的理念;跨学 科能力在感知沉浸性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跨学科能力影响创新能力有两条路径:一是知识结构 本身有机的整合,二是学习者对个体多元智能特征的认识和优选.针对形塑学习的这些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学 习技术的内涵,同时实践上对高校采用3D 技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

技术促进深度学习:“个性化-合作”学习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48-61

作者:胡航; 董玉琦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吉林长春130024;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 天津300222;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上海200234
摘要:深度学习是教育技术的重要诉求之一,其提倡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社会情景和复杂技术环境中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将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M-C-I-L四类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需求,在“技术怎样促进学习”的多变量探索实验基础上设计的.在这四类课堂中,进行“个性化-合作”学习(PCL)单变量验证性实验,可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学业成绩,包含三方面:①L课堂的学业成绩提升幅度最大,学习者差异最小;②学优生成绩保持率同结论①;③L课堂中对学困生的提升幅度最大,学优生最小;而其他三类课堂都是对学中生提升幅度最大,学困生最小.二是学习者互赖关系(LIR),L课堂中LIR与学业成绩、人际吸引力、社会支持和学习者自尊四个变量的效应量均高于其他课堂,达到显著水平.三是学习者对学习方式的反馈,包含五方面:①学生对PCL小组结构总体满意;②PCL学习方式受到大部分学习者赞同;③多向交互受到学习者的认可;④学习者希望教师深度参与到PCL学习过程;⑤学习者对多个学科中应用PCL充满期待.四是理论构建,主要包含四方面:①分析了PCL的六大要素及其关系;②归纳出PCL学习活动的五种结构;③得出了PCL的设计原型、内涵与模式;④提出了PCL的实施策略.

从“机械还原”到“有机整体”: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生态转向62-70

作者:李彤彤; 武法提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天津30038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摘要:远程教育的现实发展高度依赖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然而,当前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多持“机械还原”取 向,这导致网络学习环境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态缺失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深入调研与 分析,发现网络学习环境生态缺失主要表现在开放性、互动性、适应性、进化性缺失四个方面;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存在的“机械还原取向”表现为“物”化设计(“物”化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线性化设计(信息/知识的“传-受”式设 计,“以管理为中心”的设计)、割裂化设计、静态化设计(重静态搭建、轻动态管理,重预设、轻生成,“一刀切”的设 计)四个方面.生态学的“有机整体论”以其“开放、有活力、可持续进化、动态平衡”的观点,为变革传统的“机械还 原”取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在有机整体论思想指导下,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哲学起点转 向生态主义的“互动整体论”,系统观由静态化的机械系统转向以复杂联系、给养关系、生态平衡为核心特征的生 态系统,设计观由割裂化的要素设计转向学习者与学习活动动态匹配的给养设计.

远程教育杂志学术视点
教育大数据视角下的学习分析应用研究与思考71-77

作者:刘清堂; 王洋; 雷诗捷; 张思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近年来,倡导个性化教学的呼声不断增大,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先导,学习分析技术是广大教育研究者关 注的焦点.采集学习者学习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用于预测、评估和优化教与学,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有 效的技术支撑,是实施学习分析技术的核心.而从国内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模型来看,学习分析 模型应是一个包含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评估预测与干预这三个阶段的循环结构.学习分析评估、预测与优化教 学的应用策略为以学习者数据与学习环境数据为基础,对学习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学习者历史学习 数据,对其学习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以评估预测结果为导向,及时实施教学干预、优化教学过程.它为大数据 支持下的学习分析应用研究,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基于STEAM理念的校外科学实验室机体群构建研究78-85

作者:赵国安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北京100876
摘要:探索基于 STEAM理念的课程与实践,已成为校内外科学实验室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目前,基 于 STEAM教育的校外科学实验室还存在内容单一、知识结构性缺失、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此,在建设北京科学 中心的“逻辑与智能信息技术实验室”实验机体群之际,揭示了实验机体内容体系应由知识点、知识线、知识面、 知识体四部分构建,实验机体结构应包括机体内容、内容形式、形式内容和客观形式四部分,实验机体教学应由 兴趣引入、学习之旅和足迹的“三部曲”组成.

教育技术伦理的热点问题和模型框架——《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基础部分述评之二86-92

作者:卢蓓蓉; 郑旭东; 任友群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摘要:教育技术伦理既是促进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需求,还是教育技术及相关行业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在J.Michael S+ector,M.David Merrill,Jan Elen和M.J.Bishop主编的《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第10章《教育技术的伦理》中,作者Ste+hanie等人以综述的方式,对教育技术专业伦理规范的发展、当代教育技术伦理问题(如,知识产权和开放内容、无障碍和全方位设计、访问和数字鸿沟、安全和隐私、跨文化能力$和关于社会责任的四种伦理模型(技术社会伦理模型、作为设计的伦理概念模型、社会责任规划和设计模型、意动领域复兴模型$作了回顾.但是这一章节关于教育技术伦理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并不能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中提供操作性的行动指导.所以,通过对该章节没有介绍却非常具有行动指导意义的“学习环境的价值层次和教育技术伦理框架”进行分析,使教育技术实践活动在将伦理作为基本要素的同时,专业伦理研究也能更多聚焦于问题情境,并不断提升专业工作者的伦理意识和实践理性.

远程教育杂志深度阐述
网络教育中个性化学习者模型的设计与分析93-101

作者:孙力; 张婷 单位: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络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研究重点之一,这也对个性化学习及支持服 务系统的核心组件——学习者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网络教育已有学习者模型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 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个性化学习者模型,以研究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技术在实现网络教育个性化学习者模型中 的作用与影响,解决学习者模型中学习者信息笼统杂乱、学习者特征单一、学习者模型无层级性、各维度指标不 清晰等问题,为网络教育的个性化支持服务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提升网络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加强教育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的华东师大行动宣言101-101


摘要: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提高中国教育研究水平,14所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部)长、32家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于2017年初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共商加快教育研究发展、提高教育研究质量之策.会议一致认为,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必须加强教育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

开放教育学习者移动学习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102-112

作者:鲍日勤 单位:衢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开放大学师生之间处于准分离的状态,而移动学习方式有助于消除距离对教与学带来的障碍与影响,也 很好地契合了开放大学所倡导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和处处可学的办学理念.从开放教育学习者移动学习行为 现状,整合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 UTAUT模型)为基础理论框架的实证分析来看,感知趣味性、个人创新、社会影 响、绩效期望对开放教育学习者使用移动学习有积极正向影响;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有消极负向影响;感知财政 成本对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学习者在使用意愿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移动学习使用频 率的学习者在使用意愿上有显著差异.因此,增强移动学习的趣味性、确保移动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习者的创 新能力、扩大移动学习的影响力、提升移动学习的易用性、提高移动学习的参与度等因素,均对开放教育学习者 的移动学习存在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