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杂志
好友分享

远程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浙江开放大学
  • 影响因子:8.92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672-0008
  • 国内刊号:33-1304/G4
  • 全年订价:¥ 228.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3年
  • 曾用名:电大教学
  • 周期:双月刊
  • 出版社:远程教育杂志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主编:张吉先
  • 邮发:32-126
  • 库存:180
  • 邮编:310012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远程教育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远程教育杂志理论前沿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学习透视——一个基于学习“三脉”的分析框架 作者:田良臣 李栋 单位: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无锡214122
3-10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学习者学习语脉的复合建构、学习境脉的时空拓展和学习情脉的意义升华,把超越"简单整合"面向"深度融合",以及把促进学习者生活世界的"意义构建"作为信息化背景下学习"三脉"的未来走向。基于学习"三脉"的分析框架,可以有效地阐释深度融合背景下学习"三脉"面临的危险性和可能性,剖析学习"三脉"和信息化"解蔽性"的内在诉求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具身关系、诠释关系和耦合关系。学习"三脉"通过敞开、认知、集约等过程,形成自身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自觉,最终实现"学习语脉"从"符号演绎"走向"具身认知","学习境脉"从"思想内化"走向"身份认同","学习情脉"从"价值选择"走向"关系契约",真正达成学习"三脉"的整体优化。

翻转课堂环境下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策略研究 作者:赵海霞 单位: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11-18

摘要:在综述研究翻转课堂与协作知识建构基础上,构建了翻转课堂环境下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策略的初步框架,并依托Blackboard平台开发了相应的在线课程。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并历经三轮循环实验,结合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进行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了翻转课堂环境下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协作知识建构的策略体系及教学流程操作模型。即通过翻转课堂和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组织形式,联通课前——课中——课后,联结低阶——高阶任务、浅度——深度建构学习,混合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深度交互机制,形成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共同体知识建构、基于均衡知识的组内知识建构、基于观点改进的跨组知识建构、基于升华的集体协作知识建构"为主要阶段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并以《数字视频编缉技术》专题教学为例,积极探索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企业知识的生产车间:企业MOOC的现状、特征与展望 作者:吴峰 单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
19-25

摘要:近年来,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已越来越深入,自2013年始,我国企业也逐渐引入MOOC作为企业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尚缺乏企业MOOC的研究文章。在调研了我国两个代表性的企业MOOC情况的基础下,具体分析了企业MOOC的现状,包括:基于ADDIE框架和企业MOOC项目流程,比较了企业MOOC与高校MOOC的差异,和企业MOOC与企业e-learning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MOOC的特征属性,认为企业MOOC在类型属性上是c MOOC,在认知目标属性上是基于任务的MOOC,在目前的运营模式上是SPOC。高校MOOC是传统课堂知识的移植,而企业MOOC在体现了企业知识的创造,知识从无到有的过程。企业MOOC是企业知识的生产车间,在未来基于企业MOOC可以建立一个巨型的我国企业知识中心。

远程教育杂志学习新论
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模型:建构与实施 作者:黄越岭 全 单位: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26-32

摘要:网络学习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的特性,网络学习评价亦然。因此,构建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模型必须考虑网络学习的特殊属性,安排好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等多方面的要素。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模型的实施遵循着网络学习的基本过程,并需要多方面的评价保障支撑。

PST视域下教师社群学习的模式的分析与重构 作者:丁继红 熊才平 刘静 马佳佳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信息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33-40

摘要:社群学习是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途径,设计有效的教师社群学习模式是提升教师学习质量的关键。通过以PST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教学法、社会交互和技术支持三个维度,剖析当前主流的教师社群学习环境及其特点。汲取现有教师社群学习环境优势,将"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支持"与具体学习情境进行无缝整合,以主讲教师、点评专家和观摩教师为核心参与主体,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要交互媒体,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异地视频互动"社群学习模式。弥补了当前教师社群学习环境的不足,促进情境、资源、活动和工具深度融合,增强临场感和互动性,并有效提升教师社群学习的凝聚力和学习质量,同时也为web 3.0时代下其他社群学习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资源推送服务模型的构建 作者:李宝 张文兰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41-48

摘要:随着个性化学习、分层教学等理念的深入,资源建设中个性化资源的推送服务成为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前提。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服务的现状,提出利用学习者学习前自我评价、Felder-Silverman量表等前测的静态数据与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等动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学习者特征模型,采用学习者特征和资源特征协同过滤与相似度匹配的方法,完成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资源推送服务模型的构建,并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例对个性化资源推送服务模型进行案例介绍,以期为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者特征维度的确立以及个性化资源推送服务等研究提供参考。

论微课程的时空属性及其教学意蕴 作者:石耀华 余宏亮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200234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安徽阜阳236037
49-55

摘要:与传统课程相比,由于微理念的指引、数字化技术的支撑、网络时空的介入,微课程的时空属性呈现"从线性趋于非线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微观趋向宏观"等特点。从时空属性的视角探寻微课程的教学意蕴,有助于重构教学认识论,探索时空异步教学实施,推进教学文化的转型。通过透视微课程的时空属性,能够搭建微课程的认识框架,开拓教学论的研究视野,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程。

第六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7月在无锡江南大学举行 作者:华学
55-55

摘要:【本刊讯】第六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将于2015年7月10-12日在江苏无锡江南大学举办。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创立于2010年,其宗旨是提供华人在探究学习领域发展与应用的交流及分享平台,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大会至今已在两岸四地成功举办五届。

远程教育杂志深度阐述
MOOCs:从缘起演变到实践新常态——兼论“创客”、“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作者:姜强 赵蔚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130117
56-64

摘要:MOOCs不仅逐渐改变着学和教的方式,而且能为学习者免费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其交互特性进而实现了师生与资源的相融共生。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对MOOCs的诞生、演变类型进行了深层次解读,并对MOOCs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案例中所体现出的学习群体、运行模式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发展背景下,MOOCs常态化建设主要包括五方面:发展路径(智慧学习)、受众对象(多元化)、学习模式(混合式)、本体演化(SPOC)及重点发展方向(教育公平)。此外,伴随着"创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MOOCs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有推动创业类课程建设、解决就业与创新能力培养及拓展个性化学习(MOOCs2.0),实现从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等。

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孙雨生 程亚南 朱礼军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6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技术支持中心 北京100038 湖北工业大学区域产业生态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武汉430068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430068
65-71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高校基于MOOC教学实践缺乏符合国情、具备普适性与易操作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模式,以及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多停留在表面的现状,采用文献分析、网络使用体验法,系统分析了高校基于MOOC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总体架构、实质内涵等。初步构建了基于MOOC的高校普适性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教学理念,由教师团队预先设置并基于学习数据分析动态微调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并在教学中根据反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以翻转式教学法、混合式学习法为主要教学方式,按照教师发现并学习所需MOOC课程、碎片化重组知识供学生自主预习、在线讨论与测验、教师主导学生研讨并及时反馈、基于MOOC进行多元评价的流程开展教学活动。

第六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作者:述强
81-81

摘要:【本刊讯】5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理工科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和上海市教育技术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远程教育杂志学术视点
IBSTPI国际教学设计能力新标准述要——教学设计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图景 作者:方向 盛群力 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310028
82-87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设计师专业化的问题日益紧迫。"国际培训、绩效与教学标准委员会"于2013年新修订了标准,新标准涵盖了专业基础、计划与分析、设计与开发、评价与实施以及管理五个能力领域,共22项标准105个子条目。新标准的修订也为教学设计师专业化的发展规划了一个图景:专业化的过程层层有序,教学设计师应具备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分工与合作,其就业前景广阔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技术变革视域下学科智慧课程建设——基于“长尾”评价的研创课程探索 作者:张琪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88-94

摘要:智慧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系统的微观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在对智慧课程内涵解读的基础上,围绕信息智慧人才培养的主线,从课程框架与内容再造、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立体化支持资源与智慧学习平台等方面架构课程体系,力图将《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国内首门智慧课程。创新性地提出并建立了"智慧课程内容框架"、"翻转—研创"教学方法、"基于长尾学习理论的累积性评价"、"智慧学习平台"等核心环节,以期从技术支撑视角分析教学范式变革的内在要素,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改革课程体系,为智慧教育实践提供典型示范。

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 作者:张静 刘赣洪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江西南昌330022
95-102

摘要:深入分析TPACK发展机制是优化教师TPACK培养途径的前提,因此,从个体认知、社会建构以及"涌现观"三个维度剖析了TPACK发展机制:个体认知维度下TPACK发展注重经验积累与概念转化;社会建构维度则认为其实质是教师在社会中介支持下群体性知识的协商与建构;"涌现观"则强调教师技术学习的认知性、社会性和身份认同的"三位一体"发展。教师TPACK的多元化培养路径框架由此提出:在专业学习中,通过案例教学、脚手架支持和任务设计,创设真实境脉以支持TPACK个体认知;在同伴互助中,通过协作课例研究与网络协同研修,形成实践共同体以促进TPACK的社会建构;在自主发展中,通过教育叙事、自我评价和行动研究,实现深度反思以激发TPACK元认知。其旨在将教师的专业学习、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统整起来,为教师TPACK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以网络校际协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研究——以宁波市江东区为例 作者:梁林梅 许波 陈圣日 于露 单位:河南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 河南开封475004 宁波市江东区教育研究与装备中心 浙江宁波315040 上海市七宝中学 上海20110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93
103-112

摘要:宁波市江东区2006年引入由香港学者创建的旨在推动香港中小学和内地学校开展网络协作交流的"视像中国"远程教育计划。通过以宁波市江东区教育局引入和实施该项目为个案,借助于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总结了网络校际协作的四种主要形式:基于网络的校际学生交流活动、基于网络的特色课程共享交换、基于网络的教师协同教研和线下面对面交流活动;分析了项目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满足区教育发展的切实需求,各方力量的整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项目促进了区传统薄弱学校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成功实施的五方协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