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杂志
好友分享

远程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浙江开放大学
  • 影响因子:8.92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672-0008
  • 国内刊号:33-1304/G4
  • 全年订价:¥ 228.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3年
  • 曾用名:电大教学
  • 周期:双月刊
  • 出版社:远程教育杂志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主编:张吉先
  • 邮发:32-126
  • 库存:180
  • 邮编:310012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远程教育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远程教育杂志理论前沿
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 作者:顾小清 胡艺龄 蔡慧英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3-11

摘要:近年来,简称为MOOCs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由Coursera、edX和Udacity等组成的MOOCs联盟几乎成为了聚集国际顶级大学的俱乐部,给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带来极大冲击以及参与的压力。在中国的知名高校开始加入这些顶级大学俱乐部的同时,更多的是跃跃欲试地进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本土化尝试。面对MOOCs的这一本地化发展态势和现状,审视当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本地化吁求,对如何实现本土化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所引发的真正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第11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10月启动 作者:烨伟
11-11

摘要:【本刊讯】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以下简称"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是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搭建一个全国性的智慧整合与交流平台。第11届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将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共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次比赛,预期分别为今年10月在安徽省合肥市,11月在天津市、12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

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技术经历:现状及效果的探析——基于南京大学与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 作者:吕林海 郑钟昊 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南京江苏210093 首尔大学国际研究大学院.韩国首尔
12-22

摘要: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经历是其大学就读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经历的现状及其对学业结果的促进效果,是探究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对中国南京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南京大学样本的信息技术经历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生源地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等都非常显著,首尔大学样本除了在年级和学科等因素上存在个别指标(即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差异之外,在其他所有背景因素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回归分析则表明,中韩本科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状况"和"信息技术使用的积极意向"都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信息技术使用的消极意向"均不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关注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经历、意向和能力的支持和帮助;关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改革刚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发挥信息技术真正支持教学的潜力;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学术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能力)纳入到培养目标和考评体系中来等四个方面,是改进本科生信息技术经历、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实践策略。

未来课堂中屏的设计——基于交互的视角 作者:陈卫东 叶新东 单位:苏州科技学院新媒体交互设计与应用研究所 江苏苏州215009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苏州215001 温州大学教育技术系 浙江温州325035
23-31

摘要:未来课堂是一个高互动的智慧学习空间,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多屏显示。未来课堂中屏的选择、屏的数量、屏的应用等都直接影响未来课堂中的交互水平,进而影响课堂主体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影响群体心流的形成。选择合适的屏并进行组合设计将有助于未来课堂中主体交互,主体间交互,进而实现课堂中人的回归和社会性回归,促进主体的学习与发展这一未来课堂的目标,也能体现未来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 作者:余剑波 王陆 单位: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 湖南长沙410005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北京100048
32-37

摘要:随着碎片化资源和草根化媒介技术的出现,微课程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和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我国对微课程定义、形成、设计和开发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微课程设计大部分采用线性设计模式,这与微课程自身特点及实施环境是相悖的。鉴于此,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程的定义,并在"新三论"和学科科学的指导下,提出了微课程的非线性设计模型——点链圈(PLC)模型,并系统地介绍了该模型设计的原理、思路、框架、内容、主要特点及局限性和适应范围。实践证明,这一模型对中小学微课程设计实践具有指导价值,同时丰富和拓展了课程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第18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14)明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作者:华教
37-37

摘要:【本刊讯】第18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简称GCCCE)将于2014年5月26日至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GCCCE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已成功举办17届,曾先后在广州、香港、澳门、新加坡、中坜、北京、南京、夏威夷、兰辛、台北、垦丁、杭州等地举办。

远程教育杂志开放大学
“服务学习”视域中的开放大学与社会责任 作者:方志刚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杭州310030
38-44

摘要:"服务学习"在美国经历的几十年发展历程,充分证实了其在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升社会实践技能、提高公民素质与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潜在积极意义。积极借鉴"服务学习"的既有文献成果与实践经验,探索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对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建设的重要内涵,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纳入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共同价值观视域下的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构建 作者:施蕾芬 单位:丽水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丽水323000
45-50

摘要:共有精神家园构建问题是在创办开放大学过程中不可违避的现实问题。构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能有效地提高主体的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发展自豪感,从而为开放大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作为共有精神家园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在精神家园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为引领,将彰显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力、向心力、凝聚力及创造力等价值功能。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列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 作者:立新
50-50

摘要:【本刊讯】日前,教育部公布了"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入选。"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远程教育杂志学习新论
协作学习系统信息流时空特征的研究 作者:郑兰琴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100875
51-57

摘要:协作学习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备受关注。最近几年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如何分析协作学习的交互过程。研究者也为此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复杂的交互现象。从复杂系统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信息流的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分析协作学习系统中信息流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研究中采用准实验法搜集了121个样本的数据。结果发现,聚焦点随着时间呈现回溯和转移的特征,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激活序列具有非线性的特征。不同交互效果协作组的信息流映射而成的知识图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就信息类型和表征方式方面,不同交互效果的小组却没有显著性差异。

数字化学习的新进展: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的双重变革 作者:徐锦霞 钱小龙 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226007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93
58-64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多元化理论的不断涌现,数字化学习在经历了十多年波澜不惊的成长之后,进入到波谲云诡的第二发展阶段,即e-Learning 2.0时代。这意味着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革,学习文化的变革体现为学习的广泛性、终身性、随意性、创新性以及非正式性。学习范式的变革则体现为从接受到参与,从观察到主动实施,从过程导向到绩效与能力导向,从预先设计到自我设计,从接受者到开发者。在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的双重变革作用下,数字化学习评价也涌现出诸多新形态,包括基于教学目标的自我评价、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教学评价、基于社会性网络的社会化评价以及基于评价工具的质量评价,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提供了丰富的策略支持。

华师教育云研究院在上海成立
64-64

摘要:【本刊讯】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华师京城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华师教育云研究院。该院是国内第一家由知名高等院校及教育云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合成立、对教育云进行系统化研究及推广的专门机构。据悉,华师教育云研究院的工作主要聚焦于三大方向:

基于活动感知的泛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 作者:付道明 吴玮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广东潮州521041
65-72

摘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泛在学习相关概念、理论、技术与教学策略框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提出研究所涉及的"泛在学习活动系统"特指"普适计算环境支持的随时随地学习"活动系统,即一种特殊的数字化学习活动系统。同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对泛在学习活动系统的结构模型进行了建构。最后,在对数字化学习系统的演变及其数据模型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建模的方法对基于活动感知的泛在学习系统的功能模型和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

企业学习类咨询团队的集体实践:活动理论视野下的个案研究 作者:于文浩 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 上海200083
73-82

摘要:企业学习类咨询公司日益受到教育技术学、成人教育学等专业毕业生择业时的钟爱,为更好地给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现实依据,本次调研对企业学习类咨询团队(选取的个案)在工作场所中的集体实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旨在应用活动理论的结构框架阐释团队的集体实践情况及其专业能力的动态。所调研的个案是一家中国本土咨询团队,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实地观察、文件分析、有重点的访谈等多种方法来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基于"不断比较原则"对资料逐次进行聚焦式的开放编码、节点归类和理论编码等三个步骤的分析性归纳。基于活动理论的原理,提出了四种类型的项目活动结构,即"顾问独立负责式项目"(第一种类型)、"解决方案式项目"(第二种类型)、"团队协作式项目"(第三种类型)和"团队间业务整合式项目"(第四种类型),又进一步明确了这四种类型活动结构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与客户专业能力的相对性和动态适应性。

远程教育杂志学术视点
面向TPACK发展的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缘起、模式及启示 作者:张静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江西南昌33002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83-88

摘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shra和Koehler首创的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提倡"通过设计学习技术"来推进教师的TPACK知识发展,是一种代表性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文献分析揭示出该教师课程的本质特征:其理论缘起于对"设计"与TPACK发展之间内在关联的深刻认识;其课程模式采取基于"深度玩耍"的设计型学习;其课程活动遵循"微型设计→大型设计→TPACK整体反思"的螺旋上升式。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对于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教师的发展定位上,从技术"消费者"转向技术"设计者";在课程内容上,从普适的技术"处方"转向整体的TPACK"境脉";在课程活动上,从技术应用的传授灌输转向技术设计的深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