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
好友分享

学理论杂志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影响因子:0.15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1002-2589
  • 国内刊号:23-1106/D
  • 全年订价:¥ 523.2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59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学理论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主编:刘轶梅
  • 邮发:14-320
  • 库存:193
  • 邮编:15001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理论 2014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群众路线 保障人民利益 作者:郭冀平 单位:中共哈尔滨市道里区
1-1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实质在于为民、务实、清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保证党的领导不脱离群众,群众的行动不脱离党的领导,从而正确把握和践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本质,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凝聚群众的伟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务实的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作者:赵革 单位:中共宾县
2-3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而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造政绩,造福民众的前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内心应有的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少做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否则,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他们追求“政绩”的目的,首要考虑个人升迁、更多在意个人前途,忽视了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所肩负的责任。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已成为解决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根源、关键症结。

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哈尔滨市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毛秀芝 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
4-4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红利。《决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并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两个都是”的判断,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不仅提升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为今后在具体政策制定上为非公企业进入更广阔领域,扫清了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作者:李燕娜 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海口570228
5-6

摘要: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美丽的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和桥梁;而实现中国梦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归宿。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实践创新 作者:刘天华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250014
7-9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之一。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把唯物史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从提出到不断丰富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认识论、辩证法到价值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群众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发展,详细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内涵及其发展进程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政府引导人角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必要性 作者:付春华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包头014010
10-11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我国没有盲目效仿发达国家在生态建设领域的角色定位,而是探索确立既尊重客观实际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前瞻性”的政府角色定位。主要从社会发展的现实维度,即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论证了政府“引导人”角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确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加快制度建设推进生态文明--以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为例 作者:胡芝芳 单位:中共磐安县委党校 浙江金华322300
12-13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概括提炼其中最显著的四个亮点,其中亮点之一是首次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这些年浙江省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方面做出的开创性探索实践,就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剖析,并探求了当前加快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相应举措。

“建设生态文明”引发延川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作者:白晓燕 单位:中共陕西省延川县委党校 陕西延川717200
14-15

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与野蛮粗暴地对待大自然相对立的一种伦理形态。而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阐述,可见政府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个决策使我深受启发、备感振奋。然笔者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经过认真实际调查和对比之后,对延川县的“生态建设”颇感担忧。因此,从延川县的生态实际出发,结合党中央的政策指导,来谈论延川县生态治理的成绩和面临的巨大挑战。

转型期资源型村落的现状及转型路径--以H村为例 作者:庞娟 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太原030006
16-18

摘要:2009年3月以来,山西省按照中央精神,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针对本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低”的发展格局,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主的煤炭资源整合,如今这一政策已初见成效。然而,作为这一政策的“副产品”,资源型农村的人们却陷入了转型的困境,包括心理困境、乡村治理、农村公共用品、村民合作经济、道德风险、人际关系等。主要以山西省汾西县H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入户访问、分析政府文件等实证研究,将H村煤炭产业整合后的村民生活状态、农村经济、村民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剖析H村目前的现状,最终说明其心理困境是造成目前农村发展衰落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H村今后的转型发展路径。

社会管理视角下村庄合并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作者:刘凯 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430072
19-20

摘要: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山东、湖北、辽宁等地相继进行了村庄合并。随着村庄合并的深入进行,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赞同者认为村庄合并可以促进农村的重新整合,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反对者则认为村庄合并破坏了原有的乡村社会秩序和传统文化。笔者以国家社会管理为视角,结合农村现状,着重分析进行村庄合并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村庄合并的有效、有序进行。

我国贫富分化现状及有效控制探讨 作者:刘湘顺 付小雨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430070
21-22

摘要:我国贫富分化现象愈演愈烈,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繁荣。导致我国贫富分化加大的原因众多,有市场化改革因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因素、政策体制因素有关,社会保障滞后等诸多复杂因素。必须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制定合理可行的分配政策,保持收入适度差距,完善政策支持,规范发展秩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促进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与县域良性互动发展 作者:张卓宁 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哈尔滨150010
23-24

摘要:城区与县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所以只有城区与县域协调、同步发展,哈尔滨市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分析了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与县域发展现状,并目前找出制约中心城区与县域良性互动发展的主要问题,从消除行政区壁垒、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给出促进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与县域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校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途径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作者:徐晓宗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宣传部 四川达州635000
25-27

摘要: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发表后,宣传教育部门承担着教育和引导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重任。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具有重大意义,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探讨了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途径及经验。

学理论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演进 作者:王冰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210044
28-29

摘要:近代西方哲学家由于脱离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把主体能动性简单地看作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抽象活动。马克思从多角度批判历史上对于主体能动性的解读,强调通过实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最基本的精神就是通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社会主义哲学,实现将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体地历史地相结合。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究 作者:孟砥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广州510642
30-31

摘要: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它是一种社会思潮,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背景下产生,伴随现实中的绿色运动而兴起,随着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而发展,其主要是将生态理论和马克思理论的结合,去寻找一个不损害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并实现自身发展的道路,其社会主义的立场十分清晰,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利于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问题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