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好友分享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影响因子:0.75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1009-5519
  • 国内刊号:50-1129/R
  • 全年订价:¥ 638.4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5年
  • 曾用名:厂矿医药卫生
  • 周期:半月刊
  • 出版社:现代医药卫生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主编:杜晓峰
  • 邮发:78-47
  • 库存:168
  • 邮编:40112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论著
IL-31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表达CCL2的影响 作者:高婧 杜青波 谭艳芳 岳欢 黄俊琼 单位:遵义医学院检验系 贵州遵义563099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贵州遵义563099
1121-1123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IL-31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表达趋化因子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影响,探讨IL-31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用不同浓度(10、50、100 ng/m L)IL-31作用A549细胞、相同浓度(10 ng/m L)IL-31作用A549细胞不同时间(12、24、36 h),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趋化因子CCL2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IL-31作用于A549细胞后,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较正常未处理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ng/m L IL-31作用A549细胞后,不同时间段CCL2的表达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1作用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后,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明显增高,表明IL-31可能诱导肺组织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参与哮喘气道炎症过程。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信息
本刊欢迎各类基金课题论文
1123-1123

摘要:为了更快地传播、交流医学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本刊特别欢迎各类基金课题论文,基金课题论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种基金课题所产生的论文。本刊将以优惠价格,优先安排发表,鼓励基金课题作者踊跃投稿。基金项目需写明基金名称及编号,并附单位证明,否则无效。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论著
大鼠失神经不同时相的骨骼肌形态和MyoD表达变化 作者:董进 柯棠山 刘坤祥 单位:遵义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贵州遵义563099 遵义医学院生物与医学中心实验室 贵州遵义563099
1124-1126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失坐骨神经后Myo D在腓肠肌中不同时相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骨骼肌失神经后再生修复机制。方法将48只2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八组,每组6只。其中正常对照和失神经各四组,于术后2、7、14、28 d取材,分别标记为Z1、Z2、Z3、Z4组和S1、S2、S3、S4组。在相应的时相内取各组大鼠左、右后肢的腓肠肌测肌湿重后冻存以备后续实验。计算各组腓肠肌湿重比及其肌腹段HE染色后的横截面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Myo D在腓肠肌的表达。结果手术组失神经侧(S1F右、S2F右、S3F右、S4F右)大鼠腓肠肌湿重逐渐减小,且各时相肌湿重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后腓肠肌的各时相平均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即各时相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时相失神经侧较正常对照组腓肠肌的Myo D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腓肠肌失坐骨神经后第1周内出现明显肌萎缩现象,且萎缩速度在失神经前2周较快;Myo D蛋白在大鼠失坐骨神经后的表达增加,在失神经第2周时其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大鼠。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曾彩霞 孙中厚 安百梅 郑晓静 武帆 单位:潍坊医学院 山东潍坊261031
1127-1130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水平、分泌型免疫球蛋白E(s Ig 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以观察婴幼儿喘息患儿是否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和气道慢性炎性反应,以期深入了解婴幼儿喘息与哮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0月该院儿科病房住院的年龄4-5岁同期住院确诊为婴幼儿喘息患儿共123例,其中确诊为婴幼儿哮喘的82例为哮喘组,支气管肺炎41例为肺炎组,另选择择期手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哮喘组再分为急性期(治疗前)、缓解期(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各组Fe NO、EOS、s Ig E及FEV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哮喘组急性期Fe NO[(55.42±6.12)×10-9 mmol/L]、EOS[(2.48±0.41)×109 L-1]、s Ig E[(17.25±0.93)U/m L]分别高于哮喘组缓解期[(22.33±1.29)×10-9 mmol/L、(0.61±0.12)×109 L-1、(1.45±0.61)U/m L]、肺炎组[(10.76±0.49)×10-9mmol/L、(0.09±0.05)×109L-1、(0.14±0.17)U/m L]和对照组[(10.74±0.46)×10-9mmol/L、(0.09±0.07)×109L-1、(0.17±0.11)U/m L];FEV1%[(70.41±2.91)%]低于哮喘组缓解期[(91.30±1.84)%]、肺炎组[(90.66±1.25)%]和对照组[(92.08±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组缓解期Fe NO、EOS水平及s Ig E仍高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组缓解期Fe NO、EOS水平及s Ig E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炎组Fe NO、EOS、s Ig E及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哮喘患儿Fe NO水平与EOS、s Ig E呈正相关(r=0.71,P〈0.05),Fe NO水平与FEV1%、EOS与FEV1%、s Ig E与FEV1%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0.06、-0.09,P〉0.05)。结论哮喘患儿的Fe

紫外线照射对SD大鼠晶状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赵学发 杨名慧 葛正龙 单位:遵义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贵州遵义563099
1131-1133

摘要:目的以紫外线照射SD大鼠为研究模型,观察紫外线对晶状体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余四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水合氯醛(10%,0.35 m L/100 g)麻醉大鼠,紫外灯正对大鼠眼球照射15 min,照射强度1.0×103μW/cm2。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后1、3、5、7 d颈椎脱臼处死SD大鼠,立即取出晶状体,观察晶状体是否浑浊,并拍照记录;比色法检测晶状体中SOD、GSH-Px、CAT活性及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紫外线照射后晶状体的浑浊程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晶状体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O2-含量显著升高,GSH-Px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紫外线照射后3、5、7 d晶状体中CA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H2O2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紫外线照射后晶状体中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降低有关。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短期随访观察 作者:谢凤 尹鲁强 何桂荣 张司兰 单位:璧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重庆402760
1134-113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双腔起搏器组(DDD型组)40例和单腔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组(VVI型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进行短期跟踪调查。结果植入起搏器前后DDD型组患者头晕、胸闷、乏力、黑蒙、晕厥发生情况与VVI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起搏器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均高于植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DD型组患者EDVI、ESVI、LVEF等均高于VVI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82、3.744、4.330,P〈0.01);DDD型组植入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30.00%(12/40)]低于VVI型组[54.35%(2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P〈0.05)。结论 2种类型的起搏器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但DDD型在提高EDVI、ESVI、LVEF等方面优于VVI型,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VI型。

十一味参芪片在乳腺癌放疗中的辅助疗效观察 作者:安宁 李宏敏 张明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成都610072
1137-1139

摘要:目的观察十一味参芪片在乳腺癌放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放疗同时口服十一味参芪片,对照组行常规放疗。观察患者疗效、体质量变化、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损伤、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放射性皮肤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及稳定率[90.9%(20/22)]、生活质量提高及稳定率[90.9%(20/2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13/20)、70.0%(1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白细胞减少(≥Ⅱ度)发生率分别为36.4%(8/22)、70.0%(14/20),血小板减少(≥Ⅱ度)发生率分别为22.7%(5/22)、45.0%(9/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一味参芪片能减轻放疗血液学毒性反应,提高患者一般状况及放疗耐受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新生儿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付强 徐军美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 湖南长沙410011
1140-1141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在新生儿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需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吸入七氟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比较入室时(T1)、插管前即刻(T2)、手术开始10 min(T3)、手术开始1 h(T4)、拔管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七氟醚浓度,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T3、T4和T5时观察组患儿HR低于对照组,T3时观察组患儿MAP显著低于对照组,T2、T3和T4时观察组患儿七氟醚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在新生儿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中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能够提高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疗效分析 作者:刘尧芳 叶海琼 詹平 毛熙光 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四川泸州646000
1142-1144

摘要:目的分析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膀胱和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NSRH组和RH组,各60例,NSRH组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RH,RH组行传统RH,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膀胱功能和直肠功能的差异。结果 NSRH组患者手术时间较RH组长,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均短于RH组,术后3个月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R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与RH组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RH不增加术中并发症,利于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的恢复,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频谱分析在预测伊布利特治疗心房颤动疗效中的作用 作者:谢凌云 雷森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重庆400016
1145-1147

摘要: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频谱分析在预测伊布利特(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符合2012年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诊疗指南》标准的房颤患者40例,其中1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2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记录V1导联体表心电图,基于Matlab平台对患者心电图进行QRS-T波去除后频谱分析,并计算主导心房频率(简称主频)。比较不同复律结局的主频。结果使用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后成功复律28例,未成功复律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主频值为(4.6±0.5)Hz,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主频值为(5.0±0.8)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伊布利特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4.6±0.6)Hz,未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5.2±0.7)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房颤患者中伊布利特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4.5±0.7)Hz,未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5.4±0.6)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表心电图频谱分析可预测伊布利特复律持续性房颤的效果;体表心电图主频大小与房颤的复律结局有关,主频越小,房颤更易于被伊布利特转复。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信息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志谢
1147-1147

摘要: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志谢中。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论著
基层医院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可行性分析 作者:王瑾 陈琼 单位:巴南区人民医院妇儿医院妇科 重庆401320
1148-115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妇科手术9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11例,传统开腹手术482例。从疾病类型、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511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顺利完成手术494例(96.67%),中转开腹手术17例(3.33%),发生手术后并发症10例(1.96%)。482例传统开腹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12例(2.49%)。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和优势,减轻了患者痛苦,节约了医院资源,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以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儿童脓毒症T细胞亚群选择性缺失与血清降钙素原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涂丹娜 周小勤 许慧 夏治 单位: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 武汉430070
1151-1153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其T细胞亚群选择性缺失的关系,并阐明二者在早期判断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上的意义。方法依据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标准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将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该科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儿分为非危重组37例(PCIS〉80分)和危重组33例(PCIS≤80分)。另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T细胞亚群,应用免疫发光分析法检测儿童血清PCT水平,比较PCT水平与T细胞亚群及其选择性缺失的关系。分析血清PCT水平与T细胞亚群选择性缺失在早期评估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上的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危重组出现CD3+T、CD4+T表达率及CD4+T/CD8+T比值下降;与非危重组比较,危重组CD3+T、CD4+T、CD8+T、CD56+T表达率及CD4+T/CD8+T比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与CD3+T、CD4+T、CD19+T表达率及CD4+T/CD8+T校正值呈负相关(P〈0.05或0.01);PCT水平和CD19+T表达率与患儿PCIS评分呈负相关(P〈0.01),而CD3+T、CD4+T、CD8+T、CD56+T表达率及CD4+T/CD8+T校正值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呈选择性缺失,CD4+/CD8+失衡程度与血清PCT水平呈负相关,二者与儿童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调查报告
重庆市渝中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作者:廖义琛 黄健 陈红 单位:渝中区妇幼保健院 重庆400010
1154-1156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中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渝中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和《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中关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相关规定及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编码,通过辖区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对儿童出生及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和质控。死因按照ICD-10进行分类,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9-2013年重庆市渝中区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5岁以下男童死亡率[0.38%(50/13 225)]与女童死亡率[0.31%(39/12 5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8,P〉0.05);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在死因构成中的比例明显增加,早产构成比由11.76%增加至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χ2=11.650,P〈0.05);低出生体质量构成比由23.53%上升至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χ2=9.950,P〈0.05)。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早产儿的发生;增加对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儿童疾病诊治能力;依托家庭医生制订服务模式,强化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增强社会医疗保障能力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重庆市涪陵区311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分析 作者:刘明会 薛莹 李红 单位:涪陵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重庆408000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儿科 重庆400042
1157-1158

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市涪陵区出生缺陷儿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订适合当地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地区涪陵中心医院、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涪陵区人民医院3家监测机构2010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分娩的311例出生缺陷儿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缺陷顺位及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缺陷儿性别,产妇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等)。结果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1.846%(120/6 501)]明显低于2011年[2.046%(88/4 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生缺陷发生率[2.009%(165/8 214)]高于女性[1.829%(143/7 820)]。居住在城镇的产妇分娩缺陷儿发生率偏高于居住在乡村的产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20岁组和大于35岁组产妇分娩缺陷儿发生率均高于20-35岁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产妇分娩缺陷儿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为高中/大学及大学以上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生缺陷儿的产前诊断以超声诊断及染色体检查为主,产前诊断率仅为21.54%(67/311)。结论重视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