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杂志
好友分享

散文百家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 类别:协会类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1003-6652
  • 国内刊号:13-1014/I
  • 全年订价:¥ 236.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8年
  • 曾用名:散文百家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散文百家(理论)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主编:高玉昆
  • 邮发:18-85
  • 库存:197
  • 邮编:054001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散文百家 2012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上有座庙(外二篇) 作者:吴克敬
4-8

摘要:也是殷姑娘内急了!也是那片谷子地太诱人了……前呼后拥,坐在明黄色八抬大轿里的殷姑娘,传出话来,要抬轿的轿夫落下轿子,她要方便了。殷姑娘是乡里人的叫法,这时的她,已不是乡里乡亲眼里的姑娘了,她已被稳坐洛阳皇宫的刘秀册封为娘娘,此番长途跋涉,就是到洛阳的后官去做富贵天下的皇娘娘的。然而,道路太长,贵为娘娘的殷姑娘,是要吃喝的,吃喝过了是要拉撒的……她在宫女的服侍下,揭开黄亮的轿帘,从轿子里走了出来,走到一边的谷子地里,解下裤带,蹲下身子,解除她肚腹里汹涌

遥想蔡东藩 作者:郑晓林
9-11

摘要:只要是喜欢历史、文学,看过《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的朋友,都不会不知道蔡东藩的大名。对我而言,煌煌十一部,二十二册的《通俗演义》陪伴了我的少年和青年,是我对中国历史深刻了解的开蒙读物。那时候,正是大"革"文化"命"的书荒年代,在一位要好的同学家里,看到了一册《通俗演义》,封面是没有的,纸张是泛黄的,里面是破损的,用了一张现代京剧《红灯记》做的封面,但捧在我

太朴山的美学元素(外一篇) 作者:许俊文
11-13

摘要:山不会俯就、讨好任何人,它就在那里,你去或不去,它就在那里。这也算是我爱山的一种理由吧。我这个人有点怪癖,越是名山,越懒得去;即便勉强地去了,去了就去了,从不会留下只字片语。倒不是那些名山对不起我,委实是我的气场太小,又害怕喧闹,故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山,倒像走亲戚似的,我不仅爱去,还一去再去。

王熀烧旗 作者:罗灯光
14-15

摘要:有一种螺,叫做鲍鱼;有一条河,却称作沟。天涯海角物产与地理的特别可见一斑。这条河就是三亚市天涯镇境内角岭脚下的烧旗沟。因与崖州人物王熀结缘,烧旗沟注定是一条名河。岁月的烟尘抹煞不了它淳朴的容颜,沧桑的无情也毁不掉它奔腾的活力,晨光之中,仍见碧水悠悠,波光粼粼。此脉清澈,从远古潺潺流来,流过洪荒,流过浩茫,流到明末清初……风烟飘散,王熀淡出,逐渐清晰,他不拖辫子,着一身明时服

狼桃与螃蟹 作者:杨平位
16-17

摘要:躺在南美丛林的野果狼桃,从发现被食用再被取上一个漂亮的名字"西红柿",不过就是百十年。据说当年发现它的那位法国画家在食用之前很是进行了一番心理交锋,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人类的每一次尝试关乎都会付出代价,这种代价虽然苦涩与艰辛,但沉重代价的回报又是那样光明与厚重。也许我们生发出种种疑问与感慨:试想在人烟稀少刀耕火种的南美丛林一定会有人食用过这种水果,

老槐树 作者:高鸿
17-20

摘要:1故乡的巷道中有一棵老槐树,极高极高,极老极老。没有人知道这棵古槐的年龄,爷爷说他小时候老槐树就是这个样子了。槐树据说是汉武帝手植,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显得有些不可信,然而它确实比黄帝陵的汉武帝手植柏显得要苍老些,也高大些。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深深的刻痕,几个粗大的枝桠似乎已经枯死,第二年却又能冒出嫩绿的幼芽,一簇簇地摇曳,和树干形成鲜明的对比。老槐

海风吹过红树林 作者:魏清潮
21-22

摘要: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的木本群落称为红树林。红树林犹如一大群倔强的汉子,生长于火一样燃烧的热带、亚热带,伫立于不能立锥的海边滩涂上,不管是十二级强台风的横扫暴卷,还是咸味海风的轻轻吹拂,不管是暴雨的无情摧残,还是春雨细绵润物无声,它永远是一片青青的绿洲,为大自然遮风挡雨的一张张绿伞。它们是血性的汉子,火红的骄阳锻造了它红色的肌肉,也染红它的躯干、枝条、花朵……尽管披着绿色的外衣,戴着绿冠,叶子

惊蛰(外一篇) 作者:石志藏
22-24

摘要:气候太冷或太热,人会变得倦庸、懒散,思维僵化,以致一个冬季下来,懒于动笔,东西写得少,犹如昆虫蛰伏一般。猛一抬头,立春已过,雨水至矣,下一个节气便是惊蛰了。由此感叹,四时光景,二十四节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始终以自己的节奏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步走来,从不停滞,从不失信,该过去的过去,该到来的到来。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惊蛰这个节气,与其说喜爱倒还是敬畏更多一些。

时光之河上的经典 作者:王雪瑛
25-26

摘要:一条金黄的稻米之河蜿蜒在舞台上,它在灯光中或静静流淌,或轻舞飞扬,时而柔软如绸,时而昂扬如箭,倾泻出舞台的空间,流动出舞台的时间,由稻米组成的洪流奔涌而下,舞者在光影交错的稻米之瀑中接受洗礼,让观众在澎湃奔流的视觉震撼中感受天地玄黄。这是林怀民的云门舞集《流浪者之歌》滞留在我心中的画面。那金黄的稻

草叶的生命 作者:若荷
27-28

摘要:在我关注的所有生命中,除了和我同样的人类,还有我们脚下毫不起眼的小草。草绿无声,春来秋往,每当行走在熟悉的山乡小径上,面对连绵的土地、山峦,目光与山石沟壑交汇在一起的瞬间,那些轻轻荡漾着的生命,就会齐齐地映入我的眼眸,它们似水波般包裹着我,自那刷刷涌来的地方,向天而歌般的,铺成绿色的海洋。

怎见花开 作者:高小军
29-30

摘要:脚下煤渣铺就的路。边上是高低错落,不同颜色粉涂的新楼。水泥墙体,经浅黄、乳白、朱红色料装扮,安上门,于窗的空心处镶上玻璃,也就成了室屋,建筑给人的温和与安定从外观就交待了;拥有它,人生一半奔波的意义"居有所"的大事也算完成。看着低屋浅院里的洗衣机旁,妇人的手拎起滴水的衣物,躺椅上,丈夫的指间燃点的香烟,仿佛懵懂的

江南雨 作者:徐小明
30-30

摘要:立豆蔻梢头,漫卷珠帘,你的脚步比梦幻更飘柔;携凝碧芳草,含烟柳陌,你的胸襟比诗歌更抒情。月满西楼。今天我乘风独上兰舟,秉笔为篙,撑纸作渡,祈盼追寻你款款步履。江南雨,令人魂牵梦萦的江南雨,你从某个清朗的日子深处走来,从唐诗宋词的句子顶梢上走来,从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走来,品一

家的概念 作者:赵红继
31-32

摘要:小时候,家的概念非常强烈。步入中年,家的概念有些散淡。母亲走后,这家就似乎没有概念了。刚生下地,没有记忆,等有了记忆,那是三、四岁的事了。家是三间西屋,土坯垒的,房顶是整齐的麦秸秆铺的。西屋,坐西朝东,不向阳,因不是主房。主房是堂屋,坐北朝南,挡寒风接阳光。这堂屋归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走得早。人走了,房子空了几年,属老房

爹娘在的地方才是年 作者:王文坡
33-34

摘要:过年了!过年了!如果不是10岁的儿子,在鞭炮声中快乐的呐喊,我似乎感觉不到要过年了。年是什么?年怎么过?过了40个年头,"年"的概念更模糊了,特别是爹娘过世后,年好像越来越远,年味越来越淡,因为一直觉得有爹娘在才像过年。儿童时代盼着过年。新年刚过,就数起手指,就盼着过下一个年,因为过年能穿上

花棉袄 作者:李志甫
34-35

摘要:隆冬飘雪的日子,娘坐在窗前油灯下一针一线缝补着一件花棉袄。那个时候我刚满六岁,歪着小脑袋依偎在娘的身边瞪着眼睛紧盯着那块碎花布将要做成的花棉袄,好生羡慕,一朵朵排列成行红红绿绿的小碎花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