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
好友分享

社会科学家杂志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影响因子:0.86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2-3240
  • 国内刊号:45-1008/C
  • 全年订价:¥ 264.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6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社会科学家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主编:周玉林
  • 邮发:48-48
  • 库存:200
  • 邮编:5411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社会科学家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美学面向现实的提问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访谈 作者:王杰 段吉方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3-8

摘要:段吉方(以下简称段):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您置身美学研究已经有近三十年了,能首先谈谈这三十年来您的学术成长历程吗?

社会科学家杂志本刊特稿
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范式转换及其基本问题 作者:王杰 段吉方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40 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9-13

摘要: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现实语境中对象化现实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突出,其理论范式展现出了可贵的实践性品格和批判性精神,在理论观念与研究格局的深化、接受方式与接收策略的自觉调整、思维方法与批评实践的多元取向等方面有明显的理论拓展。但从内在的知识经验与学理发展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与压力,不同理论资源在相遇、影响、纠结中表现出的理论融通与对话的困难以及特殊文化时代的知识经验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显示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仍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导新论
民族文化审美论 作者:崔银河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辽宁大连116023
14-17

摘要:各个国家由于民族、地域、历史、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便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渊源对于受众的审美认同与接受则会产生很大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影视艺术创作来讲,更需要把准各民族文化的独具审美形态,将各自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形态在电视剧中予以真实、形象化的展现,从而带给观众较强的审美愉悦。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影响 作者:王英 单位:河海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210098
18-22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标志性特征是实践转向。长期以来,人们对实践的通常解释往往侧重于强调它是人类存在的方式,忽视其在科技领域中的表现;对从实践观的高度反思当代科学及其哲学意义充满信心,对从科学实践角度厘清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关注不够。马克思科学观对实践性的贯彻,具体展现为自然哲学上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科学观上的实践生存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学的社会与文化研究方面。在路径上,马克思主义对科学领域有着持久的影响;在学科上,相关学科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倾向;在目的上,尽管二者的切入点存在差异,但试图揭示科学的或明或隐的"社会结构"意向具有同一性;在贯穿辩证法方面,当代科学实践哲学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贴近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创新思维中的意象浅析 作者:岳全力 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1
23-25

摘要:研究创新就不能不研究创新思维。文章通过介绍意象的分类和特点,说明了意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一般功能,突出了意象在创新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宋代民俗对咏物诗的影响 作者:李黎 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64
26-29

摘要:宋代民俗的变化以及民俗意识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咏物诗的表现题材,而且影响了咏物诗的写作方法。在咏物诗歌体裁方面,民俗事物成为咏物诗的吟咏对象,传统吟咏对象也多与民俗结合。在咏物诗歌的写作方法方面,一方面,继承传统咏物诗歌托物言志的方法,使咏民俗事物诗歌不断雅化;另一方面,诗歌作者大多选择旁观者的身份,使得民俗客观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咏民俗事物诗歌不断俗化和客观化。

当下文学批评问题及其理念思考——以陕西本土文学批评为例 作者:李徽昭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30-34

摘要:当下陕西本土文学批评没有影响全国,与陕西文学创作叫响全国不甚相称。陕西批评家不能像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批评群体,及时关切文学新人新作,并为70后等年轻批评家提供发展平台,他们在省域内自我满足。孙新峰在《社会科学家》上撰文认为,陕西文学批评的春天已经来临。这或说明陕西文学批评出了问题,其主要症结是批评本体观念迷失、批评家身份认同迷茫、批评与对象间关系错位。陕西本土文学批评要焕发活力与生机,其批评理念必须进行更新,即:重置批评活动的本体观念,将批评视为文学文化活动整体的一部分,承认批评作为批评对象"他者"地位的存在;重建批评家的身份认同,批评家要认同和建立永不妥协、疏离而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身份;重构批评与对象间的关系,批评要通过不断自我警醒,与批评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与精神距离,进而建构起对位于对象的精神文化上的"反抗"关系。

新时期来意象研究三种策略及反思 作者:莫先武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南京211171
35-38

摘要:新时期以来,一些学者以意象作为核心反思、重筑文学、美学理论体系,主要有三种研究策略与路径:将意象作为文学逻辑起点与元范畴,用意象取代美作为美学元范畴,将意象视为美感经验中的基本单位。但他们没有注意到意象包含着感性形象层与价值判断层,从而割裂了美学与文艺学领域的审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在美感经验中生成与相通,但前者构成文学的逻辑起点与元范畴,后者构成美学的元范畴。

晚清政府以夷制夷策略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作者:马跃 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吉林长春130012
39-42

摘要:19世纪后半期,东北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成为列强妥协斗争的场所。晚清政府在维护自身利益及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以夷制夷策略,先后经历了在处理朝鲜问题上联合列强制衡日本,甲午战争后联合俄国对抗日本,义和团运动后又联合日本牵制俄国,以及在晚清末期联合美英平衡日俄势力。以夷制夷作为一种外交策略,本质是一种均势战略,其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实力。晚清政府分化瓦解、相互制衡的以夷制夷策略不仅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反而促使列强的妥协与联合,使得晚清政府更深地陷入到列强的包围之中。晚清政府"制夷"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更大程度地为"夷"所制。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政治沟通作用 作者:张梦涛 吴阳松 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47-50

摘要:政治沟通对提高基层党组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整合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维持社会有机团结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基层党组织政治沟通主要存在主体素质不适应现实需要、沟通体制机制不健全、沟通渠道单一等问题;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沟通工作就是要加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沟通意识,加强学习政治沟通的各项技能,培育保障政治沟通顺畅的体制机制,切实投入到实践当中,增强政治沟通的本领,同时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要对政治沟通具有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价值观冲突及更新 作者:胡莹 单位: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51-54

摘要:一个健全的社会必须建立经济体制与价值体系协调运行的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转,既需要市场活动主体的自我利益驱动,又需要自我行为的道德约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大众传统的价值标准发生了嬗变,使价值世界产生了相互矛盾的冲突。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转变和更新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学想象力的方法论意味 作者:何祎金 单位:英国萨里大学社会学系 英国萨里
55-58

摘要: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米尔斯在质疑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同时,指出社会学家的任务应该是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关注社会中的个体,将个人麻烦转化成公共议题,使个体可以超越他所处的环境和历史,站在社会制度和结构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处境。但是,社会学界一般将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解为批判帕森斯和拉扎斯菲尔德的理论武器,其对结构主义方法论背后蕴含的诸多二元论的超越却很少有人涉及。文章的目的便是探讨社会学想象力背后的方法论含义。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机制 作者:张卫莉 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06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071
59-63

摘要: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是综合反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典型经济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建设应该重视制度建设,把握重点,理清思路,循序渐进地发展。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四个三"和优化发展循环经济的人文环境。

后发国家经济赶超过程中的市场制度形成——一个构建与演化逻辑相结合的分析视角 作者:张端民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西安710049 长春师范学院 吉林长春130032
64-67

摘要:经济学的制度形成研究表现为建构理性主义与演化理性主义两种理路的对立。文章试图论证在市场秩序形成过程中,后发国家建构理性参与市场秩序形成的过程、方向和程度: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必须伴随人们交易自由范围和程度的同等扩大。若人们自由交易范围和程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阶段,则在经济发展后期,没有足够的抗衡政府及相关利益集团的社会力量,制度的发展可能进入到锁定,从而社会经济更多只能锁定在物质产品生产领域;若人们自由交易、民主的程度太高于经济发展程度,则早期民主的乱象无法使一国在经济起飞的早期充分利用只有集权才可以充分利用的后发优势。所以经济起飞初期,以政府强大的建构理性力量逐步推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产品自由交易程度和范围的不断扩展;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政府的刻意制度构建又体现在逐步扩大满足人们更高程次需求的服务业交易自由的扩大。假以时日,在经济发展阶段提升的同时,基于市场交易的利益集团产生、发育并推动人们因不断扩大的交易自由而累积的非正式规则知识与外在政府构建的正式市场制度框架实现接轨,并压制政府权力及相关利益集团势力。借此试图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模式"。

城市化拉动内需的他山之石——韩国的实证与启示 作者:万勇 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68-71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虽大幅度提升,但城市化对内需的拉动效果一直不明显。韩国作为中国近邻,城市化进程中实施了诸如以大城市集聚带动内需扩张、基础设施先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同步进行以及人口自由流动等政策措施,既有力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又有效拉动了内需。借鉴韩国城市化的经验,我国应当积极建设大都市圈以发挥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改革投融资体制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供需矛盾,培育新兴服务业以优化产业结构,改革户籍和控制房价以降低农民进城的制度与居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