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好友分享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类别:学会类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3-4145
  • 国内刊号:37-1053/C
  • 全年订价:¥ 264.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7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主编:刘要停
  • 邮发:24-135
  • 库存:199
  • 邮编:250002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马克思哲学与犹太教传统”专题讨论
马克思的犹太人身份与他的哲学建构 作者:何中华 单位: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5-13

摘要:马克思思想同犹太教观念及其传统之间的关系充满着辩证性。一方面,马克思在自觉层面上彻底告别了包括犹太教在内的一切可能的宗教形式;另一方面,犹太教的某些重要因子和精神气质在无意识层面上又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的哲学建构。马克思之所以批判犹太教,除了意识形态批判的一般需要外,还因为他力图解构市民社会这一现代性的世俗基础。马克思所肩负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使命;马克思的叛逆性格和解放诉求;马克思哲学的合题取向、实践精神和真实的历史感;马克思对人的异化命运的敏感、对拜物教的批判、对道德维度的认同、对作为历史前提的物质条件的重视等等,都或潜或显、或多或少地折射着犹太教传统的底色。宗教只是试图通过调整人们对现实的看待方式而屈从于现实,马克思哲学则主张通过人的感性活动实际地改变现实而使之趋向于理想境界。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同宗教之间的本质区别。

犹太精神·市民社会·自由王国 作者:商逾 单位: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14-20

摘要:犹太精神涵融着相反相成、竞相掣肘的两个因子:世俗性和神圣性、功利性和超越性,二者构成了犹太人完整的生活世界。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兴发,金钱由犹太人生命的护栏单向度地畸变为没有灵魂的世俗之神,犹太精神的意义维度被削弱。马克思从生产实践出发,揭示了犹太精神与市民社会隐秘链接的具体机制,对原子化的市民社会进行了最具颠覆力的批判,把物化社会的空间形态流变为时间性的暂存,在"既有之物"向"应有之物"的辩证跃迁中,扬弃了犹太精神的世俗基础,而犹太精神的超越性维度,恰恰构成了马克思人类解放学说的隐性支援背景。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笔谈
空间隔离的文化反叛——对中国社会城乡文化矛盾的一种解读 作者:王纵横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北京100091
26-31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乡愁"影射了现代性对人的捆绑与约束,描述了人面对这种困境的惆怅与无奈。这种普遍的社会情怀构成巨大的消费市场,虽然推动了城乡文化的商品化交往,却掩盖了彼此间的文化入侵与对抗。本文提出,消解城乡文化矛盾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端正城乡文化作为彼此之"他者"的基本立场,从态度上寻求一种批判的文化自觉,从实践上建立一组和谐积极的城乡文化群。

儒家修身思想与现代人格涵养 作者:王芳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211816
32-36

摘要: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塑造出真正的现代人格,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从中华传统看,儒家所建构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涵养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儒家思想文化中关于修身的理念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修身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中修身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人格,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艺美学研究
唐诗悲剧意识审美类型论要 作者:冷成金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2
37-43

摘要:中国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主要来源于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与人生有限性之间的冲突,对待悲剧意识的思考追索、奋斗抗争、默认消解、妥协屈服和审美超越等不同的态度构成了不同的悲剧精神,唐诗则是其重要的载体。依据唐诗中表现出的悲剧意识及其精神指向等诸方面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生存真相的暴露与弥合、在悲剧真相中深情地追询、在对人生与历史的深沉体认中进行质疑、在虚空与绝望中导向价值的崛立、历史悲剧意识的兴起与价值建构等诸多审美类型。唐诗悲剧意识对于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价值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知白守黑 随类赋彩——论汉画色彩审美之意蕴 作者:唐建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100029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44-50

摘要:汉代是中国画主要艺术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汉画色彩审美及技法更是对后世绘画美学及技法影响深远,奠定了"吾国绘画,笔为骨,墨为肉,色为饰"1的绘画美学观和色彩审美。本文希望通过对汉画中以黑白为主的色彩观、五彩兼备的色彩观及色彩的表现方法三个方面的剖析,了解汉代"用色"观念的形成及发展,探讨汉画色彩审美之意蕴,从而为研究汉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垫石铺路。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物权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
论夫妻财产制契约所致的物权变动 作者:范李瑛 单位:烟台大学法学院 山东烟台264005
56-61

摘要:夫妻将一方财产转为双方共有或将共有财产转为一方所有的约定,属于夫妻财产制契约的范畴。夫妻财产制契约发生的物权变动,是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夫妻财产制契约的身份财产行为性质,决定了其不能适用法律行为导致物权变动的一般规则,应当采用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登记对抗之第三人范围 作者:张洪波 单位:烟台大学法学院 山东烟台264005
70-76

摘要:登记对抗的第三人范围是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登记对抗制度的核心,不能依物权或债权的区分判断其范围。在判断第三人范围的一般标准上,正当利益说最符合登记对抗制度本质;在第三人的具体类型上,第三人包括取得物权者以及对公示具有正当利益的债权第三人;在第三人的主观方面,要求第三人主观为善意有正当基础,但善意仅指"不知道",不包括"不应知道"的情形。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学研究
约翰·奥尼尔及其“野性社会学” 作者:孙飞宇 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100871
77-84

摘要:约翰·奥尼尔在其工作早期所提出来的"野性社会学"概念,经过其毕生的努力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社会学宣称从北美社会学界在1970年代的转折开始,主张社会学研究要面对日常生活,要警惕自身的过度科学化与规训化,主张社会学的研究与写作要反思自身,同时重返经典以获得对于现时当下更为丰富的理解,而这一对于"经典"的理解,也需要是"野性的"。

问与答之间:访员因素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作者:涂洪波 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100871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275
85-90

摘要:访员因素是问卷调查过程中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在数据收集环节,访员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访员偏差和访员效应:访员偏差是由访员行为所引起、对数据质量产生不预期的差异性影响;访员效应则主要表现为访员在场、访员特征以及访员经验等角色特征对被访者应答的影响。本文尝试着结合问与答的过程,来理解访员因素、样本无应答与数据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整合式”视角下中国民生政策执行的困境——基于最低生活保障和基层医改政策的实证研究 作者:宋雄伟 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北京100089
91-97

摘要:本文从理论层面上提出研究政策执行问题的"整合式"视角,并基于最低生活保障和基层医改政策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判断政策效果应从政策结果考虑,更要从政策过程的角度思考;两项政策执行过程的环境具有"党政高层"强力推动的明显特点,但执行成员可以依靠资源和信息反作用于执行环境,削弱层层施压的效果;结构层面仍然面临着横向纵向间的"矩阵陷阱",造成了"权力分割"和"信息分割"的局面;基于利益、信息和价值基础上的执行组织间的关系不仅是基于利益的博弈,信息不对称和价值观不同同样会造成组织间的"不合作";微观层面来讲,基层公务员所拥有的执行自由裁量权成为"压死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从"政策阶段"论来看,政策执行并非孤立存在于"政策阶段"中,执行过程中嵌入的政策评估使得政策执行中的一些内容重新回到了决策阶段,同时,也强力推动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及时纠偏。

女性获得工作权威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孙琼如 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泉州362021
98-102

摘要: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福建省调查数据对女性获得工作权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估计与分析,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女性工作权威获得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培训、参加社会组织数及家务承担情况等是影响女性工作权威获得的主要因素。在此分析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更多女性获得工作权威的对策建议。

民国时期女大学生婚姻观研究 作者:孟文科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陕西西安710021
103-107

摘要:民国时期的女大学生群体是妇女中接受新思想的佼佼者,女大学生的婚姻观相对于传统女性的婚姻观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体现在婚姻目的、择偶标准、结婚年龄、家庭角色、夫妻关系与家庭生活等方面。民国时期女大学生婚姻观既体现出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更体现出了追求爱情与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具有较强的现代婚姻观念与婚姻生活方式。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学与艺术研究
论“第三新人”流派的文学母题及其寻根之旅 作者:宋婷 宿久高 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108-112

摘要:战争是令人厌恶的,它让家庭破碎、民不聊生,和平是令人向往的,历经战争,才会懂得和平的珍贵、家的温暖。"二战"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也肢解了很多完整的百姓家庭。于是,回归日常状态、感受家的温暖便成了20世纪50年代后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与努力方向。在此背景下,"第三新人"学派诞生了,他们以"家"作为文学创作母题,将百姓"日常生活"付诸笔端。"第三新人"流派中的几乎每一位作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谱写着"家"的故事,用其独特的方式抒发着对"家"的情感。要探究"第三新人"文学母题"家"之全貌,需研读、推敲各旗手创作者不同阶段的代表作,进而洞察"第三新人"流派"家"的文学母题及其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寻根之旅。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研究之检视与剖析 作者:黄坚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410076
113-117

摘要: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研究这一被学界忽视的领域,目前正随着后殖民主义、身体书写、种族创伤等研究的发展和成熟进入公众视野。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家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已得到美国乃至世界文坛认可,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黑人研究发展"崭新的能量中心"的要构。从发轫与成长、记录与评述、典例与剖析、感受与反思四个维度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是对美国黑人尤其黑人女性的不幸遭遇和命运的探讨,也是对整个美国文学与文化及其规律性的再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美国文学与文化发展的脉络,洞察美国社会的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