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好友分享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类别:学会类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3-4145
  • 国内刊号:37-1053/C
  • 全年订价:¥ 264.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7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主编:刘要停
  • 邮发:24-135
  • 库存:199
  • 邮编:250002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转型社会之法学前沿问题探索
生态文明与生态法律文明建设论纲 作者:何勤华 顾盈颖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200063
5-11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之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绘就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中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实现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在立法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批环境资源方面的立法,但没有一部环境资源领域里的基本大法足以体现统领性、纲领性和指导性的特点,还尚未形成一个完善和谐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在执法方面,环境执法力度小,国民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意识薄弱,都造成了环境执法难度的增加.因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法律制度保障将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

传统婚姻的颠覆性危机——关于同性婚姻立法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阳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上海200063
18-23

摘要:随着人权理念的落实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加强,同性伴侣的权利已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分析典型国家的同性婚姻立法过程,可以发现其适用法理的共通之处以及政治、宗教所起的不同作用.同性婚姻的主要立法阻碍在于颠覆传统婚姻的定义,对此,各国处理方式不同.根据我国同性恋者的生存现状,适用民事结合制度更有利于执行.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当代俄罗斯社会文化思潮”专题讨论
俄罗斯新保守主义文化思潮及其影响 作者:陈树林 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4-31

摘要:俄罗斯新保守主义是伴随俄罗斯社会变革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思潮.这种文化思潮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所形成的新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同时也是近20年来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和新文化重建的表现.俄罗斯新保守主义思潮的确与包括目前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在内的一些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密切相关而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重建中的重要思潮,其作用和价值更为深刻和重要.从理论上把握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基本内涵并透视其深层文化基础作用,对于从总体上把握俄罗斯社会未来的文化和政治发展方向和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新民族主义思潮评介 作者:杜宇鹏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32-38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主义回潮,从最初的仅仅表现在精神和文化层面到有明确的政治诉求,现在已成为俄罗斯社会意识的主流.俄罗斯民族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民粹主义一脉相承,并与当今俄罗斯发展相结合表现为新的形态和新的内涵.俄罗斯新民族主义思潮可分为温和的民族主义、激进的民族主义与极端的民族主义,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普京所倡导的温和的国家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俄罗斯自强,也可以使俄罗斯自毁.在俄罗斯力图实现大国复兴的今天,研究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潮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俄罗斯“新宗教意识”思潮及其影响 作者:丁海丽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39-45

摘要:当代俄罗斯“新宗教意识”思潮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白银时代“新宗教意识”理论的当代价值所在,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转型期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思想等现实对理论的直接诉求,最后也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戾换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要么否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思维方式主观选择的结果.当代俄罗斯“新宗教意识”思潮既是对白银时代“新宗教意识”理论的文化传承,同时时代主题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又赋予其以时代特色与新的精神内涵.对于当代俄罗斯“新宗教意识”思潮的复兴,我们既要看到其理论价值所在,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精神旨趣与现代性的冲突也使其理论价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成为俄罗斯主流意识形态.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建设研究
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与理论自觉 作者:李怀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275
46-53

摘要:“社会建设”不仅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耳熟能详的主题词,而且成为最能影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向合理化趋势变迁的重要实践运动.文章梳理了社会学界关于中国社会建设实践的“中国经验”总结、以及关于社会建设“核心内涵”的争论.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总结与理论争论体现了明显的“理论自觉”.无论从社会建设的实践还是社会建设的理论争论来看,社会建设的行动绩效当以实现“社会目标”而非实现“政府目标”为趋向,以建设社会公正为基础,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来实现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目标”的中心内容.同时,社会建设的内涵也更需深刻体现“小社会”的意义而非“大社会”的意义.“小社会”意义上的“社会”是不同于政府、市场的独立领域,其实质是建设社会,让“社会”成为一种不同于政府与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站在“小社会”的角度,通过一个目标具体、方向明确、内容系统、措施可行的社会建设来实现一个和谐的“大社会”是社会建设的初衷.

网络治理视域下社会组织介入城市低保运作模式的路径研究 作者:刘艳丽 胡旭昌 单位: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022
54-59

摘要:目前城市低保工作机制过于强调政府职责,网络治理理论视角下,多元化责任主体承担相应职责势在必行.社会组织的自身优势使其具备介入城市低保的基础,低保工作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为社会组织介入低保工作机制预留了可能性空间,同时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重视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社会组织可以丰富城市低保工作机制“从起点到结果”的内涵,与政府组织在财物资源、专业服务、人才队伍、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合作治理.

村庄权威与秩序——多元权威的乡村治理 作者:王妍蕾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0083
60-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乡村秩序维持的关键性因素、乡村权威整合的途径与可能性、村民自治的行政嵌入性与村庄内生性以及乡村社会组织中的乡村秩序如何可能等关联问题的探讨,试图从中厘清乡村秩序与权威、乡村民主与权威以及乡村秩序与村庄组织等几组乡村社会场域中所存在的特定关系,最终指出,乡村权威与秩序的维持仍然需要依赖乡村中存在的多元的权威及其内在规则,并进一步点明这一维持需以“推进农民组织建设”为着力点,从创新农村社会组织形式、重构农民组织体系、加强农民组织的自身建设以及发挥宗教组织等非正式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展开,以此实现农民自治组织对乡村的治理和控制,同时也帮助自治组织逐渐应对日益严峻的自身改革压力.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鲁迅研究
鲁迅的现代性批判与现代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 作者:张松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02
75-87

摘要:从早年的《文化偏至论》到晚年的《故事新编》,在其全部思想展开过程中,鲁迅对启蒙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是贯穿始终的.在这种批判中,他与力图依据哲学理念来塑造政治社会的启蒙主义思想倾向处于一种全面的对立状态,因而与现代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在后者看来,哲学在启蒙哲人那里经历了一种扭曲了哲学与政治之本质的政治化转变.在此基点上考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尤其是孟子思想),哲学其实也经历了一种类似的、绕经道德的政治化转变;这种转变的固有机制使得道德在后世的教条主义中变得虚伪和专制成为必然,深为鲁迅所痛恶的那种无力面对并承担自身存在的奴性的平庸状态也正是由此造成的.而由于诉诸哲学真理的大众化,启蒙思想家在鼓动那种让哲学趋于消亡的政治化的同时也鼓励了一种与世间之“恶”具有内在关联的普遍平庸.正是站在这个基点上,鲁迅在极端地反传统的同时也对现代性抱有持久的怀疑态度.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学理论研究
“温柔敦厚”艺术内涵的现代阐释 作者:夏秀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024
95-99

摘要:作为诗教观出现的“温柔敦厚”,首先是一个伦理原则,然后引申、演化为艺术原则和美学原则.在传统艺术批评领域,存在“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和艺术内涵混淆使用的现象,需要辨析.“温柔敦厚”的艺术内涵是其伦理内涵在艺术和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对艺术内容、表现手段、创作主体的态度和品格都有所规定,在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的影响源远流长,在当代文学中仍有所表现.

“科学”与“距离”:“理论之后”的伊格尔顿研究关键词 作者:阴志科 单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100-105

摘要:如何把握伊格尔顿近年来出现的所谓“神学转向”,如何平衡其学术研究中的科学理念与形而上探讨中的信仰诉求,是国内伊格尔顿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理论之后》一书中同时出现对理论的猛烈批判和热情期待,表明“理论”秉承一种保持距离的、反思的、既置身其中又超然物外的逻辑.反思的距离是科学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理解了“科学”二字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含义,就易于解释伊格尔顿数十年来学术焦点的转换历程.伊格尔顿谈论政治、宗教、伦理、意识形态和文学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反思我们的生存境遇,他近年来所做的努力是和现状保持距离的种种尝试.

符号的意指与交流——论安贝托·艾柯符号诗学的文化逻辑学构想 作者:孙慧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106-109

摘要:意大利当代学者安贝托·艾柯的符号诗学吸收了索绪尔和皮尔斯为代表的欧关两大符号学派思想,将符号学理论与文化理论相结合,以文化符号学视角审视符号的通讯和意指模式,为文化差异的存在与个性的创造寻求在场的逻辑系统规则,以此揭示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艾柯符号诗学的文化逻辑学构想将符号学研究从语言符号学理论外推至非语言的其他文化系统,为透视当今文化现象开辟了新视角,同时也为文化符号诗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政治学研究
马克思文化思想对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引探析 作者:王济远 单位: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 山东济南250022
120-124

摘要:当代文化产业是当代文化的具体形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具体文化形态的载体.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建构、生产与消费的异化倾向以及提高文化软实力等问题都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从马克思理论视角观照和审视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探讨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政策终结评估标准的立体透视 作者:张丽珍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淮安223300
125-129

摘要:公共政策具有政治性与规范性特征,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然而,实践中诸多“红头文件”有脱缰之势,冲击着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与公平性.政策终结是对合法性、科学性与公平性欠缺的政策采取自觉消除的行为.但现实中这种纠正政策偏差、改善政策绩效的政策终结案例并不多见.原因之一则是作为政策终结确定依据的政策评估在标准选择上的含糊不清.考虑政策评估需从具体情境转移到社会系统整体,以代表性与回应性,公民权利与平等保护,经济、效率和效果标准透视政策终结评估标准,同时兼顾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双重要求,增强政策终结的开启动力.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经济与管理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的博弈研究 作者:龙海明 张骥 单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湖南长沙410079
136-140

摘要:2009年银监会就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的暂行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迄今全国尚无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转制.小额贷款公司能否转制成功,首先取决于金融监管机构对转制制度约束的强弱程度,其次取决于制度约束条件下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制合作过程中两者的收益函数.本文通过对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过程中,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动态博弈分析,进而得出最优进化稳定策略.相关的政策建议:适当放松小额贷款公司转制的股权约束以及准入条件;优化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制路径以及所处的转制环境;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后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