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好友分享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类别:学会类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3-4145
  • 国内刊号:37-1053/C
  • 全年订价:¥ 264.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7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主编:刘要停
  • 邮发:24-135
  • 库存:199
  • 邮编:250002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签名的功能: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阐释方式 作者:张文喜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100872
5-10

摘要:签名的功能一定能够解释某种思想,而签名的意义无疑要比发送它的符号更为深刻,但是,它仍然要和符号联结在一起。如果我们满足于抽象地看待签名,认为它缺乏内在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仍然不能理解我们自己何以被一个人的名字或思想所打动。问题是我们要描述它们而不把它们简约为别的东西,掌握它们的实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区别于传统哲学,马克思这个名字所意谓的那非凡的生命,特别隐含于他所思的事物当中。

国家软实力竞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 作者:王淑芳 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辽宁锦州121000
16-20

摘要:冷战结束后,以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要素组成的“软实力”在国家竞争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就软实力所包括的三个方面——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而言,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即意识形态。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否被重视和有效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被高度认同,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文化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全球化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被淡化弱化、被误读化、被教条化等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以制度优势保障主流意识形态竞争的优势、以执政党先进性支撑政治文化竞争的优势、以战略持久性保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政治学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作者:臧秀玲 杨帆 单位: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0
21-27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迅速蔓延扩散,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严重经济危机,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及其两制格局新变化的全新视角。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遭受重创,使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喜忧参半,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使国际格局和两制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和谐社会视域中公共政策价值维度的考察 作者:张亲培 梅顺达 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28-3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多元化、冲突普通化趋势不断强化。在此情势下,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为此,需要以调配社会公共资源、协调社会主体间利益关系为己任的公共政策有良好的价值指引。和谐社会视域中公共政策的价值维度不是单一的、凝固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多元的、动态的、开放的价值系统,将这一价值体系系统集成,才是建构我国公共政策的正确价值指引。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社会救助的程序法治——价值、原则与制度构建 作者:杨思斌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100048
37-41

摘要:程序在社会救助法中具有重要价值,社会救助法的程序制度应该遵循正当程序原则、与实体法相配合以及第三方参与原则。我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关于社会救助程序的规定比较粗疏,而且多为一些办事流程性规定。为保障社会救助对象的合法权利,提高社会救助法的实施效果,社会救助法应该规定启动程序、审查程序、说明理由程序、听证程序与监督程序制度。

非营利组织透明信息的机理和途径分析 作者:姜宏青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青岛266100
42-47

摘要:“郭美美事件”暴露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由于信息不透明而缺乏社会公信力的社会现实,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存在理论的规制和管理本质的要求,不仅应该而且必须透明其资金运营效果和管理效率的信息,基于此非营利组织应该透明的信息不仅仅是资金收支信息,更应该是组织管理绩效的信息,建立绩效会计系统来搜集转换披露非营利组织管理绩效信息,满足公众评价组织绩效的需求,以便提高社会公信力,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苏永刚 马娉 陈晓阳 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人文医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012 新泰市中医院 山东新泰271200
48-54

摘要:本文以临终关怀的起源、界定和发展等为主线,以英国和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英国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和纳入标准、机构设置及规模、服务内容、资金筹措、专业人员培训、设施建设及人文关怀等内容,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及临终关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蓝黄国家战略征文
国际海洋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 作者:张继华 姜旭朝 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55-59

摘要:金融资本是海洋经济区规划开发和稳定发展的基本经济要素和内在动力。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区金融支持的经验来看,金融支持在海洋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为海洋经济区开发、海洋主体功能区建设、区域海洋产业发展以及海洋经济区一体化管理等海洋经济区发展周期全过程的广义渗透。

蓝色经济区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作者:李晓光 崔占峰 王少瑾 单位:烟台大学经管学院 山东烟台264005
60-64

摘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有助于对各种海洋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动态监测、比较和评价,有助于蓝色经济区内各海洋城市利用比较优势取长补短发展特色和优势海洋产业。把区域发展、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按照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的思路贯穿起来,按照结果性指标和原因性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兼顾以及引进反映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原则,构建了包括海洋产业创新竞争力在内的9个二级指标、海洋产业新产品和服务销售率等5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由此把竞争力评价研究扩展到蓝色经济区各城市海洋产业领域中去。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语言文学研究
儒学诗教与诗歌典范的选取: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徂徕派诗学略论 作者:蒋洪生 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1
68-73

摘要:本文重点考察了日本徂徕诗派的诗学认识、诗歌理想、诗歌特点及诗学本质。在诗学认识上,徂徕派“主情”,反对以意为诗,非常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但认为诗歌情感应当受到儒家诗教的节制。徂徕派的诗学理想则是盛唐格调诗歌,追求格调健康、情感丰富、表现典雅。

新媒体流行词语解析 作者:李昌文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74-78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流行词异军突起,不但能够敏锐地把握社会热点,而且时尚、新奇、不拘一格。流行词的造词机制更趋多元,滋生发展的方式独特,成为当下最具活力的一类新词语。

“毫无英雄的姿态,接受为真理而死”——解读阿尔贝·加缪《局外人》中的默而索 作者:陆晓芳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 山东济南250002
79-83

摘要:默而索是阿尔贝·加缪代表作《局外人》的主人公,他平静冷漠,行事违背伦理常规,“局外人”般游离于社会道德藩篱之外,最终因杀人而被判处死刑。这个世俗眼中的离经叛道者只是个被误读的正常人,有着健全的心智和人性;他是加缪“荒诞”思想的最佳诠释,在深刻认识到现实的荒诞后决意听从内心的指引,将生活绝对真实化,冷漠而又蕴涵深刻激情,义无反顾地执著于自己的选择;较之“多余人”,他超越了形而上的精神困境,在被社会抛离的同时也将整个荒诞世界抛了出去;他比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利要清醒超脱,以对生存自由毫不妥协的选择获得了作为“人”的尊严和胜利。

诗歌解读的评价视角 作者:赵卫 李南 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济宁学院教育系 山东曲阜273155
84-88

摘要:运用诗歌语篇评价资源解读诗歌是诗歌阐释的多维视角之一。本文尝试拓展评价理论的评价视阈,把体现语篇功能的主位、信息、衔接结构和诗歌语篇的特色元素——音韵系统纳入评价资源的范畴,并将之应用于指导诗歌语篇评价资源的建构、鉴别与分析,进而运用诗歌语篇评价资源对布莱克两首诗歌名作《老虎》和《羔羊》进行剖析,进一步展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现代化与民族认同的冲突与融合——以几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为例 作者:孙俊杰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89-93

摘要:现代化一方面是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它与构建我们民族认同的传统文化又往往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这种矛盾冲突造成了知识分子心理上的两种焦虑:现代化的焦虑与民族认同的焦虑。这两方面在不同题材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概括说,作家在改革文学中更多地表达了现代化的焦虑,并呈现出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认识趋向;而乡村小说更多地附加了民族认同的情感。这使改革与乡村的文学空间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文化运动研究 作者:史春风 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1
94-98

摘要: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先后通过中国文化学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等组织推动一系列文化运动,目的是确立三民主义思想在党内至高无上的理论指导地位。但经过重新诠释的三民主义已经严重变质,国民政府所着力推动的文化运动,除了新生活运动在抗战时期还发挥一些实效外,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读书运动不久即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