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好友分享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类别:学会类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3-4145
  • 国内刊号:37-1053/C
  • 全年订价:¥ 264.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7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主编:刘要停
  • 邮发:24-135
  • 库存:199
  • 邮编:250002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 作者:罗文东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5-8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和超越了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从国际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伟大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解析及其意义 作者:牛先锋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北京100091
9-13

摘要:在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对价值、核心价值、社会主义等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迥然的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个组合概念,如果组成概念的各个词语涵义模糊,那么这个概念本身的含义就会更加不清晰,用不清晰的概念来展开学术研究和进行社会动员是难以达到初哀的。因此,解析概念本身,对于明确概念内涵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 作者:钟明华 黄荟 单位: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320
14-18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其涵义的争论和探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之间关系的澄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体系。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史学理论研究
边界与民族国家 作者:阿伦·梅吉尔 张旭鹏(译) 单位: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 美国
19-26

摘要:边界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现代边界制度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密不可分。这种建立在统一、独立和绝对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一方面使原本含混不清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晰和确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民族国家之内少数族群与多数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最终导致强制移民和种族屠杀行为的出现。在当今民族国家边界不变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承认少数族群的文化与政治自治。此外,超民族国家邦联这一民族国家的替代形式,也可以有效地协调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族群与多数族群之间的关系,并促进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被“制造”的历史:从传播切入的观察——以《制造路易十四》为中心 作者:郭震旦 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100
27-30

摘要:英国新文化史家彼得·伯克所著《制造路易十四》从传播学视角全面解读了传媒“制造”路易十四形象的过程,给我们提供了依托传播学框架来认识历史以及解构历史的路径。西方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新闻传播的角色不仅仅停留在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基本的史料或素材,其本身就在参与历史的“制造”或者编纂。传媒通过“把关人”和议程设置功能对信息仔细地筛选和过滤,既规划着现实,又“规定”着历史。因此,有必要从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人物如孔子的形象“制造”过程进行深入的历史考察,以获得一种不同的历史面相。

证据、设问与史学逻辑——兼论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思想 作者:张小忠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上海200241
31-36

摘要:历史学一贯蕴涵了实证化的诉求,要求“言之有据”。历史证据凸显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规范了历史书写的程序,指称的事实构成历史书写的内核。纳入历史书写的证据不止于考辨历史事实的真假,亦关乎到历史学家的问题及设问方式。设问限定了证据的搜集与解释;反之,证据检验设问的合理性,两者切合了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证据与设问的终极旨趣在于建构确凿可信的历史知识。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学研究
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 作者:蔡梅娟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淄博255049
37-41

摘要: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生相伴、互利互惠的和谐关系,但20世纪后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却陷入了一种失调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批评对文学的疏离以及文学对批评的漠视。导致这一失调状态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界已论及的“跟西”情结、市场经济的影响、体制问题等因素之外,新时期初期文学批评构建策略的失误、学界对文学批评学理化倾向的片面强调也是其重要原因。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应该遵循这样三种理念和策略:把文学批评理论建构在文学实践之上;把文学批评的终极价值建立在推动文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尽快由理论呼吁进入实践操作层面。

汉字思维与汪曾祺汉文学语言理论的建构 作者:杨学民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南京211171
42-45

摘要:汉字思维是凝结在汉字中的先人造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基于“汉字的两象思维”,汪曾祺也提出了语言形象性还应当包括“语言的唤起形象性”。汉文学语言的词语、句子甚至语段等层面上体现汉字“并置美学原则”。在汉字字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汉文学语言要有音乐美,要悦耳。

明代八股论评对戏曲评点的影响 作者:张伟 潘峰 单位:山东社科院 山东济南250002
46-49

摘要:作为一种应试文体,八股文在明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步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八股论评的出现和勃兴。八股论评对多种文体都有影响,本文试从评点观念及具体范畴演变的不同层面,论述明代八股论评对戏曲评点的影响,以更好的认识八股论评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流散文学 作者:李新云 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50-53

摘要:流散文学在新世纪的世界文学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了本土与异国之间的一种文化张力: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生态批评的兴起对流散文学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启示,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与生态批评整体性地提出对于解构西方文化霸权,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以及实现流散文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和谐发展和良性进化指明了方向。

解读汪曾祺 作者:郑训佐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54-55

摘要:汪氏的价值在于他是作家中出色的书家,又是书家中出色的作家,二者合一,便支撑起了一片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艺术天空。但这一片天空已随着汪氏的逝去而逐渐黯淡。因为汪氏虽是致栖的,但更属于文学界,而文学界只关注他的文学建树;对书法界而言,汪氏在根本上不是圈中人士,身份如同票友,因此也不会对他报以过多的热情。这种身份的复杂性赋予了汪氏书法孤岛般的悲剧性。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法学研究
腐败犯罪资产民事途径追回问题研究 作者:张士金 李年乐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875
56-59

摘要:通过民事途径追回流失至国外的腐败犯罪所得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一个重要创新,缔约国可以通过确权民事诉讼、侵权民事诉讼和主张合法权利等途径追回流失至境外的腐败犯罪所得。这种以民事法律规则——财产法或者侵权法作为诉求基础,通过承担纯粹的民事举证责任,利用私人性质的民事程序追回腐败犯罪所得的途径,具有证据标准低、不受被告人缺席影响、适用范围广、判决易于执行等优势,但也有价格昂贵、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多等不足,资产追回国必须策略性地选择适用。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作者:方明 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3
60-64

摘要: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都是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权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内涵,缺一不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协调平衡这两种权利,已经成为理论及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隐私权的性质变迁和法律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价值功能、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范等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寻求个人隐私权与网络言论自由之间的平衡机制。

论人权保障视野下的犯罪论体系 作者:康伟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江苏南京210046
65-69

摘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世界各国刑法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在我国,存在四要件犯罪论体系的改良与犯罪论体系的重构两种对立的观点,能否在实践中更好地起到保障人权的作用成为衡量刑法理论体系的重要坐标。犯罪论体系对保障人权的作用是有效的,也是有限的。相对而言。德、日层次性的犯罪论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人权的保障更为有效,但还需要得到我国司法实践的检验。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立法构建 作者:夏凤英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 山东烟台264005
70-72

摘要: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中,需要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上升为到宪法的高度,制定节约能源的基本法《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的法律,制定配套法规等,以建立有效的资源节约立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