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好友分享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类别:学会类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3-4145
  • 国内刊号:37-1053/C
  • 全年订价:¥ 264.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7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主编:刘要停
  • 邮发:24-135
  • 库存:199
  • 邮编:250002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0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年研究述评 作者:张曙光 王虎学 毛剑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2
5-18

摘要: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学术自不例外。在中国学术整体性的进步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其鲜明的现实性和思想性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它在积极地回应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问题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实现了相当大的突破和创新,并推动了整个现代中国哲学的进步。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改革开放30年与当代中国政治学
中国政治学30年 作者:杨海蛟 亓光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中国北京100073
19-31

摘要: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作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力、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三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瞥,然而这三十年,却以非同寻常的伟大历程与辉煌成就永远载入中国人民谋求解放与幸福的史册,永远载入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史册!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总结三十年政治学发展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讨当代中国政治学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我们在《山东社会科学》创办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当代中国政治学”专栏。相信这一专栏讨论会得到国内政治学界的积极回应,相信广大政治学理论工作者通过这一阵地和桥梁,会为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学走向新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史学理论研究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双重底蕴及尺度把握——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 作者:牛方玉 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山东威海264209
32-36

摘要:学界一般所谓单线进化论与多元生成论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其实恰好构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层基本底蕴,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根源于马克思审视历史的双重视野和双重尺度。从生产力的决定性视野审视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形态的演进必定是一个线型模式,这种线型模式通过各种人类共同体的典型发展形式来体现,它的意义在于为各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客观尺度。在古史分期讨论中,大多数学者没能自觉地把握这一尺度,更多地是着眼于价值尺度,失却了科学把握历史进程的客观标准。

基因革命前后两种文明间的对话 作者:多诺里奇·乔丹 韩炯(译) 单位:比勒陀利亚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政策研究部 南非
37-41

摘要:基因革命将对人类社会进而对公共政策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基因革命将儿童的基因天赋整体地置于人类的可控领域之内,进而对儿童基因天赋的责任从自然转变到人类。为了使这种范式转型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发生,必须认识到,“自然”不具有道德意义。这种范式转型的另一主要障碍在于,神秘化的悖论,即一方面,由于基因革命不断增加我们对基本的生活机制的科学理解,因此这些机制不断被去除神秘性;另一方面,许多因素,如这一新科学似乎渗透到生活本质当中,同时,不为普通大众所理解的新的深奥的基因术语学也给遗传学本身增加了神秘感。教育提供了基因革命前后文明间对话的基本平台。

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作者:马新 单位:山东大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0
42-48

摘要: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中,方国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从分散的聚落向方国的演进过程,则是其最为重要的环节。从聚落群内诸聚落关系的演化到群落的出现,从群落组织体系的形成与群落权力的实现,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道路,既不能简单地用部落与部落联盟理论解释,也不能一味地套用酋邦理论,而是应当立足于从群落向方国的演进实际,探讨早期中国特有的文明发生之路。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哲学研究
从德性义务理解“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 作者:陈旭东 汪行福 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海200433
49-55

摘要: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绝对命令。在这里,每个理性存在者都是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存在,不是他人随意使用的工具。这条道德律令被誉为道德形而上学最崇高的论断。然而,如何理解这一道德律令的意义,至今仍是争讼不已。批评者认为,在康德现象与本体二元论中,作为目的的人不可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只是抽象的先验的意志或理性主体。从这样的人的概念出发,“人是目的”命令与可普遍化绝对命令一样都会陷入“实然”与“应然”的二元对峙。这种批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康德同样也提供了超越这种对立的可能性,这就是他的德性义务理论。康德强调,以人为目的就是以人性为自在目的,而德性义务就是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性。德性义务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康德伦理学二元论和形式主义局限性。因为“人是目的”不仅包含着对人格独立性的尊重,而且也意味着必须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能过一种自主、充实和完满的生活。这一思想已经蕴含着马克思后来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思想的萌芽。

论虚无主义的克服与马克思对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批判 作者:张文喜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310012
56-60

摘要:“虚无主义”这个词并非是我们语言的新词,它目前已经属于大众话语。现代人深受虚无主义的伤害,却又安于虚无主义便是一个重要的例证。什么是虚无主义?某些人没有专门的词来表达的“理性信仰”这个范畴,可以被正当地归诸于产生它的源头。或者说,对理性范畴的信仰以及哲学以信仰为根基也是产生虚无主义的根源。虚无主义乃是历史主义观念发展的结果。要医治我们这个时代的“疾病”——“虚无主义”,要避免陷入一片(野蛮的)荒漠中,就要看清虚无主义所设的陷阱或秘密通道,通向死亡或对所有本体论区分(包括在人与动物之间划线)的断然拒绝。马克思对法的历史学派哲学宣言的批判,崭露了虚无主义的不可能性。

J.M.库切与历史权威的对抗 作者:高文惠 单位:德州学院中文系 山东德州253023
61-64

摘要:库切对历史问题的思考立足于对当下南非和整个人类历史境遇的忧虑,以颠覆大历史的权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为主要指向。他一方面揭示了历史的虚构性、意识形态书写和不可再现性特征,另一方面,他的历史观中呈现出某种历史循环论的色彩,在对文明与野蛮的暴力循环的审视之中,表达出一种对新的历史伦理的呼唤。

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问题的凸显及应对 作者:吴琦 单位:广东商学院 广东广州510320
65-67

摘要:全球化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意识形态作为文化软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应该从意识形态应对的主体、目标、原则等方面加强意识形态文化软国力竞争的研究,通过意识形态的应对保证国家独立和国家安全,保持中国特色。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中国新世纪文学研究
福克纳与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的转型 作者:樊星 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68-73

摘要:美国作家福克纳对新时期中国作家影响巨大,尤其是在表现人性、血缘、历史、文化、时间的神秘方面。贾平凹、郑万隆、苏童、莫言、吕新都从福克纳的作品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对突出中国乡土文化特色的可贵努力。因此,他们就创作出了充满神秘感的乡土文学,这样的乡土文学显然已经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乡土文学了。

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生命寓言书写——以阎连科为例 作者:陈国和 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433
74-77

摘要:阎连科的乡村小说以生命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生存的苦难和绝望,并讴歌了对此进行的生命抗争。这种主题的选择源于他自身的生命体验,也反映了他惶惑的生命观。他的乡村小说体现了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特点。

战火中的玫瑰——论40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董平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78-80

摘要:在以战争为特征的40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主要可归纳为三类:献身抗战的知识女性、歧路彷徨的自主知识女性和弱质知识女性。罗雏娜、曾树生和苏文纨们是这些形象的代表,她们有的成为讴歌的对象,有的则备受争议,关键在于她们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她们的选择相对其人生理想、个性气质、社会环境来说都有合理性,而巴金、王西彦和钱钟书等作家对待女性或同情悲悯或轻蔑嘲弄的不同创作心态也对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众文化语境中“英雄”的崛起及审美趋向 作者:刘淑青 单位:德州学院中文系 山东德州253023
82-85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大众文化日渐兴盛,一些负面社会现象进一步发展、恶化,人们的危机感、空虚感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这种时代的现实唤起了那些以人文关怀为己任的作家们的焦灼与忧虑,塑造英雄形象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立足点——“英雄”崛起,并呈现出这个时代现实人生的种种内涵和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齐鲁杯“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奖征文
重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作者:宋新生 单位:山东省财政厅社保处 山东济南250002
86-90

摘要: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有效地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筹资及其方式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等。基本对策与原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循序渐进、稳健实施的原则;坚持社会公平的原则;坚持农村保障与城市保障相衔接、相协调,而不相互统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坚持自愿的原则等。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经济学研究
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的意义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比较——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 作者:丁冰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100026
91-97

摘要:舒尔茨将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两种。强调“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具有更大作用。如果撇开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影响不谈,单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看,舒尔茨这种强调“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提高要素生产率的突出作用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实物,但不是任何货币和实物都可成为资本,而只有具有价值的劳动产品才可能成为资本。更重要的是,资本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因此,资本的本质是剥削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是资本。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虽然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有其积极的理论意义,但却是与马克思科学的资本理论相悖的不科学的资产阶级庸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