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人气27668评价71
收藏
  • 主管单位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7-1053/C

    国内刊号

  • 1987年

    创刊

  • 山东

    发行

  • 250002

    邮编

  • 1003-4145

    国际刊号

  • 月刊

    周期

  • 刘要停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264.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24-135

    邮发

  • --

    曾用名

山东社会科学 200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笔谈)
把握价值观演变的规律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5-8

作者:韩民青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社会核心价值观或者说社会主导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不同的。我们必须深入把握社会核心价值观演变的历史规律,努力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视野来把握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质与基本精神9-13

作者:李晓东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100875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本质就是立足中国传统、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精神。只有立足中国传统、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其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得到广泛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主要表现为历史发展维度上的继往开来的时代精神、社会现实维度上的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和时代超越维度上的追求和谐的理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质与基本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的自主创新。

中华精神的核心蕴涵及当代价值14-18

作者:张伟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中华精神蕴含丰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垂范久远的指针和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它所蕴涵的“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人文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宽容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贵和尚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等,在当代有着现实的不容估量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9-21

作者:隋从容 单位:山东警察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抓住契机,迎接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反思
传统美学的承续与超越22-25

作者:袁济喜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中国传统关学具有生生不息之品格,它缘于中华民族文化一以贯之的民族认同心理与忧患情结,同时,这种文化又具有海纳百川,为我所用的气度,故能历经冲撞而走向未来,为今人承续与超越提供了可能性。由于中国传统美学就其最深层的意蕴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地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审美心理的体现,因此,只要中华民族还存在,这种传统美学的经典性与理想性就会在解体中再生,在扬弃中发展,因为它具有内在的永恒性与超越性。中国传统美学的渊远流长,生生不息,决定了它即使经历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依然能够传承下来,而不会走向衰亡。传统美学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概念,固然有许多维护封建宗法统治的因素在内,就此而言,它与现代性和西方启蒙思潮是相冲突的,但是传统文化中的对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关注,对真善关价值的不懈追求的内在精神,却是与现代启蒙精神有相通之处的,是人类文明的精萃,是可以通过传承改造与现代性互相发明的。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思想进程的两条路径26-29

作者:戴阿宝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100029
摘要: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兴起绝然不同,中国现代美学是在中国被迫纳入现代性发展轨道的历史条件下从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反省起步的。从承继的关系来看,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若干精神有所反思和张扬,但就总体而言中国现代美学又是在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学基础上开始建构的,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有着相当的差异。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境遇,发轫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在之后的岁月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审美观念强有力的两翼,即审美自由主义与审美功利主义。审美功利主义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但审美自由主义也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是在民族决战和阶级决战的关键时刻,对审美自由的向往仍然被顽强地表述着。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到1949年告一段落。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西方美学思潮和理论大量引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和定型,尤其是为后来发生的若干次美学大讨论准备了人才和资源。就中国现代美学的最基本特点而言,美学问题始终是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互动决定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命运。

冲突与沟通——当代中国“审美现代性”的认识与重写30-33

作者:贺丽; 杨光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100037
摘要:审美现代性话语作为一种文化逻辑,在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理论中,围绕它的话语生产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重写过程。作为一个认识过程,我们的对象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现代性话语和后现代性话语;作为一个重写过程,我们的对象主要是中国的当代文化建设问题。理论上,认识与重写的良性互动是当代文艺/美学理论发挥话语效力的根本机制。但迄今还不能说这一良性互动已经形成。我们应该走出冲突论认识模式,将审美现代性放在后现代性——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历史逻辑路线中加以重写。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史学理论研究
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的评价问题——兼评伊格尔斯著《德国的历史观》34-38

作者:景德祥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北京100006
摘要:伊格尔斯的《德国的历史观》是一部德国历史主义学派在19、20世纪的兴衰史,是对兰克史学的一次思想总清算,但还不是对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的全面评价。我们应该把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看成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它在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崛起方面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它对外交领域以及对国家政治的专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它未能及时发现与纠正时代的不良发展方向,而是以其固有的特征与影响促成了专制国家以及极端民族主义灾难。历史主义的个体观念,虽然能够使历史学者更进一步深入历史细节,却不能达到社会学、经济学等“类学”的认识效率。历史主义所主张的对客观公正的追求、对价值判断的自律,尽管未被当年德国历史学家真正做到,在原则上却是值得肯定的。与历史主义相伴生的价值相对主义,虽然有利于历史的研究与历史人物的理解,却很容易蜕变成一种“老好人”哲学,无力抵抗历史与现实中的邪恶势力。

梁启超对心理史学的具体贡献39-45

作者:石莹丽 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传入我国,借助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历史研究渐成风气。“新史学”思潮的开创者和实施者梁启超较早倡导和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心理史学研究范例。他从人格、性格、情感等个性心理入手剖析历史人物,内中不乏精彩的心理分析,他对顾炎武忠贞不二、宋朝积弱、古书造伪、义和团运动爆发等历史事件之根源的心理探究对今天的史学研究依然有借鉴意义。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齐鲁杯”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建设有奖征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构想——以青岛市为例46-49

作者:刘卫国 单位:青岛市劳动保障局; 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存在根本性缺陷,必须创新。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实践情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建立新型农保制度的条件,可率先起步,循序推进。在现阶段,“大账户小统筹、多元筹资机制、适度保障水平、权利义务统一”的制度模式是可行的选择。顺利推行新型农保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十分重要。

论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部门化”50-52

作者:仝志辉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部门化”,是这一惠农政策难以获得应有效果的症结所在。因此,“在中央政府一部门一农户”的三方博弈中,中央政府应及时启动农民的组织化。以增强农户在三方博弈中的力量,从而达到逐步制约部门化主体的不当利益,乃至最终融合、取代部门化主体,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人文艺术学研究
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研究53-58

作者:王金军; 王莹莹 单位:山东大学设计艺术系;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现代奥运会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作为其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标志和思想内涵的视觉艺术表达。本文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历届奥运视觉形象的发展规律、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2008北京奥运视觉形象加以简析,预测奥运视觉艺术的发展趋势,以期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科学、理性对世界绘画及中国书画创新的推力——集科学家、艺术家于一身的达·芬奇绘画艺术解读59-62

作者:刘开云 单位:广东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中国画,乃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艺术园林的一枝奇葩。而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创新具有一种“蝴蝶效应”。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这种原动力的推动,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以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古老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正在徐徐演进,正逐渐走向现代。

补正62-62


动态分形艺术与舞蹈动感美63-65

作者:孙璐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266510
摘要:文章从舞蹈《千手观音》的艺术特征分析入手,结合分形艺术特点,发现《千手观音》具有明显的动态分形特征,即舞蹈的时空局部与整体的相似和谐一致性。在这里拟就分形艺术和舞蹈动感关的本质特征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该结论对于舞蹈艺术分析与评价,以及舞蹈创作与设计有着直接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