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
好友分享

青年文学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影响因子:0.02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全年订价:¥ 235.2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56年
  • 曾用名:龙沙文学;龙沙
  • 周期:旬刊
  • 出版社:青年文学家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主编:
  • 邮发:14-26
  • 库存:186
  • 邮编:161005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3年第9X期杂志 文档列表

谁家的喜鹊叫喳喳 作者:相艳艳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1-1

摘要:<正>初听到Y君××的消息,还在饭桌上。大口咽下最后一口汤,烫的龇牙咧嘴,仿佛来不及消化,连同它带来的震撼。和他出去散步。因为冷风里不肯穿上工作服棉袄而使满心的喜悦打了个折扣。于是一路无话。故意无视他的絮絮叨叨,

原型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作者:侯广丽 单位: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2-2

摘要: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南方女性形象——艾米丽。本文将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这一短篇小说,并对主人公艾米丽体现出的两个原型意象做出分析,即替罪羊原型和南方淑女原型。

女情观的反思——关于“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中国古代文学考察 作者:张子祎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3-3

摘要:几千年来,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戏码不断上演,在其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爱情悲剧,除了一些社会原因以外,我们是不是也该换一个视角,女性应该怎样去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几个经典的古代"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文学作品的例子,细致分析了女性应有的反思。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由《红高粱》谈莫言获诺奖的原因 作者:张师萝 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
4-4

摘要:本文以民间视角重新审视《红高粱》,作品从对民间世界野性生命力的呼唤、作家民间话叙事形式和作家民间立场创作三个方面来论述莫言笔下独特的民间世界。

浅田次郎历史小说《苍穹之昴》中的“慈禧”形象解析 作者:李同艳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外语系
5-5

摘要:浅田次郎的《苍穹之昴》是第一部由日本本土作家创作的中国近代史题材的历史小说,它从异国人的独特视角出发,打破了中国文学对慈禧形象塑造的"脸谱化"和单极化的一元模式,展现了慈禧"人性化"的另类的一面;同时,作品对慈禧的误读也印证了异民族、异文化之间相互认知的局限性。

《窦娥冤》的悲剧审美 作者:李喜仁 单位:新乡学院文学院
6-6

摘要:《窦娥冤》作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刻画了窦娥这样一个感天动地、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形象。本文主要从窦娥的种种不幸和窦娥所处的时代来分析《窦娥冤》的悲剧美。

浅谈《洪吉童传》 作者:王秀坤 单位:青岛大学韩语系
7-7

摘要:小说《洪吉童传》创作于朝鲜光海君时期,是朝鲜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文小说[1]之一,有朝鲜文和汉文两种版本。关于小说中主人公洪吉童的人物形象,部分学者认为是由真实人物改编而成,如认为洪吉童是世宗时期(1397—1450)洪逸童的弟弟[2],后世也有学者认为洪吉童是活跃在15世纪末期,于1500年被捕的一名强盗首领[3],但论据都不够充分。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作者许筠只是借助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洪吉童为主人公,以对嫡庶差别的不满和反对贪官污吏及朝鲜王朝的统治为主题创作此小说。在此小说中洪吉童离开朝鲜,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理想乡,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许筠所构想的伊甸园形象。

韩国文学作品《赤道》的作品构造和社会意识分析 作者:王赛 单位:山东省青岛大学韩语系
8-8

摘要:《赤道》作为玄镇健的初期长篇小说,在其特殊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分析作品的构造和人物,探讨作品的人物形象意义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并探究作品中体现的当代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势力和人物抗争方式的分析。

原始欲力与政治话语的“雪融”——由《初雪》透析50年代路翎的精神世界 作者:鲁博林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9-9

摘要:本文旨在以精神分析的手法对《初雪》的叙事性和象征性进行解读,以王德贵和刘强象征"本我"和"超我"形象为中心,解析深埋在作者心中的碰撞与胶着。

浅析象征手法在小说《红字》中的运用 作者:包自立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0-10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在长篇小说《红字》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赋予小说中的元素丰富意义。该小说体现了象征意义的多重对立性及霍桑的矛盾心理。本文将从小说中的人物姓名,红字"A"以及事物场景进行分析,挖掘其象征意义,展现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种人生是不够的——《苹果笔记本》的双层叙事 作者:张松玲 单位: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11-11

摘要:《苹果笔记本》是当今英国实力派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第七部小说,是她经历了创作的"黑暗十年"后重新找回自我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她放入了自第一部小说《橙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以来学到和感受到的所有东西,比如打断叙事、性别变换、穿越时间等。国内外学者对其语言、主题、故事方面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好评。从热奈特的元故事叙事理论分析了该小说的双层叙事结构及其效果,进而体会一种人生是不够的道理,阐释爱比死更强大的主题。

当自我与他者相遇——《日光》的伦理学解读 作者:宋倩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外语系
12-13

摘要:《日光》是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最新力作。本文试图以当代伦理学者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为观照,以分析自我本位在文中的三种表现形式为线索,旨在阐明斯威夫特通过《日光》勾勒出一幅被异化、缺爱、利己的思潮所包围的当代社会道德图景。

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尼采的上帝观 作者:梁溪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4-14

摘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代表作之一。它极具讽刺意味,反映了尼采的独到的个人观点,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本文探讨尼采的上帝观,将从宣称上帝已死,质疑上帝及其所造之物,讽刺同情和赞美超人四个方面来分析,以理解尼采是如何借助查拉图斯特拉这个人和他的独白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从《异秉》看汪曾祺的人性观照 作者:李小媛 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15-15

摘要:汪曾祺是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寄托了深刻的人性观照,试图通过他的小说带给读者生活的温暖和勇气。在《异秉》这篇小说中,汪曾祺的人性观照体现在淡化悲哀和随遇而安这两种生活态度上。

“虚静”与“迷狂”的比较诗学研究初探 作者:富天娇 单位: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16-17

摘要:"虚静"和"迷狂"是东西方文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两者看似截然相反,但是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通性。通过对两者的哲学体认、人生态度、艺术追求等三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两种概念既存在相通性,也存在差异。但是通过比较和相互阐释可以发现,"虚静"和"迷狂"都在强调作家的情感、心态和修为对创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