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杂志

人气54825评价63
收藏
  • 主管单位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 主办单位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7-1003/G2

    国内刊号

  • 1941年

    创刊

  • 山东

    发行

  • 250014

    邮编

  • 1002-2759

    国际刊号

  • 旬刊

    周期

  • 赵国华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552.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24-213

    邮发

  • --

    曾用名

青年记者 2016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年记者杂志刊首快语
追求真相,保证党报权威1-1

作者:于向阳 单位:大众日报莱芜记者站
摘要:我经常对身边的年轻记者说的一句话是:新媒体时代,党报的权威是必须坚守的。权威是党报的生命线。大事看党报,体现的就是公众对党报权威的信赖。党报的权威从何而来?来自党报记者对真相孜孜不倦的追求,来自党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追问。去年10月份,我到莱芜雪野山区采访。

青年记者杂志观察与批评
影视作品媚俗的原因及解决之道4-5

作者:王伟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摘要:当前影视创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浮躁”,一些人衡量和创作一部影视作品以能否及时“兑现”为标准,而要及时“兑现”,就要想尽办法提高其收视率、点击率,这样的态度导致的结果就是影视作品创作走上了一条媚俗之路。

网络影像传播伦理的失范与重构5-6

作者:施威; 杨琼; 金洁怡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摘要:网络影像传播是指利用数字设备拍摄、制作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扩散影像的行为。当前,网络影像传播存在严重的伦理失范现象,特别是淫秽色情影像已然成为“网络毒瘤”。网络影像传播伦理失范及其表现伦理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非制度化的社会意识、价值诉求和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广泛而持续的约束力。

网络广告的低俗化及治理对策7-8

作者:曹新伟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摘要:广告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吸引”来引起信息接受者的关注,这不仅迎合了人的本性需求,更适应了人的个性需求。然而,网络的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参与者在网络上更容易暴露出人性的弱点,使迎合人性低层次需求的广告更容易找到市场。

青年记者杂志调查与研究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评论特色比较——以《新闻1+1》和《观点致胜》为例9-10

作者:应吉庆; 蔡得军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青海嘉诚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摘要:央视《新闻1+1》和长沙广播电视台《观点致胜》都是影响较大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1+1》庄重严肃,而《观点致胜》活泼、清新、俏皮的元素更多。两个节目的主要主持人分别是白岩松和晏炜。

健康传播视角下艾滋病报道的媒体框架建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1

作者:魏颖; 陈致中 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健康传播是近年来传播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美国爱默森学院较早开设了健康传播课程,对健康传播也有较多的研究,因此给出了关于健康传播的定义:健康传播是为个体、组织和公众提供健康信息,在重要的健康问题上影响和推动他们的一门艺术和技术,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

政务微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2-13

作者:张冬秀 单位:沈阳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自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以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指尖政务”蓬勃发展。至2016年初,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0万个。在微政务时代,政务微信为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构建了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并有效地提升了政府效能。

新媒体时代电视问政的有效性研究——以2015年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期中考”为例14-15

作者:薛凤云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问政”,即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最早出于《礼记·中庸》第20章“哀公问政”。而后,三国时期魏国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王肃在《孔子家语》中对其进行了改写,即《哀公问政第十七》一章,“哀公问政于孔子”。因此,从词源上分析,“问政”最初是执政者向那些“大家”们或有名望的学者询问治国之道,为王之道,用人之道,是“由上向下”的咨询,而且“问”与“被问”者皆有一定身份限制。

闽南语在两岸广告中的使用对比分析16-17

作者:何竞平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摘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就是方言,它是人们家乡记忆的烙印、情感联系的纽带,因此,也成为广告中频频使用的一种语言。闽南语通行于闽南和台湾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方方言语种之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出现过不少使用闽南语的广告。本文盘点两岸与闽南语相关的现行语言政策与规范,并结合近年来两岸使用闽南语的广告案例,对闽南语在两岸广告中的使用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和比较。

青年记者杂志理论视野
时空结构的本质及媒介特性18-19

作者:周伟勋; 魏华 单位:山东省济南广播电视台
摘要:“时间都去哪了,还没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曲,触发了人们对已逝岁月的怀恋,同时,也映衬出新媒体全方位的时空冲击。在极速超载的信息公路上,似乎只有现在,没有过去和将来,更谈不上去体味和追忆。与时间相连的空间,也被压缩为扁平式的。

社交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之调适20-21

作者:马燕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摘要:传播学经典理论“沉默的螺旋”由德国传播学者诺依曼在1974年通过《传播学刊》的一篇论文提出,之后该理论获得广泛传播和应用。时至今日,我国以“沉默的螺旋”为研究基点的学术成果很多,但在理论的应用和“再理解”过程中,研究结论百花齐放,其中不乏对该理论的批判性见解,如“反沉默的螺旋”、颠覆说、变体说等。在当前社交媒体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交平台已经成为舆论重要的发起点,许多社会公共事件经由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发酵、传播,

文风规律探析22-23

作者:孙慧妍; 刘莹莹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摘要:文风是时代的表征,文风呈现的不仅仅是文字之风、文章之风、文化之风,更是政风民风世风,是国之运势、时代之风。每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本文尝试探讨文风的一般规律,认为文风具有自发性、稳定性、折射度、周期性和可修正性的特征。

网络空间中青年主体性价值的弱化与重塑23-24

作者:高建华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社会科学部
摘要:网络赋予青年从主导文化、父辈文化、传统文化约束中挣脱出来的能力,却又导致其社会身份归属的缺失与主体性价值的消泯。对青年的价值期待是主导价值理念的核心叙事动机,重构网络空间中青年的主体地位与身份认同,是将青年亚文化收编到核心价值观规制之中的基础。

我国真人秀节目的文本解读25-26

作者:秦明超; 姬阳 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是世界知名大众文化研究者,也是较早地将文化研究理论带进电视文化研究的学者之一。他积极吸收众家理论之长,灵活地将符号学理论、编码解码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运用到大众文化研究和媒介文化研究当中,并形成了自己颇具价值的理论。他始终站在普罗大众的立场研究大众文化理论,处处彰显着大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媒介四定律”框架下微信传播功能阐释27-28

作者:高如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摘要:问题提出及理论框架2015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有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1从“厚报时代”“电视频道专业化”到网络海量信息传播,人们既享受着资讯的发达与便捷,又常常受累于信息超载与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