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杂志

人气54825评价63
收藏
  • 主管单位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 主办单位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7-1003/G2

    国内刊号

  • 1941年

    创刊

  • 山东

    发行

  • 250014

    邮编

  • 1002-2759

    国际刊号

  • 旬刊

    周期

  • 赵国华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552.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24-213

    邮发

  • --

    曾用名

青年记者 2007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年记者杂志编辑部文章
1942-2007·创新力量——我们是先进传媒文化的倡导者8-19

单位:《青年记者》编辑部
摘要:65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 但于我们.却有着别样的意义。 回顾,反思《青年记者》65年的历程, 我们,该记住些什么? 我们,又该怎样走下去? 更确切地说. 这个时候.我们是在聆听。 听《青年记者》的诉说和指引。 因为,与其说是我们在办《青年记者》. 不如说是《青年记者》在塑造着我们…一

青年记者杂志历史印迹
《青年记者》伴我前行20-21

作者:曲志敏 单位:大众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摘要:我收藏了大量国内出版的报纸刊物。其中,对大众日报社编辑出版的《青年记者》,真可谓情有独钟,本人保存着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至今比较完整的一套。在庆贺《青年记者》65华诞的日子里,睹物思人,又勾起对提携我成长的老大众报人的追思和怀念,好多故人、往事浮现脑际。这里,就说珍存的1947年2月的复刊号第1期、同年6月的第3期之来历吧!

我与《青年记者》——漫游中的纪念22-23

作者:于东河 单位:大众日报高级编辑
摘要:六月廿日上午,两个电话,一个主题。一个是大众报业集团老干部工作部负责人吕亚利同志打来的;另一个是《青年记者》主编荆成同志打来的。他们都是约我写一篇纪念《青年记者》杂志创刊65周年的文章。热诚相约,使我不得不接受这个荣光的任务。放下电话,进入主题,正在胶东半岛漫游的我,还真有点作难了:没有资料可查,交稿时间要求很急,怎么办?

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23-24

作者:史天经 单位:大众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摘要:时间过得真快,《青年记者》迎来创刊六十五周年了。 编辑部约我写点纪念文字。我想,是应该写,因为我与《青年记者》有一种永难割合、不弃不离的关系。我不仅是《青年记者》的读者,而且还曾为《青年记者》的成长绞过脑汁,付过心血,撒过汗水。

与激情同在 与苦乐同行25-26

作者:李克荣 单位:大众报业集团考评委员会业务总监、高级编辑
摘要:1991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意识到共青团的世界不再是我的世界,于是,告别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家工作单位山东青年杂志社,带着一纸调令,也带着宁愿放弃职务也决不放弃专业的执着,走上了大众日报社那高高的台阶,在青年记者编辑部作了一名很卖力的编辑。

青年记者杂志业界期许
愿《青年记者》永远年青27-27

作者:陈力丹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摘要:山东《青年记者》是我国两家具有革命斗争历史传统的新闻学刊物(另一家是上海《新闻记者》)之一。在《青年记者》诞生65周年之际,祝愿这个刊物永远保持青年人的心态,为青年记者服务,走在时代的前列。

青春,与新闻同行28-28

作者:刘畅 单位:中国青年报记者部副主任;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摘要:相逢、离别、相遇、相知,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偶然,数不清的离合聚散,让我们体会着生活的滋味。作为一个奔波在路上的记者,十余年时光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见一群陌生的人,一个个深入心灵、交融命运感受的提问之后,带着获得的事实真相,我们就悄悄离开了。我常常想,因为年轻,

记者应该永远是青年28-28

作者:吕芃 单位:山东电视台副台长
摘要:很惭愧,受教受益受惠于《青年记者》多年,直到编辑同志约稿才知道,这份充满了时代气息、新锐理念的纯业务刊物竟然诞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为她洗礼的,是战士的鲜血,是抗日的烽火。仅凭这一点,她就永远值得我们尊敬。更何况,她现在还处于思想的前沿、理论的高端,始终保持着青年的朝气和锐气,新鲜,生动,充满活力。

这位“青年”越来越俏了29-29

作者:辜晓进 单位: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摘要: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某个名字看上去似曾见过,其实我们与该名字的主人并不相识。《青年记者》于我而言,属于此类,乍看很熟,却完全陌生,直到数年前的某日,我由一篇文章而与之结缘。

我看《青年记者》29-29

作者:王荣 单位:深圳商报六区新闻部主任
摘要:对《青年记者》的感觉: 每每看到《青年记者》,只觉一股新凤扑面而来:《青年记者》的“脸”——封面设计极富创意和视觉冲击力,封面主题图示大胆泼辣,寓意深刻,整个期刊的视觉形象包装和选题策划设计也比较犀利前卫,每期的专题抓得也很好,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青年记者》“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的办刊理念也非常新锐。

记者学者们的贴心期刊30-30

作者:陆高峰 单位: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党的生活》杂志编辑;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博士生
摘要:曾经帮《青年记者》向一个学者约一篇稿子,没想到他却“迂”得让人吃悚竟然以刊物不是“核心期刊”回绝了。这一方面说明他“核心”崇拜的毒中得很深,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对“青记”的不了解。其实,《青年记者》在我周围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的朋友和师长们眼里,

办一份务实的学术期刊30-30

作者:黎勇 单位:深圳报业集团《晶报》总编室副主任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新闻业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纷纷设立新闻传播院系、不断扩招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业界一批资深或新进人士对于业务研究热忱的高涨,新闻与传播学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门显学;新闻与传播学科的专家学者,如过江之鲫,

专业期刊的四种精神要核31-31

作者:张志安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讲师; 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秘书长
摘要:在笔者看来,一本好的新闻专业杂志,无论重理论或重实务的,都应该具备四种精神要核:感知新闻与社会变动的敏锐性,揭示表相之下本质问题的深刻性,跨越专业限制多学科的融合性,跳出现实困境追求至高理想的超越性。

常新的,永求进步的《青年记者》31-31

作者:周树雨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摘要:当我得知《青年记者》今年65岁的时候,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做新闻事业的“大祭司”31-31

作者:宋志标 单位:《南方都市报》评论员
摘要:我认为新闻学术期刊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新闻理想“理论化”,利用这种努力来拓宽杂志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