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杂志
好友分享
  • 主管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影响因子:2.67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7-8487
  • 国内刊号:36-1003/D
  • 全年订价:¥ 190.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59年
  • 曾用名:行与知
  • 周期:双月刊
  • 出版社:求实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主编:刘云华
  • 邮发:44-69
  • 库存:199
  • 邮编:330108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求实 201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及理论贡献 作者:谢霄男 王让新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611731
4-8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首先是从“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他们将共产主义社会划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了描绘,指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发展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不仅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的一切国家”。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了原则性的构想,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具有多阶段性和长期性。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设定及模式选择 作者:许艳华 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9-13

摘要:“现代化富强+社会主义平等”是设定的中国社会发展目标。承载着现代化富强和社会主义平等的双重目标,是现代化富强和社会主义平等的结合点。由于对社会主义平等目标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没有解决生产力发展问题,没能实现他的社会发展目标。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生产力,同时又不能遗忘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如何实现现代化富强和社会主义平等两个目标的协同发展和良性循环,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内容。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国外廉政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 作者:杨卫军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22-25

摘要:当前国外一些国家的廉政建设在多元主体的基础上,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网格状的监督格局。权力的分散设计、制衡与监督是廉政建设的根本;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廉政建设的可靠保障;成熟的公民社会环境是廉政建设的社会基础;丰富的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的强有力支撑。我国的廉政建设应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多位一体、行之有效的廉政制度,即完善的监督机制、法治路径、社会路径和文化路径等。

通过党章考察党员权利的演变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作者:周福振 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江西南昌330003
26-30

摘要:党内民主建设的主体是党员。健全和保障党员权利是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前提。作为党的总规矩和总章程,党章逐渐将党员权利加以明确化,并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取消再到确立最后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十二大以前修正的党章对党员权利的健全和保障不力,制约着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后,十二大修正的党章及时将党员权利进行了确定。此后修正的党章又对党员权利进行了健全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还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以致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还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网络技术政治负价值的表象析因与消解 作者:毛牧然 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110819
31-36

摘要:网络技术政治负价值的表象主要包括虚假网络政治舆论、网络恶性群体性事件、网络政治的安全问题等。导致这些负价值产生的原因包括主、客体两个方面,网络媒体的特性属于客体原因,而网络技术创造主体和应用主体的失当价值观以及不够完善的网络法律则属于主体原因。据此,针对网络技术政治负价值产生的客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消解对策;针对网络技术政治负价值产生的主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法律和伦理消解对策,进而形成系统的消解对策体系,就会使网络技术的政治负价值得到尽可能的消解。

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文化公民身份与认同建构 作者:赵颖 张明 单位: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211189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37-41

摘要: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作为公共领域在虚拟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强化了公众获知信息和彼此联系的能力,成为公民沟通对话的公共空间和社会行动的建设性场域。文化公民身份从外延、内涵和深度三个层面对传统公民身份进行了修正,以超越民族国家局限的多层框架容纳包括公民身份实质维度和积极公民身份观在内的多元理念,将文化、符号、参与、认同等要素融合到公民身份体系内,为公共沟通和对话提供一种共同话语体系。社会认同建构是个体社会身份确证、心理情感归属以及观念与行为互动的过程,它通过文化公民身份这一纽带在抗拒性、规划性和合法性三种认同方式中的转化发展。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试论在马克思市场理论背景下推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作者:曹玟棽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2
42-47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体系发展迅速,但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市场体系,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以马克思的市场理论为基础,寻找理论依据来推动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现代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唐德淼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430070 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
48-52

摘要: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发展方式,它以新型通信技术、能源技术及对应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带来产业组织模式的转变,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的自上而下、集中式经营活动的垂直结构将逐渐被第三次工业革命分散经营方式的扁平化结构所取代[1](P31-38)。对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可以为创新现代产业发展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以及对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公共政策防范现代危机的社会组织支持分析 作者:程德慧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民发展与现代德育研究中心 上海200241
53-57

摘要:公共政策防范现代危机获得社会组织的支持是政策本身的价值旨归,也是实现其危机管理目标的现实诉求。社会组织的参与保证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推动政府危机治理机制的建立,增进公共政策利益价值的公正性,优化了危机政策管理的体系结构。公共政策防范现代危机,制定合理的政策是其获得支持的前提,充分发挥营利性组织的资金支持和非营利性组织的服务支持作用,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有效的公共政策防范现代危机的合力。

我国医保基金收支中的公平性分析:基于制度可持续的视角 作者:沈世勇 李全伦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3
58-64

摘要:我国当前医保基金收支中的不公平性更多地源自于工资性收入为缴费基数的不公、医保缴费与补偿的不对等以及统筹城乡医保中的公平误读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背后是社会各主体之间医疗负担的不公平转嫁,既有由医保账户负担向个人负担的转嫁,也有由政府财政负担向社会负担的转嫁,更有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医疗负担的不合理转嫁。因此,政府需要基于能力缴费体现起点公平、履行“期初承诺”保证过程公平、归位政府责任实现结果公平。

求实杂志民主与法治
互契、互济与互生: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方刘松 曾宪亢 蒋建新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210003
65-70

摘要: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具有深度契合性,表现在两者具有共同的引领核心、内在品质、现实需求和重要目标。协商民主为群众路线的贯彻提供制度载体,有利于提升群众路线的层次品质;群众路线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对协商民主具有正确的指向作用。推进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互生发展,要把强化党的领导作为方向点,把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着力点,把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作为支撑点。

生态民主: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选择 作者:王婷鹤 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71-75

摘要:对生态民主的关注源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后导致生态危机所引发的思考,借鉴生态学原理来研究民主,是民主研究的新视角。同自然生物一样,民主也蕴藏在多种生态关联之中,而生态民主的研究对促进人的科学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意义深远。本质上,生态民主将通过实现人与自然、自然物种、人际代际间的民主关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平等包容、多元系统、动态开放是其特征,认识、制度、实践层面的践行使其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求实杂志思想政治工作论坛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外化的理路探寻 作者:李岩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广东广州510641
76-8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外化,是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以不断增加其人文价值的现实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在观念层面的外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人本身,解决好以谁为本和如何为本的问题。在实践层面的外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把人当人看,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人;而且应把人当主体看,培育人健全的主体性。秉持大文化的视野,力行开发主体广泛性,恰当开发及运用人文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外化的条件支撑。

求实杂志“三农”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的法制框架创新研究——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 作者:郑志峰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重庆401120
82-91

摘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原有农地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提出将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抉择。一方面,通过坚持农地集体所有,稳定承包权,维系了农地固有的国家治理和社会保障的公法功能;另一方面放活经营权,容许经营权抵押,有利于释放农地规模红利,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土地基础和资金支持,满足了市场对于农地经济效用的私法功能追求。然而,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打破了原有的权利架构,分离后两权各自负载功能的差异,导致两权在归属不同主体时容易出现“两权角力,一权虚化”的窘境;而放活经营权,容许经营权抵押,则面临现行法律法规的阻碍和实践操作的难题。为实现两权有效分离,真正满足农民生存与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平衡农地负载的公私法功能之间的博弈,需要在理论上对分离后的承包权与经营权进行现代化再造,重建农地流转制度,在法律与政策上给予本轮农地改革全方位的支持。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作者:付坚强 郭彩玲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92-96

摘要: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是指宅基地使用权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基于某个特定宅基地上的合法使用权归还宅基地所有权人,使宅基地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统一于同一个主体。宅基地使用权退出制度有利于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权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且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从法律、政策和现实实施层面看,在我国构建宅基地使用权退出制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