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求实

求实杂志

人气11604评价72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6-1003/D

    国内刊号

  • 1959年

    创刊

  • 江西

    发行

  • 330108

    邮编

  • 1007-8487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刘云华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19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4-69

    邮发

  • 行与知

    曾用名

求实 2013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4-8

作者:秦书生 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二是经济层面,强调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是制度层面,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9-14

作者:刘建伟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71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兼有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个体信仰和群体信仰特征的思想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和实践性特点。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辩护与批判、整合与凝聚、激励与动员、引导与稳定的社会功能,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以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深化党的群众工作需处理好五对关系15-18

作者:谭和平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党的群众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深化党的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实效需要处理好: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做群众的学生与当群众的先生的关系;组织建设与发挥个人作用的关系;价值引导与利益实现的关系;群众工作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原初语境与当代价值:对唯物史观的重读与反思19-22

作者:段迎晖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唯物史观在其发展过程中,遭遇了种种误解与非议。这主要源自三个因素:一是某些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误解与误用;二是某些资产阶级学者的刻意攻击;三是因时代条件所限,马克思恩格斯个别具体论断的失误或表述的不完善。回到马克思的原初语境,是回应质疑、重读和反思唯物史观的前提与关键。唯物史观既是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更是科学的历史方法论,必须从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中理解和把握其当代价值。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主体23-26

作者:赵雪峰 刘云华 单位:中共中央编译局 北京100032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江西南昌330003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回答了社会管理活动中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为此,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党政领导干部要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群众开展各项工作,并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社会管理的成效。

制度建设与科学发展观27-29

作者:冯霞 李正兴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加完善的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制度建设任重道远。遵循规律做好制度设计、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协调整合注重制度耦合、狠抓落实加强制度执行等是新时期深化制度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劳动关系调整的社会主义理论新视野30-33

作者:刘润 魏国力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不仅带来了“资本”对生产力的贡献,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经典作家分析的“资本”控制“劳动”的不公平现象,引发了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以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理论存在缺乏劳动关系调整的范畴局限。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发展生产力与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以人为本”的价值规范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相统一,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新视野。

典型国家工业伯过程中履行政府职能的启东34-39

作者:许明强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思政部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借鉴他国经验教训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可以把工业国分为四个批次.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是各批次的典型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些国家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政治改革等政府职能的经验和教训带给我们五点启示:产业政策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市场监管应当以纠正市场失灵为任务并仅限于这个任务、社会保障应当适时而积极推行、有力的中央政府及民主宪政与工业化进程相互促进。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40-43

作者:孙慧明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个非常伟大的中国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缺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制度不健全;生态法律体系不完善;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弊端。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机制主要包括: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树立生态消费新模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生态法规体系;确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城镇化视阈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44-46

作者:徐冰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江西南昌330063
摘要: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如果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长期滞留于城市边缘地位,不能有序有步骤地实现市民化,将直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隐患乃至障碍因素。

求实杂志民主与法治
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47-51

作者:杨雪英 沈春梅 单位:淮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连云港222005
摘要: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和奋斗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一系列社会不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把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新形势下扩大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52-55

作者:王杰 姚锐敏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农民政治参与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农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受到经济、制度、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通过经济发展、制度改革、组织构建、文化营造等途径,不断保障和落实农民政治参与权利,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突破与创新:构建农民工城市政治参与的长效机制56-61

作者:杨莉芸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100044 四川文理学院思政部 四川达州635002
摘要: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农民工作为政治生活的主体,其政治认知水平较高,政治态度较为积极,具有较强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意识。但他们在城市的政治参与中实际处于“缺位”状态,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农民工自身三大因素造成。因此,应从改革选举法和选举制度、完善信访制度、发展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和培育公民意识等方面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素养,以影响政治过程和结果。

求实杂志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
和谐:作为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主义62-66

作者:刘鑫淼 单位: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广东湛江524048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上海200433
摘要:“什么是社会主义”是一个经久不衰且意义重大的理论研究主题。国内学界主要是从三个层面或三种形态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的社会主义。然而,无论是学说、制度还是运动,其背后必然包含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因此,明确和指认作为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主义成为可能和必要。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向世人昭示“和谐社会”作为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主义之时代意蕴和本体承诺。这一价值形态的具体内涵包括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科学发展。

求实杂志精神文明建设
反省与自觉: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文化发展的审视67-70

作者:任政 单位:苏州大学哲学系 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文化发展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与逻辑。我们必须通过对文化发展的反思与批判,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正确的文化发展态度,实现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自觉把握。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发展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出发,审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追寻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的动力,叩问文化发展的价值,进而探讨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把握文化发展的逻辑,推动文化发展的深层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