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求实

求实杂志

人气11604评价72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6-1003/D

    国内刊号

  • 1959年

    创刊

  • 江西

    发行

  • 330108

    邮编

  • 1007-8487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刘云华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19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4-69

    邮发

  • 行与知

    曾用名

求实 2012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4-8

作者:闵雪 薛忠义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辽宁大连116026
摘要:廉政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政治崇高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无产阶级解放学说、构想人类美好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对廉政问题做了深刻论述,形成了廉政的基本思想:廉政的根基是公有制度,政治保障是民主政治,表现形式是公平正义,基本措施是建立廉价政府,基本方法是政治公开。马克思恩格斯廉政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廉政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于当前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渊源研究9-13

作者:沈广明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哲学系 上海200433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 广东韶关512026
摘要: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和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诸多同质性,是将两者融合起来的理论前提;《实践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本体论转换为实践认识论,是“实事求是”能够从传统文化的史学概念衍变、升级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因;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断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源动力。

伦理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路探微14-16

作者:卞桂平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思政部 江西南昌330099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100802
摘要: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既是“伦理”形态的存在,也是“道德”形态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从客观到主观、从“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的过程,其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形态动态生成过程。即由“伦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向“道德”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内化的过程。其根本关节点在于“化大众”。只有把“伦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最终落实为个体内在的“德性”,并且贯彻到日常中的“德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最终得以可能。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中国共产党民主选举思想的演进17-21

作者:靳晓霞 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和发动民主选举运动,历经苏维埃政权选举、抗日民主政权选举以及建国初期人大代表选举和改革开放以来政权选举的几个重要的阶段。期间在不同的革命和建设环境下提出不同的选举主张以适应形势的需要,表现为由关注选举权的普遍性、平等性,到差额选举、直接选举的推进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选举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推动了选举的发展和政党政治目标的实现,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选举思想由革命运动走向制度建设的理念。

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新探析22-25

作者:侯晋雄 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重庆400041
摘要:党群关系是当今中国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组关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基础,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课题。文章对党群关系作了理论探微,并概括了和谐党群关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又作了较为深入的现实分析,并着重提出了社会转型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新途径。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转型的路径选择及其特色26-29

作者:王晓芸 单位: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 上海20023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变和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和更新政党外交的思维、理念和运作方式,从支持“以苏联为首”到强调独立自主的原则更新,从无产阶级政党到全世界各国各类政党的对象扩展,从注重意识形态到关注国家利益的重心位移,从促进国家间关系到推动全球治理的内涵扩充等等,完成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转型过程。正是这一转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延续性、开放性、多元性、学习性等鲜明的中国特色,拓展了政党外交的发展空间,增强了政党外交的发展动力,指明了政党外交发展的方向,使其在世界政党外交格局中独树一帜。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科学发展进程中人的价值目标的确立与提升30-32

作者:张星昭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北京100070
摘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回答,对人的价值目标的认识得到逐步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安全诉求的三重人化向度33-35

作者:杨名刚 单位: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安全诉求的旨趣与方式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是其以“自力更生、和谐安宁、以人为本”等为核心的基本诉求却具有一以贯之的一致性与恒定性。从人化视角看,这些诉求至少凸显了这样三重向度:一是以“自力更生、合作交流”为要旨的主体人化自觉,二是以“世界和谐、人类和平”为旨趣的客体人化考量,三是以“以人为本、弘扬人性”为旨归的价值人化向度。三重人化向度既契合了当今国际科技安全关系人道化发展的需要,又走出了解读中国科技安全诉求之“技术统治论与威胁论”的双重错误思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安全诉求强烈的道义责任感和伦理使命感。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经济体制转型中工人从贫困到相对贫困的生活变迁36-39

作者:施杨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工人曾具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普通工人群体的生活却逐步走向相对贫困,与整个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形成反差。从工人家庭收支的角度考察经济体制转型中工人的生活变迁轨迹,既能够真实地反映工人群体的生存状况,又可以为改善目前工人群体现状提供依据和着力点。

加强原产地保护建设现代农业强国——关于加强和完善地理标志制度的思考40-43

作者:黄贤涛 王文心 李士杰 单位:北京大学 北京100871
摘要:地理标志是产品品质特征和信誉的标志,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人文价值。推动地理标示保护工作,对于推广民族精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形象,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都具有重要意义。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中国语境中社会管理创新的多维阐释44-48

作者:刘伟忠 张宇 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250000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全面深入,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是一种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相契合的活动及过程。在从法律、政策、组织、价值等层面进行顶层制度设计时,有必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社会管理创新过程的主体、客体及管理方法进行规范;从价值前提的角度探求政府、公益性社会组织、社会经济组织及公民个体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共识达成;从操作性路径的角度尝试将社会管理创新具体运用到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之中。在规范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管理创新能够维护社会秩序,谋求民生改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并提升公共利益。

城管困局破解49-51

作者:张宪威 罗时平 单位:中共上饶市委党校 江西上饶334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管作为城市管理执法综合机构,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城管自成立以来,就遇到职责不清、体制不顺等问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破解中国城管遇到的诸多难题显得尤为必要。

求实杂志民主与法治
论自媒体时代政府话语权的危机与变革52-55

作者:罗佳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5
摘要:自媒体的勃兴打破了政府的话语权垄断,开启了一个话语权的平民时代。对于政府来说,话语权的弥散化带来了话语整合的困境,话语权的流变性带来了话语管理的困境,话语权的开放性带来了话语主导的困境,话语权的冲突化带来了话语协调的困境。面对话语权危机,政府应当主动变革,从话语控制向话语整合转变,从单向传递向对话交流转变,从话语协调向利益协调转变,增强主导性、平民化和公正性,实现自媒体时代政府话语权的重塑。

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对舆情危机的深层透视56-59

作者:王淑萍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部队管理系 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舆情危机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们也已经对之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可以说基本是就舆情研究舆情,而未深入到社会政治生活具体目标设定、政府行政目的、行政方式和民众行为逻辑的深度,因而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应对对策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分析政府与民众的博弈策略选择及其原因,可知,当前网络舆情危机的实质乃是政治权力的持有者(政府)和政治权利的诉求者(民众)之博弈行为的表现,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合作博弈。实现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应是解决网络舆情危机的根本目的指向,其根基点应是建立一种符合社会演进机制的准稳态机制制度。

立法过程的平等参与——以程序平等为视角的探讨64-66

作者:王志民 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 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随着民主立法原则的深入贯彻,我国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呈现出参与广度扩大化、参与深度增强化及参与主体群体化的趋势,表明我国立法民主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由公众参与能力的不均衡而导致的表达过度和不足并存的问题在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中比较普遍,这必将影响立法平等的实现。提高公众参与能力与合理配置政治资源,固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但平等的立法程序制度的设置则可能是更为现实与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