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求实

求实杂志

人气11604评价72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6-1003/D

    国内刊号

  • 1959年

    创刊

  • 江西

    发行

  • 330108

    邮编

  • 1007-8487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刘云华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19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4-69

    邮发

  • 行与知

    曾用名

求实 2011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8-11

作者:张燕 万斌 单位:浙江大学思政部 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公平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一种高尚的价值理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社会公平问题的方法论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诠释了在和谐社会中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不仅深化了对新时期党的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同时对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实意义——兼论当代中国消费文化之创新12-15

作者:李雨燕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消费进行批判之后,马克思对理想性消费进行了构想,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环节之一,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现代消费主义引导下的消费背离了消费的应有之义,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之身心之间的矛盾冲突,危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再读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创新我们的消费文化,正确引导人们的消费,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运用与发展16-19

作者:黄有璋 徐其清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把公平正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公平正义的理论内涵;以加快发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以共同富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自觉运用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论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之发展20-25

作者:杨刚勇 杨友国 单位: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党校 广东深圳518172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建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单位制的体制整合,政治国家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高度同构,这一时期的社会建设主要依附于国家政权建设和计划经济建设,体现着一种国家本位逻辑;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旨在通过经济快速增长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社会建设则隐匿于市场经济建设之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以市场经济建设代替社会建设的市场本位逻辑;第三阶段则是进入本世纪初,我们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理念与施政方针,社会建设开始逐步获得一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社会本位逻辑的回归。而展望社会建设之未来,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特征的公民社会建设将是我党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发展方向。

论落实党员监督权26-29

作者:马慧吉 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监督权是党员民主权利中最难实现的一项权利。目前,在党员监督权的实现方面,还存在着不敢监督、无力监督和不愿监督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有现行制度设计的掣肘,也有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是由于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欠缺所致。为切实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必须实现党内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党内批评制度,着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党内质询制度和举报制度。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对“包容性增长”的伦理解读30-33

作者:赵跃先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和愿望。这一新的理论的提出,遵循着公平性、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等规范。包容性增长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追求的是对人民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道德资本的生成逻辑34-36

作者:张祖华 刘宣飞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宜兴214206
摘要:企业的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从经济伦理学角度,企业道德资本的生成逻辑包括:道德资本的理论演绎形成逻辑、"义""利""博弈"生成逻辑、道德"制裁"建设逻辑。意在促使企业道德资本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企业道德资本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变及启示——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37-39

作者:石涛 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上海200233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假设前提和内在规定构成了经典按劳分配理论体系。我国由于面临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所有制结构复杂和无法逾越的商品经济等特殊国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和深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化轨迹。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化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收入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同时带给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积极启示:虽然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但分配方式对生产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对社会总产品的"有折有扣"必须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准确地理解按劳分配的中"劳"的尺度的内涵;分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扩大内需:困境与突破40-43

作者:杨元庆 杨继瑞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中国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导致中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转轨与产权制度不合理。转轨时期存在严重的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现象,导致中国消费需求不足。渐进式的体制转轨方式是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个人产权的缺损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产权制度失衡是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微观产权根源。扩大内需必须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入手。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论中国当前心理期待的社会公正44-47

作者:陈水勇 单位:中山大学社科系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改善,民众心理期待的社会公正也呈上升、多元化趋势。为了使民众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我国要在公正德性的培育、公民基本权利的确保、社会民生的建设上注入更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维护和实现人们心理期待的社会公正,发挥其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优势,增进和谐社会的包容性、共享性。

政治学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功能与存量研究48-51

作者:滕丽娟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在中国现代化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拥有足量成熟的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点,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本存量依然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但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的社会资本以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但质量不高,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起根本作用的制度型社会资本不断成长但不够成熟完善。

求实杂志江西崛起策论
后危机时代江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52-55

作者:柯健 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江西南昌330003
摘要:金融危机后江西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后金融危机时代江西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后危机时代江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实现江西的"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进一步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求实杂志民主与法治
国家性与自主性:信访生成的双重动因——兼论信访生成的不同类型56-59

作者:尹利民 聂平平 单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经验表明,信访生成的基础动因是国家性变迁与民众自主性增强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对信访的生成进行不同类型的区分,即谋利型与维权型信访。谋利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利益维护型和福利追求型,维权型分为尊严维护型和权利追求型。由于不同类型的信访,其诉求是不一样的,因而治理的难度也存有差异。研究还发现,四种类型的信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谋利型的信访治理相对容易,而维权型的信访则相对困难。为此,对信访的治理既需要进行信访的制度化吸纳,又要防止谋利型向维权型的信访转化,避免增加治理的难度。

网络问政视野下网民意识的培养60-63

作者:李晓红 高华雷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网络问政是政治生活领域的新生事物,也是一种趋势。在网络问政视野下,网络问政主体重要方面——网民的"网民意识"有进步的方面,也有缺失的方面。造成进步和缺失的原因除了现实中的公民缺乏问政意识之外,还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必须从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建立网络话语公共领域、宣传网络与问政知识、搭建和维护网络问政平台等方面培养"网民意识"。

我国城市化中土地征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防控研究64-69

作者:王华华 陈国治 单位: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建设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在征地中"强制征用土地"、"强制拆迁房屋",使得被征用土地的人民群众利益受损,在土地征收利益诉求得不到制度内的途径解决时,受制度外的"闹事"文化的影响,容易引发土地征收中的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为集体性上访事件、冲击党政办公机关事件、扰乱公共秩序事件等。土地征收中的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政策,一个是"防",即保证土地征收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公平";一个是"控",即通过弥补土地征收中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以保证土地征收中结果"持有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