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求实

求实杂志

人气11604评价72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6-1003/D

    国内刊号

  • 1959年

    创刊

  • 江西

    发行

  • 330108

    邮编

  • 1007-8487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刘云华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19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4-69

    邮发

  • 行与知

    曾用名

求实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思想的解读——一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视角4-7

作者:郑流云 童贤成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430079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们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二者辩证统一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思想的深入探讨,来对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试论列宁的反腐倡廉思想8-10

作者:王永浩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摘要:列宁非常重视进行反腐倡廉建设,他在领导俄共(布)和国家机关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在推进党和国家机关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和研究列宁的反腐倡廉思想,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共同富裕思想11-15

作者:杜奋根 赵翠萍 单位: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在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共同富裕思想的实现机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经历了一个由"利益均享"到"利益分享"再到"利益共享"的不断升华。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精神与落实途径初探16-19

作者:魏磊 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济南250021
摘要: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精神是我们党伴随改革开放,在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在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的前提下,对党自身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方面进行改革,对党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制度以及思维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而表现出来的品格、状态和境界。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精神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发扬落实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精神,加大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执政范式现代化: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课题20-23

作者:刘朋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5
摘要:执政范式的现代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应有之义。通过执政范式的价值层次、理论(规律)层次和技术方法等层次,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范式的现代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社会历史的运动逻辑——兼论辩证法作为社会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典范性24-28

作者:刘伟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马克思的辩证法批判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现实观念和主体观念,《资本论》的辩证法完整地展示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发现社会历史的内在矛盾,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确定现实;以把握现实为"钥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叙述总体历史的矛盾运动过程。现实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灵魂。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是其自由学说的理论内核,自由是社会历史科学的最高命题,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社会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探微29-32

作者:黄岩 陈伟宏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上海20162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而对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必须遵循阶级性和普世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深刻性和通俗性这三个方面相统一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应该由"公正"、"友爱"、"发展"、"和谐"这四个基本理念组成。在这一理性集合体中,"公正"是价值基石,"友爱"是必然要求,"发展"是永恒主题,"和谐"是理想目标。

伦理对环境的厘正33-37

作者:王辉 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南京211189
摘要:伦理对环境的厘正其实质是伦理对技术的厘正,这是现代性视阈中的一种转换,从而使环境伦理"名正言顺",同时,它引发了本体思维向伦理思维的过渡,调整人的观念意识并认可环境伦理的生活客观性,这种努力在与某些偏激的学术观点的"较量"中为环境伦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技术引进的理论逻辑及其批判38-41

作者:宋宪萍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摘要:基于中国贸易环境的恶化,以比较优势为理论依据的技术引进策略,由于具有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缺陷和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而被取代。中国不应该再采取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粗放外延型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而应转向以竞争优势为基础的节约内涵型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由主要以技术引进为主向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中国现在真正做到自主创新的条件并不充分,自主创新严重不足,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主创新。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态势与对策42-46

作者:王志国 单位: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047
摘要: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利用外资下降,但中部地区呈逆势增长势头。进入2010年,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国际产业分工大调整、大重组,新技术、新产业快速成长。中国既面临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部分领域投资需求缩减、区域竞争加剧等挑战。只有抢抓历史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的综合竞争力,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大项目招商,发展海外投资产业,才能将中部地区的开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及其重建47-50

作者:龙佳解 蒋红群 单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现代性虽然起源于西欧,却是当今一切民族和国家不可避免的历史境遇。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现代性的困境也表现为发展的困境。当代中国的现代性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人自身的三重困境。摆脱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意味着重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基本准则,"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民族场域,"和谐社会"则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价值目标。

网络群体性事件:转型时期社会危机的新形态51-54

作者:罗亮 黄毅峰 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 江西南昌330003
摘要: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的增加,使网络充分社会化,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社会中也得以充分呈现和有效复制。大致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一般会经过诱发、酝酿、发展、激化和高潮五个阶段。针对其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政府应从建立舆情预警系统、主动设置公众议程、争夺网络话语权、搭建网络对话平台四个方面来正确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求实杂志民主与法治
论和谐政治生态视阈下宽容机制的构建55-58

作者:丁友文 单位:浙江大学思政部 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政治生态观突破了传统政治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理解政治的理论局限,而把政治—社会—自然三者视为三位一体的大系统,把社会更把自然纳入政治视野,运用生态学的多元思维,调整人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政治价值观的一种转变。按照政治生态系统内生态与外生态结构路径,理性而客观地分析政治生态宽容调节机制构建,无疑对和谐社会的践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59-62

作者:张继梅 单位: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我国农民工权益缺失不仅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延缓城市化进程,甚至容易引发城乡矛盾,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认真分析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并在和谐社会视角下探讨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和政策建议。

“恶法非法”传统在当代中国法治中的养成:阻却因素与实现进路63-66

作者:汪火良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恶法非法"传统在中国社会的养成是法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小农经济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产生的直接根源;欠发达的市民社会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发展的社会动因;儒家文化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生成的文化因素。在这些经济、社会、文化的因素阻却中",恶法非法"传统在当代中国法治中的养成可以从如下路径推进:从制定法律上防止恶法产生;从法律的实施上良法得以实行;从法治理念上法律被民众信仰;从救济机制上对"恶法"的危害及时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