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求实

求实杂志

人气11604评价72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6-1003/D

    国内刊号

  • 1959年

    创刊

  • 江西

    发行

  • 330108

    邮编

  • 1007-8487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刘云华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19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4-69

    邮发

  • 行与知

    曾用名

求实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论马克思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4-7

作者:吴大兵 卢思华 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重庆400020 中共九江市委党校 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遵循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出发,以其犀利的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对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预见和构想:在价值目标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发展方式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保障力量上,坚持党的领导等。这些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疑具有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大创新”的表征与历史界定8-11

作者:苏海舟 姚宏志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马列学院 北京100081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大创新"的评价并不是主观标记的,而是从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得出的。从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进行界定,"理论重大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探索先行性、理论构造核心"叛逆性"、实践成果成功性与时代背景变异性。从理论创新到以此为实践指导,这一过程表现为每一次理论重大创新之后都使中国的发展轨迹有了质的突破。但是,理论的延续与创新必须具备将理论体系稳固的功能,丧失理论创新的严肃性将不利于理论指导实践的一贯性。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试论陈云同志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思想12-15

作者:付义朝 申富强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陈云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不仅是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党的建设专家,也是我党善于抓学习的一个行家里手。研究他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学习规律,有利于推动"学习型政党组织"的建设,对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6-19

作者:齐卫平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 上海200241
摘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党执政实践向前推进的重大战略任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党组织是党执政实践的载体,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架构决定了党基层执政能力的特殊意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提升党在基层执政能力的保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进一步把握规律,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展现的新规律。

县乡班子配备改革对干部成长路径的影响分析20-22

作者:李花子 郭庆舜 单位:中共永修县委组织部 江西永修330300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2006年县乡领导班子换届采取了配备改革新举措,促进了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新举措的实行使县乡干部成长路径发生了变化,对县乡领导干部的心理带来较大冲击。为了进一步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建设,必须对县乡干部成长路径变化进行研究,探索出符合新形势新情况的干部成长规律。

派民主监督的宪政维度23-26

作者:方昀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站 北京100080
摘要:民主监督是我国派的一项重要职能。派的民主监督有宪法文本和惯例上的依据和效力。派的民主监督有深刻的宪政内涵,在宪政语境中,民主监督兼具权力和权利的属性。为了让派更好地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实现民主监督真正效果,应当完善民主监督的相关机制。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背离的人——当代社会人的发展误区剖视27-30

作者:许文贤 单位: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系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成为全面、和谐、自由的人是人的发展的最高追求与理想状态,然而,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推进的历史过程。当代社会,受经济、文化、科技等客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人的发展出现了与这一价值目标的背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市场体制局限使当代人物欲膨胀日益加剧,物本发展凸显;大众文化繁荣使当代人超越性精神向度逐步退隐,精神发展乏力;工具理性强化使当代人价值理性日渐衰微,器本发展显现;社会流动频繁使当代人内在确定性逐渐动摇,短期性发展突出。背离的人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相对立,而人的全面提升与完善又正是在不断地对这一背离状态的超越中实现的。理性地反思与剖视当代社会人的背离的发展误区,才可能把握人的发展应然性目标与方向,逐步走向全面与和谐的理想发展状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论析——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考察31-34

作者:方艳华 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唯心史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必须坚持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廓清其产生偏差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有针对性地从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选择若干重要专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唯物史观的自我创新和发展,切实增强唯物史观作为主导价值观的说服力、战斗力和感召力。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企业职工权益维护策略——基于三方合作模式的构想35-39

作者:杨静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摘要:当前,我国如何在尊重资本获得正当权益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是缓解劳资矛盾、维护企业职工权益的关键所在。而政府、企业及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均存在各自的"短板",因此,由政府、工会、资方构成的"三方合作、劳资两利"的企业职工权益维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三方合作模式实质上是一个宏观—中观—微观的多层面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只有政府、资方和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角色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通过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切实保护企业职工权益。

国内外钢铁产业整合重组模式比较分析40-43

作者:赵黎黎 黄新建 单位:南昌大学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047
摘要:钢铁产业是关联广泛的重要支柱产业,优化我国钢铁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助于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产业整合重组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现阶段要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整合重组,应立足于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加速区域内重组与深层次整合,促进节能减排和产能合理分配;推进国内优势企业集团的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和国际化重组,加快我国钢铁产业升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变迁路径研究44-48

作者:谭世明 杨威 孙云逸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勘测规划设计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 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因包括资源稀缺、利益诱导、经济激励以及人们偏好和其他因素的变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遵循制度变迁的一般路径,变迁过程由政府第一行动集团为主导,以农户第二行动集团为主体,通过确权到户、配套改革和规范流转等重要环节,共同实现改革与变迁目标。深化林权改革的主要路径是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权改革的配套政策、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探讨49-53

作者:李淼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巨轮已经驶入深水区,而城乡二元结构则是其中绕不开的深层矛盾。我们可以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并结合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化进程,探讨中国独特的二元城乡社会结构的特征?成因及危害,提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策。

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54-55

作者:陈玉光 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由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农业风险大、比较效益低下,欲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变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现状,推进我国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突破制度障碍。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以人口迁徙自由为最终目标的户籍管理制度、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统筹城乡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求实杂志江西崛起策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创新56-59

作者:彭迪云 许涵 单位: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047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是绿色文明的回归和高级化,以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型为标志的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由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了世界潮流,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有益探索。当前须从生态文明系统的解构入手,全方位推进和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

论江西旅游业的“聚湖实心”战略——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视角60-62

作者:杨丽琼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江西旅游开发实施"聚湖实心"战略,既是改变江西旅游业现在的"空心离散格局"的需要,也是准确把握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的需要,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则将为江西旅游业的"聚湖实心"战略实施奠定经济基础。旅游开发的"聚湖实心":一是准确定位江西旅游核心品牌亮点并转移开发重点;二是重点打造"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区;三是着力建构"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圈;四是以低碳旅游引领中国旅游新模式;五是提升南昌、九江、共青等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地位。"聚湖实心"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打破江西旅游业现有的"空心离散格局",刷新江西旅游品牌的主体形象;提升全省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全面改变江西旅游目的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