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求实

求实杂志

人气11604评价72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6-1003/D

    国内刊号

  • 1959年

    创刊

  • 江西

    发行

  • 330108

    邮编

  • 1007-8487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刘云华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19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4-69

    邮发

  • 行与知

    曾用名

求实 200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学习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体会4-7

作者:周琬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100094
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三个阶段的关系、区别、特征作了系统的论述。对该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其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马克思人学视野下和谐社会与人的生存和发展8-10

作者:洪波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与人的生存境遇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认识社会转型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并从中找出解决的思路成为了时代的课题。马克思人学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它为人的生存、发展和塑造提供了深邃的理念。因此,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准确阐发和运用马克思人学理论,便具有现实的意义指向和价值追求。

论对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历史性贡献11-14

作者:吴晓敏 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江西南昌330003
摘要: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探索了政党执政规律,总结了历史经验,形成了执政理论,并用于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最早指出了革命与执政不同历史方位下党的领导方式与历史任务的区别与联系,对党全面执政条件下的关于执政使命、关于执政体制、关于执政方式、关于执政环境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明确了党执政的许多基本原则。从1949—1956年,在的执政理论指导下,党的执政实践有许多建树。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思及启示15-17

作者:孙芹丽 单位:临沂师范学院; 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在20世纪初期就倡导新村建设,在五六十年代对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了大量的探索和思考,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农村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走集体化、合作化道路是农村发展的出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科技化知识化是关键;强调工业对农业的反哺,统筹城乡发展。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关于社会公正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18-23

作者:黄明哲 单位: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执政党责无旁贷的责任,执政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对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执政党自身的公正是社会公正的表率,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执政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体现党的先进性并保持社会活力的基本条件;是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优化执政环境的客观需要的必然要求。执政党必须紧紧围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要牢固树立公正的发展理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要不断增强利益整合能力,优化利益整合机制,要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社会公正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公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论加强城市社区的党建工作24-26

作者:阎安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510090
摘要: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关键所在。经过探索与实践,一些城市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从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城市政权建设的战略高度,用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措施。

论领导越轨行为的矫治27-29

作者:周振林; 王碧华 单位:广州医学院; 广东广州510182
摘要:领导越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进行综合矫治,将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相结合。实施道德教化和对领导越轨进行心理干预,强化领导越轨行为的内在控制。同时,要提高领导越轨的成本和代价,营造遏制领导越轨的经济环境;创新防治领导越轨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加大对领导越轨的法律惩治力度等外部控制。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自由与自觉之意义——人类活动的无限可能与自我限制30-34

作者:蒙爱军 单位:云南大学; 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人在生物学上的非特定化是人类活动的自由的特征在自然维度上的最初表现,自由以人的创造性活动为其开路,以多元取向为其特征,使人类社会、人类的活动、人的文化等呈现为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自觉,既是指人类对自由的自我限制,同时又是自由得以实现的方式。正是人的自觉的活动,即通过选择、交往、约定、规制等方式,通过人的目的性的改造活动,使人的活动具有了对象化、普遍化和社会化的意义,从而确定了人之为人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35-37

作者:杨艳春; 王水平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培植和谐文化、构筑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中的价值系统和互动品格,使它们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夯实培育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南,科学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培植和谐文化中的价值系统,科学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的互动品格,从矛盾、创新的视角科学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探索以人为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实践路径。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中小企业: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38-40

作者:赵海东 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江西南昌330003
摘要:中小企业是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能使国民获得更多的工资性收入、利润收入,从而更好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因此,我国应把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到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层次加以推进,当前重点是: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降低市场准入,削减政府限制;减轻税费负担,完善财政支持体系;扩展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

基于制度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障碍分析41-44

作者:张开云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的人都会发现,中国民营企业面临成长障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制度缺失或制度竞争力弱是民营企业成长障碍的根本原因。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有效的且具有(制度)环境适应性的企业制度安排系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决定要素。因此,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的路径是在资本社会化和制度竞争的过程中,建立能够支撑企业持续成长的有效的制度系统。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试论新社会阶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影响45-47

作者:杜敏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100872
摘要: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扩大了“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使人民内部矛盾在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复杂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在促进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研究48-50

作者:付桂生 单位: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影响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制机制是根本性的原因。计划经济时代沿用下来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虽然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但是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规律仍然不相协调。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刚刚提出不久,相关的制度框架还不明朗。按照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要求,“有破有立”重塑体制机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出路。“破”是指改革和理顺现有体制机制内不相时宜的部分,“立”是指建立健全能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

求实杂志民主与法治
正义理想与制度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造的实质及实现路径51-54

作者:张雪梅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上海200433
摘要: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质是在“黄金机遇期”与“矛盾凸现期”并存的发展格局下的新一轮正义理想共识的强化。过强的正义理想共识若没有制度的强有力支撑,将不仅不能带来政治的稳定发展,还有可能削弱理想目标的合法性,造成政治不稳定。因此,当下中国要想通过再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保证正义理想与制度成长的平衡,而这个平衡的关键是实现制度和谐。

中国“政治人”政治心理的作用及其优化55-57

作者:李云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政治人”是指处于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之中,具有一定政治意识的人。中国“政治人”的政治心理对于党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决策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成败,对于社会政治秩序的和谐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消极政治心理的存在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只有通过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政治关系的深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力加强,才能促进我国社会政治心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