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杂志
好友分享
  •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影响因子:1.34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6-7426
  • 国内刊号:51-1036/D
  • 全年订价:¥ 228.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8年
  • 曾用名:
  • 周期:双月刊
  • 出版社:理论与改革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主编:郭伟
  • 邮发:62-84
  • 库存:200
  • 邮编:610072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理论与改革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理论与探讨
虚拟人与当代社会发展 作者:刘新刚 卢鑫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北京100081
5-8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发明与普及使得人的虚拟化生存方式得以逐渐生成,这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马克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对于虚拟人问题的直接论述,但是,其实践哲学理论和资本批判理论中可以开发出相关理论资源来解读虚拟人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资源的当代解读,我们发现,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潜藏着理想的社会虚拟化的发展路径。同时,其认为,现实的资本逻辑驱动人的虚拟化生存过度生成而偏离其理想路径。我们应该通过以保持理性与价值的张力为主要逻辑,进而探索现代人的可行性虚拟化生成路径。通过开发马克思虚拟人理论,从学理层面,本文拓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从现实层面,本文为当代人的虚拟化生存提供理论指导。

论农民政治主体性缺失与非制度政治参与 作者:李兴平 单位:兰州商学院 甘肃兰州730101
19-22

摘要:人的主体性诉求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终极内在动力。农民政治主体性缺失是转型期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频发化、扩大化的主要动因。导致农民非制度参与的主体性因素主要体现为农民对政治参与制度的认知能力、农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感、农民对基层干部和政治组织信任感的缺失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农民作为农村民主政治的主体,其公民化的培育,政治自我的实现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等主体性的塑造,在民主政治秩序建构中具有基础性和终极性意义。

主流引领与和谐共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 作者:王秋梅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530000
23-25

摘要:多种意识形态共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种社会思潮的客观要求。主流引领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互利共生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最佳状态。运用共生理论与方法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益共同体的缔结:官场庇护关系的形成机理分析 作者:吴海红 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中国上海200233
29-33

摘要:庇护关系是建立在权力依附和人身依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关系网络。庇护关系的形成主要基于互惠互利和忠诚信任的原则,它不仅会导致派系的滋生,还会带来消极腐败问题的发生。庇护关系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庇护者和被庇护者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就被庇护者而言主要是可以在权力资源获取中得到关照和规避仕途中的风险;对于庇护者而言,不仅是缔结政治力量的需要,也可以使政治资源得以延续。庇护关系主要通过物质形态和情感形态两种模式进行交易。庇护关系之所以被依赖,恰恰说明了正式制度的供给不足,因此,提升正式制度的供给质量,同时加大打击力度,提高通过非正式制度获取权力资源的成本,是有效遏制庇护关系消极影响的根本路径。

“行政吸纳政治”模式与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 作者:焦连志 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中国上海201300
34-37

摘要:伴随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长,该阶层已成为政治市场中的积极行动者并日益地给政治体系带来了政治参与的压力。为应对这一新兴社会力量的政治参与压力和实现对其政治整合,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类似于“行政吸纳政治”模式的统战策略和吸纳战略,将政治参与过程纳入到体制内部化解,通过体制内民主的既有管道来化解其政治参与的压力,并通过主动调整民主价值格局来引导该阶层实现有序政治参与,显示了当前民主体制的良好政治弹性和较强吸纳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思维方式的转型 作者:陈雪奇 王彬洁 单位: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610064
38-41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对新闻业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对传统新闻思维方式及其局限性作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大数据背景下新闻思维方式的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型:受众分析方式的转变、新闻内容来源及获取方式的转变和新闻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作者:郭玥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北京100091
46-49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它是党的性质、政治路线和自身状况决定的。全面从严治党是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迫切要求,十八大以来,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到强力反腐、严明纪律、注重理想信念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从严治党对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长度表现为党的建设新常态,其力度集中在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其尺度归结到党的纪律和规矩,其广度覆盖了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其深度体现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其效度落脚到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全面从严治党初步形成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方针。

“依法治国”也需要“以德治官”——兼论用传统德性文化培养官员的“三感” 作者:柳新元 张晒 单位: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430072
50-53

摘要:每个人都存在作恶的倾向,因而需要力量进行制约。约束个人的心性与行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律,一种是他律。“他律”方式即依靠法律制度固然能够有效地防治腐败,但“自律”即“以德治官”也能够对预防官员腐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中国共产党反腐的历史来看,其反腐模式并不排斥“以德治官”,而且十分注重“以德治官”对于防治官员腐败的特殊意义。在“制度建设”还没有“把一切权力关进笼子”的情况下,或者说,在制度并不能“把一切权力关进笼子”的情况下,“以德治官”仍然不失为“制度反腐”必不可少的支持力量。从中国传统德性文化的特征、功效以及当前中国官场的实际情形来看,“以德治官”应重在用传统德性文化培养广大官员的“敬畏感、意义感、羞耻感”。

理论与改革杂志改革与发展
四维协同取向下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作者:于海燕 单位: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130000
66-69

摘要:研究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对策不仅是协商民主的理论诉求,更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域领域多主体治理具有实践价值。通过对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走访和调查,结合新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对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成效进行分析,得出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从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机制、效率机制、公平机制、责任机制四个维度提出对策。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选择——公共租赁房优势与发展路径 作者:林晨蕾 郑庆昌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福州350002
70-73

摘要: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如何解决其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难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为视角,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素作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的评价指标,对比四种住房保障模式的优缺点,得出并轨模式——公共租赁住房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服务均等化最优路径。但是我国公租房供给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调整政策思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稳定可靠的住房保障,从而有效促进其市民化。

企业社会责任: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第三条道路 作者:陈小娟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广州510320
74-78

摘要: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中国的劳动治理关系,也为工人权益保护带来新的力量和资源。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行业行为准则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电子行业为例,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回应学界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是工人权益保护的第三条道路?”的问题。模型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工人劳动权确立、社会保险和企业福利的获得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于企业利润实现压力的被动回应,但通过制度宣称的道德性和制度实施的选择性,企业社会责任调和了自身在“利润”和“道德”间的矛盾性,使其实现了与工人间的“双赢”。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是制度面向的改进,为工人权益保护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途径,成为了国家干预和以工会为代表机制的传统劳工运动之外维护劳工权益的第三种可能性。但在实践中,该制度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落实需要前两种道路的配合以及相关制度环境的健全和完善。

理论与改革杂志经济论坛
国际公共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逻辑 作者:李娟娟 单位: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250199
79-82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程度日益加深,共同面临的国际性问题越来越复杂,这些国际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合作,以跨国集体行动的方式提供国际公共品。然而,国际公共品收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各国参与供给激励不足,产生“搭便车”行为,导致跨国集体行动困境。但这一困境并非不可克服,有效的国际制度安排——选择性激励、替代性制度设计和集体结构优化,能够通过重塑各国的成本-收益结构,使其选择供给的收益高于不供给时的收益,进而形成合意激励,促进国际公共品供给的实现。以上构成了国际公共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逻辑。

国家标准与经营者责任 作者:王启迪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南京210003
83-87

摘要:国家标准应具有规范经营者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实践中,存在经营者按照国家标准履行了其义务,消费者仍然主张权利受损的案件。根据法理分析,设立经营者的义务是为保障消费者权利的实现,经营者的义务不以国家标准为限,因此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对消费者的权利造成损害的经营者不能免责。然而,在当今风险社会中,所有社会成员都对风险的产生和加剧负有责任,仅仅追究经营者的责任是不公平和非理性的,对于消费者的损失,经营者应承担主要责任,而政府和消费者自身的责任也不能忽视。

“营改增”背景下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的营业税政策研究 作者:于佳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430073
88-90

摘要:当前,“营改增”改革只剩下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金融行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关键行业。房地产行业的“营改增”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必须首先理清房地产行业营业税政策法规既定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制定房地产行业“营改增”的政策法规。本文通过对一起转让土地使用权案例的深入分析,说明现行转让土地使用权营业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更完善的房地产行业“营改增”税收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让新型城镇化回归“有缘社会”——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思考 作者:黄玮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350007
91-94

摘要: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不仅仅是追求收益最大的经济空间,还是社会交往的空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际交往应该趋向美好、和谐,即越来越理性化,然而事实相反,却出现了人情冷淡,日趋疏离的无缘状况。本文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出发,唤起我们对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五缘关系”的重新认识,旨在揭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大理论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