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杂志
好友分享
  •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影响因子:1.34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6-7426
  • 国内刊号:51-1036/D
  • 全年订价:¥ 228.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8年
  • 曾用名:
  • 周期:双月刊
  • 出版社:理论与改革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主编:郭伟
  • 邮发:62-84
  • 库存:200
  • 邮编:610072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理论与改革 200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从“基层自治”到“民主管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在微观层面的实践及其主体结构 作者:苏海舟 单位: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中国北京100872
5-8

摘要:在制度实践的过程中,民主总是由宏观向微观扩展的。这一特征既表明民主本身具有自我扩展的要求,同时也表明民主的微观实践在构成宏观民主制度体系的过程存在自我构建的倾向。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微观实践方式被称之为“基层自治与民主管理”,并且被视为直接民主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实际上,“基层自治”与“民主管理”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复合的,二者在概念与功能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功能性差异通过互动过程为基层民主制度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社区治理结构与社区直选民主制度绩效 作者:毛满长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730030
14-17

摘要:社区治理结构表现为社区内外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权力和权利关系,可从纵向网络结构和横向网络结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社区治理结构中,行为主体的“越位”或“缺位”行为影响社区直选民主制度绩效,并进一步固化原有的社区治理结构。调整社区治理结构,规范社区内外权力关系,培育社区公民社会,是提高社区直选民主制度绩效的有效路径。

论绩效预算中透明度改进的社会交往策略 作者:李瑞昌 单位:复旦大学 中国上海200433
18-21

摘要:实施绩效预算和增加透明度是改善现代政府预算质量的两个相互依存的变量。绩效预算和透明度问题都包含有技术维度与社会交往维度两重属性,作为任何一项预算制度的创设应综合平衡这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绩效预算制度试点过程中由于过多地考虑绩效指标的技术性而相对忽略制度实施过程所需要的社会交往维度,从而导致绩效预算制度所能展现的透明度受到影响。因此,为了减少绩效预算技术性带来公众认知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倡导政府实效、减缓绩效信息超载,健全民主制度规则、消解绩效评价的逆向激励功能,扩大社会交往、消除绩效预算的内弊,以及增加参与式预算、实现预算制度的配套性等方案,不断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

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基于国际事务的新视角 作者:石国亮 黄尹 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中国北京100089
22-24

摘要:探讨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有公民个人、政府政治等诸多视角。从国际事务的新视角来看,非政府组织则是化解矛盾的“缓冲器”、促进交流的“中转站”、捍卫公益的“先锋队”,集中体现为推动和平发展的“催化剂”。

论社会调节机制的基本构成 作者:王学川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浙江杭州310023
28-30

摘要:社会调节机制在横向结构上包含了法、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的调节等基本形式。在反映和协调社会主客体相互关系、利益和文化观念的矛盾和冲突时,其发挥的职能是各不相同的。单一地依靠某一种基本形式的调节是不够的,而必须把这些基本形式综合起来作用方能见效。社会调节机制在纵向结构上包含了理念解释层面、制度安排层面、实践操作层面等三个基本层面,呈现为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和动态过程。理念解释层面是思想基础和依据。制度安排层面是保障。实践操作层面则是落脚点。

实现利益秩序均衡的三个维度 作者:雷振文 单位:南昌大学法学院思政部 江西南昌330031
35-37

摘要:均衡的利益秩序是社会稳定之母,不均衡的利益秩序是社会动荡之源。当前,为了使我国的改革事业在更加稳定的环境下进行,政府必须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利益秩序均衡:一要对利益秩序进行科学统筹,这是实现利益秩序均衡的根本指针;二要合理定位利益秩序形成机制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利益秩序均衡的现实途径;三要坚守与提升政府的自主性,这是实现利益秩序均衡的保障。

行政人格样式及其超越——对行政人的哲理思考 作者:陈建斌 伍小乐 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411105
38-39

摘要: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格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特定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它既有相应的层次,又有复杂的结构。从静态上看,行政人格的基本样式表现为行政资格,它由三种要素组成,即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行,这三种要素的协调平衡维持了行政人格的稳定。但作为动态系统,行政人格结构表现为不断解构-结构-建构的演进过程。即不断超越旧人格走向新人格的过程,而这种超越的关键要素却是内在于行政人员人格各要素中的行政自由。

论传统哲学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赵爱明 单位:中共攀枝花市委 四川攀枝花617000
40-41

摘要:本文阐述了和谐理念的起源及其哲学意义,从儒家“人和”,道家“天和”角度,论述了传统哲学中蕴含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的当代价值。从哲学角度提出、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思想观念问题。

政党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制约因素 作者:刘红凛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45-47

摘要:研究政党关系,不仅要研究其本质,还必须研究政党美系的基本范围、基本内容,必须深入到政党政治的实践过程与各重要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政党与政府关系、政党内部关系是制约政党关系的三个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国家、甚至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与制约政党关系的这三个主要因素不同,政党关系的类型与特点也会随之有所不同。

论政党民主与政党民主建设 作者:林怀艺 单位: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泉州362021
55-58

摘要:政党民主是民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在政党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政党的党内民主、执政民主、国内党际民主、对外党际民主等内容。政党民主建设,说的就是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执政民主建设、国内党际民主建设、对外党际民主建设之有机联系和有机统一;其成果,主要体现在政党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党民主制度的成长和政党民主行为的养成这三位一体上。政党民主建设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亟需以党内民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政党民主建设。

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的过程分析: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 作者:潘泽泉 单位:中南大学社会学系 湖南长沙410083
59-61

摘要:从“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这一视角出发探讨社会政策的社会影响,在现代化和发展主义语境中以弱势群体能否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指针评估社会的政策体系,并把焦点放在过程上,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议题。尽管国家在农民工问题上不断做出持续的制度和政策调整,但国家调整农民工的社会政策并没有带来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让农民工在城市中完成其身份的转变,农民工也没有实现城市适应、实现其与城市主流社会的融合,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新的发展困境。

和谐视阈中的当代农民信仰:碎片化及其重建 作者:戚如强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46
62-64

摘要:信仰体现了个体对最高价值的追求。作为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民的精神信仰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丰富和完善。相反,在社会转型期却出现了群体性的信仰危机,信仰体系也严重“碎片化”,农民的信仰世界呈现前所未有的缺失、迷茫与异化。这不仅损害了作为个体的农民的身心和谐和幸福感,也破坏了作为整体的农村社区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在政府主导下,从制度上、物质上、思想上等多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导,重建农民的信仰世界。

政策执行中政府间博弈析论 作者:赵晖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09
65-67

摘要:我国是政府主导型国家,政府在政策执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利益诉求呈现显性化的特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是两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内容,双方的政策博弈正是建立在利益差别的基础之上。

外来人群社会融合与地方政府责任——以宁波为例 作者:杨黎源 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浙江宁波315012
68-70

摘要:外来人群是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它的产生是由市场竞争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外来人群的社会融合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的变革紧密相联。作为外来人群流入地的政府,在社会融合进程中必须担当起应有的政府责任,改革妨碍社会公平的流动制度和流动规则,清除歧视和排斥外来人群的社会现象,加快和睦相处、平等发展的社会体制建设,使外来人群尽快地融入当地社会。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社会政策创制问题 作者:陈晓莉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陕西西安710061
75-77

摘要: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观念、体制和发展战略都将会发生重大转变。制定科学、系统、富有成效的农村社会政策体系既是加强统筹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关键职能。通过树立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的思想、系统的思维、公正的理念,从政府职能角度改革与创新农村社会政策体系,构建起符合农村社会实际、切合城乡统筹需要的包括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品、保障农民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素质三方面内容的农村社会政策体系,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