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理论与改革

理论与改革杂志

人气13688评价68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51-1036/D

    国内刊号

  • 1988年

    创刊

  • 四川

    发行

  • 610072

    邮编

  • 1006-7426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郭伟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228.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62-84

    邮发

  • --

    曾用名

理论与改革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批判与建构的整合5-8

作者:苗贵山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中国北京100872
摘要:作为批判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其目的不是要抽象地批判和否定人权。而是要彻底颠覆近代西方人权观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基础。揭露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实质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无产阶级人权观,实现了批判与建构的真正整合。

冷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神奇回归”探析9-12

作者:郑永朝 单位: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 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冷战后,民主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紧要关头,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各国社会顺应时展,对党自身进行变革,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民主社会主义摆脱了困境,实现了“神奇回归”。民主社会主义的这一发展历程很值得我们进行深思,它持续发展的一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政治学科建设:在科学与公共话语之间——西方政治学成长经验的启示13-16

作者:郭剑鸣 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汕头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中国; 上海200433
摘要:科学与公共话语是各类学科合法性的共同来源。西方政治学的繁荣是在政治哲学化、政治科学化和政治平民化的互动中形成的,其成长模式体现出科学范式与公共话语范式对话共进的特征。中国政治学科的建设应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17-19

作者:靳志高 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北京100089
摘要: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转型时期中国社团问题探析20-22

作者:卢海燕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北京10008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多元经济主体的出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人们归属感和互益性的需要促进了中国社团的迅速发展。由于中国特有的环境,转型时期社团既表现出社团的一般性质又呈现出中国社团的特有属性即“半官半民”性。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变化,我国的社团将呈现出自主性、自愿参与性、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权威23-25

作者:崔金云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北京100872
摘要: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权威是政府权力与政府能力的综合体,既是政府管理重要的资源。也是政府管理获得有效性的保证。政府过程带给政府权威可能是加强与巩固,也可能是流失与走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权威一方面得到了加强与巩固,另一方面出现了流失与走低。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处理好政府过程中影响政府权威的各种因素,有效控制政府过程中政府权威的流失与走低,加强与巩固政府权威。

美国地方政府的结构及其政治哲学基础26-28

作者:张智新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系; 中国北京100070
摘要:美国地方政府是除联邦和州政府以外的公共治理单位,其体系包括一般目的政府、特殊目的政府及准政府组织。为数众多的美国地方政府之间及其与联邦、州政府间均没有隶属关系,且在内部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包括人民主权原则、自主治理原则、司法调控原则、共同利益原则、政治和行政分离原则等在内的源远流长的理念,是形成并维持这一杂而不乱、和而不同的政府体系的政治哲学基础。

邓小平人本思想初探29-31

作者:李后强; 吕焱飞; 张旭; 付宝 单位: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 四川成都610012
摘要:邓小平人本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本着客观、真实、全面、科学的原则。将散见于邓小平多次讲话和报告之中的人本思想提炼出来,从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主要特征与品性以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人本思想进行了研究。

政治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的三个方向石32-33

作者:方敏 单位:四川大学研究生学院; 四川成都610020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看,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应从改革党内民主、强化法治建设、健全人大制度这三个主要方面去突破、改革、创新、完善。

改革开放与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34-37

作者:刘鹏 单位:南通大学师范学院法政系; 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社会整合是政党进行政治动员,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执政党来说,通过有效的社会整合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中突是其保持执政地位、获得合法性资源的关键。处于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因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而产生的社会矛盾的巨大压力.这需要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

论地方党委决策能力建设42-45

作者:苏灿; 付庆一; 夏荣生; 顾贵鹏; 骆化明 单位:者中共眉山市委; 四川眉山620020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我们党把执政能力建设正式提到了全党面前。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决策能力建设,提高决策水平。

论列宁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及启示46-49

作者:尚红印 单位:平顶山学院; 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俄共)的领导者,在领导俄共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党建理沦.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根据自己地位和任务的变化.充分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从纯洁党的组织、密切党群关系、提高领导经济的能力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宁关于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从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执政能力50-52

作者:梁道刚 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中国北京100084
摘要:任何能力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实现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在处理与国家政权、与社会、与执政环境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按照执政党与社会的应然关系来处理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不断提高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合法化的能力,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处理执政党和社会的关系,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执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来实现的。

提高领导者德才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关键53-55

作者:樊昭荣 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日益成为党建的研究重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涉及执政理念的提升、执政基础的巩固、执政资源的整合、执政体制的构建、执政方略的选择、执政方式的改进、执政环境的优化等等。本文着重探讨执政者个体的德才素质和能力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中国乡村治理:反思、困境与对策研究56-58

作者:王培刚; 余丹 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在目前中国的乡村社会变迁过程中,正经历着一场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问题。在转换导向和转换方式等问题上,国内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核心是基层政府如何理解和消解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相信这些研究能够对建构中国乡村治理的本土计划与行动策略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