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开放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人气16209评价54
收藏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开放大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1-1724/G4

    国内刊号

  • 1995年

    创刊

  • 上海

    发行

  • 200433

    邮编

  • 1007-2179

    国际刊号

  • 双月刊

    周期

  • 王伯军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19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578

    邮发

  • --

    曾用名

开放教育研究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高阶访谈
知识建构引领教育创新:理论、实践与挑战——访国际知名学习科学专家波瑞特教授和斯卡德玛利亚教授4-11

作者:柴少明 单位:《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
摘要:卡尔·波瑞特(Carl Bereiter)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荣誉教授、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当代五位教育思想家之一(与布鲁纳、皮亚杰和布鲁姆等齐名)。20世纪80年代,他与马琳·斯卡德玛利亚(Marlene Scardamalia)教授一起提出了知识建构理论,创建了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成为促进知识建构研究与实践的世界性研究机构。他与研究团队开发的第一个协作学习网络系统——计算机支持的有目的学习(CSILE)已经演化为知识论坛(KF),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内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教学中。他还出版了大量论文和著作,研究领域包括教学、认知心理学、知识建构和教育政策。马琳·斯卡德玛利亚教授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教育与支持技术委员会主席、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IKIT)所长、行为科学高级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她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知识建构研究与实践。鉴于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她获得了安大略省心理学基金会贡献奖、多伦多大学CSCL事业成就奖、世界文化委员会颁发的世界教育奖等。其研究领域涉及认知发展、有目的学习、专家学习以及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两位学习专家提出的知识建构理论对学校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比如,浅层知识建构适合于学生记忆与理解层面的学习;深层知识建构强调学习者参与问题解决,共同承担社区的认知责任,适合于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等。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本刊专稿
促进学生投入的生本学习设计框架——论定向、掌握与分享12-29

作者:李英蓓; 迈克尔·J.·汉纳芬; 冯建超; 盛群力 单位:佐治亚南方大学领导力、技术与人类发展学院; 佐治亚州Statesboro; GA30460; 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 佐治亚州Athens; GA30602; 浙江传媒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
摘要:生本学习是一种将学生视为自主学习掌控者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对生本学习的关注与讨论不断升温。然而,如何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设计、开发和应用生本学习,学界尚未提出通用的综合框架。为了明确指导原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本文梳理了相关理论、应用案例与研究证据。生本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建构主义与自我决定理论。目前对这三大理论的独立研究已较为深入,但还需进一步探索三大理论的相互关系并综合提炼。本文认为:自主性、教学支架、现实受众是实施生本学习的三个关键因素;生本学习的内容包括动机、认知、社会交往与情感四方面,基本框架包括定向、掌握、分享三个步骤。实施过程包括:1)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过程、明确学习意义并树立目标;2)提供元认知、程序性、概念性、策略性教学支架,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掌握学习内容;3)学生创作并广泛展示学习成果,而不仅仅由老师评分;实施生本学习有十条设计原则。本文主要为研究者与一线教师提供生本学习概念模型与实施原则,最终加强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本文首先按时间顺序回顾生本学习理论,并试图总结生本学习特征;然后梳理自我决定理论、认知建构主义与心理建构主义的内容与关键结构;最后提出定向、掌握、分享学习模型以及相应的设计原则。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与原则将有助于师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得到有益的帮助,最终为现实受众呈现学习结果。

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要趋势:利用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支持学习——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五30-39

作者:何克抗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100875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以"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为标志的新型界面技术产生的现实背景,然后探讨了"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的起源、分类及相对于传统界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技术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并行协作学习"和"动觉学习"的影响),最后提出两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界面技术发展新趋势对"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有什么样的启示。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理论前沿
迈进学校3.0时代——未来学校进化的趋势及动力探析40-49

作者:张治; 李永智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 上海20008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200001
摘要:学校是人类社会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未来学校发展将突出个性和创新,从知识的传播与消费转向知识的创造与分享。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使面向已知的教育模式加速颠覆,自适应学习和社会化智能型学习管理系统的普遍运用将加速后文凭社会的到来。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评价体系、教师角色等革新都将促进学校的加速迭代。学校3.0版将向更加开放化、多样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学校将是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将是基于数据的治理、着眼于创新的课程空间、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颠覆式创新。

中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知”与“行”的重温与再探50-64

作者:高志敏; 朱敏; 傅蕾; 陶孟祝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200062
摘要: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本文以知行并重——融合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以重温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意涵和再辨其相互关系为起点,以重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内涵和回溯其过往政策与实践为切入,在着力分析教育系统之"内""外"现实机遇与严峻挑战的基础上,着眼未来,力求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出尽可能全面且具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研究——基于48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65-75

作者:段春雨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摘要:基于"寓教于乐"的教育理想,人们对教育游戏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寄予厚望。为探究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甚至存在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鉴于此,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对近十年国际上关于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48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审视与评价了教育游戏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业成就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其效应值为0.560。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效果在不同学习对象、学生人数规模以及文理学科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效果是等同的,但在具体学科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英语、计算机、科学、理化等学科受教育游戏影响较大,具有广泛的教育游戏应用前景;生物、地理、史社等学科受教育游戏影响适中,具备一定的教育游戏应用前景;数学受教育游戏影响最小,其教育游戏应用前景还不太明朗;商业管理、体育等学科一定程度上也受教育游戏的影响,不过其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还有待考证。

在线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直播情境与录播情境比较76-85

作者:蒋志辉; 赵呈领; 李红霞; 胡萍; 黄琰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长沙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满意度是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满意程度,是一种主观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衍生出不同的情境。本研究基于教育传播的视角将在线学习情境分为直播情境与录播情境两种,从教师、学生、技术三方面来构建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Smart PLS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对已建构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并探讨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对各维度感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录播情境中在线学习平台的质量对学习者的满意度没有直接影响,学习者感知的教师专业知识间接影响他们的满意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支持是影响他们感知成就目标和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直播模式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支持对满意度的影响显著,社会能力和认知动机因素也对学习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对慕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体验感知差异——以优课联盟“积极心理学”课程为例86-91

作者:高秋凤; 廖嘉俊; 王志杰; 王晓钧 单位: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 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近年来,"慕课风暴"席卷世界高等教育,然而慕课教学是否会取代传统教学一直充满争议。本研究以优课联盟"积极心理学"慕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拉姆斯登的课程体验问卷基础上,编制适用于本研究的课程体验问卷,并对同一门课、相同教学内容且由同一教学团队实施的两种教学方式——慕课教学及传统教学开展了课程体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对慕课满意度高,大学生对慕课教学积极认可,参与过慕课学习的学生更倾向于选修慕课,认为慕课学习的选择面广、学习效率高、学习更自主。然而,大学生普遍认为慕课无法取代传统课程,认为慕课可能导致更多人混学分,且难以具有持续的学习动力与压力。虽然慕课有较高的报名率和优势,但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课程,更适合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本研究结果支持慕课与传统课程之间关系的"融合论"观点。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技术支撑
从关注结果的“学会”,走向关注过程的“会学”——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与发展对策研究92-100

作者:李宝敏; 祝智庭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上海200062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成人学习者网络教育的目标不应仅关注其学会既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支持让他们成为会学、有主动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从"学会"到"会学",从关注结果走向兼顾过程,将过程与结果融为一体,帮助网络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力,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是网络教育育人目标的发展与提升。本研究借鉴国外学习力测评工具,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现状进行测评,针对当前网络学习者动机多元,问题意识弱、意志力缺乏,互惠性学习关系尚未真正建立等学习力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重视学习体验,激发内源动力;加强学法指导,重视问题生成与解决过程;重视元学习过程,提高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规划管理、评价反思与自主调节能力;构建激励性与支持性的学习共同体文化,促进互惠式学习等对策与建议。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顺利召开100-100

作者:赵慧臣
摘要: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于2017年7月19-21日在河南大学顺利召开,490余名专家学者及代表出席。会议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国家(地区)教育发展趋势和自身教学实践做了精彩报告,包括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科学教育博士、台湾师范大学信息教育研究所优聘教授兼副校长吴正己教授和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会长、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助理教授刘炬红博士分别做了特邀报告。上海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从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技术促进学习的内涵及最新进展等出发,阐释了深度学习的可能,提出了有效实施深度学习的建议。

在线学习投入结构模型构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101-111

作者:尹睿; 徐欢云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近年来,随着在线学习的发展,在线学习投入作为评估在线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成为在线学习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社会交互投入"的理论模型。基于广东省5所高校66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分析结构要素之间的路径关系及相互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线学习投入各个结构要素对总体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交互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行为投入受到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社会交互投入的直接正向影响,认知投入对行为投入有直接的显著性正向影响,情感投入对认知投入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交互投入既可以对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产生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认知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行为投入产生间接影响,通过情感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认知投入产生间接影响。文章最后根据在线学习投入结构模型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对在线课程的学习设计提出了建议。

智慧教室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及成效112-120

作者:徐显龙; 王雪花; 顾小清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能的重要教学方法,智慧教室作为一种典型智慧学习环境的物化,其建设与应用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本文首先从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对教室环境的新需求;其次,在剖析智慧教室的内涵、功能、技术特性和系统构成基础上,设计了智慧教室支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框架;再次,以上海某中职学校为试点,在学校智慧教室的支持下,提出小组竞赛、学习测评、学生讨论和展示分享四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及其实施步骤和设计策略;最后,文章设计了智慧教室中运用FAB法介绍商品的学习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学生和教师视角对这些活动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智慧教室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活动组织和效果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室,除了在学习内容方面,男女生的满意度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开放视点
理论与方法F0002-F0002

作者:文青
摘要:为什么我国社会科学理论多产自国外?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此感到困惑,也认同这背后一定有某些因素使然。一位美国华裔教授曾解惑说,美国学者常先有一个好的idea,然后对这个idea进行细化,再经精心研究设计后,到实际中去验证。一旦验证有效,新的理论便正式出笼了。

方案与教案F0003-F0003


摘要: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变成了“人才培养方案”,有的还专门定制了可供套用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