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好友分享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开放大学
  • 影响因子:5.03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7-2179
  • 国内刊号:31-1724/G4
  • 全年订价:¥ 190.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95年
  • 曾用名:
  • 周期:双月刊
  • 出版社:开放教育研究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主编:王伯军
  • 邮发:4-578
  • 库存:200
  • 邮编:200433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服务介绍

开放教育研究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高阶访谈
如何使学习者为知识社会做好准备——访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家玛琳·斯卡德玛丽亚教授 作者:斯琴图亚 魏志慧 单位:《开放教育研究》特约记者 《开放教育研究》记者
4-10

摘要:玛琳·斯卡德玛丽亚(Marlene Scardamalia)教授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UT)的首席专家,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IKIT)的所长。IKIT是以促进知识建构前沿为目标的由不同部门的创新工作者组成的世界性研究机构。作为IKIT的创始人之一,斯卡德玛丽亚与Carl Bereiter教授一起开发并完善了知识建构理论、实践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撑环境,成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斯卡德玛丽亚教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涉及知识创造教育、认知发展、写作心理学、目的性学习、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习和知识工作中基于研究的创新等。这些年来,斯卡德玛丽亚以其优秀的领导才能带领她的研究队伍开展研究,在教育创新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她与Carl Bereiter教授曾在2005年因其在“知识建构环境”和“知识社会网络”开发中做出的突出成绩被多伦多大学授予首个“CSCL事业成就奖”;2006年,斯卡德玛丽亚因在促进世界教育机会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被世界文化委员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授予最高荣誉“世界教育奖”;2007年,IKIT获得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组织颁发的“ORION学习奖”。斯卡德玛丽亚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与Carl Bereiter教授共同撰写的《写作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Written Composition)、《超越自己:对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和涵义的探究》(Surpassing Ourselves: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Expertise)以及与Carl Bereiter、Bryant Fillion共同撰写的《写作成效》(Writing for Results)。近几年,斯卡德玛丽亚及其研究队伍主要从事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SHRC)资助的“超越最好的实践:基于研究的创新学习和知识工作(Beyond Best Prac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本刊专稿
ICDE质量评审中的对话精神——以ICDE对上海电大的质量评审为例 作者:杨敏 单位: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发展研究部 上海200086
11-16

摘要: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作为目前世界远程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组织,其核心追求之一就是提升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公众信心,而全球化背景下的对话正成为一种具有本体地位和生存论意义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试以ICDE对上海电大的质量评审为例,力求阐述和总结ICDE质量评审中的对话精神,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对话精神不仅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大提升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公众信心,也会在国内各类教育质量评审、乃至在所有教育文化交流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ICDE质量评审中对话精神蕴含的文化意义,如平等、关爱、信任、理解、希望等也让我们更加明确对话的特质与意义。

论以元数据专业化为核心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作者:朱肖川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重庆400039
17-22

摘要: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共享是解决远程教育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资源数据规模巨大、形式复杂,元数据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资源管理工具,资源共享的关键在于元数据的共享。传统的共享方式由于比较注重元数据功能的综合性和元数据本身的共享,使共享的效率相对较低。本文从整体的角度重新审视数据和元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元数据专业化为核心的共享模式,以期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

话语分析CSCL中的协作意义建构 作者:柴少明 李克东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23-26

摘要:协作意义建构是CSCL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话语的视角探讨了话语与协作意义建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运用话语分析来研究协作意义建构过程的思想;接着以一个CSCL环境下的教学案例为基础,分析和界定了小组协作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话语类型和功能;最后选取一个小组话语互动的片段,详细分析了协作意义建构的过程。研究表明运用话语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协作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机制。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发展战略
“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程罡 余胜泉 杨现民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875
27-36

摘要:针对学习资源在吸收集体智慧、持续进化、生成性信息共享、分布式实时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共享和智能性要求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学习元”这一新的学习资源组织模型。本文进一步对学习元的运行支撑环境的运行架构、功能设计和内部存储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具体描述了这些元素和功能如何实现对学习元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可进化发展、智能性、内聚性、自跟踪、微型化等基本特征的支持,为构建基于学习元的实际应用环境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作者:王光生 何克抗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875
37-43

摘要:数学是一门研究事物抽象的量及其关系的特殊学科,特别是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学科在本质上越来越表现出其特有的二重性。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入手,探讨数学方法论指导下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用信息技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作者:钟志贤 肖宁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027
44-49

摘要:本文从讨论有意义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有意义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在论述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和阐释了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意义学习的应用框架,描述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意义学习的方法。文章认为,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理论探究
对当前教育技术学多元化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意义 作者:刘斌 张文兰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50-55

摘要:理论思辨的失真及实证研究的乏力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要症结。对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深刻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探寻合理、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已迫在眉睫。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困境、理论基础的多元性及发展性、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整合化的趋势呼唤多元化的研究范式。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兴起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弥补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实践基础的缺失,彰显主体间性、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教育技术学领域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推进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与互补。我们在开展现象学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多种范式的融合和优势互补,迈向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应用概念图诱出专家知识——概念图应用的新领域 作者:赵国庆 张璐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100875
56-60

摘要:专家知识一般是指专家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经验性、判断性知识。专家知识对于任何专业领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他们在长期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知识系统和独特、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我们解决问题的时间。通常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获取专家知识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所获得的专家知识并不是完整全面的,也难以获取专家的隐性知识。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在诱出专家知识时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专家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促进专家知识的诱出,并有效保证诱出知识的准确性。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收集并分析了应用概念图诱出专家知识的模式,并结合两个具体案例说明了应用概念图诱出专家知识的全过程。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以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课程为例 作者:罗群英 陈仕品 张剑平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南充637002
61-66

摘要:当前大量的网络课程由于缺乏对认知负荷的考虑而导致了网络学习认知超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学习的质量。本文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从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三方面探讨了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规律,并以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会议通知
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通知
66-66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国际交流
走向全球:开放与远程教育所面临的危险与前景 作者:邓·奥尔科特 单位: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 美国
67-71

摘要:过去十年以来,电子学习、远程学习技术,以及精细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支持服务等的发展表明,这些创新革新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阶段。而且,全球化正在驱动国际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相互关联的方方面面,这又进一步表明电子学习(或者是远程、混合学习、分布式学习或过几周又会有新的术语)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确实,这只是刚刚开始(Olcott,2008,2008a).本文将探讨国际化、跨境高等教育、远程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有些评论可能会引起争论、有争议的。但生活就是这样!而且,这些评论直接针对学院和大学的校长。这又是为什么呢?就像杜鲁门所说的“责任到此,不能再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元分析 作者:张志梅 郑起运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上海200234
72-76

摘要:尽管技术接受模型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接受程度,但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的应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国内。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梳理了1998年至今的主要相关研究,共选定了40篇研究文献,从研究特征、技术环境、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出影响教师、学生技术接受的因素,并提出今后研究的设想。

高校学生评教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汪旭晖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116025
77-80

摘要: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并被广泛运用到高校的各项管理之中。但是学生评教是否真正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质量一直存在争议,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课程自身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评教的效果。对学生评教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高等院校优化学生评教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 作者:王伟 钟绍春 吕森林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 吉林长春130117 移动学习资讯网 北京100085
81-86

摘要: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移动学习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相关实证研究还很少。本研究综合运用了体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较全面地了解受访者在体验前后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倾向的移动学习实施方式及其应用情境,需要的移动学习内容类型、片段持续时间以及课程的媒体形式、制约大学生实施移动学习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非常认可,而且有很强的移动学习需求;“在线更新、离线学习”是当前的主体实施方式,并必将走向网络化;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境是随地、随需、随时的;查询、学习和练习是移动学习系统的核心功能需求;移动学习课程宜短小精悍、丰富多彩;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是制约大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两大主要因素。本研究对移动学习系统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移动学习的推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