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学报杂志

人气16389评价68
收藏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

    江西省农学会;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36-1124/S

    国内刊号

  • 1989年

    创刊

  • 江西

    发行

  • 330200

    邮编

  • 1001-8581

    国际刊号

  • 月刊

    周期

  • 戴星照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264.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

    邮发

  • --

    曾用名

江西农业学报 200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西农业学报杂志农艺科学
籼稻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影响因素的优化1-3

作者:曾晓珊; 戴良英; 刘雄伦; 吴俊; 宁约瑟; 高佳; 王国梁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安全科技学院; 湖南长沙410128;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植物病理学系; 哥伦布俄亥俄43210
摘要:以5个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与根癌农杆菌共培养的部分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1.0~2.5mg/L的2,4-D浓度有利于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继代12d左右共培养效果较好;愈伤组织与农杆菌液共培养3d能获得50%以上的转化率.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转化体系初探4-6

作者:许本波; 谢伶俐; 田志宏; 严寒; 何勇 单位:长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荆州434025
摘要: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1的下胚轴为材料研究了抗生素浓度、农杆菌感染浓度和时间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转化的初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卡那霉素(Kan)和头孢霉素(Cef)对芽的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合适的浓度为10mg/L的Kan,500mg/L的Cef;农杆菌的浓度和侵染时间也影响转化效率,在甘蓝型黄籽油菜的下胚轴转化中,适合用低浓度的菌液较长时间地感染.

水稻抗寒恢复系"科恢675"的选育7-8

作者:赵正武; 刘剑飞; 祁俊生; 蔡家军; 鞠远金 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重庆九龙坡401329;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万州404001; 重庆市铜粱县种子公司; 重庆铜粱402560; 重庆市巴南区种子管理站; 重庆巴南401320
摘要:用明恢63/泰引1号//糯89-1选育成了水稻抗寒新恢复系科恢675,它聚合了粘糯变种间的杂种优势,恢复力高,杂种优势和抗寒力强,开花习性好,制种产量高,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高.

水稻免耕栽培的优化效应与调控技术9-12

作者:陈益明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农技站; 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水稻免耕栽培主要包括水稻免耕抛秧、免耕直播和免耕插秧等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提高水稻产量0.9%~5.1%,节省工本,提高纯收入达19.2%~37.0%,并省水节电,增加土壤表层孔隙度,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介绍了水稻免耕栽培的调控技术.

不同播种期对"培两优2859"经济性状的影响13-14

作者:管耀祖; 黄惠芳; 龚利强; 葛常青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种子总站; 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以超级稻"协优9308"为对照,对"培两优2859"进行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处理间生育期、株高、产量及穗粒结构等性状差异明显;"培两优2859"和"协优9308"均以5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分别达7650.0和8250.0kg/hm2.

密度和施氮水平对渝青1号生物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15-17

作者:陈树玉 单位:福建省农业厅; 种植业推广总站; 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渝青1号生物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施氮量是影响生物产量的关键因素,最适施氮量为225kg/hm2 ,最适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各相关性状均产生影响.

江西甘蔗品种改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8-20

作者:罗赣丰; 刘小全; 张远福; 孙火喜 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樟树331200; 江西省甘蔗研究所; 江西南康34141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南昌330200
摘要:回顾了江西省40多年来甘蔗品种改良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分析了江西甘蔗品种改良的现状,提出了江西省甘蔗品种改良的发展对策.

2005~2006年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21-23

作者:柯月华; 林丽丽; 陈侨明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农业局; 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2005~2006年2年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甘蔗新品种中闽糖96-1409综合性状表现最优,平均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21.43%,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平均含糖量分别比新台糖16号、新台糖10号增加22.60%、7.40%.表现居第2、第3位的为LCP85-384、福农98-1103,其平均蔗茎产量分别比新台糖16号增产16.73%、20.10%,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平均含糖量分别比新台糖16号增加17.36%、16.23%,分别比新台糖10号增加2.81%、1.81%.这3个品种适宜在漳州旱地蔗区示范推广.闽糖93-730平均蔗茎产量比新台糖16号增产14.17%,建议继续参加区试.CP88-1762不适宜在漳州旱地蔗区示范推广.

闽东超级稻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24-25

作者:林伟勇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建宁德352100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超高产栽培,不仅要选择适宜的稻田和品种,而且必须采用以培育壮秧、宽行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为核心的配套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的高产潜能.

基于PCR的新型分子标记——SRAP研究进展26-28

作者:邱文武; 孙伟生; 窦美安 单位: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广东湛江524091
摘要:阐述了SRAP标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就其在多种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标记和基因分离克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优质早熟早籼不育系03A高产繁殖技术29-30

作者:邬文昌; 刘平洲; 肖叶青; 陈大洲; 刘新洪; 张荣生 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200; 江西省都昌县蔡岭镇农技站; 江西都昌332600; 江西省修水县农技推广中心; 江西修水332400
摘要:03A是用野败型不育系丰A与优质早稻品种早籼49号进行回交转育的一个早熟籼型不育系,柱头粗大,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柱头活力强,异交结实率高达80%以上.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和科学使用"九二0"防杂保纯等可以使03A获得高产.

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无害化高效栽培技术31-32

作者:白朴; 项雄; 陶开战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温州325006; 浙江省乐清市农业局; 浙江乐清325600; 浙江省永嘉县农业局; 浙江永嘉325100
摘要:介绍了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的主要特征特性、无害化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示范种植表现.产量最高达11383.5kg/hm2,2006年连晚示范平均产量为9360kg/hm2.

5个同熟期杂交稻组合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构成研究33-34

作者:张炼生; 钟干清; 李双盛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农技站; 福建上杭364211; 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 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特优158和福优158的产量显著高于汕优10号、汕优桂33和II优46;特优158穗期耐寒性最强,福优158和汕优10号的耐寒性相当,汕优桂33和II优46的耐寒性弱;特优158、福优158和II优46表现中抗稻瘟病,汕优桂33和汕优10号中感稻瘟病.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特优158以有效穗对产量影响最大,福优158和汕优10号均以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最大,汕优桂33和II优46以有效穗和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

高产水稻新品种"漳丰8号"的选育35-36

作者:冯建成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漳州363005
摘要:利用本所的育种中间材料漳丰矮与巨丰稻杂交,经多代选育育成了早籼迟熟新品种漳丰8号.该品种株叶型态理想、高产、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生轻、后期转色好、抗倒性强.在2003~2004年漳州市区试中,两年平均比对照特优77增产5.21%.

江西农业学报杂志植物保护科学
棉花黄萎病抗性毒素鉴定的可行性分析37-39

作者:肖松华; 吴巧娟; 刘剑光; 狄佳春; 许乃银; 陈旭升; 林玲 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利用病圃鉴定和毒素鉴定,分别对35个具有陆地棉遗传背景的野生棉种质渐渗系和抗、感病对照进行抗黄萎病性鉴定.病圃鉴定结果表明,苏6005、苏6073高抗黄萎病,苏6025、苏6093抗黄萎病,而文5、苏6016、苏6022、苏6026、苏6035、苏6038等22个品种(系)达到耐病标准,鄂荆1号、苏6001、苏6007、苏6023、苏6042、苏6061等11个品种(系)感黄萎病.毒素浸根试验证实,24、48h致萎度不能真实反映供试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而毒素浸根72h后,供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毒素伤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苗期毒素鉴定的72h致萎度,能够准确预测供试品种(系)成株期在病圃鉴定中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棉花对黄萎病抗性的毒素鉴定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可行的抗病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