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2-12-31 15:25:26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楼宇的需求,需要一个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电视、视频监控、安全消防、警报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培养一批有知识、懂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网络和通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急需。本文以我校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为例,谈谈实训室的建设。

一、建设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必要性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能开展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的实训,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事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预算、施工、监理、维护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建设目标和原则

1. 目标。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就是利用模拟墙和配线端接等设备,真实模拟网络综合布线的环境,从而能让学生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测试、运行和维护的训练,掌握综合布线工程技术流程,成为网络综合布线的专业技术人才。

2. 原则。

符合国家标准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和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的设备;能够紧密与本行业需求实践相结合,能够与课程相结合。

三、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设计与方案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实训室应能够同时满足50人进行实训,实训室由教学展示区、模拟楼房实训区、多功能实训区、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区、材料区、技术教学和讨论区6大区域组成,面积400平方米,主要由综合布线展示、基本技能训练、工程项目实训三个模块组成。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

四、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的教学项目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能满足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工程、智能楼宇系统集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能完成电话、计算机、电视、视频监控、安全消防、警报等设备布线实训,具体能完成的实训教学项目包括如下15项:认识综合布线常用设备、工具和材料;RJ-45水晶头端接及跳线制作;安装信息插座(多种接口);安装数据配线架;安装110语音配线、实现语音互连;光纤连接器的互连;光纤熔接;PVC线槽成型;管槽安装;水平子系统安装;垂直子系统安装;设备间子系统安装;管理间子系统安装;工作区子系统安装;综合布线系统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

五、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 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建设不一定要一次性完成,应根据教学需要,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不断发展规划综合布线实验室的建设,可采取总体规划之后再分步骤实施的方式。

(2)综合布线的实训不能只达到理解概念的效果,更要能达到实践性,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便掌握企业的真实需求和真实的布线流程。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14-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Training Teaching Based on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LI Xue-feng,YANG Jian-qiang

(School of Mat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nagfan 44105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 the contect architectur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network training are discussed under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 el. The experience is communicated and summarized in whole teaching tache of project programming,task setting,teacher inspecting, stu? dent communicating, group competiting and cooperating,based on project leading and task driving network training teahing.

Key words: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network training; project leading; task driving

针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211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所重视。我院在2007年开始进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的高年级学生设置了一个学期的专业实训,用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针对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制定了实训方案,并提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方式,该文是对几年来网络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案、实施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总结,同时也对进步提升实训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思考。

1网络实训内容体系的制定

根据学院211人才培养方案,网络实训为时一个学期,这对于我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在兄弟院校也是没有先例的。如何确定网络实训的内容体系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网络行业的需求,我们确定了网络实训的目的是为了从网络设计与实现、网络服务的部署与管理、网络工程的实施与管理上,培训具有较高的网络理论知识,较强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工程实际操作的复合型网络人才。并最终确定网络实训的内容由路由与交换实训、网络系统工程实训与网络服务与管理实训三部分组成。

路由与交换实训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的实际训练,着重锻炼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部署与实施的能力,其中主要是基本的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与管理,VLAN的设置与管理、生成树协议的配置与管理、无线网络的设计与管理、NAT的配置与管理、路由协议RIP与OSPF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的配置与管理等等,通过实训切实地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能具备熟练设计、部署与实现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网络服务与管理实训主要针对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网络服务的规划、部署实现与管理的实际训练,着重锻炼学生在Windows Server环境下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服务的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能力,其中主要有DHCP服务、DNS服务、WINS服务、WWW与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流媒体服务、PKI与CA服务、TLS/SSL服务、VPN服务、活动目录的创建与管理、组策略的应用等。通过这部分的实训,让学生能熟练的在Windows Server下进行网络服务的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能力。

网络系统工程实训主要针对智能楼宇建筑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实训,通过以真实的企业网络需求为背景,进行企业网络工程的应用分析、规划、设计、实现与测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网络工程的从需求分析、分析设计、预算与投标、工程实施与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工程的设计、文档的建设、工程预算、工程实施、工程的检测与管理的能力。

2网络实训方式

一个学期的实训,在如此长时间里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根据网络工程的特点,我们确定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方式。此方式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实施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网络实训教学。

3“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

3.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一个具体的项目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完成项目要求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目标去实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引导学生探索并进行相应的评价[3][4]。

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专业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网络与服务设计能力、部署实现与管理能力。更重要的 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且网络产品种类较多,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自主完成相应学习内容,从而在学习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处理项目的具体思路、自我提高的思想、合作学习的精神。

3.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设计

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中,实训指导书的设计与编写是做好实训工作的第一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之上的,所以我们的实训指导书由三部分组成: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实训任务、拓展任务。

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部分的内容是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在进行实训任务之前,务必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训任务与拓展任务部分则是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设计的。此时,项目与任务的设计是成功运用该方法的关键,它将决定教学是流于形式,还是真实有效的;决定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还被动的。因此在项目与任务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背景的真实性。

对于每一个实训项目,必须给一个真实的项目产生的背景。项目背景的真实性,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之后的成就感。

2)任务目的的明确性

项目中的任务的设计要求每一个任务的目的必须明确地进行说明。任务的顺序最好是我们解决相应问题一般流程的顺序。可以针对相应知识点的要求,特别设计一些相应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观察相应的结果,加深对网络工作机制的理解。

例如,在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的实训,用二个路由器连接的三个网络,在配置好接口的IP地址后,在每个网段的PC上设置好IP地址和默认网关后,让PC间互ping,让学生观察PC间的连通性,并加以思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其思考学习路由的工作机制。并进步提出如果要让三个网段都能互通,要如何配置?如此,步步为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3)项目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项目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能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即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

例如,在NAT的实训中,设计了一个小型企业网设计的项目中,项目任务设计为:1)画出拓扑结构;2)规划VLAN;3)规划IP地址;4) VLAN间的互连;5) NAT与Internet的连接;6)企业内的PC访问Internet上服务器的数据包传输过程的观察。

这个项目就包括了以前已学过的知识,如VLAN,VLAN互连等,也隐含了新的知识,如NAT的使用,NAT数据包的变化过程等。学生完成这个项目的同时,也学会了知识的综合应用

总之,在设计项目时,要仔细推敲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能力。

3.3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促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督促与检查,也是保证实训按时按量完成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同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完成情况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但有的同学却感觉到困难。这要示教师在任务的设计要兼顾到大多数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4学生阶段报告与经验交流

实训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实训阶段报告,从这一周中抽出一些知识点作为报告内容,让学生上台来讲解,交流心得体会。在交流过程中,特别要求学生注重交流在实训过程中的出错的一些案例,是如何产生及解决的,通过总结交流经验教训,让学生整体进步提高。

3.5单兵训练、小组竞赛与团队合作

单兵训练,是指实训中的一般任务都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独立完成。让每位学生都要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的每一部分的内容。在做路由交换的实训中,单兵训练时,我们一般让学生使用模拟器来进行,这样操作会更加简便。

现实社会中,一个网络工程任务往往任务大、时间紧,所以团队合作的训练是必须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训中分阶段地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这些综合性项目都要完成多台设备的配置与网络调试,并且要求必须在实际设备上来完成。综合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以完成时间的长短作为小组成绩的依据。每次小组比赛后,教师进行总结评分,并将此评分做为最终实训成绩计算的一部分。

这种综合项目要求小组同学必须进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才可以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热情,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3.6“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网络实训效果

通过二年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实践表明此方法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4总结

在21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被充分地重视,实训力度加大。经过实践说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辅助以配套的实训指导书、教师监督激励、报告交流、小组竞赛与团队合作等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训中长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热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奇.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9).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 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7-0014-02

随着装备模拟器的不断发展,装备模拟器的应用在部队训练中越来越普遍,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部队战斗力的形成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在完成高危、恶劣、极端训练科目发挥出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得到各兵种部队的特殊关注。各兵种部队也花费大量精力、财力进行装备模拟器的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综合装备模拟器联合训练方面,还缺少相应的研究和建设,而从现代战争来看,单一兵种作战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多兵N联合作战、立体式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常态。为培养适合现代战争形态的部队,建设一套能完成大规模、跨兵种、兵种协作等大型的训练科目的综合装备模拟器也势在必行并且意义非凡。

1 国外采用分布式节点构建综合训练模拟器的发展状况

分布式综合装备模拟器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个具有独立训练功能、能完成特定训练的多个单兵种模拟器,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从而建设成能够完成大规模、跨兵种、兵种协作等大型的训练科目的综合装备模拟器。从1982年开始,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与陆军联合开发了SIMNET(Simulation Net-work)系统。SIMNET是一个采用分布式结构,基于VR技术的虚拟对抗作战系统。SIMNET联结了包括美军和德军在内的近300台坦克模拟仿真器、飞机飞行模拟器、作战指挥所仿真器、计算机生成兵力(CGF)仿真器及导弹发射仿真器等。他们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可实现资源共享,随时调用数据库、模型库、图形图像库及知识库的信息。假如将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直升机、歼击机、舰艇、反舰导弹、巡航导弹、海军陆战队和诸如A-10S和F-16S固定翼飞机以及野战集团军防空发射阵地临时接入网络,则立即可使用高逼真度视听方法参加相互的军事演习[ 1 ]。SIMNET系统除对参战人员进行诸种作战任务的训练外,还可对各种武器系统的性能和效能进行研究与评估,更可进行包括各种武器平台的大规模虚拟军事演习。上述各种任务都是在由SIMNET系统所提供的综合虚拟战场环境内进行,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各种武器平台借助网络互联,共享这一描述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内的综合性虚拟战场环境,以进行体系对抗的模拟。

2 构建分布式综合装备模拟器的基本步骤

借鉴SIMNET(Simulation Net-work)系统结构,分布式装备模拟器的构建,如图1所示。

战场环境生成设备主要作用:1)生成综合训练的战场环境,将信息发送到综合装备模拟器总服务器;2)接收参训设备生成的、反馈到综合装备模拟器总服务器的数据,并将实时数据生成并将相应信息映射到初始的战场环境中。综合装备模拟器总服务器的作用是接收战场环境生成设备发出的数据并将其发给各个分散模拟器服务器;3)接收各分散服务器的反馈数据,将其提供给战场环境生成设备。飞散模拟器服务器是负责各模拟器操作台和总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接收与发送。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 构建综合装备模拟器的对策研究

现有模拟器装备存在以下的特点:

1)地域分布广。模拟器基本根据兵种分布而分布在适合该兵种训练的地方。

2)针对性强。各功能模拟器大多针对专业兵种设计,只针对专业兵种进行训练。

3)个体差异大。各模拟器设计制造因为设计定位、研制时间、研制经费、采用的技术等诸多因素,使现有的模拟器的仿真度、训练效果等训练水平参差不齐。

要将这些不同地区、不同功能、不同水平的模拟器整合到一起需要解决下面两点问题:

一是网络连接。要先建立各个模拟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并保证优质的网络通信效果,实现综合装备模拟器各设备间的数据接收和传送。如何解决网络连接问题?总体思路是,把现有的每台装备模拟器作为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这些分布式节点通过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及远程通信网连接在一起,或通过卫星以远程网络方式连接到一起。结合实际情况有两种方式比较可行。第一是通过卫星以远程网络结合局域网方式进行连接。只要将总服务器和各个分服务器之间采用远程网络连接,各分服务器和操作台采用局域网连接就可解决网络连接问题。这种方法优点是实现起来简单、方便,但由于是无线传输,有可能在保密和传送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第二是利用各部队比较普及的军网结合局域网进行连接。只要将总服务器和各个分服务器连入军网,在军网内专门开设一条信息通道,各分服务器和操作台采用局域网连接就可解决网络连接问题。这种方式实现起来也比较方便、简单并且兼顾到了信息安全和信号的稳定,基本可以解决网络连接问题。

二是信息传递。各级设备之间由于技术不同,可能产生信息接收和发送问题。有些现有模拟器对从总服务器接收到的整体战场环境等数据,无法生成并传送给各个模拟器操作台;有些模拟器规模小根本就没有分系统服务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分服务器上想办法。有分服务器的设备在原有的服务器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分服务器和总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功能和操作台接收战场环境及协同兵力信息能力的完善。对没有分系统服务器的设备可以建设符合标准的分系统服务器,进而使设备有参加综合训练的能力。

4 构建综合装备模拟器的未来展望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5?0163?03

Construction of three?network integration training platform

SUN Xiao?ho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a construction scheme of college three?network integration training platform is provided aimed to acceler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ree?network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he training platform is on the basis of the college internal data bearer network, uses the converged communication with EPON technology networking, and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broadcasting and data on the training platfor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ining platform enhances the communication training environment of college,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and trains urgently needed personnel for the community.

Keywords: three?network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scheme; training platform; interconnection

0 引 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被重点推进,其中强调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1]。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将带动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整条信息产业链的发展。

作为通信类高职院校,要及时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在实训平台、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培养出行业企业急需人才[2]。

1 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3]。

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简单的物理合一,会遍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三网融合以IP技术为基础,实现业务的多样化及开放性;网络的归一化、简单化及融合性;终端的智能化、多样性及融合性。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4]。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三网融合技术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三网融合代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应以行业发展为风向标,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布局、优化课程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三网融合实训平台的建立目标就是推广新的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学生三网融合方面的技能,为社会输送急需人才。

2 三网融合实训平台构建方案

我校通信技术专业是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央财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已与中兴通信校企合作建立了与现网一致的通信基础实训平台,构建了现代交换实训室、SDH光传输实训室、3G移动通信实训室、通信工程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5]。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将广电、传统电信固网、因特网等进行融合,建设三网融合的实验平台,引入新的实验环境,提供一张模拟电信运营商环境的整体通信网,可以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环境,极大的促进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环境的整体发展。

2.1 三网融合实训平台整体构建方案

学院与通信行业知名企业中兴通信合作建设三网融合实训平台。该实训平台以学校内部数据承载网为基础,在学校原通信基础平台之上,采用融合通信与EPON技术组网,通过设置融合通信IBX1000、BAS、IPTV和学校原有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实现用户的语音、多媒体通话的功能,以及相应的一些增值服务。在用户接入侧,使用EPON实现宽带的接入,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采用多套EPON组网方式组网,可灵活选用EPON+LAN、EPON+FTTH、EPON+EOC和家庭网关等方式。EPON接入方案可综合提供语音、数据、视频、CATV等全方位业务[6]。三网融合实训平台整体构建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三网融合整体构建方案

2.2 三网业务实现

在“三网融合”系统中用户可以与ONU的UNI端口FE连接机顶盒STB再接标清/高清电视来实现IPTV业务,IPTV系统需要布署一台点播直播服务器,一台录制管理服务器,管理录制内容路径和设置定时录制;1台4路的视频压缩盒子,采集压缩传输视频信号;一台视频点播服务器,提供流媒体服务、用户认证管理。用户可以从ONU的UNI端口的RF接口直接接入有线电视机,ONT设备具有分波的功能,同时在局端OLT上设置合波器和EDFA光功率放大器就可以实现CATV业务。

在系统中的电信网业务以综合业务交换设备 IBX1000为核心,连接到EPON系统,可下挂PC软电话、IP电话、IP可视电话、IAD综合接入设备;IAD可用来互连传统的模拟电话和网络传真机FAX;IBX1000通过E1专线连接PSTN和PBX,用来实现当前IP语音通信与传统固话无缝结合的通信实验。PBX常用于企业话务平台,IBX连接到PBX用来实现IP语音通信与企业话务融合,传统的模拟电话和传真机都可用于当前的组网当中。

这样在EPON系统中实现了VoIP业务,高速宽带业务,IPTV业务和CATV业务,以EPON光接入系统为承载实现了“三网融合”。

2.3 功能实训平台构建方案

三网融合实训平台项目是基于EPON无源光网络平台,结合融合通信和IPTV等通信平台,整个实训平台由EPON光接入实训平台、融合通信实训平台、IPTV实训平台等各功能实训平台共同构成。

2.3.1 EPON光接入实训平台

该平台负责整个三网融合通信平台各种流量的承载,作为用户数据的接入设备,模拟现网中计算机网络功能。中兴ZXA10 EPON无源光接入系统提供良好的组播与动态带宽调度能力,支持大带宽的数据和互联网接入业务、VoIP业务、IPTV业务、CATV视频业务等多种业务的开展,并提供良好的QoS与安全性保障。对于语音业务的支持采用VoIP的接入方式解决;对于IPTV业务的支持主要是提供相应的通道并进行组播复制;对于CATV业务,用户可以从ONU的UNI端口的RF接口直接接入有线电视机;对于互联网数据业务如Internet冲浪、下载、在线游戏、在线阅览、视频/语音聊天、远程教育/医疗等,在用户端通过ONU的LAN或者WLAN接口接入,通过OLT汇聚后由GE/FE接口上联到宽带城域网。

2.3.2 融合通信实训平台

该平台负责三网融合平台中语音流量的交互,模拟现网中电信话务通信网的功能。该平台采用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从根本上把数据、语音、视频通信融合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可下挂SIP PHONE、Sphone等网络终端,提供丰富的功能支持和服务订制,并能兼容传统的通信网络,从而实现电子传真、视频会议、数据会议、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真正把通信与企业办公软件、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融合通信系统还可以实现IMS(Internet)、PSTN(E1/环路)、2G无线网(GSM/CDMA)、3G无线网(TD?SCDMA/WCDMA/CDMA2000)的无缝接入,彻底解决现网和高校实验室组网和接入困难的问题[7]。

2.3.3 IPTV实训平台

该平台负责三网融合平台中视频流量的交互,模拟现网中广电电视网络的功能,实现多播流转发、点播、基于Web的编解码、实时传输等业务[8]。

2.4 与学校现有通信基础平台的互联互通

三网融合平台兼顾我校原通信基础实训平台,实现二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全程联网”,模拟实际三网融合运营网络环境,真实再现通信过程。三网融合平台与学校原有无线通信移动平台通过网络承载层(SDH)互联互通,进而实现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固定用户与固定用户、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语音以及数据传输,实现统一的通信调度的各项实验。

在技术上,基于全IP架构的增值业务中心,通过设备上的FE口与学校已有的3G无线通信设备无缝搭建,新增的EPON光接入平台及学校原有的程控交换机平台根据实际情况采用E1接口、GE光/电接口或者FE光/电接口连接到以环形组网光传输平台上的以太网电接口板、或E1电接口倒换板上;IPTV平台通过交换机,融合通信平台通过IBX1000的FE电口上联到光接入实训平台的EPON局端设备OLT。最终实现原实训平台与新组建的各实训平台的互联互通,移动网络和固网之间的信息传递;充分模拟现网的运行状况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又保护了学校投资,使学校已有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5 平台实验内容

EPON光接入实训平台可开设实训项目有:光网络单元的配置及开通、光分配单元的配置及开通、光用户单元的配置及开局等;融合通信实训平台可开设实训项目有:IBX1000设备基本配置、IP话机配置、H.323网守基本配置、SIP服务器安装与配置、SIP综合运用、IAD设备配置、VOIP网管软件使用、融合通信实战练习等;IPTV实训平台可开设实训项目有:基本会议控制操作、终端及MCU的硬件连线及配置、网管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操作、ZXMS80系统软件的安装及其配置、视频会议系统综合故障定位及处理等[9]。

3 结 论

三网融合实训平台解决方案以现网主流技术和设备为载体,专门根据中国网络现网的运行状态出发,通过简化、汇集、典型性的研究,对各实训室进行了模拟现网运行的研究,并且通过对设备对接的融合,最大程度的模拟现网运行,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达到全面改善和提升高校专业实验实训水平、促进高校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作用[10]。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0.

[2] 周训斌.三网融合技术及实训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4.

[3] 李妍.基于三网融合电信网络平台技术演进的分析与探讨[J].信息通信技术,2011(3):12?16.

[4] 李战国,张睿哲,刘向东.基于策略的三网融合的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2(9):74?77.

[5] 李中云.基于综合通信网络实训平台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87?89.

[6] 王莉,刘志愚.基于EPON 的接入网设计方案[J].计算机时代,2009(10):27?29.

[7] 杨俊东,余江,赵东风.融合通信综合实验室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4):4?6.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5)

2014年,本人根据学校安排参加了部级骨干教师提高素质计划的培训,地点是在福建省师范大学,学期三个月,培训完成后,结合本次自己学习的体会,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有关教学改革的个人看法。

1、转换观念

传统教学均以学科为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完全适用于中等职业学生。回想培训期间,有幸邀请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师资资源研究室主任邓泽民教授,他给我们上了一次课,收益颇多。

这次课是有关饭店旅游服务业中的一门课,讲如何冲调咖啡。以前的教材,系统的讲解咖啡是什么、原产地在哪、有哪些类型等,学生学完,到酒店实习,要求冲制摩卡咖啡,还是不会,其实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目前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是:简单告知咖啡是一种饮品,具体讲经典单品咖啡、浓缩咖啡、花式咖啡、时尚咖啡等如何调制,这样学生真正掌握了冲调咖啡的技能;比照这种思路,映射到网络专业教学中,是一样的道理,以往我们过多的强调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基础知识等,而忽略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以至于学生总感觉什么也没学到,而老师却感觉该讲的知识都讲了,学生到社会上,真的发现该学的没学到,所以中职学生目前应更多的强调如何去做,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

网络学生基本要求:组网,管理网络,维护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每一协议,简单讲清它的原理、功能,更应该结合具体的网络设备讲清它们的实际场合,目标就是学生见到同类型的设备知道它是什么、用在什么场合、怎么用,比如要求连接两台计算机,学生知道如何连接、如何通信,或者网络出现故障,学生知道如何能检测到故障,能对常见的故障进行锁定,维护等。

2 、加大试验

本次培训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系统完整的对华为网络设备进行了各种试验。在这里,首先强调一下老师的重要性,给我们培训的两位老师都是80后的,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都是华为资深网络培训师,每年要到北京参加华为设备的继续教育,在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专业功底深,在这次做实验时,自己也对平时凌乱的知识点梳理整齐,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平时对于有些模糊的地方,在这次听课中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校没有试验设备,所以自己比较重视实验,每一天老师都布置具体任务,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我和另一名老师相互配合,协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只有亲自动手去做试验,才能真正体会理论的内容,并且才能发现问题。

其实很多知识点理论是理论,真正实践起来还是和理论有差距的。所以结合我校学生,还是要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例如局域网组建这门课,掌握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的主要构造和配置管理方法,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整体认识局域网、广域网中的互连设备,了解路由器、交换机在网络设计中的作用、熟练进行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安全管理、认真记录实验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完成实验报告、根据网络拓扑要求,完成综合实验的设计并能成功实现网络通信的要求,能够进行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管理等。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要设计一定的实验题目,不能让学生盲目实验实习,对每一次实验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由于在实际的网络应用方案中,往往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且相互配合,因此,今后的教学中要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题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相应的课程考试形式也可以进行改革。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是让学生苦于死记大量枯燥的网络原理与理论,造成学生“学习为了考试,考试完了全忘”。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理论考试只考察最基础的网络原理(如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交换技术等),实践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应用网络知识的综合能力。这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操作性人员才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人才。

3、加大实训环境建设

按照企业要求,建立真实或仿真的学生实训环境。例如应有的网络工程方向实训基地、网络管理与应用方向实训基地、网站建设与维护方向实训基地等,这些实训基地能满足网络工程勘测、网络工程深化设计、网络布线、网络布线测试、网络设备安装、终端安装与测试、系统调试等典型职业活动,以及网络安全攻防、网络融和通信和IPv6技术、局域网组建、服务器配置、广域网接入、网络安全配置与测试、网络监测、系统维护、网络安全防御等典型职业活动。另外软硬件结合还能使学生最终实现网站规划、网站页面制作、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测试、网站、网站维护等典型职业活动。

4、师资基本要求

任课教师的实际理论与操作技能决定了学生的起点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教师应为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和相应专门化方向对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具备“双师”素质,承担不同专门化方向的教师应所任教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经历,具备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5 、引入资格考试认证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砝码

目前网络认证方面的机构比较多,相对成熟的也不少,学校教学中可以将各个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认证考试的要求,熟练掌握接入层、汇聚层各种网络设备的使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国内华为,锐捷,神码等认证工作相对成熟,他们的培训体系也相对完整,有各自配套的教材,包括理论和实践,可以选择相对较好的一家,这样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前参加认证工作,也是对他就业增加了砝码。

以上是本人在这次国培期间的收获,老师的观念变化,会带动教学课改的深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职的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类风湿关节炎; 预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发生慢性炎性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多呈进行性进展,致残率高,治愈率低下[1],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单项自身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不足,类风湿因子的检出率也偏低,容易造成误诊[2,3]。因此医务人员主要是通过敏感性互补的几个检验指标和临床表现对类风湿关节炎作出诊断[4],但在疾病的诊断中往往带有很多的主观因素。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是种理论化的数学模型,是模仿人脑神经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具有自行学习、联想记忆、错误容纳和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5]。因此人工神经网络常常被应用到临床医学疾病的诊断上。本研究结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8个主要指标,设计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方法,通过对150例样本的网络运算,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可行性。

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对外界信息的学习,以特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概括,从而具备了对这些信息的识别功能,并产生了一个相对应的结论。因此,再次给人工神经网络这样一个相似的条件时,神经网络就会根据已学到的知识,自行推理判断,得到一个我们需要的结果。

1.1 人工神经元

人工神经元是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处理单元,简称为神经元。如图1显示了一个具有r个输入分量的人工神经元模型[6]。

图1中p(r=1,2,…,r) 为该神经元的输入数据;Wr 为该神经元分别与各输入数据间的连接强度,称为连接权重,权重值的大小代表上一级神经元对下一级神经元的影响程度。b为该神经元的阈值,f(x)为作用于神经元的激励函数,通常采用的是S 型函数,其数学表达式见式(1)[7]:

f(x)=(1+e-Qx)-1(1)

a为神经元的输出数据。神经元将接收信息pi与连接权重wi 的点乘积求和构成其总输入, 在神经元阈值b的作用下经函数f(x)的作用,产生信号输出a。

图1 人工神经元模型

1.2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多个不同的神经元连接而成,一般含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了多个神经元,上一层次的神经元只能对下一层的神经元产生作用,同层神经元间无相互作用[7]。根据神经元的不同连接方式,就形成了不同功能的连接网络模型。比如BP神经网络,Kohonen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等等,多达数十种。在医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BP神经(Back Propagation),也就是误差逆向传递网络[8],本研究中采用的也是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一般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其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神经网络输入层的神经元是接受外界信息的端口,不包括数据运算功能,他将外界的输入数据通过一个连接权重传递给下一隐含层的神经元。隐含层是神经网络的核心部分,数量上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层次,随着层次的增多,网络结构变得更复杂,网络数据处理功能也增强。网络的最后一层是输出层,输出层接收到隐含层的各项信息,然后经过转换把信息传给外界。

输入层 隐含层 输出层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7)

国外高校及职场比较流行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空雨伞”分析法:空,指代周边环境那些不会改变的事实状况。雨,我们对“空”所做出的观察,也就是环境的状况或可能面临的变化。伞,因“雨”而做出的决策,也就是解决“雨”的方法,即事件最后的结果。

本文将以此方法对“互联网+继续教育”进行分析讨论。

一、空:当前“互联网+”和继续教育现状

何为“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加上各个传统行业,当然不是简单1+1的问题,实际上其概念的提出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们利用现在通讯信息技术构建的互联网平台与各传统行业进行深度嵌入,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态。“互联网+”的实质是关系及其智能连接方式,是对互联网技术要素中智能要素和工艺要素的重新认识与界定。

我们已经生活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时代,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办了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主题是“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此次大会展示了互联网+涉及各行各业的最新情况。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了各自特色展示,六大核心科技特别吸引人:无人机、VR、3D技术以及机器人。会展中通过3D裸眼技术演示了模仿邓丽君的演唱会,其逼真的效果让人震撼。百度推出了百度大脑还有百度无人实体车,无人车可以通过网络将实时车况连接到百度大脑,通过百度大脑计算后可以根据当前路况对无人车进行实时指挥,通过无人机方便快速地进行货物接收和投放,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黑科技”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继续教育的现状如何?当前继续教育主体仍然采取线下实际授课的传统模式,并以部分远程多媒体进行补充教学。传统教育在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有较多的灵活性,但它的发展受到师资、场地、时间和专业等方面的诸多限制。MOOC(慕课)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发展起来的新网络教育模式,MOOC=美国成熟的异步网络课程模式+“免费+开放”的互联网策略,MOOC突破了时间空间等各种限制,改变了传统授课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其教学特点总结如下:1、开发注册,任何人只要通过网络注册即可学习;2、教学内容与校园同步却可进行异步学习;3、教学任务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指派,学员的作业和测试等都可通过云主机进行评分;4、建立学习者小区在线线下讨论。

二、雨:分析继续教育在互联网+下的困惑

(一)教师困惑:互联网+式的新型教育是否将取代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相对于社会培训机构的讲师拥有更可靠的“铁饭碗”,很多学院教师担心网络化教学会取代线下的课堂教育,他们认为教师录制完教学视频,学生只要通过看视频就可以学习,最终大多教师没有工作可做而导致致下岗。

上述的担忧是否会发生,笔者不敢妄自断言,但对社会那些早就实行网络化教育的IT培训机构来说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以CSDN(全国最大的计算机技术论坛)举办的计算机类培训为例,早在2006年就开始进行了各种软件培训,如至今还非常火爆的“java黑马程序员”和“PHP程序员”。培训机构里的讲师们经常将各自成套的教学视频免费共享在网络上,学员们无偿获得各位讲师的精彩视频进行学习,他们经过视频学习后,往往会被讲师专业能力所折服,继而很多学员非常愿意在线下与讲师们进行面对对面的学习。由于CSDN目前只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设线下培训班,有部分非一线城市的学员可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在线同步学习,因此以培训机构的例子来看,学院派教师们是过虑了,笔者认为教师们可录制一些精品课程,只要专业能力强教学视频精彩,通过网络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形成好的口碑,更多学员就会慕名而来,不管对学院还是教师都是双赢的。

(二)学员困惑:为什么要选择继续教育进行学习深造?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为了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各种挑战,个人不断进行“充电”是必然的。人们学习的渠道多样如继续教育、自学考试、出国留学、社会培训等,选择固然是多样的,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上述四种进行比较,自学考试最自由但难度最大,有时遇到问题自己思考不得其解,通过baidu或google等搜索引擎寻找的答案也不一定能很好的解决。出国留学虽然可以给自己的简历镀金边,但需要付出更大时间和金钱代价,更何况现实是当前很多“海龟”回国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社会培训机构是个不错的选择,一般社会培训机构都紧跟职场需求,针对当前热门推出各种课程,教学内容也能贴近实战,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可以开具业界认可的证书,似乎到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是最佳选择,其实不然,继续教育时间上虽没有自考自由,却有教师进行解惑和同学间的交流。相对出国留学,成本支出也没有那么大,而相比于培训机构,其最大的优势来源于证书的权威性,只要顺利通过继续教育,可取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对于一线城市的职场人士,这个优势不但可提高职场竞争力还能享受一些如落户加分等政策。

(三)学院困惑:现已有各种教育形式,继续教育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当前继续教育面临生源逐渐减少的趋势,学院也在担忧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同样可以借鉴下国外大学的情况,放眼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麻省理工、剑桥等都设有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榜样说服力是最强的,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要取消继续教育呢。

关于生源的现实问题:要想更好的生活需要自我的不断发展,教育产业有非常大的市场,学习就是刚需。社会培训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不断发展,继续教育的生源却在萎缩,可见社会培训机构有继续教育需要学习的方面。

三、伞:总结分析互联网+继续教育

互联网+^续教育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思维特征:去中心、离散化、泛连接。

去中心:在网络世界里各个节点是独立的,每个节点都可作为中心也可作为分支,节点间的关系是扁平化的。学员和教师都可以理解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多个教师可通过网络同一个课题的视频,学员们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进行学习。学员如果觉得自己理解的比较透彻,也可自己的视频,如果是理解不透彻的问题,也可将问题总结后,以便进行讨论。这样学员就从分支节点升级成中心节点,进行角色互变。

离散化: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是可以是碎片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当前状况自由组合,找到自己比较方便的时间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即可学习,因人而异自由选择。

泛连接:无论学员身处何处,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学习,课后学生间、师生间都可通过各种即时通讯软件,比如QQ、微信等进行直接交流。当然也可通过E-mail或论坛等进行非即时的留言讨论。学有所感者也可博客或微博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网络连接彼此,拉近距离,为大家提供各种便利方式的互动。

上海交通大学在这方面已在积极推进建设,国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发了很多平台,比如百度的“传课”、网易的“云课堂。对市场敏感的各种培训机构最早进行了互联网教学,比如IT领域较知名的培训机构CSDN(与传智播客进行合作)早已在2006就进行了互联网化教学实践。

社会培训机构有如下特点:1、课程紧贴职场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2、授课非常灵活有新意,师生互动频繁,避免老调重弹,乐于创新改变;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更加便利的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做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始终居于领先地位,经济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是“刚需”,作为知识“源产地”的继续教育学院,互联网带来了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在2016年乌镇举办的“时间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于指导继续教育的互联网+建设有很大启发,继续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互联网技术只是其中一种手段,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谨守初心即可。

参考文献: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74-01

当前,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程度实现全面提高,同时,社会对人才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能力,为社会输送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关键的战略任务。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都相继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因此,建立一个可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的现代化网络实训中心,为相关专业的网络实训和教学提供平台,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的积极意义

1.1 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可以提高计算机实训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的水平,进而填补实训教学的空白。通过实训中心可以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改善实训条件,提供给教师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知识,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路,进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实训中心,还可以加强院校与网络厂商的联系,进而了解当前国际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授课质量。

1.2 加强学生的网络信息技术

构建实训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以及真实的教学环境,学生通过亲自动手配置网络、调试网络及搭建网络,可以促使学生全面以及直观的了解网络环境和网络设备,加强对网络标准、协议以及原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训中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1.3 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

实训中心囊获了当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可以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并且通过各项试验,对国际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跟踪,提高院校的科研能力,进而在实训领域和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优异的成果。

2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的相关原则

2.1 开放性原则

在设计实训中心系统的过程中,要确保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实现与外界异种机的互联和兼容,网络通信接口和协议要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同时,实训中心的信息设备要支持当前国际网络协议。

2.2 先进性原则

在建设实训中心过程中,高职院校一定要保证在实用的基础上,引入当前国际成熟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例如无线网络技术、集群技术、分布交换技术以及具有多功能的网络设备等。在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进展的同时,适应以及满足网络的发展需求,实现一次建设、长期受益的效果。

2.3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主要包括数据传输以及用户安全,其中用户安全要在系统操作中考虑,而数据传输要在网络中解决,确保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致使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同时,还要防止病毒和木马的非法入侵以及由于操作失误而引发的系统故障,控制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和访问。

2.4 实用性原则

实训中心要保证充分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以教学为立足点,保证系统的可靠、安全、适用以及易于拓展、维护和管理。同时,实训中心还要具备较强的性价比,为网络拓展提供可能性,进而使用CAT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实训中心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要实现简化管理、容易操作以及可靠安全的效果,选用功能多、性价比高的网络设备,进而防止设备过早落后和淘汰。

2.5 可靠性原则

在实训中心的建设中,系统设计要选择质量好以及信誉好的设备。同时,还要采用科学的冗余以及容错技术,进而提高系统的操作性以及可靠性。

3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建设实训中心的模块设计

在建设实训中心的过程中,需要以实训项目为前提,因此,要将实训中心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及学生实训区域、教师管理区域以及交换功能区域。

其中,学生实训区域主要是由八组模块构成,其中每组模块都要通过核心交换机以及串口服务器进行连接,在每个实验操作平台,都能够完成任何类型的操作实验,其中主要包括IPv6、无线、安全、VoIP、交换以及路由等。Web 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以及教师机要连接在核心交换机上,而学生的任务和作业要传输到文件服务器。同时,学生还能够利用Web 服务器开展辅助学习和自主探究,校园网要将防火墙与核心交换器进行连接。

教师管理区域主要运用TE模块,主要为教师提供实训管理、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管理等服务,其硬件设备包括网络硬盘、光纤交换机、视频服务器等。同时,计算机还要安装相应的监控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的进度以及任务管理。

功能交换区域要与校园网实现连接,进而促进异地实训以及外网连接,其主要由一个模块组成,有两台功能交换机,与学生实训区域和教师管理区域相连接。并且组成环装以及网状结构,支持IPv6以及IPv4路由协议,在实现外网连接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局域网互联。

3.2 网络实训中心的相关结构设计

搭建实训中心需要提供真实的环境,进而带来学生以网络的真实感以及直观感。因此,中心要利用岛式布局,岛式布局是当前十分流行的实训中心布局方式,将实验中心组成小岛,每个实验室可以供八名左右的学生使用。同时,实训中心的主要区域还要采用透明强化玻璃,实验室设备柜要采用理线架以及配线架面板,进而让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科学的布线方式。

3.3 实训室网络设备选型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室中网络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以及服务器,根据实际的要求还需要配备相关的语音、视频以及安全设备等。网络中最为主要的设备为交换机,选择端口数时不仅要考虑到所需连接的用户数,也要考虑到交换机所处位置以及单口成本。由于需要对光纤网络进行模拟。则需要对光纤端口的交换机进行部分选择。在对服务器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处理数据以及所支持的用户数,防止出现服务器不符的状况。

进行局域网组建实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价格便宜以及材质较为柔软的双绞线,同时为了对三网融合的职业场景进行模拟时,也需要采用光缆。除此之外,在进行电话场景模拟实训时,需要采用电话线。因此,在实训室内所采用的通信线缆应该挑选光缆、双绞线以及电话线。

3.4 科学设计实训以及实验内容

在设计实训以及实验内容的过程中,要基于当前的网络技术标准,其中主要包括网络应用墙、语音传输、无线网络、ISDN、 PSTN、 IGMP Snooping、虚拟专用网络、最优途径协议、路由信息协议、静态路由、NAPT、网络地址转换、ACL、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以及生成树协议等。同时,实训中心还要以专业教学为导向,通过引入竞选企业和校企合作的案例,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方式使用、管理以及组建实训中心,每个以任务和项目的实训单元都要充分结合实际。这些项目要覆盖整个服务器配置、网络资源管理、网络布线、网络方案以及网络设备的配置和选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项目中,并且根据项目制定方案、设备选型、配置网络及安装系统,进而亲身体验管理网络及组建网络的过程,实现技能与知识的有效结合。

4 结语

建立网络实训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以及先进的网络实训以及学习平台。通过实训中心,学生可以有效学习网络总体框架、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知识,亲自动手操作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等设备,掌握网络互联以及主机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熟悉不同的系统操作,配置网络应用服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构建网络实训中心可以为学生实训和学习提供现代化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服务型、应用型以及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华.浅谈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259-260.

[2]刘思锶.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刘吉贵.基于Linux的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4]谢彤.基于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实训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

[5]贺同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网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

[6]路荣平.淄博职业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200-02

Abstract: The paper is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exploration methods can not predict the remaining oil and gas accurately, the methods of fuzzy theory and self-organizing map are approached. It takes the advantage of Fuzzy neural network system converging faster and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as well as the unsupervised competitive learning mechanism of self-organizing map, it achieves the goal of predicting the remaining oil and gas. The method of neural network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remaining oil and gas, it obtains better effect of prediction.

Key words: neural network; predict; remaining oil and gas; pattern recognition; train

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油气勘探开发则是石油工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地震勘探理论方法日趋成熟,我国各大油气田勘探程度相继提高,油气田已经被大幅度开采。然而我国的石油平均采收率并不高,约为30%多一点,还有近70%的油气并未采收,传统的油气勘探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增加石油的采收率。当前我国各大油田的地质勘探工作已经进入中后期,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方法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油气田剩余油气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做出预测,以便在寻找新的勘探开发领域,同时也能继续对老油气田进行挖掘,从而提高油气产量。

近些年来,随着神经网络技术[1]的日趋成熟,基于模式识别的各类方法技术,如统计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糊判别等技术和理论在剩余油气预测方面都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其中模糊理论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并且容易被人理解,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很强。由于模糊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各自的优点,常常被单独或者是组合起来运用到实践中,本文主要介绍神经网络的方法运用于预测剩余油气的工作中。

1 模糊理论

1.1 发展历程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里克分校的扎德教授首先创立了模糊集合的数学理论,随后P.N.Marions也开始从事相关研究,于1966年发表了一份关于模糊逻辑的研究报告。1974年扎德教授作了模糊推理的研究报告,同年英国的E.H.Mamdanl运用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首次实现了蒸汽机的实验性控制,从此模糊理论的雏形形成了,随后模糊理论[2]掀起了一波热潮。

1.2 在剩余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在预测剩余油气[3]的实践中,首先对地震资料做初步的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的样本用模糊理论的聚类方法进行训练,对训练样本进行几类。每类都有各自对应的神经网络,用专属于每类的样本依次训练各自对应的神经网络。具体步骤如下:

1)流体属性的提取

流体属性数据是三维数据,属性的提取方法依赖于具体的物理问题与数据网格的划分。三维数据场属性边界的提取所采用的方法是求出网格点的梯度,特征区域一般是梯度模值较大的区域。对于均匀的三维网格,估计其梯度的方法可采用三维差分。为得到网格点上的梯度值,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邻近点的场值进行简单的差分估计。在计算流体力学问题中,采用的网格大都是结构化网格,为计算网格点上的梯度,需将网格变换为均匀规则正交网格。设三维网格交换为[x=T1(ξ,η,?)],[y=T2(ξ,η,?)],[z=T3(ξ,η,?)],在点(m,n,p),其场值梯度在两种网格上的关系式为:

[?f?ξ?f?η?f??=?f?x?f?y?f?z?x?ξ?x?η?x???y?ξ?y?η?y???z?ξ?z?η?z??]

2)模糊系统处理流体属性

确定输入输出的学习样本[(αK,βK,γk)],k为样本个数。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输入样本分成N类,N类样本对应N条神经网络。利用各自的样本训练各自的神经网络,选择合适的学习样本,系统经过多次样本训练和样本学习之后,优化出一部分识别精度高的样本,优选的样本到达能辨别精度后,将该样本输出,这样就可以被识别了。

2 自组织神经网络

2.1 结构与工作过程

自组织神经网络是上世纪80年代芬兰Helsink大学的Kohonen在Willshaw与Von der Malsberg在的工作上,结合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神经系统的理解,创建Kohonen模型,又称Kohonen网络。自组织神经网络[4]的特征映射是基于生物的大脑神经系统,模拟它的自组织特征映射机制,在样本训练中有很强大学习能力,在组织学习中不需要监控,是一种无监督竞争式学习的前馈网络。自组织神经网络通过学习,从而提取某组数据中的某种重要特征或内在规律,按离散时间的方式进行分类。网络可以把任意高维的输入作为输入神经元,映射到低维空间得到输出神经元,并且使得输入神经元内部的某些相似性质表现为几何上邻近的特征映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降维处理。这样输出神经元会聚集成一个输出层,输出层就可以绘制成一维或二维离散几何图形,并且其拓扑结构保持不变。此分类反映了样本集之间的本质区别,大幅度降低了一致性准则中的人为因素。

如图1所示,SOM网络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双层网络, 由若干输入神经元和输出神经元组成。输入层与输出层各神经元之间实现了全部互相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方式,每个输出神经元可通过可变连接权与所有输入神经元相连, 且输出神经元间存在局部相互连接。每个连接都具有对应的连接权值,用于表示该连接的强度。各个神经元的连接权值均具有一定的分布,每个输入神经元与输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通过连接权来传达。输出层的神经元之间实行侧向连接,相邻的神经元相互激励,距离较远的神经元则相互抑制,然而超过了一定的距离的神经元又具有较弱的激励作用,最后剩下的一个神经元或一组神经元,则反映该类样本的属性。

2.2 预测剩余油气的步骤

1)根据勘探数据体提取流体属性[5],并对其进行预处理。

2)优选出所要了解的流体属性,对其进行降维压缩,将压缩集作为模式识别的输入,以统计的油气储层参数作为输出来训练组组织神经网络。

3)利用模式识别[6]参数和降维压缩集对储层的油气进行预测,从而得到如今的剩余油气的分布。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传统油气勘探的方法难以满足预测油气田剩余油的难题,着重介绍了模糊理论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的方法,这两种神经网络的方法各有优势。其中模糊神经网络的系统训练和学习速度快,收敛较快,预测的精度高。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竞争模式起到了快速优选的作用,神经元之间的协作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则缩短了整个流程的工作时间。总而言之,神经网络的技术与方法在预测油气田的剩余油气的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汪镭,周国兴,吴启迪.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综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3:357-361.

[2] 王晓军,杨海峰,邱志平,等.基于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结构分析的模糊理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08:887-891.

[3] 熊艳,包吉山,肖慈.模糊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及油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02:222-227.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10)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是由大量的、简单元件(神经元)广泛相互联结而成的非线性的、动态的复杂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它是在现代神经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能模拟人脑的若干基本功能[1]。它具有并行分布的信息处理结构,可以通过“自学习”或“训练”的方式完成某一特定的工作。它可以从积累的工作案例中学习知识,尽可能多地把各种定性或定量的因素作为变量加以输入,从而建立各种影响因素与结论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映射,采用自适应模式识别方法来完成预测工作[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尤其是对处理内部规律不甚了解、不能用一组规则或方程进行描述的复杂的、开放的非线性系统显得较为优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一般由处理单元、激活状态、单元输出、连接模式、激活规则、学习规则等6个部分组成。一个多层神经网络中包含有很多个信息处理单元,分布于不同的层次中。根据每项输入和相应的权重获取一个综合信号,当信号超过阈值则激活神经元而产生输出。各类影响因素和最终输出结果之间可以假定存在一种映射,即输出结果=F(影响因素)。为了寻求最佳的映射关系F,将训练样本集合和输入、输出转化为一种非线性关系,通过对简单非线性函数的复合,从而建立一个高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F,最终实现输出值的最优逼近[3]。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80~90的人工神经网络是采用前馈反向传播网络(back-propagation-network,简称BP网络)或它的变化形式。BP神经网络(如图一)是一种单项传播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分为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层与层之间采用全连接方式,同一层单元之间不存在相互连接。它是前向网络的核心部分,体现了人工神经网络最精华的部分[4]。标准的BP网络是根据W-H学习规则,采用梯度下降算法,对非线性可微函数进行权值训练的多层网络。图一:BP神经网络的每一层的权值通过学习来调节,其基本处理单元为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选用S型作用函数:其中:xj为该神经元第i个输入;wij为前一层第i个神经元至该神经元j的连接权值,i=0时的权值为阈值。其计算步骤如下:(1)给定一组随机的权值和阈值初始值及步长系数η与势态因子α;(2)取学习样本数据,根据学习样本、权值及阀值计算输出,并与学习期望输出比较,当误差满足要求时结束训练,否则将误差向后逐层传播,并修正各层连接权值,调整公式为:其中:k取j结点所在层的前一层所有结点。5)澳门内地旅客人数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一)BP网络设计网络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应满足多种不同要求,例如,希望所涉及的网络有较好的推理能力,易于硬件实现,训练速度快等,其中有较好的推理能力是最主要的。一般来说,推广能力决定于3个主要因素,即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网络结构以及样本量大小。在一般情况下,旅游需求预测研究中样本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可归结为在样本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网络规模的问题。在进行BP网络预测模型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网络的层数、每层中的神经元个数、初始值的选择、学习速率和期望误差。i)网络的层数已证明:具有偏差和至少一个S型隐含层加上一个线性输出层的网络,能够逼近任何有理函数。所以,本文选择一个3层的BP网络。ii)每层中神经元的个数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根据解决具体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为了提高网络训练的精度,可以通过采用一个隐含层,再加上1到2个神经元以加快误差的下降速度即可。因此,本文输入层神经元个数选择为4个,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分别选择了9、12、15个,输出层神经元个数选择为1个。iii)初始值的选择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初始值的选择对于网络学习是否达到局部最小、是否能够收敛以及训练时间的长短都有较大影响。在初始值的选择上一般是使经过初始值加权后的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值都接近零,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神经元的连接权值都能够在它们的S型激活函数变化最大处进行调解。所以,初始值一般选择在(-1,1)之间的随机数。本文的初始值为默认值。iv)学习速率对于任何一个网络都对应一个合适的学习速率。学习速率决定每一次循环训练中所产生的权值的变化量。大的学习速率可以导致网络的不稳定,但是小的学习速率又会导致训练时间延长,收敛速度较慢,不能保证网络的误差能最终趋于最小。综合上述考虑,在学习速率的选择上倾向于选择较小的学习速率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本文选择的学习速率为0.01。v)期望误差值期望误差值的确定也是通过网络对不同误差值分别进行训练比较后确定的最适合值。所谓的最适合值是相对于所需要的隐含层的节点数来确定的,一个较小的误差值的获得需要增加隐含层的节点以及训练时间。本文经过不断测试,选择0.0001为期望误差值。(二)1.网络训练模式的选择训练网络有两类模式:逐变模式和批变模式。在逐变模式中,每一个输入被作用于网络后,权重和偏置量被更新一次。在批变模式中,所有的输入被应用于网络后,权重和偏置量才被更新 一次。使用批变模式不需要为每一层的权重和偏置量设定训练函数,而只需为整个网络制定一个训练函数,使用起来相对方便,因此,本文在进行网络训练时采用批变模式。表格一:年度

澳门的内地游客量(T)(千人)中国内地国民总收入(GDI)(亿元)中国内地人口数(POP)(万人)中国内地居民消费水平(GDE)(元)澳门生产总值(M-GP)(亿美元)1996604.270142.5122389278966.31997529.877653.1123626300266.71998816.883024.3124761315961.919991645.288189.0125786334659.220__2274.798000.5126743363261.020__3005.7108068.2127627386961.920__4240.4119095.7128453410668.220__5742.0135174.0129227441179.220__9529.7159586.71299884925103.320__10463183956.11307565439115.62.数据和模型的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要求数据具有:A、易获得性B、可靠性C、可测度性。本项研究采用很可靠的官方发表的数据作为分析的数据源(见表1),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局网。用3层BP网络模型对本例旅游需求进行模拟,根据BP网络的映射原理,对于样本集合X和输出Y,可以假设存在一映射F。为了寻求F的最佳映射值,BP网络模型将样本集合的输入、输出转化为非线性优化,通过对简单的非线性函数的复合,建立一个高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F值的最优逼近。对于本例旅游需求模型的模拟:其输入层结点数(4个神经元):中国内地国民总收入(GDI)、中国内地人口总数(POP)、中国内地国民消费水平(GDE)、澳门生产总值(M-GP)。把澳门内地游客量(T)作为输出结点。从而得出3层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四.模型结果及分析1网络训练性能的检查。不同个数的隐层单元组成的BP网络训练曲线如图1,2,3所示。通过比较发现,中间层神经元个数为9和12时,网络的收敛速度比较快。2网络预测性能的考查。在数据列表中选取1996年到20__年的数据作为网络的测试数据。20__、20__年的(文秘站:)游客量检验误差曲线如图4。其仿真结果令人满意,达到预期的效果。图1图2图3图4五.模型的应用与评价(优缺点与改进)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层BP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模拟效果是邻人满意的。可以看出,人工神经网络的拟合精度比较高,主要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能自动准确地找出各种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具有较强的模拟适应能力等特点。在本例对于澳门的内地游客量的旅游预测中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这一研究方法为旅游学的定量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工程实践问题中的一些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指导方法。虽然BP网络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学习速率是固定的,因此,网络的收敛速度慢,需要较强的训练时间。再次,网络隐含层的层数和单元数的选择尚无理论上的指导,一般是根据应验或者通过反复试验确定的。因此,网络往往存在很大的冗余性,在一定上也增加了网络学习的负担。六.原题附带问题简析通过对本例旅游需求模型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旅游需求进行预测预报时,对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需要认真做好。对于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寻求变量间的关系,以形成初步的想法。如何获得数据以及如何获得准确的数据对于我们研究实际问题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收集数据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弄清究竟需要哪些数据,剔除不必要的数据,从而减少冗余的工作。同时,需要什么形式的数据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与建立模型的目的和所选择的模型的特点有关。[参考文献][1]王士同,等.问题求解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2]HillT,MarquezO’connorM,RemusW.ArtificialNeuralNetworkMedelsfor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11)

【关键词】

校园网;安全;措施;策略

1引言

近年随着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推进,校园网的规模上在扩大,应用在增加,服务师生的能力在增强,我们通过校园网办公更便捷,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效果更好。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校园网络安全也存在很多问题:校园网络拥塞引起的网络崩溃;网络规划不科学,存在Bug;无线网络开放,教室信息点开放,病毒泛滥;校园网建设中,安全性、可扩展性的需求较为明显。

2校园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病毒和木马入侵

中职学校的网络资源价值不高,但是安全防护技术低下,已经成为初级黑客实习训练的重要场所。校园网络奇慢,打开网页慢,播放流媒体文件慢。ARP攻击使网络遭受到了ARP入侵,攻击者通过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在校园网中产生大量的通信量,使校园网络阻塞,或者达到断开其他用户连接,增加被攻击者带宽的目的。

2.2APP攻击

Android软件开发的技术已经开始发酵,目前手机的应用越来越丰富,开发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高,甚至APP开发和网络应用越来越紧密。开发能够控制网络设备的APP应用已经很常见了,这样就给校园WLAN带来了很大压力。学生的好奇心使然,通过某些APP控制学校的网络设备,向网络发送大量垃圾文件,就会形成APP攻击,导致校园网络出现拥塞。

2.3开放信息点

中职学校网络大多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级,树型与星星混合的拓扑结构模式的网络结构相对简单,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存在大量开放信息点,通过连接终端,可直接进入校园网络。以某校为例,校园WLAN信号覆盖范围有限,为了补充不足,老师自带无线路由器,仅办公楼四楼的路由器数量多达15台,大部分教师将路由器的LAN口当作WAN口来用,连接方式错误,致使路由选择路径发生变化,网络连接错误。教师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容易被学生或攻击者接收,稍加分析,便可以接入校园网络,轻松获得网络资源,登录办公管理平台,甚至入侵网内其他主机。

2.4校园网拥塞

中职学校财力薄弱,为了节约成本,通常采取监控与网络使用公共传输介质,公用同一网段,不建立独立监控网络。另外,近些年中职校的网络教学设备不断增多,多媒体一体机大量投入使用,获取校内教学资源和互联网教学资源占用大量带宽。目前,师生使用手机数量已达每人一部,同时通过APP获取互联网多媒体资源和流媒体业务,导致校园网络带宽不足,网络处理能力不够,产生网络拥塞现象。校园网络崩溃。

2.5技术力量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网络拓扑混乱,缺少科学规划。缺少专业的网络管理、网络设计人员,现有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急需提升。然而,学校网络的规模在日益扩大,网络的应用(业务)在不断丰富,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尤为凸显。

3校园网安全管理的措施和策略

3.1网内主机

主机备份。网内重要主机、服务器恢复注册表,不使用共享文件夹。对存放重要资源的主机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要对系统和注册表等信息进行备份。当遭受攻击、瘫痪后可以快速恢复系统和注册表,使系统正常工作。禁止网内使用文件夹共享的方式传送问文件,此方式极容易被工具软件检测到,并利用共享机会向主机埋下病毒或木马。清理僵尸节点。僵尸节点不但节点本身有病毒,反应慢,而且会感染相邻节点,具有传播特性。对网络节点进行排查,清理带有大量病毒的主机节点,关闭没有重要业务的计算机和服务器。

3.2网络本身

入网认证。使用校园网络需要认证,使用防火墙技术,静态IP与MAC地址绑定,增加MAC地址的过滤,将校园网络的资源分类分级,建立开放网络和认证网络,并加强管理。杜绝随意使用校园网络,禁止未经身份认证的用户登录、获得校园网络重要资源。建立基于流量约束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网络流量问题,同时也影响网络安全。可以说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安全的基础,改变传统的核心、汇聚、接入三级的网络模式,变为核心、接入二级网络模式,既简单又相对安全。此种模式减少了汇聚层对核心层流量压力,同时实现了校园主干网络的负载均衡,使整个校园网络更加稳定、安全。增加网络架构的冗余设计。目前,学校网络应用(业务)越来越丰富,师生交流的平台越来越重要,保护好数据资源十分重要。主要方法就是在使核心节点之间建立链路冗余,节点与核心节点间有至少两条通路,当两个核心节点之间断掉,节点可以通过其他冗余链路连接到核心节点。

3.3策略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培训师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建立网络安全防范机制,定期和随机检查关键主机的网络连接,病毒防御状态等情况。定期检查校内网络线路连接状况,禁止私自连线。关键网络节点、设备要进行监控。总之,要树立网络安全防范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建立高水平的管理团队。通过聘请、培训等方式组建和培养一批网络管理、网络设计能力强,网络知识扎实,业务水平高的队伍,通过开展网络对抗赛等活动对网络管理员进行强化训练。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在学校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建立管理员负责制度,鼓励网络管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在学校网络安全方面解决了实际问题的管理员。总之,不但要在网络布局上,网络设备上进行技术监管,还要在使用者的行为上进行监管,更要形成制度。

4结束语

校园网安全的提升,不要盲目扩大校园网络规模,应该科学规划学校的网络,建立技术过硬的管理团队,提升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素质,采取有效的具体防范措施,使用恰当的网络技术。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1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52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甘肃省适应时展的潮流,积极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全面阐述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并以“互联网+”思维为视角,为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 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甘肃省委组织部依托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甘肃干部网络学院,大部分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及相关高校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网站,内容日益丰富,功能日趋强大,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网络基本覆盖各地各部门各领域,作用日益显现。目前,该平台具备信息、在线学习、教学考评、培训管理、课程共享与交流互动等功能,汇集国内相关课程1 000多门。2016年3月份以来,举办了“四个全面”“全省精准扶贫”专题网络培训班,先后培训干部10万人次,在助力全省大规模培训干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与我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大连)的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相比,与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建设,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顶层设计重视不够。2016年8月2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作为甘肃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并未提及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当前的主要任务,也未将其纳入到相应的政策与工作体系中去,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对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作用,这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缺憾。第二,资源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培训单位相对独立,形成了各自办学、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各单位在资源开发立项时少有查新,没有充分调研其他相关单位同类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从而导致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得不到推广应用的现象。第三,重硬件,轻软件和数据库建设。部分单位对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实际需求模糊不清,过度采购硬件设备和搭建网络,重复建设,轻软件和数据库建设的误区,导致软件开发利用不够,数据库建设缺乏,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第四,技术管理高素质人才短缺。各相关部门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大部分技术人员只能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应用,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认知、网络建设、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

2 推进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总结甘肃省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其发展现状,就如何推进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2.1 顶层统筹,倾力打造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

虽然甘肃省委省组织部建立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甘肃干部网络学院,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课程资源建设尚不完善,截至目前,上线课件数量共有1 169个,存在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单一、统筹规划不够、微课程匮乏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顶层统筹,完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全省干部教育智慧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第一,要加大内容研发。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开发或购买课件资源,建立门类齐全、内容全面的培训师资库和在线课件资源库。及时更新网络课件,制作10分钟以内的微课程,有针对性地满足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丰富和完善更加适合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课程资源体系。第二,要注重高效管理。要对面授培训的需求、计划、考勤、评估、档案和师资进行全面管理,支撑各级单位培训管理、组织、实施、评估工作的无缝协作与流程化管理,全程记录培训过程,辅助干部教育管理部门提高培训管理水平,使培训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第三,要优化平台性能。网络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是“连接”,只有“连接”才能实现干部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员覆盖、资源共享。甘肃干部网络学院要按照权威标准,不断改进技术,设计和研发超大规模智能化云平台,以支撑大规模干部学员同时在线学习,满足新时期全员在线学习的需求。

2.2 整合资源,真正实现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师资库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是网络教育培训中的两大核心要素。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其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建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

(1)共建。在“互联网+”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研究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长远规划,做到有计划安排、有领导分管、有效果评价、有考核监管与有分工协作等。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立条块结合的资源共享和流通机制,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服务模式,避免各部门独立采集、独立保管,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促进部门、区域、城乡与行业间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协同,立足实际,把握关键问题,科学地设置建设任务,提高一站式服务的整体效能,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2)共享。要对VPN虚拟专网升级改造,利用部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特色课程、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政策解读、地方创新实践最新成果等优质课程资源,采用VPN虚拟专网技术实现甘肃省与全国各类各级干部网络培训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如视频会议、视频直播、远程培训、网上课堂和网络交流论坛等。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的优势,推动培训资源向下延伸,让甘肃省干部共享高端优质的培训课程。甘肃省各党校、行政学院及社会主义学院等培训机构要积极采取自主开发、组织征集、合作开发、委托开发与市场购买等方式,加强干部网络培训资源建设,对自主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培训资源,应积极主动向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和其他平台推送。

2.3 强化科技支撑,研究开发移动互联客户端系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1%。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触手可及,分享无处不在。为适应移动互联的集中爆发,建议有关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不断加大移动端APP的开发投入,从内容设计、课件形式、学习方法与页面布局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让广大学员用户使用更智能便捷的移动端学习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干部学习时间有限的特点,要充分借鉴MOOC平台的优点,大力开发微课和慕课,用小视频配合相应的在线测试来方便干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和消化。

2.4 分工协作,多渠道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

教学资源数据库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最核心要素之一,是信息化工作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教师与服务学员的重要保障。其内容包括媒体素材、题库、案例、课件与网络课程等。为更好地建设甘肃省干部教育资源数据库,省委、省政府应从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硬件配置、人力统筹、内容建设等因素,组织全省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多渠道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

第一,要充分利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上级培训部门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源,发挥好其远程教学系统的传输功能。第二,制作甘肃省领导干部和外聘专家高质量讲话与授课资料的小视频。鼓励甘肃省广大教师参与到信息资源库建设,强化具有本土特色的数据库建设,丰富和完善藏书库、新疆区情和地方文献数据库,形成以社科图书文献为主,以院校优势学科为重点,体现甘肃特色的馆藏格局,也可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视频课程,充实视频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根据平台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时展特点,通过直接购买等渠道获取授权使用其他商业机构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各类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第四,还应建立学校资料数据库,用于存储学校的各类相关文献、照片、视频等资料,以备查阅和使用。第五,根据当前干部教育培训需要,收集和整理已有的中央党校远程教学课程网、全球发展远程学习网、中国西部开发远程网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视频课程,充实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

2.5 利用云计算全力打造“互联网+海量在线培训”新模式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教育培训领域的全面变革。培训对象由“数字移民”变为“数字原住民”;教学资源由纸质资源变为在线资源;教学环境由线下课堂变为“O2O”模式;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互联网+海量在线培训”新模式已全面启动。

精选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