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6-04 09:28:42

金融资产负债率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1)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与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机制后,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重心转向了资产负债化管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不断优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也进一步提高了银行成本的运营效率,由此可见,利率的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本人在云南富滇银行多年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经验,主要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业界同仁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欢迎批评和指正。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利率的市场化发展,使其与宏观市场金融环境联系更为紧密,由于宏观金融环境存在不稳定性,导致商业银行利率出现波动,从而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提高,此外,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也可能在利率定价的过程中采用风险加成的方式,这便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成倍增长,从而降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为商业银行的长效稳定经营埋下隐患。

(二)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

金融市场环境中利率差值的减小,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效益降低,盈利压力不断增大。商业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变革,使得银行无法依靠利率调整实现利润收益的提升,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利率差值的减小,会直接导致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化,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

(三)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难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金融环境中的利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主导,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利率,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与调整,在这一机制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将会逐渐增大,不仅要在经营管理中着重强调风险控制,也要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不断改善经营手段。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难度加大的原因还在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中更多的经营亏损要独自承担,所以商业银行在利率自主化的同时,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从而使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资产和负债结构比较单一,且在规模、期限上都不对称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由于长期以来传统业务运营占主导地位,因此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加之商业银行始终将存款贷款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这也导致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贷款规模与期限无法得到均衡的统一管理。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也使得资产结构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丰富,资产负债数额也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增加,单一的负债结构和资产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和控制。因此,为了使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规模与期限实现协调与统一,就要进一步丰富银行的经营方式,通过降低资产管理中的信贷资金比例,使其与资金业务、非利息业务等延伸业务相协调,提高银行资产结构的稳定性并有效的丰富其内容,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要在强调存款数额增长和负债来源多样化的同时,针对市场宏观环境中的负债数额流动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从而保证在银行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其运营风险得到更为全面有效的控制。

(二)资产负债管理手段落后,资金市场定价不科学

就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进行分析,在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对银行的资产总量及其负债总量进行组织与协调,从而实现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衡管理。然而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发展,通过平衡管理资产总量却表现出了一定的落后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总量管理主要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各项负债余额和资产余额的总和进行计量与平衡,从而更为全面的得知银行的综合运营状况,而随着金融市场中负债结构的逐渐改变,银行中的总量管理方式无法与金融市场的负债结构相匹配,加之当前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幅度的增加,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的动态化发展,都使得我国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总量管理手段逐渐落后。在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发展中忽略了对市场资金定价的调研和研究,因此在新形势的金融市场运营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便无法准确的对市场资金进行定价,加之对资金市场定价机制中风险认知的不足,也进一步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市场定价准确性的缺失。

(三)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过程中,由于利率管理风险多具备政策属性,因此为了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有效控制,就要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金融市场环境中的利率变化,开展利率风险的有效管理。但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而言,由于金融市场中利率的变化直接牵制着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这便使得银行无法主动及时的采取管理手段机对利率进行风险控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是从资产比例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资产进行利差管理等保证资产总量的稳定,而这却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出纳比例不断减小,从而无法实现对利率风险的主动管理。

三、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制约机制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资产负债结构直接影响着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为了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加强,就要首先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为了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调整,应首先对金融市场中的融资资源进行开发,并将更多的融资内容导入至银行的总量管理计量中,从而通过市场融资数额的增加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为了促进资产结构内容的丰富,银行还可以深入开发储蓄存款等多种形式的资产负债活动,从而提高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为银行资金周转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制约机制的建立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也必不可少,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逐渐丰富,不同资产内容的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完善,通过制约机制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协调作用,切实有效的实现对资产负债的风险控制,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负债余额和资产余额的均衡配比,促进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构建合理定价机制

为了实现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就要注重银行内部控制与管理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促进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提高。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手段进行分析,在对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在管理体系构建的同时,在不同的体系内容中设立对应的指标,进而为资产管理手段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对银行内部资产负债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负债结构风险性的降低,从而为定价机制的落实奠定基础。在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负债管理中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利率定价中,所以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必须构建完备的利率定价机制。由于利率定价工作的开展同时受到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和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所以在定价过程中,要首先对定价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算预测,并通过对比不同利率定价下的金融市场运营效益,选定最佳的利率定价,从而切实有效的实现市场化发展背景下的利率定价优化。

(三)加强资产负债产品组合管理和业务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商业银行的运营和发展也在不断的丰富资产负债管理方式,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银行资产的管理效率,就要对资产负债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并采取对应的组合管理手段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促进银行负债管理机制的完善。在资产负债产品的组合管理中,为了实现资产负债产品的优化组合,必须强调对也金融市场环境的深入剖析,在了解市场金融机制的管理特点后,对商业银行定量的资产进行组合调整,从而使银行资产负债产品能够更好的顺应金融市场实际发展,从而促进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产品管理能力的增强。为了在金融市场环境中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商业银行还要结合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背景,对自身的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中,优化效率直接受到负债业务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为了在金融市场中进一步加大市场占有率,就要针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创新管理,通过增加理财产品创新性等创新手段,丰富银行负债来源和渠道,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存款,为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和资金流动提供动力支持。

(四)逐步完善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预警和决策管理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资产负债管理效率,就要在当前总量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并通过对该机制的不断完善,降低资产负债结构管理中的风险。为了实现授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要以资产网络信息为基础,针对授信风险进行全面的判断和预测,并通过分析和审批,最终确定授信风险管理手段。在授信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中,为了有力的保障管理效率,还要强调管理手段和商业银行实际经营状况的有机结合,并从银行的实际总量管理和金融市场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在授信风险管理机制中,为了使预警和决策管理手段得到加强,要首先在银行的经营数据基础上创建信息库,并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数据进行审批与计量,实现资产负债的量化管理,从而利用数据统计和分析更为有效的实现风险预警。授信风险管理中的决策系统建设则是指在银行资产负债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信息的反馈处理对负债管理决策进行修正与完善,从而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之金融市场在发展中金融需求的不断变化,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转型,从而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2)

在杜邦分析法的相关研究中,对资产报酬率的研究较多,在权益乘数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在将企业负债划分为经营性负债与金融性负债的基础上,从经营性负债的角度,探讨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经营性负债

根据企业资金来源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可将企业的负债划分为金融性负债与经营性负债,其中,金融性负债是指企业从金融市场取得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借入金融性负债时,通常会伴随发生利息支出等财务费用;经营性负债是指企业因日常业务运营而产生的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等,经营性负债发生时,往往不需要伴随有利息支出,因而成本较金融性负债低。

(一)传统杜邦分析法中的经营性负债。由于本文研究重点是经营性负债,为简便起见,采用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公式: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资产报酬率×(总资产÷股东权益)=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负债)÷股东权益] =资产报酬率×(1+负债÷股东权益)。

而权益乘数可以划分为金融性负债与经营性负债,因此有: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1+负债÷股东权益)=资产报酬率×[1+(经营性负债+金融性负债)÷股东权益]= 资产报酬率×(1+经营性负债÷股东权益+金融性负债÷股东权益)。

为了衡量经营性负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提出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与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对权益乘数贡献程度的概念,即: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经营性负债÷股东权益;经营性负债对权益乘数的贡献程度=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权益乘数。

相应的,金融性负债也有金融性负债权益比率,即金融性负债权益比率=金融性负债÷股东权益,进而有:权益乘数=1+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金融性负债权益比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1+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金融性负债权益比率)。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企业在资本报酬率维持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权益乘数的增加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进而提升企业的营业利润,而权益乘数的增加可以通过提升金融性负债权益比率、提升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或二者同时提升的方式进行。其中,金融性负债通常具有一定的融资成本,而经营性负债利息几乎为零,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又具有不输于金融性负债的运用效果,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经营性负债的成本优势,扩大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

(二)扩大经营性负债策略的应用。扩大经营性负债的策略,主要是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增强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或客户的议价能力,进而低成本或零成本占用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根据运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以占用上游供应商资金为主的经营性负债策略。运用此类策略的企业,往往具有规模较大、采购数量较多的特点,可以通过压低上游采购价格、延期支付采购货款等方式,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典型企业比如苏宁、国美等大规模流通企业。

2.以占用下游经销商或客户资金为主的经营性负债策略。运用此类策略的企业,通常具有产品受市场欢迎、品牌美誉度高的特点,可以采取向经销商或客户收取订货保证金、提前支付产品费用等方式,加快资金的回笼,如通信、教育等行业。

3.同时占用上下游资金的经营性负债策略。运用此类策略的企业,同时采取面向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的资金占用方法,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房地产行业的企业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二、经营性负债对万科地产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研究对象选取。基于房地产企业具有负债率高、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同时,房地产行业又具有商品房预售、延期支付工程建设款、工程物资款等优势,可有效运用经营性负债策略,因此,房地产企业适合作为衡量经营性负债对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对象。本文以万科地产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A股上市的四大房地产企业:保利地产、招商地产、金地集团作为对比对象,探讨经营性负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二)房地产企业经营性负债的构成。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性负债主要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其中,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主要是指支付给建筑商、建材商、设计公司、园林公司等上游供应商的资金,预收账款主要是预收房款,虽然以流动负债的形式列于资产负债表上,但一般不需要还款,而是结转成收入。

(三)经营性负债对提升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本文以2013年万科地产、保利地产、招商地产与金地集团的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反映盈利水平的净资产收益率,并按照杜邦分析法将其分解为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四家房地产企业中,万科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排名第一,其次为保利地产,而在资产报酬率方面,万科地产与保利地产分列二三位,但在权益乘数方面,又并列第一位。根据杜邦分析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出万科地产在资产报酬率上不是很突出,但净资产收益率又位列第一的主要原因是权益乘数对万科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贡献较多,导致其盈利能力排在前列,因此,需要对权益乘数展开进一步分析。

将权益乘数划分为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与金融性负债权益比例(见表2),万科地产的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为2.81,位列四家房地产企业之首,而金融性负债权益比率为0.74,低于其他三家房地产企业,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对权益乘数的贡献程度达到61.77%,远高于保利地产、招商地产、金地集团, 从而可以合理推断出权益乘数中的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是导致万科地产的权益乘数排在四大房地产企业首位的主要原因,同时表明万科地产作为国内业界的代表,在利用经营性负债、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做得较为出色。

从万科地产近五年的经营性负债相关指标的变化来看(见表3),资产报酬率呈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价格、材料、人工等价格的上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万科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总体上却呈上升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权益乘数的不断上升。而权益乘数中,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的上升最为明显,从2009年的1.31上升至2013年的2.81。从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对权益乘数贡献程度的变动来看,经营性负债对总体权益乘数的贡献程度呈增长趋势,2013年已达到61.77%。同时期内,金融性负债权益比率却维持在0.72至0.89之间,并无明显上升态势。

因此,可以认为万科地产在资产报酬率呈下降的态势下,仍能保持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负债水平的提高对公司权益乘数的拉升作用。

三、研究结论

本文以万科地产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的方法,充分探讨了经营性负债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一)运用经营性负债的优势,有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通过万科地产历年的相关财务指标体系来看,其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对权益乘数的贡献水平逐年攀升,而其资产负债率却不断下降,在成本上升、毛利空间缩小的形势下,通过扩大经营性负债水平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越大,维持同等权益乘数所需的利息支出就越少。2013年万科地产与保利地产的权益乘数相同,但万科地产的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高于保利地产,而万科地产的金融性负债权益比率又低于保利地产,考虑到经营性负债较金融性负债的成本低,因此,万科地产因金融性负债而产生的利息支出与财务费用较保利地产低。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3)

企业资产负债率即负债占其资产总量的比重,是表示企业负债融资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也用来表示企业的融资结构。房地产业融资结构不合理不仅给房地产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一、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水平现状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现状

本文按照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确定的2007~2009年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为对象,通过对各年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状况。如表1所示,2009年87家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中,有61家公司的负债率在50%~80%之间,其中资产负债率介于50%~60%、60%~70%和70%~80%之间的分别有17家、27家和17家:即负债率在50%~80%之间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占所有被考察对象的70.11%。从上面数据还可以看出,200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负债率水平比2008年和2007年高。

(二)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资金来源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来源主要包括:1.从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借入资金而形成的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2.在开发过程中因产品、技术和劳务的结算而形成的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3.其他应付款;4.部分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形成的负债。

根据表2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银行贷款约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26.08%,2008年银行贷款约占企业本年资金来源的23.23%。相比而言,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应付债券始终比较小,多数年度没有超过企业资金来源的1%。由表2可见,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依然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2001年两项合计为9.59%,而2008年两项合计达19.65%,呈增长趋势;银行贷款中,短期贷款比重明显高于长期贷款。但自2004年以来短期借款呈下降趋势,而长期借款呈上升趋势;预收账款呈上升趋势。

(三)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与全行业负债融资水平比较

表3列示了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全国房地产企业负债率水平呈降低趋势,这主要是应归因于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从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低于全国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普遍水平并呈波动增长趋势。这是因为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股权融资渠道优于非上市企业,随着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经营规模和股权融资的增长,其负债融资的能力也更高了。另外,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周期性对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水平也有影响。总之,在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和自有资金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房地产占用资金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债务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仍有可能提高。

(四)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其他类型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水平比较

表4通过将上市房地产开发行业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比较可以看出,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除了低于业务特殊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外,均高于其他类型上市公司的负债率。

二、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现状成因分析

造成中国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负债水平高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负债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自身因素与外部融资环境因素。房地产开发公司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行业经营模式和企业的资源状况等因素;外部融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影响、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的状况。

(一)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经营模式

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融资模式是由房地产开发模式所决定的。20年来中国房地产经营模式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统揽土地―融资―规划―施工―销售―物业管理的全部环节。在这一产业价值链中,土地是房地产开发商能够进行开发的原始支点,融资只不过是整个运作的一个环节而已。按法律规定,企业用自有资金拿到地后,就可以通过这块地的项目做抵押或担保去融资开发项目,项目达到预售状态即开始销售,销售回款进入下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贷款的支持是这种运作模式得以持续的基础。因此,包括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内的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水平都比较高。另外,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资金占用时间也长,其周期性特点使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财务业绩不稳定,使企业很难利用增发新股取得股权资金。因而房地产上市公司从股市上获得的资金总量占资产的比例很可能低于其他行业的企业。

(二)企业资源状况和盈利能力

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人力资源状况、品牌和信誉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公司的融资都有影响。但影响上市房地产企业融资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资源。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地域性和产品的不可流动性,拥有土地决定着房地产企业占有市场,同时,土地作为企业资产可进行抵押贷款。因此房地产企业土地储备量的大小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再融资能力。首先是可增加权益融资,权益融资的增加又扩大了公司的负债融资能力,进一步导致负债水平的提高。这可以从表2的数据看出:2007年总负债水平和长期贷款水平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峰。这是因为2007年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增发等方式增加自有资本增加土地储备,进而使得负债水平大幅度提高。

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影响着负债融资水平。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偿债的保障,是公司取得债务资本的前提条件。盈利能力强时股东更愿意采用负债融资以增加股东投资收益。

另外,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多为业绩优异的企业,当盈利水平高时,能够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而通过股市融通资金相对困难。因此其资产负债率水平也相对较高。

此外,公司规模、成长性、公司的控股股东及管理当局对风险的态度等因素都对公司负债水平有影响。

(三)房地产金融政策

从2003年起,中国为了调控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增长过快,从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上对房地产业频频出台调控措施,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2004年4月27日,国务院要求提高房地产开发资本金比例,(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资金比例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正是这些金融政策的出台使房地产企业去寻求其他融资方式。2004年后信托融资大幅度增加、引进战略投资者融资增加及银行短期借款减少而长期借款增加主要是由于金融信贷政策变化导致。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5月再次调整了房地产开发资本金比例,其中,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04年的35%调低至20%,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配合其他金融信贷政策,使2009年房地产信贷水平大幅提高。整体上看,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企业的负债融资水平影响比较大。

(四)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

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与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是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共同构建的。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是指围绕房地产开发、流通以及消费整个环节进行筹融资所产生的资金初始交易市场,包括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信贷、房地产企业证券、债券、信托、基金等筹融资活动;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是建立在一级市场之上,对一级市场中的产品进行再次交易流通的市场,主要指房地产抵押信贷资产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

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能为企业融资提供各种便捷而适宜的渠道,而中国房地产金融起步比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选择。如中国的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债券融资水平很低。除了股市融资之外,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率。

三、中国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债务融资影响分析

(一)负债融资对公司盈利的影响

根据国泰安研究中心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2008年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库整理的不同资产负债率水平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与相关平均报酬率数据得到图1和图2。从图1可见,在一定范围内资产负债率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在提高;当资产负债率高于65%左右时,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公司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总额比及总资产净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图2显示30%~40%负债率水平公司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总额比及总总资产净利润率最大,而图2显示处于60%~70%负债率水平公司净资产报酬率达到高于30%~40%负债率水平公司的净资产报酬率。这应归因于负债融资带来的纳税效应提高了股东权益报酬率。

图1和图2验证了资产负债率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在一定的临界点之内,资产负债率和公司绩效正相关,当超过这个临界点以后,继续增加债务融资,提高资产负债率,不但不会提高公司绩效,还有可能会增加公司的破产成本,公司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加大,公司绩效下降。

根据表1可以看出中国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有近1/3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了70%。这表明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比较大。遇上经济变动或金融政策调整,公司资金链就会紧张,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增大。

(二)负债融资趋同性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从前面数据可以看出,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金来源单一,股权资本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增发配股。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允许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同时全面放开了定向增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股权融资途径,但负债融资仍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预收账款(这主要是客户的定金和预售款,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个人消费贷款转化而来,主要来源于银行)及应付账款(主要是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债券融资比例仍然很低。房地产企业负债融资的趋同容易引发系统风险。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公司销售下滑,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不仅可能导致土地闲置、烂尾楼,还将导致银行坏账增加,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中国1992~1993年海南的“房地产热”就是一个教训,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给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 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 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1995年8月,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以解决省内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投资房地产而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但仅仅两年零十个月,海南发展银行就出现了挤兑风波。1998年6月21日,央行不得不宣布关闭海发行,这也是新中国首家因支付危机关闭的省级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翁少群,张红,刘洪玉.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水平分析[J].中国房地产,2003(12).

[2] 洪振挺.基于融资能力的房地产企业竞争力[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4)

作者简介:

陈胜权(1968-),男,江苏江都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一、房地产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资本结构是指公司长期资本(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是由企业采用的各种筹资方式筹集资本而形成的,是企业筹资结构的核心问题。房地产业是资金高度密集性行业,开发房地产项目所占用的资金非常庞大,如果不能借助于各种融资手段,开发商将很难进行,同时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融资成本的太小,关系到财务风险的大小及公司效益的好坏。房地产资金市场按期限长短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短期)和长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一般包括贷款市场和贴现市场;长期资金市场又称为资本市场或证券市场,主要是向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及债券等有价证券。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包括企业内部融资和企业外部融资两部分。关于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影响最大的是SheridanTitman和RobertWessels(1998年),作者认为影响资本结构的企业特征方面的因素主要有获利能力、公司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非负债税盾等。我国国内研究结果大多表明,获利能力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影响(负相关)。这说明房地产业获利能力越强,其内部积累能力也就越强,企业就可以通过内部融资来满足要求,当内部资金不足时才考虑负债融资,所以高获利负债企业一般负债较少。公司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而非负债税盾,即折旧这类虽非负债但同样具有抵税作用的因素,其与负债比率负相关,企业实际折旧率越高,税盾越大,企业负债越低,因为折旧与负债的节税利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当公司有较好的折旧免税措施时(如实行加速折旧等),负债免税的动机便会削弱。

二、房地产行业资本结构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本文选取房地产行业上市A股公司;数据区间为2003-2005年;剔除sT、PT公司,这些公司或财务状况异常或已连续亏损两年以上,最终得到样本公司共计为27家。如(表1)、(表2)、(表3)所示。

(二)个股资本结构相关分析经过计算样本公司3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可以得出新黄浦平均资产负债率最低,先锋股股份平均资产负债率最高。从积极的角度看,新黄浦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表明公司的财务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偿债能力强,经营较为稳健,对于投资行为的态度比较慎重。据对该公司近年经营状况的分析:一方面是由于新黄浦近几年的主营业务收人大多来自存量房产销售,没有开发新项目;另一个方面公司对资产结构进行了大的调整,剥离了效益不佳的三家公司股权,使应收款项和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财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资产负债率的普遍偏低说明企业的经营趋于谨慎。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如果资产负债率过低则表明企业的经营非常保守或对于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先锋股份资产负债率偏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先锋股份是为控股子公司提供的较高的担保,以及将资金直接或间接的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另一方面先锋股份只是家总股本9200万、净资产3亿多的小公司,由于收购了万置房产和新新家园,同时承接了总投资高达20多亿的两个大项目,总资产从4个亿扩大到16个亿,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80%。当然,目前房地产行业形势还是较好的,但一旦形势发生变化,依靠增加负债支撑起来的房地产股,则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行业整体资本结构分析以下从资产负债率、融资顺序、负债融资及优先股筹资等方面进行分析。

(1)资产负债率相关分析。从近几年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2003年的行业均值56.99%,2004年的行业均值59.27%,2005年的行业均值59.28%,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呈递增趋势。而其它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均在40%~50%,这说明房地产行业大部分资金依赖于负债,这与其行业自身特征一致。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实力不足问题,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定金及预收款以及外部资金投入,自有资金很少。这使得我国房地产企业过度依赖于贷款和预收款,造成了资产负债率偏高的现象。

(2)融资顺序相关分析。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筹资结构相当不合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融资实践都表明,从公司融资成本的角度看,企业在需要资金时一般遵循的融资顺序是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才是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首先是债务融资,其次才是股权融资。发达国家的企业,债务融资始终占据其外部资金来源的第一位。然而考察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不难发现在融资决策上明显偏好于股权融资,非上市公司偏好于争取上市募股融资,上市公司则偏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这与国外企业融资决策次序“内部融资一债务融资一股权融资”相背离,也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相背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我国企业制度的转型密切相关的,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基本上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种种缺陷,对经理阶层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实际上很难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因此,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融资成本并不是其考虑重点。上市公司的经营宗旨,是为股东利益提供最大的回报,即长期资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而企业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润率时,正是其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最佳期时机,企业应通过发行大量债券或借款来扩充资本总额。这是因为负债的利息一般低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利,资金成本最低,而且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具有税收抵扣作用,而股权融资需付出比这高很多的资金成本,所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债务融资都应比股权融资有利。

(3)负债融资相关分析。由于负债利率固定,财务杠杆作用较大,现代企业行业内的长期负债绝大多数为长期借款。从选取的27家样本看,没有一家公司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这是由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成功率不同。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卖方市场”和“赚钱效应”等现象,而债务融资则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滥集资导致整个社会融资环境被破坏,一直为社会大众所不信任。除非由国家信用担保或确实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公司,一般公司要发行债券是很难成功的。而且我国债券市场一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抑制现象,债券的流动性不足也是其中的原因。因此,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对债券市场发展

的种种限制,是我国上市公司不偏好债券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房地产业行业风险较大,但成长性较好,主营业务增长显著,存在较多的增产机会。但从2003~2005年数据中明显可以看出该行业资金短缺,内源融资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从其融资方式看,更倾向于短期负债,大多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50%,但长期负债的额度却不是很高,少数几家公司甚至为O,这与理论相悖。一般来讲,长期负债主要满足企业长期资金的需求,即使在采用激进性筹资政策的企业,也是以流动负债来满足部分长期资金的需求。然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长期负债远低于流动负债的现象,该行业大部分债务是以短期负债的形式存在着的,即长期负债短期化。短期负债融资虽然具有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成本较低的优点,但短期偿债的偿还要求更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匮乏危机。

(4)优先股筹资相关分析。在27家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采用优先股筹资,优先股的主要优点是投资风险较小而收益较有保障,应当比普通股更加容易筹集到资金。尽管我国的上市公司没有发行过优先股,面对不断下跌和间或反弹的股市,上市公司如能发行一定数量的优先股,一定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四)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效应的现状分析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的选择而对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MM理论认为,有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等于无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加上风险报酬,而风险报酬的多少视负债融资程度和公司所得税率大小而定。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适当运用财务杠杆,可以使企业不增加权益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提高每股普通股的利润额,这就是财务杠杆产生的正效应;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的作用恰恰相反,会使股东实际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投资利润率,侵蚀股东权益,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这就是财务杠杆产生的负效应。当总资产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由于借入的资金无增值,企业如果不尽快地采取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财务杠杆也会产生负效应。由此可见,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时期企业长期占有负债和企业支出债务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利润的增减,会使每元经营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发生变化,并使每股普通股也相应发生增减,它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一种规律性。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这一规律,有利于做出正确的举债经营决策,提高权益资本净利润率,降低财务风险。

根据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03-2005年度的会计报告分析计算表明(见表4):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息税前利润率为5%左右,均小于当年的银行一年贷款利率。所以央行121号文件,以严格房地产公司的贷款条件、控制房贷风险是有针对性的。从各房地产上市公司3年的情况来看,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现象。在27家样本公司中,息税前利润率大于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公司仅占30-40%,但其中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公司却占50%多;息税前利润率小于目前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占58.82%-66.67%,其中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上的公司却超过了50%。由上述分析可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处于不合理状态,明显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忽视了通过借入资金来提高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从而丧失了可能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二是在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却不考虑使用负债资本的风险而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从而造成了财务杠杆损失。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5)

摘要: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企业的资本结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质量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利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多角度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杠杆比较高。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质量

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融资体制的发育和成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资本市场和信托等融资工具为辅的房地产融资体系,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来源。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和缺陷,尤其是在资本结构方面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并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研究前提及相关问题阐述

(一)研究前提 房地产融资是指以房地产商品这一物质经济对象为基本的信用基础,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为房地产开发建设、分配与消费、流通与交易等各环节提供的融资活动的总称。房地产融资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资金的融通和房地产消费资金的融通。在资金的融通过程中,常用的资金筹集方式有信贷、证券、信托、债券、股票等,分为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两大类。企业筹集和使用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资金成本,由于借入资金的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的成本,因此完全通过权益资金筹资是不明智的,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但负债的比例大则风险也大,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房地产业是资金高度密集性行业,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所占用的资金非常庞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借助于各种融资手段,开发商将很难进行,同时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融资成本的高低,关系到财务风险的大小和公司效益的好坏。从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过程及其资金链来看,房地产融资主要是由银行房地产信贷构成的,银行信贷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房产销售的整个过程,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各相关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的组成要素与比例关系,是资产负债表右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结构。资本结构将不同来源、不同所有者主体、不同时间跨度的资本元素加以统筹协调,涉及到企业筹资、经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是反映企业资金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的企业,资本结构并不存在通行的标准。即使对于同一企业,现有的、合理的资本结构也会因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演变得不合理。因此,最佳的资本结构是在保持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具有个性化的、动态的组合。企业在制定筹资方案时,必须考虑使公司的资本结构最佳即权益资本与负债达到合适的比例。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程度,同时也体现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率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企业形成最优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资本结构质量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经营和发展活动相适应的质量。主要表现一是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高,企业未来进行债务融资的成本和难度增大,其财务风险也相对较高。企业在筹资时应关注筹资所对应项目在未来提供经济效益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补偿筹资成本;二是企业资金成本的水平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从成本效益关系的角度分析,只有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为企业的利息和所得税前利润与企业总资产之比)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时,企业才能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使企业的净资产的规模得到增加,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好;相反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小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会使企业的净资产的规模逐渐萎缩,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二)研究指标的设计 根据以上有关资本结构质量的分析内容,将反映资本结构质量的指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形成企业资产的财务来源中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也就是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第二部分为资本结构的效应分析。选择资产报酬率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本文选择以当年的银行年贷款利率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资本结构质量。

(三)样本选择 样本为房地产行业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ST、PT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已经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将其纳入研究样本中将影响研究效果。最终得到样本公司共计27家。对这些样本公司2003~2005年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关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二、实证分析

(一)负债规模 负债分析主要从资产负债率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两方面进行。

(1)资产负债率。根据27家样本公司2003、2004、2005年的资产负债率的数据资料,整理得到不同的资产负债率区间各样本公司的分布情况,如(表1)。由(表1)可以看出,2003―2005年资产负债率在0%―30%之间的公司数三年每年都只有2家,30%~80%之间的公司数每年均为25家,40%~80%区间的公司达22~23家,表明房地产行业类的公司整体上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从行业整体分析,2003年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6.99%,2004年的行业均值59.27%,2005年的行业均值59.28%,资产负债率呈递增趋势,这说明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大部分资金依赖于负债。西方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融资系统,在住房建设环节,股权融资、其他各种直接融资方式占70%左右,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等间接融资方式大约占10%-15%;我国香港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也不超过30%。而我国内地房地产企业较高的财务比率,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高,其财务风险也相对较高。在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下,企业将面临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国内研究结果大多表明,获利能力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影响(负相关),这说明房地产业获利能力越强,其内部积累能力也就越强,企业就可以通过内部融资来满足要求,待内部资金不足时才考虑负债融资,所以高获利负债企业一般拥有较少的负债。2003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其获取现金能力、财务弹性大幅下降,营运风险和债务风险都大幅上升;2004年行业景气进一步上升,但现金流量状况进一步下滑。说明房地产行业在实现盈利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伴随现金的流入,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也没有获得进一步的提高,高获利并没有形成低负债,影响了后续发展资金的融通。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此而提高,对其资本结构质量构成不利的影响。

(2)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的资金来源应该与其资金的用途相配比,即对于长期资产运

用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本来满足其资金需要。将资产与负债的期间相互配合,以降低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并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资料整理,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不高,有些公司甚至为0,特别是2003年长期负债为0的公司14家,超过样本数的50%,结合以上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的分析中可知,大多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50%,因此从其融资方式看,在高负债率的情况下,多数公司更倾向于短期负债,即长期负债短期化。房地产项目包括土地成本、建设成本以及相关规费,具有耗资大、期限长的特点。开发商在取得相关证件后,进行项目的正常运作过程一般需要3年时间,资金来源也应与此相适应。结合房地产的运作周期说明企业的短期资金来源不能与其资金的用途相配比。短期负债融资虽然具有筹资速度快,相对容易取得,成本较低的优点,但为了满足资产的长期资金需要,企业必然要在短期负债到期后重新举债或申请债务延期,使企业更为频繁举债和还债,特别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从而加大了筹资的困难和风险,更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匮乏危机,是收益性和风险性都较高的融资政策。

综合以上有关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的分析中可知,房地产行业类的公司整体上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存在长期负债短期化的倾向,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能与其资金的用途相配比,资本结构的质量不高。

(二)资本结构的效应分析 资本结构效应主要方面是“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的选择而对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影响。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适当运用财务杠杆,可以在不增加权益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提高每股普通股的利润额,产生的是正效应;反之会使股东实际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投资利润率,侵蚀股东权益,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当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由于借入的资金无增值,企业如果不尽快地采取措施来扭转局面,财务杠杆也会产生负效应。由此可见,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时期企业长期占有负债和企业支出债务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利润的增减,会使每元经营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发生变化,并使每股普通股也相应发生增减。根据房地产类上市公司2003~2005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数据资料,计算息税前利润率(EBIT)与负债率的关系如(表3)所示。

由(表3)数据可知,在27家样本公司中,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各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公司仅占29.63~33.33%,这一类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企业的净资产将得到增加,净资产的规模也会得到扩大,财务杠杆产生了正效应,但这类公司整体数量偏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占样本公司的58.82-66.67%,其中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上的公司超过了50%,表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小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企业的净资产将会缩减,净资产的规模也将逐渐缩小,财务杠杆产生了负效应。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各年平均息税前利润率均小于当年的银行年贷款利率,说明该行业财务风险较高。因此,从资本结构的效应角度分析,由于息税前利润率小于商业银行年贷款利率的公司比率比较高,且各年平均息税前利润率均小于当年的银行年贷款利率,表明大部分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将逐渐缩减,财务杠杆产生了负效应的企业所占比例较高,整体分析该行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三、结论与建议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6)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使房地产开发、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资金筹措成了房地产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而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贷款依赖过高成为资金筹措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房地产上司公司融资结构,本文着力分析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结构。

一、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

负债融资水平是指公司负债占其资产总量的比重,是决定公司融资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房地产公司资金投入量大、占用时间长,使得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所采取的衡量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在总资产中通过借债途径筹资的比例大小,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一)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水平

为比较研究不同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本文选取沪深股市房地产板块的2006年末3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数据进行分析。

从图1和图2可见,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4.09%,有14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60%,这些公司将会面临一些资本金不足的风险,资本金不足将会影响到项目开发的进度,进而影响到公司绩效。在32家被考察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40%~60%之间,其中资产负债率介于40%~50%和50%~60%之间的分别有4家和7家;另有9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60%~70%之间,可见资产负债率处于这一区间上市公司是最多的。总的来看,资产负债率在40%~70%之间的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占所有被考察的公司的62.5%,即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集中程度比较高。1999~2004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正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并且这种态势比较明显;2005年以后有下降的趋势。

(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与全行业负债融资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以上数据比较可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低于全国所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平均水平。即使在二者差距最小的2005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仍比全行业的负债率低17.4%。但与此同时,二者之间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缩小的趋势。这是因为:①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内部融资结构日趋合理;②资本市场也在同步走向成熟,企业脱离经营实际的融资活动受到遏制。另外,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以及近年来政府出台的关于融资的一些新政策都迫使他们努力寻找股市之外的融资渠道。可以预计,在资本市场整体发育水平不高和自有资金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债务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仍有可能提高,并且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三)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水平比较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证监会行业标准的行业2000~2004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在剔除长期负债为负数的公司剔除总负债率大于100%的异常公司的基础上,对2000-2004年的所有非金融上市公司的12个门类行业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进行统计分析和体现出其行业负债融资结构的特征。

数据来源:王素荣《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所得税税负相关性研究》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建筑类、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其中房地产业是其中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行业之一,这一现象反映了房地产业资本的较大部分依赖于负债,这也构成了房地产业资本结构的一大特点。

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

以下是按照上述样本选取标准,对3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6年股东权益比率的统计分析情况。

根据表4,图3,图4的数据统计和柱状图,我们可以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比例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判断。首先,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的平均水平为43.54%;其次,该产业的股权融资比例在40~60%这一区间的公司家数最多。这说明,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资本有近50%是来源于股权融资,随着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一平均水平还有可能继续上升。因为中国上市公司普遍热衷于发行股票融资,充分利用一切可以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机会进行股权融资,而对债券融资反应则十分冷淡。有资料表明,在2000年,符合配股条件的143家沪市上市公司中,在三年内没有进行过配股的公司仅有15家(仅占10%左右)。据统计,从1987年至2002年的15年间,中国正式批准发行的企业债券约2000亿,而从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股权融资总额超过了5000亿。而在已发行的企业债券中,拥有股权融资渠道的上市公司进行债券融资的比例很低。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即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融资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的机会。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这种特征被称为“股权融资偏好”。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在这方面的特点也相当明显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具体行为主要体现在拟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2。上市公司这种轻视负债融资而偏好股权融资的选择,并不一定能够换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改善。

注释

{1}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2000

{2}Mock,E.A.Shleifer and R.Vishny.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Vo1.20:293-315.

参考文献

[1]杨泱.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现状及优化研究[J].当代经济,2009(14).

[2]刘建国,杨卫东.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浅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朱莉.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行为关系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

[4]萧嘉倩.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J].知识经济,2010(12).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7)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分析

1.股权融资偏好较严重

目前,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过长时间的演进与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公司制度。融资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差别化的成本,因而公司选择融资方式时比较慎重,一般采用“啄食顺序理论”,即公司根据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融资,按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债权融资,后面考虑股权融资的顺序来选择融资方式。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投资者过分重视资本利得而忽视了现金回报,忽视投资回报权利,从而导致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没有起到作用,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可用较低的融资成本,低于市场利率甚至恶意的零融资成本进行股权融资,而投资者不明内部操作事实,在选择长期资本融资方式时,出现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甚至相反的公司融资偏好。

上表统计了我国上市公司从2008年到2010年首次发行包括融资、再融资、债权融资的融资规模。据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统计表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股权融资规模远远高于债权融资规模,2008年到2010年股权融资规模分别达到了2664.84亿元、4051.66亿元、9308.77亿元,而同期的债权融资规模分别只有976.45亿元、715.01亿元、1320.30亿元,股权融资规模分别是债权融资规模的2.73倍、5.67倍、7.05倍;从融资规模的环比增长速度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2009年和2010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0.52和1.3,债权融资的环比增长速度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0.27和0.85,很显然,股权融资的增速明显的要高于债权融资的增速。

2.负债结构不合理

对负债的结构的分析,主要是研究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和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反映了上市公司自有资金负债率,即:自有资金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反映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即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自有资金负债率,也称为企业投资安全系数,用来衡量投资者对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自有资金负债率越大,债权人得到的保障就越小,自有资金负债率越小,债权人得到的保障就越大,股东及企业外的第三方对公司的信心就越足,并愿意甚至主动要求借款给企业。自有资金负债率的最佳值为100%,即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是从总资产对总负债保障程度的角度来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其比率越低,表明企业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反之则相反。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比较合理,在这个区间里,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是可以抵充的。但在我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是比较高的,根据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75%左右是合理的。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2006年到2009年基本处于83%的较高水平,企业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是比较低的。从《四川长虹负债结构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率是逐年递增的,说明其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是逐年递减的。由于资产负债率与贷款安全程度具有反向线性关系,即资产负债率高,贷款安全程度低,反之,资产负债率低,贷款安全程度高,因此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期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我国上市公司偏高的资产负债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市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融资。

三、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因素

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尤其在采取外源融资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努力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

政策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融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日益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执行的相关部门如中国证监会,对政策法规实施的松紧力度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发展。

2.所处行业的特点与发展阶段的影响

企业从事业务的外部商业环境,该业务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敏感程度,行业发展预测前景与投资项目的特点等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渠道。若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当开发市场时需要较大的投入,则应选择融资规模大的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若投资项目的周期长、收益成效较慢,则应选择可转换债券,有利于减缓股权稀释导致的盈利压力,保持较高的每股收益水平。

3.二级市场的影响

当二级市场持续下跌时,若企业想增发新股可能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而配股相对容易。当二级市场处于牛市时,发行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都易获得市场的接受,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较低的成本成功融资。相比而言,可转换债券较灵活,如果股市处于熊市但长期内有望走牛,此时投资者有强烈的预期想获取转股价差收益,其会大量购买且“债转股”。而当股市处于牛市但在转股期间可能趋于走熊,此时投资者“债转股”较少,有利于公司以债券方式低成本地进行融资。所以,熊市时上市公司有选择股权融资的特点,发行可转换债券,而当牛市时选择债券融资的特性较强。同时,二级市场的发育程度对上市公司融资具有一定影响。当股票市场发达时,上市公司大多选择通过股权融资;当债券市场发达时,上市公司则倾向于债权融资。

4.融资成本和风险的影响

其对于上市公司选择融资方式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债务融资成本较低,但因为需要还本付息,一旦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则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甚至生存危机,若发行股票则可减少此类风险。这导致许多上市公司融资时偏向于选择股权融资。下面以企业通过股票融资、公司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为例,通过三种融资方式的成本比较,说明融资成本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股权融资成本主要由股息及和承销费用(超过40000元为1.5%-2%)、中介机构费用、上网发行方行费(发行总额的0.35%)、其他费用,而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公司长年不分红或者象征性分红,股票分红的股利支出极低,因此股利支出并不构成太大的成本。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的费用包括了利息费用和筹资费用,公式表示为: K=I(1-t)/B(1-F),其中K为债券资本成本,I为债权年利息,B为筹资额,F为债券筹资费用率,t为所得税税率。通过银行贷款融资,融资成本主要为利息支出。

下面举例说明上市公司各种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例:某上市公司分别选用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银行贷款的方式融集资金100万,如果其股票融资选择在上海A股发行,中介费及其他费用为5万元;其公司债券为付息债券,面值为100,债券筹资费用率为5%,票面利率为8%,期限为1年;银行贷款期限为1年。则由下表可得:发行股票融资成本为7.35万元,发行公司债券融资费用率为5.7%,通过银行贷款融资一年的利息成本为5.31万元。因为股权融资所融集资金在以后各期为公司的自有资本,只需给股东分配一定的股利,并且所分配股利随公司经营业绩而增减,所以其融资成本是最低点。银行贷款融资到期要还本付息,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5.回报期的影响

融资时应考虑项目预期产生效益的时间,创业板上市的许多公司,其投资的项目往往产生利润时间较长,此时宜选择不用定期支付利息的现金支出的压力的股权融资,再融资后扩大股本,实现业绩增长,是上市公司的压力,若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甚至闭置,公司收益减少,上市公司则存在经营风险。其在赢利、分红等方面的经营分配能力,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

6.举债能力的影响

财务理论说明,适当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助于融资成本的降低和资本结构的改善,使得公司股东的财富实现最大化,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上市公司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水平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7.公司资信形象的影响

市场发展表明,公司在市场中的资信水平和企业形象水平影响着融资方式的选择。若公司资信水平较高,声誉较好,企业形象较佳,则实现融资更容易,可选择的融资方式更多。

8.融资环境的影响

融资的宏、微观环境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宏观上分析,我国在发展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发展股票市场,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2月1日 深交所成立,从此我国股票市场便蓬勃发展起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陆股票市场已经占全球股市市值7.38%,并且超过日本份额,位列全球第二。我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相比,其发展明显滞后。1993年8月2日,国务院修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12月29日,全国人大颁布了《公司法》规范公司债券的发行,至此,债券市场才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走上正轨的债券市场发展速度也一直较低。

从微环境来分析,由于追求盈利最大化,为降低融资直接成本的支付,致使部分上市公司错误地偏重股权融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一味追逐股票差价而忽视现金回报,不坚持自己的投资权益,缺乏投资意识,注重投机机会而轻视投资。导致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公司管理者的操作空间很大。

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受到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现状以及各种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差异的影响,在优先选择股权融资的同时,应降低股权融资的规模,综合采用债券融资、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促进融资结构的优化。从内源融资看,上市公司应注重内部的财务管理,挖掘内部资金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效率与效用,如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提升更多的利润空间;减少存货与流动资本;其次有效运作公司内部资本,如采取母公司和子公司间互相提供资本的方式加强流通,通过公司闲置资产的变卖来筹集资金等。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从而使公司的现金流量不会减少,且资金来源于公司内部,不产生融资费用,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从外源融资看,增加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融资的比重,同时可以适当进行风险融资和存托凭证融资。通过内、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形成上市公司的筹资组合,从而达到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建平,官兵.《金融市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善民,刘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述评

[3]合作经济与科技[J].第350期.上市公司常用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8)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债务融资的含义

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支。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借出资金,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并获得该公司还本付息的承诺。企业的融资决策都是要考虑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融资理论。

债务融资可进一步细分为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债务融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对于预期收益较高,能够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而且经营风险较大,要求融资的风险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方式;而对于传统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小,预期收益也较小的,一般选择融资成本较小的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二、企业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按照筹资风险的成因不同,负债筹资风险可以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

1、现金性筹资风险。所谓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由于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而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现金性筹资风险对企业未来的筹资影响并不大。同时,由于会计处理上受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即使企业当期投入大于支出也并不等于企业就有现金流入,即它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没有直接的关系。现金性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理财不当,使现金预算安排不妥或执行不力造成支付危机。此外,在资本结构安排不合理、债务期限结构搭配不合理时也会引发企业在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风险。

2、收支性筹资风险。所谓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是一种整体风险,它会对企业债务的偿还产生不利影响。从这一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一旦这种风险产生即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失败,或者正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状态。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理财不当造成的支付风险,更主要的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造成的净产量总量减少所致。出现收支性筹资风险不仅将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威胁,而且将使企业所有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它又是一种终极风险,其风险的进一步延伸最终会导致企业破产。

三、筹资风险的起因

(一)筹资风险的内因

1、负债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例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高,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资金利润率的变动越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那么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如果企业使用长期负债来筹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用短期方式来筹资,则利息费用会有很大幅度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资金,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资金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展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举借长期资金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较高,而且还会有一定的限制性条款。

(二)筹资风险的外因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筹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筹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及时、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当企业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的实例说明,该企业破产并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其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不能按时偿还债务。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负债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另外,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是企业筹资风险的诱导因素。

四、筹资风险的降低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第一,要有风险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

第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第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第五,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应当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当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则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降低负债利息率。风险与机遇并存,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企业只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才能降低筹资风险。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任迎新,卢众,刘铁军.合理负债下的资本结构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6.3.

[2]刘淑莲.公司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9)

    利率互换作为一种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参与者能够把固定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或把浮动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使它们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更加紧密及匹配,从而达到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

    在我国,利率互换还是个新生事物。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正式启动。但它一经出现,就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截至2006年3月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在推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成交的名义本金总额就已经达到145.1亿元,其中1年和3年期利率互换的名义本金量为10.1亿元,而5年和10年期互换的名义本金则高135 亿元。具体而言,利率互换产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使用任何资金都有其相应的成本。一般而言,不同的公司由于其资信等级不同,在筹集资金时的利息成本会存在差异。利率互换是一种基于比较优势、实现利益共享的交易,即互换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交易双方关于资产价格的走势的准确性判断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在不同的利率借贷市场上具有比较利率优势。其具体做法:持有同种货币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双方,以一定的本金为计算基础,其中一方以固定利率换取另一方的浮动利率,通过互换,交易一方以其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对方浮动利率的资产或负债。

    假设有A、B两家公司,A公司希望借入浮动利率资金,而B公司则希望借入等额的固定利率资金,但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不同,其融资利率水平如下表1所示:

    A公司和B公司融资利率比较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A公司 6% LIBOR+40bps

    B公司 8% LIBOR+80bps

    绝对成本优势 2% 0.4%

    相对成本优势 A公司 B公司

    由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融资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利率水平均比B公司低,具有绝对融资成本优势。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A公司在两种利率市场上对B公司的优势不相等。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B公司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双方就存在了互换的基础。

    如果不作利率互换安排,则A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LIBOR+40bps”,B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8%,总融资成本为“8%+LIBOR+40bps”。为了降低融资成本,A公司和B公司可以利用各自的相对成本优势进行巧妙的利率互换,即由A公司借入6%的固定利率资金,B公司借入“LIBOR+80bps”的浮动利率资金,这样总的资金成本为“6%+LIBOR+80bps”,比不进行利率互换安排的资金节省了“2%-40bps”即节省1.6%。如果平均分配,各自可以享受到资金成本降低0.8%的好处,即A公司以“LIBOR-40bps”的利率为B公司支付浮动利率,B公司以则以7.2%的利率为A公司支付固定利率。这样互换的结果,使得A公司和B公司的融资成本均得到大幅降低,而且不会给企业增加任何财务风险,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二、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互换是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工具,可用于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客户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可以将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另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一般地说,当利率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较理想;而当利率看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较好,从而规避利率风险,降低债务成本,同时还可以固定自己的边际利润,便于债务管理。

    假设C公司以“LIBOR+1%”的利率从浮动利率贷款者那里借款。由于担心 LIBOR会上升,因此该公司与某金融机构签订利率互换协议:C公司以固定利率6%向该金融机构进行支付,而金融机构以LIBOR向C公司进行支付。通过利率互换,C公司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负债转换为固定利率负债,将融资成本锁定为7%,从而帮助C公司在利率上涨的市场环境中规避了利率风险。

    LIBOR+1% 6%

    LIBOR

    利率看涨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相反,如果C公司借入的是6%的固定利率贷款,并且预测市场利率有下跌趋势,那么C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协议将原有的固定利率负债转化为浮动利率负债“LIBOR+1%”,从而实现在利率下跌的市场环境中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

    6% 6%

    LIBOR+1%

    利率看跌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三、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10)

1 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现状分析

为了分析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现状,本论文选取2014年福布斯数据颁布的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排行榜中的1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资本结构考查,并将其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与2012年和2011年的进行比较,以了解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情况。

表1-1 2014年福布斯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

资产负债率分布情况比较

从表1-1中可以看出100家样本公司201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率的分布情况为:

2 上市公司负债融资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

2.1 财务危机成本

财务危机指企业无法返还的到期并具有效法律性的债务。其成本由因破产直接导致的企业现金流的损失成本和间接的在企业被怀疑或被判定为陷入财务危机后引发的其他的诸如无形资产损失等不良后果这两项成本所构成。当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时,如果其负债总额未超过其资产总额并且只是因为资金管理不当而引发的财务危机,公司还可以通过债务展期、债务重组或举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补救。[1]

2.2 负债成本

人为了解决问题,选择以企业管理者及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产生的成本形成企业负债的成本。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体现出我国上市企业的外源融资呈现出明显的举债融资比例大于股权融资的比例的特征,这点和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相差较大。[2]

2.3 股利支付不稳定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为进行分派股利所制定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政策战略。其由股利支付水平和股利分配方式等构成。企业举债过多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的两方面来影响公司股利支付的稳定性:①资金流动性。当公司需要分发现金股利时,假如公司的自由流通的资金越丰富,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则企业分发现金股利的实力就会越强;否则,就越弱。②筹资能力。企业主要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方式来进行筹资,而企业通过这些渠道融资的能力即为筹资能力,影响一家公司的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融资成本、融资结构、融资收益、融资风险和融资环境。

3 上市公司负债融资财务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负债规模

企业在商定的时间内要归还多少负债的本金和利息取决于欠债的规模,一旦举债筹资的规模超过合理范畴将会比较容易使企业出现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损失。正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的正常尺度为50%,最高值为65%,最低值为35%,但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确高达80%,据美国的一家投资机构MaximGroup2012年8月7日发表的一组数据来看,中国规模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负债金额累计达到175亿美元,大约合计为1110亿元人民币。整个光伏业负债率已经过70%,企业将处于大破产边缘。

3.2 利息率

负债比率和举债额度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关键,在保持相同的债务规模的情况下,商定的负债利率水平越高,公司所需要承担的因举债产生的利息支出也越多,企业面临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会越大。[5]

3.3 负债融资方式

若是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方式不恰当,比方说应该进行长期资本的募集却选择了短期贷款,或者相反,都会加大公司因筹资而引发财务危机。

4 上市公司负债融资财务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控制合理的负债规模

在控制负债规模上,企业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融资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及偿还债务的能力以避免资金危机和债务风险。二是确定股东及债权人的认同程度。不同的负债规模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还债效果,及时了解股东和债权人的认同度,能够平衡企业内部股东与经理人的管理,减少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

4.2 保持适当的财务弹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确定的财务灵活性是为了应对由于意外事故或投资的机会增加,产生额外的资金需求,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量的数量和其流动的时间的能力。企业在不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资金准备策略,在经营状况良好时,应积极的储蓄资金以备之后的投资;尽可能在日常筹资时保持一定的融资储备能力,防止在日后企业因预料外的情况发生较大的资金需求时,可以很快地融资度过债务危机。

4.3 加强日常资金管理

企业的现金流的数量会因为企业的流动资产转变为现金的能力受到影响,它决定了公司融资能力的高低。因此企业应通过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在投放资金和融资时做到张弛有度,保持资本的流动性;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政策体系,做好资信调查工作,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加快资金周转率,防范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

4.4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财务问题的发生缘由,是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经过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类经营情形进行全盘的数据化的分析,能够预先发现出公司潜伏着的财务问题,有利于公司管理者和有关利益人快速规避风险来削减亏损。

5 结论

根据调查可知,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情况纷繁复杂且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能否了解企业的负债融资情况并在自身企业中合理的运用已经成为推动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应从内部和外部等方面出发了解现今的负债融资问题状况,及时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并结合当今市场和政府的运作机制,在确定恰当的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合理的控制负债规模和结构,保持适当的财务弹性以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殷文博.论企业举债筹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9):104-106.

[2]冯萍.企业负债融资的分析与策略[J].特区经济,2006(6):259-262.

[3]刘庆相,饶颂,邓新军.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47-50.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11)

商业银行一般性金融债,与商业银行次级债均属于企业债券,但性质却显著不同。一般性金融债的性质等同于一般负债,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顺序先于商业银行长期次级债、股权资本。当然,《商业银行法》规定,如遇公司破产清算,债券在清偿顺序上应次于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与发行人吸收的企业存款和其他负债具有同等的清偿顺序。

而次级债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其用途在于充当附属资本,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银行倒闭或清算除外),固定期限为5年以上(含5年)。

两者相比,由于次级债偿还顺序在一般债务之后,所以发行成本较高,同时次级债不如一般性金融债券的用途广泛,且较为被动,难以作为经常性大规模融资渠道。

浦发、招商、兴业银行债券发行

浦发、招商、兴业银行发行的一般性金融债券共性较多,差异较少。从期限结构看,这3家银行普遍“青睐”于3年―5年之间的中期债券。浦发银行与兴业银行均发行的是3年期债券,招商银行则分别发行了3年期和5年期两个品种。选择中期债券,说明发债银行较为注重防范利率风险,在稳定资金来源的同时,有意识地降低负债期。

从利率水平和结构看,招商银行3年期债券招标利率为2.13%,5年期债券招标利率为2.56%,这两期债券的招标利率均低于浦发银行3年期债券,出乎市场预期。原因主要在于,浦发银行是国内第一家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的银行,市场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利率基准。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3年期债券利率相比同期发行的农业发展银行3年期政策性金融债仅有8个BP(基点)的信用溢价。与二级市场上剩余期限在5年左右的国债收益率相比较,招商银行5年期债券利率仅高出21个基点。此外,3家银行债券均采用固定利率计息且不计复利。发行方式上,浦发与招商均采用单一利率(荷兰式)招标,兴业采用簿记建档的方式发行。

从信用评级看,招商银行债与兴业银行债经联合资信评级公司综合评定为“AAA”级,也就是最高级别的信用评级,浦发银行债经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也评定为“AAA”级。但3家银行在风险提示中均指出,本期债券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

从筹资用途上看,浦发银行声称债券用途为“补充长期负债,期限匹配地用于优质资产”。招商银行债券用途为“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兴业银行债券用途“作为稳定的负债来源,按照期限匹配原则运用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资产项目”。从中可以看出,3家银行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的主要目的是吸收稳定、较长期的负债,以此为基础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

从发行费率看,发行手续费费率在0.1%~0.15%之间。此外,3家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不纳入存贷款比例考核指标;债券均不设担保,发行人均不可提前赎回。招商银行还特别提示,“投资者不可回售”。

商业银行为何“钟情”于一般性债券

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有助于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它们的资金“饥渴”问题。事实上,2004年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热捧”人民币理财产品,部分股份制银行甚至要求定期存款配比,原因之一就是对定期资金的强烈需求。2004年末,招商银行流动负债合计为5472.85亿元,长期负债仅为346亿元。另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结构中,储蓄存款占比较少,公司存款占据主体地位。例如,2004年,浦发银行存款结构中,储蓄存款占比仅为11.79%。但是公司存款稳定性相对较差。

与此同时,2004年以来,股份制银行资产运用中长期化的倾向也较为明显,然而,“借短贷长”,用高流动性的储蓄存款或者公司存款来支持流动性较差的中长期贷款和长期投资,资产负债结构“错配”导致商业银行产生大量的流动性风险。如果直接融资扩大,资本市场转暖导致储蓄存款大量流失的话,流动性风险则会真实地面临。

再则,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网点少的天然缺陷,因此它们吸收储蓄存款的增速远远跟不上资产的扩张速度,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则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了获得中长期稳定资金的良好机会。

对国有银行有何借鉴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对国有银行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正在从消极被动地吸收存款转向积极主动地、根据资产负债匹配的需要去主动负债。

金融资产负债率(篇12)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26 -04

一、引言

中国经济周期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关的实证文献更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金融加速器效应的非对称性。宏观层面,赵振全等(2007)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和信贷市场的非对称性关联;微观层面,袁申国等(2011)运用微观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金融加速器效应依地域、企业规模和宏观经济形势三个方面而呈现出的非对称性。袁申国等(2009)和曹永琴(2011)从行业层面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非对称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地域和行业层面存在客观的划分方式外,对于公司规模的金融加速器效应非对称性的分析,以往的划分方式都过于主观化,也即作者往往经验性设定某个企业规模为划分大小企业的标准,或干脆把样本按大公司、小公司对半分。本文认为,对金融加速器非对称性的考察,不应该只建立在对样本的经验性划分基础上,其划分标准本身应该有其理论的合理性和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所以本文认为,将应划分标准,或者说门槛参数,同样作为未知参数进行估计,鉴于此,本文使用门限面板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其次,袁申国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层面的427家上市公司在1999年至2009年期间内的公司规模金融加速器效应并不明显,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尤为突出。我们认可袁申国等的研究结果,同时这个结论也使得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金融市场的摩擦和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确是摆在我国金融市场上一个不可置否的现象。然而如果这种非对称性并不是显著体现在公司规模这个绝对值上,是否是体现在负债资产比这个相对值上呢?关于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问题,早在1988年,Fazzari et al开创了经典的FHP范式,在考察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及非对称性时,对企业的划分就使用了长期负债对资产的比率为标准。我们借鉴FHP选取门槛值的方式,展开相应研究。

本文后续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变量的选取和计量模型设定;第三部分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本文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变量与模型设定

本文数据全部来自Wind数据库,包括了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703个制造业企业,从2001年到2014年的年度微观财务数据看,剔除了样本期间内数据缺失和严重资不抵债的公司,并对微观层面的财务数据进行winsorize处理,即将每个变量1%分位数以下的观测值用1%分位数观测值截取,99%分位数以上的观测值使用99%分位数观测值截取。宏观数据包括价格水平,基准贷款利率。其中为了得到通货膨胀真实利率,本文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求得。

(一)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金融加速器理论告诉我们,在资产负债表渠道中,经济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进而改变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对投资行为的变动产生显著效果。因此,企业层面的投资行为和各项财务指标是本文分析的关键,这里我们参照相关文献,引入Invest,投资,作为回归分析的被解释变量;Debt,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并以其系数来测度微观层面金融加速器效应。控制变量包括:Income,营业收入对总资产的比率;lnNV,公司规模,以净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r,月度加权的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门限变量Debt,同上。需要指出的是,门限变量,就是依此变量某个具体取值为标准对样本进行划分的变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度量方法如下表所示。

(二)计量模型设定

除了利率使用当期以外,所有解释变量及门限变量取一阶滞后放入方程中。I(・)为示性函数,表示当括号内的条件满足时,取值为1;不满足时取0。Const为常数项,μi为个体异质性,为分析方便,设定E(μ|x)≠0,其中X为全部解释变量,也即固定效应模型;ε为随机扰动。

门限回归模型的特点,就是将门限参数(用以划分样本的标准)作为未知参数进行估计。R.Hansen(1999)建立了面板数据门限估计的方法和一系列统计检验。模型一中,不仅包括系数α,β和常数项为待估参数,门限参数q同样也为待估计参数。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以往样本分组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门限回归不仅包括了变量系数,门限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对模型本身也需要假设检验,即对于模型一,我们有理由怀疑回归模型的“门限效应”是否显著存在,也即,我们提出原假设H0:不存在门限效应。方程形式为:

(2)式相对于(1)式的区别在于,由于不存在门限效应(反映在模型中即不存在金融加速器的非对称性),对于所有样本,投资对负债资产比均使用相同的偏系数回归。在此假设检验下构造的统计量取值如果过大,或对应的P值很小,我们有理由否定原假设,即承认门限效应,或者说非对称性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对大小公司的划分实际上忽略了中间“过渡”性规模企业的存在,也即“不大不小”规模的企业,他们同样存在区别于其他规模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体现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应该使用两个分类标准将样本切割为三部分,即模型:

q1与q2分别表示两个阀值(阀值,即门限参数)水平。(3)式实际上是对门限模型(1)所进行的模型设定检验,在验证门限效应确实存在后,必须继续确认是单阀值模型还是双阀值模型,如果原假设单阀值效应被否定,接受存在双阀值的门限效应模型。当然,对于更多的阀值和更高阶的检验,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为了进一步考虑金融加速器效应时期差异性和资产负债结构非对称性的交互作用,引入模型二:

这里T为时间虚拟变量,表示在经济下滑时期取1,经济增长时取0。承接模型一的估计结果,本文使用已估的阀值q作为区分公司的门限参数(当然,如果双阀值的模型显著成立,则(4)可以继续扩展,其他的情况不再赘述)。系数向量α的意义分别是:α11与α12表示资产负债率不大于q的企业在经济衰退和经济增长时的金融加速器效应;α21和α22分别表示资产负债率高于q的企业在经济衰退和增长时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关于经济下滑时期的定义,本文使用GDP增长率来衡量,具体的标准是,如果后一年的GDP增长率低于前一年,则记后一年为经济下滑年度,经济上升的年度依次类推。

(三)待论证命题

参照理论分析和以往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待论证命题:

命题1:以资产负债率为标准划分的不同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存在差异,即模型一中,|α1|

命题2:经济下滑时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大于经济增长时期金融加速器效应,即模型二中,|α11|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一

由于本文模型的数据结构是703面板个体,时间维度为14期,属于典型的短面板,在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和进行显著性检验时,为了排除扰动项组内自相关性,在门限参数的估计结束后,对方程的估计采用聚类稳健的标准误。首先考察门限效应是否显著存在的假设检验:

表1显示,单阀值效应检验,即原假设:不存在门限效应,p值为0.04,在5%的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存在门限效应;同时,双阀值效应检验中,原假设:只存在单阀值效应(备择假设为存在双阀值效应),P值为0.143,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故认为非线性的门限效应存在,且为单阀值模型。

通过模型内生选择门限参数而最优拟合非线性模型,得到门限参数q,也即资产负债比,估计值为0.6801。以此为界限,资产负债比高于0.6801,对应于传统金融加速器理论意义上的“小公司”,所受到金融加速器影响理论上应大于资产负债率低于0.6801的公司。下表给出了不同年份的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占比。

表3所示,所有系数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经济学意义良好,投资关于企业规模偏效应为负并非违反理论预期,这和本文变量的度量有关,因为这里投资使用的是投资对总资产的比值,只是企业规模越大,总资产的增长速度越大于投资的增长速度,所以表现出企业净值的边际效应为负。投资对资产负债率显著为负,说明在中国制造业内,企业层面存在明显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其中资产负债率高于0.68的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为-0.122,即资产负债率提高1个百分点,投资率将会下降0.122个百分点;而资产负债率低于0.68的公司,投资对资产负债率的偏效应只有-0.104,绝对值低于高负债率公司的0.122,说明不同资产负债结构的公司间存在不同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这验证了我国制造业金融加速器效应的非对称性,只是不同于以往文献的分析,本文对非线性区间的划分,不是依据绝对的企业规模,而是资产负债结构,然而这种做法的直觉依然是明显的:在金融市场存在摩擦,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和资产负债率成正比,因为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意味着企业的还债能力弱,违约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在金融市场上借贷的风险溢价更高。

至此,命题1得到验证,即:以资产负债率为标准划分的不同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存在差异,负债率高的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大于负债率低的企业,表现在模型一中,|α1|

(二)模型二

模型二中,利用模型一的结果,直接按已估的门限参数将样本分割,同时按照经济上升和下降的年份再次将样本分割,进而考察不同资产负债结构的公司,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表现出的金融加速器非对称性。依据前文的年份划分方式,选取2002、2003、2005、2006、2009、2012、2013、2014,八个年份为经济下降期,其余的年份为经济上升期。同模型一的回归分析一致,模型二仍然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

T*Debt*I(Debt>q)表示经济下降年份低高负债率公司的投资对滞后一期的资产负债率偏系数,T*I(Debtq)*Debt表示经济上升年份高负债率公司的偏系数,(1-T)*I(Debt

由表5知,在经济下行时期,资产负债率高于0.68的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为-0.128,负债率低于此值的公司,金融加速器效应为-0.108;在经济上升时期,资产负债率高于0.68的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为-0.104,负债率低于此值的公司,金融加速器效应为-0.091。这个结果不仅说明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不同资产负债结构和外部经济环境下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同时这种非对称性与理论预期非常吻合。控制外部经济环境,从不同资产负债结构引至的差异性上看,在经济上行时期,高负债公司的偏系数绝对值0.104大于低负债的0.09,在经济下行时期,高负债公司偏系数绝对值0.128大于低负债公司的0.108,说明在任何时期,负债率高的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大于低负债企业;而控制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从不同时期外部经济环境引至的差异性来看,资产负债率高于0.68的企业,在经济下行时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为-0.128,绝对大于其在上行时期的效应-0.104,资产负债率低于0.68的企业,在经济下行时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为-0.108,绝对大于其在上行时期的-0.091,说明控制住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经济下行时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大于经济上行时期金融加速器效应。这种资产负债结构和经济环境的交互非对称性很好的符合了理论预期。

至此,命题二得到验证,即:经济下滑时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大于经济增长时期金融加速器效应,体现在模型二中,|α11|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703家上市公司2001年到2014年年度财务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运用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微观企业层面金融加速器效应的非对称性,具体的结论如下:(1)我国制造业企业依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同存在明显的金融加速器效应非对称性。(2)将考察非对称性的样本分割内生化处理,即构造门限参数并进行估计,得出资产负债比0.68为划分样本的标准,为门限参数估计结果。资产负债比高于0.68的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要明显大于资产负债比低于0.68的企业。(3)共同考察资产负债结构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交互作用和其非线性表现形式,发现控制住外部经济环境,资产负债率高于0.68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明显大于资产负债率低于0.68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控制住企业间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经济下行时期,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明显大于经济下行时期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说明我国制造业的确存在依资产负债结构和外部经济环境差异而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非对称性。

本文研究意味着:政府在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促进制造业发展时,应考虑到其公司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和其非对称性,具体的信贷政策应针对不同资产负债结构的企业差别对待。而在运用货币及信贷政策调整经济短期波动时,更要针对在经济景气或衰退时,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不同特征,相机干预。

参考文献:

[1]曹永琴. 中国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30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1, (01):3-15.

[2]赵振全, 于震, 刘淼. 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J]. 经济研究, 2007, (06):27-38.

[3]袁申国, 陈平, 刘兰凤. 汇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经济波动[J]. 经济研究, 2011, (01):57-70.

[4]袁申国, 刘兰凤. 中国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地区(下转第80页)(上接第28页)差异比较研究[J]. 财经研究, 2011,(11):91-101.

[5]B.S.Bernake & M.Gertler. Agency Cost, Net W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 [J]. America Economic Review, 1989,(03):45-47.

[6]M.Gertler, S.Gilchrist. Monetary Policy, Business Cycle and the Behavior of Small Manufacture Firms [J]. NBER working paper, 1991,(04):21-22 .

[7]B.S.Bernake, M.Gertler, S.Gilchrist.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and the Flight to Quality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6,(05):33-35.

[8]B.S.Bernanke, M.Gertler, S.Gilchrist.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 [Z]. NBER working paper,1998:3-6.

[9]R.B.Hansen.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3,(02):345-368.

[10]B.Mojon, F.Smets, P.Vermeulen. Investment and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uro Area[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2, 26:2111-2129.

精选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