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标准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6-04 09:26:31

合同管理标准

合同管理标准(篇1)

二、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企业管理者重生产、重订单、轻管理,尤其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有的企业没有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有的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合同管理的部门或管理人员,有的虽有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管理部门,但管理混乱或无序。企业管理者对合同管理工作的无视或不够重视,造成合同管理工作主题缺失或管理无序。

2.合同审核不严,缺乏风险控制机制。由于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合同审核的法律事务部门或企业法律顾问,有些企业设立了法务部门,但企业法务部门的法律顾问和各有关人员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和权限的规定不够明确,不能充分或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如在合同谈判和签订时把关不严、合同条款表达含糊、法律或合规性审核不够严格、合同履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风险。

3.合同的管理和履行效率低下。企业缺乏高效、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及审核程序,合同的洽谈、起草、审核、签约、履行等环节无法紧密衔接,造成合同管理无序混乱,合同履行效率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准确高效监督及反馈程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4.缺乏标准化管理体系。没有制定涵盖合同起草、谈判、审核、签订、履行、监督的合同管理制度和统一的合同编码体系,使合同管理缺乏制度依据;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履行合同条款的能力进行评审,对于企业常用业务合同进行文本格式化和通用条款优化等标准化工作没有开展。

三、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合同管理也是一门科学,要尊重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大数据时代下,合同管理亟待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使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实用可行。

1.推行合同管理标准化是经济和时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经济合同客观地反映着生产和流通的现实经济情况,它作为联系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纽带与桥梁,在保障生产生活、经济发展顺利进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混合所有制和大数据引领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企业改革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愈加活跃,经济合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构成了大数据时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元素,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就客观地向我们提出了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问题。

2.合同管理的现状是推行合同管理标准化的潜在动力。由于非标准化合同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给经济合同的审核、履行、监督等环节带来很大困难与不便。要做到提升经济合同的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减少合同管理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必须实施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大力推行合同管理制度化、编码体系的标准化、内容条款规范化,以及合同文本格式统一化。

3.合同管理标准化是降低合同管理沟通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可把合同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业务间的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明确,这样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大大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合同管理标准体系的模式

企业合同管理纷繁复杂,在大体上可将标准体系划分为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

1.管理层次包括《合同分类编码体系》、《合同审核管理标准》、《销售(采购)合同管理标准》、《特殊合同类管理标准》等标准,这些管理标准分别对合同分类编码及各类型的合同在拟定、审核、签订及履行全过程中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管理方式及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2.操作层次包括《合同格式文本标准》、《合同要约推荐标准》等标准,格式文本是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一般在积累总结经济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善的,完备成熟的格式文本不仅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具体措施

1.合同管理制度的动态化。制度是基础,没有制度,任何管理工作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合同管理工作亦是如此。任何企业都要建立健全适合于自身的的合同管理制度。首先要看有没有合同管理制度,其次要看合同管理流程有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最后要看现有的制度是否适应目前的企业合同管理,若不适应,则要对制度进行修改,将合同管理制度纳入动态化管理,合同管理制度要随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发展、管理范围和形势的变化而改进,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让制度成为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瓶颈。

2.合同编码体系的清晰化。一个企业的合同的编码体系一般包括合同承办部门的代码、合同签订日期、合同序号、合同分类等,在合同编码体系中,合同承办部门代码和合同分类较为重要,一个能够清晰地表达了合同承办的主体,一个能够清晰地反映合同的类型,合同承办部门代码一般以部门英文缩写或部门在企业的习惯性代号作为编码,合同分类一般按照合同的经济性质分为销售合同、采购合同、技术合同、担保合同等,合同分类看似简单,但直接关系到合同处理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好,会为以后的合同管理流程带来很多不便。

3.合同审核流程的层次化。企业的合同管理要有一个明确的合同审核流程,审核流程要分类制定,各审核人员要责权清晰,层次分明,将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殊合同审核和签订的权限具体化,由于合同履行和监管也大多是由合同审核的参与人负责,通过完善合同审核流程,将合同审核流程层次化,进而明确各层次在合同管理中的权限与职责。

4.合同档案管理的日常化。合同管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它是一个与合同管理相关数据的归集、整理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合同数据更加复杂,应当更加重视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合同承办人或者合同管理人员要按照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主动收集合同相关数据,包括合同签订前的项目审批文件、考察、咨询、谈判会议记录、法律及合规性审核等材料,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标的物签收、核验、合同变更等材料,合同履行后的经济效果评价、合同总结等材料,形成完备的合同管理档案。合同档案要纳入常态化管理,做到合同管理数据随产生、随收集,做到洽商记录不过夜、合同备案和审核意见表填制不过夜。

5.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互控化。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是一个互相衔接、联动的体系,每个岗位虽然分工不同,但对其他岗位都有纠错、互控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相互促进,提升合同管理的水平。

6.合同文本的格式化。合同文本的格式化首先以合同法为前提,尤其是格式化合同涵盖了法律规定的主要条款,在客观上起到了法制宣传的作用,提高合同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履行合同的自觉性,加强合同文本格式化的普及,也可大大减少经济合同纠纷。

7.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是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保障,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开发适用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软件系统,加强合同处理流程的信息化,不断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合同管理标准(篇2)

作者简介:宋鹏(1980-),男,山东省青岛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邮电经济;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更是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的各类私营或公办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的涌现出来,在这其中,邮电企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引人瞩目。但是,伴随着邮电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在邮电企业发展所显现出来的众多问题中,关于经济合同标准化方面的问题与漏洞就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一个企业中,无论是外部的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的入职上岗,合同的签订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一旦合同中存在漏洞,轻则企业内部离心离德,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甚至有可能卷入到繁杂的法律官司风波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因此遭受到灭顶性的打击。所以,对于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应重视并加以完善,使经济合同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邮电企业的经营活动,以保证邮电企业的有序发展,对邮电产业的繁荣稳定加以保障。

一、强化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问题

随着邮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司法方面的合同纠纷问题日渐严重。归其原因,是在于我国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存在漏洞,合同条款不完备、合同内同模糊不清存在歧义则是合同中漏洞的主要表现形式。面对这种问题,就应当建立邮电企业的合同标准化机制,使合同的订立手续更加快捷、简便。毕竟,在当前快节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生产经营的周转速度还是生活节奏的运动速度都在呈现加快的趋势,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合同的证明效果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在当前时期,无论签订什么样的合同,都需要不断的进行邀约、反邀约和再邀约,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在人为方面阻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效率,违背了现今社会快节奏的社会潮流。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加快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立进程,在保证合同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应基础之上,简化合同的签订环节和订立过程,以节省时间,增加效率,让合同的签订符合先进社会的快节奏潮流,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建立一种理想的合同签订标准,加快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其独特的社会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合同签订模式都非常成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合同标准化机制早已发展并应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千百次的实际应用中,已经成为一门具备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现如今,标准合同的条文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已经可以说是无懈可击。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少出现因合同条文不完备而出现的法律纠纷,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也很少出现因合同内容的歧义而出现的争执,投机者也很难从合同内容中发现漏洞从而谋取利益。所以,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机制的建立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合同机制,从中汲取对我国标准合同机制的建立有益的部分,在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属于我国的标准合同机制,以促进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标准化,引导邮电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使我国司法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完善,最终加快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前进脚步。

在当前时期,我国并没有出台具备指导意义或行政意义的合同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致使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条文尚不完善,合同内容不具体。但是,不能因此对合同的标准化问题不重视,我国邮电企业要强化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标准合同条文和流程的学习,尽快的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机制,减少邮电企业因合同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使我国邮电企业的发展迈入正常的轨道之中。

二、邮电经济合同的管理问题

对于有点企业来说,经济合同的管理问题是重中之重。1995年,国家邮电部门就出台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以正规文字条文的形式加强了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力度,这足见国家对于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并且,加强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预防合同纠纷,促使邮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邮电企业的经营合同管理即是,邮电企业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上级专管机关对一定时间内已签订或正在执行的经济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此为依据调整企业经济合同方面所存在的纠纷,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经济合同制度虽然在邮电企业中推行发展了很多年,但大量的企业工作和管理人员对于经济合同制度的认识度及其重要性并不重视,在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时的把握度不足,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完善,致使经济合同方面的司法纠纷产生频繁。因此,要在邮政企业中加强对于合同法规的教育,加深企业职工对于经济合同制度的了解,并保证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解劝、用语准确、手续完备,合同的整个内容、形式和主体合理合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

从法律上来说,企业订立经济合同属于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合同的义务履行方面,一切法律后果由企业承担,并且其中的法律条款对于邮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力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工作,经济合同管理也是邮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经济合同管理的加强,还有利于合同纠纷的预防。在当前时期,存在大量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漏洞进行经济诈骗等违法活动的犯罪分子,他们利用经济合同中的漏洞签订假合同,使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并从中赚取钱财,这种行为使邮电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面对这种利用经济合同漏洞进行经济诈骗的违法行为,就应该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在合同签订前调查对方的信用评级和正常财政收入,加强对于合同条文内容的审查和监督。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经济合同的纠纷,预防经济诈骗的发生几率,避免邮电企业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合同管理标准(篇3)

石油工程企业业务涉及业务范围广,点多线长,虽然已加大了合同管理力度,但仍存在审查、签订、审批等不规范、不科学、不严格的问题,履行合同缺少应有的约束,甚至有些处于放任状态。(1)合同签订不规范,随意,签订条款对公司不利。①签订合同随意。目前,仍存在合同起草不规范,无专人拟定,专业的部门和管理人员不参与的问题,出现问题时便会出现“我不知道”“我说过的”“我告诉 过…”“我们说好了的”这些无理无据的情况。②合同内容不科学不完善,存在违约责任条款无约定或约定含糊、质量要求不具体无法罪责、文字表述有异意的情况,例如:外包施工内合同,合同中仅约定2年内完成工期,无具体约定到某个时间段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也没有违约需要承担的责任,导致公司在处理纠纷时陷入麻烦,非常被动。(2)合同管理效率低、无人执行和跟进,合同变成格式性的东西,无实际约束、保护的意义。如一些石油工程企业签订的一些工程外包类合同,签完便完,执行到哪一步也无人追责,执行、追踪无统一管理,经常出现合同履行阶段执行无序,没人监督、办事效率低的情况。(3)无系统的存档管理规定。石油工程施工项目时间一般会比较长,不是三五天就可以解决的,但因为管理的随意性和办公地点的移动性,没有系统的档案管理规定,有时候甚至导致一两年后发生纠纷,需要参照合同,却发现合同找不到的情况。(4)合同经办人及履约人员意识薄弱,总觉得就口头约定便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解释、答复及合同补充或变更条款中口头交流便完事,无任何书面公函交流和约定,无从保护公司的利益,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2加强合同标准化管理的办法

合同的标准化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的、动态的,从洽谈、草拟、签订、生效、执行,直到该合同失效为止,所以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加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如合同执行、修改、变更与补充等。笔者认为应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四个阶段(合同准备签订阶段管理、合同签订阶段、合同履行阶段与合同履行后纠纷阶段)建立完善的合同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要制定合同标准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并通过流程和制度来约束各部门以保障标准化合同管理。(1)专业的律师及专业管理部门人员共同起草和过目。合同是有专业的合同法对其进行要求和约束的,企业律师和专业管理部门都有其专长,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让他们起草合同,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从源头开始保证合同质量。(2)建立合同评审流程及审核制度,在合同签订前需对签约的另一方的主体资格、信用、履行能力等进行资信调查。然后在签订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合同类型和涉及的金额内容,给予不同人员的评审权限,例如:在请购合同中,多少金额以内部门经理审批、多少金额总经理审批,采购部经理的职责和权限又是什么。建立合同评审流程,依据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和合同审核要点,明确各个环节每个部门(承办部门、财务部、法律部与采购部等)的审核要点。(3)拟定对外的合同统一规范合同范本,对于固定的部门所签订的常态合同(如采购、人事、外包等)多用框架合同,减少出错率,拟定人员根据各业务内容、各部门的不同需求,制作不同版本的框架合同,以供使用,并定期更新、修改、完善现有版本,以使合同条款达到最优。(4)制定严格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专人专岗进行合同档案管理,所有合同须进行归档,电子扫描件和纸件合同均需分类、编号进行统一加密管理,根据不同合同的情况,保证合同一式三份,对方一份,公司两份以上,一份给予档案管理部门存档使用,一份给予合同承办部门,所有合同调取、查阅均需有固定的审批流程,合同的失效销毁也应进行统一申请,在监督部门监督下执行。(5)改变、强化合同执行人员的合同管理观念。通过培训、讲解等方式影响合同执行人员,让他们明白,在对外交流中(如施工过程中、人事纠纷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必须索要正规的书面手续(沟通函、确认函、说明书等),而且凡是对企业有利的,都需要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记录、签字证明,以便企业在维权工作中占据有利地位。

3企业合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不及可以防范风险、降低成本、维护合法利益,是公司经营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还可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员工的素质和积极性,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1)进行合同标准化管理,可以避免或减少由于合同纠纷带来的企业损失,并且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使企业经济发展过程更加顺利,从而达到规避企业经济风险的目的。(2)通过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制和制度,可以降低沟通成本。石油施工类企业是个庞大的整体,涉及的合同不只是企业外部合同,还有企业内部合同。合同管理标准化,可以保证各项业务活动内容、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程序、完成时间等用标准化形式加以确定,不仅可以加强管理的有效性,还可使企业内外相互协调和约束,为企业的生产方式、供应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创造条件。(3)通过标准化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合同标准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提供固定的程序让员工遵循,避免每签订一次合同都存在搞不清楚怎么弄的情况;另一方面,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在遵循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意,鼓励员工去发现问题,改善现有的标准合同,吸纳员工的好建议。这种方式可以让员工有很高的成就感,使其工作态度变得积极,愿意与企业共同成长。(4)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形象。标准的合同管理能使与企业接触的人感到企业的规范和秩序,以及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助于企业企业树立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

4结语

现在社会是法律社会,不论企业性质、行业如何,企业都需要通过合同来开展销售、采购、工程等系列经济活动。为了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企业也需要通过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来提高合同管理的水平。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委托、承诺、签约,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管理手段。在签订标准化的合同的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对市场及合作方进行调查、预测,然后再协商沟通、签订,最后执行、监督检查、处理合同的各项争议及纠纷。只有合同管理标准化,企业才能全面地履行合同条约,才能合理地规避和防范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维护良好的企业信誉,保证按部就班地实现预定的施工计划,不断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避免经济纠纷,进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牛荡 单位: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继昆,孙林.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1(1).

合同管理标准(篇4)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in the nuclear power projects under EPC Mode contract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issues a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clear power project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contract in category, sort out the nuclear power project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ke a few suggestions to the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 contract management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s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nuclear power;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TL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核电工程项目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依托设计的核电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因其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在设计、采购、施工进度上合理交叉,能有效的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质量、费用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成为核电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模式。

在ECP模式下的核电工程公司作为核电项目的总承包方须承担包括从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调试运行文件编制等在内的设计工作,核电工程公司既要满足业主对工程设计的需求,又要协调并管理其分包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同时为满足工程项目需要,其所需要的技术服务和维护的需求必将不断增长。因此,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管理模式对保障核电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是核电EPC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阶段之一,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现业主的建设目标,还要考虑项目实施的需要,要对业主提供方案和思路进行深化和优化,需要在设计阶段,对每个细节考虑周全,以免对总承包现场施工造成损失,在实现业主建设功能的同时获取合理利润[1]。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在签订时需要充分结合项目的复杂程度、项目的设计深度、项目的工期、施工进度的紧迫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合同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活动,标准化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费用的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2]。标准化的合同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在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重复性问题,可以更为有效的避免签订对企业不利的合同,降低合同风险,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内容

3.1合同管理模式

合同管理是合同双方依法进行的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的、动态的。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类管理是指,在完成立项审批之后,开始进行的合同发包、询价、合同谈判、合同签订、验收和支付、合同变更等一系列对合同建立过程的管理。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类管理按照需求不同,通常采用的发包方式有单一来源、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紧急采购、直接委托等。合同发包之后,由各归口部门协同委派相应人员组成合同谈判工作小组,共同完成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相关工作。通常由下列部门的人员组成合同谈判工作小组:设计及技术归口管理部门,商务合同部门,质量保证部门,财会部等,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来实现合同管理的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3.2合同文本标准化

合同文本标准化是为了在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签订过程中,对于同一类别重复出现的合同条款采用通用的规范化的合同条款进行制约,这既有利于合同管理人员在签订合同时有的放矢,又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常的合同文本审查业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决策审查,2)合同主体内容审查,3)合法性审查,4)风险性审查,5)完整性审查。各归口部门相互配合,以实现合同审核业务过程。合同审核工作流模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合同审核工作需要由各归口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合同文本,总结经验,形成适用于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的标准化合同文本,为此类合同提供参考和依据,避免合同签订过程中条款不统一的情况,规避合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

3.3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程序标准化

核电工程项目各归口管理部门之间需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合同管理程序,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规范操作。需要规范宏观的上下级指导及查新工作,并且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划分,规范各归口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各部门之间需要协作配合,共同制定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程序。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程序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合同管理程序执行过程中建立程序梳理制度和意见反馈渠道,定期整理反馈意见,对不适用的程序及时进行升版或增补,逐步建立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程序,规范工作流程。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建议

4.1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任务多,接口复杂,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是保证合同管理高效运行的关键。核电工程项目各归口部门需要加强配合,实际调研,综合考虑各部门之间的接口,以确保工程质量,精简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

4.2激励机制

合同管理标准化离不开激励机制,核电工程公司可以通过考核和评比的形式,按照不同岗位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检验成效、激励干劲,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和员工都能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或工作激励等方式来激励员工投入到合同标准化管理中。

4.3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合同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需要建立与合同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项目文化相结合的,并且能够满足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需要的标准化信息系统[4]。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结合管理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分析合同管理中各部分的管理业务及相关接口,整合和优化系统的组织体系,从合同发包、询价、询价评审、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支付及合同索赔等各个环节,以信息化的方式建立起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其能够有效服务于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起有序的信息化合同管理机制。

4.4合同管理标准化与实际性相结合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在管理的职责、内容及程序等方面具有规范性,但是考虑到每个合同在签约时的相对方、地点、时间、内容的不同,需要充分考虑合同管理标准化与实际性相结合。对于合同管理中通用的重复出现的问题,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而对于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又要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发挥合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创造性,签订有利于企业的合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结束语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对企业签订合同具有明确的指导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规避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工作质量。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实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管理程序,实施标准化的合同管理,才能真正构建精细的管控模式,打造精准的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杨水琴.浅析设计院EPC总承包项目分包合同管理[J],科技资讯,2012年18期.

[2]岳振宇.标准化建设-供电企业管理提升之本[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16期.

[3]王松波.基于面向服务的合同审核工作流[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年08期.

合同管理标准(篇5)

无论预付制还是后付制,也都有总额付费和定额付费的方法。预付制的特点是控制能力强,但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差,必须加强对医疗服务规范性要求。同时,预付制办法对刚刚开始的医疗保险管理来说,会由于缺乏参保人和医疗服务数量的依据存在着确定预额费用额的技术难度。后付制的特点是对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有着充分的依据,一般后付制的方式也不存在支付审核的技术难度,但出于医疗服务方自身利益,会变相扩大或刺激诱导医疗消费,从而导致基金入不敷出。因此,对这一方式必须对医疗服务的范围、数量给予严格的限定,这种限定应尽可能符合基本医疗诊疗规范,并明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偿付范围。同时,针对两种结算方式的利弊,都要将各项技术参数和控制管理措施在结算标准上给予完整的体现,以保证结算审核有充分的依据。

按付费的医疗服务内容可以分为项目付费和单元付费或病种付费等。按服务项目付费是最早使用的付费方式,服务项目费用也是确定付费的最原始的费用依据。

合同管理标准(篇6)

    无论预付制还是后付制,也都有总额付费和定额付费的方法。预付制的特点是控制能力强,但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差,必须加强对医疗服务规范性要求。同时,预付制办法对刚刚开始的医疗保险管理来说,会由于缺乏参保人和医疗服务数量的依据存在着确定预额费用额的技术难度。后付制的特点是对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有着充分的依据,一般后付制的方式也不存在支付审核的技术难度,但出于医疗服务方自身利益,会变相扩大或刺激诱导医疗消费,从而导致基金入不敷出。因此,对这一方式必须对医疗服务的范围、数量给予严格的限定,这种限定应尽可能符合基本医疗诊疗规范,并明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偿付范围。同时,针对两种结算方式的利弊,都要将各项技术参数和控制管理措施在结算标准上给予完整的体现,以保证结算审核有充分的依据。

    按付费的医疗服务内容可以分为项目付费和单元付费或病种付费等。按服务项目付费是最早使用的付费方式,服务项目费用也是确定付费的最原始的费用依据。

合同管理标准(篇7)

1.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的特点

为了搞好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就必须把握城市道路施工项目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各项标准。城市道路施工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的多样性、复杂性。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城市道路工程,按照城市道路工程的使用功能不同,项目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即便是使用功能、结构类型相同的项目,建造在不同地区,也因建设条件不同,在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地基处理等方面也就有所不同。

1.2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目标的明确性。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的目标有成果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成果性目标是指城市道路项目的功能性要求,约束性目标是指限制条件。

1.3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作为施工项目管理对象的整体性。

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整体管理对象,在按其需要配置生产要素时,必须以总体效益的提高为标准,做到总体优化。

1.4 施工队伍的分散性、流动性。

城市道路产品是固定的,而操作人员是流动的,这与工业产品的生产正好相反;一个城市道路施工项目确定后,施工队伍就要进入不同的现场进行施工操作,一个城市道路施工企业还可能同时要在若干个工地上进行作业,这就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项目管理标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5 施工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从施工项目经理部内部来说,组织施工是多工种的综合作业,各工种的配合衔接,各种材料、施工机具配套供应,协调组织,要得到企业的全力支持;从外部来说,往往需要一些专业化企业、公用事业、运输、市政设施、劳务等其他部门的配合协作,涉及面很广,而且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这种情况下要取得比较理想的预期效果,就必须有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标准。

2.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的内容.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的内容是关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制定、实施和考核。

2.1 技术标准。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颁发的各种工程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设计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及安全卫生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频发的施工操作规程、分项工程工艺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颁发的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试验方法标准等技术标准。对于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要进行科学研究并在取得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施工项目技术标准。但是,由于开展施工项目标准化工作无论从广度、深度或标准化意识等方面都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目前,制定技术标准的数量很少。在合同情况下,执行合同标准。技术标准是对“物”而言的。

2.2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也就是说:管理标准是包括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全部管理内容、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等方面的标准。施工项目主要贯彻执行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管理标准、方针目标管理标准、计划统计管理标准、合同预算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物资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运输管理标准、试验检验管理标准、劳动工资及人事教育管理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财务成本管理标准、审计管理标准、档案管理标准、计量管理标准等管理标准。这些标准要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贯彻执行,但又有侧重。管理标准是对“事”而言的。

2.3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为:“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施工项目一般应制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干部通用工作标准(包括决策层、中层、一般干部工作标准);生产岗位工人通用工作标准;生产岗位工人专用工作标准等。工作标准是对“人”而言的。

3.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的任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在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的管理工作中,应设置标准化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设置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项目的标准化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考核,以保证项目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标准化教育和宣传普及工作。标准化教育、宣传和普及工作,是推动标准化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各级标准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之一。

4.2 标准的贯彻实施。对于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来说,在技术标准方面主要是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在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方面主要是执行企业制定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织实施各类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考核。技术标准的实施是自然和必须的,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往往被忽视,事实上贯彻实施好工作标准是实现管理标准的基础,贯彻实施好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基础。因此,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点抓好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尤其是抓好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

4.3 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标准考核的内容。

(1)技术标准的考核。主要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检查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按照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

合同管理标准(篇8)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72-02

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在时间上比工业企业晚,但推行标准化是搞好公路施工管理的必由之路,标准化管理能提高公路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公路施工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管理十分必要。

1 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概论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是指公路施工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对公路项目的组织、施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妥善合理规则的活动。

2 公路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特性

公路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这是由于公路施工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为了做好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就必须掌握公路施工项目的特性,针对这些特性,才能制定出比较合理规范切实可行的各项标准。公路施工项目的特性总结为以下五方面:

1)公路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公路工程是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对象,同一条公路含有多个标段,工程项目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公路的使用功能是不同的。即使是结构类型相同,使用功能相同的项目,但是其所经过的地区不同,建设条件不同,因此在处理地基、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上等各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

2)公路施工项目的一次性;一次性是公路施工项目的最主要特点,也可称为单件性,就是没有与此处施工完全相同的另一项任务;

3)施工作业的分散性、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对于管理者来说,因为施工项目是固定不变的,而施工队伍人员确是流动的;当一个施工项目被确定好之后,施工人员就要进入自己相应的施工现场而进行施工操作,而施工企业的施工工作地点比较分散,以上情况的出现就会给企业管理者带来诸多不便与困难。由此可见,只有建立标准和规范的施工管理标准,才能使管理者依据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4)公路施工涉面广泛、综合性强;从外部看来,公路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多,综合性也非常强;从项目施工内部来看,是将多个工种综合到一起并且相互配合组织施工的综合作业;在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状况下要想做到既有秩序又能得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就需要严格按照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进行作业,实行严格的制度和标准;

5)施工的可变因素多;施工受多方面条件影响,分自然和技术两种条件,而自然和技术条件经常是多变的,因此公路产品施工生产的预见性、可控性与工业产品相比就很差。比如工程建设施工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对温度、雨季怎样施工,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这都涉及到技术标准制定的问题。

3 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任务

标准化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三项任务即“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设置标准化工作和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的标准化人员,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设置具体的标准化活动,进行标准化管理,是工程能顺利进行。

4 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工作

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三个方面,推广、实施、考核:

1)标准化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标准化事业能否推广并长远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是各级标准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2)标准的实施;公路建设公司,在技术标准方面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制定自己企业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落实对于公路建设公司是很重要的。在管理以及工作标准上,要严格的按照自己企业的标准。各层各类标准管理的组织和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需按规定标准进行考核。

对于一般公路施工企业,技术标准的实施是很重视的,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往往被轻视和忽视,其实,管理做好,才能促进工作和技术向前发展。

3)公路施工企业标准考核的主要内容:

(1)技术标准的考核。针对施工中的项目进行考核,其内容是施工人员对工程建设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标准的熟识度以及在工程中的运行状况,根据工程质量评定的标准对整个工程分部分项的进行质量鉴定和评定;

(2)管理标准的评估。按照规定的建设工程合同责任和管理目标,解决管理任务的完成,项目管理,实际问题,基础服务和与有关业务部门的合作等,通过对各个部门审查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进行评审,最后综合得分排名,实行奖惩制度,优秀者得到奖赏,恶劣的给予惩罚;

(3)工作标准的考核。可将各个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分组分项,以各员工所完成的工作质量及数量多少的优劣当考核标准,最后,各部门领导再根据工作标准的内容进行考核和统计评分。

4)公路施工企业标准考核的要求;考核除了强制执行贯彻实施的目的,对执行情况目的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领导要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和考核。积极有效的落实管理和工作标准的考核,考核标准如下:

(1)要明确标准检查与考核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考核优劣落实到部门和人,使企业做到大而专,责权明确;

(2)标准考核与管理目标相结合。将每一项管理技术指标,从上到下每一层都进行分解,详细的列出具体的明细,明确目标责任,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办法。定期不定期考核,重点是考核各项目标准的完成情况。上级在自查自审的基础上进行考核打分。比较常用做法是:工长考核工人、部长考核干部、经理考核部长、企业对经理进行考核,整个考核体系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互相考核、互相监督;

(3)标准考核与收入分配结合。这是企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手段之一。考核标准化与收入挂钩,可以防止员工工作有多有少,有好有坏的现状,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进而积极的开展工作。员工在职位晋级和制定工资标准时,可参考考核结果。

5 结论

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公路施工项目是促进交通互联互通,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施工企业的对象和成果,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标准化管理是重要环节也是基础工作。要想使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够不断的提高,各工程项目提高效率顺利进行,就要在企业内部实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管理对于市场占领,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施工安全以及整个企业的综合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同管理标准(篇9)

工程建设监理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日益显现它的巨大作用。建设监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我国建设监理的形势,是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成绩是主要的,但从我国工程监理和先进国家工程监理的水平比较,我们建设监理体制仍然处在初期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一、工程监理控制及其重要意义

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保证目标,决策、部署安排得以实现的手段。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控制就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资、实际进度值、实际质量值进行比较,若发现偏离目标,则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工程项目动态控制。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二、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其一,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其二,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同时,若这些标准化管理得到业主的认可,只要监理都按照标准化去做,工程出现了偏差或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监理工作质量优劣也有衡量标准以利鉴别是非,客观评价监理工作,所以它是做好控制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1.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2.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3.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合同管理标准(篇10)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先进适用的企业管理制度,没有扎实可靠的基础管理“内功”,任何闪光的企业战略都是空中楼阁,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也无从谈起。目前军工企业集团化也好,军地一体化保障也好,都离不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军工企业本身就不同于地方企业,存在着其特殊性。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提高军工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企业管理没有统一定型的模式,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通过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推行,通过修订这些标准使经验更加深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强化生产经营手段,使广大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章办事,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定编、定员,有利于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要求具体,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是融合不同归口的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也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新保障能力的认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工艺管理等多项不同归口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融合的平台,成为木桶管理除短板管理方法之外的横向贴合度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交叉重复的管理环节,避免部门间各自为政同一工作不同要求的现象出现。

2以国家标准为指导,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

军工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存在着其特殊性,应该说管理水平与地方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缩小管理差距的最佳途径就是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企业标准体系框架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则是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企业应以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GB/T13016—2003《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等标准为基础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体系管理规定》等基础标准,具体规范技术、管理、工作标准编写要求;标准分类、标准工作范围;企业标准体系结构,从而确保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最终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合理不出现缺漏项。其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尽量将体系表的“果肉”部分充实。因为企业的成熟度不同,某一时期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不同制度的指挥方向会有所调整,进一步细化分类根据本企业实际充实框架形成制度(标准)体系表,该项工作无法通过国家标准或相关参考书籍确定,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标准化知识和熟悉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利用关联图和鱼骨图等统计方法分析各部门主要工作事项和简要工作流程之间的关系,确保各制度(标准)内容间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从而为制度(标准)的适用性打下基础。

3标准制定要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突破地域、文化的障碍

军工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也有大多数企业所具有的普遍性,任何一种管理方法和模式都不能完全依靠“拿来主义”,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适用、实用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为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别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个企业的员工构成地域文化不同,比如南海的地域文化和天气炎热带来了企业职工、在修舰船的官兵穿拖鞋、吃槟榔等习惯,这种习惯在北方的企业是无法抵御严寒也不可能长期存在的,但在南海地区企业却是一个顽疾,为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些问题是无法去照搬和模仿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或者找到某个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只有充分了解习惯背后的成因,在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性化中间找一条通道使二者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制定出既符合本企业实际又不违背管理初衷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制度被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管理不考虑职工的接受程度可能最后会形成一种对立和抵触情绪最终阻碍了制度的执行,出现制度无法落实的尴尬局面。因地制宜疏堵并进,把习惯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比如在标准设计时可以把吃槟榔问题和吸烟问题同时考虑同时管理,安全防护用具、工作服设计和更换周期充分考虑天气等原因进行适当调整,使管理和习惯的矛盾最小化,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员工接受程度。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管理制度编制前我们要对正、负进行区分。对于正面的文化通过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推行,通过修订标准使经验更加深化。对于负面的阻碍企业发展的习惯、文化,要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加以明确、引导、限制,不宜照搬照抄,使标准执行难,最终阻碍了企业保障能力的提升。合理把握制度的“度”。制度的惩罚措施必须适度,如果超出了某个限度,制度的作用将走向反面。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制度(标准)体系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相反,如果标准、制度不适合企业或者制度自身“不靠谱”,那么这些制度必定会成为害群之马,在客观上损害了制度(标准)应有的权威和尊严,从而使企业管理制度变成“文件”束之高阁。人们常常把制度当作约束和控制人行为的工具,认为控制力度越大,制度就越先进,效果就越好。于是在制定制度时主观地将标准定得很高,要求过于苛刻,最后导致制度在执行环节出现各种问题。标准定得过高,使执行的人员因过度敬畏而产生的负作用或者最终执行难度过高而导致人们产生精神疲劳而不再理会。就像长在树上的苹果,我们跳起来可以摘到的,人们会努力去摘争取摘到更多,如果跳起来离苹果还是很远,最终人们要么会选择放弃,要么会选择“捷径”,可能会出现为迎合制度来投机取巧。再如现场管理制度因专业不同标准要有所区别,对于轮机修理车间如果把标准定得和MTU车间相同,那么对于轮机修理车间来说肯定会因为标准过高而无法执行。管理学上的“超限效应”也能很好地说明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度”的把握的重要性。同样,制度不能过于松懈形同虚设,也要有约束力。应该宽严有“度”。

4制度要落地生根,真正发挥管理制度的“预警”功能

企业应对制度后的后续工作做出明确安排,应该说标准的制定只是完成了企业标准体系的一半工作,实施后的培训、跟踪、监督、修订也在标准化工作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就像好的战略规划关键在于合理的战略实施计划一样。任何工作只有设计没有好的落实,那么也只能作为文件束之高阁,成为人们思想上的标准而不是行动上的标准。将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内容在《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做出明确要求,定期检查考核。得力的跟踪和保障措施也能为管理制度的修订收集信息,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标准化办公室要在准备阶段组织好标准化国家标准及标准化专业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在体系构建前期随着基础标准的,要适时地对的标准进行宣贯、内涵解读、要求讲解。标准大量后要明确各业务处室在标准培训工作中的分工及培训广度和深度。很多企业依靠咨询公司制定了华丽的管理制度,符合标准化工作要求,一定程度上也是适合企业的,但因为标准后咨询公司撤出,本企业没有能做好后续的培训、跟踪、考核进而导致管理制度没有落实成为真正的“文件”,花费了人力物力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新的管理制度的推行在企业内可能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前期也会有抵触情绪,需要管理层下决心并以身作则。管理制度不适用可以在发现后对不适用的内容进行修订,尽量避免标准不适用为了生产而绕开管理制度的要求,领导带头违反规定走捷径的情况发生,不要到需要“灭火”时才想到管理制度,才想到用标准去处理责任人,救火员身份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制度推行的失败,要将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其“预警”功能。

合同管理标准(篇11)

近年来,本市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快速增长,通过国家审核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448家,备案数量和申报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项目总体规模逐步提升。2012年已累计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超过50个,节能量达10万吨,对完成全市节能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对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清算及现场核查显示,全国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作整体不如预期,各地普遍存在项目数量少、执行进度慢的情况。本市虽然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起步早,取得一定成绩,但完成项目数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整体推进工作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用能单位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据测算,本市工业领域平均综合改造节能量投资额在3000到3600元左右,非工业领域平均综合改造单位节能量投资额在6500到7500元左右,现有500元/吨标准煤的奖励标准,不足节能改造投资成本的15%。

二是合同能源管理奖励门槛较高。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本市已率先进入以服务业节能为主的阶段,能源消费呈现“面广点散”的特点,用能载体分散且单个项目节能量较小,普遍低于国家规定工业项目年节能量500吨标准煤、非工业项目100吨标准煤的门槛。

三是本市节能服务产业刚进入培育期,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市场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成熟规范。

此背景下,本市亟需进一步强化政策统筹促进,加强对各利益主体的激励约束和规范管理。从市发改委获悉,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经过一年多调研、考察、论证,起草完成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政策亮点包括:

一是加大财政奖励支持。首先是提高标准。对符合中央财政奖励政策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中央财政奖励基础上,提高市级财政配套奖励力度。其中,工业领域从26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360元/吨标准煤,非工业领域从26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560元/吨标准煤。

其次是降低门槛。对国家政策优惠未覆盖到的工业领域单个项目节能量在100到500吨(不含)标准煤,非工业领域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50到100吨(不含)标准煤的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市级财政360元/吨标准煤的奖励资金。

合同管理标准(篇1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引言

财务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的资金或资产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关系实行有效管理,以实现单位利益最大化。而财务管理标准化是一种管理模式,是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目标、操作流程、核算方式、人才培养、考核标准、基础档案的统一,从而规范和约束财务的整个过程,实现财务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意义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更加需要建立标准化。财务管理标准化是建立一个共同遵守并能够重复使用的规则,并予以贯彻实施,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科学化的秩序。财务管理标准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实施财务标准化可以规范财务行为

财务标准化要求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对日常财务处理进行操作,从而可以避免财务人员由于个体差异而造成的业务处理方式的不规范和结果的偏差。

2.实施财务标准化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的职能之一就是向信息使用者和利害关系人提供符合质量特征要求的会计信息。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联合公司下属企业众多,在纷繁复杂的会计信息中提取更为有用、更具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在统一标准化下产生的信息才能被更加快捷方便的汇总,实现数据共享,并具有可比性。

3.实施财务标准化可以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水平

在现代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综合管理知识。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就是把优秀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通过标准的形式进行保存并推广,所有工作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进而把财务从以财务核算、交易处理为主要角色向分析解释商业运行结果并解释差异、为公司重大决策提供重要数据与分析支持,与关注于基于业务的风险管理、提供风险管理数据支持、与业务部门合作提升企业合规性的角色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4.实施财务标准化可以防范企业风险

企业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与其对风险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财务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中强调所有财务活动必须在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因进行不符合法纪法规的活动而为企业带来的损失,这就要求员工自觉提高依法理财意识,推进企业依法理财,规避法律风险。

二、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内容

财务标准化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只有符合企业实际的才是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块内容:

(一)财务流程标准化

财务标准化的核心是财务流程的标准化,而财务流程标准化的前提是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财务流程必须同时结合各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制定,绘制科学的、合理的业务流程图,标明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环节,强调明确财务责任人和签字审批程序,同时设计统一的表格、单据和传递程序。

财务流程确定之后,就需要从集团层面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制度以固化流程。目前联合公司财务管理部已经制定了有29个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基本上包含了企业大部分主要业务活动的财务行为,让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各企业在联合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重点对集团总部的标准进行细化与落地,制定符合自身特点操作细则。

(二)财务信息标准化

联合公司下属企业众多,假若每个子公司或分公司都采用不同的财务核算方法,同样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记录和核算处理方法,各企业之间的数据失去可比性,汇总信息无法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直接影响管理者对公司整体情况的判断。财务信息标准化包括了会计科目设置的统一、账务处理流程的统一和数据分类汇总的标准化设计,最终形成公司规范的财务信息,从而可充分利用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数据保证,能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与钻取和对报表的实时分析。而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应用也促使其建设财务信息标准化。财务信息标准化是推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财务预算标准化

企业预算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计划,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财务预算的标准化管理可以规范成本支出,提高预算控制力与执行力,堵塞财务漏洞。实现财务预算标准化应理顺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管理流程和数据口径,促进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有机衔接,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列支范围与定额标准进行测算,使预算数据有据可查。同样,信息系统也是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的必要工具,相应的财务预算标准化将逐步过渡为预算管理系统的标准化。

三、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一)财务标准化建设的难点

联合公司作为一个集团性的企业,整体规模庞大,下属企业跨越了多种行业,经济业务复杂多样。但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企业的内控措施不健全、不完善,内部综合管理、财务标准化等方面水平亦参差不齐,给推行财务标准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财务是业务流程结果的反映。财务标准化的关键是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只有得到业务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财务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财务流程相对业务流程而言已较为规范,业务流程的梳理整合是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前提,如何取得集团内企业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跨部门的合作,使业务与财务对接,是管理层在推进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财务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1.标准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

标准化工作不仅要求财务人员的全员参与,还需要企业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将组织的目标逐层分解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和层级,让员工更清晰、具体地看到自己的目标,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使其自由分享成功的经验和知识,建立起符合实际、经得起考验的长效标准化体系。

2.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循环过程

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即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适时进行总结、修订,之后再实施,以此循环往复,充实新的内容上升到新的水平。为此,标准化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反馈通道,从而能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经营变化对标准进行不断地调整,否则,原本有效的标准体系就会渐渐失效,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对标准要进行控制和监督,并评估执行的正确、有效性,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使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成为―个前后衔接,循环促进的良性动态系统。

3.标准化建设需分版块逐步推进

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预期可以实现的合理范围内进行标准化建设。首先对标准化进行分类,区分同质企业与非同质企业、共性业务与个性业务,在同质企业或相同业务中建立财务管理标准;其次,在经营管理较为成熟或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企业中优先试点标准化,如某些已实施ERP的企业,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再分版块、分阶段逐步推进。

四、结语

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明确流程,以流程固化管理程序,使合理规范的流程上升为财务标准,从而推动制度建设与会计核算的统一。财务标准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分版块、分阶段在成熟的平台优先实施,逐步向全集团所属企业推进。同时,根据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经营方式的调整,在法律法规与会计制度的要求下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以适应公司管理的需要,使公司财务管理水平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盛玉玲.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研究[J].财经界,2012(9):228.

精选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