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教案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6-02 15:29:16

体育赛事教案

体育赛事教案(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良好氛围,推动全省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决定2021年继续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竞赛项目及承办单位

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由湖北工业大学承办。

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竞赛,由武汉大学承办。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竞赛,由武汉大学承办。

4.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赛区竞赛,由江汉大学承办。

5.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竞赛,由武汉大学承办。

6.“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湖北赛区竞赛,由三峡大学承办。

7.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

8.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由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承办。

9.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由湖北民族大学承办。

10.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

11.武汉时尚艺术季暨高校服装设计展览,由湖北美术学院承办。

12.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竞赛,由湖北工程学院承办。

13.2021年第八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

14.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由湖北民族大学承办。

二、组织领导

全省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负责指导管理和协调。各竞赛项目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牵头高校、承办单位等成立相关竞赛组委会,负责各项赛事的具体组织工作。竞赛组委会须由牵头高校(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相关院校负责同志参加。

竞赛组委会要制订详细的比赛规程、评判标准、评委聘请标准、应急预案等工作方案或竞赛章程;要参加赛事筹备、部署、评议等工作会议,审核赛事组织实施方案,检查落实竞赛安排部署,指导承办单位完善竞赛组织工作;要加大赛事宣传力度,协调全省高校积极参加竞赛,扩大赛事的参与面和影响力;要切实提升竞赛整体质量,以全省高校大学生系列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有关要求

1、强化赛事组织实施。各竞赛相关单位要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高度重视、加强赛事组织实施。竞赛承办高校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落实竞赛各环节责任分工,要统筹协调后勤接待、安全保卫、疫情防控等工作,做到细致高效、规范有序地开展竞赛活动。

2、强化质量立赛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参赛学生利益,保障竞赛运行质量,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平稳有序、安全进行,提升竞赛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竞赛项目评审遴选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杜绝徇私舞弊、违规评分、伪造材料、盗用抄袭等行为。该项赛事的评委专家应具广泛性,其中来自牵头或承办高校(单位)的评委不超过评委总数的20%。规范各项赛事的获奖等级、数量设置,各赛事设个人奖项,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级别,个人奖项数量不突破参赛项目总数的50%,其中一等奖不突破10%,二等奖不突破20%,三等奖不突破20%;设优秀组织奖,数量不突破参赛高校数的20%。

3、化赛事管理。各项赛事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湖北省赛获奖名单和获奖证书由省教育厅发文公布和颁发;其他赛事由各竞赛湖北省组委会负责对获奖名单进行公示,获奖名单和获奖证书由竞赛湖北省组委会公布和颁发,盖组委会章。各竞赛组委会需在赛后认真总结,将竞赛总结报告一式一份于赛事全部结束1个月内以正式公文形式报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备案。竞赛总结报告内容主要是竞赛组织过程、参赛规模、现场比赛、评审、比赛结果等基本情况,实施竞赛的创新特色做法、基本成效或示范带动作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或意见建议,同时附上获奖名单、竞赛规则、组委会及评审专家名单、评审细则、有无异议及异议处理等附件材料。我厅将把竞赛总结情况、完成质量作为纳入下一年度全省大学生系列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计划的重要参考。

4、疫情防控要求。各高校要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和防控措施,完善应对突发疫情工作机制,做好疫情防控预案,加强校园管控,做好物资储备、比赛场所环境消杀,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竞赛流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做好竞赛工作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比赛。

请各高校根据本通知和各竞赛组委会有关竞赛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活动。有关竞赛活动通知及安排可在各竞赛专门网站或承办高校校园网查阅。

2021年度全省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

活动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竞赛项目

组委会牵头

高校

承办高校

承办高校具体联系人

手机及办公电话

1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吕栋

15623988969, 027-59750117

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竞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朱英

18971042100, 027-68756866

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竞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朱英

18971042100, 027-68756866

4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赛区竞赛

湖北工业大学

江汉大学

宋广峰

15327126, 027-84212505

5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竞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王晔

18995641371, 027-68754233

6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湖北赛区竞赛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杨超

15997601292,0717-6392287

7

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原弘

13986080018, 027-67867230

8

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华中 师范大学

谢志雄

李兵

车靖

13212766195, 13377880988

13349890855

9

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

刘显明

13972406099, 0718-8437881

10

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金新利

027-67867108, 13871239693

11

武汉时尚艺术季暨高校服装设计展览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黎老师

18602743583, 027-81317210

12

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竞赛

湖北第二师范 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

孙平

13871889258

13

2021年第八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张美霞

15527896867, 027-67883124

14

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

武汉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

姚爱华

吴龙胜

体育赛事教案(篇2)

(一)档案中有些内容不完整。

运动员档案中的材料有些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如运动员登记表、学生登记表、奖励登记表等一些表格填写不完整;有些运动员的表现、鉴定、考核材料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全面反映运动员各方面素质的动态发展;由于受训练、比赛等因素的影响,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相对不固定,其学习的材料往往不能成套收集,收集到派遣通知书时,收集不到成绩卡或毕业生登记表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档案利用率低。

目前,运动员档案的利用工作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从运动员进队到退役离队,运动员档案几乎仅由组织人事部门遇到其出国、比赛等问题时才查阅一下,丰富的档案资源被闲置,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输送到国家队、将来有期望争金夺银的尖子运动员档案几乎与其他运动员档案一样很少有人问津。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手段落后。

运动员档案的整理、转递等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不严,整理混乱现象,查、借阅管理也欠制度化。此外,目前运动员档案管理基本上处于手工阶段,电子、复制等现代技术利用很少,这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及体育事业发展需要。

二、如何提高运动员档案管理水平的方式

(一)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运动员、教练员及干部队伍的档案意识。

首先,运动员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且极为重要,艰苦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管理者应提高各方面的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的责任感、积极性。努力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注重《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学习。

其次,通过座谈会等各种宣传形式,宣传档案工作,提高运动员、教练员和干部队伍的档案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运动员档案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关系到运动员自身成长、成才以至退役工作的大事,是关系到国家体育事业的大事,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敏感度。同时,使每一位运动员意识到档案工作与自身的关系,有意识地收集比赛、学习等各方面与自己有关系的材料,如成绩证书、奖杯、训练日记、比赛记录、学历证书、与各级领导人的照片、报刊杂志的报道等。除主动向档案管理部门送交相关材料外,还可以建立私人档案。无论是写总结还是填写各类表格都认真对待,实事求是,改变总结几句贯用语,表格填写不完整,马虎应付的状态,形成全员关注的局面。

最后,培养他们的归档意识,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一经形成就应尽快归入其档案中去,运动员、教练员及管理干部队伍应有意识地将新形成的材料收集齐全,尽快送到档案管理部门去,以防材料遗失。

(二)充实档案内容,提高档案利用价值。

运动员档案材料的内容决定着档案的利用价值,而档案内容的充实要靠收集工作来完成。应按照有关收集归档的文件规定,结合运动员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建全收集工作规章制度,本着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以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比赛、学习成绩与水平为标准,确定运动员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做到有突破有发展。

首先,从运动员进队开始就有意识地充实运动员的“特色材料”,如可以填写《运动员入市队前比赛情况登记表》、《运动员比赛成绩登记表》、《运动员年度或季度训练考核表》、《运动员伤病情况登记表》、《体检表》等。而这些材料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时填写及时归档。

其次,档案管理者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克服困难做好收集工作。与教练员管理干部进行协作,提高他们对运动员档案工作的认识,对运动员的鉴定、政审等工作实事求是的认真对待,使材料能全面地反映运动员的思想、训练、比赛情况。加强运动员学习材料的收集,运动员大多是在就近的学校借读,且学习时间不固定,学习材料较难收集,档案管理者应与教学单位协商合作,形成一定的收集方式,督促运动员加强文化学习,及早完成学业,将学习材料收集齐全。

体育赛事教案(篇3)

关键词: 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skills competition;vocational education;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79-02

0引言

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很多“属于软能力”,在近几年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直苦苦探索,如何将“软能力”“硬化”,以更好地引导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很难设计一套指标体系来考核评价经济类学生的能力,而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如ERP企业经营沙盘大赛、创业之星大赛、现代物流大赛等,更有利于评价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自教育部等11部委于2008年夏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随着技能大赛逐渐受到各界重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和影响力最大、规格最高、专业覆盖面最广、类别最齐全的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刮起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全员动员之风。这既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创新,也极大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从而高等职业院校检验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新的评价指标。

我院近几年积极参加了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并代表新疆区参加了金蝶ERP大赛,不仅取得西部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借助技能大赛平台,有效促进了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

体育赛事教案(篇4)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营销专业大学生的定位由天之骄子转变为了普通劳动者,大学生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精英。这种转变意味着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应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事实上,这种教育思想在国外营销教学中早就得到了一贯与全面的实施,特别在职业教育中,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国外的这些已经成功的营销教学模式中,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他们共同的一面,这些共同特性体现了营销教学的同质性。这些同质性主要是:

1、教育同生产紧密结合;

2、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广泛参与;

3、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强化所学的知识;

4、学生实践能力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5、减少企业员工的前期培训,提升教育的社会效益。

显然,同国外已经成功的营销教学模式相比,我国营销教学模式的不足在于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相互分离,学生实践不能产生预期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务实的市场经济中,迫切需要我们变革现有的营销教学模式。

二、企业营销赛事的实践教育特征

企业营销赛事是我国营销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它不仅以赛带教,教学相长,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赛事过程中,企业营销赛事在以下方面更深入的体现了营销专业的本质:

1、问题来源于企业实际

与传统营销赛事不同,企业营销赛事以发起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以有效解决发起企业现实营销问题为目的,因此,它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营销赛事形而上的弊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煅造自己的实践能力。红门营销策划大赛、联想NBA上网本营销大赛等,在上海海洋大学营销系组织的这些营销赛事中,海大学子深入企业实际,以问题解决为立足点,以学生团队参与为组织形式,主动探索,分别提交了极具创意与针对性的策划方案35份、77份,并良好地解决了发起企业面临的LOGO设计、品牌传播创意、校园促销等问题。从实际中,到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方案真正付诸于实施

与传统营销赛事不同的第二点在于,在上海海洋大学营销系组织及参与的营销赛事中,最终胜出的方案都要在发起企业全部或大部分付诸实施,并由相关学生团队全部或主要负责。比如,在红门营销策划大赛中,获胜学生团队不仅要全面负责实施其创意方案,更要将其创意具体化,在目标市场形成企业预期的品牌与企业形象。

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赛事模式不仅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以赛带教”、教育―赛事―实践连贯一体的模式还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养,更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认可来自于企业市场化的实际效果

与传统营销赛事不同的第三点在于,衡量方案好坏的真正评价标准来自于企业市场化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上海海洋大学营销系组织的企业营销赛事中,我们始终坚持方案的理论评选只是第一步,而在发起企业真正实施时的市场化效果才是最终标准。所以,在营销大赛的理论评选后,我们都要求出众的少数优秀方案在企业局部范围内试实施,最终根据理论评选与企业局部实施效果,确定最终胜选方案,最后,将胜选方案在企业加以推广实施。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不仅效果良好,推出的方案可行、有效,而且,通过这种真实实践的模式,打通了学校与企业的人才输送通道,为学生就业开辟了全新市场。

三、企业赛事成功实施的基本要素

要达到上述效果,成功地组织企业营销赛事,根据我们的经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起企业解决问题的现实迫切性

发起企业面临十分迫切的市场开拓问题,而且大学生本身就是他们的目标市场(或潜在市场),这样,企业组织营销赛事的动力就会十分充足。同时,大学生开拓大学生市场,由于身处其中,大学生对大学生市场的熟悉与深入了解,因此,更有利于企业营销赛事的成功。红门酒店营销策划大赛、联想NBA上网本营销大赛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2、发起企业的深度参与

发起企业不仅只是一个赛事信息,出席一下赛事的启动仪式,更为重要的是在参赛团队参与赛事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现场考察、周边环境调查、企业运营管理团队座谈与沟通等。同时,为了给参赛团队提供创造更好的条件,确保参赛团队提供高质量的营销策划方案,企业还为参赛团队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

3、完美严密的赛事组织

1)提前组织培训

必须在具体安排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前确定要组织的企业赛事及类型,并围绕组织的企业赛事组织相关的专业知识强化培训。

2)完整的项目实施规范及流程

为了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上海海洋大学营销系还为企业赛事制订了标准化的流程,从参赛学生组团参赛、网上报名、评审流程、复议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为不同企业参与本系组织的企业赛事提供了标准化的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赛事项目本身的营销推广与运行

首先,组织宣传、专题讲座,由专业课教师对比赛进行宣传讲解、分析,以让学生对大赛的主题及比赛进程进行了解,并形成清晰的认识。

其次,学生在了解了大赛主题的情况下开始自由组队,并报名参加企业营销大赛。

最后,按规定的时间上交参赛作品,参赛团队提交的作品由专业教师组成初评组进行初评,入围团队公开演示其作品,评审组(由专业教师、企业营销主管、行业专家组成)进行点评,进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终审,最后举行大型的颁奖仪式。

以赛带教的企业营销赛事,引导学生自觉重温理论,深入实践,同时赛事本身充满着挑战性和趣味性,符合现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深受大学生欢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上海海洋大学营销系率先创新尝试的“以赛带教”的企业营销赛事,实现校企双赢,特别是为营销实践教学探索出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长冬.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北方经贸,2009(9).

[2]王敏.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7(12).

[3]杨春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4]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5).

[5]常永胜.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体育赛事教案(篇5)

关键词:技能竞赛方案 竞赛项目内容 技术标准 评委选聘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这应该成为高等职业学院加强技能培养力度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并形成惯例,定期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除了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外,采用了多种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这也是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有益补充。其中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的活动形式,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同时,在选拔选手的过程中,能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同时,获奖选手的美好职业前景,形成广大学子的职业动力。

一、确立正确的竞赛指导思想

近年来,为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职业院校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努力探索通过技能竞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探索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通过技能竞赛推动专业建设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人人都参加的局面,通过层层的选拔,最后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工作的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制度的逐步建立,引领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器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竞赛的主办单位很多。各职业院校积极举办校级层次的技能大赛。旨在通过竞赛积极落实各院校的教改精神,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还把技能竞赛活动作为一项学期常规重点工作,使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使技能竞赛覆盖各专业、各课程,营造了竞赛与教学、竞赛与职业技能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技能竞赛水平和质量。通过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和相关奖励措施,有效促进了各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理念和模式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同时,院校组织的技能竞赛具有的选拔功能,为更高一级的技能竞赛和相关企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各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中、高等职业技能竞赛也是技能竞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竞赛的目的主要是选拔全国的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质量,通过竞赛项目的合理设置,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形成“职业教育有竞赛”的良好氛围。

另外,各地的政府职能部门也主办竞赛。例如,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8年举办质检系统食品化学岗位职业技能竞赛[1],通过竞赛,旨在了解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的仪器配置情况,发现其存在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通过竞赛给参赛人员提供一个施展才华、交流技术的机会。从而提高各检验机构的检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也是培养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快车道。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教育部举行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进行一次。

这是国家最高规格的职业技能竞赛,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案例和支持,为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服务。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发明”和“中国创造”、“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贡献力量。

二、形成合理的竞赛组织程序

在确定正确的竞赛指导思想后,由举办单位、行业协会或者举办竞赛的学校先提出大赛的指导思想、比赛内容和初步方案,并确定承办、协办单位,并及时通知相关学校报名参赛。在确定了参赛学校的数量后,再根据承办单位的仪器设备能力和比赛场地的限制,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比赛方案、竞赛内容和项目及实施细则,包括竞赛项目、主要技术要求、仪器设备要求、比赛场地要求、比赛规则、评分标准等内容。并及时下发给所有报名参赛的学校。在确定的比赛时间前一段合适的时间,通知参赛学校派代表到比赛场地考察,在现场,由设计比赛方案的技术人员,回答参赛学校提出的疑问,在无异议时确定比赛方案及实施细则、评分标准。并将上述内容告知参赛的学校。这样,各参赛学校根据比赛方案及实施细则,组织参赛选手训练,迎接和参加竞赛。

三、设计科学的技能竞赛方案

科学的技能竞赛方案,是在结合企业、学校的实际情况下,既科学规范又切合本行业发展和区域职业教育实际的技能竞赛方案。技能竞赛方案包括竞赛指导思想、竞赛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竞赛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竞赛项目的时间安排、参赛选手的资格要求、代表队组成要求、竞赛评判的组织和要求、奖项设置、经费来源、组织领导和后勤保障等保障措施,竞赛项目的承办、协办单位安排等。而竞赛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应包括竞赛项目及内容、竞赛形式、竞赛方法、竞赛环境要求、仪器设备要求、比赛场地要求、参加比赛要求、比赛规则、评分标准、组队与报名要求、协办单位联系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1、竞赛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2]

在设计竞赛项目内容时,要充分了解本行业的现状,使竞赛项目能适应本行业最成熟、最常见的技能要求;结合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竞赛项目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还要考虑承办竞赛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保证竞赛需要和相关技术要求的仪器设备。由于技能竞赛具有选拔功能,因而,竞赛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在难易程度的把握上要高于一般考试。总之,竞赛项目既要结合当前实际,又要具有一定的就业导向,使职业技能竞赛具有的选拨和引领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全国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环境监测技能大赛和其他专业类别的技能竞赛相比,环境类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有其独特的特点。就环境监测类专业来说,适合技能竞赛的项目大致分为两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这和当前的普遍适用的监测手段现状相适应。就其内容分类来说,大致分为水环境监测、大气监测、声环境监测和土壤环境监测。三届竞赛的主要领域都是水环境监测,这和当前的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很切合。由于样品的保存具有时效性,因此监测数据的时间限制也是必要的。这三届竞赛中对基本操作技能和仪器操作技能要求能够达到企业对就业人才的要求。

2、技能竞赛评判标准[3]

技能竞赛的评价功能对参赛者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选手的备赛和就业指明了方向。因此科学规范的评判标准,是以技能教学标准、训练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来进行制定的。 要加强评判标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规范性,防止进行价值判断的主观随意性,力求提高评判标准的效度和信度。这样才能体现大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由于评委在执行评判标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因此,评判标准要详细合理,应考虑整个技能竞赛全过程的各个实施环节,不仅包括竞赛过程中的具体工作环节,还应包括每一个辅助细节,如赛前、赛中、赛后的细节等等。

在评判过程中,技能竞赛评委队伍及其评判工作是技能竞赛的核心。所以,评委是技能竞赛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从某种角度来说,技能竞赛的举办水平和质量关键在于评委。因而,评委选聘对竞赛工作至关重要。

3、技能竞赛的评委选聘

首先,评委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在评判工作中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原则,能够自觉遵守裁判工作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评判标准执裁。评委也应该要求自己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本着对竞赛组委会负责、对全体参赛队员负责、对整个职业教育事业、比赛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评分要求和评判标准进行评分,维护参赛选手权益和大赛的权威和形象。

其次,评委的专业素养要求高,应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熟悉参评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熟悉本行业相关企业的就业要求,能够代表本行业领域、本专业比赛项目的较高水平。具备业界公认的权威性,且有较高的评判能力和丰富的考评工作经验。

再者,评委来源要广,结构合理。由于竞赛具有的选拔功能、就业导向、引领作用[4],所以选聘评委时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学校等各个方面。比如聘请行业权威人士、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指导教师等等。评委组成的多元化与评委队伍的合理结构,都有益于公平公正地开展竞赛。 一般来说,技能竞赛评审专家队伍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等组成。例如,环境监测大赛的评委由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家、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专家、环保公司的技术能手、高职学院(环保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等。由于连续多次的举办技能竞赛,因此,环境监测大赛评委的组成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样也保证了评判标准的稳定性和先进性。

最后,坚持回避原则和保密原则。一般来说,参赛单位的人员不宜参加评委队伍。东道主也应当回避某些项目的比赛。科学的评审标准需要评委来执行,而评委在评判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了隔绝外界因素对评审工作的干扰,评委的选聘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保密。

总之,技能竞赛方案应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技能竞赛的评判质量,保证大赛的权威性。

四、保障顺利实施竞赛方案

竞赛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竞赛承办单位、协办单位、评委、参赛学校、选手等共同合作。行业主管部门要在政策上加以支持,竞赛结果需要得到劳动部门的充分肯定,获奖选手的职业资格因此会上新的台阶。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领导对获奖选手的技能水平予以高度肯定,一般来说,会优先考虑获奖选手的就业去向,并在工作中大力培养。因此,技能竞赛也是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竞赛承办、协办单位在竞赛组织领导、资金来源、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要给予高度重视,以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和选手要对大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予以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竞赛项目要求和技术标准对选手进行赛前培训,参赛选手在进行比赛时,端正竞赛态度,尊重竞赛评审标准和评委,严格按照比赛要求进行竞赛,力求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只有上述各方面保持高度的合作,大赛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吕文 黄红霞 任小英 食品化学检验岗位技能竞赛的组织与探讨[J].福建轻纺,2009.10。

体育赛事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68-02

一、“五课”教研、“两课”评比出台的背景

2010年江苏省教科院11号文正式下发通知,在全省职业教育内开展“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活动由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及各专业教研中心牵头举办。活动举办的目的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教科研活动质量;巩固正常教学管理;优化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省职业学校纷纷响应,所有职业学校的教师全员参与,其重视程度始料未及。

二、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意义

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五课”教研活动包括课前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方面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两课”评比即省级“示范课”和“研究课”的评比竞赛活动。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推动全国、省和市有关职业学校专业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评价更加合理等方面进行落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发挥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管理模式即采用1+1+1+1+3模式,即1位省级领导、1位市级领导、1位校领导、1位校级督导、3位高级职称教师或系(中心)领导。做好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资料检查、开展教学设计竞赛、同上一节课竞赛、说课竞赛、教学反思竞赛等活动保障课堂质量的有效性。

三、开展“五课”教研,提升职业学校教研活动能力

开展“五课”教研活动的宗旨是将课前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五方面运用到教学层面,全面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更新,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其“五课”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职业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或省人才指导性方案及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相结合,确定教学主题。公共基础课程,侧重在体现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及其目标达成进行探究;专业技能课程,侧重在教学过程和企业职业标准衔接、教学成果和社会企业过程衔接的探究。

2.上课: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和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技能兴趣。公共基础课程,重点衡量学生认识与感应的研究;专业技能课程,重点衡量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研究。

3.说课:即教师在备课、上课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信息化等方面,专家给出综合性评价。

4.听课:专家对比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教学手段的合理性等进行综合判断。

5.评课:根据全国或省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要求,专家组对参加比赛教师的课件内容、结构安排、教学手段选择、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开展“两课”评比,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1.“两课”评比组织相关要求。“两课”比赛,由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进行的一项比赛活动,一般情况下每年举行一次。开展“两课”比赛主要是为了提炼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打造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金牌教师,起到引领、辐射作用。然而什么是示范课呢?是指已成教学形式,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品牌课;什么是研究课呢?是指某一领域形成教学特色,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与研究的优质课。两课比赛标准:按照教育部或省相关要求,“五课”教研活动要求是全部参加比赛的课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规划新教材。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规划新教材。2012年评比活动中规定教材原则上须为列入《2011―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比赛规则如下:选拔要求:省级:每个市各个项目选送一名参加省级比赛;市级:各个职业学校及每个项目推荐一名,考核每个项目第一名参加省赛,没有经市组织的现场听课和专家评议的教师,不得推送参加省级“两课”比赛;校级:每个系科比赛第一名参加校级两课评比;系科:全体教师参与,考核排名第一名进入校级比赛;比赛内容要求:省级:省教育厅制定相关比赛规则及比赛要求;市级:根据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根据相关管理评价体系,对比赛教师的教案、学案、现场说课和答辩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说课内容现场摇号抽签;依据省、市教育部门文件精神执行;校级:依据学校相关要求制定培训方案。即1+1+3模式,即1位校领导、1位校级督导、3位高级职称教师或系(中心)领导。做好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资料检查、开展教学设计竞赛、同上一节课竞赛、说课竞赛、教学反思竞赛等活动保障课堂质量的有效性。成绩评定:省级:依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比赛规则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分别占组别不超过比赛教师总数20%的比例确定省级示范课的名额,不超过60%的比例确定省级研究课的名额,获奖者给予颁发荣誉证书,获得省级示范课荣誉的教师纳入江苏省职业学校金牌教师人才库;市级:市教育部分给予相配套的奖励;校级: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系科相关考核给予加分。

体育赛事教案(篇7)

一、大赛主题:“魅力体验 健康筑梦”

体验式班会、家长会将心理学技术和体验式活动融入班会、家长会实践之中,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助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拟邀专家

拟邀请教育部门相关领导、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教授及领导、国家示范校在“体验式班会、家长会”实践方面的资深专家。

三、参赛对象

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校长、分管德育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和教研室负责人、学生处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教师、德育干部及骨干教师等。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体验式班会、家长会设计方案(含该课视频光盘)评奖活动。

第二阶段:全国首届“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论坛暨体验式班会、家长会大赛(2013年12月16~17日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举行)。

五、大赛说明

1.体验式班会界定:体验式班会是根据“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将心理学技术运用于班会实践之中,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与反思,在表达与分享中提升认知,升华道德情感,增进心理健康,达到自我成长、互助成长和共同成长的目的。

2.体验式班会内容:本次评选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个组别。内容包括:生命教育、学习心理、生涯规划、人际交往、情绪调适、自我成长、团队建设、青春期教育等主题模块,也可自选主题进行方案设计。同一教师至多可同时参评三个方案。

3.体验式家长会内容根据“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将心理学技术运用于家长会之中,让每位家长在体验活动中,感悟、反思和分享,不断提高家长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体验式家长会主题自选。体验式家长会增设幼儿园组。

4.参评资料要求:参评资料须包括体验式班会、家长会设计方案和该课视频光盘两项,缺一不可。

(1)体验式班会、家长会原则上为每节40~45分钟,设计方案体例包括:班会(家长会)名称、设计背景、设计思路、前期准备、设计流程、学生(家长)感言、班主任课后感言、资源附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主编、译者)、篇名(书名)、报刊名称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页码等项。体验式班会课例参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官网:。

(2)该课视频光盘原则上也为每节40~45分钟,高清或准高清均可,文件格式为:avi、 mpeg、rmvb、wmv。

5.评奖方式:从所报送的参评作品中,评出二、三等奖;在现场展示比赛中,评出一等奖。颁发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及秦皇岛市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研究院具章的获奖证书,优秀作品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发表,并择优收录进相关丛书和音像书籍中。

6.参赛作品提交方式

本次大赛不收取参赛作品评审费。请将体验式班会设计方案纸质稿和该课视频光盘各一份寄至南京市秦淮区四方新村8村,金陵老师收,邮编210007,联系电话:18094238929。并请将班会设计方案电子稿发至邮箱: ,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25日。请在班会、家长会名称下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详细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内容。

7.版权声明

参赛作品须为本人原创,参赛者确保对参赛作品享有版权,参赛者作品涉及肖像权事宜由参赛者自负。参赛作品不得重复参赛,也不接受在其他比赛获过奖的作品。本次活动组委会永久享有免费使用参赛作品的权力。

六、报名方式

为保证会议质量,将控制参会人数。报名表下载网址: ;报名表请于11月25日前发至邮箱: ,过期恕不接待。

七、相关信息

1.本次会务费900元/人,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住宿交通费自理。

2.会务组联系人:金陵老师 18094238929,刘景绘老师 13315355551,王策老师 010-88810835。

3.E-mail: QQ群:331439275

4.请于2013年11月25日前预交会务费,付款后请短信通知13315355551以便确认。

体育赛事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65-04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省职业学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两课”(研究课、示范课)评比活动。“两课”评比旨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教师。其中示范课是指已形成教学模式,具有全省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品牌课;研究课是指某一方面形成教学特色,并具有一定研究与推广价值的优质课。

“两课”评比作为考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教师展现自己教学风采的平台、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受到全省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每年各地积极组织此项赛事,一大批职教一线教师积极踊跃地参加省市“两课”评比活动。笔者于2011年参加该项活动,经过层层比拼,最终获得医药卫生类省级示范课。

一、“两课”评比之“行”

2010年10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以下简称《通知》)。笔者所在学校在徐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以下简称徐州市职成教研室)的指导下,深入贯彻文件精神,由校科研处牵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各专业的教学骨干全部参加校级“两课”评比,最终决出6位教师参加市级比赛。

在市赛阶段,徐州市职成教研室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题培训,按照省赛的要求,经过教案评比、说课展示、现场答辩3个环节评选出市级示范课和研究课。之后,组织全部市级示范课选手参加由职教专家把关的两轮淘汰赛,最终确定省赛参赛选手。期间,每一次比赛都是一种锤炼。选手们在比赛中成长,在竞争中互相学习,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也在不断丰富和增强。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扎实有效,措施得力,针对性和实战性强,最终徐州市代表队在基础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的省级”两课”评比中都取得了佳绩。

在遴选省赛选手的过程中,徐州市职成教研室专门组织上一届省赛示范课、研究课获得者给下一届参赛选手以及其他教师作公开课展示和参赛总结报告。这样分享“两课”评比赛事成果,既促进了参赛选手的迅速成长,又在广大职教教师中树立了榜样,让他们学习先进,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二、“两课”评比之“思”

(一)明确赛事核心

“两课”评比活动不是一项简单的“形象工程”,而是展示江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这一活动可以深化职业学校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师坚持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

“两课”评比的核心就是服务实际教学。如果参赛背景脱离实际教学,在教案设计中走“八股文”路线,说课展示时只凭一些时髦的词汇、空洞的理论堆砌冒充亮点,现场答辩时大打“球”,恐怕很难获得好评。

“两课”评比涵盖的范围广、评分标准细、对选手的要求高,在严苛的条件下要展示出教师最精彩的一面,在这背后支撑的正是教师在长期认真细致的日常教学和研究探索中沉淀与积累下的成果,厚积薄发的道理就在于此。正是由于平时在日常教学中重在积累与创新,待到比赛之日方显从容;经历比赛的磨练与洗礼,走向课堂教学更显自如。从教学实际中来,到实际教学中去是“两课”评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分析评判标准

“两课”评比参评内容包括教学总时数不低于8课时的两个教案、15分钟的说课展示和10分钟的现场答辩3部分。如何在参评的教案中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现场说课和答辩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风采?有的人认为抓紧时间制作教案和说课课件是首要任务,临近比赛再翻阅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以备现场答辩之需,大而化之即可。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依据,参赛选手可能会觉得有如盲人摸象,有劲无处使,不知从何处着手。选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首要任务就是细致地分析参评标准。这里的标准包括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说课”竞赛评级表》、《市专家组听课评议表》中的“项目与评价要点”等。

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从宏观的角度对“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宗旨、内容、方法等作了阐述。参赛选手应该认真分析其中的要旨,其中的“评比标准”就指出“对参评课呈现的课程观念、教学理念及其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中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特色和亮点”。以上这些内容是比赛评判的几个主要指标,尤其是其中的特色与创新更显重要。

竞赛评级表和专家评议表从技术上详细地列出了各项评分条目。选手在制作教案和说课课件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将这些项目简单地罗列,那样就会割裂各要素间的关系,作品显得单调,而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参赛课题,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二次加工,将评分要点“艺术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能立体式地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把上级的文件精神吃透,把评分标准分析到位,在准备环节就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少走弯路。

(三)精心打磨作品

1.编写参评教案。

“两课”评比的作品主要包括参评教案和说课课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参评教案的格式体例没有作统一要求,有的人会觉得心里没底,不知如何编写教案。但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恰恰能避免“八股文”。“海阔凭鱼跃”。这给选手预留了极大的自由空间。选手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操作性强、特色鲜明、能反映自己教学特长的教案。

参评教案要来源于参赛教师的日常教案,但又不同于日常教案。所谓“不同于”并不是说完全摆脱日常教案,另起炉灶,甚至于生搬硬造,杜撰出一个“精品教案”。如果那样,所谓的教案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经不起推敲的,那样的教案是“空案”、“假案”。有的教案注明是在实训基地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要应用项目教学法,包括讲授新课、制作行动计划、学生分组实践、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可仔细一看,一个项目下来,产品已出炉,仅用两个课时;教学模式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却没有“教学准备”、“安全教育”等环节。所以说,没有经过实际教学检验的教案是苍白的、缺乏生命力的。这里所讲的“不同于”日常教案,是指参评教案源于日常教案但要高于日常教案。因为日常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参评的教案只有两个,要在这两个教案中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体现出来,就要在日常教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例如“课程分析”、“教材分析及处理”、“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资源开发”这些在日常教案中很少提到的环节有必要在参评教案中呈现。这样便于评委全面地考量这篇教案、这名选手。

在编写教案时,选题是很重要的。“两课”评比要求选手自选课题。因此,选手最好选择学科特色鲜明,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操作性强的课题。

教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全局,要前后呼应,要突出重点、显现亮点。如教案中都有教学重难点,但不能列出重难点后就不闻不问了,在后面的教学实施环节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突破重难点,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采取了何种教学方法、手段,创设了何种教学情境,应用了什么资源,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学得轻松、有趣,事半功倍,这就是教学特色和亮点。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不在于选手编写教案的文字功底,“功夫在诗外”,在于日常的实际教学能力。

2.制作说课课件。

说课课件的制作一般要花费参赛选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课件的内容是其魂,表现形式是其身,两者要相辅相成。选手既要设计好课件的表现形式,让人一看就感觉或是清新淡雅或是晶莹灵动,眼前一亮;更要推敲课件的内容,让人能遵循作者的思路,听其娓娓道来,让听者心弦一动。

说课应涵盖哪些内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除此以外,有的选手加入了教学资源、板书设计等。说课应包括的内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但一般公认“教学实施”是其重点。其中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属于“教什么”的范畴,教学实施、资源整合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属于“为什么这样教”的范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分析就是要吃透教学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课程标准所设置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学情分析是要知晓教学对象的特质。以上的分析做到位,才会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设计就会变得水到渠成。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特质相吻合,彼此能引起共鸣,再加上所整合的各种教学资源发挥的辅助功能,教学实施就像水银泻地,一气呵成。一次课下来,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将其投射到以后的教学当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在处理这些环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重点——教学实施。所有的环节都要服务于教学实施这个中心,要围绕中心来布局,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技术手段的应用、特色设置等,最好放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在进行教学实施的说课过程中,要让人感受到参赛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具有高超的教学技法和过硬的课堂组织能力,通过短短十几分钟就能让人领略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风采。说课内容切忌面面俱到而又平铺直叙,分散兵力,否则会让评委觉得“什么都说了,可什么也没说”。

教案是制作说课课件的依据,课件是教案的立体表现形式。选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在课件的表现形式上采用文字、图片、FLASH、视频等多种形式。《通知》也建议在说课时有不超过2分钟的能反映先进教学理念、独特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和显著教学效果的现场教学录像片段。

在设计课件的表现形式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需而用。选手应该是在确定了说课环节和内容之后再设计恰当的表现形式,不能买椟还珠,为了拼凑多种表现形式而修改实质性的内容,那样就会削足适履,使得形式大于内容。如在教材分析时用精练的几行文字加以表述就很实用,讲解设备结构时一幅挂图就让人一目了然,在说教学实施时几张现场照片或一段视频远胜过长篇赘述。

在设计课件的版面时需注意几个技术性的问题:(1)背景图案要简约。课件的背景图案通常是固定的。如果背景图案总是发生变化,特别是色差较大的变化,观众会产生视觉疲劳。比较好的做法是选择简约风格的图案作背景,其主色调最好不要超过两种,如果在此基础上背景图案还能体现出学科特色那就更好了。背景图案最好不要设置闪烁或活动的东西,那样会分散评委的注意力。(2)文字与背景的色调反差要明显。为了突出重点,课件中的文字与背景的色调反差要明显一点,否则就会让观众看不清楚。一般背景色调要淡一点,文字色调要深一点,但不建议采用红色或蓝色字体。(3)课件中的FLASH和视频的应用。选手通常会把课件中的FLASH和视频作为自己说课的亮点,但如果与电脑软件不兼容,或选手调试、应用不熟练,那就会弄巧成拙,反而失分了。所以,在比赛前一定要调试好,确保说课过程不出现上述问题。

3.说课展示。

参加省”两课”评比的选手一般都是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但在现场说课时,面对着业内专家评委的审视,一入赛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这个时候可以借助调试电脑,打开课件的间隙,不妨与评委聊上几句,评委也会回以善意的微笑和鼓励。即使在说课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头脑一片空白,也不要慌张,可以深呼吸几次,调整一下心态,或是瞄几眼电脑屏幕的内容,很快就会把思路续接上来。有人在紧张的时候会不自主地改变语速,有的是语速加快,以至于15分钟的内容在七八分钟就说完了,评委还没听清楚;有的是语速变慢了不少,以至于说课超时,功亏一篑。建议选手可以放一只手表在桌上,自己按照平时的练习节奏掌控时间,语气要舒缓有度,抑扬顿挫,吸引评委的注意力。

4.现场答辩。

体育赛事教案(篇9)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争取优胜是竞技体育永恒的追求,随着竞技体育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竞技体育离人类的极限越来越近,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竞争显得异常激烈,所以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或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比赛成绩的下降甚至是颠覆性的失败。那么,要实现既定目标,除了科学地训练,培养一流的竞技能力,还必须会科学地比赛――即尽量减少失误并完全表现自己的最佳竞技能力。事实上有许多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表现不俗,而在比赛中却经常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里面固然有运动员自身的心理、技能等问题,当然也有各种各样来自外界的干扰,如天气和场地等的不习惯、裁判影响、体能训练不足、战术单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在备战2008冬训动员大会中反复强调“金牌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对万方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检索等主流数据库相关内容进行检索后,目前国内将比赛预案作为整体概念提出的极为罕见,仅有杨桦等的《竞技体育制胜实例》中对比赛的预案有所涉及,此外冯建中的《赛前准备8要素》对比赛预案模式有了雏形的描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篇幅有限,未及详尽。总之,系统的、完整的关于比赛预案(计划)的文献鲜有发现。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南省部分优秀运动队,随机抽取8个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同时随机抽取部分国家队比赛预案进行参照对比。

(二)研究方法

本文是通过对河南省部分优秀运动队现有比赛预案模式的搜集、整理、归纳,分析预案的合理部分与不足之处,主要采用下列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乒乓球、田径、足球等8个项目的30名主教练、管理人员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是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所以回收的问卷也是30份,问卷回收率是100%,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专家访谈法

制定访谈提纲,走访乒乓球、田径、足球等多个项目的专家,这些专家基本都是高级职称以上,这些一线的实践经验对于预案制定的研究有了更为直观的帮助。

3.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检索、整理中国期刊网等大型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查询2000年以来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从中了解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状况和比赛中的实践运用,为本文的设计、分析讨论奠定基础。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用软件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比赛预案的基本态度

对于“到了赛区既定的比赛预案有无需要调整、对手情况分析是否重要、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项目分析是否重要”等四个问题,所有项目的测试者均给予了肯定答案,P值均小于0.05,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在任何竞技运动项目中都需要对对手情况、比赛规程、项目进行分析,从而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般在赛前制定的比赛预案是依据以往掌握对手情况,规则、规程情况草拟的,而对手情况、比赛规则、天气等都是动态变化的,到了赛区经过认真观察分析后发现实际情况和当初的估计存在差异,那么计划就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尽早、尽可能适应这些变化,早适应早占先,谁适应谁占优。

本课题所调查的运动项目普遍比较重视对主要对手的分析,根据训练学理论,决定最终比赛名次的因素除了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有主要就是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经过调查发现,我省教练员对对手的分析一般是对几个主要对手的分析,主要是从对手技战术特点、体能、近期状态、有无运动创伤等方面进行分析,技战术特点、体能等方面因素在赛前就有了预判,而近期状态和创伤方面的信息一般是通过近期的其他比赛获得,但最直接和有效的参考就是在到了赛区后,根据赛前的热身来分析判断,主教练可以根据获得的这些信息来进行调整。

(二)合理制定比赛预案能帮助取得预期成绩

比赛预案的制定与取得预期成绩呈中度相关(0.3

表1 比赛预案制定与取得预期成绩的相关性(n=30)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398(**)

P .001

注:**表示P

比赛预案的制定,是在多方分析和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各方因素进行优化,通过重新组合、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以加强某一方或多方的优势为手段,以形成整体优势、综合效应为目的,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任何管理活动离不开计划,作为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头绪众多,关系复杂的现代竞技比赛更应该慎重对待。目前我省优秀运动队已在实践中开始运用比赛预案的管理制度,参加重大比必须有以整个项目为单位的比赛预案,但是没有规定以主教练为单位来制定比赛预案。访谈得知,教练员一般是将预案留在脑子里,只是与运动员进行简单沟通,这样的方式显然缺乏系统性,不够具体,更无法谈及后期活动的控制与调整,不能有效发挥预案的作用,对于各种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考虑不周,对于比赛中的突发问题无所适从。所以合理的比赛预案则必须以主教练为单位进行制定,应该从体能准备、技战术准备、心理准备、器材、细节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考虑问题。

(三)信息情报收集对预案制定起辅助作用

比赛预案制定与情报收集不相关, |r|

表2 比赛预案制定与情报收集的相关性(n=30)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253(*)

P .033

注:**表示P

情报的收集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规律,了解多方的客观情况,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信息收集是分析判断和后期准备的前提,是为实现后期目标进行服务,是展开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石。在收集对手信息的同时也吸收了先进的训练理论、方法。因此不经过收集情报和认真分析为前提而制定的比赛预案是盲目的,只进行简单收集片面情报而制定的预案是片面的。所以情报收集是制定比赛预案的前提,并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获取比赛优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比赛预案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我省部分运动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但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专项训练,更在意对手的表现,然而随着比赛竞争的加剧,许多出乎意料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不受控制的因素也经常出现。所以专家们也在呼吁新一代的教练们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比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思想上对所有比赛的细节足够重视,全面培养自己的专业水平,夯实基础。

在比预案制定过程中加强情报收集工作,有助于取得预期成绩。取得预期成绩与情报收集呈不相关, |r|

表3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与情报收集的相关性(n=30)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相关系数(r) .246(**)

P .039

注:**表示P

现代竞技赛场上,竞争是全方位的,许多项目的差距非常微小,谁的情报收集工作准确无误,就能预先采取相关针对措施,从而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做好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也不能说情报收集得全面、准确,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比赛成绩,达到预期目标,还要看后期的对策是否合理有效,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没有完全贯彻比赛预案的要求,如果对手的实力远强于自己,那么即使你的信息再准确及时也于事无补。

(四)赛前心理调控利于运动员尽早进入比赛状态

比赛预案制定与心理调控无线性相关, |r|

表4 比赛预案制定与心理调控的相关性(n=30)

心理调控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263(**)

P .027

注:**表示P

大量的实践证明,对阵双方运动员在彼此实力接近时,心理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得运动员能合理有效的运用技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敌制胜。本次调查和分析结果说明我省部分教练员对心理调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平时运用心理的教练很少。

在这方面国外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随着国际竞技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许多国家对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心理训练工作越来越重视。澳大利亚为迎接2000年奥运会,从1995年就开始筹划优秀运动队的心理训练工作,一直跟踪到悉尼奥运会比赛结束;美国、加拿大等国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运动员实施系统的心理训练,俄罗斯心里训练方法主要得益与前苏联的“太空计划”。这些都反应了目前国际体坛对运动心理学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我们省的优秀运动队在心理学知识运用以及和训练结合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应该迎头赶上。

(五)预案的制定需充分考虑比赛规程、规则的变化

取得预期成绩与比赛规程分析相关性低, |r|

表5 取得预期成绩与比赛规程分析的相关性(n=30)

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相关系数(r) .250(*)

P .035

注:**表示P

事实上,比赛规程应该是比赛预案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大部分比赛项目的规则、规程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不变的,或者是部分的变化,而且比赛的规则规程一般在比赛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经下发了,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已经充分的熟悉了并运用了,所以对此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下降了,但次要因素并不能被忽视。

竞赛规则是运动竞赛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证,竞赛规则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其内容和侧重点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也有所不同。竞赛规则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当规则不能适应比赛要求时,就会对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使之更加完善、健全;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反过来有促进规则的变革。现阶段比赛规则的修改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满足商业目的,或是促进项目的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如篮球项目3秒区的出现、乒乓球无遮挡发球、羽毛球由发球得分改为直接得分等,这些规则的改变对运动员的选材、体能、技术、战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因此谁尽早研究规则,适应规则,谁就在比赛中占优势。研究规则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规则,提前适应规则,进而获得优势。此外了解研究规则也是进行比赛各方面准备的前提,认真学习规则,了解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自己有利的部分要充分应用,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要尽早适应。

比赛规程与项目规则分析在预案中是不容忽视的。比赛规程分析与项目规则分析呈中度相关,0.3

表6 比赛规程分析与项目规则分析的相关性(n=30)

项目规则分析是否重要

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466(**)

P .000

注:**表示P

(六)对手情况分析直接影响比赛进程

情报收集与对手情况分析呈中度相关,0.3

表7 情报收集与对手情况分析的相关性(n=30)

对手情况分析是否重要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504(**)

P .000

注:**表示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省教练员对比赛预案的功能持肯定态度,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对预案核心内容认识不清的现象。

2.多数教练员认为,情报收集、赛前心理调控、了解规程规则、分析对手情况对制定预案有积极作用,而合理的制定比赛预案有利于比赛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但对胜负的影响存在个人认识和项目上的差异。

3.比赛预案内容包括常规内容和核心内容,在比赛预案的各阶段由于项目不同,教练员主要工作存在很大差异。

4.目前情报的主要收集人是主教练,运用常规手段,收集的主要内容有竞争对手的竞技状态、技战术特点以及近期表现、比赛地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比赛场地和主要对手伤病情况。这种方式比较落后,内容分类比较粗糙。

(二)建议

1.加强对教练员比赛预案重要性的教育,重视制定预案业务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各种措施落实到训练比赛实践中去。

2.加强情报收集团队建设,提高科技水平。

3.进一步深入对比赛预案的研究,注意不同项目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有关训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苏省体育局,2006,(12).

[2]石岩,赵阳,田麦久.我国重大比赛备战动员机制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7,(9).

体育赛事教案(篇10)

室外体育课实践性、运动性很强。伤害事故时常发生。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在上课中受伤。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就两个案例来分析如何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案例描述:

案例㈠A教师在组织一节足球比赛课,一开赛就有两上同学扭伤踝关节,被迫休息。在进行到20分钟时。一学生在被另一学生晃过后故意从后面将其推倒导致手掌擦破一大块。接下来在第28分钟。两名学生在争抢一空中来球。一学生因抬脚过高而直踢中另一学生的裆部。导致这一学生当场昏倒,经过A教师及时检查,用冷水冲洗充血的并结合放松处理。才避免了对这一学生的进一步伤害。

案例(二):B教师组织一节篮球比赛课,一名学生运球上篮时,由于场地沙粒较多,不小心滑了一跤。膝关节部位被擦破一大块,另一学生在中途由于运动过于激烈。突然倒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吓得B教师一身冷汗,赶紧拨打120并及时做胸外挤压(当时心跳停止),才慢慢使他恢复过来,事后了解才知这名学生息有癫痫病。总结思考如下:

一、提高专业水平,规范教学中的技术动作

案例(一)A教师应在比赛前合理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同时争抢空中来球时,不应抬脚过高,不能出现蹬、踏等危险性动作。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合理正确示范,技术动作要领一定要讲解清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危险动作尤其是球类、体操和投掷等项目,技术动作应规范,以避免因技术动作不规范而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加强课堂组织管理

体育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不按要求练习,擅自做从来学过的动作造成的。案例㈠中也可能是教师对技术动作过要求,但学生不按要求做,故意抬高脚去踢球,故意在后面推人家一把,造成学生的伤害。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的组织管理,防止纪律松散,杜绝出现危险性动作;及时给学生分析一些错误动作的危害性。在比赛时,严明纪律,合理组织比赛。在组织学习一些投掷项目时,更应组织好学生,以避免砸伤,掷伤之类的伤害。

三、合理充分进行准备活动

案例(一)学生在比赛中出现扭伤、拉伤的现象,可能与准备活动不充分有关。这就要求课前一定要合理充分地进行准备活动,并按上课内容合理设计准备活动内容。如上快速跑课时,指导活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肩关节等。并牵扯拉大、小腿的韧带;进行垫上运动时,指导活动颈部、肩关节、手指、手腕、腰部等;投掷课上应多活动手指、手腕、肘关节、肩关节、颈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等。确保学生调整到最佳的运动状态,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四、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案例(二)得出,在组织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学生的体育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加重,引发事故。另外从案例㈠㈢A、B教师的处理意外伤害方法得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在运动中出现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或治疗,严重时还应拨打120进行急救,以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五、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体育赛事教案(篇11)

职业教育逐渐走出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规划是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并提出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来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大赛,既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手段,又是加强校企合作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1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体现,包括专业、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和实训内容的建设和制定,教师团队的结构和建设以及课程日常的教学工作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实现的,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成为必要。

 

1.1 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是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将当前先进的物流硬件设备与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前沿理论进行深度融合。大赛项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与职业技能标准相契合。这样,通过对大赛项目的理解和实施,可以更好地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可以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从而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

 

1.2 将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强化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主体是学生,但是真正的实力较量是教师团队的较量,因此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多年来各高职院校一直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措施来实现。一是“传帮带”制度,对于新进教师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二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运营的相关过程,提升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引进行业或企业的人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大赛和实验实训。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更有保障,从而达到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

 

2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作用

 

2.1 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是高考中分数比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不爱传统的学习,但是动手和实践能力比较强。如果还是采用学科教育体系,无疑就将这部分学生的缺点放大了。而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成就感使得学生信心逐步提高,因此,技能竞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 以赛促教

 

将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按照科目分类之后融入课程标准中,“课赛相融”需要对原有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以理论课和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技能教学和岗位实践。将每一门专业课都体现出技能大赛的相关能力要求,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竞赛项目的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将大赛由传统的少数师生参与转变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化转变。

 

2.3 以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职业技能大赛是践行这个模式的重要平台,对于专业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融入大赛元素。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强化职业技能大赛方向与技能培养。有针对性地将赛事项目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充分借鉴大赛组织、大赛评价、过程控制等形式,完善课程实训项目的建设,充分实现“课证岗对接、学训赛相通”。

 

3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理念,为了充分实现这一理念,就应当着力构建基于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物流职业技能教学大赛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三个主体的建设,即教师、学生和企业。

 

3.1 教师团队的构建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新型要求,由于之前我国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只具备单一的知识技能,这和职业教育的本质相差甚远。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来完成。而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恰恰是“双师”能力展现的主要平台,也是检验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的试金石。

 

3.2 强化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发挥“双证联动,半工半读”的作用

 

物流技能大赛的重要特点是不仅要比赛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考理论知识,以行业从业者的标准和要求,从“知”和“会”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和比赛。因此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拿出一半左右的课时,用于学生的实践训练。

 

3.3 引企入校,将企业需求与教学体系构建深度融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环境建设和企业的生产运作实际是相吻合的,同时结合院校实训基地的条件而构建的,这样使得竞赛环境既能满足生产型需求,又能满足教学型需求。学校在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来编制实训方案。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引企入校”,将企业所需的设备和学生实训所需的设备相结合,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基地。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不同于本科学科竞赛封闭式模式的典型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如果技能大赛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来参与,就违背了“职业性”的特征。因此,物流职业技能大赛需要行业、企业和学校、学生等多方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物流技能大赛必须借助企业的资源条件,将实训的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4 结 论

 

体育赛事教案(篇12)

本科应用型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其教学模式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利用“课证赛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创造型劳动者的培养,有利于加快应用型本科学生教育发展的步伐。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职业资格从业证书,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开展的如火如荼,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风向标。专业技能大赛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从业证书,在检验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2007年始.国家和各省市每年都要举行各类高校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这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应用性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课证赛的融合,对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和考取从业资格证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山西工商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积极倡导举办技能大赛活动,并进行了课证赛融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教改的重要性

1.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突破口,促进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促进应用性本科教学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职业技能大赛基本是以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本身就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很好体现。因此,为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我们提出了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项目教学法改革的理念,要求每个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职业大赛,并计入学分。我们通过将各类大赛纳入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计融入技能竞赛等方法,每年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选拔好的代表队,强化训练后,参加省级和部级比赛。初步形成了“每个专业有竞赛、人人都参加”的局面。以2012年为例,本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校外专业技能大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第二届大学生品牌策划大赛”;“2012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1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2012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山西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2.职业技能大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职业技能大赛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方法,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技能大赛也检阅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了学生的技能和职业态度。同时,将技能竞赛引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活动,促进考核方式的改变。

以工商管理专业的营销策划实训课程为例,课程教学团队依据课程大纲要求和技能竞赛特点,制定实训方案,按竞赛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按大赛要求进行方案调研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搭建学生参与的平台,以大赛为引导,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并评定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推荐优秀学生参加省和部级的技能大赛。这种方式着重从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模式。

二、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结合的尝试

为克服单纯的以比赛为目标的错误观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先导,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实现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衔接。

1.以大赛带动教学改革

以技能大赛带动教学方法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的主题都是与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息息相关.举行技能大赛出发点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教有所用”。对学校而言,推动教学改革特别是项目教学方法改革才是目的.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上,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以竞赛形式加以组织,要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竞赛项目的完成情况、调研过程、团队合作精神、答辩表现等方面综合评价每个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成绩,从而使大赛为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服务。

目前我校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衔接的教学组织模式已初步形成,教师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技能大赛引导和推进教学改革。检验教学改革成果,将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人到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大赛有200多名同学获奖.教师也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课程改革成果,收到有关部门表彰。

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共同提高实践能力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要求教师参与大赛的过程指导,并建立了一支质量达标、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制度中,将专业教师组织技能大赛、参与课程改革的成果纳入考评范畴,促使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并与实训课程紧密结合,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技能大赛覆盖每个专业、每位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同时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将技能大赛纳入主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并将学生技能大赛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综合考核、学生就业推荐等的一个重要依据,使技能大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3.以大赛为契机搭建三个平台。

在实现大赛与教学的融通构建中,本校以大赛为契机,主要搭建了三个平台,即:师生广泛参与的大赛常规化平台;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结合的平台;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平台。

推进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融合。技能大赛常态化.推进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融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技能大赛离专业工作很近,对他们今后适应岗位工作有很大帮助,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参与。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如在近年的实践中.我们开发了工商管理、商务策划、市场营销调研竞赛方案及评分标准、策划设计方案及评分标准等,有效地搭建了培养方案设计平台,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健全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时,重点完善了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如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我们设计的能举行大赛的课程有“市场调研方案竞赛”、“广告文案策划竞赛”、“商务策划竞赛”、“促销方案设计竞赛”等。通过搭建培养方案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校企合作是应用性本科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和加强教育针对性,让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找到了校企合作的兴奋点,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我们在开展技能大赛中.以本地企业为依托,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由企业专家参与竞赛项目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参与大赛的指导和考核评价活动。例如,在第二届品牌策划大赛中,学生在市场调研中联系到当地介休安益洪山陶瓷有限公司,将企业即将推向市场的系列产品作为突破口,设计了“安益洪山陶瓷品牌策划方案,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通过大赛平台,宣传了企业,宣传了产品。企业很高兴,在香港总决赛中,资助了代表队,为今后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样,不仅使技能大赛和项目教学有了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产品项目依托,同时通过学生在大赛中对企业服务和产品的宣传,也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实现了学院社会服务的目标。

三、教学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27号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是从事相关职业和岗位的通行证。

1.国家对职业资格证的要求

国家要求用人单位招聘广告栏中,要有相应的资格要求,职业介绍机构要求求职者出示资格证书并进行查验,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要凭证招聘用工,个体工商经营人员要取得资格证书后工商部门才办理开业手续。对没有资格证人员各级劳动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就业、劳动合同签证、职业登记、社会保险、外出务工等手续,并依法对用人单位和从业者个人进行处罚。

大学生持双证上岗不仅是《劳动法》和《教育法》的规定,也是大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更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正的有效证件。在职业市场及工作岗位,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一样重要,缺一不可。

2.教学与考证的衔接

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将行业标准纳入其中。教学时设计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取得较好效果。在选择教材时将考证用书有选择地放入教学计划中,大大提高了学生考证通过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考取证书有营销师、初级品牌策划师、信息化商务秘书、信息化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师、会计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财规划师、行政管理师、职业指导师、企业信息管理师、营养师、网络管理师等。

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从业资格证的发展,不仅给了高校学生向社会展示自己才艺技能的一个舞台,同时让社会了解了学校的办学成果,而且也为许多行业企业发现和招聘到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在职业技能大赛和专业证书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省市也相应出台各种奖励政策,对参赛和取得证书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鼓励。正是由于职业技能大赛和第二证书的平台,让社会重新认识了职业教育,也同时让教师看到国家重视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广大职业院校的教师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会给自己重新定位,树立新的学生成才观。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丁辉,陈明昆.香港继续教育政策发展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精选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