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因素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6-02 15:29:12

财务风险的因素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1)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2日

现代财务理论告诉我们,财务风险一方面源于外部环境,即经济、法律、市场等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源于企业内部环境,如经营方式、经营策略、资金结构、资金运行等。本文拟就企业决策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一、企业决策失误:一个发人深省的普遍现象

按照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即使不说财务管理就是财务决策,也可以认为财务决策是企业决策管理的核心内容,它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并不断得到优化。但是,屡见不鲜的财务决策失误又使我们怀疑它是否真的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并处于优化过程中。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中国投资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损失率大约在4,000亿元到5,000亿元。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一些曾经很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和一些政府机构都有现实的或潜在的重大投资失误。

先看下述两个案例:据报道,三九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和CEO赵新先承认,集团和他都犯了“500强综合症”。为了跻身500强,三九集团的整体银行债务高达107亿元,并因银行逼债、巨额法律诉讼而沉陷债务危机;“如何确保企业发展依靠良性机制而非某位领导人,切实提高国有企业领导人的领导能力与决策水平”也成为长虹集团和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倪润峰离任后引发的思考之一。长虹集团最著名的财务决策是大量囤积显像管,这一存货决策的财务表现是长虹的销售收入曾达到141亿元,而相对应的现金流量却是负7.4亿元和2004年年报披露的巨额存货减值准备。四川长虹公告称,经初步测算,公司按现行会计政策和谨慎性原则,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金预计11亿元左右后,2004年度公司预计亏损37亿元左右。按照其总股本21.64亿元计算,预计全年每股亏损约1.71元。上述两例虽然只是国有企业财务决策重大失误的个案,但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企业决策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财务管理作为价值管理,其基本职能就是决策职能,有人将财务决策、生产决策、销售决策一并称为企业的三大决策支柱。因此,财务活动作为财务决策的结果往往会随着决策的正确与否而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决策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首位。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决策主体的独裁化及决策方法的经验化。许多企业的决策者,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最高层决策者往往是企业最初的创业者,这些人大都反应灵敏、吃苦耐劳、敢于冒险,因此在创业阶段凭个人的聪明才智为企业之生存和发展争得一席之地。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就不能再凭借“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了,企业的管理必须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经验走向科学。因此,这时如果还凭经验决策就会失误,进而导致失败。众所周知,决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收集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设计、创造解决问题的关键――审查、分析各种可行方案――依据一定的标准抉择出最佳方案,这个过程需要以经验为基础,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挖掘利用集体智慧来完成。任何凭直觉、拍脑袋、以个人意志所进行的决策只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所以,决策者的素质对决策的有效性是最为关键的。决策者如果不具备决策者的基本素质,如运筹帷幄、开放创新、精通专业、高瞻远瞩、冷静而果断、群策群力等等,做出的决策就只能是错误的决策。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决策过程都应该是依靠一个群体――决策层来完成,而不能只靠某个领袖人物独断专行、凭经验决策。否则,决策的执行所带来的只能是投资失误――资金周转困难――举债补洞――错误决策――债台高筑――破产倒闭。所以,企业要避免财务风险,首先要构建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积极进取、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高素质的决策层。

(二)决策过程的无序化和决策机制的混乱化。科学决策的“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4个阶段缺一不可,而且前序阶段必须充分完成才能进入下阶段,否则就会影响决策的有效性。特别是情报活动,如果情报收集不准确或者不全面,便会影响到可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进而影响最佳方案的抉择。事实上,如果研究一下现行企业的决策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决策过程,甚至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决策,比如是否扩大企业规模,怎样确定企业方向,怎样抢占市场份额等等,经常是由企业的老总们一锤定音,或者凭老总们一时之兴“说了算数”。人事决策更是凭关系、凭感情来定夺。这种决策的无序化最终将企业送入风险重重之中。决策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科学规律不能违背,任何企业、任何时期一旦违背了科学规律,必然导致更大的危险。在国有企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由于决策机制混乱而带来的危害。决策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领导之间争权夺利、见荣誉就上、见好处就抢、见风险就逃、见责任就推、互相扯皮、互相推诿,该决策的不决策,不该决策的要决策,给企业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三)决策标准的随意化和决策时间的漫长化。目前,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机制还不很健全,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很到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决策机构庞大、决策程序复杂、责权不分、效率低下等问题。许多决策因人而异,决策标准不一,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企图,令出不一,使决策无法执行,决策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决策机构庞大,各部门决策者各执一派,强烈的本位主义导致决策者关心局部利益多于关心全局利益,从而使决策标准过于随意化。比如,一个是否上新产品的决策,有人认为上新产品是一种政绩,表明自己能够跟上不断创新的时代步伐而赞成;有人认为上新产品会增加投入,损失眼前利益而反对,从而使决策迟迟不能做出,贻误了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由于决策标准不同,决策的结果就会不同;决策的时间不同,得到的收益就会不同。而作为科学决策,其标准应该是唯一的,应遵守成本――效益原则,即采用这一决策所带来的收益一定要高于放弃这一决策而发生的成本,这里的成本应该包括机会成本。否则,一个可行的方案就可能变成不可行,或者一个不可行的方案就可能变成可行,从而使企业遭遇风险。决策标准的随意化和决策时间的漫长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事例不胜枚举,在此就不再多赘述。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为规避决策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树立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不同时期的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对风险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企业开始系统地关注风险,是在工业革命后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企业大型化及生产灾难连锁性发生带来的重大损失,导致企业决策者开始重视风险管理的问题。但当时风险管理主要关注的是“生产安全与保险”。这是第一代风险管理的典型特征。20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人们对风险认识的增加,风险管理的范围逐渐加大,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取得进步,但人们所关注的风险大多仍然属于个人或财产方面的。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汇率管制、利率管制等的放松,金融领域出现重大变化,导致20世纪八十年代财务风险管理需求的爆发性增长。总体而言,第二代风险管理主要关注的是“分散性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的风险)”的管理,其标示性成果是1983年5月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学会的年会上通过的“101条风险管理准则”。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企业风险管理进入了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关心的风险不再是分散的纯粹风险,而是利用整合的过程与方法,评估和治理那些可能影响本企业财务及战略目标的所有风险。树立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美国COCO委员会在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权威的概括,提供了关键的概念与原则、共同的语言、明晰的方向和指南,从而成为一个得到企业普遍接受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任何企业都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测机构,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构建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回避风险、转嫁风险、分散风险等规避风险的方法,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管理良好的公司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调查显示,美国已有40%的大型企业设有首席风险官(CRO)职位,80%以上的世界性金融机构也设立了CRO职位。实践证明,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树立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可以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的综合能力,减少企业战略与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二)构建高效的决策机构,选拔高素质的决策者。企业决策机构的构建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经营之特性,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型企业,应该选择简单直线式即高度集权式决策机构,以便于控制全部经营活动,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及时决策,抓住时机。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决策机构就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必须向职能专业化转换即让专家来决策,并且需要形成一个决策层,以便排除因局部利益而发生冲突和引进的决策失误。对于集团企业则应构建事业部式或矩阵式机构,以便明确责任,提高效益,激发决策者的创造性,使决策实现高效化。决策机构是否能够高效,还取决于所配备的决策者的基本素质。高素质的决策者应该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开放创新、能冷静而果断、运筹帷幄、高瞻远瞩、随机应变、集思广益、掌握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的人。决策者应该通过选拔和考核,唯才是用,决不可讲关系、讲义气。低素质的决策者只能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三)规范决策程序,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规范决策程序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同时科学的决策方法对提高决策的有效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效益法、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法、会计收益率法、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这些科学的决策方法都是历史经验的积累,但却很少有企业能够正确运用。这也是很多企业决策失误的又一重要原因。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四)严格决策标准,通过强制性的制度规定,约束决策者个人权力,实现集体决策。决策标准应该是唯一的,决不可因人而异。许多企业的决策者习惯于拍脑袋决策,盲目信奉利益导向,往往只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而看不到其不利的一面,或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潜在的风险,决策一旦执行,往往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应当说,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受决策者个人因素的限制,决策发生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连最优决策都是相对的和非常困难的。但这并不排斥高层管理者对决策进行不断优化以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根据较为通行但不是非常严密的说法,战略决策、计划预算、流程管理、绩效评价和企业控制被认为是现代决策者的五大职能。倘若还不能否定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那么管理(也包括财务管理)就应当围绕决策和财务决策展开,控制(也包括财务控制)也要突出对决策和财务决策的控制。

针对财务决策中个人权力过大且又缺少限制的普遍现象,要努力培养充分体现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的思想。西蒙认为以“最优”的决策准则进行决策需要三大前提:决策者对所供选择的方案及其执行结果“无所不知”、决策者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和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结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但在现实当中,即使最伟大的领袖和最英明的企业家作为个人也难以集这三点于一身。因此,企业的决策者们,务必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够完善之处,应通过民主讨论、集体决策来弥补个人的不足,多一些比较正确的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少一些盲目的失误。可以考虑建立“财务决策委员会”或类似的财务决策机构,通过它的职能定位、人员组成、议事规则、决策准则、信息支持和责任追究等强制性的制度规定,为民主讨论和集体决策建立一个平台和机制。通过强制性的制度规定,约束决策者个人权力,实现集体决策。同时,要知道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决策时一定要处理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深谋远虑、把握时机、权衡利弊、发挥优势、险中求胜,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2)

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席卷,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市场经济的规律表现的更加明显。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面临这巨大的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和管理瓶颈。琼民源粉饰会计报表的严重作假行为,制造了一个“中国股市的大骗局”,给众多投资者带来了重大损失,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渤海事件”、“东北药事件”、“红光事件”等又何尝不是造成了这样类似的恶劣后果?尤其是震惊整个社会的银广厦事件。在美国,几个大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也接连曝光。从安然到世通,从施乐到默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震动。这一系列的倒闭破产事件,大都是因为忽略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甚至资金断流。可见,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学会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一、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通过对资本运动的管理来达到其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蕴藏在整个资本运动过程中。个别企业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也就是说企业生存的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原因是直接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宏观环境主要是:

1、金融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成本费用过大、利率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财务危机。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许多企业资金运作越来越困难,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2、法律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法律环境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在关键时刻才会表现出来,平时表现得不是很直观,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能真正认识它。其实,企业的各类财务活动,无不是在各种经济法规的制约下运行的。简单地讲,只要是经济类法规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证券法》、《票据法》等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既做出厂规定和保护,又做出相应的制约。企业在制定各类经营和财务活动标准时,都必须充分考虑这此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的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超越其范围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干预和制裁,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3、经济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环境下,企业应着眼于抓住机遇,促使企业的发展,并且不能落后于同行业的其它企业,就可采取相对激进的财务战略;相反,在社会经济相对萧条时,企业就应该采用稳健的财务战略。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事物本身,即内因。所以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会是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以卜儿方面的原因: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主要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一般以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来表示。资金结构不合理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接的体现,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07年全年190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为3940多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21亿元。同时有统计资料显示,上市公司中被ST的大多是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长期负债占权益资金的比例过高。巨额的债务、很低的经营能力和艰难的融资渠道的共同作用,使这此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最终被ST。

(2)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

由于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雄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厂企业财务风险产牛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牛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牛,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产权制度不清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厂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

2、管理观念陈旧

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有些企业管理者缺少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1、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面对崭新的理财环境,企业若不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以下观念:第一,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观念。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公约是顺应经营战略国际化而产生的,企业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中谋划经营战略,企业财务自然也应从国际化的角度加以配合。譬如海外上市、跨国兼并和用各种合法手段来规避税赋等。第二,资本多元化观念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第三,人本化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技术以及利用、加工、创造这此信息和技术的员工在整个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而决定厂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权益不仅归属于股东,而且归属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如债权人、员工和顾客,他们都向企业投人厂专用性资本,对企业剩余作厂贡献,有权分享企业剩余。第四,风险理财观念。风险投资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投资方式和内容,风险投资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对象。

2、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

一是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根据最新对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调查显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分析能力较差,不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分企业规模和分人员层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规模大的企业,此现象越严重;越是层级高的管理人员,对此现象的认同感越强。具体到财务工作来讲,最突显的矛盾是伴随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核心地位的确立,财务人员管理分析能力与需求的差距。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是只会算账而不会看账的会计。因此,财务工作.发展的关键是要靠“转变”,而“转变”的首要任务则是“变观念”,这其中就包括对“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财务工作”观念的转变二是从制度上入手,正确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避免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现象。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以营运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企业筹资和投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所占比例较低,从总体来讲,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层次较低,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也无论是内地还是沿海都有待提高。因此,应立即从企业管理制度入手,解决有制度、轻实际的现状,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目前,企业的具体做法是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将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工作部门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摆脱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局面,才能集中部分会计力量搞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3)

(一)内在因素

针对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内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筹资活动。为了应对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的大规模扩建活动,填补财政拨款以及自筹资金余下的不足,高校纷纷选择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基本建设需要。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进行负债筹资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办学质量。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倘若高校能够比较容易的从银行获得贷款,那么将会给高校的财务财务状况带来双重的影响。一方面,较容易的获取银行贷款能够帮助高校及时缓解来自资金链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高校不能够在贷款的数量上有所警觉,当高校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高额的贷款和随之而来的利息将给高校带来沉重的资金包袱,不但会阻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制约高校今后的发展。其次,投资活动。目前,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纷纷进行投资活动,期望能够从中获取回报,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活动服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往往出现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投资本金受损,无法收回。再次,管理活动。管理类风险是所有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这一类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违规、缺位、漏洞造成的投资失误、管理失控、资金被骗、存款流失等可能情况带给学校损失而形成的风险。同时,高校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一旦在资金的监管使用上出现问题,必定会给高校偿债带来巨大的隐患。

(二)外界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之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往往会给高校预期目标的实现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进一步会给高校和其借款人带来损失。可以说,国家的政策指导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因为宏观政策的变化调整往往又是最难以把握和预测的,所以国家政策风险就显得难以估量。经济环境变化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不可预料事件而使得高校偏离其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预测和改变的,所以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得不面对该种风险。

综上所述,高校的偿债能力不仅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内在影响,还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涉作用,因此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探究。

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破坏性强

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第一,对高校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面对大规模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部分高校为了偿还银行贷款,无法“开源”,进而选择削减教学经费,从而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此外,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虽然基础设施等硬件随之得到扩充,但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却缺乏明显的提高,如此一来,高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水平也令人堪忧。

第二,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巨额的贷款,高校必须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倘若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将会加剧高校的财务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转。如果债务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就会制约高校的发展,甚至导致其停滞不前。

第三,影响社会的稳定。高校扩招的出发点是基于新形势下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如今出现的问题却是百万大学生亟待就业。显然,高校毕业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失业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还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可转嫁性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4)

电力企业因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而致使财务管理具有规模大、筹资风险高、资金流量大等特点,这就使得财务管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如若管理工作实施不当,将引发财务风险,致使电力企业遭受重创,这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加强财务管理中风险因素防范是电力企业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之一。对此,笔者将在下文中重点分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探究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经营风险

电力企业所生产的经营活动比较特殊,需要加强经营活动控制,确保经营活动在企业治理、融资、投资、营销等方面支持下,规范、合理、有效的开展,如此才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电力良好发展。但事实上则不然。一些电力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融资效果不佳、投资不合理、营销手段不科学,这将会导致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在风险因素,威胁企业的发展。

(二)政策性风险

所谓政策性的发展,则是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会给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风险。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相活动息息相关的国家政策有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财政税收、汇率变动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下达,可能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发展,亦能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例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相关政策落实,这就会增加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攀升,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严重负担,这不利于电力企业良好发展。所以,政策性风险也是电力企业落实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控制的风险因素之一。

(三)自然灾害风险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自然灾害风险因素的存在主要是电力设备、输电线路在自然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暴风、大雨、冰雹、降雪等影响,这很可能给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致使电力系统故障或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如此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防范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一担风险因素转化为风险而发生,这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重创,这对于电力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因素防范至关重要。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是推动财务管理人员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过程注意加强风险管理,做好风险防范,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展开创造条件。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树立,主要是通过培训和教育手段来实现,即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理财知识培训、风险管理知识教授、专业技能训练等,以此来增强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较高的风险意识。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电力企业治理结构是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为了促进电力企业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治理结构完善非常必要。也就是根据当前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明确当前融资情况、投资情况、营销情况,探究当前企业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综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制定权责分明的治理结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每位员工都按规定、按职责办事,科学、合理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防范风险。

构建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的落实,可以对企业财务活动予以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辅助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落实,降低财务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使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合力开展和落实创造条件。可以说,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的构建是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坚持基础,加强财务监督体制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电力企业财务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有效手段。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对电力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收集与财务相关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决策来对财务工作予以调整和控制,促使财务工作高质高效的完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决策创造条件。所以,在现代化今天,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化发展,合理的规划财务工作,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已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来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为推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落实创造条件。但诸多企业财务管理并未充分发挥作用,致使政策性风险、经营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等存在,给企业带来一定威胁。对此笔者建议通过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构建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防范风险因素,可以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促使其发挥作用,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争雄.探究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8).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5)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实行家族式的管理,管理者缺乏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同时财务人员基本素质相对较低,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同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很清楚,其脑海中只有利润最大化的概念,因此其财务报告所体现的包括企业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等相关信息对债权人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并不能形成足够的支持;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获取某些不当的经济利益,经常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造成财务报告失真。从而使金融机构等对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保持谨慎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财务报告风险,财务报告使用者如何面对复杂情况,以评价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通过关注整体的经济及行业情况来发现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业务

整个行业不景气,行业内的企业普遍营业额减少,利润率降低,但是该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该公司可能存在维护公司对外良好形象,并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达到粉饰财务报告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业内类似企业经营实绩、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信息着手,来找出或排除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一般面对相同的经营环境,行业内企业业务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一旦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走势出现与业内企业其他较大背离的状况,需关注其收入及利润的真实性。

二、通过审计报告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真实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作为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也由查错防弊发展到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逐步演变为对整个社会负责。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鉴证职能;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故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来查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如果企业审计报告是无保留意见的,需要查看是都带强调事项段,以及该事项对于判断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至于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寻求企业对此作出的解释,并就解释的充分性、合理性、完整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分析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一)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其中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企业运营及财务状况的信息,众所周知,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但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纵向(与企业以往年度指标值进行分析比较)或横向比较(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发现人为操纵的财务舞弊行为都会使企业的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或是明显超出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指标值,或有宏观环境周期明显不符等情况。

(二)会计科目余额异常分析

如果企业财务报告存在舞弊行为,其部分会计科目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而且与部分相关联的会计科目存在勾稽上的逻辑不通状况。重点关注的会计科目有与收入成本结转相关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与非经常性损益有关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及与关联方及非关联方资金拆借有关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

(三)盈利质量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评价其获利能力最终要落实到现金流入能力的保证上,即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来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客观分析。现金流量能够提供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现金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因而它所揭示的现金净流量比利润表揭示的净利润更客观、更充实,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我们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收益、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对比,就能从中发现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虚假的情况。

四、会计报告附注中需关注事项

(一)是否存在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行为

企业为达到人为巨额调节重要财务数据的目的,往往会同时变更多种会计政策或方法。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方法,是违背会计一贯性原则的。企业明知这一点,他们对运用会计政策或方法变更手法舞弊,会有两种态度:一是避重就轻,按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或者刻意渲染变更的合理性,或者对变更实情瞒天过海、含糊其辞以蒙混过关;二是装聋作哑,不按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静 等“火眼金睛”识破,识不破赚一回,识破了认倒霉。具体调节利润的手段包括改变折旧计算方法,改变主要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降低坏帐准备计提比例、把收益性的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等,虚增资产的手段包括如改变期末存货的计价方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式,坏账损失的核算方式等。

(二)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舞弊行为

关联交易能够很大程度美化企业的财务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形式:关联购销。通过关联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提升企业营运能力。资金往来。通过关联方资金拆借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并按约定的高额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以此虚增利润。费用分担。通过由关联方承担相关管理、运营费用,“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利润。关于不合理的关联交易也是有迹可循,可重点关注年末关联方往来余额(包括应收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异常情况,以及关联交易价格标准是否参照公允价格。

(三)是否存在突击性重要资产转让行为

突击性的重要资产能够对财务状况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转让的重要资产包括土地、房产等,通过高估资产价格的方式迅速提高企业利润总额,并扩大权益资本规模,能够起到粉饰财务报告的作用。

总体来看,虚假财务报告不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准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评估,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投资者、债权人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厦汉平.企业财务报告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3

[2]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43,68,164-173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葛家澍.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法》的一点体会[J].会计研究,1999(12)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6)

由于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业公司想要提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物业公司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建立科学的制控制度来保证公司各项资金的安全,从而提高企业各方面的效率。物业管理企业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的稳定性发展。

一、物业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

做好物业公司的内部控制,能够保护企业的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物业公司的财务内控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企业收入的控制

物业公司首先要合理的规范物管费(物业管理费)的收缴流程及内控制度,确保公司的主营收入。管理物管费的收缴,主要是做到准确的记载数据、按时收取、分项的核算等,使每个流程紧密结合,并对部分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完善监管制度。首先,要控制资金的完整性。主要包括:银行的对账单、收据和发票、往来账的核对及业务量的控制等。此外,还要对资金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包括:控制库存的限额、账实的盘点及控制岗位的分离等。

(二)控制库存的物资及材料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控制物资及材料,明确岗位的相关权限与职责。其中最主要是控制: (1)储存量。(2)采购量。(3)批量采购的过程。(4)少量采购。

(三)控制费用的支出

费用支出的控制,主要包括对物业公司代收和代付费用(如水电费的收入、支出)的控制,及物业公司运行的成本控制。在费用的支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计量仪表出现差错、管线出现泄露等。因此,要及时检查总表的用量,完善审批制度,发现漏点,以便合理地控制费用支出。

二、物业公司的财务内控现状

目前,很多物业公司的规模不大,所涉及的资金量较小,但具有很大、很杂的业务量,如水电费的收取、采暖费收取及物业服务费等。在收取过程中,会遇到前面所说的问题,还有部分业主不配合等,导致重复工作的出现。很多公司没有重视业务的复杂性,忽视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或是出于对公司成本的考虑,没有专门的财务内控部门,而是将审计工作交由财务部的人处理。这就造成了物业公司内各部门对财务内控不重视,并且减弱了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如何加强物业公司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要防止物业公司出现财务风险、信息失真等经济犯罪问题的产生,物业公司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来说,完善内部财务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公司内部财务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控制好库存物资及材料

相关部门在控制库存物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适当的储存量。(2)对于采购量,加强监管和控制。(3)在进行批量采购时,由财务部、采集部、审计部、使用部门等一起参与,以此达到采购过程的透明公开化。(4)如果采购的量较小时,需要相关部门对其价格、质量等进行比较选择,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

(二)加强物业公司资金的筹措管理,增加企业收入

一般来说,物业公司的收入都是来自业主及用户缴纳的管理费用。物业公司的资金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使之用在重要的、必要的项目上,使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化。此外,公司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但要防范风险。对于物业公司来说,多进行融资,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获取大量的借贷资金,是筹措资金的好方法。此外,物业公司还可以选择抵押贷款、投资等,选择科学的投资方式,进行短期投资,并加强对短期投资项目的管理,实现公司的最大价值。

(三)建立规范的基础财务工作

为了降低公司的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重视公司的基本财务信息。而要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必须要有科学的财务基础工作作为保障。(1)首先,要加强对公司财务信息原始记录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原始记录的相关内容、方法格式统一规划,要及时反馈、传递、保管原始记录,保证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要规范物业公司的物资管理,如购入、进库、领用等,加强对物资的验收、计量等工作,以免出现差错。(3)制定限额管理。制定相关的限额,如物资限额、人员限额、劳动限额、费用限额及考核方法等。(4)物业公司要加强对物资的预算,在项目前期做好资金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对财务的预算过程做好检查,确保公司活动能在计划的资金内进行。

(四)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规避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物业公司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对客户提供物业管理而收取的管理费,还有物业公司自身进行投资理财等活动获得的收入。物业公司想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就要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企业资金的利润、支出、资产负债、资金的流动等。此外,物业公司的财务部门要了解公司的资产量及负债水平等,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此外,还要对公司的管理效率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防范财务风险。

(五)企业要购买相关的社会保险,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减少企业的损失

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自己承担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某些风险进行控制。但这种做法本身也算一种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如公共责任险、财产险、物业管理责任险等),做好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尽最大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四、结束语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日益成熟,物业公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以及各种财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对于物业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司只有做好内部控制,才能减少资金的流失,防范资金的风险,使企业正常运转。因此,物业公司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工作。只有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物业公司才能正常、稳定地发展。

(作者单位为兰州石化公司蓝馨管理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妙花.浅议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2(18):232.

[2] 孙晓红.浅议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2(22):123.

[3] 孙宇.物业公司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问题浅析[J].中国经贸,2014(16):206-207.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7)

(一)风险财务的定义和特征。很多研究结果提到了财务风险的概念,但是在现代企业中,通过比较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使用风险财务的概念更为合适,不仅突出了财务具有风险性的特征,而且能够与传统的财务风险概念有所区别。本文论述的风险财务主要是指企业在运营或者管理中,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的财务都会呈现出一定的风险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偏差。

风险财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综合性的特征,企业的风险财务不仅仅包括资金筹措和资金结算的风险,而且还包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企业的资金风险,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第二,不确定性的特征,造成企业风险财务的原因是比较模糊的,而且这些原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后使得企业的财政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些因素难以被完全认识和把握,因此造成了企业财政管理工作的困难;第三,严重的损失,当企业的财务结果与财务目标出现较大差异时,如果这些差异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那么企业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风险财务管理的概念及特点。风险财务对于企业发展和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正确地面对,很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的稳健发展。这其实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相比,风险财务管理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来讲,与企业的财务息息相关,因此风险财务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第二,与普通的财务管理相比,风险财务管理工作更注重应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更加理智科学地应对企业财政上的风险;第三,管理的手段更加先进,风险财务管理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从而找出影响企业资金风险的因素,因此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法,所以必须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才能使得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更有效率。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工作基本方法

(一)风险财务预测方法。风险财务预测方法主要是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家预测法,主要是利用专家在企业风险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然后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而能够识别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第二,幕景分析法,在风险财务预测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判断它们对企业财政的不同影响;第三,资金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资金的分布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资金在运转或者使用方面的风险,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风险财务预测方法。

(二)风险财务决策方法。在进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与财务工作有关的决策,正确的决策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错误的决策可能会为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风险财务决策也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它主要是在风险财务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然后从多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一个较好的方案。风险财务决策方法是否有效与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量、财务决策者自身的素质以及他们应对风险财务的态度密切相关。

(三)风险财务控制方法。当企业的财务出现一定的风险后,应该及时控制财务风险的消极影响。因此,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回避风险,当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可以采取有效的回避措施,能够避免财务风险或者是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全部损失,能够确保企业在可以承担的范围内正常运营;第二,自担风险,当企业的财务出现一些问题时,企业可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预算企业的开支,从而能够承担企业的财政风险。

(四)风险财务处理方法。当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并且选择承担财务风险时,必须要正确处理财务风险问题。例如: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有效地结算,能够正确了解企业目前的财政状态。包括企业遭受财政风险后的损失、企业的剩余资金量等等,能够对企业目前的财政状态有着正确的认识。同时,当企业的财政资金出现不足时,需要想办法尽快进行资金的筹措,从而能够转变企业目前的财政危机,确保企业能够顺利渡过难关,降低企业的资金损失。

三、企业风险财务分类管理

由于企业的风险财务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企业风险财务管理:

(一)自然风险财务管理。自然风险财务管理大多数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依靠人力几乎无法改变,只能减少或者尽量避免自然风险。自然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保险的方法进行: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在企业财产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能够给予一定的赔偿,从而尽量降低企业的损失。虽然保险的方法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损失,但是可以将企业蒙受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因此对自然风险财务进行投保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财务管理方法。

(二)市场风险财务管理。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企业难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因素是其财政风险的构成因素之一。尤其是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企业在面临国内市场风险的过程中,还需要面临国外市场的风险。幕景分析法在企业的市场风险财务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市场中影响企业财政的各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其影响企业财政的轨迹。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能够使得幕景分析法更加有效和直观,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风险财务管理。

(三)企业经营风险财务管理。由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进行自主经营,所以需要企业自己承担经营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经营风险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筹资和投资的方式,这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内容。企业通过分析多种筹资或投资方式,进而选择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行投资或筹资,能够更好地降低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8)

一、引言

电力行业是我国基础性产业,它支撑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财务安全又关系着电力企业能否正常、有效和健康的运转,因此电力企业的财务安全越加凸显重要。特别是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只有电力企业能够实现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财务风险控制得当,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财务工作安全顺利的展开,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安全的正常运转。

二、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财务风险因素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虽然对于电力企业不能改变外部的挑战和竞争,但是可以分析内部财务风险的因素,找出内部财务风险存在问题,从而应对外部环境中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内部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电力企业的营销活动、产权结构、融资方式三种因素。

首先在电力企业的营销中,不同于其他企业产、供、销相分离的运作方式,电力企业是三者同时完成的,电力的销售不能储存,企业单位和居民也是先用电再缴费的付款方式,这种赊销方式下一些旧欠电费收款困难,甚至出现坏账和死账,因此电力企业独特的营销方式带来了其财务风险因素。

其次在电力企业的产权结构中,一直是国有股份一支独大的局面,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采用集权方式的治理结构,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创造性,因此电力企业的产权结构使得其缺乏市场竞争,集权的管理方式也使得员工创新性不高。

最后在电力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电力行业的电价受电煤价格的影响较大,加之电力的固定资产投资高,电力营销环节的赊销方式使得负债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电力企业的盈利普遍低,而其融资来源却只靠银行融资的方式,电力企业的效益还要受利率高低的影响,这也是内部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除了电力企业的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外,在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上也存在着多个问题。

首先,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执行人员缺乏对内部风险的足够认识,作为国有企业的电力企业部门,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电,就片面的理解为电力企业的收支平衡由国家调控,这种错误的理解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内部财务的风险控制意识,因为除了保证国家电力的安全使用外,电力企业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财务的自主核算要求电力企业做好内部风险的控制。

其次,电力企业缺乏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人员,因电力企业的国有性质使得员工享受体制内的编制待遇,但是这种编制待遇却造成他们风险意识淡化,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人员和现有财务人员的配合,部分财务人员认为,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国家承担责任。财务人员的内部风险和外部竞争意识淡薄,再加上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又缺乏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人员,这些都是现有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存在的严重问题。

最后,电力企业自身缺乏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机制。内部财务的风险是要进行合理和专业的评估和预测,才能对内部财务风险进行预防、解决和处理的。同时还缺乏财务风险控制组织的参与,利用外部专业的财务风险人才与内部财务的相结合,才能方便对风险的把控。缺乏财务风险的管理,也缺乏财务风险专业组织的参与,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可见一斑。

三、内部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对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后,我们也要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同时对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防范。

(一)产权结构上引入市场化运作

在产权结构上,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通过上市、并购的方式,引入外部资金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在电力企业的治理结构上,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在财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能够权责明确,财务账目清晰,通过内部财务的安全有效支持电力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化决策。

(二)改变单一的融资方式

改变电力企业只从银行渠道融资的方式,电力行业拥有资金密集型特点,虽然不能改变电力企业的营销方式和赊销的付款方式,但是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的方式,例如将银行的债券关系转化为股权关系,将优良资产剥离电力企业的总资产后上市融资。

(三)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和财务风险预警

提高电力企业管理层和每个员工的风险意识,特别是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财务风险意识运用到企业文化中。例如从行动上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由专人研究针对电力企业的金融政策、税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避在财税方面的制度风险;还有结合电力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外部风险的预警预测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通过关注有关电力企业的外部风险和利率变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宏观环境等,及时调整本行业的财务政策和内部财务管理,积极主动的解决内部财务风险。

(四)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人才

在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人才上,一是对现有的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了解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内涵和操作内容,提高在职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的素养。二是招聘和引进电力企业的专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人员,通过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内部财务控制人才,将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把控在可控范围内。三是利用好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推进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利用程序和系统的财务操作规范,规避人员操作的风险,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督电力企业的财务运作。

参考文献

[1]盖虹霞,胡秋红.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3(中).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基建规模日益扩大,但是由于高校领导班子责权利定位不合理,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基建项目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没有有效地开展对基建项目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使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高校基建财务风险既产生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又在基建项目业务流程各个环节中体现;既涉及管理方式的不规范,又受制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控制高校基建财务风险必须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从内控、业务流程、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对高校的基建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高校基建活动顺利进行。所以,构建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资金运作风险管理和财务人员风险管理四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是指对高校基建业务从风险预防约束、运作管理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实现权利制衡、相互监督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根据基建财务的性质特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四个二级指标来度量:风险预防制度、风险约束机制、内部审计控制、横向协作机制。

(二)业务流程风险管理  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分为立项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和竣工决算四个阶段,业务流程财务风险是指在高校财务人员未对基建项目全过程实施控制,财务人员对合同不合理变更、违反项目决策程序、挪用基建资金等不合理现象未能实施财务监督所带来的风险。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的二级指标表现为立项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施工管理和竣工决算管理。

(三)资金运作风险管理 资金运作是高校财务人员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不仅关系到高校基本建设成果,也将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及科研等活动的运行,高校基建涉及资金量大,如果资金运作管理不善,则有可能出现流动资金短缺、违规财务行为等现象,最终导致财务危机。所以,基建资金运作风险管理将通过贷款资金管理、资金分配管理和工程资金管理三方面规范资金使用,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四)财务人员风险管理 财务人员风险主要是指高校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和作风原因导致出现经济和财务的问题。基建财务人员未能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只是从事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而不了解工程建设相关知识,比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一系列的程序、工程量计算规则、招投标知识、合同管理知识等,就很难履行财务核算与监督的职责,对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工程的材料用量及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都无法判断,这对于高校基建财务风险防范无疑是不利的。

由此建立高校基建的财务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模糊综合评判法简述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它运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并依据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用于解决各种不确定性问题。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管理的评估其优劣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且难以量化,属于模糊范畴,因此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有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相关理论,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有三个基本条件:

(一)评价对象因素集U U={u1,u2,…,un},因素就是评判对象的各种品质因素,即评判中的评价指标。

(二)设置评判集V 设V={v1,v2,…,vm}为评判集, 即评判中对评价对象给出的评价等级,如优、良、中、差等,适用于任一层、任一因素的评判。

(三)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R 单因素评判,就是对评价对象因素集中每一个评价指标,根据评判集中的评价等级作出的一个模糊判断,以确定该评价指标在评判集中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有多大.例如对第k个因素的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为:R(rk1,rk2,…,rkn) ,如果对U中的每一个单因素都作出判断,就可得到一个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后即可对(U,V,R)所构成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由于U中各因素对评判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对每个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它可表示为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A=(a1,a2,…,an),式中ak为第k个因素uk所对应的权重,且一般均规定a1+a2+…+an=1,因此,对于评判因素集U的最后评判结果为B=A *R=(b1,b2,…,bn)。对综合评判B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采取加权平均法进行评判。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评估

本研究以广东C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C大学在基建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建设工作,取得相关的初始数据。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1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活动也面临着相当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获得开展财务活动所需的全部信息,使得其财务活动成果也充满了风险,日益突出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运营。纵观全球范围内每年因财务风险而陷入各种经营危机的大型集团企业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日本的山一证券、韩国的韩宝集团、加拿大的伊顿商业集团以及我国的郑百文、银广夏等都因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而陷入财务危机。

除财务风险外,企业税务风险问题也成为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法制建设尚待完善,企业在调节财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与税法相悖的行为,既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税务风险。近年来因涉税而导致破产的案例并不鲜见,税务风险激增不仅应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还应将税务风险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之中以便进行系统研究。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就是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将这两种风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防范,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二、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

企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含资金筹集、投入、耗费、收回、分配等具体活动,由此从资金运动的具体环节角度,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资金筹集风险)和投资风险(资金投入、耗费和收回风险)两大类。其中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因宏观经济环境和资金供需市场的变化或筹资来源、期限、币种等结构因素而使企业的预期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不确定性。从资金来源角度,筹资风险可分为股权筹资风险(发行股票时因筹资成本、发行数量与时机等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和债务筹资风险(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而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因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预期财务成果与实际财务结果间存在差异,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不同的投资对象面临着不同的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具体是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的投资不科学合理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如流动资产投资风险中的应收账款风险和存货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具体是指企业将实物或资金购买有价证券或投资于其他经济组织后因市场环境变化、被投资方经营不利等原因使得企业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存在差异的风险,如有价证券风险中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利弊双重性、财务全面性、相对性等显著特征。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含纳税程序风险、纳税申报风险及其他风险。其中纳税程序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程序过程中没有符合税法相关规定,出现少纳税、应纳未纳税行为从而面临税收罚款、回收滞纳金、刑罚、声誉损害等风险,或是没有准确适用税法,造成多纳税款从而增加企业负担的风险。如税务账务处理风险、未及时办理税前扣除申请及备案风险。纳税申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少报、多报、不报或不及时报等未正确遵守税法而致使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除上述风险外,企业还可能面临纳税评估、特别纳税调整等其他风险。税务风险具有主观性、必然性、日常性等显著特征。

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都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两者必然具备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个一般特征,除此之外,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特征一致性还体现在两种风险与两种风险收益的相对性,即依据“风险与收益均衡”规律,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最明显的差异则体现在前者有较强的客观性,后者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运动的必然产物,其风险成因的客观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存在,而税务风险来源于税收立法层面和税收行政方面不同主体对税收制度的不同理解,不同主体的主观差异性决定了税务风险的主观性。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11)

    一、前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很多上市公司和大型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逐渐由资产经营为主转变为资本经营为主,进入了财务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作为风险管理核心组成部分的财务风险管理已经伴随着风险管理全球性运动的兴起而备受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社会中,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面对和承受的各种风险,其发生、发展和危害都集中地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损失,各种非经济损失也可以按一定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从这个角度看,企业风险的大小及损失程度都直接和清楚地表现于企业财务收支的变化之中,最终表现为企业财务收益的减少。

    由此可见,对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其成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财务风险定义及成因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强调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相关,没有债务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筹资风险,还应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社会因素的影响。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市场总是处于高度的变化之中的,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内部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强。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等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风险。

    三、防范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到最低

    第一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还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防范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新晨

    第二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历史情况表明,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财务风险的因素(篇12)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及资本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经营方式变得复杂化,企业信息使用者也趋向多元化,各种各样的风险相继产生,而且最终在财务上得以表现。但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既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也有宏观和微观的原因。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信号,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了解财务风险的起因,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还成为了决定企业能不能取得利益的关键问题。所以,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状况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企业内部风险因素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制度因素密切相关。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企业的筹资、规模化投资、款项的回收、利润的归属及再分配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一是风险的客观性。即风险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运动、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

二是风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三是风险的可变性。风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们的认识变化而变化。

四是损失与收益的对立统一性。企业的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情况下,高风险的投入取得高收益的概率较大,如何解决风险与收益的矛盾,尽可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更高收益,始终是企业决策者和财务管理者不断探讨的一个课题。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及原因

财务风险贯穿于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而形成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国际宏观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进而出现经营决策失误等,加剧了财务风险的产生。总体来看,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财务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

企业在一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之下开展财务活动,离不开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上述经济环境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而言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如:国家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和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现在很多的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比较淡薄,不会进行财务分析,理念还仅仅是停留在相关的账务处理上。对经营管理没有创新意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风险预测不能有效地组织实施相关的应对措施来进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财务风险,或加大了原有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风险始终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体现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的,只要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从当前的企业来看,特别是国企的财务管理人员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经济模式影响较深,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及相应的风险防范暴露出弊端。企业有些领导对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片面地认为只要控制好现金流,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对此现象应采取积极对策,例如:加大相关人才的招聘、引进和相关高校进行对口招生,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及职业素质水平。

(三)资金结构不合理,面临筹资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企业在构建自身的资金结构时,应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比例,以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正常经营周转。但是在现实经营活动中,多数企业决策中对于筹资决策往往会发生失误,资产负债率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严重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低下,内部管理混乱

企业的财务活动一旦存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虽然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但财务管理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从业经历、所学的相关专业,相关业务人员的职业操守、理财观念、理财方法、专业的判断能力等以及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领导层思路、企业多年的经营经验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另外,从企业的业务循环来分析本企业的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生产与费用循环等环节之间的统筹协调与配合,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坏账损失占应收账款的比例、产品的合格率、库存的损失率等因素都会对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筹资与投资环节,如果没有进行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没有进行相关的科学论证就进行筹资投资的话会造成资金链断裂、投资无法收回,形成巨额损失。

精选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