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流分析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5-29 16:27:03

人际交流分析

人际交流分析(篇1)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网络空间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诞生并使其迅速发展起来,这种以文字为基础的交流手段的产生,给语言学的发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一书中曾给出了网络的定义,深入研究了虚拟网络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David Crysta,2001)。但是这种新的交流手段的性别研究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中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性别差异存在于多种文化的不通过语言中,是语言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谢则融,1995(2))。本文所涉及的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收集、和交换时使用的自然语言,包括 MSN、QQ聊天用语等等,用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框架来探讨网络交流中的性别差异,旨在对网络交流这种虚拟环境中的男女会话的不同风格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 网络交际语的特点

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或显现为话语中的上下文,或潜在在话语外的主客观情景(吴郁,1999),语言与语境紧密相联,在了解网络交际语的特点之前,首先对其语境特点进行初步了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人际交流手段,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仍然是以语言为载体进行交流的,因此,探讨网络语境是分析网络语特点的基础,它会使我们对这个虚拟交际中的语言有较深的了解,这个新语境的特点主要有(于根元,2001):

1、时空无阻碍。网络让人们的信息时空交流无阻碍化,不需要统一的时间,更不需要统一的地点,人人可以随时接收来自全球的信息,可以向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送你的个人信息。

2、语境的残缺。语境和语意相连的上下文关系可以称为小语境;交际者的信息如性别、年龄、身份、交际的目的等可以称为中语境;交际者以及周围人群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征可以称为大语境。(于根元,2001)然而,在网络空间交流中,中语境有严重的残缺,其主要表现在网上交流,因为交谈的双方没有关于对方的爱好、性格、性别、年龄等确切的基本信息,但是交流双方把对方看作是虚拟的交际对象,在没有了具体身份的阻碍的语境下,这种语言交流便成了最好的随意宣泄感情的工具。

3、主客体的统一。在网络的交流中,人们具有输出的自由,也有接收消息的随意性,既是语言的发出者,又是语言的接收者,使语言的主体和客体紧密的融入在一起。

4、对面不识君。在网络交流中,我们不但看不见对方的形象,也听不见对方的声音,我们可以隐姓埋名,也可以对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等全副武装,就这样语言成了网上自我的唯一标识,从而语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示的舞台。

5、书写方式的更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网络交际中,键盘的使用代替了笔的使用,书写工具变了,规则也改变了,人们正用键符组合的变化敲打着键盘。

6、网上社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网络交流中,渐渐地形成了不同的聊天室,不同的主题社区,从而也反应了不同的语言风格,网络空间交流在未来将会成为人类语言的大写真,各种语言风格也会因此而百花齐放。

三、 网络交际中性别话语的研究

如果说两性会话差异是根深于他们的天性,那么面对面交谈的传统理论(Lakoff ,1975;Tannen,1990.)是不是仍然适合于非面对面的交谈呢?有许多学者,在社会语言学中研究男女会话风格差异用的语料都是英文,本文以中国男女在 MSN、QQ聊天用语做为语料,以部分QQ和MSN的两性聊天记录作为原始语料,共90段对话, 876个独立句子,约43200个词,把网络与性别这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初步分析。

1、话语量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女唠叨,爱说话,在英语字典里有许多描述女性“罗嗦”、“话多”的词语,如prattle(唠叨)、gossip(闲谈)、chatter(喋喋不休)等。然而最近的理论研究却显示,男性的谈话量远大于女性,本文统计的是男女性在对话中的平均用词数量,在所搜集的90段网络对话中,男性的用词量达到了2857个,占总数的66.13%,女性的用词量为1843个,仅占总数的42.67%。因此,可以看出,男性在网络交际中的话语量远大超过女性。

2、简短回复语

简短回复语作为对话中十分常见的言语行为,因为简短回复是听者对说话人说话时所表达的主观意见,简短回复语可以划分为三种(尹, 2007(33)):(1)表示赞同,如:恩,可以,好的(2)表示惊讶:如不会吧,真的吗?(3)表示否认,如不准,不会、不可以等。这类回复的功能主要有两点(尹, 2007(33))[3]:第一,表现听者是否同意说话人的谈话内容;第二,必要的话轮转换衔接作用,在本文所搜集的90段对话中,男性共使用了103个简短回复,而女性则使用了89个。由此可以看出,男性运用简短回复比女性多。

3、对话中的合作与协调――插入和打断

在话语交流中,要维持谈话顺利进行,就需要谈话双方的合作与协调,但这个过程却受到人际、语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时常遭到破坏,男女性分别在其中扮演了不同类型的角色。在以往有过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中,女谈中比男子更加合作,而男子则经常以打断对方强占谈话的主动权。根据本文收集的90段对话中共有78处打断的情况,其中男性共打断47次,女性打断33次。这个数据也表明,两性会话中,男性比女性更多地打断对方并控制谈话,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打断谈话表明了权利和支配,打断谈话者获得了交谈的控制权。(Coats,1986)。

4、符号词

目前各大聊天软件几乎都为网民们配置了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及其他符号,比如说要表达大笑,对应的表情符号是“O(∩_∩)O”,小猪的笑“~ O~ ”茫然“?-?”等网络语言是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形象化语言的使用是网络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在所选用的90段对话中,男性总共运用了209次形象化语言;女性总共运用了192次形象化语言,从这个数据看,在网络语言中,男性运用符号词比女性适当多一些,这同传统理论认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形象化语言有一定的差异。

四、 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流作为一种人际交流手段,这个虚拟空间给网民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交流机会,但是在网络空间交流中,男女性依然存在会话差异,本文用数据浅析了两性在网络交流中,在会话量、对话中的合作与协调等方面仍然存在性别差异,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希望能更好地促进人们的网际交流。实现成功交际。

参考文献:

[1]Coates J.Women,men and language.Second edition.Longman:London & New York,1993.

[2]David Crysta,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1.

[3]Lakoff R.Language and Woman'sPlace[M].NY:Harper & Row,1975.

[4]Tannen D.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M].NY:Willian Morrow,1990.

[5]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人际交流分析(篇2)

摘要:为有效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营造更加有利的对外贸易机会,对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变化及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商务英语函电对对外贸易成本造成的改变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对外贸易;国际交流

近年来,全球经济化形势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活动越发频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有效的贸易交流与沟通就更显重要。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相距遥远,面对面洽谈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商务英语函电的意义和作用,推动国际贸易交流。

1商务英语函电的含义

商务英语函电是利用商业事务英语传递相关商务信息的函电,是对外贸易活动重要的基础。商务英语函电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务活动的成败,它早已成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前国际上的通用语言,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语种。与常用英语相比,商务英语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特语言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活动日渐频繁,商务英语函电能够准确、细致地向各方传递所需的贸易信息,更好地解决了供需间的信息连接问题,建立了各国、各企业间有效的交流沟通桥梁,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洽谈机会,提高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商务函电交流过程是发出者顺利编码、接收者顺利解码的过程。针对对外商务交流途径而言,商务英语函电就是鉴于外贸知识背景,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进行语言表达的电子书信。纸质书信、电子邮件及传真等都是商务英语函电载体,但其载体又不仅限于此,专业贸易用语及缩略用语等均是其主要内容。商务英语函电分类标准众多,按照其使用功能主要可分为答复函、来函处理、联络函、任命函、邀请函以及慰问函等多种形式。根据商务英语函电内容范围有仲裁、保险、索赔、包装、询盘、发盘等。

2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函电的基本功能

2.1寻找新商业伙伴、发展贸易客户在传统国际贸易过程当中,发展贸易客户成本较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充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时代,信息公开程度较高,尤其是互联网等方式的应用,更是打破了贸易信息的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这就为我国国际贸易活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支出,有效提升了贸易工作效率。发展贸易客户、寻找新的贸易客户可以通过宣传自己及别人的宣传,进一步接触潜在贸易客户,并主动与其进行联系洽谈。经验证,通过这种方式的宣传和努力,充分发挥了宣传作用。

2.2商务交流及沟通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商务交流与沟通,而商务英语函电作为主要的交流沟通方式,经过充分有效的准备,能够将贸易活动变化阐述清楚,并加以补充,这些步骤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成败。因此,想要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函电交流与沟通的职能,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商务英语函电的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语言难以从语音方面加以完善,而合理利用语法语态,就能够让人感受到贸易方的礼貌和尊重。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各方贸易参与者地位是平等的,商务英语函电必须做到有礼有节,充分发挥商务英语作用,营造和谐、良好的贸易沟通氛围。第二,商务英语函电要确保传输的信息数据真实、准确。这就要求商务英语函电的语法、用词要更加严谨,不能过分夸张事实真相,易于引发误会和歧义的词汇不应当出现在商务英语函电中。

2.3贸易交易管理贸易交易管理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及辅助职能机构,若是企业选择一对一的传统贸易交流与沟通,势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增加企业贸易成本压力。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电子邮件等方式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对非核心外贸工作的剥离,商务英语函电也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3.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电报、信函等纸质文件是用于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而这些纸质文件的使用需要贸易客户或合作伙伴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归纳,这一过程耗时费力而又烦琐,且难以保证将信息及时准确地送递出去,工作效率较低。商务英语函电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迅速将国际贸易活动相关信息快速反馈给发送方,简化了大量的信息分析整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3.2加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挖掘新客户信息时代的来临,有效改善了国际通信水平,使得国际贸易信息交流越发便捷,商务英语函电是较为正式的贸易交流和沟通方式,具有准确、及时、快捷等特点,国际贸易企业应当不断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彼此贸易往来。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有利于新客户的挖掘,推动客户之间的贸易往来。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兴起、贸易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商务英语函电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各种现代通信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这都给国际贸易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加强贸易双方的认识和了解,为国际贸易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商务英语函电极大促进了贸易双方的合作、扩大了贸易规模、拓展了贸易新客户。

3.3构建贸易双方交流与沟通桥梁,发挥媒介作用商务英语函电使得国际贸易通信更加方便、快捷,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贸易合作双方的联系,有利于建立起贸易双方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还提高了贸易信息的有效性。作为国际贸易谈判与磋商的交流工具,商务英语函电有利于进行贸易相关事项与细节商议,商议结果也要利用商务英语函电来草拟文字合同。因此,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商务英语函电运用得当与否更是贸易往来成败的关键。目前,商务英语函电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容忽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商务英语函电应用的隐患也逐渐凸显出来,我们必须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相关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例如,在进行一些重要信息或技术贸易信息传输时,可以通过密码设置等方式加强相关信息资料的保护,谨防贸易信息泄露。

3.4加速国际贸易增长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方便了贸易双方的信息传递,它让贸易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易事,商务英语函电的全球化应用,不仅促进了大型国际企业的交流与沟通,还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市场适应力,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营氛围,这是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贸易规模的最佳手段。总的来说,商务英语函电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增加了贸易市场份额,我国贸易市场发展也越加迅速。

3.5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通信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双方的要求,贸易交流过程十分烦琐复杂,贸易交流与沟通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交流速度极慢。根据当前商务英语函电发展状况来看,它为国际贸易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便捷的通信工具,有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贸易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这是传统通信方式所不能及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选择贸易交流成本更低、过程较为方便快捷的商务英语函电,营造有利的国际贸易发展优势。商务英语函电的应运而生,更是打破了国际贸易在这一方面的限制,及时有效地加强了贸易双方的相互联系,拓展了国际贸易全球业务发展进程,为我国全球贸易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国国际贸易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商务英语函电已经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商务英语函电促进了贸易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它使国际贸易合作各环节更加融会贯通。现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商务英语函电应用将要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应当不断加强商务英语函电管理,采取有效的商务英语函电改革措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商务英语函电交流能力。商务英语函电作为新的贸易交流工具,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强,应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4结语

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促进了贸易双方的信息交流。但商务英语函电应用需要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信息传递安全性还有待加强,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贸易交流工具,其发展前景仍是极为广阔的,国际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逐年加强。

参考文献:

[1]侯娟娟,周正履.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112-113.

[2]周玉梅.浅议外贸英文函电书写原则中的简洁原则[J].中国外资,2011,(24):184-185.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二: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的运用

[摘要]在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分析中,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分析为国际贸易理论论证提供了严谨的实证依据,而且为某些相关概念和政策效应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但是,统计知识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指数方法和口径不一致以及理论验证数据虚拟性等。可以从统一核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当局等层面来规避这些问题,以提高和强化统计知识在国际贸易分析中的运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条件;统计;统计指数;经济效应

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多是来源于经济实践,是人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摸索形成的。而由复杂多样的实践形成固定模式的理论,离不开复杂的统计工作。在国际贸易分析研究中,从传统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新理论,以及关税、非关税等贸易政策,无不借助大量的统计知识。而基于理论假定和现实统计得到的理论模型比单纯的假设得到的理论模型更具有严谨性和说服力。但是国际贸易中统计学知识的运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调查方法的不明确、统计口径的不统一及数据的虚拟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得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中面临瓶颈,发挥不出统计分析该达到的严谨效果。所以在运用统计知识和工具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应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1.1借助统计指数或指标来分析一些基本概念

在计算体现交换福利的贸易条件时主要运用的是价格指数。而计算价格指数时主要采用派氏指数法,相关数据的收集多是根据海关编码分类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统计。在计算贸易依存度时,也需要结合多种统计方法收集和整理大量相关数据,既涉及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还要涉及生产总值等数据;另外,如果需要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话,还需要到联合国数据网上搜集一些国别数据。在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整体水平时,更需要收集大量二手资料,并结合统计图表进行整理分析。

1.2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分析中统计学知识的运用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结合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指标,使得理论结果更为可靠。比较优势理论通过计算机会成本这一指标进行了数据论证,要素禀赋学说通过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两个相对指标的计算来确定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比较优势,而里昂惕夫也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对要素禀赋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借助产业内贸易指数验证了一国国际分工及对外贸易的深度,并且借助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等指标说明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在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论分析中,需搜集消费、储蓄、国民收入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通常结合进出口额及关税税率等数据,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进行核算分析各国关税水平。在分析外汇倾销的效用力度时借助于统计数据进行供求弹性的计算。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理论分析环节还是在政策分析环节,统计学知识都有大量的运用。但是统计学知识在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运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抽样调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性

核算贸易条件时,需收集进出口商品价格及数量等数据计算进出口价格指数,而在数据收集时多数采用抽样调查法,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在每类商品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然而,抽样调查法存在较大误差,排除主观导致的登记性误差外,还存在偶然性误差,原始数据统计口径的不同及个别数据的缺失会使得统计结果差异较大。另外,统计指数的核算主要有拉氏指数法和派氏指数法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关于同度量因素的规定是不同的,所以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数核算时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

2.2统计口径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不同国家对数据的统计方法或口径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进出口统计标准上分为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两种,这使得同一项贸易,在贸易伙伴国之间统计的进口和出口数据可能会出现误差。比如,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中国报送的中日之间贸易额与日本报送的中日之间贸易额就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两国统计口径不同及统计误差造成的。

2.3理论分析中的一些数据依据并不真实

在古典贸易理论数据例证分析中,所列举的国家相关数据都是假设的,偏离现实数据较大,比如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交换价格假定为1∶1,这一假定严重偏离现实状况。而这些数据的选取和假定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理论想要得到的结果而专门设置的。所以这就存在一大隐患,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旦变更相关数据可能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一定的漏洞。

2.4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统计知识应用不充分

相对于理论分析中统计知识的运用,政策分析中应用的较少。如在关税及非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多是侧重于借助经济学分析工具进行规范性分析,但如果要更加严谨的分析论证经济效应的话,结合一定的现实统计数据制作统计表及统计图进行分析效果会更佳。分析反倾销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案件时,更多的是用定性分析法,而借助统计方法及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况不多。

3建议

基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中统计学知识运用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统一指数核算方法

从统计学专业角度出发,在核算不同性质的指数时所选用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比如在核算贸易条件的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时应该使用派氏指数法,因为派氏指数法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在收集相关数据时,调查的货物最好平均分布在每一大类商品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随机误差。

3.2分析选取的数据应该来源于同一统计当局

用于对比分析的数据统计口径一定要一致,否则会出现错误结果或悖论。比如在分析双边贸易时,所选取的进口出口相关数据最好都来源于一个国家,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甚至是错误结果。

3.3进行理论论证选取的数据最好有真实的依据

在理论分析中所选取的数据不一定完全是真实的数据,因为毕竟理论本身就存在着众多假定性和与现实的偏离性,所以在选取数据的时候不要求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但是要尽量基于现实数据进行合理的估计,以现实数据为依据估定论证所需的原始数据。只有这样分析才能够保证理论结果更加接近于现实,并且不脱离于现实。

3.4充分发挥统计学知识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的作用

借助大量关税、补贴、反倾销等统计数据进行政策分析,能够更清晰地论证政策现状及政策的经济效应,帮助理解政府政策行为背后隐含的理性决策。而且相对于复杂抽象的经济学规范分析而言,借助真实数据及图表的统计分析会更助于理解和掌握各项政策的经济效应。在详细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统计表和统计图对相关政策及效应进行直观的描述性分析,而在进行因素分析及预测分析时,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统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人际交流分析(篇3)

人际困扰指的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并伴有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因为人际困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突出的影响,所以分析困扰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控制意义重大。 

(一)情绪因素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青少年人际困扰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包括情绪因素。青少年在心智发育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成熟,所以在情绪控制方面做得不够好。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大部分青少年情绪外露十分严重,这种情绪的明显外露在人际交往中会引起部分人员的不满,所以在长久的情绪外露中,青少年可能因情绪表达的不善而被别人冷落或者疏远。总而言之,就是情绪控制的不到位使得人际困扰的产生概率大大增加。 

(二)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产生人际困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从人际交往的实践调查来看,大部分人员喜欢和自己处在同一认知层面上的人进行交流,而就青少年而言,有的人认知水平比较高,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其他人孤立;有的人则是因为认知水平比较低,受到了其他人的嫌弃。再者,因为认知上的差异,青少年在交流方面困难程度加大,所以人际困扰也会产生。 

(三)交往技能 

交往技能也是人际困扰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青少年受自身性格的影響,其交往技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比如性格开朗活泼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能和别人打成一片;而那些比较腼腆、羞涩的青少年,因为羞于表达,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弱势。简言之,就是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技能水准影响了其人际交往的关系。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 

(一)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来看,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学校要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在学校,要设置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程的开展让青少年重视心理健康的作用,从而在自我暗示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二是在校园内,要建立具有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办公室。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办公室老师可以进行主动的约谈,这样,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其成长会更加健康。第三是在学校的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从而达到间接教育的目的。 

(二)家长要实时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了解和指导 

家长是青少年的陪伴者,也是其行为和心理的指导者,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实时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的了解和指导。简单来讲,青少年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情绪产生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释放,其心理压力会不断增大,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基于这样的认知,家长要实时关注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和青少年进行交流,这样,青少年的情绪在交流中得到释放,而家长也可以在交流中了解青少年的具体心理。了解心理状况后再进行指导,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会更加健康。 

(三)分析心理健康的构成因素,并进行因素强化 

心理健康的建设需要对影响心理的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而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成长环境、基础认知以及个人的情绪。从这三个因素的具体分析来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最大,所以在心理健康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其成长环境进行调整和改善,使其处于对青少年有益的状态。另外,积极地进行教育强化,帮助青少年增强认知并提升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设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束语 

人际交往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困扰,如果这些困扰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受到重大影响。所以分析人际困扰的产生因素,并探讨心理健康建设的有效手段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锡改,刘亚慧.论青少年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8):35-38. 

人际交流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010-01

0 引言

新闻工作者电视出镜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新闻工作者在出镜过程中不但要注意仪表,也要注意与采访对象间的交流,同时还要求与采访对象间交流做到“一次性”要求,因此如何让新闻记者能与不同阶层、从未认识的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什么因素容易使采访对象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心理变化等是本论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 新闻记者采访对象特点分析

1.1 电视镜前采访对象的特点

在新闻记者播报社会新闻与采访对象时具有不确定性、采访对象个性差异大、采访对象对“镜头感”不同,因此采访对象在公共场合面对镜头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其新闻记者对对象进行访问时要根据采访对象心理特点进行人际交流。

1.2 电视镜前与采访对象人际交流的特殊性

1)摄像头形成的“场影响”[1]。

当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出现在摄像头前时,出镜记者和采访对象处于半公共场合,摄像镜头就是一种“无声”的观众,在这种场合下出镜会给记者和采访对象造成一定的压力,出镜记者需要关注仪表、言语、神态、姿势,而采访对象也会担心自己的形象与表现不好,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回答与思考记者的问题。

2)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间交流的信息特殊。

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信息是声画具备的综合性信息,除言语信息外海传达了如表情、动作、仪表、环境等信息[2]。

3)新闻采访交流尽量“一次过”。

由于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事件发生是无法重复捕捉的过程,尤其是突发事件,同时新闻采访中若反复拍摄既浪费了拍摄时间,也耽误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和交流效果。

1.3 电视镜前与采访对象人际交流符号特点

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间主要通过提问和回答进行表现,通过语言方式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具体交流时要尽量使语言口语化,避免使用书面语和生僻专业术语进行交流,在一问一答中使交流语言具有人情味和语言风格具有协调性。在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除了言语进行交流外还有其它如表情、神态、动作、外表等非语言信息符号交流也能成为信息交流的载体,在采访过程中有时通过非语言信息符号表达的信息量比语言传达的信息量还大,可以将非语言信息符号成为交流的引子或者线索,也可以通过该信息符号直接传达信息[3]。

2 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间人际交流过程分析

2.1 出镜记者何采访对象交流过程分析

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人际交流是一种采访、核对与求证的过程,在采访过程汇总对事实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清楚和事实越来越接近真相,其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交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出镜记者和采访对象交流过程

2.2 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关系转换过程

电视镜前的人际关系转换可以通过“约哈里之窗”模式[4]进行分析,根据人际交流双方彼此了解情况分为如表1中的四种情况:

表1 “约哈里之窗”人际交往模式

出镜记者了解的信息 出镜记者部了解的信息

采访对象了解的信息 开诚布公的自我

透明窗格

(开放区) 无知的自我

不透明窗格

(盲目区)

采访对象不了解的信息 封闭的自我

隐藏窗格

(秘密区) 盲目的自我

未知窗格

(未知区)

“约哈里之窗”人际交往模式中的四种情况描述了人类交际交往和人类传播的四种情况,通过出镜者了解信息和采访对象了解信息的综合使新闻事件呈现真相,也完成出镜记者何采访对象关系的转换。

2.3 出镜记者与不同类型采访对象人际交流分析

新闻采访主要目的是获取事实真相、印证事实和展现真相、获取权威评论,采访对象在接收采访时会选择发表对自己有利和自己想发表的信息,在面对一次具体采访时,新闻记者何采访对象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动机、相异而互补、一方缺失几种动机类型。而在具体采访时如下几个因素容易影响到新闻出镜者与采访对象间人际交流。

1)新闻记者和采访对象采访前准备不足。

2)新闻记者和采访对象个体特点。

3)“霍桑效应”镜前采访对象的表演成分。

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和采访对象采访前准备不足和新闻记者和采访对象个体特点是常见的因素,而“霍桑效应”[5]下的采访对象“夸大或者隐瞒”事实容易影响到新闻采访事实真相的获取。新闻事业追求的时候尽量还原事物的原生态,而“霍桑效应”则容易给真实性打折,影响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间的正常交流,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对象时要尽力规避“霍桑效应”,以获取新闻事件真实的信息。因此在进行采访前新闻记者要做好日常知识积累与储备、才采访过程中进行突击性提问与转换话题、选择合适的新闻事件采访地点和采访时机,在采访前做好与摄像记者、采访对象的有效沟通,在采访过程中进行平等、真诚、有效的提问,通过采访前数据收集、注重报道的全面性和平衡性、采用隐性采访和利用非语言信息规避“霍桑效应”。

3 结论

本文通过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特殊性、交流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人际交往过程特点、采访过程中的人际交往“约哈里之窗”模式和新闻记者与不同类型采访对象的人际交流分析,探讨了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间的交流过程、影响交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华晔.浅谈出镜记者的采访、报道与表达[J].新闻记者,2010(10):12-34.

[2]于舸.析电视记者提问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1(5):34-36.

人际交流分析(篇5)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以网络为媒介的网际交流活动中。网聊是这种日益流行的网际交流活动形式之一。它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着世界各地、各行业人的参与。在网聊活动中,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和工具,活动参与者通过键盘键入文字,通过计算机屏幕收看文字,使以文字为信息载体的笔语跨时空交流。它同通常意义上的面对面聊天有所不同。Kiesler et al(1984)认为这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有两个有趣特点:1)缺少社会语境信息;2)缺少被广泛接受的使用规则。其中第一个特点使参与交际活动的人不能依赖手势、体势语、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解释文字、辅助交流。规则的缺乏则使参与网上活动的人打破了传统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许多礼仪,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在网际交流中被一致认可的规范。但作为一种实时交流活动网聊又非常接近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在实时交流中,同一时段里交流是双向的,即交流者可同时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这使得交流双方能及时收到对方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调节和修正下一步交流的方向和内容。可见,网聊活动具有口语和书面语双重特征,它模糊了人们对口语和书面语区别的传统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

本文拟从两个角度对网聊语言进行文体分析: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分析。在语言描述中,我们采用文体标记系统给语言特征分类。根据Enkvist & Spenser(1964)文体标记就是突出的文体特征。在某一语境中具有文体意义的语言项目都可被认为是文体标记。这与功能文体学的"突出"概念一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认为突出是语言显耀的统称,是语篇的某些语言特征以某种形式凸露出来。进而,他又把突出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违反常规的突出,是否定性的;另一类是符合常规的突出,是肯定的(参见张德禄1998)。在文体学中一般把语言特征分为四个层面:音系、字位、词汇、句法/语法。在网聊中,视觉文字或标点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唯一载体,所以音系文体标记不具有文体意义。我们只分析字位、词汇、句法/语法文体标记。同时,我们还要从功能的角度对万维网键谈进行语境因素分析。这是因为语境因素是文体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语言单元或语篇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出现的语境。除更广意义上的文化语境外,语境可分为两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和情景语境( extralinguistic context或context of situation)。语言语境指在语篇中某一具体语言单元之前或之后的语言单元,情景语境指语篇出现的情景中的相关特征,如讲话内容、参与者、讲话媒介和渠道等。因此讨论网聊语文体特征时,我们将以情景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为框架,分析和讨论网聊英语的语境因素。

一、语言的词汇特征

对网络语言词汇特征的分析主要侧重于那些对其特征形成有重要意义的词汇。通过对网络交际活动的观察,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典型的词汇文体标记。

1、缩略词使用频率高

为了节约时间和空间,及时交换信息,网络交际中使用大量的缩略词。这些缩略词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新俚语或"网话"(cyberspeak)。例如:

(1)大量使用已被公认的缩略词汇。如USA, cm (centimeter)、km (kilometer)、Xmas (Christmas)、SOS (Save our ship or soul)、F.O.C. (free of charge)。

(2)创造新的英语首字母词,如WWW( World Wide Web:万维网)、DL(=download:下载)、LOL(=Laugh out loudly: 大笑)、BAK(=back at the keyboard:回到键盘旁)等。

(3)使用英文字母仿英文常用语之谐音,如IC(=I see: 我明白了)、ICQ(I seek you之谐音,ICQ本是最早的网络寻呼软件名,其爱称为QQ)、C-YA(=See you again:再会)。

(4)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词。如:L8R(later)、b4(before)。

(5)使用英语词首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成词,如B2B (=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F2F(=face to face:面对面)、Y2K(=Year 2000:千年虫问题)、I H8U(=I hate you:我恨你)、K4("考试"之谐音)。

(6)在连贯话语中使用数字谐音替代英语单词或汉字, 如"What can I do 4(for)you?""乐4(死)我了。""别肉麻了,我都快2(吐)了。""我上午发了个伊妹儿2(to)you"。

2、使用副语言符号表示语调和情感

网络不能传递非语言线索(nonverbal clues),而它们在实时交流中却很必要。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中,缺少这些非语言线索不仅会使对方对文意的理解出现问题,而且纯文字也不能把交际者的行动、情感完全表达清楚。所以, 在网际交流中,微笑、皱眉、怒吼、生气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动在纯文字实时信息传递中消失了。为了弥补网际交流的这种缺陷,网上键谈者利用键盘上各种符号的组合,发明了一套脸谱或表情符(emoticon),来传递感情。如"O-

3、使用语言来描述网络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和体态

除了使用脸谱生动地呈现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外,为弥补交流中非语言符号的不足,网络上还盛行另一种做法,即用语言描述一些非语言行为。例如,键入"hehehe",表示"我在笑"。在网络键谈中,文字分为两类:一类用于纯文字交流;另一类是描述键谈者非语言特征的文字。为了区别这两类文字,描述键谈者行为和反应的文字常常用一定的符号圈住,表示这是动作,最常用的是前后加星号。例如:*g* (the speaker) grins

*rotfl* 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

*hugs* hugging someone

laughing out loud

4、为使语言既简洁明快又生动活泼,交际过程中还频繁使用感叹词

该类词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语言的音响效果。如aha, gosh, WOW,d ear, mmm, ha-ha。

二、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从语法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网上交流是将文字打在键盘上,再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由接受者来读,具有说和写的双重特点。因此,在电子语篇(electronic discourse)中,为节省各自占用的时间、突出重点,网民大都倾向于使用不完全句子、省略句子和不规则句子。如下面聊天室的一段对话:

Netizen A:hi,I am John. Student.Live in ca.what ur name.

Netizen B:me 2.In ny Like to make friend with U.

Netizen A:with pleasure.

在上述对话中,不难发现,交际双方在键入词语时都是能简则简。如,hi,me,what该大写时却用小写;ca应为CA (California), ny应为NY (New York); Like to make friend with u 应为I'd like to make friend with u.等。这表现出网上交际明显的语言特点:不守规则, 不注重语法和词法以及随意性强, 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具有很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略句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具有交际价值,省略的句子成分要靠上下文的联系和自身经验的判断来补全。

2、从句型选择上来看,网上交际所用的句子一般以单句、短句居多,很少出现复句、长句。例如:

Netizen Al: you are also 3 bottle man, how much could you drink?

Netizen Bl: Beer, 5 bottles.

Netizen A2: Sea quantity!

Netizen B2: So-so,dear.I never drink toomuch.I fear of sudden death without being known by anyone.

Netizen A3:J ust finished another essay about our work unit, very funny, want to read it?

Netizen B3:Of course. My pleasure.

以上交谈多由中、短句构成,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据统计,各类英语文体的平均单句包含17.8个词。而网上键谈聊天的句子比英语句子的平均长度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聊天以休闲话题为主,有时候甚至比较无聊,因此字数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已经可以满足网民的交际需要,相反,一些复杂的长句输入时间过长,又不便于理解。此外,由于在网络聊天中话题转换非常快,对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不深入,不需要长句传达复杂的意思和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网络交际中频繁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

如在催促对方回答问题时,"网虫"们大多喜欢连用几个甚至一大串问号。在表示赞同或欣赏对方的观点时也常连用几个感叹号。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为了制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有些高手常创造性地使用省略号。如女士在回答"do you miss me?"时,常巧妙地打出这样的字幕:I……

三、网络语言文体特征的成因分析

对任何语篇意义的理解都依赖语篇出现的环境。在进行文体分析时,对语境的分析非常必要。因此,我们采用功能文体学的语境因素分析框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阐释网络交际中出现上述文体特征的根源。

1、语场

语场指发生了什么事、所发生的社会活动的性质、参与者从事的活动等。也就是说,语场描述话语的内容范围。在不同的语场中,为实现语言的不同功能,语言在词汇、语法和形式等方面都会呈现独特的特征。就网络交际而言,语言用来传递信息、阐明事理的功能成为语言的第一功能。在高速运转的信息化社会中时间就是一切,因此交流变得简约化。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必然要求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简化。在输入中用英文字母代替汉字,缩略语代替了单词等。总之,速度是第一要务,只要不妨碍沟通就尽可能地简化在键盘上的操作,力争一击到位,这就是为什么连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赋予特定内涵的原因。正如陈原先生所说,"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很快,语言接触引起的一个新问题,就是缩略语问题。节奏快,以至于在某些场合要采取符号(非语言的符号)来显示信息。缩略语就是把必要信息压缩(浓缩)到在接触的一瞬间就能立刻了解的程度。把必要信息转化为图形(非语言符号),是适应高速度和其他现代社会条件的需要而产生的"。

此外,网络交际的语场很难被规定在某一范围之内,交流的主题经常变化。每一位网络新成员的加入,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会导致话题的转变,而且经常是几个主题同时并存。从功能上讲,人们加入网络聊天这种交互性实时交流的目的一般是交换对某一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人,其目的都不尽相同。对网络键谈参与者来讲,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场所,这个场所倡导言论自由,且范围可延伸至世界各地。因此,网络键谈的主题和功能都具有不确定性。

2、语旨

语旨指谁是参与者,参与者的特点、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即描述参与者个人的情况和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互联网是个开放的系统,上网的人只要遵守一定的网络礼仪,便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它对参与者个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都不作限制。此外,多数网上键谈者选择使用匿名进行交谈,有些甚至在注册时填入假信息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现实世界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意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随意的。这种开放、平等的网络交往氛围有利于使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潜能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所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极力使用独特、新奇的语言抒发情感、发泄不满,从取名用字到遣词造句,处处表现出漠视传统和规范的语言风格,甚至可以违背某些语言规则。因此,在网络交际中,常会出现拼写错误、缩略形式、不规范标点、不符合语法的句子,以及用以调节气氛、表达情感的符号等。这都是不正规语言才具有的特点,所以网络语言文体的正规程度比较低。

3、语式

语式指语言在情景中所起的作用,语篇的符号组织及其在情景中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将从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媒介、渠道、语言自发性和交互性五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语式。

(1)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

张德禄把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分为两类:构成型(constitutive)和辅助型(ancillary)。构成型语言组成整个交流事件,而辅助型语言只对社会活动起辅助作用。

(2)交流媒介

交流媒介指用于传递信息的图形符号(视觉媒介)或声波(听觉媒介)。媒介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变体。在网络中,信息的传递通过键盘键入和从屏幕上阅读文字实现,所以它使用视频媒介,具有书面语的特征,但是,作为一种实时交流形式,信息接受和发送的同步性使交流者能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调节谈话内容。这决定了它同时具有口语交流的一些特征。所以有人称它为"读起来像对话的书面语",即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语言状态。因此,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程度的随便性。

(3)交流渠道

交流渠道指信息传递的语式。交流渠道的限制是指信息的传递只限于一个渠道---视觉的或听觉的。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更注重视听互动性和依存性。书籍、报刊、杂志等强调的是通过读者的视觉来感悟世界,电话、广播类强调的是听觉功能,电影、电视则可通过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传递或接受信息,但却无法形成互为依存的互动关系,而网络传播中的交流体现了视觉和听觉的依存性和互动性。首先,网络键谈中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传递,具有交流渠道的限制。所以,这种交流会借助符号、标点等字位文体标记来实现意义表达的准确和清晰。其次,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传播信息速度的要求,仅凭视觉有时对交流信息是无法顺利传递和解读的,必须依赖于听觉辅助进行解码。如网络上流行的用语"F2F"、"CU"、"5460"等,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必须先读出声音,借助听觉加以辨析,从而加速视觉的认知过程。

(4)自发性

在网络交际中,参与者需要及时对他人的信息作出反馈,所以没有时间设计、修改语言错误,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停顿、甚至错句和拼写错误等。同时,交际者通常会选用最常用的日常词汇来表达意思。因此,网络键谈具有自发性。这也是它接近口语交谈的地方。

(5)交互性

在网络交际中,虽然交流的对象不在眼前,但他们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网络聊天者之间需要相互合作。键谈双方要根据对方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策略。同时,键谈者会借助大写、标点和副语言符号等文体特征吸引其他键谈者的注意,提高谈话的交互性,保障交流的成功。

四、结论

本文应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网聊的文体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文体的分析是有选择的,即只选择那些具有文体代表性的方面。在衡量文体特征重要性时,我们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特征越重要,则它1)在所研究变体中出现频率越高,2)在其它变体中出现越少。基于这两个原则,我们选择了字位文体标记、句法/语法文体标记、词汇文体标记,分析了网聊的语言特征。之后,我们又结合其出现的语境,从语言使用特征方面,分析了它的语境因素。希望我们的分析能为那些正在参与或准备参与网聊的人提供一些语用指导,使他们能在交流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较好地完成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Enkvist, N.E. & J, Spenser. Linguistics and Style.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2]Kiesler, S.. J, Siegel & W. M, Timothy. Social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39/10.

[3]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4]董兰、王勤:《网络英语天津》[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

[5]董启明、刘玉梅: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6]钱瑗:《实用英语文体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人际交流分析(篇6)

中图分类号:H0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83-01

在不同国家中因为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各国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国家文化的差异又使得相同体态语所代表的含义不同,鉴于这样的情况,在跨文化交际中若是想要更好地发挥体态语的作用,就必须对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一、体态语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体态语属于非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体态语既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文化体现的载体,不同国家的体态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体态语之所以出现差异主要是受文化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的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人们在行为上的表现各不相同。而体态语就是受人们行为支配的,但因为各国人们对统一行为的理解不同,从而导致体态语出现了文化差异。举例来说,美国人十分自信,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会直视对方的眼睛,产生直接的眼神交流,但中国人较为内敛,具有谦虚的品格,所以在交流的时候不会直接盯着对方的眼睛,避免眼神的直接碰触。[1]

二、体态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一)眼神的文化差异

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体态语之一,眼神的交流往往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的交流中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眼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眼神在不同国家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注意眼神交流的对象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合理使用眼神进行交流才能取得突出的效果。比如说,在和英国以及美国等国家的人进行交流过程中,为了表示尊重,让对方知道自己对他谈论的内容有兴趣,那么就应该在对方说话的时候和其眼睛进行直接的碰撞,还可以通过点头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说话者的认同。这样的体态语可以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诚实的人,这样双方的交流才能更加深入。再比如说,在和纳瓦霍人谈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和其眼睛有直接的交流,这样对方才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由此可以看出,眼神交流在不同文化中其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体态语交流,必须对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二)空间距离的文化差异

在谈话过程中双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体态语中的一种,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空间距离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比如说,当你交谈的对象是一名拉美国家的人的时候,你就应该主动缩小和谈话人之间的距离,这样对方就可以通过你的这一体态语来感受到热情。而在和美国人进行交谈过程中,因为美国人十分注重隐私的保护,所以要保持一定的谈话距离。谈话距离的远近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朋友和亲属之间进行谈话的时候应保持在50-85厘米这一范围内,而在工作中进行交谈的时候应该保持在1.4-2米这一范围之间。所以说,在跨文化交流中,必须注重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三)身体接触的文化差异

在谈话中彼此的身体是否接触需要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当谈话对象是意大利或者是希腊等国家的人时,应和对方的身体多接触,而若是和美国以及英国等国家的人,则要避免肢体间的接触。在和需要肢体接触的人进行谈话中,因为双方距离比较近,所以说话的声音比较大,而不需要肢体接触的人谈话距离较远,说话的声音也比较小。[2] 由此可以看出,若是在交流中不懂得对方国家的体态语含义,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交流出现不愉快,因此对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分析非常有必要。

(四)手势语的文化差异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较为普遍,此体态语可以更好地传递人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但同样的手势在不同国家中传递的意义不同。比如说,在中国人们常用竖大拇指来表达赞扬的意思,但是在拉美以及撒丁岛,此手势则代表的是否定的意思。同样,在中国人们常用OK这一手势来表达好的、没问题这一想法。但是在法国,这一手势则代表零、没有价值的意思。而在日本则是金钱的代表。所以说,不同手势语的文化差异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谨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语受文化的影响较为严重,不同文化使得同样的体态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所以在使用体态语进行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对其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谨慎使用。

人际交流分析(篇7)

会话分析是一种研究方法,属于社会学范畴。最早在美国出现,当时萨克斯(Harvery Sacks)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会话分析来源于高夫曼(Erving Goffnan)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萨克斯、施格洛夫(Emanuel Schegloff)和杰佛逊(Gail Jefferson)在高夫曼理论的基础上对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广泛涉猎和吸收,融入了语言学还有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和概括出了会话分析这种方法。其出发点是人类的言语和交际,不对传统人类社会学理论的随意性进行评价,而是对人类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言语中暗中包含的社会秩序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征鲜明,几乎是传统的一种旗帜鲜明的反叛。对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比如语言学、社会学、交际学、人类学等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会话分析尊重人们的日常会话,重视对语言事实的现场实地研究,会话分析的语料观和语境观,还有它的初始假设及其转写体系,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对于人类语言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我们所强调的会话分析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实际交际语言。当人们在生活当中现实对话发生时,有其规律与特点。对语言的重视在于真实语境中,现实使用的语料的研究,会揭示大量的线索,这有助于我们对人类语言历史发展的探索。

当原始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艰难求索时,会话是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就语言的起源来看,是在人类的劳动与求食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在远古时代,为了生存,为了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危险,无论是来自自然界本身,还是来自凶猛的野兽或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人类需要共同合作以成功应对。由于思想沟通的需要,原始人类间的交流必须要通过一种方式实现,口头的交流是从一些模糊的声音发展为清楚明晰的并且有着确定意义的声音,这就是对话。那么在这个时候,语言就缓慢地进入了人类的生活。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群体的力量增强了,而言语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出现飞跃,这就是文字。但口头交流的重大作用仍是不容忽视,人类不能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社会如果没有语言将发展停滞,并最终不复存在。因此,自然语境中的人类对话实际包含了很多因素,基本上是一种密码,等待我们的解读,如果不能解读这些密码,将无法实现成功的交流。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真实的人类会话进行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上每一个国家都与其他国家发生了广泛的联系。而时代的进步,科技越来越先进,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使英语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突飞猛进,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一个强大的发展中国家。掌握英语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而英语教育随之显示了其突出的地位。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最大的用处就是能顺利地与他人交流。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话语结构尤为重要。只有选择并确定最合适的话语结构,才能使彼此的对话达到互相理解,即交流成功。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到以后独立地生存与发展,都是从口头语言开始的。根据乔姆斯基(Chomsky,1965)的理论,人类具有语言习得机制。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而真正的社会化是从婴儿时期与他人的口头交流开始的。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在推理判断能力、社会自然知识以及在群体中的交际才能。一个独立个体的社会化和其复杂的成长过程赋与了口头交际非常重要的意义。口头语言具有的许多特征是书面语言所不具有的,也是无法涉及的。一句话的意思是以字面意义为基础,但在真实场景的对话当中,人类使用其他的方法对其进行操控甚至修改。如“好”字,在书面语中只能理解到其正面意思,而在口头交流中,一个简简单单的“好”字可能有多层意思。这要根据实际语境来判断。处于语言交流中的人可能应用其他手段使其具有它本该有的意思,也可能使它具有完全相反的意思。可以表达赞成,也可表达讽刺甚至是反对或是威胁。又比如“谢谢”,有可能是说话人由衷地感谢,也可能是应付的敷衍,也有可能并非发自内心。所有的这些语言特征包罗万象,迫切地需要我们去详细地研究,以解开其中的秘密。如果只是对浩瀚如海的书本知识进行分析,显然远远不够。日常生活当中的真实情景对话就好似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对它们进行关注必定能使我们加强对此学科以及人类自身发展演化的理解,使我们洞悉语言与文化的奥秘。书面文字只能研究人类交流的结果,而无法研究其深刻的过程,而真正有意义的知识全部包含在过程当中。从研究历史来看,形式语言学曾占据主导地位,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具体的人类语言表现处于在真实交流中的杂乱无章的状态,因此研究应该以个体的语言能力为重心。但根据会话分析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日常交流的语言对话并不是混乱无序的,而是有其深层的内在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奥斯丁(Austin,1962)为代表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语句有时会产生误解。教学理论与其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差距。语言教学活动在进行中具有不确定性,随时会有情景变化。从而,教师的话语、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和双方的话轮转换产生了一种互为影响的效果。

一直以来,形式研究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主流地位,但日常交流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会话分析就重视了日常语言的特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对实际使用的语言手段,如非语言特征(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与副语言特征(语音、语调、语速等)进行详尽的分析,由此提高和加强人们的理解力。言语交际的事实是研究的重点,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真实发生的对话细节都蕴藏着深层的含义。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人与人的交谈与应对的发掘,就是会话分析。人类交际的内容蕴涵在真实的材料中。社会研究者所使用的素材经常会在人工操作的环境中,有人为痕迹加入,这些都导致了不准确的研究结果。会话分析的研究要求使用录音与录像,这些材料来源于真实生活,是客观的,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得到含义丰富的研究结果。

对于收集到的真实会话材料进行听或看,无论重复多少遍,也无法得到它深层的涵义。所以,在对材料尊重的基础上必须转写,这是所有会话分析研究的基础。而转写是一个包含着研究者主观色彩的过程,在研究者有选择地提取材料之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为了详尽地展示具体交谈的内容,为了抓住信息传输的方式,为了再现语言交谈当中的全部过程,如停顿与重叠,打断与插话,发音的拖长,还有音量的抑扬顿挫等,转写是必需的,也是目前唯一的手段。会话分析的关键往往就在于那些看似微小、不值一提的细节。为了找到这些线索,以提示人类言语交际的奥秘,会话分析研究必须要尊重会话事实,以细节说话。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语料观的出现,还有转写体系的应用。会话分析中使用的转写体系最早是杰佛逊采用的,在其提出后,非语言行为的符号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到研究的语言符号也被研究者们所使用。目前的研究材料主要是现场录音或录像,这些无法进行直接的会话分析,只有经过转写,材料才能清楚呈现对话的全貌,其中的线索才能水落石出。转写是把听到的话语通过研究者的笔录形成文字,有丰富的细节内容需要分析,这不是普通的记录,而是一个探索与求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有很大影响,如他的文化水平、言语能力、交际观点,以及对语言情境的个人理解等。

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上,当教师讲解时,语音很自然地会出现停顿与重叠、音量的大小高低等,而学生有可能会中途提出问题,插话或打断。如果将正常课堂会话录音转写下来,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在涉及到语言点和语句结构时,教师以其权威地位传授知识,从而控制了对话过程,学生多为接受。当教师提供了正确答案后,学生倾向于重复教师的话语。当教师没有立即提供答案,而只是发起讨论时,学生的反应多种多样。

真实的课堂英语语料存在多种情况。会话分析的创始人萨克斯一直对使用理想化的、抽象化的语言材料持反对态度。如果语料在研究的过程中受到任何人为的控制和操作,那将是不真实的,不可能反映人类语言交际的全部细节与内容。而其他研究者或读者也无法对之进行重复研究,因为他们不能获得与研究者同样接触这类语料的机会。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参与实验的人员由于知道在进行实验,极有可能受到这种语言情境的影响而表现得与平常生活很不一致,因为这种情况下,个体由于感知到公众化的可能而试图美化自己的形象,因此他的语言使用与日常真实的语言使用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别。还有研究者本人在实验这个情景中的出现以及他所使用的实验方法与言语交流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被实验者,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这样的语料的可信度受到了质疑。

会话分析的三个最基本的假设是海瑞提格提出的。即:言谈要有结构和组织;话语受语境影响;重视细节。人类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具有某种稳定的结构,在运用的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模式,其有组织性、并且会重复出现。这种模式与结构是内含的和社会所固有的,不受交谈者的个人意志影响。交谈者应了解和运用这种组织结构,才能与他人交流,由此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运用的能力高低也影响了交流的成功与否。因此,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使用的言谈方式背后深藏着他的社会特征、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一个人的言语实际上是不同的社会规律和组织的缩影的隐秘体现,这就是会话分析研究者所要获得的目标。在具体的言语交际情景中,交谈者所使用的语言与非语言特征的选择实际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种选择是否合适是构建交谈话轮的基础,要想成功地开始并且完成交际行为以相互理解,需要分析所有的细节,并对各种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这是会话分析研究者的艰巨任务。

这与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关系。真实课堂会话分析的结果显示,如果教师只是不断地提供确定的答案,学生的学习状态势必是被动接受与模仿。如果教师暂时不给予参考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咀嚼与消化知识点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理论就是教师不是单方面控制会话并输出信息,而是随时让每一个学生持有会话的权利,使学生有机会发言,教学效率将会得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 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143.

人际交流分析(篇8)

对于交流接触器温度场的仿真工作而言,现阶段的工作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工作的影响因素很多,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我国在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很多的设备和技术相对于国际上来说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必须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对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透彻的掌握。本文就此进行一定的解析。

1 交流接触器温度场分析模型

1.1 研究对象

交流接触器经过多年的发展,现阶段的型号和功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一种交流接触器在特定的领域都能全面的发展,为了能够对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有一个透彻的分析,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一种额定电流为一百安培的交流接触器,这种设备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结构的对称性。从客观方面来说,结构的对称性能够较好的展示出影响因素,并且在日后的处理方式中,也可以更好的优化,如图一:

除此之外,我们的科研人员还在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的过程中,仅选取了四分之一的模型建模。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节省一定的工作时间,同时让仿真工作更加的贴近实际,不至于出现过于理论化的情况,毕竟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工作是要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1.2 热分析模型的建立

对于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工作来说,热分析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热分析模型的建立能够从客观上和主观上将影响因素较为直观的展现出来。在客观方面,由于仿真工作结合了一定的实际因素,因此客观上的成果有很大一部分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主观方面,热分析模型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进行,因此,主观和客观方面的便利,都要求热分析模型的有效建立。本文认为,为了便于计算作如下假设:①接触器处于无限大空间;②由于结构的对称性,认为对称面是绝热面;③材料各向同性;④外表面的对流散热为自然对流散热;⑤环境温度不变,为实验时测得的室温。

2 热源的计算

交流接触器在工作的过程中,其热源包括主回路和电磁系统两部分。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主回路和电磁系统同样重要,并不存在谁凌驾于谁的情况。科研人员经过不断的研究,对主回路和电磁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深化与加强,设备和系统更加的完善,在进行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研究的时候,就能在硬件和系统方面获得较大的助力,我国的交流接触器的主回路损耗的计算主要包括各个部分电阻的确定,以及电流通过回路时的电流密度分布计算,这两方面的计算工作对整体的仿真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电磁系统损耗的计算主要是线圈和分磁环中电流的计算。

2.1 电磁系统发热功率的计算

电磁系统是整个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电磁系统已经被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上文中,我们知道了,电磁系统损耗的计算主要有两个部分,分别是线圈和分磁环中电流的计算,从客观的计算工作来说,分磁系统发热功率的计算需要线圈和分析磁环中电流计算的支撑,同时二者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在进行发热功率计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交流接触器的实际应用方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有些科研人员进行“标准计算”,即所谓的统一情况,统一方向等等。社会的发展要求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研究需要多元化的进行,影响因素也要从多个方面分析。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到一个较为积极的计算结果。本文认为,要想在计算的时候得到一个较为积极的成果,可以应用瞬态磁路法计算线圈和分磁环中功率损耗,求解过程中考虑铁磁材料的非线性以及线圈和分磁环电阻随温度的变化通过线圈的交流电流产生的交变磁通在铁磁体内产生磁滞和涡流损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铁心材料的铁磁损耗进行估算。

2.2 接触电阻

热源作为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须在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现阶段的一部分科研人员将目节。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电阻的存在,因此电流流过导体接触时电流线收缩,电流密度增大,随之而来的影响就是公路损耗增大,这对电力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对于用电量日益增大的居民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接触处的温度高于导体的温度,这一条就足够我们在进行分析的工作中,考虑到接触电阻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接触器在闭合工作的时候,主回路中存在的接触主要有动静触头的接触和接线端的接触,这两个环必须重点关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接触电阻的应用在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随着市场的不断健全,接触电阻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在某一个方面较为突出,在将来的应用中,我们需要将电阻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化劣势为优势。

3 总结

本文对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现有的成果来看,很多地区的研究都在趋向于标准化、高效化。对于交流接触器而言,我们其实并不陌生,但要在其温度场仿真机影响因素方面,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同时掌握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将来的研究、分析工作需要结合其它领域的技术和设备,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纽春萍,陈德桂,朱丽萍.交流接触器温度场的仿真计算[J].低压电器,2005(06).

[2]沈旭,陈乐生,申乾宏,樊先平,杨辉.交流接触器温度场数值仿真模拟[J].电工材料,2012(03).

人际交流分析(篇9)

中国经济的崛起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对于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以英文专业背景为依托的课程设计并没有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笔者以琼州学院为例,通过对教材选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情况的客观分析,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促进非英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

1 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教学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流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在Edward Hall 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后,许多有关跨文化交流的著作应运而生。同时,美国的一些大学开始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1]。而跨文化交流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大致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注意。

1.1 《跨文化交流》教材选取分析

首先,《跨文化交流》教材内容的选编不应以英文专业背景作为依托。以琼州学院大二酒店管理学生采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例,学生的英文认知水平与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不能与教学目标同步,过难的英语词汇以及地域文化的空白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障碍,从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学内容的编排以输出“优等文化“为主,抑制了文化双向信息交流的本意。我国引进的原版或编著的教材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案例和话题具有鲜明的“舶来”特色,如老龄化、同性恋文化、性别歧视、社会阶层、个人取向系统等文化层面和社区动力学、大众传媒、计算机协助交流、关系交流、劝说、谈判、认知、判断、推理等交际学概念和理论。[2]提到异国文化,就会想到西方文化,一讲到西方文化,就认为是美国文化,讲到美国文化,便认为是时尚优等文化。然而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并不仅仅单一传递西方强势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而是通过与本国文化的对比,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角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接受世界的多样性,以促进本国文化的良好发展。最后,教材内容的选编不符合学生兴趣。例如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与国际争端的关注要远大于英文诗歌的起源。

1.2 《跨文化交流》课程设置分析

83%的高等院校将跨文化交流设置成为选修课,69%的院校认为最佳开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62%的院校认为此课应持续两个学期。超过一半的学校认为目前课时不够是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这说明大家普遍感到这门课程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3]。非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课程旨在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宗教、教育制度、文学、哲学、美学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多侧面、深层次地发掘和研究目的语和本族语文化[4],同时又肩负着使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能够以一种多元文化人的身份“开放、灵活、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任务”[5]。因此,仅将其作为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是很难完成从“跨越”——目的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获得——到“超越”——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成员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观察和反省——的转变。

1.3 《跨文化交流》教学方法分析

93%的院校采用了文化对比,86%采用了案例分析,61%采用了文化讲座。这说明多数教师依然立足于单向传授与对比描述,而对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技能提高没有真正落实[6]。例如琼州学院跨文化交流课堂主要采取影音图像示范以及微型剧模拟进行角色冲突扮演,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无法带领学生运用项目教学方法(project based)进行社会实践深入研究,从而也无法量化评价教学效果。

2 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教学改革建议

2.1 教材选编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阅读词汇的难易程度应符合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处在英语四级至英语六级之间,少数优秀分子可以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英文教材的选编应以适应普遍性为主,过易或过难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从全球角度出发,冲出“英美即世界“的定格模式。同时适当引入社会以及全球的热点问题,如黄岩岛争端或苹果公司,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提高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

2.2 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应重视跨文化交流课程,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英语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日趋重要,而交际能力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前景。

跨文化交流课程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就可以真正达到“跨”的目的,它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与较深的认知水平。例如种族优化主义理论涉及人类发展学,战争史,经济学等;交际学概念涉及到社区动力学,大众传媒,判断推理等;而跨文化的研究方法又涉及到心里分析方法,辩证法和诠释法。所以为了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效果,高校应当考虑开设相关人文课程作为铺垫。

跨文化交流课程开设的时间也有待商榷,笔者认为开设在大三第二学年比较适合。大部分高校学生大一大二学年忙于基础公共课的学习,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社会认知体系。通过大二学年末期的社会调查实习以及大三第一学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的批判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这段时间他们思维相对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也比较积极,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批判学习能力,两者不谋而合。

2.3 教学方法改革

以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为依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例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与本校留学生混合分组作业,共同派遣到本地酒店进行实习调查,并提交英文报告同时进行组织课堂展示。

课堂组织模式应打破传统教师单向传授“静”的模式,给予学生“动”的权利。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将问题不断抛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观点辩论,将课堂主导权回归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学习(peer study)中自觉提高交流能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词并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笔记总结。

3 结论和建议

非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课程强调的以英语语言为媒介,通过对本族与异域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教材选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意见,下一步研究方向建议重点讨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学效果量化的体系开发以促进与完善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6-55.

[2]姚霖霜.美国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的文化特征分析[EB/OL].htt

p:///news/2008-01-31/70665.html,2012-3-10.

人际交流分析(篇10)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143―04

一 序言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对视频会议的研究大多处于技术开发层面,而在应用层面,尤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十分罕见。

日本有几则视频会议应用于教育方面的成功事例。宫地等[1]在日本国内的两所学校围绕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视频会议交流,结果,学生的就业意识、判断能力、讲解能力等显著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关心也有提升。耕和大浦等[2]分别与海外学校用英语进行了视频会议交流,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很难把握提问的时机,很难了解对方的情况,但总体上对远程交流有着较高的满意度。通过以上研究事例,可以得知,视频会议交流是与外校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

为了研究如何通过简易视频会议装置和母语进行国际交流,并测定其效果,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的王以宁研究组和日本冈山理科大学的宫地研究组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视频会议交流。总结07年的实践工作后,双方对交流工作中的成绩和一些不足进行了充分讨论,为提高后面工作的水平形成一致意见[3]。在08年的交流中,对通信技术系统做出改进,提高了双方交互质量。此外,在交流内容和活动上也都作出了进一步调整,提高了两校间远程交流学习的水平。这里,介绍2008年的实践过程和结果。

二 实践内容和方法

2008年11月17日~2008年12月22日期间,东北师范大学和冈山理科大学,进行了定期的(每周一次)国际视频会议交流。使用的视频会议系统是Windows Live Meeting简易装置。交流计划和内容如表1所示。参加人员分别是东北师大王以宁研究组硕士生11人和冈山理大宫地研究组大四学生5人。交流情景如图1所示。

在国际交流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通常国际交流中使用的是英语,但是,日方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自如的对话,中方学生也更擅长用母语进行表达。因此,交流中导入了一名翻译,翻译工作由精通汉语和日语的作者中的一人担任。这样一来,中方就可使用汉语、日方则使用日语,即双方使用各自的母语交流。

交流的目的是,通过与国外同专业学生进行交流,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提高相关能力和意识,了解对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通过及时的提问,扩大研究视野,了解文化和研究方面的差异。

实施方法是,在交流之前,翻译人员将学生的研究内容记述文件用对方语言翻译出来,然后用网络传递给对方每一位学生。在2007年的交流中,研究内容只写在Word文稿中传给对方,以此进行介绍说明。而2008年,则是前半部分将对毕业论文的介绍用Word文稿进行整理和介绍,后半部分是用Power Point做成课件,以此进行发表说明。这种交流方法尚无前例。

通过交流前的调查发现,两国学生的发表能力都比较弱。为此,2008年度的交流中,正如上面所述,新引入了基于Power Point课件的发表活动,并要求学生们对发表活动进行评价。交流之后,观察分析学生们的能力有无提高。

如表1所示,本次交流使双方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了发表和评价的机会。发表内容是各自的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将其整理出来,并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介绍。翻译人员将课件进行翻译,在交流之前传给对方。发表是用本国母语进行8分钟左右的说明,然后接受5分钟对方的提问,最后外国学生和本国学生共同对发表者进行评价,同时,发表者也做一个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由“(1)题目合适吗?(2)背景合适吗?(3)文字大小合适吗?……”等8项关于课件制作方面的评价项目和“(1)发表容易听懂吗?(2)能脱稿进行发表吗?(3)声音能听清楚吗?……”等7项关于发表方面的评价项目组成。评价标准是“1.不合适,2.有点不合适,3.一般,4.比较合适,5.十分合适”等五个等级。

三 能力意识调查及其效果

在交流前和交流后分别对相关能力和意识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分析前后的变化可以得知交流的效果。同时为了了解能力和意识是通过哪些活动而提高,在调查能力和意识的变化时,要求填写受益的活动,活动包括2008年新添加的发表活动、评价活动等30种活动。进而观察分析交流结果,提取受益的活动。

以中方11名学生和日方5名学生作为对象,要求学生们将个人的学习欲、发表等方面的能力意识变化,用九段评价法进行评价。其评语范围是[1.完全没有,3.有一点点,5.一般,7.较多,9.很多]等九个评价等级。因学生人数较少,所以选用Wilcox on检验法分别对两国学生的43个项目的交流前和交流后(第七次交流后)的评定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1 对中方学生们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对中国学生进行Wilcox on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全部43项问题的平均值在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中方学生整体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

之后,还对每项问题的交流前后评定值进行了Wilcox on检验。下面对0.1~1%水平下有着显著差异的28项进行分析。本次实践分别以Word和Power Point整理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内容,并且进行了及时的提问和回答,所以,中方学生的“(15)发表能力”显著提高了。通过国际交流,了解了日本学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所以“(5)课题设定能力、(29)创造能力”显著提高,并意识到“(41)与国外学生进行交流有收获、(39)了解他人的研究,可拓展思维”。通过将研究内容分别以Word和Power Point两种方式整理并向国外学生进行说明讲解,“(14)解说能力、(10)对相关信息的整理能力、(13)将自己的想法用文章以外的形式表现的能力”显著提高。并且意识到了“(33)向他人进行说明可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32)向他人进行说明是很有意义的”。另外, 本年度的实践,对每次发表活动都进行了互评和自我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活动,“(18)正确评价自己能力、(19)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显著提高。

另外,通过与国外学生做及时交流和现场提问,“(16)提问能力”显著提高,意识到“(31)整理疑问是很有意义的、(36)向他人提问可拓展思维、”。每当发表结束时,被国外学生提问,然后对提问进行相应的回答。通过这些活动,“(20)自我纠正能力、(14)解说能力”显著提高,并意识到“(38)回答提问可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34)被提问可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37)被他人提问可拓展思维”。

中方学生国际交流,提高能力同时“(4)计算机应用意识、(1)对计算机的兴趣或关心程度”也提高了。另外,通过围绕毕业论文的七次国际交流,“(30)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关心程度或兴趣、(25)成就感、(22)实践能力、(7)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欲望”也都显著提高。最后普遍反映出“(41)与外国学生交流有收获”“(42)即使不懂得对方语言,但通过翻译也能理解”。

2 对日方学生们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对日本学生进行Wilcox on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全部43个项目的平均在显著水平0.1%下,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日方学生的总体意识或能力显著提高了。

之后,还对每一项的交流前后评定值进行了Wilcox on检验。对表3中的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变化的四项进行说明分析。因为,08年度的实践分别以Word和Power Point整理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内容,并且进行了及时的提问和回答,所以,“(15)发表能力”显著提高了。因为,通过翻译者的翻译和参考文献理解对方的研究内容,而且文章的每一段都停顿一下,给予提问的机会,所以“(16)解读他人讲话的能力,提问能力”显著提高。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得到有关毕业论文的及时回答,进而“(36)提问可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因为,发表要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完成,而且在发表后,能够得到国内、国外学生的及时评价,所以,“(6)计划能力”也显著提高了。

另外,日本学生也反映出“(41)与外国学生交流有收获”“(42)即使不懂得对方语言,但通过翻译也能理解”的倾向。

3 对受益活动的分析

为了寻找能力与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能力意识是如何提高的,在交流结束后的能力意识调查中,要求学生们填写相应的受益活动,然后分别对两国进行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 survey)和集群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

从横断面分析来看,中国学生认为受益的活动是,“22.回答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15.3个/人,共168个),30.评价他人的发表(14.4个/人,共158个),32.将研究用PPT进行总结(10.2个/人,共112个)”居多。集群分析结果是,上述活动“22”、“30”、“32”各位一个群,其余的活动组成一个群,总共分为了四个群。

日本学生认为受益的活动是“30.评价他人的发表(11.8个/人,共59个),31.用Word总结论文内容(8.2个/人,共41个),19.对毕业论文进行说明(6.8个/人,共34个)”等活动居多。集群分析结果是,上述活动“30”、“31”、“19”各分为一个群,其余的活动组成一个群,这样共分为了四个群。

四 总结

介绍了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和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在2008年共同进行的基于母语和简易视频会议装置的国际小组交流过程及其效果。与2007年比较,2008年主要新增加了发表活动和评价活动。

经过七次的基于母语的国际交流,两国学生均认为,“(41)与外国学生交流有收获”,“(42)即使不懂得对方语言,但通过翻译也能理解”。由此,再次验证了即便使用简易视频会议装置和母语进行国际交流,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的研究活动。

总结问卷的“自由回答”中的陈述,日本学生在发表结束之后,从听到汉语的提问,到翻译成日语为止,并没有感觉到异常或漫长。中国学生也是同样认为。这说明,基于母语也完全可以很流畅地进行国际交流。

从交流的效果和学生们的反馈中得知,即便使用简易视频会议装置和母语进行国际交流,通过相应的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和意识。今后将继续开发和实施不同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意识。

参考文献

[1] 地功, 成喜.テレビ会交流による路意を育成するみ[J].教育システム情学会,2006,23(4):197-203.

人际交流分析(篇11)

线路是公交客运的基层管理单位,加强线路的财务分析,是公交企业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线路经营的因素很多,如车型车辆配置,营运作业计划,客运收入,司乘人员人工成本,燃料成本等。线路服务的区域不同(如我公司分为远城区和城区),客运量,路况均有所不同,不同车型给乘客提供的舒适度,路况适应性,发生的维修保养成本不同;城市规划建设对所在区域内运营线路客运收入影响不同;市内动迁改造路段客流量较少,城市边缘新城区及大型商圈住宅区客运收入增长较快。所以在分析每条线路经营情况时,要绝对数和相对数指标结合,充分利用好公交信息化网络平台,细分各因素对线路经营情况的分析。

2.加强社会服务指标分析

企业管理者在强调财务指标,损益指标,管理质量指标同时,注重提高乘客满意率,提高车辆完好率,车辆出勤率,高峰时段出车率,降低车辆下线率,降低车辆故障,合理调整公交线网密度,提高公交站点500米半径站点覆盖率,解决市民出行一公里,轨道交通实行无缝对接和发展二级网络等各项服务指标。保证市民满意,社会满意,公交员工满意,真正做到“安全,快捷,舒适,方便”,实现企业、社会和谐发展。

3.加强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

从现金流量表入手,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大方面获取现金流量的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公交企业肩负社会责任,公交票价往往远远低于成本价值,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因此,在进行“损益”分析的同时要着重进行“现金流量”分析,重点分析如何缩小流动资金缺口,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同时,还要分析外部融资活动后的现金净流量,以评价企业的筹资政策。五、开展成本预算考核分析公交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成本预算考核分析,通过成本定额预算与考核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紧紧围绕武汉市公交集团的十六字方针“爱车节能,降本增效,管理升级,服务创优”,对成本费用进行分析。要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时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项因素及其原因,寻求进一步降低客运成本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1.财务报表中增设财务分析附表

根据公交企业的具体情况编制一些必要的分析表附表。比如,燃料成本与同期对比分析(燃料成本可细分到营运车燃料类型,行驶里程及百公里单耗等指标具体分析)及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分析等,可根据企业实际设置不同风格的分析表。针对主栏,增设必要栏目,包括本期实际数栏,本期计划数栏,上期数,同期实际数,行业平均数,比较栏(比较栏可分为绝对数和相对数),即差额和百分比。财务分析表中指标的内容,可以根据企业具体需要确定,如各类型,各地域公交收入分析体系。另外还要注意指标的位置,必须在给定的表格之中。在确定分析指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根据各种分析目的确定指标(2)不仅要考虑目前需要,而且要考虑未来需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财务指标要有所创新。(3)为了避免未来损失,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将可能需要的指标纳入其中;另一方面,指标不能太多太滥,以免喧宾夺主。

2.根据分析表建立动态分析图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分析的结果,并能用各类指标进行结构分析,趋势分析,还可利用动态结构图反映出来。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帮助企业改善决策。在分析时应根据需要选择部分或全部指标分析。所有的财务分析数据是从当前使用的财务软件账套取数的,所以在做财务分析之前一定要完成当月的财务核算即记账和报表,并保证当前帐套有原始数据。目前公交信息网络化平台有所有一线营运车辆的客运量,行驶里程,客运收入及燃料消耗指标,为财务分析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财务分析既可将企业计划期的经济活动与实际期的财务活动相比,也可对企业本期的财务活动与前期财务活动相比。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并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举措。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

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

4.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和决策。会计人员要用准确的资料,科学的方法做出会计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

5.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

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既要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对内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扩大公交集团内部交流与学习,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人际交流分析(篇12)

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还能让世界充分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发展效果,对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帮助。但是,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实现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因此,本文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为重点,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1.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比较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也成为了高等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但是,国际间迎来送往的接待性工作与国际化的高校交流合作不是特别相符,导致发展理念比较滞后,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影响。

2.外事工作有所欠缺。对于目前的高校来说,外事工作部门中的人员比较少,很难满足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需求,而且外事工作部门的工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层面上,在高校中不受重视,很难与当今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形式相适应,这使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成为了一种空想。

3.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在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发展中,大部分的教师对高等教育国际发展的趋势以及热点等很少关注,对教育国际化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更不用说做好高校国际交流工作,所以说,高等院校的教师只能担任单一的教师角色,不利于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深化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

1.创新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是实现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一定要站在世界的角度,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分析和观察国际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思想观念,使其在世界上占据领头地位。如果不能从全球化、国际化的角度出发,肯定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被淘汰。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与时展齐头并进,才能创新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观念,才能实现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外事部门的管理工作。A.从思想认识的角度入手,高校一定要认识到外事工作部门的重要性,将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与外事工作部门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水平和效果。B.从人员配备的角度入手,高校一定要加强外事工作部门的人员配备管理。外事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高校一定要对外事工作部门的人员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实现外事工作部门机制的改革。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外事工作部门都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等、靠的心理,所以,一定要实现外事工作部门机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对于高校来说,要想促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培养制度,

5.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国际教育的办学条件。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所以,高校应该尽量增加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多多引进经费投入,与社会机构实现良好的合作,这样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国际交流合作以及留学生教育管理相应部门的成立,对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机构能够对高校国际化活动的组织和进行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实现高校国际化活动的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对我国教育事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还能间接推动社会的统一发展。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该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对国际交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升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水平,实现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