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国家标准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5-29 16:27:01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1)

1.《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搞个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精神中指出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作为我院国家骨干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需要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平台,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以网络作为媒介,为教师、学生和企业提供获取知识和进行训练的平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原来传统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重新定位,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重新构建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这门课程引入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职业需求为指导,要求学生具备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2.《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2.1引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贯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标准》(3.1助理模具设计师)中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能使学生获得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冲压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从事模具及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2.2按“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课程理念,结合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课程调研,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项目,项目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分为多个模块,将知识点细分到每个模块下,体现“必需、够用、实践”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 “能设计和制造简单的冲压模具”工作任务。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对冲压模具的认识,围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要求,通过项目为单位,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依据项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制造的实践动手能力。

2.3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数字化资源对学生起到职业导向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和企业共同开发资源,引导学生认识企业环境和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能起到极大的职业导向作用,使其树立职业意识,形成科学的职业态度。

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学规律为依据,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师生特点、学科特点、掌握技能的程度等几点考虑来进行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能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论证调研,在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全程指导下,针对告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职业岗位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做了整体设计,将建设内容分为了三大部分:课程概要、教学素材和网上平台。本课程资源坚持了融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五个关键因素的理念,对学生起到极大的职业导向的作用。

3.1课程概要

课程概况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课程概况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标准(包括职业标准、国家标准、教学大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等。

3.2教学素材

本课程资源库建设时,先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指南。然后分项目进行模块学习、教学案例分析及其相关资源的搜集和开发。本课程资源库开发中项目模块学习和教学案例分析的开发是重点,与之相关的常规资源和特色资源也是本课程资源库的重大组成部分。本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自主开发、和企业共同开发、通过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等多种途径对素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包括有:授课计划、教案、电子教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虚拟仿真、试题库、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内容、课程录像、实训拆装指导书、课程设计案例等。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内容和课程录像由项目负责人和有经验的教师自主开发;电子教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由企业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发;虚拟仿真由资源建设成员购买相关网络资源。

3.3网上平台

搭建交互性的网上平台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师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解决学生问题,在交流论坛中与学生互动,在交流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2)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信息化浪潮不可避免的席卷整个世界,对制造业最突出的影响是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从产品的创意阶段到客户反馈的一系列产品生命周期中都可以依靠计算机完成,从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看应用数字化协调处理图库的一体化解决法案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制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作逐渐由计算机来取代,特别是CAD-CAE-CAM-CAPP系统逐渐走向协调一体化之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产品的设计制造以及样品的测试工作前期大量由计算机取代,通过虚拟样机的相关参数设计来取代传统产品生命周期中耗费时间最长的试验检测产品阶段所耗费的大量时间与测试费用。在数字样机的创建的过程中,相关三维模型的创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实现在现代化数字化制造过程的快速更迭的设计要求时就必须达到产品部件的参数化建模。

应用机床辅具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参数化修改是一种极其便捷的方式,传统的设计必须反复进行实验性设计制造,并且进行多次测试实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且效率不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制造业提出的敏捷制造、柔性制造、快速制造等新要求,因此传统的产品研发流程已经不适合现代制造业的快速更新换代,必须改用更为先进的数字参数化设计,基于国家标准建立的数字化模型数据库进行无疑是一种便捷的手段。

在使用SolidWorks进行产品设计时,常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件(如螺栓、螺母、垫圈、齿轮等)均可以在安装SolidWorks Toolbox插件之后调出使用,但国标中的标准件在Toolbox中并不存在,不能从Toolbox插件中直接调用。在设计时需要用到不在Toolbox零件时,就必须为其尺寸、规格不同而进行重复设计,效率低、工作量大。机床辅具系列国家标准在Toolbox中不存在,而在设计中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机床工装标准件分类

机床辅具是指连接机床和刀具的工具如刀杆、刀架、检具、接杆、卡套、夹头等。机床辅具我国现行标准为1999版,其中铣床辅具(标准号JB/T3411.101~127)、钻床辅具(标准号JB/T3411.67~82)、镗床辅具(标准号JB/T3411.83~100)、普通车床辅具(标准号JB/T3411.1~16)、单轴纵切自动车床辅具(标准号JB/T9159.1~11)、单轴转塔自动车床辅具(标准号JB/T9160.1~20)、拉床刨床辅具(标准号JB/T3411.17~28)、磨床辅具(标准号JB/T9161.1~10)、齿轮加工机床辅具)标准号JB/T9163.1~20)。

机床操作件包含手柄(标准号JB/T7270.1 ~12,JB/T7271.1~6,JB/T7272.1~4)、手轮(标准号JB/T7273.1~11)、把手(标准号JB/T7274.1~8)等。

钳工工具包括冲子、扳手、q杠、拔销器、钳子、锤头、划针、方箱(标准号JB/T3411.29~66)等。

3.机床工装标准件三维图库结构

机床工装标准件三维图库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该界面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机床工装标准件分类,二维示意图和三维渲染图,标准件技术数据,操作区,有二维放大、三维放大、确定等操作按钮。

图1 图库软件界面

(1)查看二维示意图和三维渲染图

在“机床工装标准件分类”列表中按照标准件的标准名称和标准编号及其子分类查找零件。

(2)查看标准件的型号数据及其三维模型

查找到某元件后,选择下方标准件型号数据列表中的某行数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就会打开Solidworks 软件,显示元件的Solidworks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元件三维模型

(3)元件模型的使用和保存

在使用该图库时,可以在图库中查询并打开三维Solidworks模型,模型尺寸可按用户的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后的Solidworks 模型如果下次还要使用,则必须使用菜单栏中的“文件”“另存为”命令,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保存。

4.结论

本文基于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建立的机床工装标准件标准元件模型三维图库,应用该图库,技术人员实现机床工装标准件三维建模设计时,可以避免繁琐的建模工作,降低机床工装设计成本。同时应用该图库的人机交互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匹配的机床工装标准件元件,得到最优的机床工装设计结果。

参考文献

[1]姚慧,曹岩,白r等.标准配置驱动的滚动轴承三维标准件图库开发[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4(06):465-469.

[2]张建军.冲压模具三维图库使用详解[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4(Z1):68-70.

[3]常娟,徐雷,殷国富等.基于SolidWorks的组合夹具标件三维图库开发技术[J].工具技术,2009(04):41-44.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20-02

目前,模具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江苏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专业现状调研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对毕业学生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对模具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调研,对开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并委托第三方调研公司进行全面调研,其内容包括模具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了解江苏模具行业企业的经济状况,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模具专业,明确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确定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工作任务分析

聘请模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与校内领导、专业带头人等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结合江苏模具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针对模具应用、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管理等四个岗位群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确定江苏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形成“模具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表”,如下页表1所示。

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应用、模具管理等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装备制造业及模具行业对员工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结合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国家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模具生产流程划分课程门类,以典型模具生产任务设置课程,以具体生产项目组织教学,构建基于典型模具生产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全面开发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一个综合性专业纲要文件。它涵盖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学制学历、就业面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实践条件、毕业条件等内容。

课程内容分析及课程标准开发

与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模具专业课程分析,围绕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加工与模具装配产品成形模具管理等典型生产岗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结合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等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典型零件、产品及装备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置项目或模块,如“注射模设计”课程,流程为:肥皂盒单分型面注射模脸盆双分型面注射模杯托侧向抽芯注射模。项目或模块内部教学内容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知识为重点,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来设置(如图3所示)。

现已开发的江苏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将是高职院校开设模具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当然,在师资配备标准、实训装配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还需进行开发,形成完整的专业教学标准。除此之外,所开发的模具专业教学标准只是基于江南装备制造业及江苏模具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调整,最终形成完整的、指导性文件。

参考文献:

[1]杨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工学结合深层次改革的关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

[2]何昌德,刘二强.基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与整个家具行业相比,学校家具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模块化应用于学生公寓的研究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如今市场家具模块化的发展,学生公寓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是很必要的,模块化设计是通过设计具有标准性和通用性的功能模块,达到组合多样化的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学生公寓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对家具模块化进行分析,在美学设计的角度上,对学生公寓家具进行模块的建立、模块的选择、模块的组合,充分体现出模块化的实施过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划分来提高学生公寓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为学生提供功能丰富、使用安全、设计美观、灵活多变、相对独立的家具,以符合现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满足学习生活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公寓组合家具进行模块化设计,结合学生公寓布局相关规则,研究实用、合理、高效的公寓空间布局方法,利用量化的算法合理地评价量化学生公寓布局,从而改善布局的效率以及优化布局的格局,使学生公寓组合家具模块化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模块化设计可以创造多种不同形态的产品,而且是降低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学生公寓设计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利于标准化的设计和规范的管理,另外一方面能充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可提高学校家具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模块化设计系统在家具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适合时展要求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对于促进现代工业进步与模块化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

3.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20世纪初期,德意志制造联盟的HermanMuthesius开始倡导标准化。后来包豪斯校长WalterGropius进一步强调了标准化的重要性,并联合部分设计师进行标准化设计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二战以后,重建欧洲使得家具业十分需要生产效率高、标准化、系列化、便于装配且具有良好结合性能的家具。在这种情况下,32mm系统应运而生,产生了“部件即产品”的全新概念。它是以单元组合设计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包装、运输、现场装配来完成板式家具产品。70年代,32mm系统的逐步成熟,生产设备、五金件及原材料生产实现了模数化、系统化,拆卸设计模式在板式家具生产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而在我们中国,在传统家具设计中就已经体现出模块化设计的概念,主要是体现在几案类家具中。从宋朝黄伯思设计的“燕几”,到明代戈汕设计的“蝶几”,到后来的组合式家具“匡几”和“套几”,无不将模块化设计的意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宋朝由黄伯思设计的“燕几”(如图1所示),以七张几桌为单元,可以拼合成25件76种格局的组合桌。这七个单位三种规格是:长7尺,宽1.75尺的长桌两张;长5.25尺,宽1.75尺的中型长桌两张;长3.5尺,宽1.75尺的小长桌三张。可见,它们的宽度相同,而长度则分别是宽度的4、3、2倍。

明代戈汕设计的“蝶几”(如图2所示)是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组合而成,计六种十三只小几。能组成瓶、山、鼎、亭和蝴蝶等方类、直类、曲类、空类和杂类等130多种形式,变幻无穷。

“匡几”(如图3所示)以委婉胜,拆卸后的小部位可整理成箱,组装后可成架、成柜。变化组合更见精妙之处。

“套几”(如图4所示)是清代制作得十分有特色的家具。套几使用方便,一般为四件套,同样式样的几逐个减小可分可合,使用灵活,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套用还是拉出分别使用,故名套几。这种套几的组合方式在现代模块家具中仍有运用。

从20世纪后期开始,我国对于家具模块化的重要研究、重要的学术理论为家具模块化设计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杨文嘉教授在1992年和2002年在《家具》杂志上连载了文章《32mm系统家具的应用》以及《崭新的制造模式:大规模定制》。为我国家具模块化设计开了先河,行业开始关注系统家具的设计,并为中国家具业实现大规模定制和家具模块化设计奠定了基础。胡剑虹博士2002年的博士论文《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住宅家具系统设计》重点讨论了家具模块化设计当中标准板的设计方法以及家具的接口设计,为我国家具模块化设计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随后,林海博士2003年的博士论文《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家具设计与制造――论家具的模块化设计》中明确研究了大规模定制下的家具模块化设计的系统框架与设计的方法、步骤,提出家具产品通用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思想。

近几年,与家具产业息息相关的主要体现在板式家具的模块化的设计上,最突出和集中的是应用在厨房空间的橱柜模块化设计。此外,重点大多都是以宏观的角度,分析家具模块化的等相关理论,对于家具模块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具有代表作用学术研究如东北林业大学杨玲的硕士论文《模块组合家具的设计研究》,南京林业大学李雪莲的硕士论文《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与设计实务》,南京林业大学柳献忠博士的博士论文《现代美式家具结构模块化及其应用研究》等,都在家具的模块化概念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如重点研究拆装、组装等家具形式,拓展了模块组合家具的范围,借鉴其优点和长处,丰富和发展模块组合家具的设计和生产;研究了如何令不同结构的产品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模块统一的方法,实现了较高的模块化通用程度,并对其他品种的家具模块化设计提供了研究方法;应用模块化原理和方法对结构模块化进行了应用研究,对现代美式各种常见家具结构特点进行系统的模块分解和详细设计等等。还有合肥工业大学钟华的硕士论文《基于模块化的柜类家具的绿色设计应用研究》以家具为研究对象,立足绿色设计理念,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探索柜类家具的设计原则,达到保持产品个性,提升产品绿色性能的目的。并对柜类家具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建立了绿色模块化系统,从良好的可拆卸性能和绿色材料选用体现家具的绿色性能。以上的研究内容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4.结语

迄今为止,在国内对于学生公寓设计相关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空间布局以及室内设计上,对学生公寓家具进行模块化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关于学生公寓组合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具有意义非常的价值,拟通过相关对应的研究,为学生公寓家具模块化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景初,方海,彭亮. 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5)

今天我国房地产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品质时代,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使标准化失去市场动力。现在以国家扶持廉租房建设的政策背景为契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重新理解和学习,让标准化、模数化的问题成为指导我们解决小面积住宅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廉租房的发展方兴未艾,而考虑到廉租房的自身特点,标准化设计则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一项内容。

国家标准《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3935.1-83对“标准化”是这样定义的:“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并说,“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廉租住房的户型设计主要考虑居住人群的流动性和多样性特点,兼顾到国家对于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的严格控制以及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在既定面积的空间内将厨、卫、卧室等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紧凑布置,以满足基本住房需要为原则,具备基本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条件,很有标准化的必要。

1.标准化与模数标准协调

标准化设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平面空间,还应对建筑构件、建筑部品等进行标准化、系列化设计,以便进行工业化生产和现场安装。廉租房标准化的重点是户型设计标准化,将成功的产品成熟化、定型化并进行推广。廉租房的设计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家庭人口构成、年龄结构、健康状况等。将廉租房市场划分为若干类消费群体,每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相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行为、习惯确定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包括户型的功能配置、房屋高度、卫生间和厨房的位置、大小以及节能的处理办法等,既可以简化设计、完善工艺,又能提高施工效率、方便使用和维修。我国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促进标准化的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以廉租房的大规模建设为契机,加快实现廉租房模块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

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系统的尺寸协调就不可能实现标准化,没有标准化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工业化。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与部品生产的模数协调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体现在部品模数与建筑设计模数难以对接。住宅设计工作中已经推广了建筑模数标准,是按轴线尺寸标注,主要确定房间的开间、进深参数,施工时也是按建筑模数标准建造的,但由于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墙体和构造做法的厚度不同房间的实际宽度、进深并未确定,这在一般的功能房间中不会有什么影响,也不会引起太多注意。建设部行业标准《住宅厨房家具和厨房设备模数系列》JG/T219-2007的实施,为推动厨房家具和厨房设备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采购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实现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有机衔接,为廉租房的住宅厨房标准化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廉租房标准化设计的多角度思考

2.1家庭结构标准化

家庭结构是决定户型形式、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家庭人口和年龄结构对廉租房的面积、户型和设施等有不同的要求。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对住房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家庭结构以3.2人为主,城市家庭结构数更是低于2.8人,成梭形分布,不同的家庭人员构成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侧重方面也有差异。随着小孩的成长,老人的离去以及其他原因,家庭的构成将处于一个变化更新的过程,这要求住房空间具有良好的弹,能够根据家庭结构的变化相应的做出改变。

2.2适应心理标准化

研究显示低保人群社会支持较差,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低、年龄偏大、就业能力、就业机会和就业空间相对狭小,社交范围狭小,较容易形成社会的边缘群体。因此在对低收入群体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更加有耐心,生活保障不仅仅在于提供他们住房,还需要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需要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文化和生活氛围。建筑设计者需多角度探讨、分析、综合考虑,进一步完善廉租房的前期策划工作。

3.廉租房建筑标准化设计策略

廉租房作为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具有保障性和福利性的特点,对面积标准有明确规定“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m2以内”。廉租房其面积虽小,可却不意味着质量品质的低劣,也不是贫民窟的再现。廉租房不同于普通住宅,廉租房的基本特征是室内外设备一次建造成型并交给居住者直接入住。由于居住者是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户,因此他们不一定有经济能力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改造和装修,所以建筑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廉租房的外观,而且也要精心设计其室内的空间环境,合理安排室内固定设备。建筑设计者要理解和体贴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特点,以研究他们的居住需求为基础,提高廉租房的实效性,使廉租房的室内空间环境能适应目前住户的基本生活要求。

3.1设置标准开间面积与模数空间设置

住宅建筑的相当数量的房间平面、功能、装修相同或相近,适宜进行标准化设计。开间尺寸面积是否合理决定了廉租房的舒适度。适宜的开间尺寸有利室内家具的摆放与布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一些面积损耗。比如在起居室里,就要考虑到开间尺寸是否适合沙发,茶几及电视柜的布置。卫生间的设计中,由于面积较小,更要考虑好开间的尺度。

廉租房在建造、使用和改造过程中,可以大量使用工业化部品,如装配式隔墙、复合外墙、整体厨卫等。根据需要调整套型的大小、种类以及各种套型的比例来满足不同住户的需求。通过在套型内部或套型之间的“弹性变化”组合来实现住宅的变化,生成弹性空间。通过户型间的弹性组合能够满足不同家庭结构及家庭人口变化的需求,常用的户型设计策略有相邻住户的重组和单元内的弹性空间设计。

相邻两户的组合或分隔,即两户合并成一户或者一户分隔成两户。此种组合方式能够灵活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图1所示,改变入户门的位置,合二为一适宜于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

图1标准层平面

相邻住户的重组即在相邻两套型间设置一弹性空间,通过预留不同位置的门洞,可使其归属于相邻的不同套型。根据不同家庭成员和经济状况,通过相邻住户的重组改变相邻两户的房间组合,增加或减少卧室数量,解决成员较多家庭的住房困难。如本文案例中图2,户型A通过将相邻住户弹性空间的墙预留门洞,需要时将门洞打开,将隔起来的一间卧室租给相邻的住户。

图2标准层平面图(组合方式)

3.2厨卫空间集中布局

厨房与卫生间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小、功能多、厨房里的面积是有限的,可以通过与其他空间的关系来共享,住户可根据空间连通性自行选择合适的地方就餐。如厨房和餐厅可以共用。一个设计合理的厨房是由洗物区、料理区、烹饪区所组成,虽然是保障房,却应该“五脏俱全,样样合理”。因为面积小,所以廉租房最好采用开放式的厨房(如果平常饮食清淡),这样,更加突出了空间的适应性。方便了居住者之间的交流,也满足了居住需求。

对于卫生间,面积一般在2.5平方米左右,而由于卫生间使用率很高的特殊性,如果集中布置在住宅中部,可以很好的满足处于各个功能空间里的住户的需求,减短了行走的距离,适应廉租房这种小面积住宅的情况。在卫生间里使用较圆润的洁具和储物柜,可以避免人和家具间频繁产生不必要的触碰,那样也等于节省了空间。卫生间里的储物空间往往多使用吊柜,如果能设计可以机械化的吊柜就更适合廉租房里的一部分老年或者伤残住户使用。这种设计方式充分利用纵向空间,扩大了通行空间。廉租房的厨卫系统适宜采用工业化的装修方式,相关部品的工业化生产,可以减少现场湿作业,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部品的加工和安装精度,减少材料浪费,保证装修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并有利于建筑的维护及改造工作。

3.3细节标准化

细节部分设计具体内容包括:①平面布局每个功能空间面积合理分配,使各项功能完备。除了具有必要的居住空间外,厨卫设计尤为重要,也是最能体现人性化的空间:卫生间能够解决基本的如厕和洗浴功能,将盥洗空间放到室内,做到干湿分离;要合理分配厨房面积,厨房布置符合住户烹饪操作流程,充分考虑人体尺度及行为习惯,厨房及卫生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满足舒适性要求。②考虑住户的经济状况及家具使用情况,合理设计摆放家具的墙体尺寸,尤其是对一些旧家具的放置要留有合理的空间。③设置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考虑洗衣机放置位置及衣服的晾晒等生活的需求。④考虑空调机的位置及室外机隔板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结合建筑立面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⑤充分考虑住户的储存要求,根据室内空间结构合理设计储藏空间,由于面积的限制,廉租房难以设置独立的储藏室,其储存空间的设计可以利用室内家具及隔断的零散空间,采用墙体内嵌入的办法设置储柜,利用过道的上方空间设置储柜。

4.结束语

总之,廉租房室内空间设计是要在有限的面积基础上,合理布置好各个功能空间。不仅要提高住宅的利用率,还要具有一定的舒适感。实现住宅行业标准化体系,将成功的产品成熟化、定型化并进行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住宅建筑成本、缩短施工周期,还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和住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调换各种不同风格的住宅部品,便于部品的更换和住宅内部改造,有效提高住宅的使用寿命。这对整合资源、集约经济、避免浪费、关爱弱势群体及共建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S].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6)

(1)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当今国内自配率不足,可以看到低档模具供过于求,中高档模具自配率不足60%。尽管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与需求相比,供不应求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长寿命、大型、复杂模具领域。因为在模具寿命、精度、制造周期及生产能力等各个方面,我国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模具。

(2)人才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

模具行业不同于其他的一般行业,是一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之一。尽管我国在模具设计中已经使用CAE模拟分析,但是我国人才的发展速度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现在缺乏各种能把握运用新技术或者高级模具钳工等高技术人才。同时,由于基础差、投入少,缺乏一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导致我国模具产品及其生产工艺,工具(硬件和软件),装备的设计,研发(包括软件二次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跟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模具CAD/CAE/CAM的技术水平还很低,主要表现在软件开发的进度和水平低,CAE/CAM发展跟不上CAD,整体应用水平低,缺乏CAD/CAE/CAM知识的集成。

(3)标准化的程度低

长期以来,我国的注塑模设计受到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影响,模具行业的观念落后,难以完成较大规模的模具成套订单,与国际水平相差很远。虽然有的企业引起了国外的先进加工设备,但是总的装备水平与国外企业相比,依然是望尘莫及,设备控制率和CAD/CAM应用覆盖率要比国外的企业低很多,CAE、CAPP的普及率就更加低了。另外,模具标准化水平低,没有针对同一领域的产品建立针对的数据库,标准件的品种规格少且应用水平低,高品质的都依赖进口,设计现状如下表所示。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模具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4)材料等相关技术落后

模具材料性能、质量和品种往往会影响模具质量、寿命及成本,国产模具钢与国外进口钢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种规格,都有较大差距。塑料、板材、设备等性能差,也直接影响模具水平的提高。

(5)企业管理落后与技术的进步

我国模具企业的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生产组织方式及信息化采用等方面。以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不足,尤其是材料的发展明显滞后,国内模具材料在品种、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模具生产的需要,高档模具和出口模具的材料基本上都是靠进口的。模具上游的各种装备(机床、工夹量刃具、检测、热处理和处理设备等)和生产手段(软件、辅料、损耗件等)以及下游的成形材料(各种塑料、橡胶、板材、金属与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等)和成形装备(橡塑成形设备、冲压设备、铸锻设备等),甚至包括影响模具发展的物流及金融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都分属于各有关行业,大都联系不够密切,配合不够默契,协同程度较差,这就造成了对模具工业发展的制约。

2影响我国手机注塑模模具设计效率的因素

(1)模具设计工程师流动较大

在当前的模具行业中,模具设计人员的流动是非常大的,每个公司的设计思路又不尽相同,这就直接会影响到模具设计的效率。因为在模具设计人员流动的过程会使得模具设计人员的素质总体偏低,因此在控制模具设计效率的问题上会缺乏准确性。此外,人员的经常变动必将使得模具设计的完成水平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这就必将影响到模具设计的效率。

(2)模具设计师的主动性不够。

因为模具设计的设计师对工作的热情不够,每天都只是按要求完成任务,所以也就很难创造性的设计出高质量的模具。同时,热情的不够也会使设计人员设计的结构过于固定而缺乏一定的变通和创新,必将严重影响到模具设计的效率以及质量。

(3)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普遍不高

在当前的模具设计岗位上,很多的设计师是通过专科院校专门培训出来的,对软件的操作非常熟悉,但是对设计的思想理论没有自己的把握和见解。因为,由于他们对模具设计核心技术的不熟练也将导致模具设计的时间过长,而且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有可能在主管检查过后还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从而严重影响到模具设计的总体效率。

(4)公司模具设计没有标准化

如今,由于快速发展的手机市场导致手机生产商对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不断的增加,因此模具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加快。各个手机制造商和模具设计公司承担着繁重的模具设计任务,对于手机这一类产品经常有很多相似的结构,但因公司没有把类似产品进行标准化分类建库,在设计过程中有很多重复的而且缓慢的人工设计部分耗时太多,耗时结构如表1所示。这也使得设计师在模具设计的过程中不得不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降低了模具设计效率。

(5)设计软件的不足

现在公司进行模具设计的辅助软件大部分用的是SiemensPLMSoftware公司出品的UG,尽管该软件已经做到非常完善了,但是在公司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设计要经过繁琐的操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快捷,这就导致模具设计的效率不得不有所降低。

3提高我国手机注塑模设计开发效率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模具早已经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装备。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谁能提高自己的生产设计效率,谁就能第一时间的占领市场,因此手机模具的设计速度是所有公司追逐的目标。我国模具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10年以上的差距,设计的速度也比先进国家也慢了很多。由于模具技术的落后必将使得手机的生产和上市受到影响,所以我国手机注塑模具设计技术的发展是手机模具行业的当务之急。注塑模具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技术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经过调查总结,我国注塑模具模未来必将朝着下列方向不断发展进步。

(1)手机注塑模模具设计特点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快消品。因此其在当今市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产品的快速更换对模具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手机注塑模就进入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代,人们要求模具的生产周期越短越好,由此可以看出快速经济模具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热流道、气辅模具技术的发展

今天的模具行业里面采用热流道技术无疑是提高塑料制件生产率和质量有效途径,而且相比于传统模具,热流道还能大幅度节约原材料。热流道技术在国外的塑料模具中占了50%,有的国家已经达到了80%以上,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也具有很大的优点,如:注射压力低,制品翘曲变形小,表面的质量较好且易于注塑出壁厚跨度比较大的制件。所以它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因此,手机外壳模具采用热流道或者气辅模具,将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得到高质量的产品。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7)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to classical furniture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modular" design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style is classic furniture, and the classic furniture process modular,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 of classical furniture,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to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 market demand.

Keywords: classical furniture; Modelling; Adornment; Structure; Technology; modular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模块化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板式家具为主的家具设计中,但以中国古典家具为代表的实木家具生产企业对模块化设计却少有研究。近年来,多数企业普遍面临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传统的作坊式生产缺乏产品设计和手工生产上的突破等难题依然不容忽视。模块化设计所具备的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势正是当代中国古典家具设计生产过程中所最需要的。鉴于此,笔者拟引入“模块化”的这个概念来对中国古典家具科学化的设计方式做一番探讨及研究,以期能对中国古典家具和“中式家具”风格形成有所裨益,并促进该行业发展。

一、家具模块化设计概述

⒈模块化设计的概念

模块化设计是基于模块的思想,综合考虑系统对象,把系统的功能按照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性能分成模块,并且使之接口标准化,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来组成满足不同要求系统的一套方法理论。

⒉家具模块化设计的层次

家具模块化设计包括三个层次:家具模块化总设计、家具模块设计、家具模块化产品设计。①家具模块化总设计的目标是明了模块化系统的框架、轮廓、总的技术要求,并且对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及其必要性进行科学论证。首先为了了解该类型家具的市场需求,就必须进行市场调研,然后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系统的轮廓,并利用模块化的原理明确系统的功能。②家具模块设计是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承上启下的环节。模块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家具的效果。③家具模块化产品设计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功能的子模块进行选择,然后评价其可能的组合及组合的合理性,来得到特定功能的家具。

⒊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与步骤

家具模块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家具的市场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家具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模块化设计步骤包括:①市场调查与分析,在这个步骤中主要探求家具的需求,分析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②模块化的总体设计,主要是确定家具模块化的范围;③模块的划分与创建,根据功能的不同对家具分为不同的模块,并且对模块进行功能、结构、接口、参数的设计;④模块的组合,根据模块的功能选择最佳的方式对其进行组合;⑤模块化实施,主要是确定模块化设计的方案,进行家具的生产。

⒋家具接口的设计

在家具的模块化设计中,通过接口各家具模块组合在一起,成为功能完整的家具。模块化接口的链接强度及可靠性决定了模块化家具的整体性能。所以在对家具接口设计时要注意接口界面几何特性的协调一致,并且接口能够对周围的湿度、灰尘等具有防护功能,即具有防水、防锈等的功能。

二、中国古典家具模块化设计初探

中国古典家具的主要代表是明清时期风格的家具,这类家具历史悠久,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其外观或对称简练,或华美大气;材质大多致密坚实,色泽沉穆雅静,纹理独特优美。古典家具主要采取榫卯、雕刻、镶嵌等传统的工艺。根据前文对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概述,现对中国古典家具从造型、装饰、结构和工艺等四方面进行模块化设计的初步探讨。

古典家具造型构件的模块化设计

古典家具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奇葩,具有很强的艺术及欣赏价值。所以在对古典家具进行模块化设计时,不但要考虑模块功能也要考虑其造型。在此基础上可以把造型审美设计为独立的模块。结合以上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在对古典家具造型构件的模块化设计时也要对其进行市场调研以确定市场需求及模块化的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块的划分、创建、综合,之后对模块化进行实施评价。

古典家具装饰构件的模块化设计

为装饰服务的构件就是装饰构件。家具在其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也蕴涵这文化语言和艺术信息。各个时期的家具,其零部件都能从家具造型中分离出来作为装饰构件的家具不在少数。例如在古典家具中的线脚、装饰纹样、金属装饰件等。装饰件能够独立于功能构件,专门用于家具的装饰。对古典家具装饰构件的模块化设计时除了要对纹样的设计选择与线脚、金属构件等和谐统一搭配,在不失去古典家具装饰精髓的前提下,对该模块的设计可以更多的考虑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带来便利。对其的设计步骤有:市场调查确定其市场需求,然后进行模块化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对装饰模块进行划分、创建等。

古典家具结构的模块化设计

中式古典家具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即是古典家具的模块接口设计。早在明清时期时,以榫卯为代表的我国家具结构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成为了我国古典家具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榫卯结构接口的模块化设计也是古典家具模块化设计、制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古典家具接口的模糊化设计是在对传统家具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简化,对接口方式、接口的尺寸及接口的形状进行通用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家具是模块间的直接连接,连接时是由各个零件、部件间的连接界面直接进行机械连接。在此连接界面上进行接口设计,主要是确定标准的接口参数和方案,同时也要考虑专有模块和通用模块的结构接口的模块化设计,并对古典家具整个模块系统建立系统的接口档案等。

古典家具生产工艺的模块化设计

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采用成组技术、工艺模块化设计等的方式把家具的生产工艺也进行模块化。所谓成组技术就是将古典家具的零部件按照其规模、形状、工装等方面进行归类制造,使其适应现代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同时,实现中小量生产模式,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产品的产生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建立古典家具企业工艺技术模块化系统是工艺模块化设计的重心,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古典家具工艺设计的工作量,尽量满足多品种家具生产的要求。在工艺模块化设计时需要进行古典家具模块化结构的分析,把模块的构成因素等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确定工艺模块的结构要求。模块化生产工艺包括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在通用模块或者某种专用模块的标准工艺中比较适合使用通用工艺,专用工艺是在原料的工艺允许的要求范围内,分析相似的工艺规程并对其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得到的工艺,这种工艺主要针对的就是专用模块。这样在对古典家具进行工艺设计时,在整理之前加工中式古典家具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利用其中相似或者相同的工艺流程,以便使工艺流程更加科学化,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结论

进行中式古典家具模块化设计,要结合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展开对家具模块化设计,并对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适应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在对古典家具模块化设计时也有不同的设计层次,首先要抓住古典家具的功能要求,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简约主义和崇尚自然等原则进行对中国古典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思考。从文化精神方面继承古典家具的特色的同时,设计出的产品也要符合现代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同时还要结合中式古典家具企业自身特点现状,找到一条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中式古典家具模块化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唐开军.现代中式家具发展态势探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7):

[2]胡俊红.设云卜的因缘:‘扫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2:

[3]邓背阶,陶涛,孙德彬编著.家具产品开发与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8: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8)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重组,会展设计已经从建筑和室内设计行业中分离出来,继而成为独立的、规模庞大的新兴行业。当前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来看,各种会议、展览等发展迅猛,迫切需要设计精巧、款式多样、规格类别齐全、搬运方便、拆装简易的,系统化、模块化的可拆卸会展家具。拆装式的会展家具设计不仅符合绿色设计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拓展设施的种类和功能,利于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方会展可拆卸家具现状探讨

18世纪末开始的欧洲工业革命,奏响了现代家具诞生的序曲。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环保意识的兴起,促使人造板材应运而生。1836年,比利时家具师托耐特发明了层压板技术和曲木工艺,并首先采用生产线批量生产家具,这是现代板式家具和机械化生产的萌芽。

早在上世纪初叶,德国制造联盟的赫尔曼・穆迪休斯就开始倡导标准化,并将其看作是倡导设计民主化的一个强有力工具。后来包豪斯校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并联合一些设计师进行标准化设计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27年,格罗皮乌斯开始与建筑空间配套的系统家具设计研究,并为柏林的菲德尔百货公司设计可以现场组装的系统家具。

1925年,德国社会政府计划通过建筑和家具设计对法兰克福的城市公寓进行规划设计,德国设计师舒斯特运用系统设计思想为公寓设计了装配式单元家具。家具采用胶合板作基本材料,可以在车间进行批量化生产,使之成为一种平价的大众化家具。装配式单元家具可以让消费者仅用少量的标准部件,即可满足家具的多种变化。舒斯特在很多展会上推广他的可拆卸式单元家具的系统设计思想,由于家具可以以任何数量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因而消费者可以参与家具设计过程中,发挥自身创造性。在体会到装配乐趣的同时摆脱了必须购买成套家具的束缚。

二战以后,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个领域都在寻求革新的方式来满足各种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家具业也不例外。标准化、系列化,便于装配和功能拓展的家具在市场上受到青眯。这种背景下,“32毫米系统”应运而生。上世纪60年代初由,德国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批“32mm系列”家具,从而诠释了“部件即产品”的全新概念。20世纪70年代,欧洲开发出了32mm系统的加工设备,从生产工艺上保证了32mm系统的有效实施。

32mm系统家具以单元组合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零部件的标准化设计和加工,以及现场装配完成板式家具的产品。70年代,欧洲又开发出生产32毫米系统的专用设备,从而从生产工艺上保证了“32毫米系统”的顺利实施。随着技术的进步,可拆卸设计已不仅仅限于在板式家具中应用,金属、实木、玻璃等材料的家具也开始采用这种设计方法。32毫米系统的设计理念使拆卸设计在板式家具生产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拆卸家具之所以成为家具市场的主流,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它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实木材料消耗,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而且产品结构简单,易拆装和运输;能够实现批量化、标准化的设计和生产,使得设计和制造技术趋向现代化、一体化。可拆装家具的发展,使得会展家具在展台搭建、展台展架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大节省了策展和布展的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国内可拆卸家具应用概况

2004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北京梦多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游戏式系列家具在广州家具展会上推出。这套家具打破了传统家具约定成俗的产品形象,基于组合的系统观念创造出一种自由、灵动和多变的家具形态。在整个家具系统中,产品以模块化方式自由组合,能够满足多种需求和变化。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设计,重新对产品重新拆卸和重组,DIY出个性化的家具产品形式。

创办于1991年的北京猫王家具有限公司,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推出多种系列的钢木组合家具。作为专业生产钢木家具的企业,猫王公司在设计中采用简单的钢木组合和色彩表现。主体结构以木材为板面基材,以钢材作为骨架基层,其产品可重复组合和延展,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和使用场所的多方面需求。

但是,可拆装会展家具的标准化应用研究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从室内与家具设计中分离出来,继而成为相对独立的新兴行业。但是在这个年轻的行业中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设计人才严重缺乏,会展家具的发展已经跟不上中国会展产业的发展的速度,迫切需要大批即懂展示设计,又懂会展家具设计的专门人才。

三、未来会展业可拆卸家具设计发展趋势展望

在会展家具的设计中采用拆卸和组合设计,对提高零部件的使用效能,提高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行销世界的瑞典IKEA宜家家具就是奉行是“模块化设计”的理念的代表。可装配式结构单元使参展商能够以少量的基本部件来满足家具的多种变化,DIY出属于自己的展示空间、展示道具、展台、展架等。同时,会展家具的拆装式设计有利于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生态性特征已成为世界家具设计和制造的主流。

随着32mm系统设计、加工设备等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32mm家具配套的系统五金的发展,为会展设计中的拆装家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所以有条件的会展搭建企业及设计师应该将拆装家具作为主要研发方向,尽量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按照生态设计的要求进行新产品研发,提高家具的生态性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争取实现社会价值、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可拆装会展家具不仅在设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安装等方面适应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而且从生态设计的角度讲,它对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传统框式家具难以相比的优点:

(1)部件标准化,产品系列化,能自成体系;

(2)提高了部件的回收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3)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拆卸分离和装配组合;

(4)零件借助简单的工具就可以手工加工或装配;

(5)回收材料及残余的废弃物易于分类和处理。

因而,可拆装会展家具的标准化应用研究有利于合理整合会展资源,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会展产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9)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有限元方法的产生及其在多个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业已成为产品性能分析与仿真分析的一种高效手段。由于其在产品结构分析中的显著优点,使其成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一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也渐被家具设计人员接受并采用。从1966年,Eck-elman和Suddarth首先在家具结构分析中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始,国外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涵盖了家具的多种形式,包括柜类、椅凳类、桌类、沙发和楼梯等。柜类家具是研究较多的方面,采用有限元杆单元,将整体柜类看成框架结构,对柜体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壳单元,精确计算柜体加载的变形量,同时研究了柜类家具的稳定性;采用刚性或半刚性有限元模型,分析柜类家具角接合部位的强度,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研究了螺栓连接柜体的受力情况,研究人员对椅子有用限元方法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包括椅子的侧框架强度和稳定性,椅腿和靠背接合处圆棒榫位置和数量对椅结构强度的影响及不同材质椅子的强度等。其它家具形式的研究有对沙发前望板离散为互相平行的桁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对实木旋转楼梯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全尺寸试验。国外研究人员对家具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给出了较为精确的数据和更合理的结构形式,并将分析结构与试验相比,最大误差均在30%,说明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比较符合,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适用于家具结构分析,且提高了分析的精度和效率,为生产高品质家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具设计和研究人员也开始运用有限元法进行家具设计。主要是对柜类和椅类家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用有限元方法预测了柜类家具不同形式角接合部位的强度和刚度;并采用有限元优化方法对书柜隔板长度、位置和支撑件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与试验对比分析确定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研究人员给出了官帽椅和灯挂椅按国家家具力学检测标准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结果,未采用试验验证。尽管我国在家具设计上已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设计精度和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上远不及国外。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我国家具设计的效率、精度及质量。

2有限元法进行家具结构分析的步骤

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技术在家具设计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下面针对具体实例说明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的主要步骤,以供我国家具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曲面家具由于具有造型美观,结构和工艺简单,适合当代人的审美并能节约材料成为流行的家具样式。因此研究选用白蜡木层压弯曲木椅进行有限元分析。弯曲木椅实物如图1所示。层压弯曲木椅尺寸为:椅子高765mm,椅子正面宽,465mm,侧面宽460mm,座面高430mm,椅腿宽度为60mm,椅腿厚度为25mm。

2.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曲木椅外载荷的选取是结构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此款曲木椅的主要为居家使用,因此参照国标家具力学检测标准GB/T10357.3—1989选取适当载荷及标准进行有限元分析。选用载荷主要包括座面静载荷、椅背静载荷、座面椅背静载荷及座面冲击载荷。(1)静载荷有限元模型建立。静载荷有限元分析选用ANSYS-Multiphysics静力分析程序。建立模型的材料特性经试验测定弹性模量为11.5GPa,泊松比为0.27,密度为0.67×103kg/m3。有限元建模选用SOLID187体单元,采用智能网格划分,经分析选用单元划分精度为4。椅腿部施加约束,建立静载荷模型如图2所示。(2)冲击载荷有限元模型建立。冲击载荷有限元分析选用ANSYS/LS-DYNA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建立模型时曲木椅材料特性为性,弹性模量为11.5GPa;泊松比为0.27,密度为0.67×103kg/m3。冲击器材料属性为密度弹性模量为200GPa泊松比0.3,密度为7.8×103kg/m3。选用显示块单元SOLID164单元,采用智能网格划分,划分精度为4。椅腿部施加约束,建立冲击载荷模型如图3所示。

2.2有限元分析结果

座面静载荷国标最高5级水平载荷2000N加载时的运行结果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椅最大强度出现在椅腿上弯曲部分,图中标示MX处最大值为62.7MPa。加载座面静载荷椅背静载荷国标最高5级水平载荷2000/760N时的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得其最大应力值为97.9MPa,位于椅腿下弯曲部位。冲击载荷国标5水平冲击高度300mm时,运行结果如图6所示,椅强度最大值为86.7MPa,位于椅椅上弯曲部位。经试验验证,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在33%以内,此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用。3种载荷状况的最大应力值为97.9MPa,且小于材料的破坏强度115MPa。曲木椅强度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最高5级水平。

3优化设计对家具结构设计方案的改进

通过前面对弯曲木椅的强度分析知道,其在标准规定的5级水平上均满足要求,小于材料的破坏强度。而此曲木椅为家庭使用,最高要求在3级水平,所以对于现在的结构来说,属于安全性过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考虑多种因素对椅强度的影响,选择4级水平对其框架结构进行优化。将优化结果进行圆整后得出的结构重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列于表1中。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10)

1.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模具加工工业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模具加工精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在模具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工业生产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模具标准化程度以及模具的发展已经成为对现阶段模具产业整体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模具本身就是工业化的产品,所以它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汽车模具的标准件是模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研究表明,汽车模具标准件的使用会使企业加工模具时的时间得到减少,同时,模具的生产周期也会相应缩短,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模具标准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在汽车模具设计中,运动仿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它不仅与沏茶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相关,同时也会对新车型上市产生重要影响。CATIA软件具有强大的曲面造型能力,正是因为这一优势的存在,使其受到越来越多汽车厂家的青睐,对CATIA设计的汽车进行冲压运动仿真时具有操作复杂、效率低等不足,为汽车模具设计造成了很多阻碍,针对这种现状,设计出一套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技术的优化

现阶段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很多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重视,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但是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并没有将其功能的完整性全部的体现出来,很多技术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才能发挥其最理想的效果。因为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技术对于该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在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关键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下面我们就从汽车标准件设计问题的优化和对运动仿真模块的运动条件判断与轨迹设定两方面对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技术的优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1汽车标准件设计问题的优化

现阶段模具标准件设计技术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现在标准件设计与应用已经得到了快速的普及,我们应该使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加大力度在模具标准件的二次使用上,这不仅是为模具行业提供便利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模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模具标准件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的设计上,各部门应该不断完善标准件设计标准,自主研发出新的模具标准件产品,从而为企业创造出结构新颖、技术含量高、质量优良的模具标准件,促进企业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

企业在加工制造模具标准件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加工标准进行,不能单纯重视产品外观上的质量,一定要懂得加强产品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企业还要加强与其它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合,使模具标准件的研发和加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以及交货的标准日期进行交货,这也正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模具标准化应该走上一条专业化生产的道路,进而使模具标准化生产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只有通过专业化的技术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使企业成为整个行业的领航者。同时,企业还应该朝着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发展,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现金的技术和设备,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促进企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用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以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部门与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协作,加强对市场的管理,使盲目压价等不良现象彻底在市场竞争中消失,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只有这样,模具标准件市场才会得到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2.2对运动仿真模块的运动条件进行判断

汽车运动组件主要包括气驱动、电驱动以及机械驱动三个种类。每个种类的运动组件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很多问题。电驱动与气驱动在功能上是独立于模具开模闭模过程单独运动的,在对其进行调整时是非常方便的。与电驱动和气驱动相比,机械驱动存在一些差异,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考虑,否则后续的工作将会出现很多阻碍,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耽误很多时间,运行成本也会增加很多。从总体上来说,对运动仿真模块的运动条件进行判断以及轨迹的设定,一定要保证汽车模具运动组件中的电驱动、气驱动以及机械驱动的有效运行,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其进行配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本身来说,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相应的解决,对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进行大范围的投入使用仅仅是时间问题。近年来汽车行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一些技术一定要与系统相结合才能使其功能得到真正的解决,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的性价比和功能一定会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韩志仁,胡烨,许增辉. 汽车模具冲压运动仿真系统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4).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11)

石油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命脉,因此国家政策、相关法规都特别注重对于石油行业的管理,先后颁布实施了《产品质量法》、《计量法》以及《标准化法》[1],并进一步深化改革了对于油田工作的站场标准化设计的政策、法规,为规范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政策支持、法律支持。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在总结相关经验和参考国外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改革了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另一部提高了油田经济效益以及国际化程度,油田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新的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同样也要求设计工作的同步改进了完善。

一、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站场标准化设计方针,围绕油田的市场化、企业化,在做好站场设计工作的同时,促进油田经济效益的提高,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设计思想,站场设计和综合监督相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的重要性和现状

油田工作关系到重要的石油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企业的效益问题,但是,随着长久以来计划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局限,导致新时期以来,市场经济环境之下重要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没有优势,石油企业同样如此,尤其对于油田的站场设计工作来说,特别如此,油田的站场设计,关系到原油数据的可靠性、原油质量问题以及油田的整体效益问题。加强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是确保油田经济效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主要的油田,一般都由于传统的设计模式,导致在设计方面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设计标准的落后,一直沿用的设计标准已经不适合当前环境下的油田开采标准;第二,计量工具没有及时更新换代,缺乏科学的设计,计量工具的老旧,往往会导致计量数据的误差,标准范围之外的误差,往往导致油田的重大损失,另外,传统的计量工具,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计量工具的不及时更新或者设计方式不科学,往往就会导致计量工具的功能丢失,从而造成计量数据的不正确,造成油田的不必要损失。第三,油田技术设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这样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对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缺乏必要的重视而引起的,场站设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油田技术的设计效果。

为了使油田能够适应建设产能的需要,不同的中小型站场都需要依据其自身设计的特点,进行一系列的工艺模块和站场标准化的设计,进而带动组装化施工、规模化采购和模块化建设等等系列的地面建设的工作,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保障。

三、四层递进的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方法

四层递进式的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方法可以运用在建设地面的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过程当中。通过此方法的运用,同时在设计时使用工艺流程通用、管阀配件统一、平面布置定型、辅助工程配套和工艺安装固化等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可以实现油田站场的模块和系列站场的设计与定型。

四层递进式的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方法主要通过现状的调查、方案的优化、特性的分析和意见的整合阶段等4个阶段实现。

1.现场的调查阶段

在此阶段中,可以通过对近段时间所建设站场设计的文件进行整理、搜集和归纳,把各类参数的设计进行归类,如站场所辖井数、机泵排量及扬程和站场处理规模等。通过对此类新建设的站场参数设计的分析、整理,从而能够实现对本站场的设计系列的划分与整合。

例如,近三年间,某站场的油田新建成的分输流程站场16座、转油站场19座、混输的流程站3座。其中,分输流程站场每天处理2000吨以下的站场7座,处理2000至3000吨左右的站场3座,处理3000至4000吨左右的站场3座,处理4000吨以上的站场3座。通过处理液量的多少可以把分输流程站场分为每天2000吨、3000吨和4000吨3个类别,之后对已经建成的站场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当前的设计里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就可以进入方案的优化阶段了。

2.方案的优化阶段

标准化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是优化设计与简化设计,合理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是达到高水平技术的标准化设计的支撑,为将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理念集成固化的标砖化设计提供了保障。

在这个阶段中,通过优化设计的推行,可以有效降低能耗、节约投资,减小地面的建设规模。所以,当确定标准化的站场设计系列之后,要通过对站场当前实际情况的总结调查过去设计里所存有的问题和有用的经验。在借鉴过往经验的同时,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简化和优化设计,从而选择节能高效的处理设备,让工艺处理过程更通用简化,最大限度的对辅助设备进行统一铺设,以此提高对站场的土地利用率,优化站场平面的布局。当经过优化明确了设计的方案之后,就可以进入特性的分析阶段。

3.特性的分析阶段

在这个阶段下,特性分析可以分为个性分析和共性分析。

3.1个性分析

通过分析站场设计的个性,对相同系列的站场中,随着实际工程的需要对设计的内容进行变更。例如,转油站场的机泵等设备,可以依据工艺流程区分不同工艺的安装模块,之后通过整合这些模块,从而确定设计模块的内容。

3.2共性分析

通过分析站场设计的共性,进而明确站场设计中不变、固有的设计内容,并将其归纳为系列站场的设计内容。

明确工艺模块和系列站场的设计内容之后,四层递进式设计方法才可以最后的意见整合阶段。

4.意见的整合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对站场工艺模块的变化类型范围、系列站场的模块进行组合,绘制组合模块表。当在对具体工程的运用时,首先要选择系列的站场类型,之后再依照实际工程的需要,对相应的工艺模块和站场系列进行组合,进而达到完成所有站场标准化的设计工作的目的。

四、结语

为使标准化的设计成果能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得以应用,可以采用工艺单元与系列站场设计两者结合的思路,使场站实现模块定型的设计和系列站场的设计。另外,通过对站场中工艺单元和系列站场模块的组合,可以达到其实现共性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相匹配的目的。

使用四层递进式的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不仅使标准化的设计工作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而且为标准化的设计工作的有序、快速展开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篇12)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度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实践的研究”(编号:JXZJJG-15-031)研究成果。

模具作为国民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石,发挥了巨大作用,借助模具生产的工业产品往往是其本身价值的数倍。西方发达国家形容模具是制造业的“金钥匙”,是“生产效益的放大器”。随着当今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加速,模具越发成为一门技术含量高的新工艺装备技术。据相关资料显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模具行业朝高精尖端方向发展的巨大“瓶颈”,机械电子类技能人才也一直是制造类企业大量招聘的对象,尤其是高技能模具人才更是“千金难求”。而在国内职业院校中,众多模具毕业生却因达不到岗位能力导致无法顺利就业,呈现出校企无法对接的尴尬局面,反映出现有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职业能力所需的不相适应。

任何层次的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均需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得以实现,在模具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只有首先确定课程体系的框架,才能依次进行与之相配的基础建设,如师资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训场地建设等。

一、模具专业新课程体系探究的设想

“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从大量的与模具相关企业的实证调查研究中来,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再依据现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基础、技能操作实践等方面综合考虑。

目前企业提供给模具类人才的工作岗位主要有模具制造类工种、模具拆装、模具设计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为模具制造工的分项,如车工、铣工、磨工、工具钳工、模具设计师等,将以上职业工种的内涵融入现代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中,改变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唯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全面对接。

二、模具专业新课程体系探究的方法

笔者学校立足本省实际,根据江西省模具行业分布与产业特色,通过解读当前模具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模具从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结合世界、国家、省级等各类技能竞赛最新相关技术标准,提升学生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拓展能力,综合上述专业知识与技能架构,最终构建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模具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实践

学校根据重构的模具专业新课程体系核心工作任务要求,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技能实践和素质拓展按模块化进行教学,并依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具体要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开展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对接教学,从而真正保证学生基本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形成。

冷冲压与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整个课程的教学以江铃汽车钣金冲压件为载体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以现行教材为蓝本,又辅以众多新技术、新工艺,按照最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教学形式采取校内专业教师教授基础理论知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按照现场生产环境传授与实际操作技能两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在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以模具相关职业工种鉴定取代传统考试。根据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学生在整个模具专业教学的开展中,需经过车工、磨工、铣工、钳工、CAD绘图、模具制造工等一系列工种的考核与鉴定。同时,大力开展新一代CAE技术拓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以提升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开展人才培养。重组合理、科学的模具专业课程新体系是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具技能人才的迫切任务。学校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模具专业人才国家技能大赛及模具新工艺技术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不过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模具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跟随改变。因此,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重建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需在实际应用中积极改进与完善,方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精选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