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护理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5-26 18:15:32

牙周病护理

牙周病护理(篇1)

牙周病是牙科常见多发病症之一,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不仅破坏牙齿组织,引起牙齿疼痛,松动或脱落[1],还可能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的形成,口腔异味,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由于牙周病的病程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容易被患者忽视而不及时就诊,使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牙齿丧失。

我科自2015年3月起成立牙周治疗团队,以护理人员为主有针对性地对本科室前来就诊的有牙周疾病患者进行系统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和普及,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牙周病口腔卫生护理宣教体系,对牙周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就开展相关口腔卫生宣教的体会介绍如下。

1 牙周病病因

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微生物是引起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堆积在龈牙结合部分的牙面和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全身因素如糖尿病,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如吸烟、精神压力等也可成为危险因素。

2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

牙龈颜色的改变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牙龈出血,牙龈萎缩,刷牙和进食时出血或口腔异味,严重者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3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3.1刷牙 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消除菌斑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刷牙。可选用刷头较小,刷毛软硬适中的牙刷,要在口腔内便于转到,且能清洁各个部分的牙面。目前,国际上最为推荐的刷牙方法为巴斯刷牙法。巴斯法又叫龈沟清扫法,使用时将刷毛与牙面呈45°角,刷毛向根尖接近牙龈并伸入龈沟,刷毛在龈沟内轻微振动,然后向冠方转动。刷牙应至少2次/d,睡前口腔护理尤为重要[2],刷牙时间不少于3 min/次。

在牙周治疗过程中,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卫生宣教及口腔卫生指导,护理人员可持牙型模具面对面教与患者,让患者了解菌斑控制重要性,了解必须每天彻底清除菌斑,才能获得好的疗效,要不厌其烦,反复指导,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洁治术

3.2.1心理护理 由于牙结石一旦形成,通过刷牙是不会去除的,必须进行专业的牙周洁治术来清理。洁治术大多是通过超声波高频振荡去除牙齿表面结石和色素菌斑,洁治过程中会出现酸疼、出血等不适症状;如牙周病严重,造成牙龈退缩、牙间隙变大并充满结石,洁治后可形成较大牙缝,此为牙周病引起,并非洁牙造成。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及意义,洁治前在牙模具上向患者演示操作方法和观看操作视频,同时发放牙周病治疗预防彩页小图册,让患者很直观的认识洁治术,并告知患者洁治对牙齿本身没有磨损和伤害,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牙周治疗的完成。

3.2.2洁治术 洁治术是牙周病治疗的第一步,也是牙周维护治疗阶段的重要手段。针对单个患者的口腔情况边洁治边进行护理宣教,告知患者每6个月~1年进行一次洁治,是维护牙周健康、预防牙周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3.3辅助刷牙方法

3.3.1牙线 对牙刷不能到达的牙邻面间隙或牙龈处的清洁很有效。取一根长约50 cm的牙线,间距5 cm,两端缠绕于双手中指上,用拇指和食指拉紧牙线,在齿间慢慢的水平滑动;把牙线绕成"c"形包绕牙面,轻轻上下拉动,以"刮除"牙面上的菌斑,每个邻面重复3~4次,包括龈下部位,再放出干净的牙线清洁下一颗牙齿,依次逐个将全口牙齿的邻面菌斑彻底清除,包括最后一个磨牙的远中面,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伤害牙龈。每清洁完一个区域的菌斑后,以清水漱口。整个操作全程向患者在牙模具上演示并教会使用方法。

3.3.2水牙线 较与尼龙牙线的小巧携带便捷,水牙线的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储水槽内放置纯净水或漱口液,使用时喷嘴对准牙间隙稍向下倾斜,利用水力反复冲洗牙间隙中的食物残渣,减少菌斑、牙结石形成。逐个牙间隙进行清洁。不管是尼龙牙线还是水牙线都是饭后牙刷清洁口腔,然后使用牙线。

3.3.3牙间隙刷 龈退缩导致邻面间隙过大,牙齿邻面外形不规则或根面为凹面时,清除根面菌斑的最佳方法,还可用于根分叉的菌斑清除。根据牙间隙大小选用直径适宜的牙间隙刷,将牙间隙刷刷头顺牙间方向伸入到牙间隙处或根分叉区,做颊舌向移动,每晚睡前刷牙后使用。

3.3.4漱口 要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可用清水或漱口液,漱口时将漱口液含在口内,紧闭嘴唇,上下牙齿按正中牙合关系咬合,然后鼓动两颊及唇部,使溶液能在口腔内充分接触牙齿,牙龈及黏膜表面,使漱口水能自由的通过牙间隙。时间不少于3 min/次,含淑2次/d,从而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抑制菌斑、结石和牙龈炎的发生。

4 牙周病系统治疗

洁治术是牙周治疗的最初阶段,牙周病患者还需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后期的治疗必须由专业的牙周医生来完成。

5 结论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路芝映等[3]提出,口腔护理同时应进行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口腔疾病保健知识的需求。定期开展相关口腔卫生宣教知识普及,使患者能够早期正确的认识牙周病及牙周病可能引起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促进医、护、患间沟通,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除此之外,要控制烟酒,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保持心情良好,向患者介绍牙周病的致病因素、病程及治疗方法,建议患者在治愈后定期作口腔检查[4]。

只有当个人掌握了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和技能,控制或消除了牙菌斑,牙周病才会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陈艳卿,寨淦英.洁牙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2):143-145.

牙周病护理(篇2)

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很高。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成年人中约80%~97%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牙周病早期病变仅局限于牙龈,临床上患者以牙龈出血、红肿、口臭多见。若早期未得到及时治疗,病变迅速发展,侵犯牙周组织,出现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逐渐松动、最后导致牙齿脱落。因此,治疗牙周病需要采用系统的治疗方法,按一定的程序制定治疗计划。

1 基础治疗

1.1 局部治疗

1.1.1 龈上洁治术 通常采用超声波洁治术,洁治前如果患者牙龈红肿、出血较多,先给予口服抗生素缓解炎症,3 d后再进行超声波洁治术。菌斑控制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必要措施,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点。洁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下一步牙周治疗的效果。所以对于牙周病,只有完善的洁治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龈下刮治等治疗。

1.1.2 龈下刮治术 即根面平整术,一般在龈上洁治术后4周进行。通常采用手工龈下刮治法或超声龈下刮治法,分区进行龈下刮治,利用器刮除位于牙周袋根面得牙石和菌斑。在刮治后可使用药物处理袋壁以控制炎症。临床上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内,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0~100 mg/L),米诺环素能显著提高牙周韧带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从而促进牙周新附着的形成,有利于牙周创伤的愈合和组织再生。

1.1.3 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 找出早接触或(和)干扰的牙和部位进行磨改,使患牙消除创伤,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健康。调合应在牙周组织炎症被控制后进行。

1.1.4 对松动的牙进行夹板固定 牙周夹板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牙周夹板能将松动牙互相连接,并固定在健康稳固的邻牙上,形成一个咀嚼群体,从而分散合力,减轻患牙的负担。牙周夹板可分为暂时性牙周夹板和恒久性牙周夹板,暂时性夹板使用时间较短,一般几周到数月不等,待牙周组织愈合后,可拆除夹板。暂时性夹板戴入后,当组织对治疗反应良好,牙周组织显示有初步的修复或再生现象时,可考虑换用恒久性夹板。恒久性夹板与控制病理性松动牙和修复有关,患者需长期戴用。对于过于松动的严重患牙,已无保留价值的应尽早拔除。

1.1.5 牙周病手术治疗 当牙周病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松动和移位脱落,就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切除性手术,重建性手术,及再生性手术。切除性手术包括牙龈切除术和翻瓣术,其目的是将病变牙龈组织和坏死牙槽骨切除,疗效彻底,但不良反应较大,可能使附着龈变窄、畸形等,在适应证选择上要慎重。由于激光和微波等新方法的出现,使切除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1.2 全身治疗

1.2.1 抗菌治疗 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常用药有甲硝唑、替硝唑、乙酰螺旋霉素等抗生素类药。

1.2.2 支持治疗 积极治疗与牙周病有关的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心血管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缺陷等,并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 牙周病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要承担起重要的角色,关心、理解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向患者介绍牙周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程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顾虑,向患者介绍同类疾病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2.2 基础治疗的护理 在口腔内科患者的一般护理基础上结合各种基础治疗的特点,做好洁治术和刮治术及牙周手术的常规护理。

2.3 预防交叉感染 首先做好个人防护,治疗前嘱患者用0.2%氯已定液漱口,减少因超声洁治产生的气雾对诊室空气的污染。尽量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并每天下班后使用空气消毒洁净器消毒达5 h。

2.4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使用牙线,正确刷牙,餐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去除留存于牙面的垢、牙结石,去除不良修复体,调整咬合关系,避免咬合创伤。控制吸烟及饮酒等不良嗜好,保持饮食结构的均衡,保持良好的心情。指导患者认识牙周病的发病原因、病程、治疗原则、预后,并定期检查。

参 考 文 献

[1] 周伟群,朱靓,李军.牙周病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221-222.

牙周病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98-02

牙周病是牙科常见多发病症之一,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不仅破坏牙属组织,引起牙齿疼痛、松动或脱落[1],还可能导致溢脓、口臭等并发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因此有必要及早治疗。超声波洁牙是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疗法,在治疗中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其不仅影响到手术效果,还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洁治疗效,对77例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3月本科共收治牙周病患者421例。男296例,女125例,年龄21~69岁,平均52.5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4.7年。病例类型:单纯性龈炎185例,单纯性牙周炎206例,其他牙周炎30例。临床症状:牙齿疼痛、松动或脱落,物理刺激牙龈易出血;X张照片可见牙周炎者的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而龈炎无牙槽骨吸收现象;患病区牙龈充血水肿,牙周炎者可探及牙周袋牙齿呈不同程度松动;龈炎主要表现为龈质粉软,脆弱缺乏弹性,牙龈和龈变圆钝,光亮点彩消失,龈部探诊易出血,局部有牙垢或牙结石存在;部分患者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内可见脓液溢出。

1.2 方法

1.2.1 术前评估术前结合患者病历,通过与患者本人交谈和临床观察等,对患者身心状况做综合评估,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案。对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的患者作血常规检查,向患者解释超声波洁牙原理,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疼痛和不适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并询问患者有无超声波洁牙禁忌证。

1.2.2 术中配合 常规备好操作器械,如一次性牙科检查盘,龈下洁治器,龈上洁治器,吸唾器等,并做好消毒,患者入室后引导患者上牙椅,协助患者仰卧,根据患者要求大致调成半卧位,给患者系上围兜,防止污水溅脏衣服。用3%H2O2溶液漱口,去除口腔内污物,嘱患者张口用鼻呼吸,用龈上洁治器按顺序逐一超声波清除牙面上的牙石,再以龈下洁治器清除龈下结石,连接吸唾器置于患者口角内,以便持续吸引;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适时让患者漱口、休息,对情绪严重紧张,焦虑的患者给予语言安慰,必要时可通过眼神,手势等暗示安慰患者情绪,鼓励患者信心。术后磨光牙面,局部用3%H2O2溶液洗涤,碘甘油涂牙龈以便消炎止血。

1.2.3 术后宣教 术后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增强患者保护意识。包括进食应温热、清淡,不宜进食辛辣、刺激、过凉的食物。坚持每天刷牙3次,控制和消除牙菌斑,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教会患者使用牙线,并注意正确的刷牙方法,按医嘱服抗菌消炎药,根据恢复情况及时复查。

1.3 疗效评价

痊愈:牙龈色泽粉红,龈缘具有正常生理形态,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和龈炎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效:牙龈边缘仍有鲜红的充血区,游离龈缘厚,临床症状无改善。其中痊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痊愈334例,占79.3%;有效66例,占15.7%; 无效21例,占5.0%,总有效率达到95.0%,患者康复过程中牙龈无萎缩和食物嵌塞现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牙周病的病因比较复杂,总的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的因素。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局部因素:①牙菌斑[2],牙菌斑是黏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牙菌斑可通过繁殖和释放酸性物质腐蚀牙面,使其软化,松动,改变牙龈组织细胞通透性,使各种炎性物质进入,引起充血,肿胀。②牙石,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主要是为龈沟液和渗出物提供矿物盐。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牙石不仅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而且阻止牙龈细胞正常的物质交换,对牙龈组织形成刺激,导致炎症。③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也可能成为致病原因。④其他如食物嵌塞、不良修复物、口呼吸等因素,均可促使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全身因素:如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

牙周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减缓或终止疾病进展,重建受损的牙周膜,维持已取得的疗效。它包括多种治疗方法,如龈下刮治、切龈术、改良Widman翻瓣术以及伴有或不伴有骨修整的全厚瓣或断层瓣术。各种手术方式各有其利弊和使用范围,对于牙周病患者来说,清除牙石和菌斑是治疗的必经步骤,超声波洁治术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龈上牙石和菌斑[3],具有高效、优质、省时的特点,从临床统计来看,总有效率达到95.0%,显示了较好的手术效果,其临床疗效与密切的手术护理配合是分不开的。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种手术器械的用途及使用方法[4],并熟知其保养措施,以便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除此之外,还需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每一个手术步骤,以保证手术效果。护理人员还要发挥主动性,因为手术效果的好坏,与患者的配合意识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5-6],做好解释和配合工作,提高患者的合作意识。术后的健康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准确有效的健康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习惯,避免诱发因素,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总之,对牙周病手术患者结合其具体状况,从生理和心理多方面加强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手术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艳卿,寨淦英.洁牙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2):143-145.

[2]董芳英,曹寅.超声波洁牙术的护理配合[J].常州实用医学,2008,1(24):56-57.

[3]傅小红,周杰.超声波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同步进行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0,16(2):101.

[4]刘才辉.牙周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15-16.

牙周病护理(篇4)

我院从2011年开始将四手操作应用到牙周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医护默契配合,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在传统的医护关系中,医生处于主导方,护士处于被动方。通常医生会向护士提出要求,护士被动接收。而由于医护比例不协调,通常一名护士需要同时配合几名医生,护士可能同时接受不同医师的多个指令,而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只能先完成其中一个指令,其他医生可能会花费较多的等待时间;而且,由于同时接受不同指令,护士在执行时可能会产生混淆和偏差,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劳动力的浪费,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在四手操作中,一名护士仅需配合一名医生,对于医师的需求,护士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并能立即作出合适的处置。同时,护士也能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合作者,在熟知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后,护士能对医师的治疗流程和实际需求做出合理的判断,在医生下达指令之前,即已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和做出合适的处置,使医生仅需专注于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所以,四手操作中医护人员一对一的默契配合,对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十分有利。

2.护理工作回归,全方位的患者心理护理

由于牙周炎知识的匮乏和以往牙科治疗的不适体验,患者常在牙周炎诊疗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心理负担,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诊疗初期,护理人员通常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病人沟通,耐心向病人解释牙周病的形成原因、牙周病治疗的局限性、正确的口腔卫生维护方法和定期复查复治的重要性,准确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让病人对牙周病有初步的较为系统的认识。同时,还应了解病人全身健康状况、有无与牙周病相关的系统性疾病,这些疾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有无影响牙周治疗的疾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让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术中要严密观察患者,告知病人若有不适应先示意,不可突然起身或有动头、闭口等危险动作,对有不适者要及时询问并作出相应处理,对存在的不适问题事先做出可能的应对措施,如可以通过铺洞巾减少外界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包括灯光对患者眼睛造成的不适、水雾较大时刺激面部或影响呼吸、医生在患者直视下频繁更换器械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等。

术后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四手操作的护理人员更应注重细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尽可能在放松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3.执行无菌操作,控制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严格的无菌操作能杜绝交叉感染、减少术后感染的几率。在牙周病的四手操作中,护理人员在准备器械时要确保所用器械已消毒灭菌。治疗过程中,医生仅需关注病人的治疗,不必因取材料和器械或调节灯光和椅位等而中断治疗过程,而且医师的手只与器械盘和病人的口腔接触,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的机会。

牙周病操作局限于口腔这个小环境中,治疗过程中伴随超声和刮治器的使用会产生很多水雾,唾液、血液、结石、炎性组织和细菌及代谢物混于其中,四手操作能及时清理、吸出这些东西,这不仅减少操作时间、减少患者频繁起身吐口水(唾液)的次数、提高病人舒适度,还能减少患者口腔内有害物质进入诊室环境的机会,减少了院内感染,同时也降低了这些有害物质再定植于已治区域的可能性。

4.提升专业素质,保证护理质量和效果

牙周病的四手操作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爱患意识,在牙周病诊疗的始终都需重视与病人的交流,对于病人的心理不适要及时进行疏导。第二,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需要熟悉牙周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熟练掌握牙周炎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积极主动的参与牙周炎的治疗。第三,护理人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医师的操作和术中患者的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第四,护理人员要熟悉各种器械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消毒、维护和保养措施,如Gracey刮治器在多次使用后工作端会变钝,操作效率降低,需要及时进行磨锐。

四手操作是一种高效的口腔专科操作技术,它既提高了医师的诊疗效率,又增加了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避免了护理人员的无效的忙碌。这种高质量、高效率、保护医护劳动的技术应广泛应用于口腔诊疗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黎莉. 谈口腔四手操作技术中器械准备、传递和交换的重要性[J]. 当代医学,2012,18(8):157

牙周病护理(篇5)

糖尿病为具有较高发生率的终身性疾病,容易并发牙周病等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干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而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炎的风险远高于其他人群。为了避免病情加重影响挫伤患者的治疗勇气,必须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提升,本次研究特就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预防保健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于2011年9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治疗的45例患者,所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生活无法自理、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存在认知障碍和药物或者酒精依赖的患者均排除本次选择范围。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7.9±3.6)岁,年龄27~62周岁,病程19~62个月,16例男性,9例女性,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8.2±3.3)岁,年龄25~64周岁,病程20~63个月,14例男性,6例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明确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对患者的疾病防治态度、危险因素、生活状态以及糖尿病、牙周病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明确存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1]。

1.2.2推动具体护理措施的制定 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寻找护理实证同时及时掌握患者需求,保证护理方案的顺利实施。

1.2.3健康教育 使患者明确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进行牙周炎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了解牙周病的发病原因。向患者演示刷牙的正确方法并使患者学会应用牙线清洁口腔。叮嘱患者定时进行口腔检查,饭后及时进行口腔清洁,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和牙周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2]。向患者发放口腔卫生保健小册子,丰富患者对牙周病的了解和掌握。

1.2.4饮食护理 保证一日三餐热量的合理搭配,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等身体所需成分的均衡摄入,坚持饮食疗法,尽量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盐、低脂和低糖食物,适量摄食纤维等,少食多餐,饮食规律[3]。

1.2.5运动指导 为了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掌握运动疗法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避免病情加重。必须确保运动强度在患者承受限度内,采取有效的低血糖预防措施[4]。

1.2.6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药物用量和药效以及用药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同时使患者明确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叮嘱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切忌随意更改药物用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5]。

1.2.7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口腔清洁行为是否科学合理并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指导,强化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

1.3观察指标 于患者出院前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仪器设备应用的熟练情况、应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等,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越高,得分越低则护理质量越差,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越低。不满意:得分100分。于患者出院1年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患者的牙龈出血率和正确刷牙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共24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其中,9例患者比较满意,15例患者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其余1例患者不满意,占4%,对照组共15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其中,6例患者比较满意,9例患者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其余5例患者不满意,占2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水平对比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差异较大,两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牙龈出血率和正确刷牙率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18例患者牙龈出血,占90%,2例患者正确刷牙,占10%,护理后7例患者牙龈出血,占35%,13例患者正确刷牙,占65%,护理前实验组23例患者牙龈出血,占92%,3例患者正确刷牙,占12%,护理后4例患者牙龈出血,占16%,21例患者正确刷牙,占84%,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牙龈出血率和正确刷牙率差异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同时并发难治性或者重度牙周炎的几率更高,不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而当前大部分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对牙周病等相关预防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牙周病的部分原因在于患者的不良行为以及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因此,为了控制牙周病的发展,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保健,提高患者对牙周病的认识,推动患者不良行为的改善并使患者的口腔健康观念获得增强,同时也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6]。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效结合患者的愿望、临床经验以及科研结论,保证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获得优化,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注重以人为本,护理方式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更加重视和彰显患者人格[7]。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能够使常规护理的缺陷得到有效纠正和改善,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态度、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进行充分掌握,有利于推动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从而保证治疗和护理进程的顺利进行。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模式不但能够加深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从而提高其治疗积极性,还能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推动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8]。

本次研究中结果表明,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不但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获得有效提高,优化护患关系,推动良好医院形象的树立,还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牙齿保健意识,使患者的牙龈出血率得到有效降低,可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春霞.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89-90.

[2]赵萌遐,王慧连.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障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11-115.

[3]李凤民.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09-110.

[4]孙晓芳.循证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54-55.

[5]吴永慧.对社区合并牙周病患者实施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干预的随访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278-279.

牙周病护理(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106-02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上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1],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2]。牙周炎和糖尿病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两者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具有共同的临床危险因素,并且具备相互易感性[3],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炎的易感性,糖尿病患者发生重度或难治性牙周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4]。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有一定效果,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可能降低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自的水平,改善牙周状况[5],经牙周非手术治疗护理后糖尿病病情也会有所好转。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40例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护理后的牙周状况和血糖代谢水平,从而指导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进行诊治的40例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9±2)岁,其中男21例,女19例。入选标准:(1)根据1999年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至少1年以上,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无身体其他部位感染;(2)糖化血红蛋>8%;(3)至少口内有15颗天然牙;(4)X线片显示平均牙槽骨丧失>50%[6],至少有6个位点附着丧失超过4 mm,探诊深度(PD)超过4mm;(5)X线片显示多个位点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对并发的牙周炎均进行全口洁治包括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在洁治和刮治后使用口泰10 ml含漱,2次/d,共2周,使用派丽奥局部注射牙周袋内,根面平整,调颌,去除不良的修复体,如有无法保留的患牙则拔除。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每天对患者进行日常口腔护理,检测血糖情况。

1.3.2 干预组

1.3.2.1 饮食护理干预 饮食治疗糖尿病的最为基础的治疗措施,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注意饮食。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将其重要性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可将饮食单发放给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合理搭配饮食,并教会患者计算食物的热量,尤其是一些较为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均喜欢吃肉类,油炸等食物,护理人员应进行合理的劝导以及帮助其制定饮食计划。进行合理分配饮食的总量,做到少食多餐,既可以避免饮食过量造成身体负担,还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7]。同时还应该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铁和钙的摄入量。此外,餐后轻中度运动也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护理方法之一。因此,可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指数进行按照个体需求制订所需营养量以及运动量。在控制饮食后,还要及时了解效果及预后。应经常测空腹血糖和餐后1 h血糖,使之控制在正常水平:空腹血糖控制在4.44~6.66 mmol/L,餐后1 h血糖

对于牙周炎患者也应注意饮食营养,多吃青菜、水果、豆制品、牛奶、鱼、蛋类、粗粮、纤维多的食物,戒烟戒酒[9]。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有效结合两种疾病的饮食,合理搭配营养。促进患者康复。

1.3.2.2 口腔清洁护理干预 对于牙周炎主要目的是有效的控制牙菌斑。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培养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饭后刷牙漱口,每次刷牙不少于3 min,牙刷与牙齿呈45°,顺牙体的长轴进行上下刷动[10]。纠正患者用牙签剔牙的习惯,引导使用牙线去除牙间隙的菌斑,用含氟牙膏或抗牙石牙膏辅助刷牙去除牙菌斑,防止牙石牙垢的形成。同时有效配合相应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1.3.2.3 运动护理干预 对于2型糖尿病,进行合理有效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血糖的稳定,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合,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护理人员应针对个人情况进行指导,在用药后0.5 h内尽量不要做运动,防止造成低血糖。同时并发牙周炎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纠正开口呼吸的习惯,防止细菌浸入[11]。

1.4 观察指标

选取两组患者口腔四个区的牙周炎患牙各1颗(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测量被检测的牙颊、舌面的近、中、远各三点,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牙周指标(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牙龈指效GI),检测和记录全部病例治疗护理前后的IL-18、血脂(TC和T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护理前后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在牙周非手术治疗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牙周指标PD、CAL、G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护理前后两组IL-18及代谢指标比较

在牙周非手术治疗护理后,干预组血清IL-18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前后两组TG和TC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由于考虑患者具有糖尿病情况,不宜采取手术治疗。因此采用临床保守治疗以及合理的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病情有良好、肯定的临床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牙周非手术治疗护理前后比较,干预组IL-18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牙周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牙周炎患者牙龈中的IL-18浓度,从而减轻炎症对牙周组织的继续破坏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本研究结果示,干预组治疗护理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说明患者近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因此干预组治疗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说明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有改善作用,治疗护理后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有所好转。但两组患者代谢指标中的血脂(TG和TC)水平在治疗护理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牙周非手术治疗和护理既可抑制炎症因子对患者牙周和糖尿病病情的不良影响,使患者牙周情况有效好转,又可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方冬冬,邱宏亮,王雪磊.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及可疑致病菌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7):65-66.

[2]孟焕新.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1):18-20.

[3]陈蕾.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控制及代谢水平的影响[D].南京: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杨泓.治疗牙周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38-440.

[5]吴广升,惠光艳,贾文教,等.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牙周非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3):232-233.

[6]付云,凌均,邓永忠,等.糖尿病患者牙周非手术治疗对血糖水平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6):444-446.

[7]沈弛晶,尹元正.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5):292-295.

[8]徐菁玲,孟焕新,李峥,等.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1):27-32.

[9]蒋勇,武谨,任安.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治疗护理后牙周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1):88-89.

牙周病护理(篇7)

牙周炎疾病在医学领域内已经被很多医术学者定义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我国, 牙周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展速度高于蛀牙[1]。最近几年中, 牙周炎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依靠于药物, 主要以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碘甘油3种药物为主, 以下是对三种药物的使用后对比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本院共接收牙周炎患者共108例, 男性患者58例, 女性患者50例, 年龄在35~60岁之间。治疗标准符合口腔医学中的诊断标准。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 分别为米诺环素口腔护理组、甲硝唑口腔护理组、碘甘油口腔护理组, 每组36名患者。

1. 2 研究方法 最常使用的是米诺环素口腔护理法, 这种方法比较方便, 可以直接将药物注入到牙周袋中。甲硝唑口腔护理相对于米诺环素而言稍有些不方便, 需要将药物按照牙周袋大小进行分段, 然后利用外界物注入到牙周袋中[2]。碘甘油一般就是在探针的帮助下将药物入住到牙周袋中。米诺环素软膏的口腔护理为一周一次, 甲硝唑口腔护理时间在每周1~2次, 按照疗程进行, 4~5周为一疗程。第10天和20天时进行复查, 护理人员要记录好牙周炎患者使用药物后的治疗情况及病情的治愈程度。

1. 3 统计学方法 根据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可知, P

2 结果

通过对三组口腔护理组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可知, 各组的项目指标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的治疗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的深度等在复查期与之前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很多报道中体现牙周炎疾病在医学领域内的发展趋势, 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有些牙齿不得不面对拔出的痛苦。牙周炎是人们失去牙齿主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在我国, 牙周炎的发病率要高于蛀牙性疾病。牙周炎是牙组织中的一种慢性疾病, 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主要表现的特征有:牙周袋周围的炎症, 牙齿的松动这些都是导致人们牙齿拔出的原因之一。牙周炎发病的病因有很多:一般是由食物阻塞、嚼创伤等引起, 牙龈肿痛会造成菌斑堆积加重, 引发牙周炎的扩张。牙齿中存在着巨大的病菌, 也就是所谓的牙周病菌, 这种病菌的杀伤力极大, 一旦发生了牙周炎, 牙齿上的各种病菌都会起作用, 导致炎症的加重, 最终发展为牙周炎, 牙周炎发病主要由细菌的变异、免疫组织紊乱等原因导致。牙周炎患病初期不易察觉,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疾病, 反复发生, 时好时坏, 治愈后再次发生, 比之前还要严重, 总的来讲就是复发率越高, 病情越严重。严重者必须遭受牙周袋的疼痛或者失去牙齿[3]。

在进行牙周炎疾病治疗期间, 对于牙周炎的患者来说, 局部治疗最为适宜, 先去除牙龈上残留已久的牙石, 在进一步的去除牙周袋上面的牙石, 这样可以充分的将药物入住到牙周袋中, 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这种治疗的方法, 一段时间内牙龈的红肿现象可消除, 牙龈出血现象得到缓解。通过观察3中药物的治疗方法, 通过药物注入到牙周袋内, 均可杀死牙周袋周围的各种病菌, 药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达到了杀菌消毒的作用。通过对三组口腔护理组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可知, 各组的项目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治疗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各组中的项目如: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的深度等在复查期与之前对比, 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牙周病护理(篇8)

2牙周维护治疗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2.1在牙周病中的应用

牙周病治疗后短期内,牙周致病菌即可重新积聚并引起再次感染和病变的进展。有研究显示,牙周病患者的缺失牙数与维护治疗的间隔期呈正相关,牙周治疗后10年内定期维护治疗的患者,其牙周整体状况优于未定期维护治疗的患者,通过定期维护治疗不仅可预防或减少牙周病复发,同时使牙龈炎得到很好的控制,预防和减少牙齿的缺失,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他疾病和不良状况,有效维护牙周状况的稳定,降低破坏率。Holtfreter等[6]报道,牙周炎在德国成年人中具有较高发生率,目前持续牙周维护已经成为牙科医生在牙周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应该将牙周保健重要性宣传工作在社区中有效落实,以提高人们的牙周维护意识。章彦彦等[7]研究发现,在牙周维护中应该依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护方法,其中牙线及间隙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韩佳佳和林晓萍[8]也指出在牙周病治疗中,应该做好定期牙周维护,构建预防为主的保健理念,从而有效防止牙周病复发。周铨和徐炬光[9]研究指出,在牙周维护中关于其方法的选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同方法均能够对菌斑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作为维护治疗的一部分,手工和超声刮治器可以有效治疗牙周和牙龈疾病,但是仍有局限性。Caffesse等[10]报道,残留牙石的多少与牙周袋深度有关。牙周袋深度越深,完全没有牙石的牙面百分比逐渐下降[11],对于洁刮治和根面平整,探诊深度为2.9mm被称为临界探诊深度。对于所有探诊深度>4.2mm的牙周袋,由于手工和超声清除率的局限,非手术治疗可以作为首选[12],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纵向研究表明,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只要治疗恰当且密切随访,牙周病的效果可长期维持[13]。牙周维护治疗是有效监控牙周病的唯一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龈上、龈下菌斑,从而使牙周病的发展控制到最低程度。其以彻底消除牙周病诱发因素,恢复牙周组织健康为目的,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同时又是一种预防措施。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实施牙周维护治疗患者和未实施牙周维护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14-15]。Becker等[16]研究发现,未实施牙周维护治疗患者的失牙速度为0.36颗/年,实施者为0.22颗/年。另有研究报道,在实施有效临床治疗后,没有实施牙周维护治疗患者的附着丧失风险是实施者的5倍[17]。由此可以看出牙周维持治疗在牙周病治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2.2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正畸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带固定矫正器,易出现食物滞留,牙齿最难清洁的部位是托槽间牙面、牙龈缘及牙齿邻接位置,长此以往会形成菌斑,对牙周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对其牙周组织健康产生影响[18]。固定矫正器不可避免地使口腔卫生维护的难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维护的重要性。张娟和刘瑜[19]研究表明,定期牙周维护可以降低患者固定正畸过程中牙周疾病的发生。王慧茹等[20]也同样指出牙周维护在正畸的应用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口腔清洁度,减少菌斑形成。张春辉等[21]指出牙周维护有利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牙周健康,比单纯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更好地降低牙周不良反应,同时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正畸综合治疗过程中,认真清洁矫治器托槽、带环与龈缘之间的区域,清理的辅助卫生工具包括经常使用橡胶牙签和邻间隙刷,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一旦出现炎症表现,应立即看牙周病专科,及时控制炎症,对未达到牙周组织健康的牙齿进行正畸治疗,不仅无法达到治疗目的,还会加重、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甚至使牙周病患牙脱落。通常中度牙周损害的患者2~4个月需进行1次牙周维护治疗以保证牙周健康。对于重度牙周损害的患者,需注意的是缩短牙周维护治疗的间隔时间,其频率与正畸复诊加力调整的频率保持一致。有文献证实,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以及中草药牙得安牙粉也能够作为固定正畸患者的牙周维护措施[22-23]。因此,对于伴有牙龈炎、牙周炎固定矫正的正畸患者在治疗时进行常规的牙周维护非常必要,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减少菌斑形成[24],强调牙周维护对正畸矫治效果的重要性,以利于正畸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2.3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赵文化等[25]和胡荣丽等[26]研究表明,牙周维护在固体义齿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至关重要,关系到修复体的修复成败和使用寿命。Ikai等[27]的研究对固定义齿修复后,患者的基牙及固定义齿未进行定期牙周维护,导致牙菌斑增多,引起许多牙周问题,这是导致修复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及并发症。Mine等[28]在可摘除局部义齿基牙牙周病复发的风险进行研究,并指出不实施牙周维护患者如果其间隔复诊时间>6个月,就会导致其牙周微生物致病菌显著增加。修复治疗中的维护治疗分为临床医生制作过程中的牙周维护和患者使用过程中的牙周维护。在实施修复前,首先需要对基牙进行牙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建立健康的牙龈和龈沟。义齿修复后,患者的口腔环境发生了变化,义齿戴入形成了新的菌斑滞留区,也对部分基牙增加了负担。如果不能做好牙周维护工作,义齿修复会产生新的问题。如基牙松动与疼痛,基牙龋坏,牙槽骨的吸收以及义齿性口炎等。临床医生制作的修复体完成的同时,要指导患者如何进行个人日常牙周维护。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每日早晚刷牙3min。可以配合使用漱口水、牙线、牙间隙刷等有效清除滞留的细菌。此外,对于固定义齿的桥体使用牙间隙刷重点去除邻间隙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对于可摘除义齿用清洁片浸泡义齿,可有效去除附着在义齿表面的细菌、真菌、烟渍及食物残留,防止其对口腔卫生进行二次污染。如果出现牙石堆积、牙龈红肿、出血等情况及时进行牙齿洁治及牙周刮治。因此,强调定期的牙周维护在义齿修复的重要性。

2.4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随着口腔种植骨重建技术的日益成熟,种植修复学在医学领域逐渐受到重视,种植修复已广泛应用于局部或全口牙缺失的患者。种植修复并行使功能后,由于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牙周维护重视程度不够,菌斑堆积。菌斑在矿化牙齿表面的黏附力较强,而在钛表面的黏附力较弱,因此种植修复体表面清除菌斑比牙表面容易,但某些种植修复体形态复杂,很难去除其特征性结构区的菌斑,造成种植修复体周围菌斑堆积,刺激机体发生炎性反应,种植修复体周围组织炎病变可突破黏膜屏障及骨组织,导致附着丧失及骨吸收,最终导致种植修复体松动脱落而失败[29]。微生物学研究发现,微生物牙菌斑是种植修复体周围炎发病的始动因子,与天然牙牙周炎相似,都是由口腔厌氧菌引起。种植体修复后的牙周维护是种植修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种植修复体周围炎的关键,是种植修复体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30]。目前对种植修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去除种植修复体周围袋内的微生物,以及对种植修复体表面和骨整合区进行去污染和表面处理。张筱薇等[31]研究发现,种植修复后时间越长,且伴有牙周病史者,其种植修复体周围炎的发生概率升高。林莺和潘在兴[32]研究发现,牙周维护能够显著提高种植修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性,从而提高种植成功率。杨光艳等[33]对重度牙周炎致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中短期效果进行分析,指出必须加强种植修复体维护以提高患者中短期存留率。关于种植修复体维护方法的选择,田淳等[34]研究发现牙间隙刷在维护中可以对其牙邻面实施有效清洁,减少患者牙周菌斑和感染发生率。黄远亮等[35]在种植修复中应该依照患者的实际特殊性采用专业工具和方法。徐欣[36]也指出必须要严格掌握牙周病患者种植修复的恰当时机和种植时机,在种植修复完成后,必须要加强对其实施牙周维护和种植体维护。为了保持牙种植修复体周围组织健康,重要的是设立一个有效的维护方案,口腔中有种植牙时,患者应特别注意种植牙的卫生状况,清洁的重点部位是种植牙的颈部以及周围的牙龈组织,应使用软毛、刷毛尖端经过磨毛处理的牙刷。除了坚持每天早晚刷牙1次、饭后漱口之外,由于种植牙的颈部一般较天然牙缩窄,尤其是后牙,两牙之间的牙间隙相对较大,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清洁牙齿邻面和牙间隙。种植牙维护治疗的方法为超声波洁治、机械性洁治,洁治需要使用专用的牙周洁治器械,研究证明碳纤维洁治器头的效果更好,不可用普通的牙周洁治器、刮治器等对种植牙进行洁治和刮治,否则会损伤种植体表面。种植义齿的维护治疗是由种植专科医生对种植义齿进行专科检查和对症处理。复诊时间常规在种植修复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以后每半年或1年复诊1次。复诊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和口腔菌斑控制情况相应调整,依从性差或口腔菌斑控制不良的应增加复诊次数。

牙周病护理(篇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口腔保健上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口腔清洁等等,针对口腔疾病的治疗其要求也不断上升,进行口腔护理的方式、工具、护理液等应用和研发日益多样化,但口腔受口腔湿度、温度、食物残渣,以及微生物等造成细菌繁殖,口腔中存留着大量细菌,导致口腔有更多感染性细菌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龋病等,此类疾病对口腔护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特别是牙周炎疾病患者。针对此疾病的治疗,其基本治疗方式则为给予局部基础治疗,但较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为局部用药。目前,各学者为了预防抗生素所带来的各种缺点,全心力研发口腔护理药物,在医院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疾病有效药物。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68例牙周炎患者(168颗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如X线片等等,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符合《临床口腔医学》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6例(56颗牙)。A组中包含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2.31±1.24)岁;B组中包含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33~58岁,平均年龄(43.01±1.21)岁;C组中包含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32.5~57岁,平均年龄(43.24±1.19)岁。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课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药物进行口腔护理,B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棒药物进行口腔护理,C组患者给予碘甘油药物进行口腔护理。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处理后,将患牙隔湿,牙周和牙龈使用干棉球擦拭干。A组,用注射器轻轻插入到牙周袋底部,缓慢将药物注入到牙周袋边缘,看到有药物溢出为止。B组,把准备好的甲硝唑棒分为3 mm长的小段,用镊子将甲硝唑棒夹至牙周袋袋底放置。C组,把探针上蘸取碘甘油药液,把药液流入到牙周袋中。1次/w,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指标判定 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各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体征指数,包含PLI、AL、PD、SBI等指标,并做好记录;本研究中所涉及到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同时需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PDL、PD、AL、SBI指标状况,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医学界中已将牙周炎疾病确定为继心血管、癌症疾病之后,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第三大杀手,且此疾病是导致成年人丧失牙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若不及时接受有效诊断和治疗,则会加大患牙拔出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我国牙周炎疾病发病率和蛀牙发病率进行比较,前者明显要高。牙周炎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始动因子为牙菌斑,而临床治疗牙周炎疾病基本方法是将牙菌斑去除。临床主要采用机械性超声波震荡进行洁齿以及根面平整术去除牙菌斑[2],但因为牙周袋类型、深度、根分叉等,以及根面凹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此疾病的基础治疗疗效不理想,所以,在治疗牙周炎上给予协助治疗方式则有必要性,可使牙周炎疾病治疗疗效有明显性提升。而辅助药物治疗则首选为抗生素。通过测定各抗生素对牙周炎疾病疑似致病菌抗菌性状况,得到抗菌活性较高的为四环素类药物,可抑制组织胶原酶,附在牙体硬组织上,将药物疗效缓慢释放[3],因此,此类药物成为在牙周炎疾病治疗上的首选药物之一。牙周炎疾病给予基础的局部治疗,可消退牙龈红肿,让牙周袋溢脓和出血状况得到缓解或消失。本研究中A组所使用的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含有半合成四环素成分,有研究报告表明,此药物浓度在0.1 ug/ml时可很好的抑制牙周病菌微生物。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

综上,临床中,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选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药物,此药物可使患者各临床指标得到更好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牙周病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10-02

侵袭性牙周炎是始于青春期前后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1]。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初期无明显疼痛不适,会出现牙齿咀嚼无力,牙龈出血、发痒、发胀等症状,由于侵袭性牙周炎病程进展极快,很快患者会感觉到牙齿松动、口臭,严重时牙齿会出现移位、牙周袋溢脓等。若不及时就医治疗,会导致患者牙齿脱落,影响其日常生活。文献调查表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对自己病情缺乏认知,因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2]。笔者将2009年3月~2010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分组进行心理护理联合临床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7岁,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例。

1.2 患者心理分析

1.2.1 自卑恐惧心理本组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恐惧心理,当患者发现牙齿咀嚼无力、牙龈出血时,由于缺乏对侵袭性牙周炎病情的认知等,患者易出现恐慌心理。当牙齿松动、移位严重时,上颌前牙前突呈扇形排列,开唇露齿,影响美观,使患者恐慌的心理更加严重,加上有明显的口臭,使患者害怕与人交流,精神压力非常大,逐渐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其中女性患者最为明显,表现为就诊时顾虑重重。

1.2.2轻视病情心理侵袭性牙周炎由于早期无明显的疼痛不适症状,故易被患者忽视,加上有些患者自身口腔保健意识较差,当出现牙齿松动、移位时不认为是口腔疾病的表现,只有当有明显的咀嚼功能障碍,严重的牙齿移位、牙周袋溢脓和明显口臭时,已影响到其正常的的生活时,方来就诊。往往此心理男性患者居多,加上其本身只是层次较低,治疗中配合意识较差。

1.3心理护理方法

1.3.1 安慰和鼓励由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在治疗全程中,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患者。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与患者沟通,通过交流逐渐接触其内心顾虑。对于患者提出的任何病情问题,都应当耐心的给予解答,不能出现不耐烦或忽略患者,从而增强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信任感。给患者宣教侵袭性牙周炎病情的基本只是,让患者了解其病情程度,并结合临床治愈的实例告诉患者侵袭性牙周炎坚持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增加治愈的信心和勇气,能够正确的对待病情,积极地配合治疗。

1.3.2 积极引导对于有不在乎心理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应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对该病情有足够的了解,能够认识到病情带来的危害性和及早就医诊治的重要性。使患者确信牙周系统治疗对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1.3.3 纠正患者错误观念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是一种系统的综合治疗,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药物治疗;松牙固定;牙周翻瓣手术治疗;牙周脓肿切开引流;牙髓、牙周联合治疗;维持治疗,一般治疗过程要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过程中,性格急躁的患者很容易半途而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发觉,并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告知早年失牙的危害性,从而使患者稳定情绪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还有部分患者经过跟上洁治、跟下刮治和牙周手术后,牙齿松动仍无太大改观,就对系统治疗产生怀疑,丧失继续治疗的信心,此时要宣传部分牙周疾病知识,解释清楚牙周组织的新附着是一个慢性过程,一般术后1~2个月才会产生临床效果,并且讲明术后维护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查以预防复发。并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以消除菌斑。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护理学由单纯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对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重要。侵袭性牙周炎发病速度快,一旦确诊便需要立即定出治疗计划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要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3-4]。本研究显示,心理护理组患者好转率为100%,患者在配合度、按时复诊、坚持自我维护治疗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及其转归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采方.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7.

[2]孟焕新,张立.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81-84.

[3]蒋运杰,刘晓红,田淑梅.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治体会[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3):419.

牙周病护理(篇11)

牙周炎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威胁着人们口腔健康,是导致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因素[1]。大多数患者对牙周炎认识程度不够,总认为牙疼不算什么,治疗过程中不认真遵照医嘱,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为此,笔者就牙周炎优质护理在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疗效方面产生的影响做出研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50例,患者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2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临床表现为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溢脓、牙齿酸软等慢性牙周炎症状。所有患者不存在全身系统性疾病,对四环素无过敏反应,非孕期及哺乳期妇女,3个月内无牙周治疗史。

1.2 方法 第一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清洁,不进行优质护理,第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清洁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治疗前心理护理。牙周炎患者往往存在口臭、异味等症状,存在自卑心里,在公共场合不敢开口说话,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前,耐心的和患者沟通,使患者摆脱自卑心里,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②治疗中健康教育护理。向患者介绍一些牙周治疗的基本知识和牙周维护的基本知识,并在假牙模型上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耐心的讲解其中的注意事项,介绍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合理的刷牙时间,2次/d,3~5min/次,经常漱口,如何正确的选择牙刷和牙膏,牙刷尽量选取刷头椭圆形个头适中刷柄长短适中,刷毛细软的尼龙丝,牙膏选取含氟牙膏,可以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每次用黄豆粒大小的牙膏刷牙就行。③治疗中饮食注意护理。在治疗期间提醒患者饮食要有规律,少食油炸煎熬等油腻食品、海货、大蒜、韭菜、烟酒等刺激性食品,多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少吃糖和精制糖,禁食辛辣、生硬,多喝水。④治疗后出院嘱咐。对经过治疗康复的患者进行出院嘱咐,提醒患者在饮食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口腔清洁,提高对牙周炎的重视程度,定期到医院来复查[2,3]。

2 结果

第二组患者25例全部康复,康复率100%,第一组患者康复15例,康复率为60%,第二组患者全部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牢记饮食注意事项、能正确的选取牙刷和牙膏,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注意口腔的清洁,牙齿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明显比第一组低。

3 讨论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疾病,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对口腔的危害非常大,严重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牙齿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优质护理是社会发展医学进步的重要表现,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牙周炎尚无根治办法,但预防办法有很多具体方法为:①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做到早起及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②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起信号,如果在刷牙或者吃东西的时候出现牙龈出血,要及早引起重视,这是牙周有炎症的表现,及早到医院进行就医,以免延误病情。③提高牙齿及口腔免疫力。将牙周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牙线,避免选择不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导致牙周炎恶化。④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结构要营养均衡。多吃牛奶、鸡蛋、蔬菜、瓜果等有利于牙齿健康的食品,少食生冷、辛辣、含糖等食物,减少对牙齿的刺激,多食含纤维的耐嚼食物,有效增加唾液分泌,利于牙面及口腔清洁[3]。

对于牙周炎的治疗不仅仅跟患者的生活习惯、医生的医术及患者患病程度有关,也与护士护理工作情况相关,优质的心里护理可以树立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牙周炎的认识程度,良好的刷牙习惯可以很好的辅助治疗,对饮食的注意,避免了治疗无效果,边治疗边发展的情况发生,出院前的嘱咐是对患者的一种提醒,降低牙周炎反复发病率。优质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缩短了医患距离,优质护理辅助治疗,缩短了牙周炎的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因此,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牙周病护理(篇12)

【关键词】

根尖周病;综合护理;效果

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发生于牙齿根尖周围或根分叉部位的牙骨质、牙槽骨及牙周膜等组织的一类炎性疾病,主要是由牙齿受外力或牙髓感染所致[1]。对于根尖周病尽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重要。护理工作到位与否,也与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根尖周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本院对部分根尖周病患者给予了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进行治疗的60例根尖周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3±10.9)岁;23例慢性尖周炎,23例急性化脓性尖周炎,14例急性浆液性尖周炎。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

1.2方法两组均行根管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治疗前准备手术开始前,护士认真准备好各种手术器械、药品、物品,包括拔髓针、各种钻针、口杯、根管消毒药、3%双氧水、牙胶尖等。同时,由于疾病产生剧烈压痛感,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躁、紧张等负性心理,护士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2治疗中护理①开髓准备:开髓前,护士应准备好碘酒、棉签等物品。如果患者牙周底洞的腐质单薄或较软,应准备一把锐利挖匙。②根管预备:治疗时,应预先准备带橡皮扯动片的扩大器或是根管锉;术中,每更换一次根管治疗器械,均应认真冲洗、消毒根管,并对器械进行吸水排唾处理。完成根管预备工作后,为医生准备好生理盐水冲洗器,以便对根管进行冲洗。③根管封药护理:完成根管治疗后,需封闭根管。护士应在光滑的髓针卷上棉捻,并准备好根管消毒药物,待完成封药后,及时应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④根管充填护理:护理人员应将螺旋充填器或光滑髓针安装好,并为医生递送牙胶尖。完成根管充填后,将牙胶尖部分切除。术后,提醒患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患者使用软质毛刷刷牙,并在用餐后用温水漱口,防止牙龈出血或口腔溃疡。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评价总分≥90分;基本满意:评价总分为60~89分;不满意:评价总分≤60分[2]。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问卷内容包括护理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技巧、护理态度等10项内容,每项10分。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根尖周病是口腔科的多发病、常见症。通常情况下,当牙髓有发炎症状时,产生的病变物质与细菌存在根尖孔,并向根尖周组织扩散,进而导致根尖周炎病。临床实践发现,大多数的根尖周病均为牙髓病所致。因此,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牙髓病,并尽早进行治疗,极有可能治愈根尖周病。在根尖周病的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也是患者术后可以得到良好恢复的重要保障。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对观察组采用了综合护理,如术前准备好相应物品、药物、器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治疗信心;术中严密配合;术后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等。参照组给予了常规护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也至关重要。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根尖周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