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用途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5-21 08:39:04

人事档案用途

人事档案用途(篇1)

 

档案管理是一项极具枯操性、复杂性和繁琐性的工作,做好档案工作当头棒喝的是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我国档案管理质量,完善和优化我国档案管理机制,加速档案管理科学、现代化的进程已成档案管理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心理素质,谋求档案管理工作新发展新跨越。

一、积极心理学浅析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首创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dligmen M.E)。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关注人类的潜力、动机和积极因素等方面,不断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使个体在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关系中实现价值,指导人们获得成功和幸福,更加自由、快乐地生活。

积极心理学在档案管理的运用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运用积极心理学使档案管理人员内心积极力量优于消极力量。每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内心深处都存在两股力量,即以快乐、友爱、希望、宽容、责任心、幸福等为代表的积极力量,和以悲伤、自私、自卑、贪婪等为代表的消极力量。

第二,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档案管理人员人性中的积极力量。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工作人员培育和增加积极力量,削减和抑制消极力量,帮助员工完成心理转换,促成积极人格,使其积极地、高质量地投入企事业档案管理工作和生活中,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满足和幸福感。

二、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产生职业倦怠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具有以下行为特征:

(1)对档案工作丧失热情, 对前途感到无望。情绪焦躁、易怒, 对人和事漠不关心,缺少好奇心。

(2)工作态度消极, 责任感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没耐心, 徽衍了事。

(3)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常常迟到早退, 有的甚至开始打算转岗位, 后悔选择了档案管理上作。

(4)经常有无力感和挫败感,开始降低个人追求, 消极评价白己, 对前途感到渺茫。

(二)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通过近几年对档案工作的密切接触和了解,我把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五点:

(1) 被认可和发展的机会较少,个人缺乏成就感。调查发现,一些企事业单位重业务重发展,忽视了对档案管理重视。有的单位由于经费的紧张和管理体制的漏洞, 削减了对档案人员培训、进修的机会;档案工作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个人价值的不到更大发挥;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上不平衡,未能实现按劳分配。档案工作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 各工作环节、操作程序化明显受条例、规则限制, 长期跟文件、资料、档案、电脑打交道, 工作琐碎、单调、枯燥, 重复性较强,缺乏新鲜感, 缺少机遇和挑战性, 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时间长了, 难免有失落感。

(2) 工作任务繁重,要求严格。档案管理人员干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热情、细心、恒心和耐心, 还必须有高度的保密意识,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由于任务繁杂、琐碎,往往给档案管理人员造成极大地心理负荷,从而导致其失去工作自主性。

(3) 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的严重失衡。档案管理需要面对大量的档案材料,需要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利用,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心理疲劳。现在一些八零后心理环境过于美好,对现实工作环境产生厌恶感。

(4)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档案记录着一个单位的发展轨迹。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高山远瞩的眼光,仅看到现实利益,没能认识到档案具备成为现代信息机构的基础和可能。现状与未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这种差距长期未能得到很本性的改变, 使一部分人对未来的前景产生了怀疑, 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丧失了信心, 甚至怀疑自已的未来前途, 以致对档案职业失去了兴趣。

三、探索运用积极心理学开辟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新途径

1、积极引导员工快乐幸福工作,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身心健康。

企事业单位要把实现档案管理人员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作为管理目标之一。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在受到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后,能够真正体验到成长、发展及创造中的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企事业应视档案员工为合作者,企事业的所有者、管理高层和档案管理人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是在工作上扮演不同角色而已。

第一,企事业单位领导者对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信任,相信员工有能力、潜力走向成功,给每一个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人生价值。

第二,让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热爱单位、热爱工作,心甘情愿地为档案管理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忠诚与才能。

第三,经常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让档案管理者为提升企事业创新精神,增添企事业活力,提高竞争力贡献力量。

2、要努力培养员工的积极特质。论文大全,有效途径。。

积极特质也就是在个体层面上的一种积极人格特质。如乐观、创造性、智慧、自我控制等。论文大全,有效途径。。论文大全,有效途径。。积极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一方面,人格的发展需要某种动力,当个体想要拥有积极人格的需要产生后,他就会主动去了解并学习积极人格者应具备的行为认知,并将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放弃。论文大全,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潜能,有争取自由和不受压制并在行为中体现自己力量和能力的愿望,这种愿望能够推动人格的发展。论文大全,有效途径。。心理学家们对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病情相同的情况下,乐观的、自我控制的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会继续积极地工作、生活,且更为长寿,更容易康复。有研究者(Suzanne,2003)进一步研究了乐观对癌症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发现乐观者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症后,会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应对策略来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生活和工作,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抵御疾病及其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患者对康复的期望,增强其身体免疫力。此外,研究者(Schweizer,2001)还发现,乐观者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其抑郁水平较低。而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水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乐观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挖掘工作人员内在的积极动机和资源,培养其积极特质,使档案管理工作者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动决定者,而不是被动执行者。工作人员自我投入越多,其行为的自主性就越高,其人格成长的动力也就越足。那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旦认同档案管理的发展目标,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档案管理归属感,并将个人目标与企事业档案管理目标相统一,愿意为企事业档案管理发展而奋斗,必定会在推动企事业档案管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义无反顾的强大动力。

3、要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档案管理人员。

积极心理学强调,我们面对的是普通人,要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关心普通人在良好的条件下能更好地发展、生活,是普通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与以往心理学过分关注人和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限制了人自身正常的积极功能发挥是有所不同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向不被企事业单位看重,其工作人员也往往得不到重视,而且一些企事业单位还存在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吹毛求疵,甚至歧视的现象。其实,过分地揭露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不足常常会引起工作人员的反感情绪。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发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打击批判式的消极管理只能取得相反的作用,甚至会泄露企事业机密,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档案管理的关键之处,应以人为本,关注档案管理人员身上的积极因素,让其获得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增进工作人员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从而激发出他们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最终实现企事业单位绩效的宏伟目标。

4、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积极的环境。

个体的发展,既受个体个人特征的影响,也离不开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中,个人的积极体验、积极的心理品质总是受到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积极的环境是指影响个体积极品质形成及其潜能发挥的家庭、学校、社区、大众媒体等环境因素。经研究发现富裕的、提供更多支持和鼓励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儿童;合理的社会规范会促进个体提升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公共事务如公益事业等负有责任)。论文大全,有效途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人,会主动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选举等,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等)的形成。因此,企事业单位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支持、更多的鼓励和更合理的规范,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人员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才能提高其满足感、快乐感和幸福感,从而才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追求其积极地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

[1]贺文.浅议档素管理人员心理素质[J].陕西档案.1995(5).

[2]李宜霞.浅谈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症.图书与档案管理.2007(2).

[3]郅利聪.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高校教师和谐管理策略[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李自维.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生思想教育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人事档案用途(篇2)

1 档案馆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职能决定馆藏建设的基础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章第八条明文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国家档案局编写的《档案馆业务建设与管理》也明确提出: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并通过提供利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服务的社会事业机构。这都说明,文化事业性是档案馆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档案部门树立科学的、文化的、开放的档案观,不断丰富、保护、开发档案文化资源。这种“文化事业性”是档案馆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做好馆藏建设工作的理论基础。

《档案馆业务建设与管理》科学地将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称为档案馆的三个基本职能,可以说,大力加强馆藏建设,不断丰富和优化管藏,是档案馆基本职能发挥的起点,否则,档案馆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档案数量急剧增加,利用需求迅速增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其数量几乎呈几何级数增加;新型档案,如电子的、声像的、實物的档案,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激增不减。从利用需求看,党政机关推进民生工程,科研机构课题攻关,其决策依据、落實政策和学术查考而利用档案;广大民众享受“阳光政务”以及盛世修志和群众文艺而利用档案,这都为我们档案人丰富馆藏,优化结构的天职提出更多更高要求,为各级各类档案馆的馆藏建设发出现實而又紧迫的“呼声”。

3 国家扶持档案馆建设,全国馆藏能力迅速提升

2010年以来,国家實施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仅江西省就有57个县级综合档案馆被列入“十二五”中央补助投资项目,全国各地档案馆建设如火如荼。可以预见,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今后还会继续加大对各级档案馆建设的投入。国家的重视和扶持,将大大改善档案馆在馆库建设、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迅速提升馆藏能力,为馆藏建设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和软硬件保障。

4 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的出台是重要契机

2011年11月,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公布《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9号令),明确并拓展了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是各级各类档案馆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档案资源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方向的把握

这里所说的“方向”,是相对9号令中的“范围”而言。如果说“范围”是纲,“方向”就是目,纲举而目张。或者更具体一点说:“范围”是“面”,确保档案收集的广覆盖;“方向”则是“线”,突出馆藏建设的重点和特点。众多的“线”,组成广而厚的立体“面”。本文主要探讨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建设的重点和特点,也就是馆藏建设的个性方向:

1 为民举政特色

馆藏建设坚持“为民举政特色”方向,就是指注重收集和保管一个地方或部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之举、独特之举的档案资料。如江西省收集實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档案,新余市收集创建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档案,又如某个城市收集保障房建设工程档案,某家企业收集振兴工程档案。这一方向的馆藏建设,档案资料收集要主动而不被动;要有选择而不盲目,要坚持一个时段而不突击一时,从而使收集的档案资料在反映和记录“为民举政”上真實、全面、系统。

2 区域文化特色

具有文化特色的档案记载和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也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写照。如北京胡同民居史料、藏族哈达礼仪档案、江西红歌文化档案、分宜夏布文化档案。开发区域文化特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部分档案,是开发和传承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无疑是加强馆藏建设,丰富和优化馆藏的重要方面。收集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档案,应遵循特色性、真實性和前瞻性原则,采用纸质、声像、實物、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载体,使档案资料图、文、物并茂,充分而且生动展示本区域和本单位的人文历史、民俗民情。

3 历史阶段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重视收集和保管档案的历史传统。收集和保管具有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特色的档案资料,是馆藏建设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我们要想方设法寻访、收集和保护历史档案资料,满足人民群众对历史文献典籍的利用需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利用今天已经比较成熟和先进的收集和保管手段,我们要力争为后人留下尽可能丰富的档案资料,让他们去还原和评说今天的历史风云,激励新的而又伟大的奋斗进取。

4 部门和专业特色

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1992年的《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与布局方案》,不但明确了国家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企事业单位档案馆的设置布局原则,而且就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保管档案的范围也作出了原则分工。9号令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对档案收集范围作了科学和明细的界定。如果说馆网布局是将全国档案资源划块或分条,那么档案收集范围就是“块”和“条”下的细化。9号令不但细化范围,而且突出国家馆作为国家长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性质及其主导地位,厘清了部门档案馆、专门档案馆的管理及其档案的最终归属流向,较好解决了档案重复问题,是原有基础上的继承、发扬和提高。

按照9号令的规定,部门档案馆收集本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形成的档案,但其中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要按有关规定定期向综合馆移交;专门档案馆收集本行政区域某一专门领域或特定载体形态的专门档案或档案副本;企事业单位档案馆收集本单位及其所属机构形成的档案。这三类馆要把准范围,档案收集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更不缺位,形成本部门和专门领域的特色,与综合档案馆一道,建设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又不重复),结构合理的全国档案资源体系。

途径的探讨

途径是完成任务、實现目标的渠道,也是方法。在确定范围,把握方向的前提下,必须走对途径,用对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1 法治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實施办法对档案移交和接收有明确规定,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是贯彻执行《档案法》、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法规性文件。要依靠法律和行政的力量,通过下发文件,公告,组派工作队伍等方式,向各地各有关部门,向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收集和征集档案资料。同时,要对损毁、遗失和拒不归档的人和事依法查处。分宜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下发文件,派出工作组,依法将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形成的已保管满5年的档案资料移交于县档案馆,历时6个月,征收进馆3350卷。各地各馆长期以来的實践证明,依靠法治和行政的力量,是做好馆藏建设的主要和有效途径。

2 经济途径

也就是征购。有些珍稀档案资料,如名人手稿、字画、族谱,社会组织或个人在收集和保管中付出辛劳和经济支出,这些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档案馆应依法收集入馆,同时应对有关组织和个人作适当经济补偿。

3 专题途径

对于建设项目、移民工程和人口普查、创建文明城市等单项而又具体的重要工作或活动,应与有关单位或人员协商,落實专门人员,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专题收集,及时形成相对成套的档案资料。

4 捐赠途径

加强档案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国家捐赠档案资料,允许捐赠者对所捐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有权提出合理的利用权限。党委、政府或档案部门应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价值较大的捐赠,应该予以适当的表彰奖励。

5 代管途径

就是档案馆帮助另一方代为保管档案。委托代管的一般是库房或工作人员等方面不具备档案安全长久保管的条件。代管双方应议签协议,明确代管期限和利用权限等事项,有的还应协定代管经济补偿事项。档案馆对代管的档案资料应尽安全保管的责任,但没有所有权,利用权限也只能协商议定。尽管如此,一些馆库容量大、保管条件好的档案馆,代管档案不仅是天职所然,也是丰富馆藏的补充途径。随着全国各地档案馆建设改造的完成,代管档案还是档案部门积极作为、馆尽其用的体现。

保障措施

朝着馆藏建设的方向,走有效的途径,把9号令规定范围的档案应收尽收,还要有政务环境的保障。

1 党委、政府的重视

档案收集是一项须长期坚持而且各方面积极配合的法治和行政行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档案和档案收集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核方案,纳入领导干部抓落實的重要内容,配齐配强档案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力量,帮助解决好政策措施、馆库建设、人员经费等问题,为收集和保管档案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2 社会高度的档案意识

人事档案用途(篇3)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

2.1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的掌握确定工作方向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完善中,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以此为基础确定档案管理创新途径及内容,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应首先对自身的档案管理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确定工作方向。以具有针对性对策制定与执行,保障档案管理创新途径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不足、档案检索及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及方向应针对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制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2.2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求及管理制度评价结论,确定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方向与内容。针对事业单位档案内容及岗位机构设置情况,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对档案管理制度中的内容进行创新,结合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情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2.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利用率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利用率较低,影响了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注重服务手段的创新,利用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制作档案部门网页,并增强网上信息检索功能。模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与运用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档案使用率、提高档案服务手段及服务水平。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在线服务系统,针对现代办公自动化现状,提供在线服务功能,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2.4创新档案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需要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因此,现代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创新中还需要加强档案资源的共享。针对事业单位间的合作需求、建立联合目录及共享体系。通过联合目录方式的应用,使事业单位间能够了解相互档案资源情况。并以互联网数字化档案管理实现信息的互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

2.5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我国事业单位还需要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结合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实施现状、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时间,建立以网络培训为主、实体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管理技能的培训,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

2.6强化保密机制创新,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面临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创新需求。根据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带来的安全需求,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密机制。通过信息拷贝、信息传输等相关制度的建立,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保密工作。同时,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的使用等进行强化,避免数据库及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保密问题,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3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方案评测体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中,必须建立创新方案评测体系。通过创新方案评测体系的建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创新内容等进行评测分析。确保创新途径及创新内容的科学性及适用性,避免创新方案编制不合理、内容不合理等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使用人员、单位精英管理人员的参与,保障评测体系能够对创新方案进行有效评测,确保档案管理及使用目标的实现。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创新奖励机制的建立,以奖励刺激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积极发挥创新主动性,保障创新方案及创新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化。

人事档案用途(篇4)

何伯轩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的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宏观,放开微观。”对此宋芳也持相似的观点,认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就是要对档案事业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以法律监督管理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此外,张怀笔将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向归纳为:“一是把档案事业由封闭型改为开放型;二是把过去的行政管理型改为服务型;三是把治理方式由过去的人治型改为法治型;四是把管理手段由过去的手工操作改为科技型;五是在管理效益方面由过去的无偿利用改为效益型;六是把档案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由过去的不计价管理改为计价管理。”对此,笔者认为,张怀笔先生所说的前3种可视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而后3种则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

2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途径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是一个目标,达成目标需要具体的途径。张怀笔认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途径。”要施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不仅须提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而且还须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保证”。而宋芳认为:“法制手段应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调控的主导,加快档案事业建设,必须依法治档,依法行政,搞好行政执法。”

3 转变后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

对转变后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有5项论:“合并后的档案局(馆)在行政职能上主要抓统筹规划、执法监督、教育培训、协调服务和舆论宣传。”有7项论:一是以法制建设为职能;二是以制定标准规范为职能;三是以科技进步为职能;四是以组织培育档案信息市场为职能;五是以开发利用为职能;六是以建立档案产业为职能;七是以对档案无形资产评估界定委员会、监事为职能。还有10项论:一是制定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抓好规划实施,确保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同步发展;二是协调档案事业内部馆与馆,馆与室,机关、企事业之间,档案基础工作与利用工作,档案业务与教育、科研、宣传之间等内部关系,协调档案部门与文化建设及有关部门的关系;三是争取党政领导重视支持档案事业,制定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人、财、物等基本条件;四是对管辖范围内的档案工作依法进行监管,搞好重要档案申报登记和超前控制,对档案的权属、流向、转让、交换、出卖、赠送等进行控制,把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作出鉴定,面向全社会监督管理,确保档案财富的完整与安全;五是对同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制定档案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搞好业务目标管理和咨询服务,依法搞好业务建设;六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社会热点和档案工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档案政策,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七是参与重点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参与重大活动组织,负责文件材料的前期控制和档案信息服务;八是搞好法制建设,将法制监督与业务指导从对象、范围和任务上分开,形成独立的法制工作体系,做好执法监督检查;九是建立区域档案目录中心,搞好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十是搞好档案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搞好决策咨询研究,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人事档案用途(篇5)

关键词:中学档案 开发利用

中学档案是学校历史和校园文化的积淀,它真实记录了和反映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活动的全过程和成果,并为教育教学、科研等提供素材,为学校管理提供可靠的凭证,同时它还具有文化教育功能和价值,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保存档案、发展档案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积极开发利用中学档案信息资源,使其为学校建设发展乃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中学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下面就如何做好中学档案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重视档案收集,丰富室藏,是中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

丰富的档案室藏,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中学应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档案类别,多层次、多渠道地在各部门、师生中收集、征集档案资料,丰富室藏。

中学档案资料的收集能否完整,一是要抓好上级下发文件的及时归档。档案人员要定期清理、鉴别文件,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归档范围确定归档文件。二是加强文书管理,做好各项活动形成材料收集工作,档案人员要掌握学校工作、活动动向,这样才能保证归档材料的完整性。三是重视收集声像档案。应指定专人对活动等进行录制、拍摄,留存声像资料。档案人员要积极向师生征集声像资料,做到归档完整。只有拥有了全面、丰富的室藏档案,中学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才有了可能。

二、领导重视,科学管理是中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保障

中学的档案量相对较少,档案管理工作也较为不规范,容易被忽视。因此,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就成为中学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学校档案不仅是学校历史发展的真实记载,也是学校历届领导班子执政业绩的记录,应得到认可和认真对待。中学应建立档案室,提供必要的保管条件,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档案业务各项工作。

三、多渠道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收集整理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中学档案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不断拓宽渠道,实现教育、宣传功能,更好地发挥为学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1、建设阅览室

提供借阅或查阅是中学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根据档案保管特点,学校应在档案室旁建设一个阅览室,提供服务台、阅览桌椅等设施,有条件的可供复印设备,降低外借复印档案丢失、缺损的风险。制定借阅制度,规范借阅手续和行为,保证档案安全。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做好监督;借出和收回时,仔细检查案卷是否完好,保证档案完整与安全。

2、印发档案目录

档案目录是联系档案用户和档案内容的桥梁,印发档案目录可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档案工作人员应按照档案分类,编辑档案目录,主动印发给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和师生,使其能及时了解可利用的档案资料。

3、编写好学校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等资料

大事记是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明的文字记载和反映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参考资料,是学校考证历史的重要依据。编写大事记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客观地记录学校一个时期各方面工作内容。组织机构沿革记载着学校的体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变化情况,反映了学校成立情况、性质、职权、主要任务、领导人员变动、内部机构设置等内容,是一个学校办学历史的体现。编辑学校大事记和组织机构沿革,既可让大家了解学校历史,又可作为学生爱校教育的可贵素材。

4、开发校本教材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而室藏档案为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了素材。要做好教材选题,从档案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使课程、教材的开发富有特色。玉溪一中在新课改中积极发掘校存档案,借助其他档案资源,编写了《走近一中》作为校本教材之一,此书让学生、家长、社会认识一中,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5、建立展览室

建立校史、作品展室,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创建校史展室要做好设计,资料收集要完整,以学校发展历史为脉络,将办学成就作为重点,采用平面式和版块式相结合的模式,将实物档案和复制本与精辟介绍结合呈现。通过展厅环境、版面、照明和图文并茂的设计,典藏历史,记录现在,面向未来。创建作品展室,展示历年师生绘画、书法、摄影、科技创作优秀作品,增强学习创新氛围,挖掘师生潜力。展室作品的收集要与师生各类比赛相结合,通过比赛,征集优秀作品,并形成学校特色档案。

6、开辟互联网利用途径

校园网是学校与学生、家长和社会沟通的桥梁,也渐渐成为学校科学管理工具。中学档案室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校园网上建立档案在线阅览室和网络展览室,将可公开的档案扫描件或编研材料置于网络中,供师生浏览、查阅;开辟档案论坛,架设与利用者的沟通桥梁,档案室可藉此征求意见、征集档案,利用者亦可表达需求,促进对档案的利用。

7、丰富校园宣传栏

宣传栏是展示学校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宣传工作重要阵地。应在校园显著位置开设宣传栏,利用照片档案,配以简要文字说明或简讯,制作成精美的喷绘或写真画面,粘贴在宣传栏内,作为学校工作、活动宣传的生动素材,让师生、家长通过宣传栏了解学校,增强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

中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同时还在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档案室要在收集此类档案的同时,开发利用的途径,编辑出版校内教研刊物,使研究成果能在教师中传播和推广,发挥其指导实践作用。玉溪一中于1999年创办了校刊《教苑》,刊物“突出学术,兼顾文艺”,全面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和校园文艺;还编辑印刷了《教苑撷英》、《云南省一级一等完中的办学――玉溪一中教育教学风貌》、《教海拾贝》等书,刊载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9、制作声像资料

照片档案是学校历史的生动反映,它以直接且逼真的影像将信息传递给使用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档案室可以一定年限将照片档案分类整理,配以简要文字,制作成精美历史画册,作为学校宣传资料。

录像档案的利用主要是制作教学光盘。档案室可将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奖的竞赛课录像制作成教学参考光盘,提供借阅,便于教师借鉴学习,以提高教学技能和掌握有效教学方法。玉溪一中自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求索杯”教学大奖赛,每年派出青年教师参加市内外教学竞赛,这些教学竞赛形成了宝贵的声像资料和档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将竞赛课教学过程和赛后研讨会议声像编辑制作成教学竞赛光盘,作为学校软件室宝贵资料,供教师借阅、拷贝,为教师快速成长,相互学习,提供了不少帮助。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用途(篇6)

随着国家档案法规的修订完善以及医院自身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医院档案工作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对医院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同时,作为一个高水平、高标准专科医院更应该注重对档案潜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它是高水平、高标准专科医院综合实力的有力诠释。

1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我院档案室集中全院各类档案,是医院信息的集散地,有文书、人事、党务、医疗、财会、科教、基建、设备、声像、实物等十大类档案。在我们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时,不可能各个兼顾,而是按需开发、讲究轻重缓急。为了使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最优化使用,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是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依据。医院人事档案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以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人事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的调配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1.2病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病案是医疗部门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记载病人的病情、检验、诊断和处置方法的案卷。它是最能为真实体现患者的病情及医务人员的诊疗过程的原始资料。这样的原始资料即能为医院的诊疗、科教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又能在处理医患纠纷、民刑事案件、各类医保、伤残事故等方面具有法律效用。特别是在处理医疗纠纷中,责任判定举证环节病案的证据极其重要。它是公安、司法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司法裁判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因而,它在判定医患双方责任是非,维护医院利益和声誉、保护医务人员权力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切实加强病案的源头管理,从病案的书写、整理、装订、上架排续、调取等工作必须保证高质量,准确无误。每月对新病案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核对,确保工作质量。医院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病案的查阅利用,从而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

1.3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事制度及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入,医院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也显的尤为重要。医院档案室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库,为我院拓展档案管理工作领域、内容、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持。逐步向电子档案管理发展,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互换性,提高工作效率。

1.4科技档案的管理

科技档案是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催化剂。科技档案真实的记录、储存着各项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书、科研成果鉴定证书、计划任务书、科技总结报告、合同书、课题项目评审意见报告书,实验记录、经费使用、性能检测报告以及标准等有关学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因此成为科研成果鉴定申报乃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院科技档案有七十多卷。各种科研成果获奖信息资料完整,为医院的科教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1.5其它方面的开发利用

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通过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基建基档案以及声像档案等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医院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的光辉历程。

2实现医院档案信息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途径

2.1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努力做到多角度、多样化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热情、主动、准确、迅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从而得到尊重和信任。档案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重在“开发”。开拓收集范围,多渠道提供利用,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要克服档案原件不被广泛系统利用的缺点,多层次收集。

2.2要转变服务意识,提高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现代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在追求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档案工作也是如此。所以档案工作人员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去努力拓宽档案利用的途径。要破除过去视档案为党案,只管不用或者重管轻用的服务观,要转变过去“守门待客――为用户找档案”的被动服务方式;树立“上门服务”,“为档案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意识。

2.3应重视档案人员的在职培训,注重知识积累

提高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抓好培训和断续教育。因此,应积极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新技术学习班,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在实施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及时获取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及相关信息,解决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更新知识结构。

2.4要把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轨道上来,做好信息支持工作

医院档案作为一种可靠的信息来源,它是医院领导决策、处理问题、安排布置工作、制定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医院档案室要认真做好业务基础工作,熟悉本机关业务知识、工作动态,及时了解领导意图和决策计划,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为领导提供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档案室一方面了解需要什么材料,做到积极提供,主动服务。另一方面注意各个部门利用档案的需求规律,力争把准备工作做到前面。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意义的认识,不断探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新途径,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医院现代化发展中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档案业务工作真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珏.医院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3):201.

[2]温力伟.论医院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管理.《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43.

人事档案用途(篇7)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26—02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文化的产物。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充分认识档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档案与文化的关系

(一)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资源

档案是在人类活动中,为弥补人类记忆缺陷而创造出的一种记忆方式,使人类有了总结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信息资源,是人类最可靠、最全面、最具有历史价值的“记忆”工具。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档案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档案不仅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整合文化、系统文化的功能。通过对档案的系统梳理,可以使积累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更完整地再现某一时期社会文化的真实面貌,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必备条件。档案部门只有置身于文化事业的大背景中,才能跳出档案看档案,发挥档案特有的作用和魅力。

(三)档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档案在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档案具有传承性和可共享性。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档案的历史再现功能、社会教育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知识生产等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对于祖国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档案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工作的日益完善和加强,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拓展了人们对社会文化的需求,不少地方的档案馆成为社会群众的资料宝库,作家学者的灵感圣殿,教师学生的第二课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标志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水平。

二、档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

档案是各个时代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文明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物质结晶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档案的作用。因为档案具有文化的内涵与属性,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档案是珍贵的文化财富,反映了文化的内在属性

档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真实记录,内容广泛而丰富。一方面,它纵连了古今各个历史阶段,横贯了自然各个领域和社会各个行业;另一方面,它记述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蕴含着前人社会活动的各个信息,后人能够从中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正是这些知识和经验能够使人们不断走向文明。也正是由于档案中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涉及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天文气象、地质水文、物产资源、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独特的原始资料,才使得档案构成了“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某种意义上,档案是中华文化的“根”和中华文化心里的情感寄托。

(二)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累,奠定了文化建设的基础

继承和借鉴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档案与人类活动同生同在,是人类文化的精萃。档案作为人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原始记录,一直是人类文化、文明、知识、信息最直接、最原始、最准确、最重要的记录载体。档案中蕴藏着数量巨大、诸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建设、弘扬的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革命文化传统,客观地记载和印证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社会科学文化由落后低下到兴旺发达的历史进程。人们可以从档案中看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岁月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正是因为有了档案的记录与承载,传统文化才得以保存、传承、延续和发展,中华文化才有了深厚的文化积累。

(三)档案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档案既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又具有整合文化、增值文化的功能。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档案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进行整理、编研,出版著作、书籍和发表文章为读者阅读学习,发挥着教育功能,这是一种常用的、普遍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档案的形态载体也是一种活的语言,它以档案原始形态所固有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表达着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特定事件的原始和真实的含意。这种含意是任何文字编辑和理论说教所无法表达的。所以,档案馆可以借助特殊档案载体的陈列、展览,把物的自然表达,即陈列语言,作为档案文化教育的理想手段,使档案教育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历史见证人的权威性,从而取得震撼观众心灵、教育观众的效果。

(四)档案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主体,其科学理论、文艺创作成就无疑是一个时代文化建设风貌的重要标志。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的原始记录,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本源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它的记录与承载内容有着厚重的生活基础,艺术创作要源于生活,取材于档案或以档案史实为根据,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档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档案不仅在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启迪、教化作用,而且还能为高校科研、文化、教育等项工作提供素材,在营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环境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大力拓展档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档案人要做文化人

作为管理历史文化记忆的档案人,应该有较高的文化品格,并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只有自身具备了较高的文化水准,才能将档案的文化功能推向更高层次。档案人的文化品格包括文化水平、专业能力、外语知识等诸多方面。在当今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已从手工管理升华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传输与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管理。因此,新时代的档案人还必须学习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等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才能开拓创新,管理好、利用好现代新型档案。此外,礼仪修养也是档案人的文化品格之一。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单位精神风貌的展示,也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档案人在着装仪容、待人接物、举止谈吐、品德修养、职业形象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外部形象,方能显示其品位,使档案室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给查档者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要实现档案文化价值最大化

要让档案的文化价值出新、出彩,一是要强化特色档案的收集力度。档案馆不仅要按常规接受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还要大力调查、收集保存在社会上乃至民间个人手中的文化档案;征集本地历史风貌、重大事件及发展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等方面的档案材料;调查、收回散失在国外的我国历史文书档案。要通过以上途径,建立以国家档案资源为主,非国家档案资源为辅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二是强化服务意识,贴近文化建设的需求。档案资源如果不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它再具有文化内涵也是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应该面向需求主动提供服务,积极介入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收集文化活动档案。三是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工作,及时介入参与,做好相关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有计划地将民间文学、音乐、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手工艺和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献接收进馆,将散存在社会上的社会名流、艺术家、民间艺人等个人保存的档案文献征集进馆,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和全面。

(三)深化档案编研,挖掘档案为文化建设服务的价值

档案编研工作是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档案文化传播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保护档案原件,并使档案文化资源长远流传的有效措施之一。要积极整合、梳理档案资料,强化档案编目工作,建立各级各类档案目录中心,开发各级档案馆所蕴藏的文化资源,加大档案开放的力度,编纂出版档案史料,多途径地促进档案信息的流动、传播,向社会各方面辐射档案的文化能量。总之,只要我们提高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开拓编研思路,加大编研力度,就能更充分地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

(四)要利用现代科技推进文化传播

计算机网络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向外界送上最新的档案和精神食粮。档案的文化传播,也需要跟上时代步伐。档案馆目前已建立了计算机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并计划利用集团网络服务平台建立档案信息内部服务网络,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开发现有档案信息资源,以发展数字文化网络为突破口,为社会发展提供快捷、丰富的信息和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用途(篇8)

档案是人类记忆的基石,是人类生活发展的纽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解释,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因此,档案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并被有意识地保存下来,其目的在于满足档案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只有档案广泛地被需求者所利用,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才实现档案的价值。进入电子网络时代的今天,电子档案利用的需求与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从两者利用需求的共性与差异进行系统地的比较,对建立与发展档案信息网络信息共享有重大意义。

一、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共性

以档案的本质作比较,档案利用者对档案利用需求都是对档案价值的实现。因此,从档案利用者的角度分析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两者仍有相似的特征。

(一)档案利用需求的社会性与层次性

随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增长,档案的利用渗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档案利用的内容与形式来看,纸质档案利用与电子档案利用的需求,主要体现档案利用需求的社会性与层次性。

一是档案利用需求的社会性。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指出:“无论是对社会的纵向发展或横向联系,档案馆所拥有的档案都称得上是维系的纽带和联系的桥梁,档案贯穿着人类文明的始终,档案渗透于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之中,只要人与人的关系存在,就会有档案存在。”因此,档案利用需求的社会性,体现在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档案利用需求的社会作用,在于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档案利用的社会价值,在于档案利用信息资源的原始记录性,都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借鉴。二是档案利用需求的层次性。从利用档案信息的形式来看,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其在于档案利用者所从事的职业不同,需求的档案信息内容也不相同,有的档案利用者需求的是一次档案文献信息,有的需求二次档案文献信息或三次档案文献信息。一般说来,需要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查找真凭实据的,表现为对一次档案文献信息的需求;需要完成某些研究任务或了解某一方面、某一地区的大致情况而查找参考依据的,表现为对二次或三次档案文献信息的需求。

(二)档案利用需求的多样性与动态性

一是档案利用需求的多样性。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受其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爱好等的不同而显现出千差万别。档案利用者需求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如:根据需求表达与否,可分为表达的和未表达的需求;根据需求和客观要求是否一致,可分为实际需求和非实际需求;根据需求表达方式,可分为主题和指名需求;根据档案利用者的不同类型,还可分为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公民个人需求等。档案利用者需求的多样性,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越发展,社会所拥有的职业越多;生活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爱好会越多,爱好的层次会越高,也就更加多样化。二是需求的动态性。档案利用者需求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档案利用者需求的满足方式和水平,是由其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和档案利用需求都会发生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

(三)档案利用需求的重复性与可诱导性

一是档案利用需求的重复性。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的需求往往不只产生一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满足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原有的需求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利用需求。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档案利用需求就会多次重复出现。二是需求的可诱导性。档案利用需求的可诱导性,主要对档案利用者的需求进行引导和调节。例如,社会和档案部门本身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就能影响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发生变化和转移,使某些潜在的欲望变为明显的行动。若改变档案利用的政策和环境,也能影响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发生变化和转移。如使某些不能利用的档案变为可以利用,使利用不方便变为方便等等。档案利用者需求的可诱导性,是以档案利用的巨大潜力为基础的。这种潜力表现为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又表现为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力。

二、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差异

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两者都是为社会的利用者提供服务的。但从两者对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影响上作比较,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差异有:

(一)档案利用需求载体的差异

从档案利用需求的载体上比较,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有明显的差异。我国自有文字以来,形成甲骨、竹简、石刻、贝叶、纸质,直至今天的文字、图片、声像、缩微品等档案,无论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法,当把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信息刻录与载体后,形成档案就可以脱离其技术和方法而独立存在。人们不依靠任何技术而能识别档案的内容、载体、结构形式,而档案的内容一旦形成相互关系后就永远无法分离。可见,载体和结构的形式已成为档案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载体的档案只要避开天灾人祸,遵循管理和保护的要求,就能达到长期保存,这就所谓纸质档案利用的载体。任何电子档案当使用技术和设备将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信息记录于存储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这种技术和设备了,也不能离开这种生存的特殊环境条件而单独存在。电子档案利用的需求,其载体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并按一定格式储存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是一种数字利用记录,利用者需要依附在计算机上读取。

(二)档案利用需求方式的差异

纸质档案利用方式的需求,档案利用者必须亲自到档案馆(室)检索,需要通过人力去翻阅、查找,档案检索显较烦琐,工作量较大。纸质档案制作检索工具的利用界面突出单一性,档案利用检索需要翻阅页面量较大。电子档案利用需求的检索,是以计算机读取为介质的利用需求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快捷查找与检索所需要利用的档案,不用上档案馆(室)文档室可查找和检索到需要档案资料,检索界面操作快、方便。

(三)档案利用需求原始属性的差异

档案利用的价值,在于档案原始属性的真实性。这种原始属性表现在档案的利用的需求内容上和档案利用的需用求形式上。纸质档案利用需求的原始属性,始终有草稿与印稿之分,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正是如此,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的内容与形式特征的特点。如当事人的亲笔手稿、领导者的亲笔签署等表现出原始性,而具有法律凭证的作用。电子档案利用需用求的原始属性,其从电子文件起草、修改、印发到形成电子档案都在计算机上进行,要体现档案利用的原始记录性特征已不复存在。正是电子档案易于修改和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的特点,对其原件的界定难于实现;由于电子档案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电子档案往往可在电子计算机存储器上或转换成硬拷贝保存或复制转发送,无法区分其中哪个是“原件”和“复制件”,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

(四)档案利用需求途径的差异

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主要通过档案机构采取提供档案原件或档案副本、复制品以及档案信息加工品。其需求途径有两方面:一是提供利用档案阅览服务。这种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途径特点是传播途径单一、传播速度缓慢。当然这种提供档案阅览服务的途径也不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同时纸质档案是直接提供利用,会加速档案受损程度,其又无形中扩大了档案利用者原始利用范围,即由于档案成卷的装订,使得档案利用者在查找阅览其所需要利用的档案材料的同时,也获得了浏览其他与利用范围无关的档案的机会。二是档案展览与陈列服务。这种档案提供利用途径,是纸质档案管理部门通常通过介绍档案馆(室)藏中有关档案内容的一种服务方式,其直观性强,但展览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其还包含如档案外借服务、档案咨询服务等提供利用途径。电子档案利用的需求途径,借助了中间媒介物——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档案利用信息传播的途径显多元化。其特点突出表现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信息量的增长,实现档案利用信息的共享。档案收藏部门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利用管理活动,形成各种各样电子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在提供满足档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档案信息上,档案利用管理部门与档案利用需求者,实现了一种无形的虚拟的档案利用实践活动。电子档案利用的电子网络的传输,能够迅速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多途径、多角度迅速而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档案或档案相关信息,满足档案利用者可能出现的深度需求;档案利用需求者,又不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信息、文件的查找、索取和归还。

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是当今电子时代“档案信息高速公路”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与发展“档案信息网络”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档案管理部门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借鉴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与电子档案利用的需求各自优势互补,整合档案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电子档案需求利用质的飞跃,正是我们探索纸质档案利用需求与电子档案利用需求的共性与差异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用途(篇9)

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早在1958年,档案系统就曾提出“以利用为纲”的口号。可在“”期间,竟被扣上了“扩大泄露党的机密”的帽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要求对历史问题有一个全面清晰的定论。1980年中央书记处提出“开放历史档案”的要求。从此,档案馆开放问题列入议事日程。由此可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档案开放的旅程,并且贯穿于档案开放的全过程。

二、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思想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才正式颁布。按照法律规定责任和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档案法》要求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和公民有保护档案的义务,同时也必须赋予他们拥有利用档案的义务。档案的开放就提出到法律的高度,明确了档案开放的范围、内容和必要程序,提出“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的基本要求。可见,是“依法治国”的思想明确了档案开放内容,同时也保证了档案开放的有序进行。

三、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

随着档案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档案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央提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档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做好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档案工作的需求,各级档案部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根据档案法律法规要求,主动拓宽服务领域,档案馆因而成为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档案利用中心,同时开展现行文件服务,满怀热情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其切身利益问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拓宽了档案开放的新途径,建立了档案工作的新体制。

四、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近年来,各级档案馆更加注重拓展档案馆功能,服务人民群众,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档案服务的主要内容,将视线转向社会生活的基础层面。各级各类档案馆广开渠道,广泛收集各类档案,尤其是那些与人民生活、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材料,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国家档案局提出了两个转变,提升了档案开放的层次,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得到了档案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档案馆的开放程度是一个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档案馆踏上开放的征途,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但未来档案馆事业如何发展,尤其是档案馆进一步开放呈现何种趋势,总体上看,还是要围绕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来展开。

一般来讲,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不仅具备收集、保管、利用这三项基本功能,还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资政襄政、繁荣科研、发展经济、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

档案馆要实现基本功能,就必须真正成为档案保管基地。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丰富馆藏,是档案馆开展利用工作,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注重档案资源建设,一方面扩大领域,拓宽范围,丰富了档案馆藏内容;另一方面整合资源,配套建设,增强了档案馆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增强了档案馆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基本功能的实现,还要在扩大收集范围,注重档案资源方面下功夫,从数量、结构、形式方面做到均衡发展。

数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同样市一级档案馆、县一级档案馆,馆藏数量差距很大,表明在数量方面还很有潜力可挖。

结构:过去以党政档案为主,一些地区经过资源整合后,初步改变了结构单一的状况,但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即某种专业档案占了压倒性的多数,如土地档案、房管档案等,表示在结构方面还很有潜力可挖。

形式:传统的党政档案多是文字档案形式,而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证书形式、表格形式、图纸形式甚至文本形式的档案,也是为数众多,表示在档案形式方面还很有潜力可挖。

围绕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档案馆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譬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对档案开放的方式、方法、范围、途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并且专门制定了标准。档案馆编研工作开始列入议事日程,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档案编研工作指导委员会,包括提供调阅服务等工作在内,对于“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资政襄政、繁荣科研、发展经济、宣传教育等”都将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探索档案馆的发展方面,未来的档案馆应该是更开放,更具有现代性、公共性的特点。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一方面,要满足人们“查得到、查得好、查得满意”的需要。其次,就是主动融入“建设大文化、繁荣大文化”的氛围中去。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动抛弃“官文化”,主张“人文化”;淡化“为政”色彩,增强“人文”意识,从观念上解除人们对档案的迷信。

人事档案用途(篇10)

(1)高校招生后放弃入学资格、入学后中途退学、毕业出国留学人数的逐年增多是造成高校遗留在校学生档案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

(2)毕业生离校时档案材料缺失或毕业答辩未通过等不能毕业的,该生的档案暂时不能转出。

(3)毕业生个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有试用期或用人单位等待正式编制暂时不能接收档案的,该生的个人档案暂时保存在学校,缓期转递。

(4)毕业生个人或用人单位毁约,该生档案退回学校保管。

(5)生源地非北京、上海等地的毕业生,分配到北京、上海等地工作需要落户指标,暂时没有指标落户的毕业生档案被退回到原学校保管。

2 高校离校生档案转递去向

《报到证》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也是接收单位接管学生个人档案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根据报到单位的不同,档案转递方向亦有不同。

(1)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报到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并且获得进人指标的编制内人员,该毕业生的个人档案应当转递到该单位保管。

(2)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报到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但若该生暂时未获得进人指标,属于编制外的人员,则该毕业生的个人档案应转递到接收单位或企业委托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管(待单位有了进人指标,有关方面组织社会公招考试,该生通过考试后,再将该生个人档案调入)。

(3)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报到单位是民企、私企、外企性质的单位,该毕业生的个人档案应转递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管。该生的档案存放在工作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管还是存放在生源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管,则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协商选定。

(4)有些城市对落户和转递档案进行“绑定”,如深圳等城市明确规定,要转递档案到该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必须将本人的户口也落在深圳,否则拒收该生个人档案或收到后将该生档案退回原学校。

3 高校离校生档案转递规范与流程

(1)高校正常或延期毕业、结业、肄业学生档案转递。有《报到证》的高校正常毕业、结业、肄业学生,该生档案按《报到证》上的报到单位转递。学生就业单位有人事和档案管理权的,该生档案直接转递到就业单位;就业单位有人事权但没有档案管理权的,该生档案可转递到就业单位委托的属地人才交流中心,也可以按该生意愿将个人档案转递到该生生源地人才交流中心。

(2)学生延期未毕业的肄业生转档。该类学生只有《肄业证》,若有就业单位接收的,可凭调档函转递个人档案。若没有就业单位接收或没有单位开具调档函的,该生的个人档案就只能自带回原籍,等将来有单位接收时本人再将密封好的个人档案交给单位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3)高校中途退学的学生档案转递。中途退学的学生无《报到证》,可能有《肄业证》。若该生是硕士或博士生考上公务员或找到工作调档,本人办理退学手续后可凭就业单位开具的调档函调档。若该生是本、专科生辍学,没有单位开具调档函的,该生的个人档案就只能自带回原籍,等将来有单位接收时再将密封好的个人档案交给单位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4)硕士、博士生考上公务员或找到工作后想继续完成学业的学生转档。该生可申请转为单位委培生,继续完成学业,经研究生院批准同意转为委培生后,需要调档到用人单位的,可持调档函调档。

(5)考上大学未报到或者报到后办理退学要求回家复读重考大学的学生提档。本人写情况说明,学院证明并盖公章后可退档;本人持退学文件和离校通知单办理退档,档案经办人将该生的档案密封后,交给学生本人自带档案回原籍。没有办理退档的未报到学生,档案可能成为“死档”。

(6)在校生服役后考上军校或退伍后找到工作的转档。本人不愿意回校继续完成学业的,可凭单位调档函转递个人档案,但学生本人须到学院和教务处完善手续。

(7)未完成学业而出国留学的回国离校生。可凭单位调档函转递档案,但是学生本人须到学院和教务处完善手续。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档案馆 来稿日期: 2016-10-16)

人事档案用途(篇11)

档案馆的新功能可否通过建设得到增加呢?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是可以给出肯定回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种人造物,人们都可以通过改变它的内部结构要素的方式来改变其功能。实践表明,一个组织的新功能往往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产生出来:途径一,在组织中增加新的要素(包括新思想与新观念、新资源、新机构、新的管理机制、新的制度、新工作流程等);途径二,组织已有要素重组;途径三,与其他组织联合。

档案馆如果想通过上述第一个途径实现增加新功能的目标。可按照如下思路开展工作。首先,引入新思想或新观念。进一步明确档案馆建设的新目标。从实践角度来说,新思想、新观念是实现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必要因素,如果没有它的引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出现。例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档案馆应具有为社会公众提供能够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效法律证据的能力,但如果我们的服务观念落后,不能在利用服务实践中坚持“档案公开原则”,那么无论档案馆拥有多么丰富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源,也是无济于事的。其次,增加新资源。没有资源支撑的功能建设目标,对于档案馆来说都会成为现实的“泡影”!例如,要使档案馆成为“公民利用政府现行文件信息的中心”,如若没有相应的现行文件(特别是政府规范性文件)资源的保证,那么就很难说档案馆已经具备了为公民提供现行文件信息服务的功能。再次,新功能的建设必须与档案馆的机构建设、新制度建设、新管理机制建设协调一致,如果缺乏这些要素的保证,也会严重制约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实现。例如,要想使档案馆具备“电子文件存储中心”的功能。就应该在组织建设上给予必要的保障,成立相应的内部管理机构,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资源及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要素。因此,通过增加档案馆的“新要素”的方式,可以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的一些目标。

二、档案馆已有功能的改善

每个档案馆都应当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已经具有的功能有哪些,预期需要达成的新功能有哪些,即做到“知己”。同时,档案馆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已经具有的功能的实现情况,是充分实现了还是勉强实现了某种功能的一部分,未能充分实现某种功能的原因是什么。改善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等。多数档案馆的实践表明,我们一方面应注意对档案馆新的功能建设目标的选择和培育,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已有功能的改善,只有学会了两条腿走路,才能更有助于档案馆整体建设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档案馆功能建设需要确立的指导思想

第一,公平、公开、公正的服务思想。档案馆的对外服务的各项功能建设,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诉求,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有关政策,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信息服务。

第二,及时有效的服务思想。档案馆的功能建设应该

注重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即区分不同的功能建设需要,按照各项功能建设的轻重缓急情况,合理安排资源(人、财、物)的使用,使那些社会公众急需、与政府服务职能密切相关的功能建设目标能够尽早实现。

第三,集成管理的系统思想。对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每个档案馆都应有总体构想和规划,对每一项功能都应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能够有助于各项功能实现的目标和保障措施。档案馆的功能建设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做法。只有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保障充分、分步实施,才能使各个档案馆都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集成使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综合目标。

第四,结果导向的目标控制思想。开展功能建设。管理者必须有比较明确的结果预期,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档案馆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组织开展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实践中,应该明确告知参与功能建设的所有人员,通过系统的、整体的功能建设和完善。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力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四、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第一,档案馆应按照时展的要求,确立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总体目标。现代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资源丰富、公众满意、保障有力、制度规范、组织合理、技术先进的服务型档案馆。

第二,档案馆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明确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基本任务、主要项目和保障措施。

第三,档案馆应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两办”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34号)的精神,积极组织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坚持“档案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树立“资源闲置就是最大浪费”的新观念。

人事档案用途(篇12)

一、实现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途径

(一)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体操作如下:

1.完善人事档案信息综合数据库,建立信息收集网络、传递方式,制定人事信息收集内容。

2.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分类数据库,保证数据采集准确,随时更新。

3.建立数字档案库,借助多媒体设备(如电子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将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刻录光盘。

4.完善和建立办公信息数据库,人事档案管理日常的办公业务均列为办公信息数据库的服务范围。

(二)培养一支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有一定外语水平,懂得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维护知识,全面了解和自觉执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创造性,能够下功夫研究并解决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还要善于探索未来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具体表现: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具有管理信息资源的创造能力、熟悉掌握不同信息载体的科学化管理能力、能将安全保密措施正确用于人事档案信息处理过程中。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时,参照国家和有关部委颁发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法规,研究制定以下几种制度:计算机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暂行办法;计算机人事档案信息收集与归档管理的暂行办法;计算机人事档案信息提供与利用的暂行办法;计算机人事档案的安全与保密制度等条规 ,确保各项条款的实用性。

(四)加大安全保密工作力度。要经常组织人事档案工作者开展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教育活动,如业务讲座、经验交流、专家巡回演讲和展览等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广大人事档案工作者安全保密意识,逐步提高安全防范的工作能力;人事档案部门不仅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方面的法律、规定,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尽快制定出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具体实施办法,如计算机人事信息档案的安全与保密制度、计算机人事信息档案的安全保密防护办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结合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情况,严格确定利用对象、方式和时间,避免信息利用无序状态。为防止人事信息传输中的非法访问、非法收集和删除破坏等现象发生,应在相应的网络接口部位安装监控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与维护。为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人事信息网络系统,要经常用有关清毒软件对计算机系统做好清毒,确保人事信息万无一失。

二、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一)人事信息资源充分得到共享。有利于组织领导能直观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员工队伍状况;提高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纸质档案;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二)保证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使人事档案存放更加规范系统,使查询档案方便、快捷,做到人才流动到哪里,档案信息系统就跟踪到哪里,提升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在干部选拔任用、调整配备和交流等工作中,可利用信息库直接产生干部任免审批表、基本情况表、干部名册等,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运转速度。

(四)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迅速快捷的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医院的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及时解决数字化进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档案工作和质量不断提高,开创一个科技兴档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佳,张琳.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4):4-5.

精选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