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设计论文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3-04-24 16:46:31

ppt设计论文

ppt设计论文(篇1)

有很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flash、director、powerpoint等,功能各有千秋,如果真要对比起来以竞赛评比角度来论,powerpoint可能是“最不起眼”的课件制作软件了,但笔者却对它情有独钟。其实,选择一个课件制作软件,达到“三用”标准足矣:好用、适用、够用。PPT简单易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师来说容易掌握,便于修改;最适合日常教学使用,随时根据教学流程可调整幻灯片内容和顺序,开发周期短;它功能强大,可整合多媒体流行的媒体素材,再结合VBA和触发器、超链接、动作设置,完成可以设计出交互性强悍的课件作品。从这几方面来论,PPT课件完全满足辅助教学应用,是首选的第一个课件开发工具软件。如果在掌握PPT课件的基础上,再计划提高课件制作技术,建议学习矢量动画课件制作软件flash,这可以有效弥补PPT自身动画功能薄弱这一功能。

因此,笔者提倡选择相关课件制作软件时,首选powerpoint软件――PPT课件技术相对于微机操作基础薄弱的教师来说,是最适合高效学习,并有效应用的选择,足以“应付”日常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掌握PPT课件设计流程,流水化开发课件

PPT课件设计开发是一个严格的“流水线式”的开发流程。基本上,笔者一个人“单打独斗”完成PPT课件设计、开发、测试、应用流程。以初中语文《乡愁》为例:

(1)分析《乡愁》课件辅助目标。所设计的PPT课件要根据人教版教材特点和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乡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初步确定PPT课件框架和技术表现方法、技术实现难度,形成设计草案。

(2)撰写《乡愁》课件脚本。这个PPT课件脚本设计没有统一格式,只是笔者按着PPT幻灯片页数顺序写的一个具体内容列表和实现细节,只要是表述出PPT课件的设计蓝图,必要时画出PPT课件相关框架图,可细化到课件某个环节的具体表现方法和内容。

(3)整理《乡愁》课件相关媒体素材。本节《乡愁》PPT课件,需要一些图片、欣赏视频和朗读视频,还有相关文字材料等,前期的音视频媒体素材收集、整理、分类、加工处理是一项繁杂工作,有时,图片素材也要加工处理,多网上下载的不一定能完全适用。

(4)整合PPT功能设计《乡愁》课件。根据PPT课件框架,结合课件脚本设计的引导,充分整合PPT各种功能,融合各种媒体素材,灵活设计出符合最终目标的多媒体《乡愁》课件,这个环节是最考验教师PPT功力时期,如果操作能力强,开发周期少效果好,否则就是头脑想法美好,鼠标却不知道如何操作……

(5)反复测试PPT《乡愁》课件。PPT课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音视频播放、插入flash、VBA编程、超链接等,所以一定经过严格的测试修改,才能交付使用。尤其是换台“纯净”的电脑进行测试,按设计脚本和功能目标进行查错、纠错,并实时试运行检验,记录修改细节。另外,还要在《乡愁》教学实践中,验证这个课件是否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应用的最优化。

(6)成品《乡愁》课件“打包”。PPT课件终于制作完成,根据不同应用环境,进行生成“打包”,生成一个安全稳定使用的独立课件。当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PPT课件操作技巧,备课的同时,还要备课件内容、备课件操作。

三、掌握PPT课件设计框架,课件开发不是难题

只有掌握了PPT课件设计框架,才能有效地完成PPT课件开发,提高设计效率。

PPT就是所谓的幻灯片,以页为单位,把一节课所要呈现信息展示出来,主要以一种线性结构为主,一页页的课件内容进行鼠标点击控制播放。这其中个别的素材有不同展示效果和控制选项,以及通过幻灯片自定义动画选项和切换效果等丰富PPT课件展示效果。

严格地规范PPT设计框架,可包括:片头、片尾、封面、导航结构、内容页、控制按钮组等框架结构。

例如,笔者在设计初中语文《乡愁》课件时,总共设计了45页幻灯片。可根据需要利用自定义动画设计一个简单片头,这节课笔者没有设计片头。第一张是标题页所谓的封面:精美的背景上显示教材的版本信息、课程标题、相关动态教程内容、单位作者信息等。可通过封面了解《乡愁》课件内容和课程的概要信息。从第二张开始一直到43页都是内容页,这其中设计了导航结构,按着导入、新授、小结等教学流程把总共42张幻灯片分六部分:一是猜想乡愁、二是走近乡愁、三是倾听乡愁、四是品味乡愁、五是感悟乡愁、六是回顾乡愁。每一部分都通过超链接联结,可灵活地控制跳转和返回。具体的每一页内容都结合呈现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不同类型素材,处理好颜色、位置、控制、搭配、深度叠加等问题,让教学内容有效地展现出来,摒弃无用信息,不炫耀技术,真正辅助教学,为本节课《乡愁》教学目标服务。最后一页幻灯片,我只显示了再见字样,当然也可在PPT课件播放结束时,表达谢意,或显示版权信息,或显示一段有意义的话语,或直接显示课件结束字样。

笔者建议PPT课件设计可利用WORD组织结构图的功能画出一个框架结构图,以此为参考规划整体PPT幻灯片页的关系,以此为清晰框架参考,PPT课件开发就不至于多页面管理混乱,设计就不在是难题了。

四、灵活各种素材处理软件,为PPT课件增添色彩

经过多年PPT课件制作开发实践,笔者逐渐认识到:PPT只是一个整合加工厂,其相关素材还需要配套的第三方软件来加工处理。例如,图形图像处理,尤其是需要一个透明背景的素材,如果使用PPT的透明色工具,不能完全实现背景透明化,因此,就得使用photoshop软件来加工编辑。因此,笔者这几年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一些素材相关处理软件操作,虽谈不上精通,但足够为制作PPT课件提供有效多媒体素材了。如二维矢量动画软件:flash;各种多媒体素材转换软件:格式工厂;可实现屏幕缩放、自由板演的小软件:ZOOM IT;编辑处理音视频软件:绘声绘影;下载FLV视频软件:维棠、硕鼠等等,还有一些功能单一却实用性强的小工具软件,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建议大家针对某种需求时,百度一下,下载相关软件,好好研究掌握,借此机会,提高一下相关课件辅助软件的设计能力水平。

ppt设计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023-02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涌入而急剧变化。这其中,演示文稿(以下简称PPT)的教学应用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所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然而,应该如何合理地设计和使用PPT来辅助课堂教学,以使其发挥尽可能大的功效,是高校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2 PPT在高校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利用PPT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利用PPT来辅助课堂教学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增大。对于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PPT形象、直观的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获取。同时,PPT中的多媒体信息给学生提供的是多感官的刺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PPT教学有效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由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教学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PPT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合理使用PPT进行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结构的变化。

利用PPT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通过PPT构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学习情境,利用PPT展示的直观性、动画性、情境性等特点,把书本中比较抽象的语言文字内容转化成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PPT教学能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高校课堂教学使用PPT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展现为生动形象的事实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引导来促使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现象,从中得到启发,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PPT能更直观地为学生的主动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感性材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知识得到扩展,又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1]。

3 PPT在高校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误区

以PPT演示代替教师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PPT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只是为了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而在当前,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脱离了PPT之后会觉得无所适从,甚至不会讲课。PPT使用的形式不能简单地沦为“书本搬家”,也不能将课堂教学变成教师点击、学生观看的放电影式的教学。

重视PPT的美观而忽视内容的设计 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制作课堂教学PPT时,过度重视对PPT的修饰,过多关注画面的美观和观看效果,而忽视了内容的质量,这就是PPT设计的“形式主义”。课堂教学变成教师PPT技术的展示和宣传,而远离了原本的知识传授的轨道,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

舍本逐末,将使用PPT当作目的 制作和应用PPT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而不是单纯地为了使用多媒体。当前很多教师使用PPT教学仅仅是为了赶时髦,而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论证,到底适合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有没有必要使用?甚至有的高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用多媒体,把PPT的应用当成衡量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尺。与其通过“读PPT”的形式来向学生呈现知识,还不如回归传统的效果好。

过分追求视听觉信息,忽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虽然动态的内容和视频、音频信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师在制作PPT时,更多的是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置之不顾,千方百计地追求视听享受,学生接收的仅仅是一些感官的刺激。过多的视听信息过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也容易造成因学生对图像产生依赖而形成思维的惰性[2]。

4 合理设计和使用PPT辅助高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PPT的设计原则

1)突出和强调重点。PPT的设计要简洁、突出重点、观众能够清楚阅览(黎加厚,2011)。在PPT的设计中,切忌版面中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积,信息量过大而导致重点不明确,过多的文字和图形堆积会干扰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关注、理解和思考。同时,避免PPT对教材内容进行目录式的展示,仅仅将章节的各级标题按照层级关系罗列在PPT上,淡化学生思维过程,简化教学内容。

ppt设计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48-02

Powerpoint简称PPT,中文名称演示文稿,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组件之一。其作用是通过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及音视频等形式,让观众直观、形象地了解你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加深对你要表达的意思的印象。主要应用于教学、演讲和广告宣传等领域。

很多人用PPT进行演讲和宣传时,只是把文字、图片进行简单地罗列,或者文字、背景颜色搭配不谐调。结果是给人一种单调或者是眼花缭乱的感觉,PPT强大的演示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还降低了演示效果。

那么如何制作出设计精美、视觉效果和演示效果较好的PPT呢?我认为作为设计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分认识PPT

首先应对Powerpoint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PPT的作用与功能,以便在使用中能充分发挥PPT的强大功能,达到较好的讲解或宣传效果。

1)PPT可以制作精美的电子相册,用来介绍你的成长经历或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等。

2)PPT可以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介绍产品的外观、特性和功能,以提高观众对产品的认知程度。

3)PPT可以用于课程的讲授,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及动画,做到深入浅出,简洁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4)PPT可以向观众展示你的才华,让你的思路更加清晰和逻辑化,让人更容易了解你的思想和能力。

人们在进行讲课、作报告或者是推销产品时,目的是想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让人容易记住。心理学指出:同时采用多种记忆方式要比单一的记忆方式更容易产生长时忆记忆。这正是PPT在当前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和认可的主要原因。

为了充分发挥PPT的作用,最好能使用Powerpoint2010以上的版本。这是因为在Powerpoint2010较早期的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视频和图片编辑功能以及增强功能、在两个对象(文本或形状)之间复制和粘贴动画效果、使用SmartArt图形图片布局等将会使你的PPT制作更简单、更丰富、更能使人接受。

2设计PPT的思路

一个好的PPT作品不仅仅要求设计者对Powerpoint的熟练应用,还要求设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审美观和现代的设计理念。

1)掌握PPT的构件;一套完整的PPT文件一般包含:片头Flash、动画、PPT封面、前言、目录、过渡页、图表页、图片页、文字页、封底、片尾动画等;所采用的素材有: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影片等。在设计PPT时应根据内容选取适当的幻灯片和所用素材。

2)在设计PPT前应明确你的PPT是用来干什么。产品宣传?课程讲授?工作报告?不同的用途所选用PPT的模板和设计风格都是不一样的。

3PPT设计原则

PPT的作用是帮助演讲者将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更直观地让观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感兴趣并接受我们的观点是我们设计PPT的目标。我认为设计PPT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简洁原则要知道PPT只是一种演示工具,是配合演讲者进行讲解的,PPT的内容是通过演讲者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出来的。演讲者才是主角,因此在制作PPT时幻灯片的文字不要太多、太乱,尽量做到简洁、整齐,要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演讲者的身上,切记喧宾夺主。

2)统一原则要根据演示内容对版进行统一安排,对文字的标题、内容、图片和表格等进行合理的排版。如果是进行课程讲授就应该在母版中进行统一设计,使各幻灯片使用统一的风格。

3)谐调原则首先我们应根据演讲的目的选择不同风格的模板,模板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你的宣传效果和听众的感觉。

颜色搭配 色系不要超过三种,避免过于接近的或刺眼的颜色。

用相邻色表达风格,用对比色体现重点

根据室内光线选择背景和文字

4)适当原则在进行幻灯片制作时,不论是文字、图表还是图片,一定要适当,不宜过多不宜过杂,如果文字内容过多,应进行适当提炼,文字排版时尽可能地采用提纲的方式,内容太多时采用注释和备注的方式等。而作为产品宣传时则应使文字内容简洁,提纲挈领。另外动画效果在PPT中能够起到强调内容、修饰美化等作用,合理地使用动画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动画使用要适当,否则滥用动画,反而会起到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不良效果。

5)强调原则为了达到较好的宣讲效果,在文字编排时可以利用加粗、更改字号或反色等方法对主题进行强调,突出重点。

6)对齐原则为了使PITT在播放时给观众留下赏心悦目的感觉,制作时尽可能使文字、图片、图表整齐美观,应注意段落间距适当、整齐,图文编排合理,表格正文是否对齐配色是否合适,各页面标题位置是否统一。在Powerpoint2010中可以使用自定义工具栏―横向或者纵向分布或网格线等方法可以快速对齐大量文字和图片。

7)视觉化原则心理学指出,人类的记忆信息中有70%~80%是来自视觉的。图像优势效应理论认为图像总是比文字更容易被人记住,尤其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注意到并且持续时间很短时。因此,在设计PPT时应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创意设计,通过网络寻找与主题相关的图片作为配图或者对文字进行图形化设计,可能提高对观众的视觉效果,加深对演讲内容的印象。另外,在Powerpoint2010中可以利用自带的SmartArt图形工具制作出精美业务流程图等。

4PPT的设计过程

在设计思路清晰后下一步就是着手设计PPT了,PPT的设计过程主要有以环节:

1)根据课题,设计提纲,设计者应根据PPT要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个贴近主题的提纲,要表达什么,展示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2)根据设计思路组织所需素材,文字的排版,图片、图表的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动画效果。

3)根据要表达的内容对PPT进行编排,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模板并对模板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在PPT的轮廓已经成型后要及时对PPT的O计版式、文字字体、颜色、大小和切换效果及动画方式等进行更改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协调。

ppt设计论文(篇4)

一、广告学课件PPT建设的原则

(1)严格按照广告学教学大纲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来制作建设,并在学时允许的条件下适度拓展一些广告新理论与新实践知识。

(2)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的质量、数量、格式、时限要求来制作建设。

(3)根据本人多年次广告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了解来制作建设。

(4)总体上,新制作的广告学PPT课件较之以往的版本,其内容与形式应更加完善与统一,更加起到辅助教学成效的作用。内容上应全部包含大纲上所有知识点,而且还应有一些新理论新实务之拓展,知识之间的逻辑条理更清楚,应能比教材的章节安排顺序更合理、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形式上,背景应简洁大方,标题与主体之字体、字号、颜色的选择应有美感。

二、广告学课件PPT制作的资料来源

表一广告学课件PPT各章的标题及其包含的幻灯片张数

(1)本人多年次、多版本广告学课件PPT的积累。

(2)教材附带光盘中有部分电子文档,减少了本课件制作一些文字的录入。

(3)网上能找到一些免费的广告学各知识点的课件,为本次广告学课件的制作与完善提供了大量合理的内核。

(4)大纲中的一些知识点实在找不到电子文档支撑的,本人就老老实实按自己的授课逻辑、有选择的录入教材上的文档内容并按自我的统一风格制作相应的PPT。

三、广告学课件PPT的制作概况

严格包含大纲的教学内容并进行适度的拓展,本次广告学课件PPT的制作以章的形式体现为23章,各章的标题名称及各章包含幻灯片张数的详情如表一所示。

四、广告学课件PPT建设的认识与感受

(1)课件PPT建设很重要

就我院营销专业的实情而言,广告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而指定由本人负责的广告学课程系列建设之广告学课件PPT的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是提高我院广告学教学成效的需要,为我专业学生在广告学理论、知识能力的提高方面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必要前提;其二,丰富了我专业省级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其三,于本人而言,本课件PPT的建设工作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过程,至少提高了我课件PPT制作的技巧、再次凝练我授课的逻辑思路、形成并巩固自己特有的一些好的授课风格;其四,建好的本课件PPT一定时间内,能为我的其他广告学教学同事作为重要的参考,能很好地节省其广告学教学研究拓展升级的时间;其五,目前我专业的广告学教学大纲指定的教材没有配套的必要PPT,这也使得本次的广告学课件PPT制作建设与完善更为迫切。

(2)课件PPT建设是一个艰辛、长期的系统工程

ppt设计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01-05

随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实用高效的教学课件越来越受到推崇。PPT因操作简便、实用性广、表现力强而一直主导着我国教学课件制作领域。但PPT课件在互动性方面表现不太理想,给人的印象是结构化程度高,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递信息,无法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1]。另一方面,交互性效果较好的Flash、Authorware、Director等软件操作较为复杂,人们倡导的积件思想在短期内推广仍有很大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PPT课件交互性设计与应用研究成为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较为关注和热衷探讨的问题。

国内的研究多着眼于对PPT自身功能的发挥上,尤其是VBA代码、触发器和超链接。这些研究提出了很多巧妙的设计方法,利用触发器可实现英语单词的翻译、下拉菜单,利用VBA实现文本切换、文本下拉,利用按钮实现对视频的链接播放。

国外的研究多侧重利用新技术提高PPT课件使用中师生的互动效果。如Microsoft Unlimited Potential计划教育组指出,Multipoint技术创造了协作学习环境,在学生负责找出正确答案并提交答案时,他们的学习就会进步[2]。

从上述现状来看,PPT课件的互动性设计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1)提出了插入swf文件的方法,但对如何获取交互性的Flash文件并没有提出可行性建议;

2)VBA语法虽然简单,但让许多教师掌握并运用需要一段时间,而大多数教师并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来学习这一代码语言;

3)PPT本身实现的是简易的交互功能,重复使用率低;

4)较少从学生角度出发,部分低层次的交互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5)利用最新的硬件、软件资源支持PPT的研究很少;

6)重复研究过多,对触发器、超级链接等较简单的交互研究过多。

由此,应该在分析当前交互性PPT课件的现状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弥补PPT课件在交互设计方面的缺陷。

1 PPT课件交互性设计的内涵

交互性主要指人机之间的交互,用户通过交互界面的输入信息进行控制和请求,计算机则通过交互界面提供信息和动作。具备这种特性的PPT课件被称为交互性PPT课件。课件的良好交互性一般应体现出:1)用户对软件进程控制能力;2)功能特性自由取舍;3)友好的用户界面。而从教学的基本模式来看,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之间,交互是信息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要求PPT课件不仅能使学习者通过和别人(教师、同学)的交流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在交流中实现情感和人格的完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要掌握基本的交互设计原理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灵活控制课件演示并与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等建立教学内容的沟通,学生要能够及时反馈,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感。

2 PPT课件交互性设计的理论基础

PPT课件交互性设计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一般可以认为是经验之塔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戴尔在《教育中的视听方法》中以“经验之塔”为模型,表述了学习者在获取经验时以实际操作为基础,采用视听教具、视听方法获取间接经验,最后抽象为概念和符号的过程。他认为,观察的经验可以对直接的经验进行丰富和扩展,同时不能止于直接经验,而应注意启发和引导学习者向抽象的、概念的思维层面提升。北师大教授陈丽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教学交互层次塔模型,揭示了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个从简单到复杂的交互层面共同作用于学习结果。该模型明确了教学互动设计中的三个工作重点,尽管它们可能同时发生,但各层面的交互对学习意义是不同的。操作交互是媒体界面交互性和学生操作媒体熟练程度的综合体现,信息交互是教学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概念交互成为学习的终点和结果。

课件的设计就是要遵循一个学生对知识从认知到理解的过程,即从操作交互到信息交互,再完成学生从概念上的理解。这个模型也为设计交互性PPT课件提供了科学的途径:通过媒体功能的完善和学生的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交互的水平;通过良好教学设计和学习支持,提高适应性的水平;通过概念交互,可以评价教学交互是否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工具获取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指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其中,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实现自我反馈这三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有更多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它揭示了通过使用各类教学用具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相互合作创建有意义的学习对话,最终完成学习者对知识从信息到概念的意义建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PPT课件应该转变成师生、生生交流沟通的媒介,提升课堂反馈交互的效果,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课堂习题测试、教学内容的信息交互演示、学习成果检测评定等,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在概念的角度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摄像机结构的课程上,可以通过对一张摄像机的三维效果图对各部件进行说明,学生通过点击课件上的各部分标识了解白平衡、逆光补偿、光圈值等按钮的操作说明。这样本身就体现了学生和教学资源的演示互动。学习者通过协作和互动获取知识,是PPT课件交互性设计的根本目的。

对PPT课件交互性的设计遵循结构灵活有序、内容充实恰当、操作简单方便、反馈迅速完整的原则。

3 PPT课件交互性的设计方法

基于CAI课件交互性设计的策略,可以利用控件、插件、软件来对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设计做补充,特别是通过周边软件的辅助能够满足大多数的教学需求。

3.1 利用内置功能实现PPT界面交互

1)VBA与控件。Flash、Authorware能通过大量的模块和编程语音来设计交互效果,但操作较为困难;而PPT本身就可通过简单的Visual Basic编程、AcitiveX控件工具箱实现简单的交互功能。通过简单的属性更改或代码编辑,就能够实现师生在PPT界面上的交互,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在Office 2007版本中,一开始打开PPT并没有VBA与控件箱,需要点击【Office按钮】,然后【PowerPoint选项卡|常用|开发工具】,这样就多出了图1圈示的选项卡。

PPT的控件具备描述自身信息的属性,即控件的名称、具有的值、大小等。把控件拖拽到编辑区,当点击该控件按钮时,值发生变化,响应外部的消息;同时单击“查看代码”可以编辑代码。

例如,向PPT嵌入一个swf交互视频,可以在“开发工具”选项卡下找到“其他控件”图标,打开后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当光标变成十字形时,可以在幻灯片上拖拽出该控件对象,打开属性工具箱,在“Movie”属性值中输入相对路径下的Flash文件名,如“001.swf”。

Visual Basic Application是应用程序开发语言VB的子集。设计者只需要掌握VB的几个简单语句就可以创建一些简单的控件对象供自己调用。这里列举一些关联语句:

①If...Then...Else,检查一个条件语句的真假。如果值是True,则执行Then后面的动作;如果值是False,则执行Else后面的动作。

②End if,结束条件检查的语句。

2)触发器。选择幻灯片中的任意元素,右键找到“自定义动画”,在右边选择任一种动画模式如“进入”,选中一个效果,再单击“计时”选项卡即可找到触发器。触发器以动画或书签(仅针对音频和视频)为基础,它类似控件按钮,可以设定一个触发点击的元素进而引发一个动画,且可以重复执行。因而,利用触发器的功能设置,可以用来激励学生思考、总结,重复复习。

以判断题为例,下面介绍步骤。

①幻灯片编辑区输入一个判断题:“双主教学设计是由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并在下面放一个对号、一个错号。

②在试题下方分别录入两段话:“恭喜,判断正确!”“抱歉,判断错误!”

③对“恭喜,判断正确”文本框选择自定义动画,在“进入”中选一种方式,在触发器上选择对号的这个图片;同样,判断错误的文本框对应错号的这个图片。当然也要对这两个文本框做退出的动画设置,可以使其出现2秒后自动消失。自定义动画设置如图2所示。

通过对PPT内置开发工具和触发器等进行简单的设置就能达到预定效果,但是这样的方法无法应对大量的更为灵活的习题设计。即便复制原来的试题仅修改试题和答案内容,这也是很浩大的工程;另一方面,在对排序、问答题进行设计时,这样的方法无能为力,当然也无法核对学习者的正确率和得分。所以,需要借助PPT周边的插件、软件来实现常用到的交互性设计。表1为PPT课件中实现交互的6种方法比较[3]。

3.2 利用插件进行习题交互设计

课堂检测所学知识是很多教师常用的方法,这样既能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参与感。笔者在这里就提出一种思路,把Flash试题嵌入到PPT当中。具体做法是先安装ShowRoom插件,它可以把swf文件置入PPT文件中;然后设计Flash试题,利用Quizbuilder和Quizcreator这两个软件;最后把swf文件导入到PPT。

1)ShowRoom。ShowRoom是一款面向PPT插入各类媒体文件的工具,是把swf文件嵌入到PPT中最好的插件之一,能实现对Flash文件流畅快捷的嵌入。笔者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该款插件运行非常稳定,特别是插入swf试题的效果比其他同类工具如iSpring、Swiff Point Player、Articulate Studio组件等更为灵活方便。它的功能具体包括:支持PowerPoint 2000/XP/2003/2007(图3);支持swf、flv、mp4、mpeg4、m4v视频文件;嵌入式的IE网页、Web Video、YouTube视频支持;提供使用Google搜索所需图片资源的小窗口功能。

ShowRoom安装十分简单,直接执行ShowRoom Setup.exe,在打开的对话框点击“Install Now”即可安装。点击“Insert”栏的Flash按钮,即可插入Flash文件。

2)Quizbuilder、Quizcreator。这两款Flash试题制作工具简单易用,功能强大,支持可视化快速开发。普通教师利用它们可以在没有编程基础的情况下,快速制作出基于Flash的交互式的试题和测试,并能进行在线测评。Quizbuilder(秋风试题大师)和Wondershare Quizcreator(万兴在线测试制作系统)都是独立的软件,但它们生成的swf文件较大,挂到网上需要长时间刷新等待,所以不宜上传到网上。安装完这两款软件,就可以打开它们,直接录入试题了。它们的使用方法大同小异,此外Quizcreator还有一项调查问卷的功能。

图4分别是它们的初始化界面。观察界面,会发现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具体说来,它们有如下交互性设计的优势:

①支持Flash题型多,Quizbuilder支持8种题型,Quizcreator支持9种题型(支持数学公式编辑),常用的填空、判断、选择、热区、匹配、排序、简答题型等都支持;

②支持插入背景音乐和图片、解答提醒、时间限制等;

③支持试题结果跟踪和统计;

④针对测试结果进行级别反馈,可从题目、答案、试题和年级等方面进行反馈,备选答案可随机排序,减少抄袭。

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将swf试题嵌入到PPT中,从而实现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信息交互:

①安装ShowRoom,执行ShowRoom Setup.exe,然后新建一PPT文件;

②安装Quizcreator;

③在Quizcreator中设计一道单选题、一道多选题、一道填空题,然后执行【Publish|Web|Publish】(|Web|),记住保存的路径位置;

④在PPT中的ShowRoom选项卡栏单击“Insert”(插入)的Flash按钮,选择上一步骤输出的swf文件;

⑤保存并预览。

从这个案例来看,使用外挂插件设计评分测试、调研问卷比PPT本身功能的交互性设计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操作过程简单自然,效率高;二是可实现试题随机排序、结果回收和反馈、时间限制等多方面的功能;三是界面直观,反应迅速,重复使用率高。

这两款习题制作软件也有一定的局限:一是每道填空题只能有一个放在题目后面的空白,与实际测试有所出入;二是匹配题、多选题视为一个整体,只要出现错误或不完整就会失分,这与实际的评分不同[4];三是没有“重做”功能,如果重新做题,需要二次打开PPT文件操作。

基于PPT开发的内容交互式设计软件、插件有很多,它们操作简单,兼容性强,允许测试题目随机排序,都能实现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热区、匹配等常用习题,以及选择、判断、填空、论述、排序等调研问卷题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嵌入Flash交互习题的思路,但功能一体的测试(评分测试和调研问卷)、内容交互软件很多,笔者在这里对这些软件的特点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3.3 演示交互设计

PPT有支持演示的诸多工具,除黑白屏切换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光笔来批注。但为适应教学及其他应用,许多公司开发了补充性的演示软件,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交互演示的功能。一般来说,可以从人机交互、人人交互方面来说明。

1)PPTools。PPTools(图5)是一款演示功能齐全的软件,有比其他电子白板软件突出的功能和优点:下载完软件即可打开PPTools.exe运行;灵活掌握控制热键可以实现显隐素材、实用工具、鼠标绘画、文字标注等人机交互的效果。

从这一软件的功能来看,它达到了很高的交互程度。它既弥补了原有PPT演示稿绘画涂抹的功能,又添加了随机点名提问的工具、重点说明的多样聚光灯工具等。通过快速掌握该软件的操作热键,从而可以熟练地进行操作交互,逐步完成师生间、同学间、学生与学习资源间的信息交互。

2)Multipoint技术下课堂互动。Multipoint多点输入技术允许用户在一台主机上使用多个鼠标、多个键盘,并在一个屏幕上分辨出各自的光标。它既能减少硬件的经济成本,也能极大地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该技术创新了课堂互动方式,同时搭建了良好的互动教学环境。它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用有限的资源与其他人互动。

利用Multipoint进行课堂教学有4种模式:SS(Single-User-Single-Mouse),一个孩子用一个鼠标;MS(Multiple-User-Single-Mouse),n个孩子共用一个鼠标;MM-R(Multiple Mice in Racing Mode),以个人为单位的n个孩子用n个鼠标;MM-V(Multiple Mice in Voting Mode),n个孩子用n个鼠标的“投票”式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实际的单词学习中使用Multipoint(每5个人一个鼠标)学习与每人使用一个鼠标学习有同样的结果[5]。

以该技术开发的软件Mouse Mischief、WordTile、MathGame中,Mouse Mischief最为成熟,通过安装该软件就可以构建一个单机群组的PPT师生互动平台。安装完毕,Mouse Mischief就直接出现在PPT的选项卡中(图6),通过创建新幻灯片,可以初步实现选择题、判断题、绘图题的多鼠标交互。首先选择题型,输入完题目,再设置备选答案。保存之后,按F5键直接演示,每次演示时都会设置教师用光标和学生用光标,以示区分。

当前该软件只支持PPT,题型还不多,但已经可以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步实现课堂学习的操作交互和信息交互。

基于PPT设计的演示软件不多,这里对常用演示软件做一下比较说明,如表3所示。

4 结论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认为:

1)较为简单的交互设计可直接使用PPT自带的控件工具箱和VBA编程等实现;

2)Quizcreator和Quizbuilder输出的交互式swf试题可通过ShowRoom嵌入到PPT中;

3)通过PPTools的演示辅助能够更好地配合PPT交互式演示;

4)使用Mouse Mischief可以实现师生课堂的现场交互演示。

相比于Director、Adobe Flash、Authorware等软件,PPT在课件交互性设计方面并没有突出优势,但通过周边的插件、软件辅助配合,其交互性方面已经可以满足课堂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了。因而,这种方法设计具有时间花费短、设计过程简单、实用性高的特点。这使得PPT能够增强交互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失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课件交互性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胡国华.如何用PPT制作交互式课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3):58-59.

[2]Microsoft.Microsoft Mulitipoint:Collaborative e-Learning[EB/OL].http:///unlimited

potential/TransformingEducation/Multipoint.mspx.

ppt设计论文(篇6)

教学设计视域下的PPT设计策略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为教师、学习者与教学内容。一堂优秀的课程必然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发挥主导作用,支持和帮助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交互并实现意义建构。因此,课堂教学类PPT的设计必然要关注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的设计及教学流程。

1.学习者分析与PPT设计策略

一般情况下,在开展教学之前,我们都会对课程进行系统分析,即前文阐述的教学设计。对学习者进行分析,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课程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环节,PPT作为教学内容的展示平台,必然需要面向学习对象进行设计。

从多媒体设计上看,色彩明快、板块活泼,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一体的PPT课件较受中小学生的欢迎;色彩沉静、板块稳定、图形图像重视逻辑展现、多种媒体所示信息量高的PPT较受成年人欢迎。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避免中小学生观看呆板的冷色调课程和成年人使用过于花哨的PPT,将会有益于课堂教学。同时,在进行媒体设计时,还应当注意适度和多样化的原则,那些干扰学生注意力的媒体信息尽可能不使用,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从内容设计上看,中小学生尤其喜欢那些充满“故事感”的学习内容。充满“故事感”的PPT,就是利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叙述性语言,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事实性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学习活动过程;在成年人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功利性心理更为突出,在喜欢“故事感”的前提下,还注重信息的含金量,因此,长篇累牍的“故事设计”可能不适合一些成年人。从教学流程上看,PPT的设计应当注重中小学生和成年人的不同。一般来讲,低年级学生的持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较短,因此,在进行PPT设计时,每隔7~12分钟应当有相应的设计,给予学习者适当的放松,再将其注意力重新引向课堂。

2.内容分析与PPT设计策略

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来看,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主要内容说明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行分析好这些内容,并进行板书设计,应景发挥。课堂教学类PPT的设计,由于软件本身可承载的内容较多,能够整合多种媒体,使用方便,因此较之使用黑板时进行的板书设计虽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前期的要件分析是二者设计的根本出发点,PPT设计的不同是它拥有多媒体信息传达的优势,但它在控制课堂步调时又存在一定的劣势。由此,我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以下策略使其扬长避短。

(1)细节设计,关心信息传达。通常,我们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层次,重难点分析围绕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延展。在设计PPT的时候,对知识与技能中的重要概念、关键词采用放大字体、粗体、画线、换色等方式突出显示,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关研究表明,在用正体字的页面插入斜体内容,学习者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斜体表现的字词。在重难点的把握上,PPT的设计采取一个主题一页或多页幻灯片演示,幻灯片一级标题表现该页主题是一种有效的重点突出方式。如果利用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展现复杂的内容,并设置得简繁得当,就能更好地让学习者抓住课堂学习中的重点。此外,利用PPT的自定义图形功能,对项目符号、标题进行美化修饰,可以让条目内容调理清晰、辨识度增强,在信息传达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结构化设计,理清思路。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design)最早是用在软件设计上的方法,指给出一组帮助设计人员在模块层次上区分设计质量的原理与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它从整个程序的结构出发,利用模块结构图表述程序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化设计的要点在于将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利用模块化的方法对这个整体自上而下分层细化。在这里引入结构化设计的思想,目的在于利用PPT的信息包容功能,将板书设计做不到的环节进行优化。在设计时,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几大模块来设计内容纲要,只显示每个模块的主题内容,辅之以导航设计,逐层显示繁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如在进行标题设计时,各级标题的字体形态、字号、位置等都应当一致,各个大的模块之间,背景应该相似,有时也可以辅以颜色变化加以区别。结构化设计的关键在于模块分析与内容细化,这是每一个PPT设计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

(3)增强“故事感”,优化内容陈述。目前,大部分的教学材料在未被教师加工之前,都充满了理性化的色彩,并不适宜课堂教学的“讲演”和“启发”属性的展现。尤其是在利用PPT教学时,教师容易被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控制,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当更加“书面化”的PPT充斥课堂时,教师的适时发挥越来越少,课堂教学缺乏思维和情感的深度交流。思维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的,事实性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交互是成功课堂教学的两大法宝。如果我们能将PPT设计得更有“故事感”,将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感官刺激的元素整合,形成一部立体化的“影片”,将更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的激情。

(4)图形组织器,共享思维过程。图形组织器(GraphicOrganizers)是一种用于表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图形结构形式。它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利用图形组织器可展现内容之间的对比、因果、所属、关联、流程等不同的逻辑关系,包括星状网络图、矩阵图、树形层次图、链锁型图、素描图等几种类型。PPT的设计者,可以利用自定义图形或者SmartArt工具构建不同的图形组织器,展现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展现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过程。

案例:老婆婆去市场买李子,来到第一家摊位,店小二满脸堆笑打招呼,说自己家的李子又大又甜,老婆婆似乎不满意,摇摇头走了。到了第二家摊位,店小二热情招待,问老婆婆需要什么样儿的李子,老婆婆说要酸的,按照老婆婆的要求,小二卖出了一斤李子。接着老婆婆看到第三个摊位的李子又大又圆很抢眼,就问小二多少钱一斤。小二马上问老婆婆需要什么样的,老婆婆表明她想要酸的。小二觉得奇怪便问,别人都要又大又甜的,婆婆干吗想要酸的。老婆婆说因为儿媳妇怀孕了,要吃酸的。小二恍然大悟,说老婆婆儿媳妇喜欢吃酸的,一准生个大胖孙子,婆婆一高兴又买了一斤酸李子。紧接着,小二指着猕猴桃对老婆婆推荐说,孕妇需要补充维生素C,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高,对孕妇特别好,随后老婆婆又买了两斤猕猴桃。上述为一个营销学常用案例。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的主角为一个老太太和三个摊主。

如果按照文字陈述的方式,学习者需要加工更多的信息,以形成和归纳背后的知识关联。若我们采取如图1的矩阵图,一切就显得清晰明了了,能够较好地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

教学设计视域下的PPT使用策略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课堂和一定数量的中小学课堂使用PPT进行课堂教学,与其应用的广泛程度相比,PPT的课堂实施即PPT的使用环节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教师和学生的抱怨层出不穷。焦建利(2010)曾总结PPT的教学错误,其中包括使用的问题如下:目无受众,照片宣科;晃动光标,过分紧张;拘泥文稿,忽视交互;过分迷恋,依赖成瘾;准备不足,手忙脚乱。由此可见,解决PPT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除了设计,我们还应当关心教师的使用问题。

(一)PPT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黑板与粉笔是教学内容表达和展示的工具。教学的实施过程便是教师主观能动实现的过程,板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展现了教师的思维过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在以PPT为内容载体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电脑、屏幕及鼠标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PPT的预先设计和制作具有较强的媒体功能,它将教师从板书的书写和繁杂的作图过程中解放出来,减少了课堂中教师生成内容的环节,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但是,这也弱化了知识的生成性,禁锢了教师自己的身体和思维过程,使得整个课堂缺乏体态语言、思维和情感的交流。

(二)教学设计视域下的PPT使用策略

在PPT课堂环境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受制,大部分的教师成为幻灯片放映机器或者是有声阅读机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PPT设计和准备不足,不熟悉幻灯片的结构与流程;从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中走出,不适应PPT课堂教学的传播方式;在新型的环境下,缺乏相应的讲解策略,或者是根本就缺乏课堂教学的引导、组织和讲演的能力。我们根据PPT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优化课前准备,帮助教师熟悉PPT教学材料

目前,由于PPT制作门槛较低,大多数的单位和个人并不重视其开发技能的培养。事实上,优秀的PPT设计和优秀的教案一样,抛开实施的环节,它几乎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成败。此外,精心设计PPT耗时过长,大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选择从网上下载PPT的成品。一方面,网上免费的PPT资源良莠不齐,教师很难找到优秀的资源;另一方面,PPT本是展现教师教学设计流程的课堂教学材料,下载PPT等于是放弃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出现诸如紧张慌乱、照片宣科等现象。

从上述的两个问题来看,学校和教师个体应当注重从技术和理论两个方面提升教师的PPT素养。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出版商精心制作的PPT开发资源,供教师修改使用。教师在使用资源时,应当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对PPT的一些页面进行修改和二次创作。

2.利用工具,解放身体,充分利用体态语言

在PPT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播放幻灯片,不得不坐在多媒体电脑前操作鼠标,成为一部PPT放映机。这使得本就缺乏分享知识生成过程的课堂更显得尴尬和死气沉沉。电脑手写板和激光翻页笔是两种PPT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它们虽然操作简单,却能从本质上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电脑手写板,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推算和演绎过程应时应景地展现给学生,将PPT页面和传统的板书结合起来,与教师三位一体,在情感上会给学生一种“同在感”,因为学生不会再感觉教师“偷懒”,而是觉得教师在同他们一起书写和分享。激光翻页笔的主要功能在于让教师脱离讲台,让他们和以往一样,可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使用体态语言,与学习者近距离地交流。

3.重视PPT的讲解修炼

与传统课程相比,教师利用PPT进行教学时,虽然节约了板书书写的时间,减少了知识生成的展现,却使自己缺乏思维的缓冲过程。当一页页的幻灯片显示出来时,不少教师无法选择合适的语言去描述和延伸教学内容,仿佛是被PPT控制了整个步调,机械地一步步展示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显得被动,学生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规避上述问题。一是在进行PPT设计时,尽量减少页面呈现的内容,显示要点和重点即可。在备注中可标明授课时所要延展的内容,其余部分在课堂上应景发挥。当PPT页面内容不多时,必然逼迫教师采取更充分的准备方式,以免授课时无现成的内容可讲。二是尽可能地用PPT内容的动态显示来设计和展现知识演绎与推理流程,或者利用手写板描绘,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动手和思维缓冲机会,以便掌控课堂。三是重视常规的演讲策略修炼。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准备好的案例、逻辑推理、比喻等来重点解释部分条目,以保证在遇到页面内容过少、理论性太强或者页面条目过多、重点不明时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ppt设计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05-02

PPT即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设计的演示文稿软件。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它是一个文件,其格式后缀名为ppt;也可以保存为pdf、图片格式等类型。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

在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数字影像作品赏析》、全校公选课《影视作品赏析》和《动画作品赏析》等课程中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些类似于“自主教育”的教学模式,但有所不同的是既要对“规定教材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又要通过某一个“自主教学内容”的自主认识、组织、视觉传达设计和现场主持、推广、整体评价等全过程的自主学习体验。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价值体现在教育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宏观控制和整体评价等方面。

这样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想,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同学,无论是团队中的角色意识,还是对主体知识的认知、表达,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积极性和智慧。其中,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值得推荐的是怎样理解和认识PPT的教育意义,以及怎样将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运用到现实的教育过程中。

一、充分认识和利用PPT的数字化特点

PPT文件不同于一般的幻灯片,它的所有内容都是通过数字性质呈现出来的,无论是影像、图形、图表和文字,都以计算机数据形式记录在存储器内,从而实现了PPT文件上的每一个表现要素的数字设计、生成、转换和链接等开放的立体结构的特点。PPT文件的这个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表达能力和观点的表现形式和路径。例如,我曾经让一个班20位同学分成五个组,赏析同一部动画片,结果是有的团队将重点放在故事结构上,有的团队选择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有的团队强调这部动画片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的横向比较,有的团队则深入到具体的动画制作分析。学生团队表现出来的认识问题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研究的深度、表达的路径和形式让人吃惊。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一般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但学生的兴趣点更多样化,在团队中的角色意识更强。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强调PPT文件纵向轴线知识或观点表达的逻辑性特点,同时,更要强调这条轴线上不同知识或观点的节点的横向或立体的表达。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要特别注意PPT文件数字科学特点,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供诸多科学的,便利的条件,对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宏观控制、细节表现和个性化呈现等要素一定要特别关注。

二、PPT文件制作课程教学的组织

对于一个四至五个人的制作团队来讲,制作一个由30张幻灯片构成的主题PPT文件,工作量是很大的,一般作为课外主题活动、假期作业等较为适宜。PPT文件制作课程的组织有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是主题选择。主题不能选择纯知识性内容,尤其不能将课本中的数理化等知识内容拿来让学生做PPT文件,一来学生不具备准确表述此类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二来容易产生挫败感。一般选择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与亲和性的主题比较容易将学生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激发出来。例如,我曾经给学生拟定《秋天的一片树叶》的题目来制作PPT文件,其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声音的;主讲人现场表现等都可以成为主题的表现要素。

第二是搭建团队和制作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团队,这样比较容易形成团队特色。在基础教育阶段,可能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老师适当调配更好一些,因为通过团队的角色意识,可以适当改变或调整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科兴趣。例如,让不太喜欢语文的学生负责PPT文件的文本工作;让不太善于组织和交流的同学负责导演工作等都会给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兴趣培养带来莫大的帮助。制作过程一定要严把文本的主题表述和整体结构,主题表述是团队在导演的领导下的团队表现主旨,其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结构特点、表现形式等基本上都可以看出端倪,所以,这个环节我一般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讨论,然后由负责文本工作的同学执笔完成,我们在文本上签字后方能进入制作环节。制作过程的其它环节尽量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要经常询问学生的制作进度和具体难点,学生实在有困难时,也只是提供解决困难的思路和路径而不给具体的办法。

第三是评价学生作品环节。评价学生作品从整体要求上讲,除非有本质性错误,一般不把主题知识水平的高低作为品评标准。具体评价要注意以下环节:

主题表述逻辑是否合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教育价值之一,以往都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培养学生的这种思考能力,计算机科学为数理逻辑的形象化表现提供了准确而完美的表现路径。虽然对于大多数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很难理解计算机数字语言和应用程序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通过主题PPT文件的制作过程,他们可以很直观地体会到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与主观推理技能技巧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在多要素、复杂的、立体的事物认知体系中的逻辑思考能力,一直是中国式教育的短板,计算机科学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可能是我们弥补这一不足的最佳时机。

作品是否凝聚了团队每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这个评价环节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国现阶段独生子女政策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团队角色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所以,在评价学生主题PPT文件时,一定要对照职员表逐一评价每一个职员的基本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并分析成败的关键因素。

作品是否充分利用了PPT制作软件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我对学生运用PPT制作软件的要求是:不要简单化,只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罗列;不要哗众取宠,表面看很热闹,实则空洞无物;要符合视觉传达的心理和美学规律,看不清楚,看着不舒服,看了不明白都不行。

ppt设计论文(篇8)

1 前言

PPT用于教学有20余年的时间了,直至今日有关研究一直不断,成果颇丰。截至2015年初,在某著名学术搜索中,以“多媒体教学优势”为搜索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到

102 000条相关文献;以“多媒体优势”为题目进行搜索,搜索到146 000条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中,以“多媒体教学优势”为搜索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到161条相关文献;以“多媒体优势”为题目进行搜索,搜索到128条相关文献[1]。所有的文献都是对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总结,内容涉及各个科目。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正在探索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探索的同时,多媒体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

在Google学术搜索中,以“多媒体节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5290条;以“多媒体节约教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2790条;以“多媒体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1480条。由此,说明对于多媒体技术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受到很大范围的关注。

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文字性叙述的阶段[2-5],很少有学者用数字或者客观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几乎没有用量的形式来说明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效率关系的研究成果。

上述情况,不能不说是当前相关研究的一种缺失,因此非常有必要用客观的方式对“用PPT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结论进行验证[6]。

2 研究设计

“课堂效率”的界定 效率一词源于物理学,但被各行各业引申出多种含义。在教育研究领域,虽然在大量文章中都出现过“课堂效率”或与之相类似的词汇,但对其进行深入讨论的并不多。由于研究需要对“效率”“时间”等进行计算,得到具体的数据,因此仅从定性的角度泛泛地探讨其含义是不够的。为此,首先引入节约时间的概念,即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教育装备完成教学工作的时间差。节约意味着花费时间的减少。

如以黑板教学为基准,用PPT教学所节约的时间te为:

te=tB-tp

其中,tB为使用黑板完成教学的时间,tP为使用PPT完成教学的时间。

有了节约的时间,便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的效率”,即以黑板教学为基准,用PPT教学所提高的教学效率为:

研究的总体设计 本研究的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由课程分析及分类、演测课堂的设计与观察、真实课堂的观察和演测、数据分析和处理几部分组成。

1)课程分类。虽然都是在教学中使用文字,但是各种情况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本研究将其做了多种维度的划分。

①按文本长度划分为“很少的文字(简洁的提纲)”“适中文字”和“较多文字”;

②按文本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了解文本(浏览观看)”“学习讲解文本”“记忆文本”“抄写文本(如一些简短的定义或文字)”“试题文本和答题过程文本”和“小结文本”等;

③按文本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单纯文本”“表格类文本”和“多种类字符文本(含部分数字、字母、符号等)”。

2)实验课堂的演测。演测法是研究教育装备效能的一种有效方法[7]。研究中针对课程分类,设计一组典型课程,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分别用PPT和黑板对内容相同的课程进行演测,以得到结果。

3)真实课堂的观察和演测。分别选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语文和数学的视频课程(用PPT的)直接进行数据分析,并对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况下用黑板进行演测,得到对比结果。选取的视频课程均为各省市优质的视频课程或者省级、部级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等。

4)数据分析和处理。对各演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用统计处理的方法分析使用PPT教学和使用黑板教学的差异情况,最终给出问题“PPT是否能够提高纯文字类教学的课堂效率”的研究答案。

数据采集的基本规则 由于没有寻找到能够满足研究所需要的图像自动识别技术,采取人工观测教学视频、人工采集数据的方法,即人工将课堂上符合观察要求的时间段的时刻记录下来,通常是边观看边记录。记录原则:教师利用PPT进行授课时,在播放文字类教学内容的开始,对视频进行暂停处理,记录开始时刻,然后继续播放,到播放文字类教学内容结束时,对视频再次进行暂停处理,记录结束时刻,此刻人工数出该时间段PPT展示或板书的总字数并记录。如果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观看不够清楚,可以回放视频,重新进行时间段的记录。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对样本采集的规则做了规定。语文样本对象的表现形式有文字、数字、标点符号,字数统计时,每一个文字作为一个单位,计入总数;每一个数字按照数字表示的含义,计入总数;标点符号不作为计数单位,不计入总数。数学样本对象构成比较复杂,表现形式有文字、数字、数学符号、数学单位、标点符号。在进行字数统计时,与语文学科相同的部分,按照语文学科的记录方式计入总数;其余的部分,完整的数学符号、数学单位分别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入总数。数学样本计数规则示例见表1。

数据的误差控制 由于采用了人工方法对视频数据进行提取,势必存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误差。为了避免这些误差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有必要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误差控制,保证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体做法如下。

1)对数据提取人员做培训,达到可以熟练操作有关设备以及采集数据的水平。

2)针对同一视频资料,分别由两名数据提取人员独立开展提取数据;若两者的数据相差20%以上,便对该数据进行重点审核,查找误差原因,再次提取该数据,直到误差小于20%。

3)对各组数据进行平均,获得最终数据。

3 使用PPT教学与提高纯文字类课堂教学效率的分析

每字用时的统计 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和数学学科实际教学时的每字用时进行统计。使用PPT和黑板教学,每字用时分别见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表3所示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无论是PPT教学还是板书授课,数学学科的每字用时均小于语文学科的每字用时;

2)学科相同的情况下,小学教学每字用时较初中和高中长,初中和高中的时间更为接近,且时间短;

3)单纯从文本展示的角度来看,用PPT进行授课,每字用时均小于板书每字用时。用PPT为媒介代替黑板进行文字展示,展示的字数越多,可以节约的课堂时间就越多,能够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提高课堂效率的分析

1)使用PPT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实验数据表明,使用PPT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由于授课内容的不同,其提高的效率多少也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值。将所有研究样本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得到平均的课堂效率提高值为3.84%。

这个数字仅是一个笼统的数值,与参与平均的样本有密切关系,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量化结论。但是,这个数字说明课堂效率确实提高了。

2)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上文结论表明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与展示文字的数量以及学科性质、学习内容、教学风格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对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①文字数量很少的课堂,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不明显。如在低年级段的教学和文科类的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每节课板书的字数非常少,因此使用PPT所能节省的时间也不多。如观察视频记录中的一节小学语文课,整堂课所展示的文字仅仅为11个字!教师板书时间不到20秒。20秒对40分钟的课堂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使用PPT教?W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②出现“记忆文本”和“抄写文本”时,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不明显。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记忆文本”和“抄写文本”等,那么完成教学所需的时间大多是由学生所决定的。在此情况下,无论用PPT还是用黑板,教师都要等“最慢”的学生完成任务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③大量“了解文本(浏览观看)”情况下,使用PPT教学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此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文科课程中,在教学中有大量的浏览文本出现。在使用黑板教学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是口头朗读一遍,不会往黑板上书写;如果一定要书写到黑板上,必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使用PPT教学,这些文字内容便投影在幕布上,教师再朗读一遍,学生边听边看,学习效果要好于只听不看。

④需要回顾和反复时,使用PPT教学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在用PPT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时调整翻页,对于重点内容,可以在课程讲解结束后返回前面的页面进行强调说明,也可以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操作起来也是非常快速方便。用黑板教学时,相关内容有可能被擦掉,若需要回顾这些内容,则需要重新书写,浪费了时间。但是,如果教学设计考虑得十分周全,教学所必要的回顾内容一直保留在黑板上,那么此刻黑板教学的回顾作用就非常出色,比用PPT省时间。

ppt设计论文(篇9)

PPT设计能力是新时代的写字水平,是个人形象和团队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它是知识一度收集,二度消化,三度转换后的艺术品。PPT功能非常强大,绘图、动画、编程无所不能,它是将知识转化为多媒体符号,以标题文字、图表、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学习PPT的目标是学会利用多媒体符号表达,要求设计精,表达巧。

一、文、标、图、动、音的使用说明

PPT初学者往往会把Word中大篇幅的文字复制进PPT,在他眼里,PPT是大号的发言稿;也有人会找个模板,把大篇幅复制到图表里,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PPT中文字的呈现应该遵循2.5法则,即每页不超过两段半,每段不超过两行半。这样避免了文字过多,不易阅读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把PPT做成发言稿。即使这样也要把文字设计成动画型,还要配套声音,才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

陈三明教授在新概念多媒体快捷技术中讲到“文不如标、标不如图、图不如动、动不如说”的观点。这里“文”指的是篇章文字,“标”指标题,图包括smartArt图、图片等,“动”指动画。这些统称多媒体符号。文字的特点是表达准确,但不易形象理解。一般定义类必须用文字表达才准确,我们可以在文字下面配套相应的注释性图片、动画等,这样既有准确的文字说明,又有形象的多媒体符号。流程、项目可以做成smartArt图,这比文字描述自然要高明的多。故事或流程我们可以做成swf动画。

PPT中的声音包括主题音乐、插曲、音效、语音等。这些声音除语音外,大多是营造氛围的作用。主题音乐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主线,在听觉上通过合适的乐器用音符的起伏向观众传达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将观众第一时间引导进入自己所感受理解的情节中去。插曲专属特定的情节内容,是烘托某一特定情节的氛围变化,调动观众的情感起伏,表达特定的思想。这就像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一样。音效是一种提示性的声音,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滑稽有趣的特殊音效可以引发观众的欣赏兴趣,音效的使用能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自然,再好的文、标、图、动、音的设计都不如演讲者形象生动的讲演让人难以忘怀。只有它们与生动演讲相结合,才能成为完美搭档。

二、从模仿到设计

设计是思维的呈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中借鉴别人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就要经常浏览别人制作的PPT,取长补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许多PPT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经常逛逛这些论坛,会发现,PPT的功能非常强大,高手做的PPT真的漂亮,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

仿制优秀的PPT动画,关键是在制作中体会动画制作的要点,掌握PPT基本的绘图技巧,以及PPT模板的构成,包括主题、配色、图表等等方面。模板太花哨,会影响到表达过程,让观众过多注意模板,从而忽略幻灯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模板的制作和使用要根据使用的场合来确定,如果是一堂普通的课,建议使用色差强的模板,这样会让每个学生能够看得清楚。如果是答辩或学术汇报,推荐选择简洁明了的幻灯片,可以显示出严肃认真的学术气氛。如果是广告推销,就要主题突出,吸引眼球等等。标题文字、图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符号就是信息的载体,它们不仅可以减少PPT里的文字,还可以让理解变得更容易。在仿制过程中我们可以抛开现成的模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改善PPT所承载的信息,调整PPT逻辑,尽量不再使用现成的模板。

ppt设计论文(篇1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的不断发展,相比于传统的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因其方便、形象、轻松、多样化、现代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了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以PPT的方式制作的教学课件也成为众多教师首选。

然而,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了PPT的课件,但却由于没有掌握好这种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技巧,而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PPT课件的优势和效果。更甚之的是,课件制作与使用的不当非但不会提高教学效果,还会使教学的效果下降。比如,文字过多、完全放弃板书、动画和图片过分夸张以及不讲究美感等等,严重的影响到了课件的使用效果,那么,PPT课件如何更为有效地应用于化学教学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PPT课件的设计应与化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化学的思维特点

比如:化学学科在结构部分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PPT课件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PPT课件辅助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不是每一节课非用课件辅助教学不可,有些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不如传统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好。因此PPT课件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PPT课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化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二、PPT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

PPT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PPT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我们不能把PPT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例如,PPT课件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尤其是现场即时性板书则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且对学生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在化学教学中,在讲到有机合成与推断的类型题目时,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等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而应依靠传统教学的板书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PPT课件的设计应以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为基础

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先进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此PPT课件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关键在于使教师拥有先进的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并使之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

总之,如果教师能在PPT课件的制作与演示过程中认真规避一些误区,遵循科学的规律,那么,PPT课件就能发挥非常大的优于传统课件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化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高中化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化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ppt设计论文(篇1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社会日益呈现多模态性,意义的构建越来越依赖多模态话语的融合,多模态话语相关研究应运而生。笔者通过研究中国知网上关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论文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思辨描述性的论文居多,而定量实证型的研究较少。完善多模态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拓展多模态研究范围,对于推进我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英语文化教学中运用的PPT课件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多种模态的使用类型和整合原则。

二、多模态话语与英语文化习得

多模态指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时,感觉器官会作为整体进行运作。可见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充分调动习得者的各个感官非常必要。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PPT课件以其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分布性和数字化的特点,得到广泛使用。它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于一体,不仅信息传递量大,而且具有多维性,可整合多种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实现立体教学。采用PPT课件是实现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英语文化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

1.PPT课件的模态类型

多模态PPT课件不仅可以展示教材的文本材料,还可以同时配合声音、视频材料等。笔者在《英语国家概况》教学中,经常运用PPT课件,采用较多的模态有视觉模态、视听组合模态和视频模态等。

PPT课件的视觉模态结合教材,展示给学生较完整和立体的背景资料。笔者在讲授《英国概况》第一章时,大量运用图片呈现了英国地图、国旗、国徽、地标式建筑、苏格兰男子的格子花呢裙子、城堡、威尔士的红龙旗、水仙花、爱尔兰的三叶草等。采用视觉模态讲解教材中的难点,能使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提高思维判断能力,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点。如讲解《英国概况》第三章英国政治时,笔者在课件中运用了动画,如将英国首相设计成一个动画形象,左手拿着的蛋糕上写的是Parliament(议会),下面的盘子上写的是Legislature(立法机构);右手拿着的面包上写的是Cabinet(内阁),下面的盘子上写的是Executive(行政机构),动画人物站的台子上写的是First Among Equal。这样既直观形象地阐述了“为什么英国首相是英国政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个问题,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PT课件的视听组合模态可以创造立体的教学环境。从语音文字的角度讲,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影、多媒体软件提供语音环境,提高对真实语音和文字的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在PPT课件中根据讲授内容选用了很多英文歌曲,例如在讲解英国简介时,播放国歌God Save the Queen,帮助学生理解君主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意义;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在课件中播放Yankee Doodles(扬基歌),在讲解英国节日的课件中播放圣诞英文歌曲等。

PPT课件的视频模态使用较多的是动画、纪录片、电影等视频,视频模态的使用可以刺激大脑的立体思维、线性思维等,促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产生系统和深刻的概念。笔者制作的《英语国家概况》课件中,插入了很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播放CCTV纪录片《大国崛起》有关Elizabeth I,The Great Charter,The 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相关片段。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播放电影The Patriots片段,在讲解美国内战时,通过播放电影Gone with the Wind片段,展现美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生活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原则

多模态课件的设计制作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辅、简约性及交互性的原则;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真实、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更形象生动地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为实现PPT课件的多模态最优整合,教师在进行多模态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模态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英语文化教学内容(话语范围),根据所教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PPT课件应采用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这是决定课件质量的重要因素,可靠、适当的技术条件是确保多媒体课件教学实施过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2)PPT课件的页面应简洁美观;页面上的文本、图形、图像等可视元素搭配构图合理;主体内容视觉信息表述明确,色彩和明度搭配协调得当;屏幕构成应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各模态的配合应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多感官共同参与。多模态外语教学必须考虑如何处理好模态内部媒体之间的关系,如教材与PPT课件的关系,声音、视频、版面设计间的关系,等等。媒体(图片、音频、动画等)的选用应贴合主题的需要,做到主次分明。

(3)制作PPT时应侧重在知识引入前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文本内容以简明的词语概括出主要的和次要的论点,将内容分类、压缩、提炼、纲目化,按照文本的内在逻辑,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选择不同的模态时,要考虑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以获得最佳搭配。

(4)多模态学习的强度不能太过,过少的模态使用没有发挥多媒体多模态课件的作用,而使用过频、容量太大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接受所学内容,影响学生的情绪。

四、结语

运用多媒态话语理论制作的PPT课件可以为英语文化教学内容提供更丰富的多元化互动通道,有助于缓解课堂面授时间紧张的局面;非实时交互环境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使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得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M].London:Arnold,1978.

[2]Kress,G.& van Leeuwe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ppt设计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6-0070-05

英语学科教学以其独有的工具性、情境性等特点,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在实践中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英语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外语学习能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深层次整合已经成为教学教研活动关注的重点,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美国学者丹尼尔・平克提出的全新思维是指在左脑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右脑思维,掌握高概念和高感性的能力,即“六感”(the Six Senses):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其主要含义是:不仅要有焦点,还要懂整合;不仅重功能,还要懂设计;不仅有论点,还要会讲故事;不仅有逻辑,还要会共情;不仅要严肃,还要懂幽默;不仅重积累,还要追求意义。[1]

本文主要关注PPT教学课件这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多媒体工具,结合在大连庄河地区实际调查中所发现的诸多问题,结合英语课堂实际情况,力求探讨全新思维视角下如何设计与使用PPT教学课件,以求为教学教研工作者提供一些资料和建议。

一、研究方案制定

1.研究对象

本调查主要是针对大连庄河市内2所中学和3所小学。笔者在调查时,选择了两所小学,分别是庄河市向阳小学和庄河市新华路小学,在庄河市向阳小学分别从二年级和四年级随机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在庄河市新华路小学分别从二年级和五年级随机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同时选择了两所中学,分别是庄河市第三十一初级中学和庄河市第二十八初级中学,在这两所中学都分别从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随机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调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对英语教师进行调查时,还在这四所学校外另调研了一所小学,是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但由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在这所学校对学生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兼有访谈法和文献调查法的研究手段来了解大连庄河地区中小学英语课堂中PPT教学课件的使用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并试图探究出一种有关PPT教学课件的创新设计思维。

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调查,调查中小学英语教师对PPT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把握。另一部分是学生问卷,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堂上PPT教学课件使用的看法和意见,同时也调查了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都设置了两道相似问题,答案不同者,则判定为不能真实反映接受调查者的态度,即为无效的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问卷的具体情况是:教师问卷51份,学生问卷500份,共回收问卷551份,其中有效问卷是497份。详细情况见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小学英语教师PPT教学课件应用情况

关于教师日常上课使用PPT教学课件频率的调查如图1所示。

由图1上数据可知,目前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都能够使用PPT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但是PPT课件并没有真正走入英语课堂,甚至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依旧拒绝PPT教学课件进入课堂。

在使用PPT课件教学的英语教师中,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师有35.2%,同事之间交流共享的有37.3%,而网上下载并修改的占到了27.5%,虽然网上的PPT教学课件资源很多,但是精华很少,英语教师在网上下载的课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对于重难点的突出也不一定能很好的把握。如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该学会自己去制作教学课件,就相当于亲自去感受课堂设计,对于把握课堂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这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不失为一条良策。

在调查教师认为PPT教学课件的设计水平是否影响教学效果时,有82.4%的教师认为是,而有15.7%的教师认为不是,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英语教师认同PPT课件的良好设计在教学中应用的积极影响,但从与一些教师的交谈中也了解到,他们对于PPT课件的认识程度不够,设计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指导。PPT教学课件对于英语课堂的意义远不止其被普遍认可的优势,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模仿对象,在促进学生会话练习的同时,还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2]所以提高英语教师对PPT教学课件的认识和PPT教学课件设计的水平是重中之重。

2.中小学学生对英语课堂PPT课件的基本评价

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其对PPT教学课件的使用意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根据调查,有61.4%的学生对英语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PPT教学课件非常满意,而仅有1.8%的学生对教师用的PPT课件非常不满意,两个极端选项不排除个别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和抵触心理,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学生对教师的PPT教学课件还算比较满意。

当问到PPT教学对学习的影响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减轻了教师板书负担,加快了讲课的进度,学生对PPT教学课件的认可更能体现出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完全依照PPT课件进行教学也是不可行的。在问及针对PPT课件教学和“黑板+粉笔”的教学哪种教学格局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时,有81.2%的学生认为应该两者结合,这说明英语课堂不仅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其基本的拼写和写作能力也尤其不能忽视,结合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的优点,为其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在PPT课件中加入音效, 认为音效对于他们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音效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教师讲授形成双重记忆,更有利于加深印象。但是加入效果音或者装饰性动画有可能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所以笔者针对此项调查了学生的看法,仅有6.8%的学生认为经常会,40.3%的学生认为偶尔会,而有52.9%的学生认为从不影响。对于PPT教学课件中音效最好在哪些地方使用的调查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对PPT教学课件的使用整体上表现出支持的状态,可以说,对于学生来说,PPT教学课件就像英语课堂中的一种调剂品,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所在。

3.英语课堂PPT教学课件的设计分析

针对PPT教学课件的设计,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进行多方面调查。

(1) PPT课件整体设计分析

PPT课件整体设计包括整体布局、背景使用等,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有9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PPT课件页面整体布局简洁明了,仅有小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整体布局眼花缭乱,呆板生硬。并且有62.8%的学生认为教师通常使用的PPT课件背景很简洁,也有11.2%的学生说教师使用的是空白背景,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综合使用这些背景,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情境的内容,做到激励、启发、协调、反馈等教学功能的合理运用。

(2) PPT课件设计的内容分析

在内容设计方面,68.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PPT课件内容组织层次化,主题内容突出,46.6%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在照搬课本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内容的层次化,还要注意与书本内容的合理结合,如果完全照搬照抄的话,那么PPT课件教学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且能够符合课本要求的内容,比如与单词相关的猜词游戏等。

(3) PPT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分析

高质量的PPT课件应该是优质的内容与艺术的形式的统一。高质量的PPT课件让人赏心悦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总体协调,图象清晰,动画、音乐等多媒体元素与情境变迁、教学进程相一致,使学生和教师间产生情感互动,创造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3]在幻灯片的呈现中,文字篇幅的设计体现一定的艺术性,篇幅的大小有时会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于每页幻灯片中的文字篇幅调查,师生的反映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幻灯片的篇幅不易过长或者过短。PPT课件中幻灯片篇幅过长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视觉压力,而张数过多则会引起视觉疲劳。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95.1%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使用的PPT课件里面的幻灯片张数正合适,并且易于理解;而在教师的调查中,有60.7%的教师说自己设计的PPT课件一般在10张左右,有27.5%的教师一般在20张,剩下的教师选择的是30张或者30张以上。从教学效果来看,数目在10-20张左右的幻灯片在英语教学中易于使学生理解接受,当然,由于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同,这个数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应该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而定。

艺术性的另一种表现在于色彩的设计,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4]色彩隐性作用在于它可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人的心理和情绪。为了不让人眼花缭乱,一页幻灯片的标准色彩不应该超过3种,在PPT教学课件设计中,每张幻灯片也可以使用超过3种颜色,但多出的颜色只能作为点缀和衬托,绝不能喧宾夺主,尤其要注意以图片为主的课件的颜色选择。[5]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同一页面上文字颜色种类超过3种的有19.6%,3种的有27.5%,2种的有43.1%,1种的有9.8%。在色彩设计方面,有50%的学生认为主辅色不能合理搭配,重难点内容不突出;有32.7%的学生认为色彩选择上随心所欲,没有针对性;有28.5%的学生认为色彩整体风格与教学内容不相符;有11.7%的学生认为色彩杂乱花哨,无统一基调;还有16.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具体数据如图4和图5所示。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英语教师的PPT教学课件在色彩设计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在PPT课件中文字是最常见的,而文字的特效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师问卷调查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师选择了课件中大部分文字有特效和少部分文字有特效,分别为33.3%和49.0%,说明目前教师在文字特效的使用上是比较均衡的。但是文字具体该加什么特效,还是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而定。而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教师使用最多的文字特效就是使用不同的颜色,归根结底还是在色彩的搭配使用上出现了问题。

很多英语教师没有充分使用视音频,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觉得视音频的过多加入会影响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并且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说,这一教学手段并不被教师广泛认同。很多英语教师喜欢在PPT课件中加入背景音乐,他们认为背景音乐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效,而学生也确实是认同这种效果的,因为有84.8%的学生认为背景音乐搭配合理,有助于课件内容的呈现,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背景音乐对课件内容不起任何作用甚至是干扰了课件内容的呈现。

(4) PPT课件的互动性设计分析

教学时交流的艺术,不能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而要更加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不仅要在PPT课件设计中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件设计中加入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比如一些猜词游戏等。在调查中显示,有26.0%的学生表示英语教师课堂经常展开互动,有17.0%的学生表示教师从不开展互动活动,而有57.0%的学生反映英语教师只是偶尔开展课堂互动活动。

而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有52.0%的教师表示自己的PPT课件中偶尔有设计趣味性互动游戏,而选择通常和每次的分别为27.5%和3.9%,这说明教师的PPT课件设计中学生的自主性体现的不是很好,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在课件中加入过多的游戏等互动性活动会让学生分心,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精力不够集中。在调查教师课件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时,72.5%的教师表明是演示法,仅次于它的是情境教学法,有68.6%的教师选择,而任务驱动法有43.1%的教师选择。这说明,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PPT教学法是演示法,这种教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却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而情境教学法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散思维,激感,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的情感对认知有增力效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几种教学方法,不仅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还要用到任务驱动法这种能够给予学生大量实践,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并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结束语

1.PPT教学课件创新思维设计探究

既然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PPT课件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那么教师在PPT设计时就要慎重考虑每一步。用创新思维去辅助设计恰到好处的满足了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领会大纲,做到适“材”而定。然后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界定学生的层次水平,做到因“人”而异。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属于有意识的学习,而有意识的学习又必须置于自然环境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创设出真实的交际情景。而且英语教学的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已经远不止基础语言的学习,还融入了文化,所以英语的学习是包罗万象的,这就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创新手段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也进行了真正意义的英语教学。笔者根据调查的结果总结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可读性设计

即在幻灯片中突出教师想要强调的部分,准确定位视觉元素,注意信息条理性,给学生提供清晰的结构。

(2)简单就是美

使每张幻灯片的表现形式和展示内容简洁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3)多模态演绎

过多的信息和数据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英语学科的学习应该充满趣味性,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对于学生的左脑思维来说,已经足够认知教师在PPT中所给出的信息和数据,而为了开发学生的右脑思维,就需要使PPT多模态演绎,将信息、情感、视觉效果三者合一,构成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课堂。

(4)交际式情境

要在PPT教学课件设计中融合交际教学法,就是要在课件设计中有意识地展开课件与英语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并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创设交际式情境。

2. 具体改进分析

英语教师在PPT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利用丹尼尔・平克提出的全新思维作为PPT设计的引导,[1]注重交响感、设计感、故事感、共情感、娱乐感和意义感,使PPT设计更具有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全新思维。

PPT教学课件不仅仅是用来展示学习内容的工具,它更重要的角色在于“融情于景”,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笔者根据分析总结了几点设计理论:①精心设计,注重实效。②强调学生主体性,增加课堂互动设计。③创设英语听说环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④加强教师PPT设计培训,优化教师信息素养。

目前大连庄河地区英语教师在PPT课堂教学上是比较用心设计的,学生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件的互动性设计,听说能力培养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探索,加以运用,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熟练运用PPT课件教学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所以教师在PPT课件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互相补充,让它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丹尼尔・平克(著),林娜(译).全新思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洪慧玲.英语多媒体PPT课件设计和使用的误区及策略[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13-514.

[3]周旋.基于PPT的课件设计原则初探[J].科技传播,2011(4):200.

精选范文
推荐期刊